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有关的故事
晋城民间故事五则

晋城民间故事五则司马山、司马剑、御马坪的传说白马寺山原叫司马山,山上有一石中木化石酷似一柄利剑刺入石中,被人们称为“司马剑”,半山腰的一片开阔地叫做“御马坪”,这是怎么回事呢?说来和魏大将军司马懿有关。
话说司马懿一生征战,战功卓著,官至大将军,封为长平候。
一日司马懿率一支轻骑到封地巡察,行至泽州城南十里处,见有一山,地势险要,便率队上山察看。
行至半山腰一开阔地,战马突然裹步不前,司马懿挥鞭策马,战马长啸一声奋起腾空,后蹄直立,仍不肯前行。
两随从也扬鞭催马,岂料竟马失前蹄,跪卧不起。
司马懿见状,心存疑惑,心想我一生征战,纵横沙场,山水无阻,所向披靡,何曾遇到这等怪事。
正百思不得其解,忽见路旁有一怪石似乎在嘲笑他,不禁心头大怒,拨出随身佩剑,大喝一声向怪石剌去,直见火星四迸,剑身竟剌入石中不能拨出,众随从见之皆惊叹不已。
这时,一随从上前禀报说,民间传说此山有一白龙神马,故我等凡马不敢上山。
司马懿听罢,双手合抱胸前,祈祷曰:我乃魏将司马懿,率兵前来,为保百姓平安,请神马放行。
说来也怪,司马懿祈祷完毕,胯下坐骑便一溜烟似的向山顶奔去。
司马懿上到山顶,放眼望去,泽州古城尽收眼底,方圆数十里皆在掌控之中,实为兵家要地,于是下令派兵驻守山上。
现山顶高处便是司马懿当年屯兵之处。
司马懿刺石之剑,天长日久,剑柄全无,剑身便成为化石,被人们称为“司马剑”。
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昭被封为高都公,后又被封为晋公。
司马昭一心想做皇帝,听说其父曾有神马相助,于是也骑马来到此山,请神马护佑他早成帝业。
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终于在公元265年废魏,自立为武帝,建立了西晋王朝。
司马炎称帝后,追封其祖父司马懿为宣帝,其伯父司马胜为景帝,其父司马昭为文帝。
司马炎坐稳帝位后,便迫不及待的北上太行,来到当年这座无名山的开阔地,追思其先祖先父,并命人在山上修了一座晋庙。
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山叫做“司马山”,把半山腰司马懿祖孙三代下马的那片开阔地叫做“御马坪”。
晋城阳城有名的历史典故

晋城阳城有名的历史典故晋城阳城可真是个宝地,历史典故多得数不胜数,简直就是个“文化富矿”。
一提到这儿,大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些传奇故事,真是让人百听不厌。
说到阳城,最有名的就是“阳城李家庄”了。
这个故事可有意思了,听着就让人忍不住笑。
话说,在古代,有个李家子弟,聪明绝顶,才华横溢。
他在阳城的街上走,走着走着,突然觉得周围的风景都不一般。
树木、花草、还有小鸟,都是在为他打call。
可这小子也不是什么都懂,偏偏对女儿心事一头雾水。
哎呀,这种事儿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啊。
有一天,李家子弟走进了一个酒馆,结果一不小心,听到了一段关于爱情的故事。
哎呀,那故事可甜了!那酒馆老板娘跟他聊起来了,老板娘的嘴巴真甜,把那段爱情故事说得活灵活现,简直就像身临其境。
李家子弟听得入迷,心里一阵痒痒,这下可好了,他开始研究起追女孩的方法。
可他那一套,哎哟,真是让人捧腹。
他给自己设定了好多条规则,比如:要有风度,要懂浪漫,要会吟诗……但当他面对心仪的姑娘时,全部规则统统忘得一干二净。
说到那个姑娘,她可是阳城的一个美人儿,聪明、善良,还特别能干。
李家子弟鼓起勇气,结果一开口,就把姑娘逗乐了。
姑娘听着,忍不住笑出声来,心里那个甜啊。
可李家子弟却在那儿小心翼翼,生怕自己说错话,越紧张越说不出话来。
哎呀,这种情形真是让人捧腹。
于是,两人就这样,欢声笑语中,慢慢熟络起来。
李家子弟也从中学会了,原来爱情不就是这么简单嘛,有时候就是一场欢快的对话,一份真诚的心意。
不过,事情总是不会那么顺利。
有一天,李家子弟听说,那姑娘要去参加一个诗词比赛,心里顿时紧张得不得了。
他觉得这是个大好机会,自己必须得表现得特别优秀才行。
于是,他每天都在家里练习,写诗、作词,结果搞得一头雾水。
练了半天,他的诗词水平还是没什么长进。
到他还是决定直接去比赛现场,准备现场发挥。
心里想着,反正放手一搏嘛,结果要是失败了,也不至于太丢人。
比赛那天,阳光正好,气氛热烈。
李家子弟坐在台下,心里忐忑不安,生怕自己表现得太糟糕。
晋城红色故事讲解

晋城红色故事讲解嗨,小伙伴们!今天咱们就来讲讲晋城的红色故事,可有趣又有意义啦!晋城啊,那可是有着深厚红色底蕴的地方。
在战争年代,这里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呢。
有这么一个故事,在晋城的一个小村庄里,当时敌人来扫荡啦。
村里的百姓们都特别害怕,但是有一群勇敢的战士们站了出来。
这些战士们大多数都是年轻小伙子,他们怀着满腔的热血和对家乡的热爱。
村里有个老班长,他经验特别丰富。
他带着这些年轻的战士们,把村民们组织起来,开始想办法抵抗敌人。
他们没有特别先进的武器哦,很多就是一些土枪,还有自制的大刀长矛。
可是他们一点都不害怕呢。
当敌人靠近村子的时候,老班长指挥着大家躲在村口的土墙后面。
敌人开始耀武扬威地走进村子,他们以为村民们都会吓得四处逃窜。
但是啊,当敌人走到合适的位置时,老班长一声令下,战士们和村民们一起冲了出来。
那场面,真的是特别震撼。
战士们虽然武器不如敌人,但是他们的勇气却把敌人吓了一跳。
大家喊着口号,奋勇向前。
在战斗中,有个年轻的战士,他为了保护一个小女孩,自己挡在了敌人的枪口前面。
这个战士牺牲的时候,脸上还带着坚定的表情呢。
还有一个故事也很感人哦。
在晋城的山区里,有一个秘密的交通站。
这个交通站负责传递情报,对我们的革命工作特别重要。
交通站里有一位女同志,她特别机智。
有一次,敌人怀疑这个交通站有问题,就派人来搜查。
女同志知道敌人要来,她赶紧把情报藏在了一个特别隐蔽的地方。
然后呢,她假装很镇定地在屋子里做着家务。
敌人来了以后,到处翻找,还威胁她。
但是她就是不慌,还和敌人周旋。
敌人没有找到什么证据,又不甘心就这么走,就想把她带走审问。
这时候啊,村里的乡亲们都站了出来,说这个女同志是好人。
敌人看着这么多村民,心里也有点发怵,最后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这个女同志继续在交通站里默默地为革命做着贡献。
晋城的红色故事还有好多好多呢。
这些故事里的人物,无论是战士还是普通的百姓,他们都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奉献。
大阳古镇 的传说故事

大阳古镇的传说故事
大阳古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
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说故事,下面就来讲一个关于大阳古镇的传说故事。
相传在古代,大阳古镇是一个繁华的商业中心,商贾云集,富甲一方。
当时,镇上有一家富豪,姓赵,人称赵员外。
赵员外乐善好施,广结天下好友,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他有一个女儿名叫珠儿,聪明伶俐,美貌如花。
有一年,大阳古镇遭遇了严重的旱灾,庄稼干死,水源枯竭。
赵员外为了帮助乡亲们解决饮水问题,决定带领大家修建一个水渠,将山上的泉水引到镇上。
这个工程非常浩大,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赵员外虽然有些担忧,但是为了乡亲们的福祉,他还是决定义无反顾地去做。
在修建水渠的过程中,赵员外和乡亲们遇到了一个难题。
山上的泉水虽然丰富,但是地势高,要把它引到镇上需要穿过一片陡峭的山坡。
这时,珠儿主动请缨,带领一些壮丁上山开凿水渠。
珠儿和壮丁们奋战了数日,终于在山上开出了一条水渠。
当第一滴泉水流到镇上时,整个镇上的人们都欢呼雀跃。
不久之后,水渠修好了,泉水源源不断地流到镇上,解决了大阳古镇的水源问题。
为了纪念珠儿的功绩,人们把这条水渠称为“珠水渠”,并在水渠的起点处建了一座珠儿庙,用来祭祀珠儿。
每逢干旱时节,人们都会
到珠儿庙祈求降雨,希望珠儿显灵,保佑大阳古镇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山西晋城好人事迹

山西晋城好人事迹:生命的感动——山西省阳城县河北镇敬老院院长王加富采访录出彩的人生光阴荏苒,转眼16年过去了。
16年来,王加富为了敬老院的建设和家乡的发展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16年,他没有过个星期天,没有回家过过年,一直在和时间“抗争”,一直在与岁月“挤对”。
不过,还是那句话,天不亏好力之人,有春种就有金秋。
他所领导的敬老院连续三年被县残联工作委员会表彰为“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被县老龄委表彰为“创建敬老文明号先进单位”和“居家养老先进集体”;被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表彰为“文明单位”,连续三年被晋城市民政局表彰为“四星级敬老院”。
为了激励先进,鼓舞士气,市民政局于2010年发放奖金6万元,2011年发放奖金10万元,2012年又发放奖金10万元,河北敬老院三年来共获得奖金26万元。
集体是先进,个人是标兵。
近几年,县民政局也多次表彰他为“先进敬老院长”,县委县政府多次表彰他为“扶残助残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
”他年年被镇党委镇政府表彰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2011年年底表彰时,王加富提出一个要求:“不要表彰我个人,还是表彰敬老院吧”!党委书记李瑞良说:“表彰敬老院,只是发一块光荣匾。
表彰你个人,能发1000元奖金,让你实惠点!”王加富又一次激动得流下眼泪:“党不仅信任我,而且点点滴滴关心我,我知足了!”今年“五一”,中共晋城市委市政府又为他荣立一等功。
最值得关注和庆幸的是,在晋城市“第四届公民道德建设先进人物评选表彰活动”中,王加富竟光荣地获得“晋城好人——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2012年12月19日下午,表彰大会在晋城宾馆隆重召开,中共晋城市委书记,晋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张九萍同志亲自把荣誉证书发给每位获奖者。
王加富这位普通的农民子弟,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热泪滚滚,润湿衣襟。
因为这是他平生最高的奖赏,最高的荣誉。
这里需要特别申明的是,在这次评选中,全市共有57位敬老院院长参与,有的敬老院长还是市级劳动模范,自己能被评选表彰为“晋城好人”,太幸运了,太荣耀了!这个事情轮到谁头上能不激动呀!树上喜鹊喳喳叫,王家捷报频频传。
发生在晋城市的神话故事

发生在晋城市的神话故事晋城市位于中国山西省西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这片土地上,流传着一些神话故事,讲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生活和人性的理解和想象。
一些著名的神话故事如下:1. 《曹沫与王母娘娘》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曹沫的年轻人,他生活贫苦,但心地善良。
一天,他在山间遇到了一个美丽高贵的女子,正是王母娘娘。
王母娘娘感动于曹沫纯净的心灵,决定帮助他改变命运。
于是,她赐给曹沫一颗仙丹,并告诉他只有在有缘人的婚礼上使用。
曹沫接过仙丹,决定将它保存在家中,直到合适的时机。
然而,久而久之,他的希望变得越来越渺茫。
最终,他选择将仙丹送给自己最喜欢的人,而不是自己保留。
仙丹传到另一个有情人手中后,编织了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这个故事温暖了整个城市,让人们对爱充满了希望。
从此以后,每年的冬至夜,晋城市都会举办一个盛大的婚礼仪式,以纪念曹沫和王母娘娘的爱的传说。
2. 《魏征奇遇》在古代,有位年轻的勇士叫魏征,他从小就喜欢冒险和探索。
一天,他决定去寻找传说中的仙境。
长途跋涉后,他来到了一片神秘的山林,迷失了方向。
正当他束手无策之际,他遇到了一位仙女。
仙女告诉魏征,在山上有一棵神奇的草药,只有这种草药才能帮助他找到回家的路。
魏征感激不尽,并决定为仙女保护这片山林。
多年后,魏征成为一位伟大的官员,在晋城市改革了地方的森林保护政策、推动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的发展,为后世留下了美丽的自然和神秘的仙境。
人们将他奉为生态保护的象征,晋城市也因此成为生态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3. 《嫦娥奔月》这个故事在晋城市也有版本。
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嫦娥的美丽女子,她和丈夫常年生活在晋城市一个贫穷的村庄里。
一天,村庄里出现了一个神秘的老人,他告诉嫦娥,只有通过飞上月球,才能找到嫦娥家乡失去已久的气息。
嫦娥勇敢地接受了老人的提议,化身为一只白兔,飞向了月亮。
她在月亮上找到了失去的气息,并将它们带回了晋城市。
从此以后,晋城市的农作物丰收,人们的生活也变得富裕起来。
【民间故事】赵州桥的传说故事

【民间故事】赵州桥的传说故事赵州桥是中国山西省晋城市的一座古老的桥梁,据说建于明代,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这座桥梁不仅仅是一座具有实用功能的建筑,更是一个浓缩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的象征。
在赵州桥的传说故事中,有一段故事是人们广为传颂的,它讲述了一位智勇双全的少年英雄与恶龙斗智斗勇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赵州桥的两岸曾经是两个相邻的小村庄,两个村庄之间的河流阻隔了人们的交流。
而河水上的那座桥,就是人们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交通要道。
两个村庄的年轻人饱受着彼此的憧憬,但却无法相见。
有一位叫做张九阳的少年,他不仅智慧过人,而且勇敢无惧。
他决心为两个村庄建造一座桥梁,以便彼此的交流。
于是,张九阳动员所有的村民,大家众志成城,共同修建桥梁。
经过了无数个日夜的辛勤劳作,终于在三年之后,赵州桥矗立在两个村庄的中间,让两个村庄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就在这时,一条凶猛的恶龙出现了。
这条恶龙居住在河水深处的洞穴之中,它迫不及待地逮捕了过河的人们。
村民们饱受着恶龙的欺凌和威胁,不得不离弃了修好的桥梁。
张九阳闻讯后,立刻打算与恶龙斗智斗勇。
他将自己武装到牙齿的地步,穿上了红色的战衣,手持一把宝剑,毅然踏上了赵州桥。
恶龙见到张九阳便凶猛地咆哮起来,它用尖锐的爪子抓向张九阳,嘴里喷出火焰烧向张九阳。
张九阳不畏惧,他以敏捷的步法躲避恶龙的攻击,用剑挡住了恶龙的烈焰。
恶龙见到张九阳的反击,更加愤怒,它展开了狂风暴雨般的攻势。
张九阳冷静机智,他寻找到了恶龙的弱点。
他边躲避恶龙的攻击,边紧盯着恶龙的身上的一片巨大的鳞片。
终于,当张九阳发现恶龙吐火时,他决定把手中的宝剑刺向恶龙的脖子。
他抓住恶龙喷火的时刻,瞄好方向,把剑狠狠地插在了恶龙身上。
恶龙发出了一声巨大的咆哮,然后倒在了地上。
它最后的一丝气息都被张九阳的宝剑斩灭了,恶龙从此不再人们的威胁。
张九阳完成了他的任务,恢复了人们过桥的信心。
于是,一个英勇之人的传说便开始在村庄中传唱,成为了一段赞美孝顺强者的故事。
关于晋城的神话故事

关于晋城的神话故事晋城的神话故事 : 探寻天河婚宴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晋城的深山密林中,流传着一则关于天河婚宴的神话故事。
根据传说,这个故事起源于远古时代,当时晋城是一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董婵娟的女子,她是晋城一个贫苦家庭的孩子。
董婵娟以其美丽动人的容貌和善良心地,在晋城的人们中享有盛名。
她与顾明月,一个勇敢善良的年轻人相遇并相爱。
然而,两人之间的爱情并没有平坦的道路。
因为顾明月的家族与董婵娟的家族长期宿敌,一直有着世仇。
尽管他们深爱对方,但两人却碍于家族的纷争,无法在一起。
一天,董婵娟的祖母告诉她一个秘密:每个七月初七这一天,在银河的天空中,有一座神仙之城会举行盛大的婚礼。
据说,只要能够在这一天晚上找到天河的源头,穿越天桥,就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愿望。
董婵娟听闻后,决定为了爱情,冒险去追寻这个美丽的传说。
于是,在那个特殊的日子,董婵娟穿上一袭华美的白纱,顾明月则打扮成一位勇敢的战士。
两人手牵着手,踏上了寻找天河婚宴的旅程。
他们穿越许多险峻的山脉和翻越炙热的沙漠,最后来到了一座高山下。
在山脚下,董婵娟看见了一条细细的溪流,她心里有一种直觉,这就是天河的源头。
他们顺着溪流前行,来到山顶。
夜幕降临时,他们看见一个巨大的彩虹横跨天际,穿越到彼岸。
这正是传说中的天桥。
董婵娟和顾明月跨过天桥,来到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领域。
那里有一个巨大而华美的宫殿,宫殿中举行着一场盛大的婚宴。
在宴会上,他们见到了众多神仙,还有许多来自五湖四海的男女,因为爱情而来到这里。
董婵娟与顾明月终于实现了他们的愿望。
他们向神仙们祈求,希望能够得到他们心之所愿。
在神仙的祝福下,他们向彼此宣誓爱情,并祝愿这份美好的感情能够永远长久。
故事的结尾,在一片美丽的星空下,董婵娟和顾明月手牵着手回到了晋城。
自那以后,晋城的人们将七月初七这一天定为“爱情节”,每年都庆祝着这个美丽的传说。
这个神话故事描绘了两位年轻人为了真爱追寻梦想的冒险之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逵梦闹天池岭
《水浒全传》中与晋城有关的故事。
一百二十回本《水浒全传》中写道:宋江打下盖城后,在宜春圃大摆庆功宴。
李逵于酒醉酣睡中忽得一梦,梦见在闲步时行至一高山前,遇一身着黄袍的秀士,告他此处乃天池岭。
他在天池岭先杀死几个抢夺民女的歹徒,又在“文德殿”斫死蔡京、童贯、杨戬、高俅四名奸贼。
于返回时在天池岭复遇秀士,并授他“要夷田虎族,须谐琼矢镞”十字真诀。
后依此计,宋江果破田虎。
天池岭在今晋城市市区东南9.5公里处。
山上有山寨石城可容千人
崔珏审虎
民间传说神话故事。
相传崔珏乃隋唐间人。
唐贞观七年(633)入仕,为潞州长子县令。
据说能“昼理阳间事,夜断阴府冤,发摘人鬼,胜似神明。
”民间有许多崔珏断案的传说,其中以“明断恶虎伤人案”的故事流传最广。
故事说:长子县西南与沁水交界处有一大山,名叫雕黄岭,旧时常有猛兽出没。
一日,某樵夫上山砍柴被猛虎吃掉,其寡母痛不欲生,上堂喊冤,崔珏即刻发牌,差衙役孟宪持符牒上山拘虎。
宪在山神庙前将符牒诵读后供在神案,随即有一虎从庙后窜出,衔符至宪前,任其用铁链绑缚。
恶虎被拘至县衙,珏立刻升堂讯。
堂上,珏历数恶虎伤人之罪,恶虎连连点头。
最后判决:“啖食人命,罪当不赦。
”虎便触阶而死。
崔珏死后,百姓在多处立庙祭祀。
陵川礼义镇的崔府君庙为修建早、保存完好的一处今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子回车
民间传说历史故事。
相传孔子周游列国,传道讲学,在郑国游说结束后,乘车直奔晋国。
当他同随行人员来到晋豫边境天井关下一山村时,遇众孩童玩筑城于道中。
孔子让孩童让路,孩童却以只有车绕城而无城躲车的道理发难,孔子为当地孩童的聪慧所感悟,便就此回车返郑。
此后,该地即更名拦车。
但据史书所载,孔子并未来过晋国。
白马拖缰
历史传说故事。
在晋城城区北15公里处有司马山,又名白马寺山。
山上有卵石,外坚中空,摇有摇响声,名马铃石。
相传,古时有一少年,寒冬上山砍柴,归来遇一老者索柴取暖,少年慨然予之。
老者赠少年一纸马,称:此乃神马,如有所求,只念咒语即可照办。
少年黑夜返村,突然狂风大作,大雪纷飞,邻舍皆叹无法进山砍柴。
少年依法念咒,纸马突变白马,上山驮炭而归,众皆惊奇。
一地主得知,勾结歹徒深夜盗马,被白马踢翻在地,马铃散落。
少年从睡梦中惊醒,跃上马背,与白马一道腾空而去。
盗马者附入深谷。
从此,“马铃”遍山皆是,连原来的卵缰石也变成外坚中空、摇之即响的“马铃石”。
后人在此山建寺,名白马寺,司马山亦更名白马寺山。
当地人称此故事为“白马拖缰”。
乐氏女成仙
民间传说神话故事。
相传在陵川与壶关交界处的赤壤山,有一名曰紫团的洞。
半山腰某村住着一户人家,姓乐名宝山,所生二女聪慧、贤淑,但不为继母李氏所容,虽肆加虐待,二女仍无怨言。
寒冬腊月,姐妹被逼单衣赤足上山菇,二人相抱痛哭于山野荒郊,直到泪尽血出,血浸入地变为苦苣,采摘而归。
炎夏酷暑,二人又被逼顶烈日拣拾麦穗难复母命,正在捶胸抹泪,忽然天边飘来一片黄云,将妹妹腾举而上,紧接着一条黄龙呼啸而下,又将姐姐驮上天空。
此乃唐占观元处六月十五日之事。
时乐氏二女姐方十五,妹仅十二。
乐氏二女成仙升天之事,震动了四乡领里,便在南山之立庙祭祀。
庙即今陵川西溪之真泽二仙宫。
此外,在晋城境内二仙庙还有数处。
有凤来栖
民间传说地名故事。
相传古时晋城北约10公里处有一王姓人家,其子善射,被众人举为王,其练武台称为王台(今为晋城矿务局王台铺矿)。
一日,王子见一只色彩艳丽的大鸟从空中飞过,便紧紧追赶。
追至一河边,王子照着大鸟的翅膀拉弓搭箭,但射中的却是一位姑娘的手臂。
王子将姑娘扶回家疗伤治疾,后结为夫妇。
男耕女织,相敬如宾。
忽一日,电闪雷鸣,天兵骤至。
原来这姑娘是瑶池的金凤凰下界,见天兵到来,姑娘又变作凤凰带着王子西飞。
中箭后,落在二人初次相会的小河边。
见雷电将劈向王子,金凤凰便抖动翅膀,盖住了王子。
只见金凤凰的身子变得越来越大,铺天盖地,覆盖了小河两岸,化作了山脉、河流。
从此,晋城大地就有了凤凰山,有了丹河、沁河。
“王台铺”、“凤凰山”、“凤台县”等皆因此而得名。
赵军运沙
民间传说地名故事。
相传战国时,赵国为抗击秦军,派大将廉颇屯兵长平,在今高平市米山村西北的摩天岭驻重兵。
一日廉颇到摩天岭察看阵地。
发现山腰有大量黄沙,为迷惑秦军,便令士卒用牛皮和苇席,在山中部修起一座座“粮仓”。
又暗令士卒于夜间拉运黄沙,装入仓中。
秦兵见赵军粮积如山,不敢轻易来犯,直到长平之战赵军大败后,秦军来起运粮食时,才发现仓中装的全是黄沙。
后人便将此山称为大粮山,把摩天岭改称营防岭。
今存“廉颇屯”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