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应用分析
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挥 对肿瘤 的杀伤力 , 细胞变性坏死至凋亡 , 使癌 减少宫旁浸
润, 减少淋 巴结转移 。【】 中并未见新辅助化疗组明显盆 3术
静脉滴注顺铂 5 g n 第 2天静脉滴注 , 0m /Iz 3周重复 1 , 次 般 2 3个疗程 , - 化疗期间给予静脉水化及对症治疗 , 监测
一
腔 充血 , 发症无 明显增加 , 并 并使肿块缩小 降低 手术难度 , 提高手术满意度 , 减少 医源性播散。
2 1 年 l 月下~ 2 00 2 第 卷 第 3 期 6
De e e 2 O e mb r 0I V0 . 1 2 No 36
中 国 中 医 药 咨 讯
J un l fC iaTrdt n I ie eMe cn nomain o ra hn a io a n s diieIfr t o i Ch o ・1 63・
进 展 为 临床 无 效 。
a d esete[. It l no,0 4 96:5 - 7 . n prpci s ] n Ci O cl2 0 . ()4 8 4 0 v J J n
[ ] 晓 东 , 幸 , 宫 颈 癌 的新 辅 助 化疗 『 . 实用 肿瘤 杂 志 2程 谢 子 J ]
4 M。治疗前完善检查 , C 血常规检查 : c大于 40 0 / wB .×19
L, 血小板 计数(i大于 10xl /L Pt ) 0 。心电图、 胸片正常 , 心 肺功能及肝 。 肾功能未发现明显 异常。 卡氏评分 (a o k 评 Kmfv s 分) 0分。两组患者 的年龄 、 37 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类均无 明显 差 别 ( < . )具 有 可 比性 。 P 00 , 5
2 结 果
通过手术技巧 、放 射设备 和技术 的不断改进来改变这种状 况之后 , 发现效果并不理想 , 化疗在宫颈癌 的治疗中又逐渐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 候 东 敏 , 3 陈
焰 . 色 多 普 勒 超 声 对 子 宫 子 段 切 口处 早 彩
期 胚 胎 着床 的诊 断 价 值 [ ] 中 国医 学 影 像 技 术 , 0 , 1 1 ) J. 2 52 (1 : 0
l7 0 3一 1 7 0 4.
[ 稿 日期 :0 0 0 一】 编 校 : 收 21 — 8 9 田珊பைடு நூலகம்珊 ]
清 宫 , 做 好 备 血 及 急诊 开 腹 手 : £ 。 要 备 :
米 非 司酮 片 保 守 治 疗 后 , 宫 腔 镜 下 行 清 官 术 治 愈 , 中 药 物 在 其 保 守 治 疗后 在 官腔 镜 下 清 宫 时 大 出 血 , 开 腹 行 切 口瘢 痕处 转 妊 娠 物 清 除术 的 2例 , 中见 绒 毛 已植 入 子 宫 下 段 全 部 肌 层 , 术
[ ] O s t y l o sl ,0 2 5 ( ) 5 7 4 . J . bt e ] tv2 0 ,7 8 :3 —5 3 e G tc l - [ ] G d A B s l D n e2 . n et i pe nn yd vl i 2 o i P , ass on J A c p r a c ee p g n i, oc g on
i arv u asrns tnsa[ ]Frlt i 19 ,7 4 :9 n pei s eai co elJ .e is r ,97 6 ( )3 8 o c a ei l et
—
4 0. 0
安 全 有 效 的 方 法 ; B超 下 见 子 宫 峡 部 包 块 与 膀 胱 只 有 一 层 ③
表 面 只有 一层 膀 胱 反 折 腹 膜 覆 盖 。 本 组 资 料 提 示 : 治 疗 前 ①
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新辅助化 疗在 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及 疗效观察
孙晓梅
【 要】 目的 摘
温宏 武
廖 秦平
对 5 例 Ib ~ Ⅱb期 的宫 颈 5 2
探 讨 术 前 新 辅 助 化 疗 对 局 部 晚 期 宫 颈 癌 的 治 疗 效 果 。方 法
癌 患 者 行新 辅助 化疗 , 对 治 疗 效 果 进 行 评 价 。 以同 期 未 行 新 辅 助 化 疗 的 3 并 3例 宫 颈 癌 患 者 作 为 对 照 , 比较 两 组
维普资讯
・
l6・ 6
中国 妇 产 科 临 床 杂 志 2 0 0 8年 5月 第 9卷 第 3期
ChnJCl se G n c l Ma 2 0 ・ i i Ob tt y e o n y 0 8
.! . !
● 著 论
v ntc e ot e a o l a h m h r py f lowe y r dia d b a c lhyse e t y a evi ym ph d e t m y orr dit r hy a t re l ton t r com nd p l c l a en c o a o he ap fe vaua i . W ea l z d t e f cor nfue cng t hor na y e h a t s i l n i he s t—t r e f c hi e m fe toft s NA CT o . A no he 3 p te sa hes m es a gr up t r3 a int tt a t — g s o e via a cn e fc r c lc r iom a who h d n de g a otun r one NA CT e e r c u t d a o r . T h e a ie boo os w r e r ie s c nto1 e op r tv l d l s, p r — aa m e ra n a i ti li v son,v gi lm a gi n ol e e ta h y p od s m e a t ss we e c m p r d. A l t ate t e e a na r n i v v m n nd t e lm h n e t s a i r o ae l he p in sw r f l ol owe nd t e e f c sofN A CT ur i a e ean l z d Re u t T h e alr s on e r t n N A CT oup d up a h fe t on s v v lw r a y e . s ls eov r l e p s a e i gr i .6 , i l i c m plt p t l gia r s ons i 5 a int . Fit — t p te s s94 ncudng o e e a ho o c l e p e n p te s fy wo a int und r nt ur r a t r e we s ge y fe
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癌35例病例分析

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癌35例病例分析目的:探讨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取得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35例宫颈癌患者,术前采用1~2个疗程的静脉或动脉新辅助化疗,之后行宫颈癌根治术。
通过对患者病灶大小的改变、化疗毒副反应、术后病理等结果观察,评价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
结果:化疗有效率为82.6%。
化疗效果与肿瘤分期无关,而与病理类型有关,鳞癌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腺癌。
所有患者经化疗后均进行了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手术成功率为100%。
结论:宫颈癌的术前新辅助化疗是安全有效的,经过新辅助化疗,明显缩小了宫颈肿块直径,且减少了术后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降低了术后并发症。
标签: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病例分析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以前宫颈癌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和放疗,但这只能对早期宫颈癌取得较好疗效,对巨块型(直径>4 cm)和中晚期患者则手术难度大,术后效果差。
收集大连市妇产医院2002年1月~2007年9月收治的进行新辅助化疗的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新辅助化疗(NACT)能扩大手术适应证,对肿瘤巨大的Ⅰb期和局部有转移的中晚期患者,经化学治疗后可减缩肿瘤的体积和范围,降低肿瘤的分期,赢得手术时机,增加治疗效果。
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2年1月~2007年9月经大连市妇产医院收治临床诊断为Ⅰb2~Ⅱb期宫颈癌进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实为37例,有2例患者完成1个疗程化疗后不明原因失访,不列入研究范围),均经宫颈活检或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确诊为宫颈癌,经2位副主任以上职称的医师共同检查,按FIGO临床分期,Ⅰb2期8例,Ⅱa期23例,Ⅱb期4例。
病理分类鳞癌32例,腺癌3例。
年龄最小20岁,最大60岁,平均40岁。
1.2 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指征①宫颈局部病灶直径大于4 cm;②宫颈呈桶状质硬,以内生型溃疡为主,出血明显;③盆腔检查宫旁增厚、质硬,但未达盆壁。
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

2012年12月第19卷第12期收稿日期:2012-10-17修回日期:2012-10-25作者简介:陈雪梅(1976-),广东怀集人,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从事妇产科临床。
近年来,新辅助化疗广泛应用于中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为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本研究选择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6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患者具有宫颈癌典型临床表现;②患者均有宫颈癌典型特征;③患者经相关辅助检查确诊为宫颈癌;④患者均具有手术指针;⑤患者均为首次确诊患者;⑥患者年龄均小于65岁;⑦患者按照美国麻醉学会分级(ASA 分级)为Ⅰ~Ⅱ级;⑧患者为初中以上文化,能够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⑨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②患者存在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无法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③患者无手术指针;④患者有新辅助化疗禁忌症;⑤患者为过敏体质;⑥患者为精神疾病患者,无完全行为能力。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分为A 组和B 组:63例A 组患者中年龄(53.56±5.28)岁,病程(6.49±1.62)天,肿瘤直径(4.27±1.02)cm ;63例B 组患者中年龄(53.73±5.39)岁,病程(6.57±1.75)天,肿瘤直径(44.19±1.14)cm ;两组患者在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A 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而B 组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前给予新辅助化疗,化疗方案为齐鲁制药生产的顺铂(国药准字H37021358)50~70mg /m 2静脉滴注,控制滴速,扬州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紫杉醇(国药准字H20043121)135~175mg /m 2静脉滴注,控制滴速。
新辅助化疗PVB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应用

而淋 巴结转 移是影 响 预后 的重要 因素之
一
疗后 再 进 行 根 治 性 手 术 。 对 照 组 为 未 接 受新辅 助 化 疗 而直 接 行根 治性 手 术 4 0
宫 颈 癌 是 最 常 见 的妇 科 恶 性 肿 瘤 之
一
对 照组 3 % , 5 宫旁浸 润 N C A T组 2 , % 对
照组 2 % , 肌 层 浸 润 N C 5 深 A T组 6 7 , .%
,
治疗仍 以手术为 主 , 其对 于早 期 宫 尤
颈 癌 患 者 具 有 很 好 的 疗 效 。 而 局 部 晚 期
术后疗 效及高危 因素评估 : 对新辅助
宫 颈 癌 患 者 进 行 分 析 。 辅 助 化 疗 新
(A T 组4 NC) 5例 , 过 2~ 个 疗 程 的 化 经 3
化疗组 进行疗效评价 ,R为完全缓解 , C 肉 眼观察肿瘤完全消失 , 且无新病灶 ; R为 P
部分缓解 , 肿瘤缩小 >5 % , 1 0 且无新 病灶 。 S D病 情 稳定 , 瘤缩 小 ≤5 % , 新 病 肿 0 无 灶 。P D为病情 进展 肿瘤 无缩小或 出现新
例 。术 前 评 价 N C A T的 疗效 , 比较 两 组 并 术 中 出血 量 、 术 时 间及 术 后 病 理 情 况 。 手
,
近年来新辅助化疗应用于局部晚期宫 。
颈癌 , 降低转移 率 , 提高 手术切 除率 和生
存率 , 为 目前研 究 的重点 和 热 点 成
新 辅 助 化 疗 ( A T 是 指 对 某 一 肿 瘤 实 NC ) 施 规 范 的 治 疗 之 前 而 进 行 的 化 疗 。 对 于
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宫颈癌疗效分析

收 集 本 院 20 0 5年 3月 至 20 0 6年 1 0月 收 住 入 院 的 5 0
例宫颈癌患者(b I2~1b期 ) 经股 动脉 插管后 , 1 , 于双侧 髂 内
动脉 灌注化疗 药物 , 用 P M 联合 方 案 , 采 F 所有 病人 均完 成 1 个疗 程化疗 , 化疗结束后 2— 3周经 妇科 检查 , U C 按 IC标准评 价疗 效 。并 全部行 行 子 宫广 泛切 除 加盆 腔 淋 巴结清 扫 术。 结果 化疗有效率达 8 . % , 中 C . % ,R 7 . % ,D 60 其 R 8 0 P 80 S 1. % ,D0 。I2期有效率 8 . % ,I 期 8 . % ,I 4 0 P % b 5 0 1a 4 2 1b期 9.% , 0 9 鳞癌 8 . % , 8 1 腺癌 4例均有效 , 鳞腺癌 2例显效 , 透明 细胞癌 1 例无效 , 肉瘤样癌 1 例无 效。宫颈 肿块 < m 有效 4a 率 10 , 4c 0 % I m有效率 8 . %。术后病 理学 检查 结果 : 1 > 29 无 例宫旁浸 润。宫颈病灶残 留率 I2期 7 . %, 期 9 . , b 5 O Ⅱa 4 7% lb期 10 I 0 %。盆腔淋巴转 移率 I2期 5 0 , 期 1. % , b . % la 0 5 I lb期 1 .% 。阴道切缘 阳性率 2 0 。结论 I 82 .% 宫 颈癌手术
留一侧或两侧 卵巢 , 并进行 卵巢悬 吊术移 位。其 中 4例行 乙
状结肠代 阴道术 以提高生 活质量 。
2 结 果
通过新辅 助化疗可 明显缩小其 肿瘤病灶 , 降低 淋巴结转 移发
生率 和亚临床播散率 , 高手术 疗效 。现 国 内外 多数 学者 提 提倡应 用新辅助 化疗配合手术 以提高宫 颈癌 的手术 切除率 。 本文对我 院 20 0 5年 3月 ~20 0 6年 1 0月 的 5 0例 Ib 2期 一 肿增大而行手 术探 查 , 中发 现为 囊肿 壁 切缘 肾实 质 出血 。 术 () 6 术后常规放置 弓 流管在 2 4 l 4~ 8h后拔 除 。有 资料表 明 , 其有利于预防术后 肾周感染 。 目前 腹腔镜手 术适 应证 已几乎涵 盖泌尿外科手术的各个
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临床分析

术 中明确肛 门括约肌的解剖位置及直肠壁缝合不穿过直肠粘膜和术后的半流 质低渣饮食 、 抗感染治疗及会 阴护理等都是修补术成功 的关键 , 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
[ 史宏晖, 1 】 朱兰, 郎景和, 重度 陈旧会 阴裂伤修补手术 2 等. 7例 分析m. 实用妇 产科杂志 ,0 42 ( )I 9 1 0 2 0 ,0 3 :5 — 6 . 【 2 】吕禄平, 李晓勤, 书梅 会 阴B度裂伤 1 姚 I 7例 临床 分析 m 实用妇产科杂 志 ,09 2 9 : 9 50 20: 5()5 —7 6 编辑, 雅兰
1 . 2方法 患者 月经后进行 阴道镜检查 , 消除宫颈表 面分 泌物 , 以采 用 3 继 % 醋酸试验 , 阴道镜 的直视下 , 在 在可疑病变部位或重要 部位行 3 6 9 1 、 , 、2点常 规活检 , 至病理科 检查 , 送 追踪病理学诊断结果 。 l 诊 断标 准 采用 19 年第七届宫颈病变及 阴道镜 图像 国际联盟修改 的阴 I 3 90 道镜术语描述 , 进行 阴道镜图像分类 。
果 。 结 果 慢 性 宫 颈 炎 1 0例 , N I+ N Ⅱ7 5 CI CI 1例 , NB 1 CI I 1例 , 颈 浸 润 癌 3例 , 官 宫颈 湿 疣 5例 。结 论 阴 道镜 在诊 断 宫 颈 病 变 的 早期 诊 断 中 具 有积 极 的指 导 作
用。
关 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阴道 镜 : 宫颈 病 变
医学信息 2 1 年 1 月第 2 卷第 1 期 M d aIfm tn N v2 1. o 2. 01 01 1 4 1 ei ln r ao. o.0 1V 1 4 N . 1 c o i .
气 , 5 1d 术后  ̄5 可控制稀便, 例术后 1 月诉 控制稀便不 满意。1 例肛 门括 l 个 1 约肌检查 可感受到收缩, 近期 治愈率达 9. 缓解率 达 10 0 %, 9 0%。1 例随诊 2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对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方法把我院所接收的6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其中一组直接采用手术治疗,称之为对照组;另外一组采用新辅助化疗,之后再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称之为观察组。
最后对两组患者的病灶大小以及血清scc水平变化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病灶大小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血清scc水平化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可以对患者的病灶大小进行有效的缩小,降低血清scc水平。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宫颈癌;应用分析
作者单位:457001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宫颈癌是全球女性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和化疗。
随着现今新型化疗药物的出现以及给药途径、给药方式的不断改善,宫颈癌的治疗手段也就以化疗为主。
新辅助化疗是在宫颈癌患者进行手术或者化疗之前所进行的辅助化疗策略,这种治疗策略已经推出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1]。
下面本文就对我院临床上应用新辅助化疗的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把我院所接收的6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直接采用手术治疗,称之为对照组;另外一组采用新辅助化疗,之后再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称之为观察组。
其中这些患者
年龄为26~58岁,平均年龄为(396±14)岁;其病理类型分别为腺癌6例、鳞癌54例;g18例、g239例、g323例;ib期38例、iib期22例。
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差异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 对比方法其中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首先进行新辅助化疗:其中11例采用吉西它滨+顺铂方案,18例采用其他的含铂方案,还有1例采用的是不含铂方案。
其化疗间隔时间为3~4周,化疗方式均为静脉滴注。
在经过化疗之后,再根据患者的实际化疗疗效制定其治疗方法,其中在化疗结束2~5周之后,19例进行了手术,均为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另外11例进行放疗。
最后对两组患者的病灶大小变化情况进行对比。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得数据用t检验,p005),对照组化疗前后差异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观察组有鳞癌成分的23例患者在化疗前其血清scc水平为(306±374)ng/ml,化疗之后为(059±053)μg/ml。
其中两组患者的病灶大小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
3 讨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可以对患者的病灶大小进行有效的缩小,降低血清scc水平。
目前,新辅助化疗采用的效果评价指标主要是国际肿瘤界使用的recist,很少有采用肿瘤标记物进行评价的。
其中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就属于是
肿瘤相关抗原之一,并且可以在宫颈鳞状细胞癌或者肝转移组织中存在,和入血以及肿瘤的侵润性生长,还有肿瘤大小都有着一定的关系。
另外有关研究也证明其成分和细胞外间质的降解,还有肿瘤侵犯和转移也都有着一定的关系[23]。
甚至在有关文献中已经表明,行放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以根据scc水平进行估算。
scc是对新辅助化疗效果进行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因此治疗后患者的scc水平是和化疗效果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说血清scc水平也可以作为是对新辅助化疗效果的评价指标之一。
另外患者的病灶大小变化也是进行新辅助化疗效果评价的一种标准[4]。
病灶大小变化是和患者的病理类型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在对以上患者进行分析的时候发现,鳞癌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腺癌患者[5]。
不过通过这一结果也可以看出新辅助治疗在宫颈癌鳞癌中的治疗效果要明显的优于宫颈癌腺癌患者,另外在对新辅助化疗应用的时候,还要根据患者的审计情况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并可以进一步对不同化疗方案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 欧幸甘,罗小平,覃秋萍.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研究进展.中国医疗前言,2010,5(18):1415.
[2] 孙晋瑞,梁东霞,何洁华,孙学明,徐丽群,张彦娜.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微血管和微淋巴管的影响及疗效分析.肿瘤,2011,31(12):10871091.
[3] 黄清华.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临床研究现状.国际妇产科学杂
志,2009,36(5):380383.
[4] 伍弈,李焕德.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与单纯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中南药学,2010,8(5):353358.
[5] 郝敏,张娜.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与同步放化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3):189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