化工分离过程过程性考核试卷答案
化工工艺流程设计考核试卷

B.泵的效率
C.流体粘度
D.流体比热
15.下列哪种化工设备通常用于物料的混合?()
A.换热器
B.分离器
C.反应釜
D.储罐
16.以下哪个不是化工工艺流程设计中物料的输送方式?()
A.气流输送
B.液流输送
C.料斗输送
D.磁悬浮输送
17.下列哪种情况不适宜使用板式塔进行分离操作?()
A.液相与气相的接触需要大表面积
A.流体为强酸
B.流体为强碱
C.流体温度高
D.流体压力高
9.以下哪些是化工流程中常用的固体干燥方法?()
A.滚筒干燥
B.喷雾干燥
C.沸腾干燥
D.冷冻干燥
10.下列哪些因素影响泵的选型?()
A.流体的密度
B.流体的粘度
C.流体的温度
D.系统的压力
11.以下哪些情况下,适合使用压缩空气输送固体物料?()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请简述化工工艺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并说明每一步骤的重要性。
2.描述精馏塔的工作原理,并解释为什么精馏是一种有效的分离技术。
3.在化工设备选型过程中,如何考虑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请给出至少三个关键因素。
4.讨论在化工工艺流程设计中,如何综合考虑安全、环保和经济性三个方面的因素。
A.工艺参数的确定
B.设备的选型与布局
C.控制系统的设计
D.企业文化建设
3.化工流程中的流体流动分为层流和湍流,下列哪个因素是判断层流和湍流的依据?()
A.雷诺数
B.流速
C.管道直径
D.流体密度
4.以下哪种化工单元操作通常用于物料的固液分离?()
A.吸附
化工分离过程过程性考核试卷(二) - 答案

化工分离过程过程性考核试卷(二)一.填空题(每空1分,本大题共18分)1.按照蒸馏方式划分,蒸馏可以分为 简单蒸馏 、 平衡蒸馏 、 精馏 和 特殊精馏 。
2.相对挥发度等于1,说明 物系不能用普通的蒸馏方法加以分离。
3.蒸馏中常用的相图为常压下的 t-x-y 相图 和 x-y 相图 。
4.连续精馏塔中,加料板以上的塔段称为 精馏段 ,加料板以下的塔段称为 提馏段 。
5.精馏塔常见的进料热状况包括 过冷液体 、 饱和液体 、 气液混合物 、 饱和蒸气 和 过热蒸气 。
6.间歇精馏的两种基本操作方式为 恒回流比 和 恒回馏液组成 。
7.精馏段的操作线方程为y =0.75x +0.24,则回流比为 3 ,塔顶馏出液组成为 0.96 。
二、单项选择题:(每空1分,本大题共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8.操作中的精馏塔,若增加回流比,而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 .x D 增加,x W 降低B .x D 增加,x W 增加C .xD 降低,x W 降低D .x D 降低,x W 增加9.操作中的精馏塔,若保持F 、x F 、q 、D 不变,增加R ,则提馏段下降液体量L ( A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确定10.操作中的精馏塔,若将进料由饱和液体改为过冷液体,而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 .x D 增加,x W 降低B .x D 增加,x W 增加C .xD 降低,x W 降低D .x D 降低,x W 增加11.在蒸馏所用的温度-组成相图中,位于泡点线和露点线之间的点所代表的状态为( C )。
A .饱和液体 B .饱和蒸气 C .气液两相混合物 D .过冷液体 12.精馏塔灵敏板的位置( C )。
A .一般靠近塔顶B .一般靠近塔底C . 一般靠近进料板D .无确定的规律 13.饱和蒸气进料,进料热状况参数( D ) A .q ﹤0 B .0﹤q ﹤1 C . q =1 D . q =0 14.操作中的精馏塔,若x F 减小,则( C )A .x D 增加,x W 降低B .x D 增加,x W 增加C .xD 降低,x W 降低 D .x D 降低,x W 增加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化工传递过程过程性考核(三)-答案

化⼯传递过程过程性考核(三)-答案化⼯传递过程过程性考核试卷(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 Ф3 mm×3 mm的圆柱形颗粒,体积当量直径为 3.72 mm,其球形度为0.805。
2. 评价旋风分离器性能的主要指标有临界粒径、分离效率和压强将。
3. 降尘室的⽣产能⼒与降尘室的底⾯积和颗粒的沉降速度有关,⽽与降尘室的⾼度⽆关;多层降尘室⽣产能⼒的计算公式为V s=(n+1)blu t;⽓体在通过降尘室时,其流动型态⼀般应保证为层流。
4. 常见的恒压过滤装置有板框压滤机、叶滤机和转筒真空过滤机;其中属于连续过滤装置的为转筒真空过滤机。
5. 采⽤横穿洗涤法的间歇过滤设备有板框压滤机;采⽤置换洗涤法的间歇过滤设备有叶滤机。
6. 离⼼分离因数是指颗粒所受离⼼⼒和重⼒之⽐。
7. 颗粒的沉降可以分为加速段和匀速段,终端速度是指加速段结束时颗粒的沉降速度。
8. ⽬前,⼯业上使⽤的过滤操作⽅式主要有深床过滤、饼层过滤和膜过滤。
9. 旋风分离器的临界粒径是指理论上能够分离下来的最⼩颗粒直径。
10. ⾮球形颗粒的球形度越⼩,则床层的空隙率越⼤;颗粒分布越不均匀,床层的空隙率就越⼩。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本⼤题共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选出⼀个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1. 在层流区中,颗粒重⼒沉降速度与其粒径的(C )成正⽐。
A. 0.5次⽅B. ⼀次⽅C. ⼆次⽅D. 三次⽅12. 在旋风分离器中,若操作温度升⾼,其他条件不变,则颗粒的临界粒径(A )A. 增⼤B. 减⼩C. 不变D. 不确定13. 恒压过滤中,随着过滤时间的增加,过滤速度(A )A. 减⼩B. 增加C. 不变D. 不确定14. 旋风分离器中主要的除尘区为(A )A. 外旋流的上部B. 外旋流的下部C. 内旋流的上部D. 内旋流的下部15. 较⾼的含尘浓度对于旋风分离器的压降和效率的影响是(C )A. 对压降有利,对效率不利B. 对效率有利,对压降不利C. 对压降和效率均有利D. 对压降和效率均不利三、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本⼤题共15分)16. 过滤速率和过滤速度单位时间获得的滤液体积成为过滤速率;单位时间单位过滤⾯积得到的滤液体积,称为过滤速度。
★ 06116 《化工分离过程》考试大纲

《化工分离过程》考试大纲课程代号:06116 课程名称:化工分离过程编写学校:南京工业大学I课程的性质及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化工分离工程》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化学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化工分离工程是化学工程学科的重要分支,是研究化工及其它相关过程中物质的分离和纯化方法的一门技术科学。
许多天然物质都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要从其中获得具有使用价值的一种或几种产品,必须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在许多加工工业中,例如化工、石油化工、炼油、医药、食品、材料、冶金、生化等,必须对中间体和产物进行分离和提纯,才能使加工过程进行下去,并得到符合使用要求的产品。
分离过程还是环保工程中用于污染物脱除的一个重要环节。
分离工程的研究对象是化工及其相关过程中基本的分离单元操作过程。
在相当多的生产过程中,它对生产的成本和产品的质量起到了关键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在石油、化工等企业中,分离过程的投资和操作费用占有很高的比例。
据统计,在典型的化工企业中,分离过程的投资一般要占总投资的三分之一左右。
聚乙烯生产中,乙烯的分离提纯部分的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均占总费用的一半左右。
而在炼油行业及某些生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分离过程所占的投资要高达70%以上。
而一些基因工程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分离提纯的成本甚至高达其总生产成本的90%。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和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环境保护技术、可再生资源利用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科技的兴起和发展向分离技术提出了新的艰巨挑战。
这使得分离工程成为近半世纪来发展最为迅速的化学工程技术领域之一。
各种膜技术、超临界流体技术、现代吸附和工业色谱技术、反应-分离耦合技术等应运而生并相继获得应用。
分离工程已成为化学工程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
本课程以多组分、非理想、高浓度、有化学反应的、复杂体系的分离操作和过程为基本对象,以化工等过程工业为背景,以数学模型为工具,以分离单元操作为主线,阐述分离工程的理论、应用、研究、开发的工程问题和学科的前沿发展。
有机化工工艺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有机化工工艺理论知识考核试题一、选择题1、()产量往往标志着的一个国家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水平[单选题]。
A、甲烷B、乙烯√C、苯D、丁二烯2、天然气主要由(\乙烷、丙烷和丁烷组成[单选题]。
A、甲烷√B、乙烯C、苯D、丁二烯3、石油主要由()氢两元素组成的各种煌类组成[单选题]。
A、氧B、氮C、碳√D、硫4、石油中所含烧类主要有烷烧、()和芳香煌[单选题]。
A、烯煌B、环烷煌VD、二烯煌5、根据石油所含煌类主要成分的不同可以把石油分为烷基石油(石蜡基石油\环烷基石油(沥青基石油)和()三大类[单选题]。
A、芳香基石油B、中间基石油√C、直链基石油D、支链基石油6、原油在蒸储前,一般先经过()处理[单选题]。
A、脱盐、脱水√B、脱硫、脱盐C、脱蜡、脱水D、脱盐、脱硫7、原油经过初储塔,从初储塔塔顶蒸出的轻汽油,也称()[单选题]。
A、石脑油√B、柴油C、航空煤油D、煤油8、()是催化重整装置生产芳煌的主要原料,也是生产乙烯的原料[单选题]。
A、石脑油√B、柴油C、航空煤油9、根据不同的需求对油品()的划分也略有不同,一般分为:轻汽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和重油[单选题]。
A、沸程√B、密度C、黏度D特性因数10、根据不同的需求对油品沸程的划分也略有不同,一般分为:轻汽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和重油[单选题]。
A、减压渣油B、胶质C、润滑油√D、重柴油11、催化裂化目的是将()加工成辛烷值较高的汽油等轻质原料[单选题]。
A、减压渣油B、常压储分油VC、润滑油D、重柴油12、直链烷煌在催化裂化条件下,主要发生的化学变化有:碳链的断裂和脱氢反应、(\环烷化和芳构化反应和叠合、脱氢缩合等反应[单选题]。
A x异构化反应VB、烷基化反应C、聚合反应D、脂化反应13、直链烷煌在催化裂化条件下,主要发生的化学变化有:碳链的断裂和脱氢反应、异构化反应、环烷化和芳构化反应()等反应[单选题]。
化工分离过程过程性考核试卷(四) - 答案

化工分离过程过程性考核试卷(四)一.填空题(每空1分,本大题共27分)1.降焓干燥过程中,湿空气的湿度 增加 ,温度 降低 。
2.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可分为 恒速 干燥阶段和 降速 干燥阶段,干燥速率曲线上两个阶段的分界点称为 临界点 。
3.一般根据空气在干燥器内焓的变化,将干燥过程分为 等焓 过程与 非等焓 过程两大类。
4.按照加热方式的不同,干燥可以分为 导热 干燥、对流 干燥、 辐射 干燥和 介电加热 干燥。
5. 按照操作压强的不同,干燥可以分为 减压 干燥和 常压 干燥;对于热敏性物系应采 用 减压 干燥。
6. 对于饱和湿空气,t 、t w 、t as 和t d 之间的关系为 t = t w = t as = t d ;而对于未饱和湿空气,上述温度之间的关系为 t >t w = t as > t d 。
7.对流干燥中,向干燥系统中所补充的热量主要用来 加热空气、 蒸发水分 、 加热物料 和 损失于周围环境中 。
8.等焓干燥又称为 绝热干燥 、 理想干燥 。
9.恒速干燥阶段又称为 表面汽化控制阶段 ;降速干燥阶段又称为 物料内部迁移控制阶段 。
10.化学工业中常用的主要除湿方法有: 机械除湿、 吸附除湿 和 加热除湿 。
二、单项选择题:(每空1分,本大题共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1.下面湿空气的各对参数中,属于两个相对独立的参数的是( A ) A . t -t w B . t d -H C . t w -I D . p -H12.下列干燥设备中,属于导热干燥的设备为( D )A.转筒干燥器B.流化床干燥器C.喷雾干燥器D.滚筒干燥器13.将不饱和湿空气等湿降温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称为(D )A.干球温度B.湿球温度C.绝热饱和温度D.露点14.等焓干燥过程中,湿空气的出口温度t2(B )进口温度t1。
A.高于B.低于C.等于15.对于空气-水系统,若湿空气湿度不变,干球温度增加,则湿球温度(A )A.增加B.降低C.不变D.不确定16.湿空气H-I图中,(D )不是直线。
化工分离过程过程性考核试卷 - 答案 (1)

化工分离过程过程性考核试卷(二)一.填空题(每空1分,本大题共18分)1.按照蒸馏方式划分,蒸馏可以分为简单蒸馏、平衡蒸馏、精馏和特殊精馏。
2.相对挥发度等于1,说明物系不能用普通的蒸馏方法加以分离。
3.蒸馏中常用的相图为常压下的t-x-y相图和x-y相图。
4.连续精馏塔中,加料板以上的塔段称为精馏段,加料板以下的塔段称为提馏段。
5.精馏塔常见的进料热状况包括过冷液体、饱和液体、气液混合物、饱和蒸气和过热蒸气。
6.间歇精馏的两种基本操作方式为恒回流比和恒回馏液组成。
7.精馏段的操作线方程为y=+,则回流比为3 ,塔顶馏出液组成为。
二、单项选择题:(每空1分,本大题共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8.操作中的精馏塔,若增加回流比,而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增加,x W降低增加,x W增加降低,x W降低降低,x W增加9.操作中的精馏塔,若保持F、x F、q、D不变,增加R,则提馏段下降液体量L (A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10.操作中的精馏塔,若将进料由饱和液体改为过冷液体,而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增加,x W降低增加,x W增加降低,x W 降低 降低,x W 增加11.在蒸馏所用的温度-组成相图中,位于泡点线和露点线之间的点所代表的状态为( C )。
A .饱和液体 B .饱和蒸气 C .气液两相混合物 D .过冷液体 12.精馏塔灵敏板的位置( C )。
A .一般靠近塔顶B .一般靠近塔底C . 一般靠近进料板D .无确定的规律 13.饱和蒸气进料,进料热状况参数( D ) ﹤0 ﹤q ﹤1 C . q =1 D . q =0 14.操作中的精馏塔,若x F 减小,则( C ) 增加,x W 降低 增加,x W 增加降低,x W 降低 降低,x W 增加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化工分离过程过程性考核试卷(一) 答案

化工分离过程过程性考核试卷(一)一. 填空题(每空1分,本大题共27分)1.目前,对流传质模型中最具代表性的模型是 双膜 模型、 表面更新 模型和 溶质渗透 模型。
2.在吸收过程中,一般来说,温度升高,亨利系数E 增加 ,溶解度系数H 降低 ,相平衡常 数m 增加 。
3. 一般说来,温度 降低 ,压力 升高 ,有利于吸收,而反之则有利于 脱吸 。
4. 应用亨利定律时,除要求溶液为理想溶液或稀溶液外,还要求溶质 在气相和液相中的分子状态必须 相同 。
5.难溶气体的溶解度系数较 较小 ,易溶气体的亨利系数较 较小 。
6.菲克定律的表达形式为 zc D Jd d AABA -=。
7.气相中的分子扩散包括 等分子反方向扩散 和 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扩散 。
8.发生在流体中的扩散包括 分子扩散 和 涡流扩散 。
9.漂流因数的定义为Bmp p,它反映了 主体流动 对传质速率的影响。
10.采用传质单元数法计算填料 层高度时,填料层高度计算的通式为填料层高度= 传质单元高度 × 传质单元数 。
11.吸收传质过程中常用的无量纲准数有 Sh 、 Sc 和 Re 。
12.传质单元数反映吸收过程进行的 难易程度 ,吸收过程的平均推动力越小,所需的传质单元数越 大 。
二、单项选择题:(每空1分,本大题共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3.下列吸收过程中,属于“液膜控制”的为( D )A .用水吸收氨B .用水吸收氯化氢C .用浓硫酸吸收水蒸气D .用水吸收氧14.在塔设备中进行吸收操作,若减少吸收剂的用量而其他条件不变,则出塔溶液组成( A )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不确定 15.下列吸收过程中,属于“气膜控制”的为( B )A .用水吸收氮B .用水吸收氯化氢C .用水吸收硫化氢D .用水吸收氧16.在塔设备中进行吸收操作,若提高操作温度而其他条件不变,则出塔溶液组成( B )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不确定17.在描述对流传质的表面更新模型中,对流传质系数与扩散系数的( B )成正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分离过程过程性考核试卷(一)
一. 填空题(每空1分,本大题共27分)
1.目前,对流传质模型中最具代表性的模型是 双膜 模型、 表面更新 模型和 溶质渗透 模型。
2.在吸收
过程中,一般
来说,温度升高,亨利系数E 增加 ,溶解度系数H 降低 ,相平衡常 数m 增加 。
3. 一般说来,温度 降低 ,压力 升高 ,有利于吸收,而反之则有利于 脱吸 。
4. 应用亨利定律时,除要求溶液为理想溶液或稀溶液外,还要求溶质 在气相和液相中的分子状态必须 相同 。
5.难溶气体的溶解度系数较 较小 ,易溶气体的亨利系数较 较小 。
6.菲克定律的表达形式为 z
c D J
d d A
AB
A -=。
7.气相中的分子扩散包括 等分子反方向扩散 和 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扩散 。
8.发生在流体中的扩散包括 分子扩散 和 涡流扩散 。
9.漂流因数的定义为
Bm
p p
,它反映了 主体流动 对传质速率的影响。
10.采用传质单元数法计算填料 层高度时,填料层高度计算的通式为填料层高度= 传质单元高度 × 传质单元数 。
11.吸收传质过程中常用的无量纲准数有 Sh 、 Sc 和 Re 。
12.传质单元数反映吸收过程进行的 难易程度 ,吸收过程的平均推动力越小,所需的传质单元数越 大 。
二、单项选择题:(每空1分,本大题共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3.下列吸收过程中,属于“液膜控制”的为( D )
A .用水吸收氨
B .用水吸收氯化氢
C .用浓硫酸吸收水蒸气
D .用水吸收氧
14.在塔设备中进行吸收操作,若减少吸收剂的用量而其他条件不变,则出塔溶液组成( A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确定 15.下列吸收过程中,属于“气膜控制”的为( B )
A .用水吸收氮
B .用水吸收氯化氢
C .用水吸收硫化氢
D .用水吸收氧
16.在塔设备中进行吸收操作,若提高操作温度而其他条件不变,则出塔溶液组成( B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确定
17.在描述对流传质的表面更新模型中,对流传质系数与扩散系数的( B )成正比。
A .一次方
B .0.5次方
C .二次方
D .三次方
18.在塔设备中进行吸收操作,若提高操作压力而其他条件不变,则出塔气相组成( B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确定
19.下面的无量纲准数中,( Sc )反映了流体物性对传质的影响。
A. Sh
B. Sc
C. Re
D. Ga
20.在塔设备中进行吸收操作,若降低操作温度而其他条件不变,则气体吸收率( A )
A.增加
B.减少
C .不变
D .不确定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每小
题1分,本大题共6分) 21.脱吸因数和吸收因数互为倒数。
( √ ) 22.在溶质渗透模型中,平均传质通量与扩散系数的一次方成正比。
( × )
23.易溶气体的相平衡常数较大。
( × )
24.完成一定的吸收任务,最小吸收剂用量对应的填料层高度为无限高。
( × ) 25.单位体积填料层内的有效接触面积总要小于单位体积填料层中固体表面积。
( √ )
26.吸收操作中,操作线位于平衡线的下方。
( × ) 四、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本大题共9分)
27.对流传质
对流传质是指发生在运动着的流体与相界面之间的传质过程,在流体湍流的情况下,对流传质就是湍流主体与相界面之间的涡流扩散与分子扩散两种传质作用之和。
28.脱吸因数 L
mV
S
,称为脱吸因数,是平衡线斜率和操作线斜率的比值,量纲为一。
29. 漂流因子
在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扩散中,漂流因子为
Bm
p p
,反映了总体流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本大题共25分) 30.在对流传质模型中,双膜模型的理论要点有哪些?
(1)相互接触的气、液两相间存在着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各有一个很薄的停滞膜,吸收质以分子扩散方式通过此二膜层由气相主体进入液相主体;
(2)在相界面处,气、液两相达到平衡;
(3)在两个停滞膜以外的气、液两相主体中,由于流体充分湍动,物质组成均匀。
(答对一条2分,两条4分,三条5分)
31.按照气、液相组成表达形式的不同,亨利定律有哪几种常见的形式?
(1)i i Ex p =*
(2)H
c p i
i =
*
(3)i i mx y =*
(4)i i mX Y =*
(答对一条2分,两条3分,三条4分,四条5分) 32.选择吸收剂主要应考虑哪些方面? (1)溶解度(1分) (2)选择性(1分) (3)挥发度(1分) (4)黏性(1分)
(5)毒性和腐蚀性等其他因素(1分) 33.吸收过程中,如何确定合理的吸收剂用量?
吸收剂用量的大小,从设备费与操作费两方面影响到吸收过程的经济性,应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液气比,使两种费用之和最小。
(3分)根据生产实践经验,一般情况下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1~2.0倍是比较适宜的。
(2分)
34.相平衡关系在吸收过程中的应用有哪几个方面? (1)判断传质进行的方向; (2)确定传质的推动力; (3)指明传质过程进行的极限。
(答对一条2分,两条4分,三条5分)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5分)
35.在常压逆流填料吸收塔内,用清水吸收某混合气中的硫化氢。
混合气的流量为
100 kmol/h ,其中硫化氢的摩尔分数为0.1,经吸收塔后,要求回收率达到95%。
吸
收塔内径为1 m ,气相总体积传质系数K Y a 为0.05 kmol/(m 3·s )。
若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5倍,操作条件下的平衡关系为X Y 0.2=(Y X ,均为摩尔比)。
试求:(1)出塔溶液的组成。
(2)所需填料层的高度(m )。
(3)若将填料层的高度增加20%,而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则可达到的吸收率。
解: (1)kmol/h 90)1.01(100=-⨯=V (1分)
9.195.00.2min
=⨯==⎪⎭⎫
⎝⎛ϕm V L (2分) 85.29.15.15.1min
=⨯=⎪⎭⎫
⎝⎛=V L V L (1分) 11.01
.011
.01111=-=-=
y y Y (2分) ()2121X X V
L
Y Y -=
-(2分) 037.085.211
.095.01211=⨯==-=
V
L Y V L Y Y X ϕ(2分) (2)7.085
.20.2===
L mV S (2分) m 637.03600
785.005.090
OG =⨯⨯=Ω=
a K V H Y (2分) ()()34.67.095.0117.01ln 7.0111ln 11
2221OG
=⎥⎦
⎤⎢⎣⎡+---=⎥⎦⎤⎢⎣⎡+----=**S Y Y Y Y S S N (2分) m 04.434.6637.0OG OG =⨯==N H Z (2分)
(3)OG OG H H ='
(2分)
m 61.734.62.12.1OG OG =⨯=='
N N (2分)
()()⎥⎦
⎤⎢⎣⎡+---=
⎥⎦⎤⎢⎣⎡+---=
7.011
7.01ln 7.01161.7111ln 11OG ϕϕS S S N (2分)
7.96=ϕ(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