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空间布局设计_韩冰
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空间布局设计

Ju a o i j ntueo ra o s ut n V 1 6 N . Ma.2 1 o r l fTa i Istt fU bn C nt ci o. o1 n nn i r o 1 r 00
产方式 的简单 , 造成其村落空间布局、 功能结构 、 交通 方式 等 长期滞 留不变 或变 化不 明显 , 导致 和现 代化 城 市 的差 距 越来 越 大. 随着 生产 力 的提 高和新 农 村产 业 结构 的变化 , 农村发展的盲 目 性愈发突 出. 主要表现 在 以下 几个 方 面. () 1 因缺乏合理 的规划 , 大多村庄呈 自 然式发展 , 总体布局松散零乱 . 在许多农村 , 住宅或其他设施 的
续发 展有很 大 的消极 影 响.
系网络进行. 其主要特征是 : 口规模和密度小 , 人 社会 关 系封 闭且 结构 简单 , 民以农 业生 产 为主 要经 济活 居 动. 新农村社 区相对于传统农村社区而言 ,“ ”指 新 的是新 的历 史 时期 和新 的规划 指导 思想 , 对新 农村 社
1 农 村社 区 现 状分 析
11 农村 社 区含 义的延伸 . 传统农村社区是指 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活动 内容 而 聚 集起 来 的人们 生 活 的共 同体 , 社会 结 构 简 单 , 其 封 闭程度 较 高 , 日常生 活通 过其 特定 地 域 内的社 会关
地资源的浪费 , 村庄整体面貌落后 , 布局零散 , 统一规 划 的 难度 大大 增加 L. 2 J () 多地 域 对 环境 的破 坏 十 分 明显 . 2很 由于 农 村
作者 简介 :韩
・
新 农 村社 区建 设 的 空 间布 局 设 计
湖北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路径探析

湖北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路径探析
陈小京
【期刊名称】《政策》
【年(卷),期】2014(000)011
【摘要】<正>自2011年8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后,按照"立足省情,先点后面"的原则,湖北全面展开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探索。
经历了三年的实践,我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效初显。
一、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现状早在2003年全国各地城市社区建设如火如荼之时,湖北就已经把社区建设的触角延伸到了农村。
这一年,我省第一个农村社区在秭归县杨林桥镇建
【总页数】2页(P65-66)
【作者】陈小京
【作者单位】湖北省社科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69.3
【相关文献】
1.公安机关服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探析 [J], 杨世昌
2.城镇化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诉求与路径探析 [J], 唐萍
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析 [J], 张蕊;王银芹
4.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析 [J], 张蕊;王银芹;
5.物业管理专业服务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探析 [J], 黄昕;李子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农村住宅的空间形态特征分析以襄阳地区新农村住宅设计为例

针对以上特征,本研究进一步讨论了各特征在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 下的差异及其原因。此外,还探讨了新农村住宅空间形态特征对农村居民生活质 量、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新农村住宅空间形态特征的分析,揭示了其紧凑布局、开放与 围合相结合、功能分区明确、注重绿化与生态环境和地域特色明显的特点。这些 特征反映了农村社会的经济、文化和地域特点,同时对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乡 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针对新农村住宅空间形态特征进行了广泛研究。国内研究主要集 中在住宅建筑的布局、形态、功能和结构设计等方面。例如,张志等(2018)研 究了新农村住宅的建筑空间形态,指出其具有紧凑、高效、实用和可持续的特点。 同时,他们还提出了优化建议,以提升农村住宅的质量和居住环境。在国外研究 中,Brito等(2014)研究了葡萄牙新农村住宅的空间形态特征,并提出了针对 性的设计策略。
结论
新农村住宅设计理念是实现农村地区居住环境改善的关键。在设计过程中, 应充分考虑地方资源和环境特点,遵循人文理念、生态理念和节约理念等基本原 则,合理规划用地,优化资源配置。注重运用绿色技术和新型材料,提高住宅的 可持续性和舒适性。通过优秀的设计实例展示,我们不难发现,只有真正立足于 农民群众的需求,才能创造出宜居、宜游、宜养的居住环境,为推动农村经济发 展和城乡一体化作出积极贡献。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国内 外相关研究,明确新农村住宅空间形态特征的研究框架。其次,运用案例分析法, 选取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住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剖析。最 后,采用统计分析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揭示新农村住宅空间形 态特征的内在规律。
农作物在新农村社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平湖市新仓镇新农村社区为例

农作物在新农村社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平湖市新仓镇新农村社区为例发布时间:2022-03-30T06:13:41.750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32期作者:张晓云[导读] 随着新农村规划中田园风光景观的逐步尝试,将农作物与当地乡土特色文化相结合的乡村景观的设计张晓云1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上海 2000002 浙江恒欣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嘉兴 314000摘要:随着新农村规划中田园风光景观的逐步尝试,将农作物与当地乡土特色文化相结合的乡村景观的设计,手法广受居民的青睐,因此以农作物为主的乡村景观的营建,给社区住户带来全新的感官冲击。
本文研究拓展了农作物的应用范围,使农作物在新农村社区景观的社会价值、景观价值、身心价值、文化教育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为今后新农村社区的景观设计提供一个参考借鉴,开阔设计思路。
关键词:新农村社区;农作物;农业景观1 研究背景如今,美丽乡村社区和新农村社区建设正在大规模的进行,政府也提出相关政策: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和多种方向,完善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布局;尤其重点发展乡村旅游;大力开展“一村一品”。
农作物应用于农业景观设计中是城市及农村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用于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有限途径。
农作物栽植景观的规划设计无论是对于农业景观,还是对于其紧密相关的新农村社区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虽然我国当前的农业景观在逐步发展,但是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将农作物及农业景观与新农村社区相结合,打造生态优美的新农村社区农作物景观。
使社区农业景观的社会、教育、经济、生态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同时,对今后新农村社区和美丽乡村社区的农作物景观设计作为一个研究基础。
2农业景观对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意义2.1 身心意义世界上的生物都是自然孕育的产物,生长规律与自然合拍、身体组成与自然相符,受自然的熏陶精神才能愉悦。
农业景观能够使新农村社区居民重新感受乡村田园的理想,为老人增加了一项修养身心的活动,为孩子提供感受乡村自然环境的场地,更加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社区平面排版方案

社区平面排版方案社区平面排版是指将社区场所或者社区建筑平面图以统一的风格进行设计和排版,旨在提高图纸的可读性、美观度、易于理解性和实用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社区平面排版方案及方法。
一、布局设计社区平面排版的布局设计应该以清晰、简洁、易懂为基本原则。
根据图纸类型和需求,常用的布局设计包括以下几种。
1. 单一布局单一布局适用于居民区或者小型建筑群。
可以将场地或者建筑的主要信息放在图纸的中央或最显眼的位置,并且将其周边空白区域保持一定的距离。
重要信息的标注和描述应该精简明了,字体的大小和颜色也要与其他信息进行区分。
2. 多元布局多元布局适用于社区或者大型建筑群,包括多个独立的建筑、公共区域、交通设施等。
可以将主要建筑物、公共设施或者重要地标放置在图纸的中央位置,其他内容保持相对分散和分层的趋势。
此外,还要应用好不同线型、颜色和字体的区分,以提高整体美观度和可读性。
二、标注方法有效的标注方法是社区平面排版的基础,可以帮助人们更轻松的辨认和理解社区或建筑图纸的基本信息和布局。
知道以下几种基本的标注方法是很重要的。
1. 符号标注符号标注可用于标注建筑物、卫生间、自行车停车场等各种设施和设备,可以使用统一的符号,使得标注内容更加清晰易懂。
例如房屋平面图中,可以用圆形表示卫生间,正方形表示客厅,长方形表示卧室。
2. 数字标注数字标注常用于标记房间、停车场、花园等空间的大小和尺寸。
标注时应该注意数字的位置,避免对整体布局的影响。
对于长宽很大的区域,可以使用平面图比例尺或者公共设施尺寸作为参考。
3. 命名标注命名标注常用于标记社区或建筑物的名称和编号。
建筑物的编号应该按照整个社区或区域的编号规律来分配。
同时,建筑物的名称也可以加入数字或其他符号,以便于快速定位。
三、字体和颜色社区平面排版中的字体和颜色需要考虑到字体易读性、美观度和对主要建筑物或场所的区分。
基于这些要求,常用的字体和颜色方法包括以下几个。
1. 字体社区平面排版中常用的字体包括宋体、黑体、微软雅黑等,字体大小应做到统一、协调和美观,以方便人们阅读图纸信息。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_空间布局与建设模式_陈振华

[摘 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我国统筹城乡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建设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改善农村生活居住条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促进建设用地集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从新型城镇化的宏观层面分析了新型农村社区的客观需求、适用地区和建设原则,并结合舞钢市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实践论证了新型农村社区的空间布局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建设模式实行差异化引导,即纳入城区型和镇区融合型社区以城镇导向为主,农业服务型和旅游服务型社区以乡村导向为主。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布局;建设模式[文章编号]1006-0022(2014)03-0005-08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Spatial Layout And Building Model Of New Rural Community/Chen Zhenhua, Hou Jianhui, Liu Jinyu[Abstract] New rural community is important in improving living condition, public service, and compact land use. The paper analyzesthe suitable area, building principle, and practical needs of rural community from new urbanization viewpoint, and demonstrates the job provision orientation of new rural community spatial layout. Building model shall differentiate urban and rural models.[Key words] New urbanization, Urban rural integration, New rural community, Spatial layout, Building model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空间布局与建设模式□ 陈振华,侯建辉,刘津玉0引言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以来,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促使政府日益关注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2005年政府开始推进新农村建设,并取得了突出成效,但是农村过于分散的村庄和居民点分布也导致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难度与成本大大增加。
新农村和谐发展空间的构筑——以邵东县公田村规划设计为例

发展一体 化的新格 局,促进和谐 社会的构 筑 因此 . 在此 新形势和 背景下对社 会主义新农 村
农村 比较还十 分落后 . 乏整体规划 .这也 缺
有一定 的代表性。
A bst a ct I h n i t !n f e atonoI con [ucto sf in hr a monou O t d u i sS cF y an nde he ct d e rt i an y
c n s d i t i l on l M i ou t y i e n eg r on p an c s c ̄ r al r on s
2 项 目概 况
公 田村位于湖南 省邵东县 东南部 , 距离 邵 东县城 约 3 k ,位 于石株 桥乡西 北部 . 石 2i n 距 铢桥乡约 1 ,交通较为方 便。公日村隶蓐 于 k m 湖南省邵东县石株桥 乡 辖, 管 共有 3 5户人家. 1
—
何霞辉 H ih i eX u a
揞
要: ±目 建 谐社舍 城 一 化规 建
l 妊 有 良 好机 遇
发展思路 ,在某种程 度上促进 了 村居 民的思 农 想解放 . 发了 激
经 济收^ 的主要 来源 。 0 7 其总产 值达 到 20 年
的 背 T .新 村 规 建 设 ; 羞
un e ce n e oo op r u i T i i l pr de t d g d po t n t h s o r c e y t
设计时应着重从 以下 个方面去考虑: 几
41 做好 村庄整 体空 间规划布 局,搞好 土 地利用规划 统 筹规划村域 空间。通过村 域宏观层 面的
人 口 1 6 人 05
惑 絷 搂
关于完善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治理问题的思考

关于完善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治理问题的思考
韩冰
【期刊名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051)005
【摘要】按照管理民主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必要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这就要求必须因地制宜改革现有乡镇体制,完善基层政权对村管理模式,规范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规范发展新型经济社会服务组织,以构建现代乡村治理新格局.
【总页数】4页(P114-117)
【作者】韩冰
【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3
【相关文献】
1.对和谐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 [J], 袁平
2.恭城红岩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旅游开发的调查与思考 [J], 文军;李星群
3.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思考 [J], 都叶利纳
4.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治理问题研究 [J], 周楠
5.宁波市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的思考 [J], 陶成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农村社区现状分析
1.1 农村社区含义的延伸 传统农村社区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活动内容 而聚集起来的人们生活的共同体, 其社会结构简单, 封闭程度较高, 日常生活通过其特定地域内的社会关 系网络进行. 其主要特征是: 人口规模和密度小, 社会 关系封闭且结构简单, 居民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活 动. 新农村社区相对于传统农村社区而言, “新”指 的是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规划指导思想, 对新农村社 区概念的界定, 既要反映新农村社区的基本职能, 又 要揭示城乡社区的区别和联系, 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 [1] 新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要求 . 新农村社区较传统 农村社区而言, 更接近于城市社区, 所不同的是, 新农 村社区以小城镇为中心, 以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为 主, 人口密度和人口规模相对较小. 1.2 农村社区空间布局现状 旧有的农村格局由于其长期以来的社会结构、 生
新农村社区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 分,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在城市社区建 设全面开展的同时, 积极稳妥地加快农村社区建设, 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从而构建人文和谐的 新型农村社区, 是各级政府统筹城乡发展, 促进城乡 交流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全国各地农村 相继开展的新农村社区建设成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的重要载体.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2010 年 第 16 卷 第 1 期 的调整; 如由于本次金融危机的冲击, 大量农民工返 乡所带来的问题, 涉及到新农村社区的住宅、 公共配 套设施等多个方面, 甚至一些社区不得不进行重新规 划等.
2 新农村社区空间布局的制约因素
先天条件的制约 由于新农村社区在地理位 置上 的特性, 它 的发 生、 发展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存在着必然的、 紧密的 联系, 这种联系对整个社区的地域特征、 空间布局有 着重要的影响. 我国地域辽阔, 由于各地地形、 地貌、 地 质、 水文、 气象等条件的不同, 各个区域的新农村社 区都受到迥异的自然环境的制约, 即便同处于某一区 域的不同新农村社区, 其周 围 的自然 环境也 不 尽 相 同. 因此 , 应深入调查研究, 考虑其特殊性再进行布局 设计, 避免走 经 验 主 义路线 . 在设 计 的过程中, 要尽 量 保持 自然 环境 的 完整 , 减少 对 原 有生 态 系统的 破 坏. 另外, 在地域资源方面, 如矿产、 森林、 农业、 风景 资源等与当地的经济发展、 地域文化等息息相关, 其 利 用 情况 和分布特 点也 在一定程度 上 制 约 着空间布 局的分布情况. 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对社区的经济和 文化发展至关重要, 如河湖、 丘陵、 绿地等, 应有效地 组织到社区中来, 为居民创造清洁、 舒适、 安宁的生活 环境[3]. 发展现状的制约 在城镇化过程中, 小城镇作为一种介于城市社区 与 新农村社区 之 间的特定社区发 挥 着不 可替代的重 要 作 用. 根据 新农村社区的区位来分 配 其空间布局 与 功能结构对其自 身及 周边的建设 具 有重要的意 义. 由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解放了部分农业劳动力 而 涌 现出大量的流动人口和不流动 但 从事 非农业活 动的人口, 致使农民群体开始分化, 社区居民的思想 观 念、 文化 素质 、 审美角 度的 异质 性增加. 布局设 置 要考虑社区居民的精神需求, 也要考虑社区居民对规 划设计理念的接受程度. 未来条件的制约 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规 律 性, 但也 有不 确 定性, 因而, 空间布局设计要具有前瞻性. 空间布局作为规 划设计中的一个长远的、 宏观的构成要素, 影响到新 农村社区未来的发展面貌, 关系到当代人及其子孙后 代的利益. 布局设计中既要满足近期修建的要求, 又 要有长远的眼光, 预计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为其预留 一定的 可操作 空间. 在 未 来社区功能 需 要发生变化 时, 能以最小的变动达到良好的效果, 进而实现社区 的可持续发展: 如交通主干道发生变化时, 社区交通 2.3 2.2 2.1
3
新农村社区空间布局设计中的“可持续 性”理念
可持续性是指外部支持结束后, 项目或工程能给 自 20 世纪 目标组在长远时期内带来利益的能力[4]. 80 年 代以来, “可持续 发展” 这 个概念 广泛 地 被人 提及, 它包含 多个 范畴 , 诸如环境可持续 、 人口 可持 续、 资源可持续 、 经济 可持续 等. “ 可持续 性”在规 划的层面上, 涉及最广泛的是人文可持续、 自然环境 可持续、 土地利用可持续. 人文可持续 人文 可持续 是指在新农村规划布局中 尊 重当地 的文化、 风俗习惯, 保留有价值的历史信息, 提炼 有 价 值的地域符号等, 如流传几千年的“风水”观念在当 今人们心中仍有印记, 尤其在农村社区居民心中更是 根深蒂固 . 因此, 规划新农村社区空间布局, 更要从 居民心理因素的角度出发, 避免规划只是一张美丽的 图画, 而得不到群众的认可, 造成难以实施的窘 况. 无论如何, 风水理念始终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宇宙 观、 自然观、 审美观的一种体现, 是我国古代人与自然 相统一、 相融合的基本原则, 也是设计者进行小城镇 规划的重要历史依据. 自然环境可持续 为实现自然环境的可持续, 要合理处置新农村社 区的污水、 废气、 噪声、 垃圾的排放, 注意土地改变引 发的自然生 态受 损 情况 . 对一 些可 开发为生 态 旅游 地的自然环境, 其可持续旅游规划首先要对旅游地的 旅游资源进行详查、 分析与评价, 并根据生态旅游市 场的需求特点, 提出规划的总体思想、 基本原则以及 具 体目 标 . 不能盲目 使 用自然 资源 , 要 尊 重 环境 、 注 [5] 重生态, 用现代规划理念结合科技手段节能增效 . 3.3 土地利用可持续 传统的农村社区在用地问题上存在着一些弊端, 最 明显的 就 是人 均 用地指 标 过大, 国有 土 地 浪费严 重. 其一是因为新农村社区土地资源丰富; 其二是因 为受新农村耕作方式的影响, 多数居民都拥有自己的 院 落、 菜 地. 随着农民生活 水 平 的提高, 以 及 新农村 产业结构的变化, 新农村社区在用地问题上需要进行 新的规划, 从区域土地资源的角度出发, 注重土地资 3.2 3.1
收稿日期:2009-06-06;修订日期:2009-06-20
产方式的简单, 造成其村落空间布局、 功能结构、 交通 方式等长期滞留不变或变化不明显, 导致和现代化城 市的差距越来越大.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新农村产业 结构的变化, 农村发展的盲目性愈发突出. 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因缺乏合理的规划, 大多村庄呈自然式发展, 总体布局松散零乱. 在许多农村, 住宅或其他设施的 建设一般以家庭为单位, 导致总体规划意识淡薄, 村 庄的空间布局方式大多是随着村民的增加而以外延 式自然扩展为主, 不仅占用了村庄周边大量的耕地、 林地, 还闲置了许多老旧住宅, 造成了村庄内部的土 地资源的浪费, 村庄整体面貌落后, 布局零散, 统一规 划的难度大大增加[2]. (2) 很 多地域对 环境 的 破坏十 分明显. 由于农村 社区二、 三产业的发展, 诸如采矿业和林业等, 不仅因 过度开发而破坏了原始的地形地貌, 也因相关建设而 破坏了原有的农村形态. 新形成的形态粗放并且不严 谨, 整体空间面貌相当落后, 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地 域特色, 弱化了地域文化和记忆, 对农村社区的可持 续发展有很大的消极影响. (3)由于部分地区相关法规、 监督机制及村民意 识的落后, 土地资源的流失现象严重, 其衍生的副作 用颇多.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我国农村居民点建设基 本上处于自发性发展之中, 村民有时在建设住宅时私 自占用街道等用地来拓展自己的住房或院落的面积, 或者出于某种目的, 改变公共用地的功能, 这些不规 范的行为使街道变得狭小, 公共空间减小或消失, 间
Journal of Tianjin Institute of Urban Construction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第 16 卷 第 1 期 2010 年 3 月
Vol.16 No.1 Mar. 2010
建筑与艺术
$
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空间布局设计
韩 冰 1,史 津 1,李长虹 1, 2
(1.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规划与建筑系,天津 300384;2. 天津大学 建筑学院,天津 300072)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08BAJ08B04-10); 建设部 2009 年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09-K5-1); 天津市建委软科学研 究计划项目(2008-软 36) 作者简介:韩 冰(1985—) ,男,河北保定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硕士生.
10 接的 使 村庄流 失 了 土 地 资源 , 也 为村庄发展增 添 了 难度.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韩 冰等: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空间布局设计 源的利用和分配, 研究其可持持续性空间布局的实践
新农村社区空间肌理的延续 我 国不 少 城市, 特别是传统发 达 城市中, 推 土机 式的大拆大建的开发力度, 如同“洗脑” 一般, 使人们 对城镇历史的记忆化为乌有, 造成人们对都市建筑空 [6] 间本身形态所传达的城市人文意象的“失忆症” . 在 新农村社区, 保留下来的民居类型和空间肌理也承载 了新农村人民几 十年甚至千 百 年 的文化传统与 历史 记忆 . 然而, 在新农村社区建设的 热潮 中, 虽 然大量 村庄面貌得到改善, 村民居住质量显著提高, 但与此 同时, 大量村庄在建设过程中, 不顾本土地域特征, 纯 粹追求村容村貌形象的改造, 脱离了村庄实际, 破坏 了村落 原 有的 肌 理和历史文 脉 . 为了 避免这种可 称 为“新农村失忆症”情况的发生, 进而实现新农村社 区的人文可持续, 其原有的空间肌理亟需延续. 延续的手段 (1) 道路与 特定场所 保 留或在 原 位 置 重建. 道路 与特定场所是新农村社区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传 承着文脉, 延续着村民的生存轨迹, 维系了居民的生 存空间, 是一个村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所表现出来 的文化特色. 这种文脉并没有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消 失, 反而 顽强 地传 承 了下来. 正 是 这些 传 承 的文 脉 , 成为了人流汇聚的焦点与村民精神的寄托. (2) 原 有地域特 色 的 保 护 、 治 理和 适 度开发. 由于 我国地域辽阔, 气 候多 样, 千百年来, 国民所特有的理 想聚居的理念和世界观, 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民居类 型和复杂多样的地域特色. 在民居类型方面, 诸如四 合院胡同、 里弄、 骑楼等, 都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 应根据对其合理的评估做出适当的保护与治理; 对于 自然风景, 进行适度开发, 可以改善社区环境, 实现可 持续性发展. (3)院落的保留. 设计者在规划新农村社区的住 宅时, 多采取多层单元楼行列式布局的形式, 没有充 4.2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