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与特点33页PPT
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替

第29页/共43页
➢滨海湿地演替规律
• 滨海湿地则可能受淤积、冲刷的影响更大,以至于在 向岸和离岸两个方向上通常可以观察到不同演替阶段的 特征。
• 当淤积作用大于冲刷作用时,生态演替朝成陆方向进 行。在冲刷作用大于淤积作用时,演替方向逆转,成为 海向演替。当水深与淹渍时间超出湿地定义范围时,该 生态系统类型就属于水域(海洋)生态系统。
第10页/共43页
➢反馈和脉冲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因子:
• 反馈:生物组分对环境因子变化所作出的响应,除了被动的适应之外,也可能 会积极地改变环境因子。
• 脉冲即环境变化。
➢种子库是一类特殊的生物组分,包含了适应策略的遗传信息,特点:
• 水位降低的淡水沼泽产生最多数量的种子 • 种子库以一年生植物和不耐淹的种子为主 • 种子分布随沉积物深度的增加呈指数下降 • 水是影响种子库的主要因子 • 种子库受到不断补充
➢生态演替机制的假说:
• 个体论:植被现象完全依赖于植物个体现象,植物群落远非 有机体,只不过是植物的偶然聚集,群落演替只是群落动态 的总和。
• 有机体论:群落是超有机体,具有自组织能力,所有生物在 群落或生态系统中互相合作,形成组团,共同发挥功能。群 落类似于有机体有出生、生长、成熟和死亡的过程。
➢功能种团指群落中一群功能上相同的物种,与 一般的群落相比,有三个重要优势:
• 将群落中大量的物种分成可管理的子集合 • 以可测的功能特性定义功能种团 • 能预测在给定的具体环境条件下会出现什么样的功能种
团
第18页/共43页
功能种团和群落划分的区别
第19页/共43页
第20页/共43页
第21页/共43页
➢湿地生态系统演替实际上是在一定的植物群落序列范围的双向演 替,当湿地向水体化方向演替时,植物群落向水生生态系统的群 落方向演替;当 湿地向陆地化方向发展时,植物群落又向陆地 植 物群落的方向演替。
杂草学-杂草学课件共183页

13
第一章 杂草生物学
第一节、农田杂草的种类及其分布
4、根据杂草的外部形态分类
1)阔叶杂草
双子叶阔叶杂草 单子叶阔叶杂草
阔叶
2)禾本科杂草
3)莎草科杂草
禾本科
莎草科
14
第一章 杂草生物学
第一节、农田杂草的种类及其分布
10
第一章 杂草生物学
第一节、农田杂草的种类及其分布
2)中期杂草:作物出苗至封垄期发生的杂草。
一般 0~5cm土壤耕层温度≥10℃ 时开始发生。一般在黑龙江省哈 尔滨地区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开始发生。
中期杂草对作物的危害比早期杂草轻,但种类多、数量大,绝大多 数种类的杂草均可在此期发生。而且由于其与作物同时发生,是各 种作物田最主要的防除对象,但防除难度大。
•大豆菟丝子:全寄生植物。茎叶寄生,比大豆出苗晚,可 至大豆于死地。一年生,每株结子量近百万粒。萌发不需 寄主诱导,各种作物田均可发生。
37
第二节 杂草的间接危害
一、竞争生活因子:养分、水、CO2、光照
•生存资源不足时,生物种间甚至种内必然进行资源争夺。 杂草具有野生性,争夺养分、水分的能力强于作物。
2)禾本科杂草 :为单子叶草本植 物。叶片狭长,长宽比例大,平 行叶脉,单叶互生2列;叶鞘包 围茎杆,边缘常分离而覆盖;茎 圆或略扁,茎杆有明显节和节间 的区别,茎的生长点位于节间, 且有叶鞘包被,为典型的居间生 长植物,节间常中空;常于基部 分枝,称为分蘖;根为须根,无 明显主根。 主要杂草有稗草、狗尾草、马唐、
防除措施包括放秋垄、拿大草以及矮秆作物田秋季利用除草剂进行 灭生性防除。
植被分类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根据上述系统,我国植被分为11个植被型组、29个植被型 、550多个群系,至少几千个群丛。
11
群丛的命名:凡被确认的群丛,均应给予正式命名。我国 习惯于采用联名法,即将各个层中的建群种、优势种和生 态指示种的学名按照顺序排列起来,前面冠以Ass. (association),不同层中的优势种以 “–” 相联。
3 全球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
3.1 常雨木本群落:红树林
红树林为热带海岸的一种适应特殊条件的常绿矮林,分布于不受风 浪冲击的平坦海岸或海湾浅滩,生长基质为通气条件差的淤泥,并 受海潮影响。
结构特征:红树林主要由红树科(Rhizophoraceae)和马鞭草科 (Verbenaceae)植物组成,都是常绿灌木,灌木状小乔木,一般高 度在10m以下。涨潮时仅树冠部分露出水面,退潮时才露出树干、 支柱根和呼吸根。在群落外围支柱根尤其发达,常交织成网状,以 抵御海水冲击。
Ass. Caragana microphylla ‖ Stipa grandis– Cleistogens aquarrosa
Ass. (Caragana microphylla) – Stipa grandis – Cleistogens 但在草本植物群落,习惯上采用 “+” 来连接各层的优势 种。如:Ass. Caragana microphylla < Stipa grandis + Cleistogens aquarrosa + Artemisia frigida(蒿属)
季雨林普遍分布于东南亚地区,以印度、缅甸中部最为典型,我 国南部也有分布。
我国的季雨林包括落叶季雨林、半常绿季雨林和石灰岩季雨林等 三种。
自然资源学原理 蔡运龙 自然资源的性质PPT课件

3、分类多样性
有关自然资源,目前尙无统一分类系统,分类系统之间 有交叉。如:从地球圈层的分布;从用途;从经济学等方面 分类。 有学者主张:流动性或者收入性来代替可更新性,用储藏性或 资本性来代替不可更新性;不可更新资源(资本性或储存性资 源) (如化石属矿物燃料);可更新资源 (收人性或流动性资源) 还有其他自然资源(如风景、空间等) 如:哈哥特分类系统(图1-1) 还有以固有属性分类法(图1-2)。
理论上可恢复可循环使用的临界性使用后就消耗掉的恒定性所有元素矿物金属矿物鱼类森林动物土壤蓄水层中的水石油天然气煤太阳能潮汐能风能波浪水能大气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一旦超过再生能力临界性资源就变成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使用到灭绝的程度可更新与不可更新资源的相对性由图可知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间的划分界线更多地取决于人类认识和开发程度而不是自然现实有关自然资源目前尙无统一分类系统分类系统之间有交叉
•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结果之一是产生各种废物,这些废 物要排放环境媒介(资源),即大气、水、土地等。这 就需要另一个衡量资源潜力的概念。
• 【吸收能力】或【同化能力】:环境媒介吸收废物而又 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第33页/共45页
• 任何环境媒介的吸收能力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不仅随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天然变 化,也可以被人类改变。
第29页/共45页
渔业资源
第30页/共45页
➢维持持续产量是要付出代价的。因为它意味着 须抑制当前的消费。所放弃的这一部分消费可 看作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为后代在资源上得 到了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但是这种“本来可以得到的机会和权利”很可 能在其他方面又失去了。
如:在撒哈拉,如果把水资源的利用控制在持续能 力水平上,就不可避免地导致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衰退。
了解地球上的动植物资源与分布

了解地球上的动植物资源与分布地球上的动植物资源与分布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这些资源的分布及其利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本文将从动植物资源的定义、地球上动植物资源的分布与特点以及对其合理利用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动植物资源的定义动植物资源指的是在地球上存在的各种动物和植物,包括陆地上的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以及海洋中的鱼类、贝类等等。
这些资源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供了人类所需的食物、药物、材料等,同时也起到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作用。
二、地球上动植物资源的分布与特点地球上的动植物资源分布较为广泛,不同地区的物种组成和数量存在较大差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多样性丰富度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的动植物物种繁多。
而极地地区由于环境恶劣,生物种类相对较少。
此外,不同地域的山地、草原、湖泊等生态系统也孕育了各自特有的动植物种类。
2. 物种适应性差异不同动植物种类对环境的适应性存在较大差异。
例如,仙人掌适应沙漠干旱的气候,而草地上的牛群则适应开放的环境。
这种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动植物种类多样化,形成了独特的物种组成。
3. 迁徙与迁徙性物种部分动物具有迁徙的习性,如北极燕鸥、角鸮等。
它们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与资源变化进行长途迁徙,以求得更适宜的生存环境。
这种迁徙性物种的存在,使得动植物资源分布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流动性。
三、对地球上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地球上的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而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 维护生态平衡动植物是地球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对动植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盲目捕捞,可能导致一些物种的灭绝,破坏生态平衡。
合理利用资源可以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维护生态平衡的稳定。
2. 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自然界最为重要的财富之一,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种群生态学pptPPT课件

• 如果N→K,(1-N/K) →0,这表示几乎全部空 间已被利用,种群潜在的最大增长不能实现。
第17页/共123页
3 生命表
• 生命表是最直接地描述种群死亡和存活过程的一览表,是研究种群动态的有力工 具。描述种群数量变化。
第18页/共123页
1、一般生命表的编制
• 生命表是由许多行和列构成的表格,通常是第一列表示年龄、年龄组或发育阶段, 从低龄到高龄自上而下排列,其他各列为记录种群死亡或存活情况的观察数据或 统计数据,并用一定的符号代表。
• 钟形锥体 表示种群中幼年个体与中老年个体 数量大致相等。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 等,种群数量稳定,为稳定型种群。
• 壶形锥体 表示种群中幼体所占的比例较小, 而老年个体的比例较大。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 生率,种群数量趋于下降,为下降型种群。--
导致什么问题?
-----作用:预测未来种群动态
第13页/共123页
• 其生物学含义是“剩余空间”,即种群可利用但尚未利用的空间。可理解为种 群中的每一个个体均利用1/K的空间,若种群中有N个个体,就利用了N/K的空 间,而可供种群继续增长的剩余空间则只有(1-N/K)。
第44页/共123页
修正项(1-N/K)分析:
• 如果N→0,(1-N/K) →1,这表示几乎全部空 间尚未被利用,种群潜在的最大增长能力能充 分地实现,接近于指数式增长。
第24页/共123页
存活曲线的3种基本类型
第25页/共123页
• 存活曲线可以归纳为3种基本类型:
1)A型(凸型)表示种群在接近生理寿命之前,只有 个别死亡。如人类和一些大型哺乳动物。
2)B型 对角线表示个体各时期的死亡率是对等的。 如鸟类和啮齿类。
中国植被的类型与区划

影响中国植被类型和分布的条件
• 气候条件 • 土壤条件 • 地貌条件 • 主要建群植物的区系
特征和地理分布 • 青藏高原的隆起 • 人类活动
中国的气候特征
气候带:
• 寒温带:大兴安岭区域。 • 温带:北纬34-50º之间,分为暖温带和温带。 • 亚热带:秦岭--淮河至南岭南侧。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 000 000)》 及说明书的主要内容
中国植被图图件由以下6个组成部分: 1)中国植被图(1∶1 000 000)60幅,表示了全国868个基本植 被分类单位,绘制图斑75785个,详细显示了我国植被的分布状况和 地理格局,包括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及其与气候因子和地面环 境因子的关系。 2)中国植被区划图(1∶6 000 000)1幅,表示了我国8大植被 区域的460个基本植被区划单位的区域性分布和地带性分异规律,详 细表示了我国植被的局地分异和组合情况。 3)《中国植被及其地理格局》——中国植被图(1∶100万)说 明书(上、下卷),共1270页、230万字,并附彩版168页,含867 幅植被照片,叙述了我国植被研究的基本理论、各级植被分类单位和 区划单位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4)中国植被图及说明书的电子版(DVD)光盘1个。 5)中国植被图(1∶100万)电子数据库一份。 6)中国植被信息管理系统(VIS)一套。
Forest Region Forest Region III. Warm Temperate Deciduous Broadleaf Forest Region IV. Subtropical Broadleaf Evergreen Forest Region V. Tropical Monsoon Rain Forest and Rain Forest Region VI. Temperate Steppe Region VII. Temperate Desert Region VIII. Qinghai-Xizang (Tibetan) Plateau Alpine Vegetation
4-药用植物学-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门(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 4-药用植物学-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门-新 》
- 38/47页 -
后生花被亚纲
• 形态特征:
茜草科 Rubiaceae
♀♂* K(4-5)C(4-5)A4-5G(2:2:1-∞)
• 1、木本或草本,有时攀援状。
• 2、单叶对生或轮生,常全缘;有托叶,有时呈叶状。
• 3、花两性,辐射对称,聚伞花序排列成圆锥状或头状; 花萼 、 花 冠 4 ~ 5 裂 , 稀 6 裂;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且互生。子 房 下 位 , 心 皮 2 , 合 生 , 常 2 室 , 每 室 1 至多数胚珠。
2. 熟悉小檗科、石竹科、锦葵科、罂粟科、旋花科、龙胆科、夹竹桃 科、忍冬科、桔梗科、葫芦科、鸢尾科、紫草科的主要特征和各科 常见的药用植物。
3. 了解新疆各科植物资源概况。
《 4-药用植物学-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门-新 》
- 2/47页 -
重点难点
1、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2、重点科植物的特征和各科常见药用植物
- 11/47页 -
【重要药用植物】
薄 荷(单萼薄荷) Mentha haplocalyx Briq.
《 4-药用植物学-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门-新 》
- 12/47页 -
《 4-药用植物学-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门-新 》
- 13/47页 -
【重要药用植物】
《 4-药用植物学-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门-新 》
4、四枚小坚果。
《 4-药用植物学-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门-新 》
- 4/47页 -
花两性,两侧对称,成轮伞花序, 然后再成穗状、总状、圆锥状花序
柱头2浅裂 雄蕊4枚,二长二短
花冠2唇形, 上唇2裂,下唇3裂
花柱1个着生于4 分裂子房的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