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博物馆张绍轩《丝路讲解词》简明版(优.选)
2024年甘肃省旅游景点导游词范本(2篇)

2024年甘肃省旅游景点导游词范本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人们对玉门关这座古老而富有神奇传说的关塞的向往。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相传和阗美玉经此输入中原而得名。
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境内,位于敦煌市西北约____公里处,为汉代西陲两关之一,是丝绸古道西出敦煌进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经关口,自古为中原进入西域之门户。
玉门关名称的来历有一个传说。
相传丝绸之路畅通之后,西域诸国的商队络绎不绝地经此入关。
于阗国的特产"和田玉"也源源不断地经此运往内地。
于阗国王为换回中原王朝的大批丝绸,派了官兵,专门押解运送玉石。
官兵押运了几次后,就出现了怪事--驮运玉石的骆驼一进城就口吐白沫,昏迷不醒。
押运官对此束手无策。
一个拉骆驼老人告诉押运官:"骆驼入关生病,事出有因。
咱们长年途经此地运玉石,从未祭礼关神。
再不祭祀,恐怕下一趟也要生病"。
押运官问:"依你之见,如何才能消病除灾,确保人畜平安呢?"老人说:"用上等玉石,在此城关门上镶嵌一圈,这样关楼就有了光彩,关神也就高兴了。
"押运官按老人的建议办了,骆驼灾病果然消除,平安到达了长安。
关城因为城门砌了一圈闪光的玉石从此就称为玉门关。
玉门关的设立,始自西汉武帝时,距今已有2千多年的历史。
秦汉以来,好战的匈奴对汉民族威胁很大。
汉初,匈奴东败东胡,西逐大月氏,占据河西,并以河西为基地,屡犯汉境。
汉王朝开始曾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希图换取暂时的安宁。
汉武帝时,放弃了和亲政策,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反击。
元狩二年(公元前____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西征,沉重打击了匈奴右部。
同年,汉分河西为武威、酒泉两郡。
元鼎六年(公元前____年),又增设张掖、敦煌两郡,同时建玉门关和阳关。
从此,玉门关和阳关就成为西汉王朝设在河西走廊西部的重要关隘。
西归汉以后,内地通往西域及欧洲诸国的通路打开了,中国特有的丝绸源源不断运往西方,西方的音乐、宗教以及葡萄、石榴、核桃,苜蓿等也从此传入中国。
2022年甘肃敦煌的导游词

2022年甘肃敦煌的导游词2022年敦煌之旅——穿越历史的丝路花城大家好,欢迎来到甘肃敦煌,这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古城和旅游胜地。
本次旅程将带您穿越历史,探寻丝路文化的魅力,领略古代佛教艺术瑰宝敦煌壁画的魅力,更会带您品尝这里的美食,感受特色文化。
首先,我们来到鸣沙山,又称为“沙漠明珠”,以其壮观的沙漠景色和美妙的自然音响而著名。
这里有着高耸入云的沙丘,迎面而来的沙漠风景让人不禁为之惊叹。
在这里,您可以挑战滑沙、摩托越野等户外运动,感受极致的刺激和快乐。
接下来,我们来到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是中国现存百余处石窟之一,也是中国佛教艺术宝藏,因其精美的壁画而被誉为“东方哥特式教堂”。
这里有着绚烂的彩绘、栩栩如生的画像,是汉唐文化的珍贵遗存。
在导游的带领下,您将沿袭古代的路线,在丹霞地貌中穿行,一步步踏入古代佛教的世界,感受壁画的魅力与历史的渊源。
除了敦煌莫高窟,魏晋墓群同样是古代佛教文化的重要遗迹。
在这里,您可以看到古代石刻墓的外形和结构,了解古代遗骸与墓地的风俗习惯,在枯燥的离散知识中体验历史的可贵。
接着,我们来到小西湖风景区。
这里是甘肃省唯一的湖泊风景区。
水天一色,景色非常优美。
湖水清澈见底,映着周围的山峰,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您可以在这里漫步,体验大自然的恩惠、品尝特色美食,尽情享受旅游的愉悦。
最后,我们来到酒泉市的峪泉天水景区。
这里有天下奇观“龙門石窟”和风景优美的峪泉。
龙门石窟是汉朝时期石窟和石刻艺术精华,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
峪泉被誉为中国十大名泉之一,其清澈甘甜的泉水保持着恒温。
在这里,您可以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赐予,感受旅行的愉悦。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2022年敦煌之旅。
期待与您相遇,畅游丝路花城!敦煌是一个历史悠久、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其在古代时期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连接了东西方的文化和商贸之路。
现在,它也是世界级旅游胜地之一,每年都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游览。
甘肃省博物馆之五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

⽢肃省博物馆之五⽢肃丝绸之路⽂明展⼆楼的⽢肃丝绸之路⽂明展厅。
《⽢肃丝绸之路⽂明》展共分为丝绸之路的前奏、丝绸之路的开拓、丝绸之路的繁荣、丝绸之路的绵延等四个单元,以丝绸之路发展史为脉络,主要展⽰⾃青铜时代起⾄宋元时期⽢肃丝绸之路发展过程中⽂明的演变和政治、经济、⽂化的交流与融合。
此展览汇集了⽢肃省博物馆及全省28个地县博物馆近50年来考古发现的顶级珍藏,囊括了彩陶、青铜、⽟⽯、⾦银器、⽊简、⽊器、丝织品、唐三彩、泥塑、壁画、写经、⽯造像塔、瓷器等420余件历史⽂物精品,因此可以说是⽢肃省博物馆⾥最为精彩的⼀个展览。
通过丝绸之路从中国传到西⽅的奇珍异物。
包括⾁桂、⽣姜、纸张、⽟器、丝绸、⽕药、指南针、印刷术、瓷器、古琴等等。
通过丝绸之路从西⽅传到中国的奇珍异物。
包括荔枝、核桃、⽯榴、黄⽠、⼤蒜、杂技、佛教、琉璃器、⾦银器、独驼峰、孔雀、犀⽜、鸵鸟、长颈⿅、狮⼦等等。
第⼀单元丝绸之路的前奏。
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图中红⾊⼤点为兰州。
⽢肃处于交流前沿。
权杖是⼀种仪仗式的⼯具,从战争中僧侣所使⽤的棍棒所演变出来。
与作武器的棍棒不同的是:权杖外表并不包铁,⽽通常都是包⾦。
或饰以各种宝⽯。
它是贵族或掌权者⽤来表⽰⾃⾝权⼒及地位的物品。
这些权杖的材质各不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演变之中,这些宝贵的遗存为研究当时地⽅政权和社会政治的变迁提供了资料。
彩陶权杖头⾼7.6公分,⼝径2.8公分、腹径10公分。
⽢肃西和县宁家庄出⼟。
距今5900年—5500年 彩陶权杖四⽺⾸青铜权杖头。
四坝⽂化(约公元前1900-前1400年),⽟门市⽕烧沟出⼟,⽢肃省⽂物考古研究所藏。
蚕纹双联陶罐。
齐家⽂化,临洮冯家坪出⼟,临洮冯家坪姜成禄捐献。
罐腹部刻划出六条蚕纹,分为两组,每组三条。
蚕有头、嘴、腿、尾,⾝上有⼋九条平⾏线纹和折线纹,表⽰蚕体的多节肢。
蚕体略呈弯曲状,有⽣灵蠕动之感,是⽣活中蚕的真实写照,是⼀幅早期罕见的群蚕图,雕刻精美。
关于甘肃的导游词(精选三篇)

关于甘肃的导游词(精选三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关于甘肃的导游词(精选三篇)关于甘肃的导游词篇1鸣沙山和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
甘肃导游词精选范文5篇

甘肃导游词精选范文甘肃导游词精选范文精选5篇〔一〕甘肃是一个极具历史文化魅力的省份,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和美食文化。
作为甘肃旅游的重要组成局部,导游词在为游客介绍景点的同时,也能让游客更加深化地理解到甘肃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下面,本文给大家推荐几个甘肃导游词精选范例,让您感受到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和美食文化的魅力。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送来到甘肃的兰州植物园。
这里是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绿化最好的现代化植物园。
兰州植物园内植物品种繁多,按照生态分区划分成为干热沙漠、亚热带、冷温带等多个园区。
其中,干热沙漠区占据了总面积的近40%,这里绝大局部植物都是原生态野生植物,让我们实现了在城市中体验草原和沙漠的感受。
大家好,欢送来到位于甘肃的张掖大佛寺。
张掖大佛寺是中国四大宝塔之一的大佛寺塔,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遗产。
这座木质塔楼始建于公元1590年,有明代寺庙建筑的特点和精华。
燕子沟是甘肃省天水市里的一个自然风景区,也被誉为“世界第一漂”之一。
这里拥有清澈见底的溪流和奇形怪状的石峰,还有非常壮观的吊桥和滑道,游客可以在此进展漂流休闲、娱乐和度假等活动。
总之,来燕子沟漂流不但可以解放心情,还能让游客领略到甘肃自然风光的魅力。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送来到甘肃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嘉峪关是中国古代屈指可数的重要城关,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丝绸之路的喉咙,万里长城的关隘,民族团结的象征”。
大家不妨留意这里的“一门三卫”,即“敌楼卫、郑虎卫、山城卫”等,都是古老军事建筑的代表。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送来到甘肃的甘南____自治州。
这里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如巴塘草原、碉楼、崆峒山、青海湖等等,也有着民俗风情最为浓重的____文化,如杂鱼节、祈福会、扎巴等等。
来到甘南旅游是体验甘肃地区自然风光、人文风情最好的场所之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在兰州绕不开的就是我们这里著名的兰州牛肉面。
这道美食不仅在国内有很多的粉丝,甚至在世界范围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甘肃省博物馆导游词(四篇)

甘肃省博物馆导游词博物馆座落在兰州市七里河区,与友谊宾馆以马路相隔,是甘肃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
该馆建于____年,建筑面积____万多平方米,展览面积____万多平方米。
平面呈“工”字型,中间五层,两翼三层,后为展览大厅,尾部有圆形讲演厅。
展览大厅两侧有宽____米的回廊,与两翼相连。
建筑由苏联专家设计,风格独特。
省博物馆设有历史厅、革命文物厅、自然厅、社会主义建设展览厅,配有文物保管室、汉简室、文物化验复制室及搬迁复原的嘉峪关魏晋墓画。
基本陈列有《甘肃历史文物》、《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黄河古象》《甘肃自然富源》及《甘肃革命文物展览》。
馆内收藏有丰富多彩、珍奇繁多的各类新石器时代彩陶和石窟艺术珍宝,展示出甘肃历时____多年彩陶发展体系。
珍贵的丝麻织品,经卷文书,木、漆、铜器,大量的汉简、长城文物,还有包括驰名中外的铜奔马在内的铜车马群及木车马,金银舍利棺,西夏文本及文物,天梯山石窟造像、壁画,既形象再现当年开通、保卫“丝绸之路”的情景,亦充分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多民族聚居地区的画面,又是研究我国古代中西交通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及佛教艺术的佐证。
博物馆内还保存有一长____米,高____米的黄河古象完整化石的复制品。
甘肃省博物馆导游词(二)甘肃省博物馆座落在兰州市七里河区,与友谊宾馆以马路相隔,是甘肃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
该馆建于____年,建筑面积____万多平方米,展览面积____万多平方米。
平面呈“山”字型,中间五层,两翼三层,后为展览大厅,尾部有圆形讲演厅。
展览大厅两侧有宽____米的回廊,与两翼相连。
建筑由苏联专家设计,风格独特。
省博物馆设有历史厅、革命文物厅、自然厅、社会主义建设展览厅,配有文物保管室、汉简室、文物化验复制室及搬迁复原的嘉峪关魏晋墓画。
馆内收藏有丰富多彩、珍奇繁多的各类新石器时代彩陶和石窟艺术珍宝,展示出甘肃历时____多年彩陶发展体系。
珍贵的丝麻织品,经卷文书,木、漆、铜器,大量的汉简、长城文物,还有包括驰名中外的铜奔马在内的铜车马群及木车马,金银舍利棺,西夏文本及文物,天梯山石窟造像、壁画,既形象再现当年开通、保卫“丝绸之路”的情景,亦充分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多民族聚居地区的画面,又是研究中国古代中西交通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及佛教艺术的佐证。
导游词甘肃(精选10篇)

导游词甘肃(精选10篇)导游词甘肃篇1榆林窟,俗称万佛峡,位于安西县城西南75公里的榆林河(亦名踏实河)畔,现存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洞窟42个,分布在榆林河东、西两岸的悬崖峭壁上,东崖31个、西崖11个、壁画4200平方米,彩塑259身。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榆林窟的彩塑原作已所剩无几,现存彩塑多为后代重修或重塑。
作为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其内容、艺术风格以及彩塑、壁画的制作等方面,都与莫高窟有着密切的联系或相同之处,但在许多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现存最早的洞窟,建于初唐的17、28、39窟,虽然都是中心柱窟,但与莫高窟北魏时期盛行的中心塔柱窟有着明显的不同。
唐前期第6窟23米高的大佛窟的型制与莫高窟的大佛窟也不尽相同,显示了榆林窟初创时期的个性特征。
唐中期的第25窟是一个显密结合的大乘净土窟、壁画保存得非常完好,技艺精湛、艺术手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莫高窟此时期洞窟中尚无可以与之相比的作品。
榆林窟西夏、元时期的洞窟尤为精彩。
西夏第3窟的千手千眼观音手中所持物件多达140件,其中有冶铁、酿酒、铲、锯、双尾船等,还首次出现了拉弦乐器的鼻祖胡琴。
文殊、普贤经变中的山水画一改以往背境装饰的陪衬作用而具有了明显的独立性、画面所气势磅礴、意境深远,是十分罕见的古代山水壁画精品。
西夏第2窟的水月观音线描精致、设色富丽、意境高雅,令人赏心悦目、遐思神往。
元代第4窟藏密曼荼罗和多种度母、观音、文殊、普贤均以外来技法绘制、造型严谨,准确,色彩对比强烈、气氛神秘。
特别是榆林窟和所属的东千佛明显绘制的6幅玄奘取经图,十分珍贵。
除此之外,榆林窟西夏、元时期的供养人画像和装饰图案也有十分明显的民族特征。
装饰图案除流行的花草、鸟兽、几何型外,还有以"天""王"等字变化成的图案,极富创意。
总之,榆林窟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体系。
特别是五代以后,莫高窟艺术呈显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而榆林窟无论从内容、绘画风格,还是艺术水准方面,都显示出其时代特征和独到的艺术魅力,从而更加充实了这座宝库的内涵。
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解说词

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解说词中国文明与欧、亚、非三大洲的古代文明很早就发生接触,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但这些古文明之间的交往路线一直没有概括性名称。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在他的名著《中国》里首次提出“Seidenstrassen”(丝绸之路)一名。
他对丝绸之路的经典定义是:“从公元前1到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指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以及中国与印度,以丝绸之路贸易为媒介的西域交通路线。
”随着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入,尤其是考古发现,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从时间上,考古新发现把东西方丝绸贸易的开端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甚至更早时期。
从空间上,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相互引证,说明张骞通西域不久,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城就出现了中国丝绸。
因此,研究者一般把罗马视为丝绸之路的终点,并把汉唐中国古都长安和洛阳视为丝绸之路的起点。
也有学者认为,这条路可以向西伸展到意大利的威尼斯,向东延伸至日本的奈良。
因为威尼斯是马可·波罗的故乡,而奈良正仓院珍藏的染织遗宝,超过了10万件,如果加上法隆寺保存下来的丝织物,据说可以囊括中世纪的各类丝绸。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正在与现代化的西方进行前所未有的经济文化交流,并逐渐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之后,沉寂了数百年的丝绸古路,如今正在重新焕发青春。
日本京都大学杉山正明教授在我的《丝绸之路与中国古代文明》一书日文版序言中这样写道:一个半世纪以来,世界和时代都在发生巨变,而中国,现在已成为当今世界屈指可数的泱泱大国。
“探险家”们踏查过的亚洲内陆各地、帕米尔高原的东西南北,自沙皇俄国和满清政府相互对峙的18世纪后半期以来,大约经过2,业已物换星移,演变成“开放空间”(Open Space)。
贯通欧亚大陆和所谓“丝绸之路”地域的通道,如今正开启大门。
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
中央电视台与日本NHK电视台联合摄制组,精心制作的10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新丝绸之路》,就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简明讲解词张绍轩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走进甘肃省博物馆丝绸之路展厅。
我是本馆志愿者,义务为您讲解本展厅文物。
一。
丝绸之路路线图版(史学家把沟通中西方的商路统称丝绸之路。
)1.草原丝绸之路2.绿洲丝绸之路3.海上丝绸之路二、丝绸之路的前奏1.权杖头:这一特殊器具在我国发现数量不多,仅在我省,陕西、新疆等地有出土,我馆展出的几件权仗头质地不同,有彩陶权杖头、石质权杖头、青铜权杖头。
远古时期,在西亚、中亚、皆有权威人士执权杖的习俗,这类文物的出土,说明是与中亚文化接触和交流的结果。
2.金鼻环:看上去似手镯,圆形开口处呈扁圆夹口,黄金质地,应属于游牧民族上层或有身份地们的人佩戴的。
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3.玉:是一种温润光泽的美丽矿石,古代先民雕琢成器,赋予千般万种的灵性,融进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古人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4.蚕纹双连陶罐:出土于临洮马家坪,属齐家文化泥制红陶器,大约距今4000年左右,在两个罐体的腹部,分别采用阴线条刻有蚕体6条,每罐三条,能明显看出吞头、嘴眼。
这些蚕纹很可能是人工家养蚕,表明中国养蚕的悠久历史说明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先民就已懂得了养蚕缫丝。
5.三足红陶鸟形器:广河齐家坪出土,高12厘米,属齐家文化类型,器物质地以红陶泥制。
器型鸟头较小,但特征明显。
(嘴部、眼睛等)尾部呈器口,鸟型腹部容腔饱满,以三足相托,给人以敦厚稳健之感。
此器物与波斯古文化的鸟形陶器有诸多相似,这不难看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6.甘肃被专家称为彩陶之乡,这一展柜只成列了部分我省出土,与新疆等地有类似器型纹饰的彩陶,表明远古时代,东西方应该就有交流。
7.这件三狼纽盖彩陶鼎独具特色,深深打上游牧文化的烙印。
说起鼎,在我们眼中似乎更熟悉的是青铜鼎,接下来就请大家参观我馆的西周青铜器。
8.在我国陇东地区的灵台县白草坡,发掘、清理了一批西周墓葬,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
鼎,原来是作为炊器,后来成为礼器中最重要的器种之一,而且是国家王权的象征。
(luan)伯提梁铜卤,器物美观大气。
呈圆筒形,带动带盖,在方棱扁条式提梁面上饰凤纹,在提梁与卤身结合的两端铸有牛首,形象生动逼真。
爵:古代的饮酒器,即现在的酒杯,器型别致,长圆腹,前有倒酒用的流,后有尾,腹旁有把手,口沿处有两柱,器物下部有锥形三足。
9.人头形铜钩戟:是我国古代独有的一种多功能长柄武器,可勾可刺可横砍,是杀伤力很强的兵器。
刃部铸成形象奇特的人头形,深目浓眉,披发卷须,大耳巨鼻,嘴唇突出,腮部有线条粗而深的唇形纹饰,这一形象显然非华夏人相貌,据考证分析,可能是当时对西周王朝威胁最大的猃狁(xian yun)人。
10.战国鼎形铜灯:铜灯的灯盏为反扣的器盖,从器腹两侧伸起的两个活动支架将铜盖托起,盖内可燃油点灯。
这件铜灯,作战时携带方便,放下支架,合闭于器腹上,器盖上的一对宽嘴鸭首,扣住活动支架,在鼎内装满燃油时,由于器物制做得严丝合缝,油不易漏出,是一件实用和美观相结合的匠心独具的精品。
11.秦编钟:一种打击乐器,大小不同的几枚按序配列为一组,所以叫“编钟”。
这一组编钟来自礼县永兴乡,是公安人员从盗墓者手里追缴回来的。
12.鹰首形青铜权杖头:永登榆树沟沙井文化墓出土。
鹰是古代北方草原民族崇奉的猛禽。
鹰头制作生动,突显出尖喙圆眼,严阵以待的神态,这个鹰首权杖头,是部落首领身份地位的象征13.镶绿松石金耳环:出自沙井文化,约为春秋时期。
金耳环为圆形,下联耳坠,耳坠为镶嵌的绿松石,制作精美,,技术娴熟,器物华贵,应是有身份人所佩戴。
三、丝绸之路的开拓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作为汉朝使者率领随从出使西域,与乌孙、大月氏、康居等三十六国建立关系。
从此,东西方交流日益频繁。
14.弩机:是一种用机械力量发箭的弓。
15.转射:汉代边境坞墙或烽燧上安置的防御观察器。
16.甘肃被专家称作简牍之乡,目前我国出土的汉简82%保存在甘肃。
所谓“简”指的就是竹或木削成的具有一定长、宽、厚度用以写字的薄片。
一般是每简写一行,偶有两行者,字数则因简的长度及字形大小而异,少者数字,多则数十字乃至百余字。
若干简牍编联起来即成“册”,通常一册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这是我国书籍的最早形态。
17.铜奔马及铜车马仪仗队是1969年10月出土于我省武威雷台汉墓。
铜奔马:高34、5厘米,长4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00克(7.15公斤)。
铜奔马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
逸足奔腾状,摄取了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鸟的刹那瞬间。
飞鸟回首惊顾,更增强奔马疾速向前的动势。
铜奔马全身的着力点集中于超蹑飞鸟的一足上。
精确地掌握了力学的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
铜奔马是按照良马式的标准去塑造的,集河西走马、大宛马、蒙古马等马种的优点于一身,特别是表现出河西走马的对侧步的特征,使凉州骏马遨游丝路,势凌万里的不凡气质,通过巧妙的构思经营。
精练的艺术造型和卓越的铸铜工艺完美地体现出来。
铜奔马成为东西方文化交往的使者和象征,因此被列为中国旅游标志。
铜奔马驰誉世界,它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
铜车马仪仗队:是由38匹铜马,一头铜牛,14辆铜车,17件的手持矛与戟的武士俑和28件奴婢组成,它是迄今发现的数量最多的东汉车马仪仗铜俑,显示出汉代群体铜雕的杰出成就。
象这样成批、成组、精致的铜质车马俑在我国还是首次发现。
18.釉陶陶楼院,这一多层建筑模型,为研究我国东汉地主庄园和古代建筑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19.丝绸刺绣花边:在每一个小三角里,都绣有一只神态各异的仙鹤,历经2000年的岁月洗礼,丝绸绚丽的色彩尽失,但我们透过精美的刺绣花边,依稀可以遥想当年的盛况。
20.医方简:1972年出土于武威旱滩坡一座东汉初年墓中,大部分保存完好,发现共有92枚医药简牍。
这批简牍,为我们保留了不少古老的中医资料,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医学水平。
表明当时的临床治疗不仅已经确立了“辩证施治”原则,而且已形成了较严整的科学体系。
21.《仪礼》简: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仪礼》简是目前所见最古老的写本,在版本校勘上有很高的价值。
该简册书写工整秀丽,是汉代墨写隶书的上品。
22.肩水金关纸:发现于居延肩水金关西汉墓,是现存的我国早期古纸标本。
23.木雕工艺:甘肃汉代木雕至今仍在中国雕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令人叹为观止。
木独角兽:磨嘴子汉墓出土。
长57厘米,为汉代木雕中的代表作品,代表它通常放在墓门前用来镇墓,辟邪,独角兽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又被称为“獬豸”,国内考古学家认为可能与犀牛有关。
24.墓室壁画:在河西走廊西部出土了一批内容丰富,色彩鲜艳的壁画墓彩绘砖,它是古人在砖上用线条和色彩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
对了解当时的河西地区的社会生活有重要的价值。
25.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色彩多以黄、赭、绿三色为主。
唐三彩用于随葬,作为冥器,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
26.佛陀之光:天梯山石窟是我国最早见于史册记载并颇有影响的一处早期石窟,按我国石窟寺开凿先后顺序,天梯山石窟居第二位,稍晚于莫高窟,始建于北凉时期,1959年甘肃修建黄羊水库,即将淹没这些宝贵的文物,出于对他们的尊重和保护,专家把他们都请进了甘肃省博物馆。
27.唐代彩绘一佛二菩萨主尊坐佛,全跌坐,阴刻波线纹肉髻,丰颐秀目,低垂下视的双眼和紧闭的双唇,流露出庄重深思的神情。
右手结禅定印,左手肤膝,也表现出恬静的心境。
身着圆领通肩大衣,衣纹为梯形线条流畅,表现出质地柔软厚重,造像比例适当,体态雍容宽松。
右侧菩萨:天梯山石窟菩萨大多体形高大,体态丰满,肌肤莹润,亭亭玉立。
是唐代所谓“丰肌秀骨”的典型。
28.五重舍利宝函:1964年出土于甘肃泾川的一座唐代大云寺塔基地室。
共5件,由石函、铜匣、银椁、金棺和琉璃舍利瓶组成,大小相隔套装在一起。
最外层为石函,由质地坚硬的灰色大理石制成,方形履斗形,顶上正中方格内写“大周泾川大云寺舍利之函一十四粒”。
第二层为铜匣,通体鎏金,间刻忍冬纹,盖顶嵌一银质莲花,十二瓣,莲花中心镶一桃形银珠。
正面挂鎏金铜锁钥。
第三层银椁,覆瓦盖式,通体忍冬。
两侧各安两圆环,底座呈长方形,四面有勾栏一周,空间镶嵌菱形花纹,第四层金棺,棺盖及棺身用金片、珍珠、绿松石镶嵌成大莲花,周围又饰以金片组成的小莲花。
金棺内有一檀香木小隔板,一琉璃瓶装舍利十三粒,形如米粒,质似珍珠。
瓶上盖古铜色丝质小帕。
这套舍利容器被确定为国宝级文物。
29.金书西夏文佛经:定西。
用泥金抄写在紫青纸上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现存八页,该经保存完好,色泽如新,书法精美,是西夏时期的作品。
宋代的经书汉文佛经也不多见。
所以,这件金书西夏文佛经是中国古代佛经中的精品。
30.摩竭纹铜镜(金):带翼的龙头鱼身纹是金代铜镜上流行的纹样,源自印度的巨鱼摩竭纹演化的样式,这件鱼龙变化镜却是绝无仅有的珍品。
31.玻璃莲花托盏:漳县汪世显家族墓出土,这套盏托造型优美,色彩艳丽、工艺精湛,是至今出土最完整的一套古代玻璃盏。
32.耀州窑青釉卧狮灯盏:灯座为卧狮状,狮子四肢前屈,尾翘,张嘴露齿,回头左视,耳鼻须眼等刻印清晰,形象生动活泼。
狮背上放置一菊瓣口的灯盏,盏心为折枝牡丹纹。
33.磁州窑虎纹瓷枕:瓷枕呈长方形,白釉褐彩.枕面主题纹饰为一卧虎,上方题”明道之年巧月造,青山道人醉笔于沙阳”,底部有”张家造”印迹,前后左右面绘折枝牡丹.兰草花纹,虎横卧山林,肌健毛密,威镇一方,运笔纵横倾泻,如醉如痴,意趣横生,堪称上品.34.白釉剔花罐西夏:国家一级文物。
圆口略外折,口沿下有一圈突起,施复合釉(先在胎上施白化妆土,剃刻花纹后,罩透明釉),罐内施酱色釉。
肩部刻两圈卷草纹,中间隔两根弦纹,腹部刻牡丹纹,最下部留白,花繁叶茂,生意盎然。
35.铜牦牛:这是我国第一件以牦牛为造型的青铜器,风格写真,造型质朴,冶炼技术高超,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藏族艺术瑰宝。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