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地图符号化精讲
第4章21地图符号与地图概括.ppt

一、地图概括的概念 二、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 三、地图概括的数量分析方法 四、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
一、地图概括的概念
在制图过程中,对内容进行取舍和化 简,称为地图概括。
取舍就是从大量的客观事物中选出最 重要的事物表示在图上,而舍去次要 的事物。
化简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形状、数量和 质量特征的化简。
理由:不可能通过不同符号反映所有数据 的差异。
实质:根据地物的属性,进行聚类或分群
分类的方法
1. 层次归类 2. 数量分级 3. 等级合并 4. 降维转换 5. 分区选取
1. 层次归类
1:10万
河流 运河 湖泊 水库
1:25万
2. 数量分
3. 等级合并
4. 形状的简化
图形形状化简
5. 内部结构的简化
(三)夸张
理由:为了表示重要的地物或细节。
实质:不按位置与比例进行示意性的表示
(三)夸张
1. 局部夸张 2. 位移 3. 合并 4. 分割
1. 局部夸张
夸大特征
2. 位移
3. 合并(细节)
光滑处理 突出特征
4. 分割
例如:河流长度<1cm、湖泊面积<1mm2、 岛屿面积<0.5mm2应删除
可以是单项指标,也可以是多项指标。
2. 按指标定额进行删除
删除的指标定额——规定图上单位 面积内选取的总量
3. 按资格排队进行删除
按空间数据的等级高低进行选取 选取顺序原则:
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从 大到小
思路:长度足够长,或距离足够远则取, 否则则舍
取
长度
舍
间距
二、数量分析基本方法
(三)区域指标法 含义——按照区域特点制定区域指标图,以此
第四章 地形图符号-2 PPT

第七节、水系的表示
一、河流的表示 地表面上的许多天然水流,根据其长度、流量和流
域面积的大小,分别称为江、河或溪,但它们之间并 没有严格的区分,通常将它们总称为河流。对于任何 一条河流都有发源地,即河源;入口处,即河口;上 游、中游、下游。
第七节、水系的表示
时令湖、时令河、地下河段和消失河段,岸线均 分别以虚线和点线表示。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第六节、境界、管线和垣栅的表示
三、垣栅的表示 垣栅包括城墙、土城、围墙、栅栏、篱笆、铁丝
网等。表示垣栅要求类别清楚,范围明确,并正确处 理与其它要素的关系。 (一)城墙
城墙包括我国具有历史意义的万里长城及城市县 镇的砖石城墙。长城、砖石城墙按城基轮廓依比例尺 表示,并将外侧的轮廓线向内绘成城垛形式。城楼、 城门实测表示,城墙上的其它地物用相应符号表示。
及建筑, 如桥梁、渡口和徒涉场等。
1.桥梁。根据桥梁的建筑形式、建筑材料及通行情 况不同可分为:铁桥、车行桥、铁索桥、人行桥等, 桥梁的长和宽为实测,按实际形状和位置用相应符号表 示。
2.渡口。河中设有轮船、木船等,能载渡人、马和 大车的渡口为行人渡口,能载渡汽车的渡口为汽车渡 口,以加注“人渡”、“车渡”区分,渡口两岸的设 施实测表示。
第七节、水系的表示
3.徒涉场。是指能涉水过河的场所,加注“涉”字。 (二)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主要包括水闸、滚水坝、拦水坝、防洪墙、 码头等。其均按实测形状和位置,依比例用相应符号 表示。水闸和拦水坝建筑材料应加注说明。水闸有进 水闸、分水闸、节制闸、排洪闸、挡潮闸等,均用同 一符号表示,符号中的尖角指向主要进水方向。滚水 坝是为了高水位而横截河流,水经常或季节性地从上 面溢过的堤坝式建筑物。描绘时符号的短线绘在水流 的下方。拦水坝是指拦截山谷和横截河流借以抬高水 位的堤坝式人工建筑物。
第四章 地图符号

提高符号清晰性的方法
适应性
各种不同的地图类型和不同的读者对象对符号形式的要求不同。
生产可行性
包括符号的尺寸、精细程度、符号用色是否可行及经费成本。
可辨尺寸
距离 250 500 1000 0.17 0.30 0.70 0.05 0.13 0.20 0.10 0.20 0.40 0.12 0.15 0.50 1.75 2.50 3.50
-- 间接信息法
符号库的应用
地图符号库,常来源于系统供应商和用户自定义。主要有 点符号库、线符号库和面符号库,作用是为用户提供原始 符号素材。目前大多数的地图制作软件考虑到软件的应用 范围和使用的方便,常带有符号库。
§4.5.2 地图色彩(map color)
1. 色彩三要素(Three color elements) 色相(Chromaticity) (色别、色种)
§4.5 地图符号图形与色彩(Map symbol graphics and color)
§4.5.1 地图符号图形(Map symbol graphics) 1.设计要求(Design principle of map symbol) 图案化 象征性 清晰性 系统性
指符号群体内部的相互关系 ,主要是逻辑关系。 所谓“图案化”就是抓住物体的基本特征 并加以扩张,用较规则的图案表示出来。
纯度(Colorsaturation)(饱和度、鲜艳度)
指颜色接近标准色的纯净程度。七种标准色是最为纯 正和鲜艳的。某色相越接近同色相的光谱色,其饱和 度越高。纯度又包含了一种色相与其它色相混合,某 色所占比例大小的意义。混合其它色越少,其纯度越 高;反之,纯度越低。
2. 色彩的表示(color showing)
(地图学课件)第1讲(第四章地图符号分类、变量与量表)

现代地图学教程 第4章 地图符号与内容表达
§1 地图符号分类、变量与量表
1.2 地图符号变量与量表——基本变量
1、静态符号的基本视觉变量
(3)方向变量:是指一个长形符号的方位变化或对有关参考系统具有明 显定位的一些符号的排列。表征这种变量的参考系统有地图的坐标系统 、方格网或图形基线指向的细分。
现代地图学教程 第4章 地图符号与内容表达
§1 地图符号分类、变量与量表
1.2 地图符号变量与量表——基本变量
2、动态符号的基本视觉变量
(2)变化率变量:在帧与帧之间的行进中,所有的静态视觉变量和动态 变量中的帧持续时间都可以发生变化,不同视觉变量的变化组合及其不 同的变化率都可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 。
1、静态符号的基本视觉变量
(5)密度变量:作为视觉变量的密度是指保持亮度不变,即黑白对比不 变的情况下,改变象素的尺寸和数量。它可以通过放大或缩小符号的图 形来实现。 (6)网纹变量:指在一个符号或面积内部对线条或图形记号的重复交替 使用。有点状网纹,线状网纹和混合网纹三种类型。
现代地图学教程 第4章 地图符号与内容表达
(1)形状变量:视觉上能区别开来的几何图形的单体。这些外形有3种 形式:第一种是有规律形式的,如圆和三角形;第二种是无规律范围的 轮廓线;第三种为线性要素,如等值线、河流与岸线等。
现代地量与量表
1.2 地图符号变量与量表——基本变量
1、静态符号的基本视觉变量
现代地图学教程 第4章 地图符号与内容表达
§1 地图符号分类、变量与量表
1.2 地图符号变量与量表——基本变量
第四章 地图符号

可以各自成为一种视觉变量。
(4)颜色变量
颜色变量是最活跃的一种视觉变量。
.地名,既是历史的见证,又具有政治敏感性。所以,编制
地图时应特别注意。
.法国贝尔廷(J. Bertin)领导的图形实验室用了很长的时
间系统地研究了图形的视觉特征,并归纳出图形视觉变量
构成地图符号的基本要素。
.由于地图符号与视觉相联系,心理学中的格式塔原则成为
阐述地图感受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张地图的结果。
.符号化过程要求我们认识地图符号和设计地图符号。这就
必须从符号学的角度说明地图符号的性质,从几何学的角
度进行地图符号的点、线、面分类,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明
设计地图符号的依据。
§4.1地图语言 --地图符号概述 (Map symbol Summary )
.人类创造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用图形形式表现客观事物
就没有方向之分。
(3)方向变量
适用于长形或线状的符号。所谓方向变化是对图幅的坐标系统而
言的,在整幅图中必须和地理坐标的经线或直角坐标线成同一的交
角,才不至于混淆。如风向风力符号F。圆形符号甚至正方形符号
就没有方向之分。
(4)颜色变量
颜色变量是最活跃的一种视觉变量。
颜色分彩色和非彩色,色彩具有色相、亮度和彩度三种特性,而非
字符号和象形符号;
线状符号:呈线状或带状延伸的地物,如河流、岸线、道路、
境界线和航线等,在地图上用线状符号表示;
面状符号:占有相当面积,具有一定的轮廓范围的地物,如
水域、动植物与矿藏资源的分布范围,用面状符号表示;
第4章地图符号化

《地图学》 第四章 地图符号化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15
第2节 符号的分类与量表
二、属性特征度量标准及其符号化
第4章 地图符号化
(二)顺序量表
按某种定量特征将制图对象排序或分等。
《地图学》 第四章 地图符号化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16
第2节 符号的分类与量表
第4章 地图符号化
二、属性特征度量标准及其符号化
(三)间距量表
(四)比率量表
可以数量表示且有一定单 位距离的事物,通过特定量值 表达制图对象的次序和间隔。
以完整、精确的数量特征(相等单 位和绝对零值)描述制图对象的数值差 异。
等比数列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L, Lr, Lr2, Lr3, Lr4, Lr5, ···
《地图学》 第四章 地图符号化
本章首页
第2节 符号的分类与量表
本章首页
第2节 符号的分类与量表
第4章 地图符号化
一、地理现象的空间维度及其符号化
空间分布
空间维度
(一)点状分布
0维
符号化
(二)线状分布
1维
(三)面状分布 (四)体状分布
2维 3维
根据地 图比例 尺和制 图目的 不同, 同一地 物可有 不同空 间维度 。
《地图学》 第四章 地图符号化
达数量的增减,如用蓝色的深浅表示海域的深度变化。
《地图学》 第四章 地图符号化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38
第4节 色彩
第4章 地图符号化
一、色彩的三属性
(三)彩 度
又称色度或饱和度,是指色彩接近标准色的纯净程度。若某色相越接 近标准色,其纯度越大,色彩越鲜艳;反之,纯度越小,色彩越暗淡。
地图符号化实现方法

地图符号化实现方法地图符号化实现方法地理信息符号化是地理信息生产和应用时必须要实现的技术,对地理信息处理和应用有较大的帮助作用。
地理信息的符号化通常是指它的二维屏幕表达。
利用丰富的地图符号和视觉变量,在计算机屏幕上对各种地理信息进行直观和清晰的显示一直是数字制图和GIS的核心技术之一。
本文就这方面的主要方法和实现技术进行深入讨论。
2 地理信息符号化方法地理信息符号化的主要方法采用地图图形和符号对地理信息进行表示。
众所周知,地图图形是地图的语言,它既表示了地理实体的形状、位置、结构和大小信息,也表示了实体的类型、等级以及其他数量和质量特征。
地图图形符号的设计和建立主要有三种方法,即编程法、信息块法和交互设计法。
2.1 编程法编程法是将地图符号分解为图元(特定的几何要素,如直线、三角形、矩形、圆、弧等,称为图元),然后通过程序的方法相继调用绘制这些图元的函数,由图元的组合来实现地图符号的绘制。
如图1所示。
在调用绘制图元的函数时,根据符号的特点和定位关系输入适当的参数。
对于大多数点状符号,它们的定位点是固定的,符号中各组成部分相对于定位点的关系也是固定的,因此对于这些符号,以后在使用时只要给出定位点坐标和符号的绘制比例即可。
有些点状符号的定位点可能不止一个,如半依比例尺桥梁符号,它的定位点有二个,一个是桥梁的中心点,另一个是桥梁的方向点,桥梁符号的其他点位坐标是靠这二个点计算出来的。
对于线状符号,只要给定线状符号中心线上的点位坐标就能生成线状符号。
在采用编程方法时,符号一般都是固定的,所给的定位点也是少量的,利用这些少量的信息根据符号内在的相互关系就可以形成相应的符号。
采用编程法来实现地图符号的绘制其最大的缺点是不便于修改,每一个符号的修改和调整都要改动相应的程序,较为费事。
它的优点在于能将大量的地理信息自动地进行符号化,不需要太多的人工干预。
只要按照地理信息的属性编码,检索出相应的符号名称,然后调用绘制这些符号的程序,即可得到各种不同地图符号的输出。
第四章 地图符号

电子教案
第4章 地图符号
1
第一节 地图符号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地图符号变量与量表 第三节 色彩 第四节 图形视觉的心理效应 第五节 注记
2
第一节 地图符号的概念与分类
一、地图符号的概念 地图符号是表达地图内容的基本手段,它由形状不同、大小不一、
色彩有别的图形和文字组成,用来代指抽象的概念,并且这种代指 是以约定关系为基础的。
约定关系:指地图符号是制图时在形式和内容之间做出的某种 约定。
例如,在同一幅图内,居民点采用圈形符号后不能再采用三角 形符号,指定的居民点圈形符号不能同时表示其他内容。
3
二、地图符号的分类 (1)按符号所表示的空间分布状态分类 ①点状符号:具有几何意义的点,表示点状或因面积过小而视为点 状的面状事象。点状符号不具有空间尺寸,大小与比例无关,在地 图上是一个定位点。如:测量控制点、商业网点、一座城市等。常 用的点状符号有几何符号、象形符号及文字符号等。
(品)红
c、六复色
由三间色与三原色混合所得到的颜色,又称第三次色。
黄+橙=黄橙;红+橙=红橙;红+紫=红紫;蓝+紫=蓝紫;蓝+绿
=蓝绿;黄+绿=黄绿
d、互补色
三原色中,任意两个原色等量混合所得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补
色,互补色混合得到黑色。
38
如 黄+紫=黑,绿+红=黑,蓝+橙=黑。
二、彩色的感受效应 1.色彩在地图感受中的作用:
3.颜色变量 是最活跃的一种视觉变量。颜色包括彩色和非彩色(黑白色),
彩色具有色相、亮度、彩度三种特性,而非彩色却只有亮度特性。 颜色的三种特性对制图来说各有作用,因而也可以各自成为一种视 觉变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然。
二、地图符号的构成特点
符号应与实际事物的具体特征有联系,以便于根据
符号联想实际事物; 符号之间应有明显的差异,以便相互区别 同类事物的符号应该类似,以便分析各类事物总的 分布情况,以及研究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简单、美观、便于记忆、使用方便。
三、地图符号的功能
地图符号是空间信息传递的手段。
状设计主要是点状符号的形状设计,用以区分定性
特征的不同。 线状符号和面状符号取决于地理要素本身的空 间分布特征。
(二)尺寸变量
是指构成符号在长度、宽度、高度、面积、体积
等方面的度量变化。通常用以表达定量特征的差异 。 符号大小通常与所表达的数量指标成一定的比率 关系,或绝对比率,或相对比率,或任意比率。
性特征,或通过纹理间隔的变化来表达定量特征的变
化。
各种视觉变量的基本功能
二、视觉变量的组合
为了区分地理现象之间的差异,一个地图符号 往往组合了多种视觉变量。 常用的组合是:形状+形状、形状+尺寸、形状+ 颜色、形状+网纹、颜色+网纹、色相+亮度(彩 度)。
第 4节
一、色彩的三属性
色彩
每一种彩色视觉都可依据三个特性进行度量,即
色相、亮度和彩度(或饱和度、纯度)。
(一)色相 hue
是色彩最基本的特征,是彩色视觉相互区别的心 理学特征,取决于反射光谱的主波长。
锥体细胞包含三种感色细胞:感红细胞,感绿细胞和 感蓝细胞。其中任何两种受到相应波长光刺 激时,经神经纤维传至大脑,起光学组合作 用,产生色彩感觉。
不依比例符号(点状符号)
象形符号
几何符号(抽象符号)
文字符号
半依比例符号(线状符号)
依比例符号(面状符号)
半比例符号
二、属性特征度量标准及其符号化
(一)定名量表
是最低等级的量表尺度,依据制图对象固有特征进行 区分 。 定性地考虑地理现象的差别时,可采用定名量表对他 们进行分类,而完全不考虑它们之间的次序和数量关 系。
第一个四分位序号
第二个四分位序号 第三个四分位序号
假 定 有 40 个 数
按内插法计算各 分位数的数值
X1 = N10 + ( N11 -N10 ) × 0.25 X2 = N20 + ( N21 -N20 ) × 0.5 X3 = N30 + ( N31 -N30 ) × 0.75
(三)间距量表
地图符号构成的符号模型,不受比例尺缩小的限制, 仍能反映区域的基本面貌。 地图符号提供地图极大的表现能力。
地图符号能再现客体的空间模型,或者给难以表达 的现象建立构想模型。
第 2节
符号的分类和量表
一、地图符号的分类
点状符号 (一)地图符号的几 何分类
线状号
面状符号
体积符号
点状符号:表达空间上一个点位的符号。具 定位特征,为不依比例符号。
通过一定量值形成的制图对象排序(等差数列)
常用的统计量是算术平均值 X 和标准差d ∑X x = ——— n
d=±
√
∑( X - x )2 ————— n
分级间隔值: x- 2 d , x- d , x, x + d , x+ 2d
(三)间距量表
不仅包含了数据的顺序关系,而且可以清楚地表
明彼此数量指标间距的大小。 间距的大小是相对于某标准单位而言的,而这个 度量单位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任意性。 间距量表上没有绝对的零值,不能根据间距量表 获得比间距大小更多的信息。
(四)比率量表
以明确的比率数值描述制图对象的数值差异,
它是间距量表的高级形式。
比率量表所处理的数据具有本质的意义,包含 绝对的零点,0代表要素的缺失。 比率量表度量的要素不仅反应其数值间距的大 小,还反映彼此的大小比率。
Hale Waihona Puke 第3节 符号的视觉变量一、视觉变量
(一)形状变量
是符号图形本身的轮廓形状。地图设计中的形
(五)网纹变量
也称纹理,是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点、线及点线 组合而成的图案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的结果。 纹理在某种意义上起着与颜色同样的作用,并主要 应用于面状符号的填充,又称底纹。
网纹变量具有3个分量,即:样式、尺寸和排列。
其中排列又具有4个子变量:方式、顺序、方向和间隔。 面状地图符号设计中,可用不同纹理表达不同的定
(二)顺序量表
在分类的基础上,对具有统一定性特征的要素, 根据其定量特征进行排序或分等。
按某种标志将制图对象排序,表现为相对等级。 标志是以定量为基础,通过计算或人为确定。 分位法是其中一种常用的定量分类方法。
四分位法
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然后按各级 内部数据个数相等的规则确定分级。
n+1 40 + 1 Q1 = ——— = ———— = 10.25 4 4 2(n+1) 2 × 41 Q2 = ——— = ———— = 20.5 4 4 3(n+1) 3 × 41 Q3 = ——— = ———— = 30.75 4 4
第 4章
地图符号化
§1 地图符号——地图的语言 §2 量表在符号设计中的应用 §3 构成符号的视觉变量
§4 彩色
§5 符号与图形的感受效果
§6 注记
第 1节
作为地图语言的地图符号
一、符号与地图符号
符号是一种物质的对象、属性或过程,用它表示
抽象的概念,这种表示是以约定关系为基础的。
地图符号是表达地图内容的基本手段,它由性质 不同、大小不一、色彩有别的图形和文字组成。它是 地图的语言,是一种图形语言。 它与文字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形象直观、一目
(三)方向变量
方向变量包括两个层次:
一是指基本变量中整个符号图形本身的方向变化, 二是网纹中同类纹理的方向变化,如水平晕线、垂 直晕线。通过方向变化来表示地理要素定性特征的不 同。
(四)颜色变量
最活跃的视觉变量,可用于表达地理要素定性特征
不同,也可表达定量特征的变化。颜色包括彩色和非彩 色,彩色具有色相、亮度、彩度三种特征,而非彩色只 有亮度——灰度特性。 颜色或色彩在地图设计中起着主要角色的作用,它 不仅可以增强地图的美感,而且能够提高地图的清晰性 ,从而使地图的信息载负量增大。
线状符号:表达空间上沿某个方向延伸的
线状或带状现象的符号。具定位特征,为半 依比例符号。 面状符号:表达空间上具连续两维分布 的现象的符号。具定位特征,为依比例符号
。
体积符号:表达空间上具三维特征的现象
的符号。具定位特征,与比例尺相关。
(二)地图符号的 视觉含义分类
形象符号 抽象符号
(三)按比例关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