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经典案例——囚徒困境

合集下载

博弈论经典案例

博弈论经典案例

重复博弈囚徒困境,砸了传统经济学的场子。

因为个人的自利行为,并不一定导致集体利益的最大化,“看不见的手”拉不住,人类向堕落之城下滑的趋势,难道这真是一个悲哀?索性并非如此,撇去博弈论的理性假设不说。

博弈论者很快发现囚徒困境只在单次博弈情形下明显,一旦博弈的开始陷入重复,合作将到来。

因为,未来的收益将左右目前的决策。

以牙还牙重复的博弈理论上导致了合作的产生,但是谁也不能保证合作的继续,因为之前已经说过,合作的代价是建立在损害个人利益基础之上的。

如果个人放弃未来收益或当前背叛收益大于未来收益,背叛的风险仍然存在。

那么在重复博弈中怎样的策略才是最优。

若干睿智而复杂在经过计算机中PK之后,极其原始的“以牙换牙”策略脱颖而出,固然这个策略简单至极,其威力却无穷,以至于人们在短暂的欣喜之后,发现这把太阿指之剑倒持的可怕,一旦重复链条中出现一次(也许不经意的)背叛,那据此原则行事的博弈将永无止境的背叛下去,个人利益极度膨胀的同时,集体利益无限衰微。

幸好,这个世界不是模型,也不是如此简单。

很多时候,我们不必以牙还牙,第三方的规范:道德与法律就是我们的假牙,他们更加有利、有理、有节。

人质困境一场憋屈的博弈。

抢打出头鸟,人质联合固然可以制服歹徒,但是谁愿出头。

这一点给了无数处于劫持者地位的一方以机会,类似于秦的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将最终全盘赢下。

人质可有反制的策略,当然有,不过艰难至极。

人质可以选择沉默,这样他有一定时间苟延残喘;或者联合劫持者对付人质,结局还是取决于劫持者,万一他过河拆桥怎么办;同时反抗,集体将获得左右策略,但是这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部分人可能因此受伤。

这里是实力与勇气的较量,而且实力暂居上风。

酒吧博弈如果人人理性,那么每一天到达酒吧的人数将是差不多正好的,但是人非圣贤,往往是有限理性的。

第一次到酒吧的人多,那么大多人人认为酒吧人太多,太挤。

第二次决定的时候,参考前次而不去酒吧。

少数去的人发现酒吧的人第二天很少,感觉很爽,第三次将继续回来,并重新带回许多人……循环就此开始。

博弈论经典案例

博弈论经典案例

博弈论经典案例在我们的生活中,博弈论的应用无处不在。

从商业竞争到日常决策,从政治策略到体育比赛,博弈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的有力工具。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几个经典的博弈论案例。

案例一:囚徒困境假设有两个犯罪嫌疑人 A 和 B 被警方抓获,但警方没有足够的证据指控他们。

于是,警方将两人分别关押在不同的房间进行审讯,并向他们分别提出以下条件:如果 A 坦白而 B 抵赖,那么 A 将被判刑 1 年,B 将被判刑 10 年;如果 A 抵赖而 B 坦白,那么 A 将被判刑 10 年,B 将被判刑 1 年;如果 A 和 B 都坦白,那么两人都将被判刑 8 年;如果 A 和 B 都抵赖,那么两人都将被判刑 2 年。

对于 A 来说,如果 B 坦白,那么自己坦白将判刑 8 年,抵赖将判刑 10 年,所以坦白是更好的选择;如果 B 抵赖,那么自己坦白将判刑1 年,抵赖将判刑2 年,坦白仍然是更好的选择。

同样的逻辑对于 B也适用。

因此,最终两人都会选择坦白,结果都被判刑 8 年。

然而,从整体来看,如果两人都抵赖,那么两人的总刑期是 4 年,比都坦白的总刑期 16 年少。

这就是囚徒困境所展现的,个体看似理性的选择导致了集体的非理性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比如企业之间的价格战,每个企业都想通过降价来吸引更多的客户,但如果所有企业都降价,那么大家的利润都会受到影响。

案例二:智猪博弈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一个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

按一下按钮会有 10 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 2 个单位的成本。

若大猪先到槽边,大猪吃到 9 个单位,小猪只能吃到 1 个单位;若同时到槽边,大猪吃 7 个单位,小猪吃 3 个单位;若小猪先到槽边,大猪吃 6 个单位,小猪吃 4 个单位。

那么,对于小猪来说,无论大猪是否按按钮,自己等待总是更好的选择。

因为如果大猪按按钮,小猪等待可以吃到 4 个单位;如果大猪等待,小猪等待也不会有损失。

博弈论经典案例

博弈论经典案例

博弈论经典案例博弈论是研究决策者之间策略和利益的数学理论,它在经济学、政治学、生物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博弈论中,经典案例是帮助我们理解和应用博弈论理论的重要工具。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经典的博弈论案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博弈论的核心概念和应用。

第一个经典案例是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指两个犯罪嫌疑人被分开审讯,如果两人都沉默不发言,警方只能以轻罪定罪,每人判刑一年;如果其中一人选择认罪举证,而另一人沉默不发言,认罪者将免于刑事处罚,而另一人将被判十年重刑;如果两人都选择认罪举证,警方将以共同犯罪定罪,每人判刑八年。

在这个案例中,每个囚徒都面临着合作和背叛的选择,他们的最佳策略取决于对方的选择。

囚徒困境案例展示了合作和背叛之间的博弈,以及如何在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之间进行权衡。

第二个经典案例是孩子分糖果。

假设有两个孩子,他们要平分一袋糖果。

如果他们能够达成一致,那么每个人都会得到一半的糖果;但如果他们无法达成一致,糖果将被拿走。

在这个案例中,每个孩子都需要考虑对方的利益和策略,以及如何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这个案例展示了博弈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在博弈中进行合作和谈判。

第三个经典案例是价格竞争。

假设有两家公司在同一个市场上销售相似的产品,它们需要决定产品的定价策略。

如果它们选择相同的价格,那么它们将平分市场份额;但如果它们选择不同的价格,价格较低的公司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在这个案例中,每家公司都需要考虑对方的定价策略,以及如何最大化自己的利润。

这个案例展示了博弈论在市场竞争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在竞争中制定最佳策略。

以上三个经典案例展示了博弈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以及博弈论理论对于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冲突和竞争问题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博弈论的核心概念和方法,为我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决策和策略制定提供有益的启示。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案例,深入了解博弈论的精髓,为自己的决策和行为提供更加理性和有效的指导。

“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

“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

“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博弈论”中一些经典案例,不仅使专业研究人士如醉如痴,也使一些普通民众兴致盎然。

“博弈论”中有一些由点及面、发人深思的经典案例,这些案例不仅使专业研究人士如醉如痴,也使一些普通民众兴致盎然;不仅成为“博弈论”中的一道亮丽风景,也是整个经济学领域中的学术奇葩。

1、囚徒困境假设警察局抓住了两个合伙犯罪的嫌疑犯,但获得的证据并不十分确切,对于两者的量刑就可能取决于两者对于犯罪事实的供认。

警察局将这两名嫌疑犯分别关押以防他们串供。

两名囚徒明白,如果他们都交代犯罪事实,则可能将各被判刑5年;如果他们都不交代,则有可能只会被以较轻的妨碍公务罪各判1年;如果一人交代,另一人不交代,交代者有可能会被立即释放,不交代者则将可能被重判8年。

对于两个囚徒总体而言,他们设想的最好的策略可能是都不交代。

但任何一个囚徒在选择不交代的策略时,都要冒很大的风险,一旦自己不交代而另一囚徒交代了,自己就将可能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

对于囚徒A而言,不管囚徒B采取何种策略,他的最佳策略都是交代。

对于囚徒B而言也是如此。

最后两人都会选择交代。

因此,囚徒困境反映了个体理性行为与集体理性行为之间的矛盾、冲突。

囚徒困境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记得姜昆和唐杰忠过去说过一个公共楼道占用问题的相声。

住户在公共楼道里堆满了杂物,结果大家都极不方便,以致即将分娩的妇女都没法及时被送往医院。

但你如果不占用公共楼道,别人也会占用。

每一居住面积狭小的住户从自我利益最大化出发,都会选择占用。

但占用的结果却最终损害了大家的利益。

前几年,我国彩电市场上,生产厂家基于自我利益选择大幅降价,但由此引发的价格战使所有生产厂家都遭受重创,这也是一种囚徒困境。

2、斗鸡博弈两只公鸡面对面争斗,继续斗下去,两败俱伤,一方退却便意味着认输。

在这样的博弈中,要想取胜,就要在气势上压倒对方,至少要显示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来,以迫使对方退却。

囚徒困境案例

囚徒困境案例

囚徒困境案例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的一个经典案例,它揭示了在互相合作的情况下,个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合作困境。

这个案例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学和心理学意义,对于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囚徒困境案例中,两名罪犯被抓获并分开审讯,警察没有足够的证据定罪,只能凭借他们对彼此的供词来判决。

如果两名罪犯都沉默不语,警察只能以轻罪定罪,每人判刑1年;如果其中一人供认,而另一人保持沉默,供认的人将被释放,而另一人将被判10年;如果两人都供认,每人将被判刑8年。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选择,是合作沉默,还是背叛供认。

从个体的利益出发,无论对方选择什么,供认都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无论对方是沉默还是供认,供认者都能通过合作获得最小的刑期。

但是,如果双方都选择供认,就会导致双方都得到最坏的结果。

这就是囚徒困境的本质,即使合作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但由于彼此之间缺乏信任,最终导致了双方都选择背叛,从而陷入困境。

囚徒困境案例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商业合作中,合作双方往往面临着相互竞争和利益冲突。

在国际关系中,各国之间也存在着类似的困境,例如军备竞赛和贸易争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之间的合作也会受到囚徒困境的影响,例如环境保护、资源分配等方面。

如何打破囚徒困境,实现合作共赢呢?学者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是建立信任,通过长期的合作积累信任,从而减少合作双方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其次是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通过契约、协议等方式规范双方行为,减少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

再次是采取激励措施,通过奖惩机制激励合作,促使双方选择合作而非背叛。

最后是加强监督,通过第三方监督和公众监督,降低合作双方的违约成本,提高合作的可信度。

囚徒困境案例告诉我们,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合作中也存在着利益冲突和信任危机。

打破囚徒困境,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建立信任、规范合作、激励合作和加强监督,从而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

博弈论经典案例

博弈论经典案例

博弈论经典案例1. 囚徒困境:这是一种经典的博弈论案例,两名囚犯被关押在不同的牢房中,警方缺乏确凿的证据将他们定罪,决定让他们进行交涉。

如果两人都认罪,每人将会被判刑5年;如果一个人认罪而另一个人保持沉默,认罪的人将会被判刑1年,而保持沉默的人将被判无期徒刑;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每人将被判刑3年。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囚犯都面临着是否信任对方合作的决策。

2. 麦氏定理:这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翰·N·纳什于1950年提出的经典问题。

假设有两家咖啡店A和B,它们的位置一个在城市的北边,另一个在南边。

两家咖啡店需要决定每天早上的开门时间。

如果A咖啡店在北边开门,而B咖啡店在南边也同样开门,北部居民会去A店,南部居民会去B店,两家店的收入会平均分。

但是,如果A店在北边开门,而B店在南边关门,南部居民不得不去北边排队等待,这将导致北边的队伍变长,北部居民也会选择去B店。

麦氏定理指出,当两家店选择不同的开门时间时,总是有一种策略,使得两家店的收入之和最大。

3. 社交圈中的追逐游戏:在一个社交聚会上,一对情侣分手后,男方试图追回女方。

男方完成了一连串的行动,女方必须在每个行动之后做出回应。

游戏的目标是让女方接受男方的求爱。

这个案例涉及到博弈论中的策略选择和不确定性。

4. 价格竞争:在一场市场竞争中,两家公司决定销售产品的价格。

低价通常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但是公司也需要考虑到自己的成本和利润。

每家公司需要在出售产品的定价上权衡竞争和利润之间的平衡。

这个案例涉及到博弈论中的纳什均衡和即时反应策略。

5. 投标博弈:在一场拍卖中,多个竞争者竞相出价,以获得拍卖品。

每个竞争者必须决定自己的出价,以获得最大的利润。

这个案例涉及到博弈论中的最优出价和风险评估。

简述囚徒困境及其结论

简述囚徒困境及其结论

简述囚徒困境及其结论
囚徒困境是一个经典的博弈论案例,描述了两个囚犯被捕后被关进两个单独的牢房,无法通过通信相互帮助或寻求逃脱机会。

他们必须选择自己的行为,要么合作,要么互相背叛,以最大化自己的收益。

囚徒困境的假设是:两个人的行为都是理性的,不会考虑到道德或法律的因素;两个人的利益是一致的,他们背叛对方会导致自己受到更严厉的惩罚;他们无法找到第三方来帮助或合作。

在囚徒困境中,两个囚犯的最优策略是合作,这意味着他们应该将对方供出,从而各自获得一次逃脱的机会。

然而,如果他们选择合作,那么他们就必须同时供出对方,这将导致他们一起被判刑。

因此,两个囚犯都选择背叛,并各自获得了更高的收益,即逃脱了惩罚。

囚徒困境的结论是,在极端的情况下,两个人的行为取决于他们的理性和利益一致性,而不考虑道德或法律的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合作或背叛都是最优策略,但无法找到第三方来协助或合作。

囚徒困境的案例表明,在复杂的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理性和利益因素的影响,而不考虑道德和法律的因素。

这也提醒我们在决策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并做出理性的判断。

十大博弈论经典案例

十大博弈论经典案例

十大博弈论经典案例1.《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最著名的案例之一。

在这个案例中,两名囚犯被捕,但检察官没有足够的证据来判定他们犯罪。

如果两名囚犯都沉默,他们将被判处较轻的刑罚;如果其中一人选择交代,而另一人保持沉默,那么交代的囚犯将获得豁免,而另一人将被判处重刑;如果两人都交代,他们将被判处较重的刑罚。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囚犯都面临着一个困境,无论对方选择什么,自己都会受到损失。

2.《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是指参与者之间可以进行合作的博弈。

在合作博弈中,参与者可以通过合作来获得更好的结果。

例如,两家公司可以通过合作来共同开发新产品,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

合作博弈强调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和协调,以实现共同的利益。

3.《竞争博弈》。

竞争博弈是指参与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的博弈。

在竞争博弈中,参与者的利益往往是相互对立的。

例如,两家公司在市场上竞争销售同一种产品,它们的利润往往是相互竞争的。

竞争博弈强调参与者之间的竞争和对抗,以争取最大的利益。

4.《博弈的策略》。

在博弈中,参与者可以选择不同的策略来影响结果。

策略是参与者在博弈中可以采取的行动。

不同的策略选择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而博弈论就是研究参与者如何选择最优策略以达到最大利益的学科。

5.《信息不对称博弈》。

信息不对称博弈是指参与者在博弈中拥有不同的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有一方可能掌握更多的信息,从而在博弈中占据优势。

信息不对称博弈强调信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做出最优决策。

6.《博弈的均衡》。

博弈的均衡是指在博弈中参与者达到一种稳定状态的结果。

在这种状态下,参与者不会再改变自己的策略,因为任何单方面的改变都不会给自己带来更好的结果。

博弈的均衡是博弈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参与者的行为和结果。

7.《博弈的合作与对抗》。

在博弈中,合作和对抗是两种常见的行为方式。

合作可以带来共同的利益,而对抗则是为了争取最大的利益。

在实际的博弈中,参与者往往需要权衡合作和对抗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最优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更换 -1,2 0,0
囚徒困境的收益矩阵
17
抵赖
坦白
—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8
0,—10
抵赖
—10,0
—1,—1
• 关于这个假设案例,显然最好的对策是双方都抵 赖,其结果是各被判1年,但隔离的审讯办法却杜 绝了犯罪嫌疑人事先有协商的机会。
•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两人在受审时首先必会 怀疑对方会主动交代罪行以求自保,所以他们必 定会选择对自身最大利益的选项,那就是坦白认 罪。
博弈论经典案例之
囚徒困境
博弈无处不在
至少有一人招供
缺乏足够的证据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认罪
重判10年
同时坦白,各判8年
同时抵赖,各判1年
思考
选择有几种、结局有几种? 如果你,如何选择? 为什么这么选择;如何考虑的?
坦白? 抵赖?
囚徒困境博弈表格
囚徒1 囚徒2
坦白
反映了一个很深刻的问 题??
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
囚徒困境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在一个群体 中没有人采取行动,来使该群体中每个人 的境况都得到改善。
——如公共产品的供给
小 区 路 灯 坏 了
我更换,得不偿失啊 你更换,我就会占便宜
更换,大家都不 摸黑
李四 更换
更换
1,1
张三
不更换 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