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机化学重点考点

大学有机化学重点考点
大学有机化学重点考点

一、系统命名

烷烃、烯烃(Z,E命名)、炔烃、醇、醚、酚、酮、羧酸及衍生物、胺、季铵盐及碱等。

烯烃:

编号(从靠近双键的一端开始);

炔烃:

“炔”字放在最后,主链碳数在烯中体现出来。

当从两侧起,双键、叁键处于相同位置时,则应选择使双键的位置较小的编号方式。

芳烃:

如果苯环上连接的两个取代烷基不同时,选取最简单碳原子相连的烷基为1位,然后将其它烷基的位次按尽可能小的方向对苯环编号。

二、变化规律

有机化合物熔点、沸点的变化规律:

芳烃: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

自由基的稳定性:

单原子自由基如CL-,BR- I-取决于电负性和非金属性大小,如越大则越不稳定;

有机分子中的自由基稳定性由取代基和分子空间构型决定,如甲基越多越稳定,苯基>CH3->C2H5->NH2->NO2-;

空间构型越对称越稳定如:四苯基正碳离子>甲基正碳离子;

有电子离域效应的比没有的稳定,如:丙烯基>C2H5-。

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1.如果连接烷基、H等,由于碳正离子是Sp2杂化,有空的p轨道,会和烷基的C-Hsigma 形成超共轭,进而分散碳正离子的电荷,使之稳定。所以,连接的烷基越多越稳定,即叔碳正离子>仲碳正离子>伯碳正离子>甲基。

2.如果连接的卤素,以Cl为例,cl的电负性大于c,有吸电子的诱导,同时是2s2 2px2 spy2 2pz,即有未成对电子,有碳正离子是Sp2 杂化,有空的p轨道,cl未成对的电子可以到空轨道上去,则可以分散正电荷,总的效果是使碳正离子更不稳定。

3如果是烯丙型和苄基型的碳正离子,由于p-pai共轭,可以分散电荷,是碳正离子更稳定

烯烃及炔烃加氢反应和亲电加成反应速度的变化规律:

双键上电子云密度越高则反应越快,即烯烃上若有给电子基团反应迅速,反之电子云密度越低则反应越慢

烯烃双键碳原子上连接烷基越多,亲电加成反应的速率越快

不同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速度的变化规律:

伯卤代烃<仲卤代烃<叔卤代烃

酚的酸性变化规律:

当苯环上带有吸电子基团时,苯酚电离后的苯氧基负离子更稳定,即三硝基苯酚大于二硝基苯酚,大于单硝基苯酚但是必须在邻对位上的,硝基的吸电子性强于卤带基团

烷基是供电子基团,使得苯氧基负离子不稳定,难以电离

取代基的诱导效应,吸电子基越强,酸性越大。

羧酸的酸性变化规律:

乙二酸>甲酸>苯甲酸>乙酸>丙酸>油酸>硬脂酸>碳酸>苯酚>乙醇

(苯甲酸,苯环供电子,酸性小于甲酸,-COO-与苯环共轭,稳定性增加,酸性大于乙酸)

胺的碱性变化规律:

胺的碱性大小比较的关键是比较,氮上孤对电子的碱性,即孤对电子的给出能力,在气态情况下,一般来说,碱性:无机碱(有氢氧根)>三级碱>二级碱>一级碱>芳香碱>酰胺(接近中性)>亚酰胺(弱酸性)

N所连基团给电子越强,则碱性越大

芳烃化合物亲电取代反应速度的变化规律:

连接的给电子基越多,活性越大,速度越快

羰基化合物进行亲核加成反应活性的变化规律:

吸电子基越多,活性越大,速度越快

三、有关反应

小环的环烷烃的开环反应(如加卤素、卤化氢):

显然,生成第一种产物最快,因为带正电荷的碳上烷基最多,有利于分散正电荷(带正电的碳只有6个电子,烷基给电子使其更接近8电子),碳正离子稳定性最好。所以以第一个为主。

(1)小环烷烃---开环加成!

(2)一般是环丙烷,环丁烷开环加成!

(3)环戊烷以上的与饱和链烃没多大区别!

(4)能使溴水---萃取褪色!

烯烃及炔烃的特征反应(有颜色变化、沉淀生成、加成及臭氧化反应等氧化反应):

烯烃:

(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与烯烃加成时,溴的颜色会消失,实验室里常用这个反应来鉴别烯烃。

(2)当有过氧化物(H2O2,ROOR)存在时,不对称烯烃与氢溴酸加成的反应取向刚好是反马氏规则的。

(3)反式烯烃稳定性大于顺式;顺式稳定性大于1-丁烯。

(4)沸点:顺式>反式与分子的极性有关。

(5)熔点:反式>顺式与分子的对称性有关。

(6)KMnO4或OsO4氧化:

中性或碱性介质

在中性或碱性介质中高锰酸钾可以将烯烃氧化成邻二醇,自己被还原成二氧化锰,呈现棕褐色,可用来检验烯烃。

酸性介质

在酸性介质中高锰酸钾可以将烯烃氧化成羧酸、酮和二氧化碳,自己被还原成二价锰离子,紫色消失,可用来检验烯烃。

(7)臭氧化反应:

常用还原剂:

还原水解产物:

(8)催化氧化:

(9)环氧化反应:

有机过酸(有时也可用过氧化氢来代替有机过酸)

(10)α-氢的自由基卤代反应

(温度低时发生加成,温度高时发生取代)

反应活性大小顺序是:

烯丙H﹥叔C--H﹥仲C--H﹥伯C--H﹥乙烯H

(11)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对R1CH=CHR2型烯,“X-总和加到靠近链端的双键C原子上”。

根据物理学上的规律,一个带电体系的稳定性取决于所带电荷的分布情况,

电荷愈分散,体系愈稳定。

(12)脱卤化氢和脱水:

脱HX和H2O有一个取向问题,扎依采夫规则:生成的烯烃是双键两端取代基多的为主。

(13)脱卤素:

用Zn或Mg把邻二卤化物消除两个卤原子而得烯烃。在合成上应用不大,但可以用此方法保护双键。

炔烃:

(1)炔烃和溴发生反应,反应现象为Br2的红棕色褪去,故可用于炔烃的鉴别。(2)乙炔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即可被氧化成CO2和H2O ,同时KMnO4溶液褪色并生成MnO2沉淀。因反应现象非常明显,常用于炔烃的定性鉴别。(此反应若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则无二氧化锰沉淀产生。)

(3)炔烃加卤素反应比烯烃困难一些,当化合物中同时含有双键和叁键时,首先在双键上发生亲电加成反应。

(4)乙炔在高汞盐(5%HgSO4)催化下,通入10%稀H2SO4中,可发生乙炔直接与水加成的反应,得到乙醛

(5)-OH与双键共用一个C原子时不稳定,会发生电子重排

炔烃水合,除乙炔得到乙醛外,其它炔烃均得到酮。

(6)乙炔与HCN反应可生成重要的化工原料丙烯腈。

不对称炔烃加HCN,加成结果同样符合马氏规则。

(7)在碱的存在下,炔烃可与醇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8)羧酸与炔烃在催化剂存在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如:乙炔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乙烯酯。

(9)炔烃易与ROH、RCOOH、HCN等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进行亲核加成。

反应的净结果相当于在醇、羧酸等分子中引入一个乙烯基,故称乙烯基化反应。(10)炔烃氧化后的产物只有羧酸和CO2。

臭氧氧化:叁键→2个羧基,双键→2个醛基

(11)金属炔化物:

炔氢的酸性是相对烷、烯烃而言,从pka值来看,其酸性比水还要弱得多。它能与强碱(如金属钠或氨基钠)发生酸碱反应,或与一些重金属盐(如银盐及亚铜盐)反应生成重金属炔化物。

将乙炔通过加热熔融的金属钠,就可得到乙炔钠或乙炔二钠。另外用氨基钠和乙炔反应,控制反应温度在110~120℃,也可得到乙炔钠。

炔钠的烷基化(可用于合成高级炔烃):

(12)1-炔烃与银氨溶液反应,立即生成白色的炔化银沉淀;与氯化亚铜氨溶液反应则生成砖红色的炔化亚铜沉淀(只有端炔有此两个性质,是区别端炔与非端炔及烯烃的方法。)

(13)选择性加氢:

炔比烯烃更容易加氢。利用叁键与双键的这一区别,选用适当的催化剂、控制反应条件,可使炔烃的加氢停留在烯烃。

共同点:顺式加成,得到含量高的顺式烯烃。

芳烃的反应:

1、取代反应:

氯苯和溴苯继续卤化,生成二卤代苯,主要得到邻、对位产物。

甲苯在Fe或FeCl3催化下卤代,也得到邻、对位产物。甲苯卤代比苯的卤代更容易。

说明-活化苯环,而且它是一个邻、对位定位基。

2、硝化反应:

苯与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物(也称混酸)反应生成硝基苯。

硝基苯继续硝化,主要生成间二硝基苯。

硝基苯硝化比苯硝化困难,所以反应条件苛刻一些。这说明-NO2钝化了苯环,而且-NO2是一个间位定位基。

3、磺化反应:

苯与浓硫酸或发烟硫酸进行磺化,生成苯磺酸。

在较高温度下,苯磺酸继续磺化,生成间二苯磺酸。

-SO3H 是间位定位基,同时钝化苯环。

4、烷基化反应(亲电取代):

在无水AlCl3催化下,芳香烃与烷基化剂反应,生成烷基苯,此反应称为傅—克烷基化反应。最常用的烷基化剂是卤代烷。烯和醇也可作烷基化剂。

当烷基化剂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直链碳原子时,则引入的烷基发生分子重排(碳链异构)。

苯环上如有–NO2、-SO3H 、-COOH、-COR等取代基时,不能发生傅-克烷基化反应。因这些取代基都是强吸电子基,降低了苯环上的电子云密度,使亲电取代不易发生。为此,常用硝基苯作为傅—克烷基化反应的溶剂。因为苯和AlCl3 均可溶于硝基苯。

5、酰基化反应:

在无水AlCl3作用下,苯与酰卤、羧酸酐反应生成芳香酮。这是制备芳酮的重要方法。

6、*芳烃侧链上的反应:

卤代:

侧链较长的芳烃,侧链卤代主要发生在α-碳原子上。

氧化反应:

当苯环的侧链上连有α-H时,不论侧链长短,氧化产物都为苯甲酸。

当含α-H的侧链互为邻位时,气相高温催化氧化的最后产物是酸酐。

当与苯环相连的侧链碳(α-C)上无氢原子(α-H)时,该侧链不能被氧化。

邻、对位定位基:

间位定位基:

1.原有的两个取代基的定位效应一致时,那么第三个取代基主要进入原有

两个取代基定位效应共同指向的位置

2.原有两个取代基不同类,且定位效应不一致时,则第三个取代基进入苯

环的位置由邻对位定位基指定

3.原有两个取代基同类,而定位效应不一致,则第三个取代基进入苯环的

位置主要由强的定位基决定

7、*萘:

亲电取代反应:

比苯容易,α位比β位活泼,因此,反应易发生在α位。

如果第一个取代基是邻、对位定位基,那么再引起取代基时,发生同环取代,一般进入α位。如果原来的取代基在β位,那么第二个取代基主要进入它相邻的α

位。

磺化反应:

如果萘环上α位已有活化萘环的基团,再进行亲电取代反应时,发生同环取代,第二个取代基主要进入同环的另一个α位。

Lucas试剂:

盐酸+氯化锌

在有机分析中用作伯、仲、叔醇的鉴别试剂。

各类醇与Lucas试剂的反应速率:苯甲型醇,烯丙型醇,叔醇>仲醇>伯醇

Tollens试剂:

银氨溶液[Ag(NH?)?]OH·XH?O

可将醛氧化为羧酸,用于鉴别醛,而酮则不反应。

2[Ag(NH?)?OH]+R-CHO→R-COONH?+2Ag↓+H?O+3NH?(甲醛除外){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不标气体逸出符号“↑”}

HCHO + 4[Ag(NH?)?]OH = (NH?)2CO?+ 4Ag↓+ 6NH? +2H?O{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不标气体逸出符号“↑”})

银氨制备:

AgNO?+NH?·H?O=AgOH↓+NH?NO?

AgOH+2NH?·H?O=Ag(NH?)?OH+2H?O

Fehling试剂:

氢氧化钠的含量为0.1 g/mL的溶液和硫酸铜的含量为0.05 g/mL的溶液,还有含量为0.2g/mL酒石酸钾钠配制而成的,其本质是新配制的氢氧化铜。

2 CH3(CH2OH)4CHO + 2Cu(OH)2 --> (CH3(CH2OH)4COO)2CU + Cu2O(红色沉淀) + 2H2O

卤代烃的特征反应(沉淀):

醚的碳氧键断裂反应:

醚+氢碘酸(HI)→碘代烷+醇

氢碘酸是强质子酸,碘负离子是强亲和试剂

当氢碘酸过量时,醇也与氢碘酸所用生成碘代烷和水

当混醚,则生成碘甲烷(或碘乙烷)和醇

酚、羧酸与碱性化合物和胺与酸性化合物的反应:

苯酚+NaOH→苯酚钠+水

R-NH2+HCl→R-NH3Cl或R-N(+)H3Cl(-)←符号写在元素上方

醛、酮与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的反应:

卤仿反应以及clemmemsen还原反应:

卤仿反应是有机化合物与次卤酸盐的作用产生卤仿的反应叫卤仿反应,分两步进行

(1)醛(酮)的α-甲基的完全卤代作用(碱催化):反应式如下

CH3-CH(R)O+3NaOX--->CX3-C(R)HO+3NaOH

(2)三卤代醛(酮)的碳链碱性裂解作用,反应式如下

CX3-C(R)HO+NaOH---->CHX3+(r)HCOONa.

凡具有CH3CO-连于H或C上的结构的化合物或能被次卤酸盐氧化为这种结构的化合物都能起卤仿反应。

碘仿为难溶于水的黄色固体,具有特殊臭味,容易嗅出,作为鉴定比氯仿和溴仿好并且反应非常灵敏,所以在有机分析上用碘仿反应测定新化合物的结构和鉴定未知物的重要手法。

用锌汞齐和盐酸还原醛或酮分子中的羰基为亚甲基。

R-CO-H(R')→H+,Zn/Hg→R-CH2-H(R')

Grignard试剂制备及与醛、酮的反应:

制备:卤代烷+Mg

酸酐的生成反应

酯的生成反应及水解反应

胺与亚硝酸的反应

海大环境化学问答题

三、问答: 1、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主要有:元素、无机物、有机化合物和烃类、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含氧有机化合物、有机氮化合物、有机卤化物、有机硫化物、有机磷化物等。 2、我国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急需解决哪些重大问题? 1.地表水污染机理与水环境修复?2.地下水污染与修复?3.安全饮用水技术保障体系?4.污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成套技术?5.大气污染形成机理与控制?6.城市空气质量控制机理与技术?7.城市物理污染机理及其控制?8.土壤污染机理与修复?9.固体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10.绿色化学与清洁生产?11.环境监测新技术?12.持久性有毒物质与生态安全?13.区域环境调控与环境建设?14.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与生态环境安全 当前三大全球环境问题:气候变化、酸沉降、臭氧层损耗都发生在大气圈内 3、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P15) 4.简述世界著名八大公害事件。 (1)比利时马斯(Meuse)河谷烟雾事件。 (2)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3)多诺拉烟雾事件 (4)伦敦烟雾事件: (5)四日市哮喘事件 (6)痛痛病事件: (7)水俣病事件:。 (8)米糠油事件: 三、简答: 1、试述光化学烟雾的化学特征及形成条件。 答:1、化学特征:(1)烟雾蓝色;(2)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橡胶开裂;(3)强烈刺激人的眼睛、呼吸道等,并引起头痛、呼吸道疾病恶化,严重的造成死亡;(4)会伤害植物叶子; (5)使大气能见度降低;(6)刺激物浓度峰值出现在中午和午后;(7)污染区域出现在污染源下风向几十到几百公里的范围内。 2、形成条件:(1)大气中有强烈的太阳光;(2)大气中有碳氢化合物(烃类特别是 烯烃的存在);(3)大气中有氮氧化合物;(4)大气相对湿度较低;(5)气温为24—32℃的夏季晴天。 2、大气中的污染物氯氟烃有哪些特点及危害? 答:1、特点:(1)、在对流层中不会发生光解反应;(2)、在对层中难以被OH?氧化;(3)、不易被降水清除。 2、(1)、可以使臭氧层遭到破坏;(2)、氟氯烃化合物也是温室气体;(3)、氟氯烃化合 物的浓度增加具有破坏平流层臭氧层和影响对流层气候的双重效应; 3、简述HO2·的来源 (1)主要来自大气中甲醛(HCHO)的光解 HCHO + hν→H? + HC?O (光λ<370nm)(光分解) H? + O2→HO2?HC?O + O2→CO + HO2? (2)亚硝酸甲脂(CH3ONO)光解所产生的自由基HCO?和H3CO?(烷氧基自由基)与空气中的氧作 用的结果 (3)HO?与H2O2或CO作用的结果。 HO?+ CO →CO2 + H? H?+ O2→ HO2? (4)烃类光解或者烃类被O3氧化,都可能产生H2O? RH + hν→R?+ H? H?+ O2→ HO2? RH + O3 + hν→RO?+ HO2? 5、酸雨形成须具备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大学有机化学练习题库(1) 烷烃

第二章 烷烃 一、命名下列化合物 1.CH CH 3CH 3C CH 2CH 23CH 3CH 3 2. C 2H 5CH CH 3CH 3C CH 2CH 2CH 33CH 2CH 2 3. C 2H 5CHCH CH 3CH 3 CH 3 4. CH C 2H 5CH CH CH 33CH 2CH 2CH 3CH 3CH 2 5. CH C 2H 5CH CH CH 33CH 3 CH 3CH 2 6.CH C 2H 5CH CH CH 3CH 3C 2H 5CH 3CH 2 7. CH C 2H 5CH CH 3CH 32CH 2CH 3 CH 2CH 2CH 3 8.CH 2CH 3C (C 2H 5)2(CH 3) 9. CH 2CH 2CH CH 2CH 3 CH CH 332CH 2CH 3 10. (CH 3)2CH CH 2CH 2(C 2H 5)2 二、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 1. 2,2,4-三甲基戊烷 2 . 4-甲基-5-异丙基辛烷 3.2-甲基-3-乙基庚烷 4. 4-异丙基-5-丁基癸烷 5.2-甲基-3-乙基己烷 6. 2,4-二甲基-3-乙基己烷 7.2,2,3,3-四甲基戊烷 8 .2,4-二甲基-4-乙基庚烷 9. 2,5-二甲基己烷 10. 2,2,3 -三甲基丁烷

三、回答问题 1.将下列烷烃按其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 (A) 正戊烷 (B) 异戊烷 (C) 正丁烷 (D) 正己烷 2.将下列烷烃中沸点最高的是( ),沸点最低的是( )。 (A) 3-甲基庚烷;(B) 2,2,3,3-四甲基丁烷;(C) 正辛烷;(D) 2,3-二甲基己烷 3.将下面化合物按其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 (A) 辛烷 (B) 3-甲基庚烷 (C) 2,3-二甲基戊烷 (D) 2-甲基己烷 4.将下列烷烃中沸点最高的是( ),沸点最低的是( )。 (A) 新戊烷 (B) 异戊烷 (C) 正己烷 (D) 正辛烷 5.下列自由基中最稳定的是( ),最不稳定的是( )。 (A) CH 3· (B) C(CH 3)3· (C) CH(CH 3)2· (D) CH 2CH 3· 6. 下列自由基中最稳定的是( )。 (A) CH 2CH (CH 3)2CH 2· (B) CH CH 3CH (CH 3)2· (C) CH 2CH 3(CH 3)2C · (D) CH 2CH 3 CH CH 2CH 3· 7.试将下列烷基自由基按其稳定性大小顺序排列 。 (A) CH 3· (B) (C 2H 5)3C · (C) (C 2H 5)2CH · (D) CH 2C 2H 5· 8.写出1,2-二溴乙烷Newman 投影式的优势构象。 9.用Newman 投影式画出戊烷的最优势构象。 10.画出1-氯丙烷的Newman 投影式的最稳定构象。 11.把下列两个透视式写成Newman 投影式。 (A) CH 3F H Br H F (B) Cl CH 3F H Br H 12.把下列两个楔型透视式写成Newman 投影式。 (A) 3 (B) CH 13.把下列两个Newman 投影式改写成锯架式。 (A) 3 (B)

大学有机化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大学有机化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学院:专业:学号:姓名: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 1. 2. 3. 4. 5. 二、选择题

1、SP2杂化轨道的几何形状为() A.四面体B.平面形C.直线形D.球形2、甲苯在光照下溴化反应历程为() A.自由基取代反应B.亲电取代 C.亲核取代D.亲电加成 3、下列化合物中最容易发生硝化反应的是()

六、推断题(14分) 1、某烃A,分子式为C5H10,它与溴水不发生反应,在紫外光照射下与溴作用只得一种产物B(C5H9Br)。将化合物B与KOH的醇溶液作用得到C(C5H8),化合物C经臭氧化并在Zn 粉存在下水解得到戊二醛。写出化合物A的构造式及各步反应。 2、某化合物A的分子式是C9H10O2,能溶于NaOH溶液,易与溴水、羟胺、氨基脲反应,与托伦(Tollen)试剂不发生反应,经LiAlH4还原成化合物B(C9H12O2)。A及B均能起卤仿反应。A用锌-汞齐在浓盐酸中还原生成化合物C(C9H12O),C用NaOH处理再与CH3I煮沸得化合物D(C10H14O)。D用KMnO4溶液氧化最后得到对-甲氧基苯甲酸。推测A、B、C、D 的结构式。 -------------------附参考答案--------------- 一、命名(共10分) 1、Z –3-甲基-4-乙基-3-庚烯 2、7, 7-二甲基双环[2,2,1]-2-庚烯 3、Z-12-羟基-9-十八碳烯酸 4、N, N-二甲基甲酰胺 5、N-乙基-N-丙基苯胺 二、选择题(共20分)BACBD CBACB 三、完成下列反应,写出主要产物(每空2分,共20分)

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摘要:MBA 是英文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硕士)的简称,而其中文简称为“工管硕”。工管硕士是源于欧美国家的一种专门培养中高级职业经理人员的专业硕士学位。 MBA 是英文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硕士)的简称,而其中文简称为“工管硕”。工管硕士是源于欧美国家的一种专门培养中高级职业经理人员的专业硕士学位。工管硕士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培养的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职业经理人和创业者。工管硕士是商业界普遍认为是晋身管理阶层的一块垫脚石。工管硕士培养的是高质量的职业工商管理人才,使他们掌握生产、财务、金融、营销、经济法规、国际商务等多学科知识和管理技能。 MBA 学位是一种注重复合型、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学位。它教授的是面对实战的“管理”,而不是注重研究的“管理学”,技巧和思维的培养重于理论分析能力。它要求其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应变能力、预测能力、综合能力、组织能力等)。 其课程内容涉及管理类、经济学类、金融、财务、法律等等,能力训练不光讲究组织、领导才能,也涉及以口才为依托的沟通能力、运筹能力、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MBA 毕业生要求考生具有 3 年以上的工作背景。它被很多人看作是事业加速器或转换手段,即升职和跳槽的手段。而 MBA 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对这个产生很好的帮助作用。 MBA 教育最重要的特点是实用性,不重在灌输知识,而在于决策及实用管理技能的训练,因此其课程因各个国家、各个大学而不同。且内容经常在不断的补充更新,从而能更确切地配合学生以及当今企业机构的需要,在教育中除了帮助学员建立全面的知识结构外,还通过

有机化学试题12海南大学

有机化学 一、 命名下列化合物或给出它们的结构式(每题1分,共13分) 二 填空题(注意: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以外不计入成绩,每空1分, 共20分) 1 2 CH 2 C=C CH 3 H H 3 CH 3CH 3CH CH Br 4 CH 2COOH C COOH HO CH 2COOH 5 CH 3CH 2COOCH 2 6 O 12 H 2NCH 2CH 2CH 2NH 2 7异丙基环己烷的优势构象 89 甘油 O O O OH H CH 2OH OH H OH OH H H H 101113氯仿 C-CH 3

1.下列碳正离子的稳定性顺序是:() + A:③>④> ②>① B:③ >④>①>② C:④>③>②>①D:②>④>③>① 2.下列有芳香性的是:() H H H - 3.烯烃与卤素在高温或光照下进行反应,卤素进攻的主要位置是:() A:双键C原子;B:双键的α-C原子; C:双键的β-C原子;D:叔C原子 4.关于炔烃经硼氢化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炔烃经硼氢化后氧化水解反应可以生成任意的醛或者酮 B:炔烃经硼氢化后再质子化可以得到顺式烯烃。; C:炔烃经硼氢化后再质子化可以得到反式烯烃。 D:炔烃经硼氢化后再质子化可以得到顺式反式两种烯烃。 5.实现右边合成转化最好的路线是() A:先烷基化,再硝化,最后磺化; B:先烷基化,再磺化,最后硝化; C:先硝化,再磺化,最后烷基化; D:先磺化,再硝化,最后烷基化; 6.下列化合物中,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7.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 A 乙醇, B 乙酸, C 丙二酸, D 草酸 8.下列各组化合物按其羰基活性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1234 A B C 4>1>2>32>3>4>13>1>2>44>1>3>2 D CH3CH2CH2NH2CH3CHCH2NH2 OH CH2CH2CH2NH2 OH CH3NHCH3 CH3 NO2 O N SO3H

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较全)

有机化学 一、烯烃 1、卤化氢加成 (1) CH CH 2 R HX CH CH 3R X 【马氏规则】在不对称烯烃加成中,氢总是加在含碳较多的碳上。 【机理】 CH 2 C H 3+ CH 3 C H 3X + CH 3 C H 3 +H + CH 2 +C 3X + C H 3X 主 次 【本质】不对称烯烃的亲电加成总是生成较稳定的碳正离子中间体。 【注】碳正离子的重排 (2) CH CH 2 R CH 2CH 2 R Br HBr ROOR 【特点】反马氏规则 【机理】 自由基机理(略) 【注】过氧化物效应仅限于HBr 、对HCl 、HI 无效。 【本质】不对称烯烃加成时生成稳定的自由基中间体。 【例】 CH 2 C H 3Br CH CH 2Br C H 3CH + CH 3 C H 3HBr Br CH 3CH 2CH 2Br CH CH 3 C H 3 2、硼氢化—氧化 CH CH 2 R CH 2CH 2R OH 1)B 2H 62)H 2O 2/OH - 【特点】不对称烯烃经硼氢化—氧化得一反马氏加成的醇,加成是顺式的,并且不重排。 【机理】

2 C H3 3 H3 2 3 H3 2 CH CH2 C H3 2 CH CH=CH (CH3CH2CH2)3 - H3CH2CH2C 22 CH3 CH2 B O CH2CH2CH3 3 CH2CH2C 2 CH2CH3 +O H- O H B-OCH2CH2CH3 CH2CH2CH3 H3CH2CH2 B OCH2CH2CH3 CH2CH2CH3 2 CH2CH3 HOO- B(OCH2CH2CH3)3 B(OCH2CH2CH3)3+3NaOH3NaOH3HOCH2CH2CH33+Na3BO3 2 【例】 CH3 1)BH 3 2)H 2 O 2 /OH- CH3 H H OH 3、X2加成 C C Br 2 /CCl 4 C C Br Br 【机理】 C C C C Br Br C Br +C C Br O H2+ -H+ C C Br O H

大学有机化学试题1..

《有机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A ) (考核卤代烃、芳烃、醇酚醚、醛酮) 一、命名或写结构(1×9,9%) CH 3CH 2CH CH 2 O 1. O 2.Cl 2 OH 3. 4. 4-戊烯醛 5. (R)-2-甲基-1-己醇 6. 2-甲基-5-氯甲基庚烷 7. TMS 8. THF 9. TNT 二、 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1×20,20%) CH=CHBr CH 2Cl KCN 10. CH 2CHCH 3 KOH/EtOH 11. CH 3CH 2CH 2CHO 212.

CHO CH 3HCHO conOH - + 13. CH 3CH 2CH 2CHCH 3 I 2 NaOH 14. (CH 3)2CHOH PBr 3 15. CH 3(CH 2)3Cl + 16. AlCl 3 OH H + 17. CH 3 MgBr 18 . HCHO 乙醚 ,H 3O + O Ph 3P=CH 2 + 20. CH 3CH 2CH 2CHO 21. + NaHSO 3(饱和 O C O 22. (CH 3)2CHMgBr 23. 22 OCH 2CH=CHR Et Me 200C 。 24. OH H 2SO 4HNO 3 25.

HCHO HCl 26. + + ZnCl 2 无水 CH 3CH=CHCH 2CH 2CHO Ag(NH 3)2+OH - 27. C CH 3 H 3C O HCHO N H + + H + 28. 2C 2H 5OH O dry HCl 29. + 三、有机理论部分(5×5,25%) 30 按沸点从大到小排列成序,并简要说明理由。 CH 2CH CH 2CH 3CH 2CH 2OH CH 3CH 2CH 2OCH 3 CH 2CH CH 23 (a) (b) (c) (d) 31. 按羰基的活性从大到小排列成序,并简要说明理由。 CH 3CH O CH 3O CH 32CH 3 O (CH 3)33)3 O (a) (b) (c) (d) 32. 解释:为什么化合物 无论是进行S N 1还是进行S N 2反应都十分困难? 33. 写出反应机理

海南大学MBA联考逻辑真题答案附后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海南大学MBA联考逻辑真题 一、问题求解(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二、条件充分性判断:条件充分性判断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解题说明:本大题要求判断所给出的条件能否充分支持题干中陈述的结论。阅读条件(1)和(2)后,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三、逻辑推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面每题所给出的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36—37基于以下题干: 张教授:在南美洲发现的史前本质工具存在于13000年以前。有的考古学家认为,这些工具是其祖先从西伯利亚迁徙到阿拉斯加的人群使用的.这一观点难以成立。因为要到达南美,这些人群必须在13000年前经历长途跋涉,而在从阿拉斯加到南美洲之间,从未发现13000年前的木质工具。 李研究员:您恐怕忽视了:这些木质工具是在泥煤沼泽中发现的,北美很少有泥煤沼泽。木质工具在普通的泥土中几年内就会腐烂化解。 36.以下哪项最为准确地概括了张教授与李研究员所讨论的问题? A.上述史前木质工具是否是其祖先从西伯利亚迁徙到阿拉斯加的人群使用的? B.张教授的论据是否能推翻上述考古学家的结论? C.上述人群是否可能在13000年前完成从阿拉斯加到南美洲的长途跋涉? D.上述木质工具是否只有在泥煤沼泽中才不会腐烂化解。 E.上述史前木质工具存在于13000年以前的断定是否有足够的根据? 37.以下哪项最为准确地概括了李研究员的应对方法? A.指出张教授的论据违背事实。 B.引用与张教授的结论相左的权威性研究成果。 C.指出张教授曲解了考古学家的观点。

大学有机化学练习题—第二章 烷烃

第二章烷烃 学习指导:1.烷烃的命名;脂环烃的命名(包括环烷、环烯等各类化合物的命名); 2. 基的概念、常见取代基结构和命名; 3. 构象(乙烷和丁烷的各种构象,环己烷和取代环己烷的构象)稳定构象的判断; 4. 脂环化合物的顺反异构; 5. 环的稳定性; 6. 烷烃沸点变化规律。 7、碳原子轨道的sp3杂化 习题 一、命名下列各物种或写出结构式。 1、写出2,6-二甲基-3,,6-二乙基辛烷的构造式。 2、写出 的系统名称。 3、写出 的系统名称。 二、完成下列各反应式(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括号内)。 1、 三、理化性质比较题(根据题目要求解答下列各题)。 1、将下列自由基按稳定性大小排列成序: 2、将2,3-二甲基己烷(A)、2,3,3-三甲基戊烷(B)、己烷(C)、2,2-二甲基丁烷(D)按沸点高低排列成序。 3、将下列两组化合物分别按稳定性的大小排列成序: 1.(A) 顺-1,2-二甲基环己烷(B) 反-1,2-二甲基环己烷 2.(A) 顺-1,3-二甲基环己烷(B) 反-1,3-二甲基环己烷 四、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A)乙基环丙烷(B) 甲基环丁烷(C) 环戊烷 答案: 一、命名下列各物种或写出结构式。

1、2、4,4-二甲基-5-乙基辛烷 3、2-甲基-4-异丙基-5-叔丁基壬烷 二、完成下列各反应式(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括号内)。 1、 三、理化性质比较题(根据题目要求解答下列各题)。 1、(C)>(A)>(B) 2、(A)>(B)>(C)>(D) 3、1.(B)>(A); 2.(A)>(B) 四、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室温下使Br2-CCl4褪色的是(A)。 温热时才能使Br2-CCl4褪色的是(B)

郑州大学有机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

有机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 一、 按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每小题1分,共5分)。 CH 3-1、2、3、 4、 5、CH 3CHCH 2CH 2N(CH 3)2 CH 3 CH 3CH 2CH-C-N(CH 2CH 3) O Cl N -COOH -C-O NO 2 CHO OH OCH 3 二、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每空1分,共35分) 1、2、 CH 3CH 2CH 2CH 2OH NaBr H 2SO 4 NaCN H 3O + OH CO 2 OH -CH 3CH 2OH 24

3、4、5、O CH 3CH 2Cl 2 P H 3O +(2) (1)NaOH (CH 3)3COH Na CH 3CH 2Br CH 3 Br Et 2 O (1)CH 2-CH 2 O (2)H 3 O +6、7、CH 3CH=CHCHCH 3 OH + CH 3CCH 3 CH 3CH=CHCH 2OH CrO 3(C 5H 5N)2CH 2Cl 2 NH 2NHCONH 2 8、CH 3CH 2C-OH O SOCl 2NH(CH 2CH 3) 2 LiAlH 4Et O 9、 N H CH 3(1)223(1) 22(3) 加热 . 10、 H 2SO 4 11、 12、 13、 -OCH 2CH 3+ HI NH 2 CH 3 (CH 3CO)2O HNO 3(CH 3CO)2O AlCl 3 (C 6H 5)3P=CHCH 3 -CH + 3 -HO -ClN 2-3 CH NaOH 0-50

14、15、O 2CH 3CH 22H 5 NaOC 2H 5 CH 3O--C-Cl O H 2 4 HCHO 浓-OH 16、 17、 18、 19、 三、选择填空(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够形成分子内氢键的是 。 OH OH OH OH F NO 2 CHO Br A. B. C. D. 。; ; ; 2、下列化合物在互变异构的动态平衡中,烯醇化程度最大的是 。 A.CH 3COCH 2CH 3 ; B. CH 2(COOC 2H 5)2 ; C.CH 3COCH 2COCH 3 ; D.CH 3COCH 2COOC 2H 5 。 3、氯苯与NaNH 2反应生成苯胺,其反应机理属于 。 A.亲电取代反应 ; B. S N 2反应 ; C.双分子加成-消除反应 ; D. 苯炔机理 。 NO 2NO 2 +(NH 4)2S S 23C C O O O NH 32Br 2NaOH -CH 2Br Cl-+ NaI

海南大学MBA培养方案及教学方案

海南大学MBA培养目标及教学方案 海大源提供海南大学MBA培养目标、专业方向以及教学方案,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MBA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应变能力、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勇于开拓创新,具有娴熟的管理技巧;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具有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能力;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灵活处理外事业务的能力;具有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性企业事业单位精英人才。 MBA专业方向: ●人力资源 ●公司理财 ●市场营销管理 ●金融投资管理 ●旅游管理 MBA教学方案: 海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设置表

行课程教学。 2.若选修某门课程的人数少于15人,则由MBA中心决定是否开设该课程。 海南大学简介: 海南大学是2007年由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和原海南大学合并组建而成的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是海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财政部共建高校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海南大学MBA教育中心隶属于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海南大学MPA教育中心隶属于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3年海南大学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MBA)授予权,成 为全国1000多所高校中第63所获得此项办学资格的综合性大学。2004年海南大学获得了公共管理硕士(MPA)授予权,成为全国86所高等院校具有MPA教育资格中的其中一所。 海南海大源职业培训中心开展MBA考前培训班,本培训班依托海南大学具有多年MBA/MPA考研培训专家教授进行面授培训和中国MBA培训第一品牌、占有联考培训最大市场份额的北京著名MBA/MPA名师视频,努力打造海南MBA/MPA考研培训超强师资阵容和全程优质服务。

2019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自命题科目845-有机化学 考试大纲

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845-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二、考试时间 180分钟。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 闭卷、笔试。满分150分。 四、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化学键与杂化轨道理 论,化学键与分子性质的关系。Bronsted酸碱理论与Lewis酸碱理 论。 第二章烷烃 结构与命名,构造异构,碳原子和氢原子类型,乙烷与丁烷的构象, 透视式,Newman投影式,烷烃的物理性质,烷烃的来源。化学性质: ①卤化反应及其自由基取代反应历程、自由基稳定性和自由基的结 构;②氧化反应;③热裂反应及机理。 第三章烯烃 烯烃的结构(SP2杂化和π键、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命名,构造 异构,顺反异构与表示方法。物理性质。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 ①亲电加成:加卤素(亲电试剂、亲电加成、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加卤化氢(加成反应规则,诱导效应,碳正离子结构、稳定性和碳正 离子的重排),加次卤酸,加硫酸,加水,硼氢化反应(选择性), 烯烃的二聚;②催化氢化及烯烃的稳定性;③自由基加成:HBr过氧 化物效应,自由基加成反应历程;④烯烃的自由基聚合反应(聚合 物、单体、聚合度、聚合反应的类型及机理);2.双键的氧化反应;

3.α-氢原子的反应:卤代(烯丙基自由基及p-π共轭效应)、氧化、。 烯烃的来源、制法和鉴别。 第四章炔烃和二烯烃 第一节炔烃:SP杂化,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①加成反应:加氢、亲电加成(加卤素、加卤化素,加水)亲核加成(加氰化氢,加醇);②氧化反应;③活泼氢反应;④聚合反应。炔烃的制备与鉴别。 第二节二烯烃:分类和命名,键的离域,1,3-丁二烯的分子轨道与共轭效应(π-π、P-π、σ-π),共振论。共轭二烯烃的性质: ①加成反应(1,4加成和1,2加成)②双烯合成(Diels-Alder反应) ③聚合反应。共轭二烯的制备与鉴别 第五章脂环烃 脂环烃的分类、命名。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环已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椅式,船式,a键,e键,一元及多元取代环已烷的稳定构象)。环烷烃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环烯烃和环二烯烃的反应。脂环烃的来源、制法、鉴别。 第六章芳香烃 苯的结构、命名,芳烃物理性质。化学性质:1.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烷基化和酰基化、氯甲基化;2.加成反应:加氢、加氯;3.氧化反应:侧链氧化、苯环氧化;4.侧链取代;5.亲电取代反应历程,定位规则及活化作用,理论解释(电子效应空间效应共振论与分子轨道理论),双取代基定位规则及理论解释,定位规则的应用。联苯、稠环芳烃。萘的结构及化学性质。芳烃的来源、制法、鉴别。芳香结构(休克尔规则、非苯芳烃、富勒烯)。常见亲电试剂的分类。 第七章立体化学 异构体的分类与立体化学,偏振光、比旋光度、旋光异构体。分子的对称因素。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旋光异构,外消旋体与外消旋化。含两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旋光异构,对映体,非对映体,内消旋体。构型的确定、标记和表示方法。外消旋体的拆分。

大学有机化学练习题—第三章不饱和烃(20200513211205)

第三章不饱和烃 学习指导: 1.烯烃的异构和命名:构造异构和顺反异构(顺式、反式和Z、E表示法); 2. 烯烃的化学性质:双键的加成反应—催化加氢和亲电加成(亲电加成反应历程,不对称加成规则,诱 导效应,过氧化物效应、双键的氧化反应(高锰酸钾氧化,臭氧化,催化氧化)、?—氢原子的反应(氯化); 3、炔烃的命名和异构; 4、炔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加成反应;氧化反应(高锰酸钾氧化,臭氧化);炔烃的 活泼氢反应(酸性,金属炔化物的生成) 5、烯烃的制备(醇脱水,氯代烷脱氯化氢);炔烃的制备(二卤代烷脱卤化氢,炔烃的烷基化)。 6.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7.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1、4—加成和1、2—加成)双烯合成(Diels-Alder反应) 习题 一、命名下列各物种或写出结构式。 1、写出的系统名称。 2、写出(Z)-3-甲基-4-异丙基-3-庚烯的构型式。 3、写出的系统名称。 写出的系统名称。 4、 二、完成下列各反应式(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括号内)。 1、 2、( ) 3、 4、 5、 6、 7、 三、理化性质比较题(根据题目要求解答下列各题)。 1、排列下列烯烃与HCl加成的活性次序: (A) (CH3)2C == CH2 (B) CH 2 == CH2 (C) CH3CH == CH2 (D) CF3CH == CH2 2、将下列碳正离子按稳定性大小排序: 3、将下列碳正离子按稳定性大小排列: 4、排列与下列化合物进行双烯加成的活性次序:

5、比较下列化合物与1, 3-丁二烯进行Diels-Alder反应的活性大小: 6、由下列哪一组试剂经Diels-Alder反应生成产物? 四、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以下化合物: (A) 异丁烯 (B) 甲基环己烷 (C) 1, 2-二甲基环丙烷 2、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以下化合物: (A) 己烷 (B) 1-己烯 (C) 1-己炔 (D) 2-己炔 五、用化学方法分离或提纯下列各组化合物。 1、用化学方法除去2-丁烯中的少量1-丁炔。 2、用化学方法除去环己烷中的少量3-己炔和3-己烯。 六、有机合成题(完成题意要求)。 1、用C2以下的烃类为原料合成1-丁烯(无机试剂任选)。 2、用C4以下的不饱和烃为原料合成1, 4-壬二烯(其它试剂任选)。 七、推结构 1、分子式为C6H12的化合物,能使溴褪色,能溶于浓硫酸,能催化加氢生成正己烷,用酸性高锰酸钾溶 液氧化生成两种不同的羧酸。推测该化合物的构造。 2、有两种烯烃A和B,经催化加氢都得到烷烃C。A与臭氧作用后在锌粉存在下水解得CH3CHO和(CH3)2CHCHO;B在同样条件下反应得CH3CH2CHO和CH3COCH3。请写出A,B,C的构造式。 3、三种烃A,B,C的分子式均为C5H10,并具有如下性质: 1. A和B能使Br2/CCl4溶液褪色,其中A生成(CH3)2CBrCH2CH2Br, C不与Br2/CCl4溶液反应。 2. A和C都不能使稀KMnO4水溶液褪色,也不发生臭氧化反应。 3. B经臭氧化及锌粉水解后生成CH3COCH3和一个醛。 求A,B,C的构造式。 答案: 一、命名下列各物种或写出结构式。 1、2, 3, 5-三甲基-4-乙基-3-己烯 2、 3、 3, 5, 5-三甲基环己烯 4、(E)-3, 5-二甲基-2-己烯 二、完成下列各反应式(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括号内)。 1、 2、 3、

北京大学-有机化学-期末试卷汇编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考试专用纸 姓名:学号:考试类别:A卷考试科目:有机化学B 考试日期: 2013, 6, 26 阅卷教师:

一、 命名下列化合物 (5分) (1) CH 3CN (2) (3) CH 32CH 23 N CH 2CH 3 O Br Br CH 3CH 3 O (4) (5) N O H 3C H CHO OH H HO OH H OH H CH 2OH Br 二、按指定性能排序(10分) (1) 下列化合物的沸点(由高到低)。 (2) 以下化合物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的相对速率(由快到慢排列)。 (3) 下列化合物酸性的强弱(由强到弱排列)。 (4) 下列化合物碱性的强弱(由强到弱排列)。

三、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填空。 萜类化合物是由5个碳原子的()单元主要以()相连组成;甾族化合物都含有一个由()个环组成的环戊稠全氢化菲的骨架。 (2)托伦(Tollen)、菲林(Fehling)与本尼地(Benedict)试剂是区别醛、酮的试剂。但是它们对于醛糖和酮糖都显正反应。为什么? (3)生物碱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有机化合物。请问为什么生物碱有碱性? (4) 用箭头指出并写明下列化合物中哪些是缩醛,缩酮,半缩醛,半缩酮的碳原子。 (5) 完成下列反应式,并说明产物中18O存在形式的原因。 COOH CH318OH CH 四、完成下列反应(写出主要产物的结构)(30分) 1.

3. 4. 1 当量 MeMgBr THF, - 78 o C 5. 6. 7. 8. + CH 3CH 2COOC 2H 5 (1) NaH 3O OCH 3 加热

13-14学年有机化学B试题A卷及参考答案

海南大学2013-2014学年度第1学期试卷 科目:《有机化学B 》试题(A 卷) 学院: 材料与化工 专业班级: 姓名: 学 号: 阅卷教师: 2013年 月 日 考试说明:本课程为闭卷考试。 一、命名或写出下列化合物结构式,必要时用R 、S 或Z 、E(或顺、反)指明构型.(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C C l C H 3 O

7、CH3CH2COCH2COOH8、邻苯二甲酸酐 9、乳酸(ɑ-羟基丙酸)10、顺-1-甲基-4-异丙基环己烷优势构象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下列有芳香性的是:() H H H - 2.烯烃与卤素在高温或光照下进行反应,卤素进攻的主要位置是:() A、双键C原子;B、双键的α-C原子; C、双键的β-C原子; D、叔C原子 3.关于炔烃经硼氢化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炔烃经硼氢化后氧化水解反应可以生成任意的醛或者酮 B、炔烃经硼氢化后再质子化可以得到顺式烯烃。; C、炔烃经硼氢化后再质子化可以得到反式烯烃。 D、炔烃经硼氢化后再质子化可以得到顺式反式两种烯烃。

4.实现右边合成转化最好的路线是( ) A 、先烷基化,再硝化,最后磺化; B 、先烷基化,再磺化,最后硝化; C 、先硝化,再磺化,最后烷基化; D 、先磺化,再硝化,最后烷基化; 5.下列化合物中,有sp 杂化碳原子的化合物是:( ) CH 3CH 2CH 2CH CH 2 CH 3CH 2CH 2C CH C 6H 5CH 3 CH 3CH 2CH 3A. B.C. D. 6. 下列哪个二元酸受热不会.. 放出CO 2( ) A 、乙二酸 B 、丙二酸 C 、丁二酸 D 、己二酸 7. 甲基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 ) A 、船式构象,甲基在a 键上 B 、椅式构象,甲基在a 键上 C 、船式构象,甲基在e 键上 D 、椅式构象,甲基在e 键上 8.下列烯烃氢化热最大的是:( ) A 、 CH 2=CH 2 B 、CH 3CH =CHCH 3 C 、(CH 3)2C =CHCH 3 D 、 (CH 3)2C =C(CH 3)2 9.下列碳正离子最不稳定性的是:( ) A B C D CH 3CHCH CH 2(CH 3)3C (CH 3)2CH CH 3CH 2++++ 10. 用下列哪种方法可由1—烯烃制得伯醇:( ) A 、H 2O ; B 、浓硫酸水解; C 、①B 2H 6;②H 2O ,OH -; D 、冷、稀KMnO 4 11.下列糖类化合物中,不具有还原性的糖是:( ) A 、蔗糖 B 、麦芽糖 C 、葡萄糖 D 、果糖 12、卤代烷与NaOH 在水与乙醇混合物中进行反应,下列现象中,属于S N 1历程的是( ). A 、产物的构型完全转化 B 、有重排产物 C 、碱浓度增加反应速度加快 D 、仲卤烷速度大于叔卤烷 13.有一羰基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 5H 10O ,核磁共振谱为:δ= 1.05 ppm 处有一三重峰,δ= 2.47 ppm 处有一四重峰,其结构式可能是:( ) A 、CH 3CH 2COCH 2CH 3 ; B 、CH 3COCH(CH 3)2 ; C 、(CH 3)3CCHO ; D 、CH 3CH 2CH 2CH 2CHO 14. 下列烷烃中沸点最高的化合物是( ) CH 3 NO 2 O N SO 3H

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较全完整版

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 式总结较全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有 机化学 一、烯烃 1、卤化氢加成 (1) CH CH 2 R HX CH CH 3R X 【马氏规则】在不对称烯烃加成中,氢总是加在含碳较多的碳上。 【机理】 CH 2 C H 3CH + CH 3 C H 3X + CH 3 C H 3 +H + CH 2 +C 3X + C H 3X 主 次 【本质】不对称烯烃的亲电加成总是生成较稳定的碳正离子中间体。 【注】碳正离子的重排 (2) CH CH 2 R CH 2CH 2 R Br HBr ROOR 【特点】反马氏规则 【机理】 自由基机理(略) 【注】过氧化物效应仅限于HBr 、对HCl 、HI 无效。 【本质】不对称烯烃加成时生成稳定的自由基中间体。 【例】 CH 2 C H 3Br CH CH 2Br C H 3CH + CH 3 C H 3HBr Br CH 3CH 2CH 2Br CH CH 3 C H 3 2、硼氢化—氧化 CH CH 2 R CH 2CH 2R OH 1)B 2H 62)H 2O 2/OH - 【特点】不对称烯烃经硼氢化—氧化得一反马氏加成的醇,加成是顺式的,并且不重排。

【机理】 2 C H3 3 H3 2 3 H3 2 CH CH2 C H3 2 CH CH=CH (CH3CH2CH2)3 - H3CH2CH2C 22 CH3 CH2 O CH 2 CH2CH3 H3CH2CH2C 2 CH2CH3 +O H- O H B-OCH2CH2CH3 CH2CH2CH3 H3CH2CH2C B OCH2CH2CH3 CH2CH2CH3 2 CH2CH3 HOO- B(OCH2CH2CH3)3 B(OCH2CH2CH3)3+3NaOH3NaOH3HOCH2CH2CH33+Na3BO3 2 【例】 CH3 1)BH 3 2)H 2 O 2 /OH- CH3 H H OH 3、X 2 加成 C C Br/CCl C C Br Br 【机理】 C C C C Br Br C Br +C C Br O H2+ -H+ C C Br O H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 考试必备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提纲(一)绪论 共价键 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共振论. 共价键的属性:键能;键长;键角;键的极性. 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关系;分子的偶极矩.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二)烷烃和环烷烃 基本概念 烃及其分类;同分异构现象;同系物;分子间作用力;a键,e键;构型,构象,构象分析,构象异构体;烷基;碳原子和氢原子的分类(即1,2,3碳,氢;4碳);反应机理,活化能. 对于基本概念,不是要求记住其定义,而是要求理解它们,应用它们说明问题. 命名 开链烷烃和环烷烃的IUPAC命名,简单的桥环和螺环的命名. 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 碳原子sp3杂化和四面体构型;环烷烃的结构(小环的张力). 烷烃的构象 开链烷烃的构象,能量变化;环烷烃的构象:重点理解环己烷和取代环己烷的构象及能 量变化,稳定构象,十氢萘及其它桥环的稳定构象. 烷烃的化学性质 自由基取代反应—卤代反应及机理;碳游离基中间体—结构,稳定性;不同的卤素在反应中的活性和选择性;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自由基取代反应(与烷烃一致);小环(3,4元环)性质的特殊性—加成. (三)烯烃 烯烃的结构特点 碳的sp2杂化和烯烃的平面结构;键和键. 烯烃的同分异构,命名 碳架异构,双键位置异构,顺反异构(Z,E). 烯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烯烃的亲电加成及其机理,马氏规则;碳正离子中间体—结构,稳定性,重排. 其它加成反应:催化加氢(立体化学,氢化热);硼氢化—氧化(加成取向,立体化学);羟汞化—脱汞(加成取向);与HBr/过氧化物加成(加成取向);其它游离基加成. 氧化反应:羟基化反应—邻二醇的形成;KMnO4/H+的氧化,臭氧化反应,烯烃结构的测定. α-位取代反应:烯丙基型取代反应(高温卤代和NBS卤代)及机理—烯丙基自由基. (四)炔烃和二烯烃 炔烃 ①结构:碳的sp杂化和碳-碳三键;sp杂化,sp2杂化和sp3杂化的碳的电负性的差异及相应化合物的偶极矩. ②同分异构体 ③化学性质:末端炔烃的酸性及相关的反应;三键的加成:催化加氢,亲电加成,亲核加成;碳—碳三键与H2/Lindlar催化剂反应(顺式烯烃);碳—碳三键与Na/液氨的反应(反式烯烃);加卤素;加HX(马氏规则);加H2O(羰基化合物的形成);加HBr/过氧化物;硼氢化—氧化;加HCN及乙炔的二聚;氧化反应:KMnO4氧化和臭氧化. 二烯烃 ①共轭二烯烃的稳定性:键能和键长平均化,共轭效应.

海南大学2013年《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1、研究作物起源的意义及主要作物的起源地。 意义:(1)人类可以了解众多的植物遗传资源并建立“基因库”,利用有用的基因改造现有的作物并选育新品种为人类所利用(水稻的两次绿色革命);(2)可了解作物起源地的生态地理条件,达到人为控制作物生长的目的;(3)进一步研究人类的农耕文化。 中国北部:黍、稗子、大豆、赤豆、桑、人参。中国云南、印度北部(包括东南亚):水稻、荞麦、大麻、黄麻、胡椒、茶。中亚:蚕豆、鹰嘴豆、生菜、芥菜、亚麻、棉花。近东:小麦、大麦、黑麦、红花、小苜蓿、紫花苜蓿。地中海:蚕豆、油菜、芜菁、甜菜、啤酒花、白三叶。西非、埃塞俄比亚:台麸、高粱、珍珠粟、咖啡、芝麻、龙爪稷。中美洲:玉米、甘薯、菜豆、棉花、可可。 2、作物生产的意义。 (1)人民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2)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3)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4)重要的生物质能源 3、作物栽培学的研究领域与面临的问题。 研究领域:构筑“高产--低环境负担”的作物生产技术,扩大植物资源的多样性,提高作物产量、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稳产性能等。面临问题:快速增长的人口要求进一步扩大粮食等有用植物资源的生产。由于生产的扩大,势必会带来地域生态系统、地球环境的破坏,威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S生长曲线在生产上的应用。 作为检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是否正常的依据之一:在作物生育过程中应密切注视苗情,使之达到该期应有的长势长相,向高产方向发展。决定调控时间:作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逆的,各种促进或抑制作物生长的措施,都应该在作物生长发育最快速度到来之前应用。作为调节各器官平衡生长的参照:同一作物的不同器官,通过S形生长周期的步伐不同,生育速度各异,在控制某一器官生育的同时,应注意这项措施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5、种子休眠的原因及其主要处理方法。 胚的后熟:是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胚组织在生理上尚未成熟,因而不具备发芽能力。这类种子可通过低温和水分处理,促进后熟,使之发芽。硬实:硬实种皮不透水,不透气,故不能发芽,如豆类作物在干燥、高温、氮肥多的环境下种植常易产生硬实。一般采用机械磨伤种皮或用酒精、浓硫酸等化学物处理使种皮溶解,增强其透性。抑制发芽的物质:如因脱落酸、酚类化合物、有机酸等。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改变光、温、水、气等条件,或采用植物激素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过氧化氢、硝酸盐等化学物质予以处理,使休眠解除。 6、如何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的一致性。 水分:不同作物种子吸水量不同,含淀粉多的种子吸水量较少;含蛋白质、脂肪较多的种子则吸水量较多。温度:种子发芽是在一系列酶的参与下进行的,而酶的催化与温度有密切关系。不同作物种子发芽所需最低、最适、最高温度不同,即使同一种作物,也因生态型、品种或品系不同而有差异。氧气:种子发芽过程中,旺盛的物质代谢和物质运输等需要强烈的有氧呼吸作用来保证,因此氧气对种子发芽极为重要。各种作物种子萌发需氧程度不同,花生、大豆、棉花等种子含油较多,萌发时较其他种子要求更多的氧。 (1)对种子进行处理,可提高发芽率。如浸种,播种前用冷水或温水浸种2--24小时,可使坚硬的种皮软化,有利于催芽;对种子或果壳坚硬的不易发芽种子需将其剥除或挫伤后再播种;通过酸碱处理种子,使种皮软化提高发芽率;细小的植物种子,用细土拌种后播种有利播种均匀,提高发芽率。(2)低温清种,高温发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