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发简介姜大源

合集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轨道交通职业意识的培养》的课程开发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轨道交通职业意识的培养》的课程开发
面进行 了创新 。
学 习 1 、让学生了解轨道交通业的发展史和发展规划,树立服务企业的信心; 目标 2 、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思维和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内容 1 、了解铁路 的发展史和发展规划 2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规划 数学方法和建议 采用多媒 体澡堂数学形式 . 请同学们任选一个轨道交通企业, 分组收集
在于 : 学生是 学习过程 的中心 , 师是学 习过程 的组织者 与协 调 教
学习情境:走进企业 学时:1 2
学习情境~
了解企业

了解轨道交通业的发展历程
学习 1 、理解轨道交通行业的特点和企业韵精神;

理解轨道交通业的行业特征 对职工的素
质要 求
目标 2 、明确轨道交通行业的职业素质要求;掌握轨道交通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规范
3 瑟 生的淘 力、 、 养学 通能 表达能 力、创 力及收 息和 新能 集信 处理信息 力 的能
学 习情境 :了解企业 学时:6
目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 的课程开发是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一 种新 的模式 , 但多见于专业课程的开发 。《 轨道交通职业意识的 培养》 是一门素质教育课程 , 本文通过对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
课程开发理念的学 习 ,对该课程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
开发进行 了探索和实践 。 和传统课程相 比, 本课程在 以下几个方
4 、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团队协作意识,漫纪守法意识。
活 动 内窖 教学 方 法和 建 议
学习情境二

领悟铁魂
走进企业
4 5 6

认识道德和轨道交通业道德的内涵 掌握轨道交通业的职业道德的特点和规范 轨道交遭业在嚣心中

高职课程开发文献综述范文

高职课程开发文献综述范文

高职课程开发文献综述范文一、关于高职课程开发模式的综述当前国内外对高职课程开发模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课程开发模式,通过对这些开发模式的分析我们发现:第一,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在课程开发模式上学科论取向依然浓厚,对职业论的取向仍然停留在表面,甚至是流于形式;第二,国内课程开发模式大都是对世界主要课程开发模式的简单的演绎与“拿来”,也就是说当前我国的课程开发模式缺失本土特色,没有一个清晰的指导课程开发的理念;第三,已有的课程开发模式理论和实践是“两层皮”,缺乏行之有效的联系,理论与理论之间的假设经不起推敲,缺乏逻辑性,对新的理念的执行力不够;第四,在这些课程开发模式中,具有专业和职业特色的课程稀少,仍不足以影响和改变高职课程的现状。

因此,如何构建适合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的课程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二、关于课程实施的综述关于课程的实施,一般而言,国内外存在三种取向,即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

忠实取向者认为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是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相互适应取向则认为课程实施的过程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情景中不断调整,互相适应的过程,创生取向者则认为课程只是实施时的一个参考,不应该课程本身所束缚,而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具体的情景进行创设,倾向于对师生所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及整个过程的学习,也就是说课程的真正开发者应该是教师和学生,而不是学科专家。

针对当前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9种模式,也出现了与之相对应的课程实施模式。

但由于自身条件等原因,这些模式往往停留在理论探索,对于其具体运用的研究的文献则很少。

袁玲等通过探究发现实施工作导向课程体系对现有的职教师资是一种挑战。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是按“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行的,在教学中根据工作任务的完成顺序,将理论知识与技能、分析与决策、实施与评估、工作与环境融为一体,要实施这样的教学必须是一个教师团队共同完成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学校教师必须有企业工作经历和有教学经历的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综述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综述

参考文献
[1]D.Geneva.The Concept of 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 Training[Z].Vocational Training Branch of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2]黄克孝,郭扬.优化职教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原则[J].职教论坛,1998(11):12. [3]杨黎明.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的长处(CBE)及其不足之处分析[J].机械职业教育,1998(8):2-3. [4]蒋乃平.课程模式选择的重要性[J].职业技术教育,2001(34):5-8. [5]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收稿日期:2009- 06- 24 作者简介:李 琼(1978- ),女,湖南娄底人,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
职业教育理论。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一般课题《基于工作任务的中等职业教育模块式课程开发》(BJA0800
60),主持人:刘显泽。
(二)基于综合能力的课程开发 “多元整合”课程开发是在对现有各种课程模 式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揭示各种模式优点,集各 家所长,概括其共同规律、整合成一个最优化的课 程模式。具体操作构想是在确保课程目标具有明确 职业化方向的前提下,开设技术化学科,采取模块 化的组合形式安排阶段化进程,并实现学习者学习 的个性化;在教学策略方面,实施能充分实现产学 研结合的、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制”教学和完全学 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习制度等[5]。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 以姜大源为代表的专家借鉴德国经验,倡导基 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强调按照工作过 程序化知识,着眼于动态行动体系隐形知识的生成 和构建,其课程开发过程是一个伴随学科体系的解 构而凸显行动体系的重构过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 模式要求保持课程学习中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强调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在行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学 习体验和个性化创造,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反 馈和分析;重视典型工作情境中的案例;重视学生 自我管理学习。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在课 程改革中被看好,但在实施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问 题,如一些学校和专业在现有条件下有时很难找到 和开发完全满足要求的“项目”,现有的师资水平还 无法适应工作过程课程教学的要求,给以班级授课 制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秩序带来挑战等。 (四)基于实践导向的项目课程开发 以石伟平、徐国庆等为代表的专家针对职业教 育课程学问化倾向较严重的问题,倡导实践导向的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结构逻辑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结构逻辑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结构逻辑作者:姜大源来源:《教育与职业(上)》2017年第07期[摘要]课程开发是以对象或内容为依据,还是以过程或结构为依据,这是课程论以及教学论必须厘清的一个根本问题。

任何学习对象或学习内容,只有在结构化的情况下才能传递。

结构是课程开发的关键。

课程理论及课程开发必须关注的结构包括学习对象和学习内容的结构、先有知识和先有经验的结构、学习过程和行动过程的结构。

从应用性、人本性和操作性三个维度出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的逻辑在于以应用知识的结构——工作过程为积分路径,将学习对象、先有知识与学习过程这三种结构在工作过程这一整体结构中予以集成。

这是结构理论在课程理论与课程开发领域里的新突破。

[关键词]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结构逻辑[作者简介]姜大源(1946- ),男,湖北武汉人,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课程建设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北京100029)[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7)13-0005-08教育作为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供给侧,要提供两个重要的教育“产品”:一是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即合格的毕业生;二是为能够成为合格人力资源的学生提供合格的结构化的教育内容,即合格的课程。

没有合格的课程,就不会有合格的毕业生。

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课程是核心,教师是关键,硬件是支撑。

倘若教育没有课程,就不成其为教育;倘若学校没有课程,也就不成其为学校。

“课程为王,是未来学校发展的方向。

”①这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职业教育遵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②彰显了其跨界特点:既要基于学校的思考,还要基于企业的思考;既要跳出学校关注企业,还要让企业跳出企业关注学校。

因此,职业教育在目标、对象、实施与评价等诸方面要比普通教育更为复杂,对职业教育应该“高看一眼、厚爱一分”。

③在跨界背景下,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也必然具有鲜明的跨界特点。

姜大源教授系列论述

姜大源教授系列论述

姜大源系列论述职业教育:评估与示范辨评估,一般被理解为根据特定的目的和掌握的资料,对某一事物的价值或现实状态进行充分、客观和科学的定性定量分析、说明与评价的过程。

评估所得出的结论,是对评估对象的价值或现实状态,在某一特定领域里给定的一种意见和判断,可为相关机构提供可靠的决策参考的依据。

而示范,一般被理解为按照特定的目的和基本的条件,对某一事物的创新或未来状态实施合理、精细和具体的范例形式的推介、加工与迁移的过程。

示范所得到的结果,是将示范主体的创新或未来状态,在某一特定领域里树立成一种榜样和典范,可为相关机构提供可靠的发展参照的模版。

显然,评估是对事物生存状态的质量进行诊断的工具,而示范则是对发展,趋势的质量进行预测的手段。

教育作为国家为满足社会需求和个性需求的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科学地、辩证地、有意识地使用评估和示范这两个工具或手段,就能通过评估清醒地把握现实教育发展的状态,通过示范清晰地认识未来教育改革的趋势。

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实践和理论都证明,教育评估和教育示范,是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推动改革、促进创新的需要。

评估已不仅是一种常用工具,而且也成为一种常规制度。

示范也不仅是一种激励手段,而且更成为一种创新活动。

教育评估与教育示范相辅相成而又相异相干,对加强职业教育管理、优化职业教育结构、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创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于职业教育评估的意义解读如果把教育看作是‚实践的科学‛(Schleiermacher/Schmied—Kowazik),那么教育评估总是涉及对教育实践的分析、改善,尤其是评价(Schadish)。

它包括:从系统维度开展对宏观层面的职业教育体系、中观层面的职业教育机构和微观层面的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评价;从范畴维度开展对职业教育行动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评价;从对象维度开展对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专项活动和院校发展的评价;从主体维度开展基于机构或专家监控的总结性的职业教育外部评价和基于自我独立调控的形成性的职业教育内部评价。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平台+模块”课证融通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平台+模块”课证融通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平台+模块”课证融通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作者:陈佩娜饶敏强巫兴宏来源:《河北职业教育》2022年第05期摘要:专业群建设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是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

中职汽车制造与检测专业群对接汽车制造产业链,群内遵循优势互补、融合共生、高度共享原则,通过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方式厘清专业群组群逻辑。

文章通过多维调研,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构建课程开发模式,明确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融入1+X 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要求和素养要求,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平台+模块”课证融通专业群课程体系。

关键词:职业能力;课证融通;课程体系;中职专业群一、构建背景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中提出: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達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

[1]根据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粤府办〔2019〕4号)等文件精神,广东省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专业群建设为载体,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手段,推动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

当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化发展已经成为产业发展新常态,制造业沿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道路不断发展。

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从单一专业技能人才提高到多元化和复合化人才,因此,单一专业建设理念已经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

[2]中职学校专业群建设意在聚焦产业发展的人才诉求,建立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中高职衔接培养之间的平衡关系。

[2]二、基于产业链的组群逻辑专业群是一组结构有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专业或专业方向的集合。

专业群的组群模式一般有“对接职业岗位群组群”和“对接产业链组群”两种。

(一)基于汽车制造产业链组建专业群汽车制造产业链可分为“设计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售后市场”四部分。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教学大纲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教学大纲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一、课程基本情况(一)课程类别:教师教育类课程(二)修读方式:公共必修课(三)学时:36学时(四)学分:2学分(五)适用专业:全校师范生(六)适用对象:大三本科学生(七)考核方式:考查课(八)先修课程: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二、课程介绍(一)课程性质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是职业师范院校为培养合格职业教师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这门课程的基础定位是:以学生掌握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为基本目标,以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为核心内容,以培养集理论、技能、师范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为教学出发点,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与学生专业教育联系起来进行教育教学。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立足于本专业了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程序,熟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典型范式,能够灵活运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技能技巧参与或组织开发专业课程,为日后胜任职教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方式本课程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教学可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境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社会调查等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项目一职业教育课程及开发研究模块一:职业教育课程及课程开发任务一:了解课程任务二:理解职业教育课程模块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及趋势任务一:了解职教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任务二:掌握当代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模块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任务一:技术知识论任务二:知识论任务三: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知识观任务四: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观教学要求:了解职业教育课程及课程开发的概念;熟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及趋势;理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能够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解释职业教育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理解职业教育课程及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教学难点:掌握技术知识论、知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知识观、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观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导向的课程的开发

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导向的课程的开发






2 — 28

科教文化 I I 6
开发 ’ 项目
(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 术学院, 黑龙江 哈 尔滨 l0 2 1 5 05
接 要. 于 基 工作过程 目导向的课程的开发, 项 以姥力为 目 , 标 以学生为主体 , 以素质为基硅 , 成行动过程 为逢 轻, 芹生互动为方式 , 究 高 I 研 等职生院校 热通风与空调 工程技术专生 目 供 项 导白课程与教 学的开发 , 跨原有自课程进行拆 解重组 , 建鹰 的核心诨 程, § 构 并探 讨 在实 室进行如 何组织单元教学。 关键谪: 目 培养 标滴 系; 程体 课程设置; 工作过程 l 概述 具有宽 广的知识蕊 全厩的职业技 筐, 一定 的 步发展为策略 , 即以尽可鼹 小的代价获取尽可 近十年的发展 。 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 造畿力 , 我 较强的应用和发展髓力。高等职业教育 能大的效益的知识。 主要解决。 怎么傲 经验) ( 和 革 已经取得—定的成果, 社会经济 的发展l 铷略提 强调以畿力 位,以 酗 滓 功 为 目的, ‘ 课 怎么徽更好 策略 ) ‘ 的同题。 这是培养职业型人 出了对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的人才需求, 但是高 程设置注重 以职业需要为主线 可根 据社会对职 才台 景 主要途径。 职 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还存在着系统性偏 韭 的 要求 瓣整 _ 课程 。 为 差, 当靖我国高职薮育发展的梭心任 务 尉帮 改 — —对应 , = l 程 ; 艟力本 倒 在课程体系开发时考虑列应满足以下要求 : 革。 日标 。 在 t 突 出应用 性、 实践 性的原赠重组 课程结构 。 更 高职教育 目标的礁定 、功髓的发挥在很大 荔教学内容 , 建立技 能受课程体系 , 增强学生社 程度 匕 也依旗于其课程体系的正确定位和应 变 的知识 嚆 与态度为 目 标而没汁 幕醣 ; 会遗 生 - 态。 。h 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 使学 能 力的发挥。而 —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课程 目 2 就业 目 . 3 标 职业教育 苦 程度 E 说是 生获得的知识、 技能 , 正满足职 业岗盥c 真 矗 发展 I 标、 课程内容 、 曜. 构和潞 陧 商 £ I珏 , 就韭教育、 i 鲒 哥 j 巨 成 f 谋生教育。以就韭为 目 标的课程设置 的需求 。 - j c 翅蠹酬殴和技能的结合。基砖理 i 色 知 课程内容是由知识 、 技畿与态 度三个 誊奉 要素组 识以 } 蟹用 度, 需、 以掌攮 念、 馥t 强化应用为 成的。谓E 程内容三萼 的各 自内涵与比例 铜 , 程不是针对某 —专韭丽盖均 , 潆 丽是针对某一职业 重点; 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雕 生 。也皤养学 形成了不同教育 类型课程的不同特点。 岗位和职业群所需要的知识和技筐而言的, 教学 生综合篦力。强能孝_ 职业能力湖练 , 生 综舌 发 必要、 够用 、 。即满足当前某一 实用 ,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立足学生 内容不仅要 今后就业的岗位 。 职业岗位对从业者构要求 ,还要重视 其前瞻性 , 出发点, 合理 构建高职教育l 课程体系 , 其课程应 印未来某一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 课程设置 位资格考证 锚度 。 由基本素质课程、 专业 素质课程 、 岗位技能类课 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着眼于为继续学习 通过重组课 程体 系, 开发了 给水播水工程 程组 成 。 打 基磕 , 着眼于专业技术训练 着眼于转岗能力 技术 、 与锅炉房设 备技术 风与空调 、通 I 基本素质类课程。 . I 基本素质课程是对学 和关键良力的培养。 舌 模块。 撇 是指为 工程技术 门优质核心课程 , 三 并对每 门优质核 生进行文化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 以专业技术训 心课程进行 基于工作过程。 的课程开发 , 教学内 生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 是作为一名合格大学 练为主, 以职业资格为导向, 通过综合化 , 学 容 具有鲜明的职教特色 。 冲破 完全打酸了原有的教学 科体系多 盈啦 的约束 , 充分体既断知识、 新技术 、 计魁和模式 , 对课程进行了精 选和整合 , 大大加 基 础、 形势政策、 语、 英 计算机 、 大学语文 、 体育、 新工艺和新方法 , 把理沦知识、 实践技能 筻 用环 强 了实践性教学环 节。以。 必需 够用 和。 为度 。 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 境三_ 者绍台j 来 融为—体 , 接指 向职 能力 把基础理 论融 ^ 业曝 之中。 — 直 专 完垒屡脱了原有课 l 专业素质 课程 肇 专业素质澡陉足 对学 的提高 多方 向。 多方 向 是为就业服务的。 它 程完整性 、 系统性的束缚 , 成与职业或 岗位实 形 生进 行专业基础知识 、 基本理论、 基本技能培训 是指学生在进行 l 2年的文化基础知识 和专业 际鬻要相匹配的澡程。 H 的—类课程 , 基础加以学 习后 ,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行业 的要 结束语 能深入地理解 基础课程。学生只 , 才 求 , 根据学生个人的发展方向、 兴趣 、 特长 , 有针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应基于 “ 工作过 同时进行 程” 以职业活动为导 向, , 以能力为 目标 。 以学生 有利于学生职业 以 方向 适 为主体 , 以素质为基础, 以项 目 为载体, 做到理 论 技能的掌握和提高。 应市场的变化和竞争 。 本位 。 d人 人本位 是指 与实践— - 教、 做 合一, 化, 学、 理论、 实陂紧略融 1 3岗位技能类 课程。岗位技能课 程是按照 以完善学生个体 人 。 高学生个体素质为目标 合 , 格 提 相互支持, 相互促进 。在整个教等 陧中, 充 学生今后将要从事的某一岗位所 需要的基本职 的课程内容结构模式 。它注重文理学科的渗透 , 分体现了学生在 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 业技能要求设置的—类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由若 着眼于人 的全面发展 和人 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 导作用 , 学生为 主体 、 是“ 教师为主导” 的教育模 提高。 它让学生“ 学会认知 。 学会做 事, 学会生存 , 式以独立地计划 、 独立地实旋 与独立地评估即 自 岗位的能力要求 , 学生只有掌握了高职专业的一 学 会发展 致力于完善学生的人格 。笔者认为 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 , 以师生及学生之问互动的 个或多个岗位技能 , 才能适应今后所从事职业的 就业 目标取向是促进学生从职业人走向社会人 , 合作行动为方式 , 以强调学习中学生 自 我构建 的 要求 。 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高职学生 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 以专业能 力、 方法能力、 社 2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 的取向 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和高超的技能 , 而且要有健 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 评 隹。 2 J以人为本 职业教育的功能表现 :具 有 康 的职业人格 、 a 自主创业 的意识 、 终身发展的能 参考 文 截 持续开发实 践型 ^ 力资源的功能 。 是开发实践型 力 , 这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 目标。 】 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I : j京 教1科 人才资源的基本手段 ; 有转化现实生产力 的 b 具 3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研究 学出版社,0 7 20. 功能 , 是先进的科技、 设备 和人力 资源转化为现 般来说 , 课程内容可分为两大类 : 一类是 I 戴士弘_ 2 I 职业教 育课程教学改革【 J M. : 北京 清华 实生产力的直接桥梁 ;具有对人 的职业能力的 涉及事实、 a 概念以及理解 、 原理方面的“ 陈述性知 大学出版社 。0 7 20. 调适功能 , 是劳动就业 、 岗的重要途径 :. 转 d具有 识”一类是涉及经验 以及策略方面的“ , 过程性知 I 辉碌 程与课程体 系的设计和评价 实用指 南 3 滁 促进人的智能优势发展 的功能 , 是促进一大类人 识” 事实与概念” 。“ 解答的是 “ 是什 么” 的问题 , f . 州: 杭 浙江大学 出 版社 。 0 . 2 6 0 作者简介 : 吕君 , , 龙 江 建 筑 职 业 技 术 男 黑 的个性优势发展的活动。因此 , 高等职业教育课 “ 解与 原 理 ” 理 回答 的是 “ 为什 么 ” 问题 。而 “ 的 经 程体系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 满足学生的 验” 指的是 “ 怎么做 ” 的问题 ,策略” 调的则是 学院, “ 强 热能工程技术学院 , 副教授, 从事供 热通风 需要 , 发展学生 的个性 , 促进学生就业和可持续 “ 怎样做更好” 的问题 。 由实践情境构成 的以过程 与 空调教 学研 究 。 发展。 逻辑为 中心的行动体 系, 强调的是获取 自我建构 2 _ 2能力本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应 的隐性知识 ——过程性知识 , 一般指经验并可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情境: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是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 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在学习领 域框架内构成的“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例如,项目、任务、 案例、产品等。
姜大源 2007
工作任务
分析:
根据专业 对应工作 岗位及岗 位群实施 典型工作 任务分析
行动领域
归纳:
根据能力 复杂程度 整合典型 工作任务 形成综合 能力领域
学习领域
转换:
根据认知 及职业成 长规律递 进重构行 动领域转 换为课程
学习情境
设计:
根据完整 思维及职 业特征分 解学习领 域为主题 学习单元
工作分析
课程设置
教学实施
姜大源 2008
实际的工作任务分析 (基于工作过程的描述)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基本路线
姜大源 2007

简平行或递进(项目、任务、案例、设备、现象、产品)
尽管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工具(六 要素)均会发生变化,但完成工作任务的六个步 骤——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则 相对固定。
学生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不断学习,学到了具有 普适性的工作思路,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所能 完成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多,越来越综合。于是学 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培养目标得到实现。
整合的工作任务归纳 (基于工作过程的描述)
行动领域
学习性的工作任务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描述)
学习领域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
(纵向:新手到专家-简单到复杂) (横向:从简单到复杂-六步法)
学习情境
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的编写 (个性化、普适性)
依据:基于职业资格标准 方法:采用问卷、访谈、研讨等方式 地点:企业 人员:技术工人、技术员或工程师、职业院校教师、课程专家
姜大源,2007

综合


程状态之中


结构

相对 固定

技能、知识、态度
维 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对象、内容、手段

组织、产品、环境


资讯、决策、计划

实施、检查、评价

姜大源 2007
姜大源教授认为:工作过程是完成一件工作任务 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 定的系统(内涵概括:三六六)
依据:基于职业资格标准 方法:采用研讨(头脑风暴)等方式 地点:企业 +学校 人员:技术工人、技术员或工程师、职业院校教师、课程专家
依据:基于认识规律排序:简单—复杂;单一—综合;低级—高级 方法:采用研讨(头脑风暴)等方式 地点:学校 人员:职业院校教师、课程专家
依据:基于工作过程要素:工作任务—工作结果(工作对象、工作 内容、工作手段、工作组织、工作产品、工作环境)
通过基于现实的 简单到复杂 单一到综合
具体的工作过程
应对面向未来的 简单到复杂 单一到综合
具体的工作过程
掌握普适的 可持续发展的 抽象的工作过程
姜大源 2008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基本路径
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 方案设计
工作过程分析
工作过程
学习情境
课程开发
工作任务
学习领域
学习性的工作任务
分析归纳
行动领域
整合的工作任务
职业工作岗位
实际的工作任务
姜大源 2007
行动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基础(开发平台), 是与本职业紧密相关的职业情境中构成职业能力的工作任务 的总和,采用工作过程描述的方式,体现了职业的、社会的 和个人的需求。
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方案(课程名称), 是一个由职业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陈述的学习内 容和实践理论综合的学习时间(基本学时)三部分构成的学 习单元。
方法:采用六步法(普适性工作过程——思维过程完整性: 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
形式:项目、任务、范例、案例、设备、实验、厂家等 地点:学校 人员:职业院校教师、课程专家
依据:基于认识规律编排:简单—复杂;单一—综合;低级—高级 方法:采用研讨(头脑风暴)等方式 形式:活页、工作页、手册、教师用书、学生练习册、课件等资源 地点:学校+出版社 人员:职业院校教师、课程专家、出版社编辑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简介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 -------姜大源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个专业之所以能够 成为一个专业,是因为它 具有特殊的知识系统,即 在知识的范畴、结构、内 容、方法、组织以及理论 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 的独到之处。
课程结构
学科知识 结构
普适性
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 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 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 ,即 在工作的对象、方式、内 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 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 的独到之处。
职业群 (岗位群)
机动车驾驶员
机动车驾驶
教育职业 (专业)
学科体系的 兴奋点
行动体系的 兴奋点
姜大源,2008
学科体系
学科知识系统
行动体系
工作过程系统
知识构成要素: 范畴、结构、内容、 方法、组织以及理论
的历史发展
工作过程要素: 对象、方式、内容、 方法、组织以及工具
的历史发展
基于知识储备的课程
基于知识应用的课程
姜大源,2007
课程开发要素
课程内容 选择标准
课程内容 排序标准
姜大源,2005
课程开发
姜大源, 2003
学科体系 课课 课 课 程程 程 程 12
构成说--并行体系
n ……
行动体系
典 工序1


职 工序2






工序n
与 技 能 集 成 的 教 学 内 容
生成说--串行体系
由上可知: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 的核心、关键词是:
工作过程
工作过程的定义: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 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工作过程的特点: 工作过程“是一个综合的、时刻 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表述: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的名称和内容不是指向科学 学科的子区域,而是来自职业行动领域里的工作过程。
课程结构
??? 结构
姜大源,2007
任何职业劳动和职业教育, 都是以职业的形式进行的。
职业性原则
它意味着,职业的内涵 既规范了职业劳动
(实际的社会职业或劳动岗位)的维度, 又规范了职业教育
(职教专业、职教课程和职教考试)的标准。
姜大源,2007
社会职业(岗位)
轿车司机 大巴司机 卡车司机 拖拉机司机 摩托车司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