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膨胀系数

合集下载

热膨胀系数

热膨胀系数

热膨胀系数
热膨胀系数是描述物质随温度变化而发生长度、面积、体积等变化程度的物理量。

当物体受热后,其分子振动加剧,使得物体的尺寸发生变化,膨胀或收缩。

热膨胀系数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参数,用以量化物体在温度变化下的尺寸变化率。

热膨胀系数的定义和计算
热膨胀系数通常用符号α表示,定义为单位温度变化下单位长度原长的增量与原长度之比。

对于一维情况下的线性膨胀,热膨胀系数α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α = ΔL / (L * ΔT)
其中,α为热膨胀系数,ΔL为长度的增量,L为原长度,ΔT为温度变化量。

对于二维和三维情况下的面积和体积膨胀,热膨胀系数的计算方式也类似,只是要考虑到不同维度的膨胀情况。

热膨胀系数的应用
热膨胀系数在工程、材料科学、建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工程设计中,了解不同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可以帮助工程师合理选择材料,避免由于温度变化导致的损坏或者不稳定现象。

在建筑工程中,考虑建筑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物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由于热膨胀而引起的损坏。

同时,热膨胀系数还在实验物理学、热力学等领域有着重要作用。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不同物质的热膨胀系数,可以深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在高温物理实验中,热膨胀系数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可帮助实验者更准确地控制实验条件。

结语
总之,热膨胀系数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它描述了物质随温度变化而发生的尺寸变化。

通过研究和了解热膨胀系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在温度变化时的行为,从而在实际应用中更加有效地利用这一特性。

热膨胀系数单位换算

热膨胀系数单位换算

热膨胀系数单位换算
热膨胀系数是衡量物质随温度变化而发生体积变化的系数,它常用来表示材料在升温时会膨胀多少。

热膨胀系数的单位通常有以下几种:
1.1/℃:这是最常见的单位,表示温度每升高1℃,物
体的体积会增加1/℃。

2.1/K:Kelvin是热力学温度的单位,表示温度每升高
1K(约等于1℃),物体的体积会增加1/K。

3.μm/m·K:这是常用于表示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的
单位,表示每摄氏度温度升高1℃,物体长度会增加
1μm/m。

4.10^(-6)/K:这是常用于表示非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的单位,表示每摄氏度温度升高1℃,物体长度会增
加10^(-6)。

如果需要把热膨胀系数的单位从一种转换成另一种,可以根据上面的信息来计算。

例如,如果要将1/℃的热膨胀系数转换成μm/m·K的单位,可以使用以下公式:1/℃ = (1/K) x (1K/1℃) = (1/K) x
(273.15/273.15) = 1/K
这样就可以得到热膨胀系数的新单位。

热膨胀系数

热膨胀系数

热膨胀系数【热膨胀】物体因温度改变而发生的膨胀现象叫“热膨胀”。

通常是指外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大多数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其体积增大,温度降低时体积缩小。

在相同条件下,气体膨胀最大,液体膨胀次之,固体膨胀最小。

也有少数物质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时,其体积反而减小。

因为物体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分子间的距离也增大,物体的体积随之而扩大;温度降低,物体冷却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小,使分子间距离缩短,于是物体的体积就要缩小。

又由于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大小不同,因而从热膨胀的宏观现象来看亦有显著的区别。

【膨胀系数】为表征物体受热时,其长度、面积、体积变化的程度,而引入的物理量。

它是线膨胀系数、面膨胀系数和体膨胀系数的总称。

【固体热膨胀】固体热膨胀现象,从微观的观点来分析,它是由于固体中相邻粒子间的平均距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引起的。

晶体中两相邻粒子间的势能是它们中心距离的函数,根据这种函数关系所描绘的曲线,如图2-6所示,称为势能曲线。

它是一条非对称曲线。

在一定温度下,粒子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具有的动能为EK,总能量为EK与相互作用能EP之和,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守恒的。

图中,粒子间最接近的距离是r′,最远的距离是r〃。

由于距离减小所引起的斥力增长比由于距离增大所引起的引力下降快的多,因而粒子间接近的距离与粒子间远离的距离关系是r0r′<r〃-r0所以两相邻粒子中心的平均距离为变的情形。

由此可见,当晶体温度升高,粒子热振动加剧,体积膨胀。

【固体的线膨胀】由于固体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温度变化不太大时,在某一方向长度的改变量称为“固体的线膨胀”。

例如,一细金属棒受热而伸长。

固体的任何线度,例如,长度、宽度、厚度或直径等,凡受温度影响而变化的,都称之为“线膨胀”。

【线膨胀系数】亦称线胀系数。

固体物质的温度每改变1摄氏度时,其长度的变化和它在0℃时长度之比,叫做“线膨胀系数”。

单位为1/开。

膨胀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公式

膨胀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公式

膨胀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公式
热膨胀系数公式是α=ΔV/(V*ΔT),物体由于温度改变而有胀缩现象。

其变化能力以等压(p一定)下,单位温度变化所导致的长度量值的变化,即热膨胀系数表示。

各物体的热膨胀系数不同,一般金属的热膨胀系数单位为1/度(摄氏)。

线胀系数是指固态物质当温度改变摄氏度1度时,其某一方向上的长度的
变化和它在20℃(即标准实验室环境)时的长度的比值。

大多数情况之下,此系数为正值。

也就是说温度变化与长度变化成正比,
温度升高体积扩大。

但是也有例外,如水在0到4摄氏度之间,会出现负膨胀。

而一些陶瓷材料在温度升高情况下,几乎不发生几何特性变化,其热膨胀系数
接近0。

热膨胀系数定义

热膨胀系数定义

热膨胀系数定义热膨胀系数是物体在温度变化时,其长度、面积或体积发生变化的程度。

当物体受热时,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增强,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从而使得物体的体积增大,长度变长,面积变大。

而当物体被冷却时,分子的热运动减弱,相互作用力增大,物体的体积减小,长度变短,面积变小。

热膨胀系数的定义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α=ΔL/(L0ΔT),其中α为热膨胀系数,ΔL为物体的长度变化量,L0为物体的初始长度,ΔT为温度变化量。

通常,热膨胀系数的单位是1/℃,表示温度每变化1℃,物体长度、面积或体积相应变化的量。

热膨胀系数的具体数值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不同材料的分子结构不同,其热膨胀系数也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固体的热膨胀系数较小,液体的热膨胀系数较大,气体则是最大。

这是因为固体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所以其热膨胀系数相对较小;而气体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非常弱,所以其热膨胀系数相对较大。

在实际应用中,热膨胀系数的大小对于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都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建筑工程中,为了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需要考虑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合理选择和搭配不同材料。

又如在制造精密仪器和设备时,需要考虑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以防止由于温度变化带来的尺寸变化而影响仪器和设备的精度和功能。

掌握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有助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在制造大型建筑物时,需要考虑由于温度变化带来的长度变化,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

此外,在电子元件的制造过程中,热膨胀系数的不同可能导致不同材料的粘接不稳定,从而影响元件的可靠性。

此外,在科学研究领域,热膨胀系数也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地震学研究中,科学家利用物质的热膨胀系数来测量地壳的变形情况,进而推断地壳中的地震活动。

再例如,在天文学研究中,科学家利用行星和恒星的热膨胀系数来研究宇宙的演化和形成。

总之,热膨胀系数是描述物体在温度变化时尺寸变化的重要物理量。

它的数值取决于物体的材料特性,对于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热膨胀系数

热膨胀系数

热膨胀系数热膨胀系数是物理量,它指对温度改变而影响物体尺寸的系数。

物质由于温度变化而发生的体积变化的比值称为热膨胀系数。

热膨胀系数的符号为α,它定义为物体长度随温度变化的百分比变化率即:α = ΔL/L%/ΔT物体的体积变化的比值即体积膨胀系数β定义为:热膨胀系数涉及物质状态、温度变化、物理量和温度单位等因素。

根据温度变化的规律,可以按照温度范围将热膨胀系数分为低温热膨胀系数、中温热膨胀系数和高温热膨胀系数,具体的表示符号依次为αL,αM,αH。

热膨胀系数分为线性温度热膨胀系数α线和非线性温度热膨胀系数α非线。

α线表示热膨胀系数与温度变化率之间关系很相近,而α非线表示热膨胀系数和温度之间关系不太明显,物质的热膨胀系数随温度变化呈现出非线性规律。

人们定义常温常压条件下的热膨胀系数α床,指的是物质由常温25℃至低温0℃时物体长度变化量与原长度的比值的变化值:在化学中,热膨胀系数广泛应用于物体的体积变化衡量,物体的金属材料随温度变化常常会发生收缩和膨胀现象,这种情况在机械制造中非常常见。

因此,热膨胀系数的研究为机械制造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热发电和热变形处理等技术服务。

根据物质性质、温度变化范围等不同因素,物质的热膨胀系数会不同。

常见的金属、多晶硅、石英玻璃、空气和不同气体等物质的热膨胀系数数值如下:金属:α=13×10^-6/K多晶硅:α=2.6×10^-6/K石英玻璃:α=0.5×10^-6/K水:α=0.0005 K-1空气:α=0.0003 K-1不同气体如空气中的氧气:α=0.0020 K-1热膨胀系数的值是根据物体内部结构、微观结构和温度变化等不同因素而发生变化的,对于某些物质热膨胀系数会有大范围变化,如金属在低温时会膨胀,高温时将收缩。

热膨胀是指在温度升高时,物体中的热量会使得物质分子的活动性增加,从而增大分子的体积,使得整体的体积也会增大而产生的膨胀现象,其热膨胀系数为其物理量的表示,物质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越大,热膨胀系数越大。

各材料热膨胀系数

各材料热膨胀系数

各材料热膨胀系数
各材料热膨胀系数
热膨胀系数是指物体在温度变化时,单位温度变化时物体长度、面积或体积的变化量与原长度、面积或体积的比值。

不同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下面就几种常见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进行介绍。

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一般较大,其中铝的热膨胀系数为2.4×10^-5/℃,铜的热膨胀系数为1.7×10^-5/℃,铁的热膨胀系数为
1.2×10^-5/℃。

由于金属的热膨胀系数较大,因此在制造金属制品时需要考虑到温度变化对其造成的影响。

塑料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一般较小,其中聚乙烯的热膨胀系数为
1.5×10^-4/℃,聚丙烯的热膨胀系数为1.2×10^-4/℃,聚苯乙烯的热膨胀系数为8.5×10^-5/℃。

由于塑料的热膨胀系数较小,因此在制造塑料制品时需要考虑到温度变化对其造成的影响。

玻璃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一般较小,其中硼硅玻璃的热膨胀系数为
3.3×10^-6/℃,普通玻璃的热膨胀系数为9.0×10^-6/℃。

由于玻璃的热膨胀系数较小,因此在制造玻璃制品时需要考虑到温度变化对其造成的影响。

陶瓷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一般较小,其中氧化铝陶瓷的热膨胀系数为8.0×10^-7/℃,氧化锆陶瓷的热膨胀系数为5.0×10^-7/℃。

由于陶瓷的热膨胀系数较小,因此在制造陶瓷制品时需要考虑到温度变化对其造成的影响。

总之,不同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需要在制造过程中考虑到温度变化对其造成的影响,以保证制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热膨胀系数含义

热膨胀系数含义

热膨胀系数含义一、热膨胀系数的定义热膨胀系数是材料的物理性质之一,表示材料在受热时其尺寸(长度、面积或体积)随温度变化的速率。

1. 线膨胀系数(α)- 对于固体材料,当温度变化时,其长度会发生变化。

线膨胀系数α定义为温度每升高1℃时,材料单位长度的伸长量。

- 数学表达式为:α=(Δ L)/(L_0Δ T),其中Δ L是长度的变化量(L - L_0,L为温度变化后的长度,L_0为初始长度),Δ T是温度的变化量(T - T_0)。

例如,一根金属棒在温度从T_0 = 20^∘C升高到T=30^∘C时,初始长度L_0 = 1m,长度变为L = 1.001m,则Δ L=1.001 - 1=0.001m,Δ T = 30 - 20 = 10^∘C,线膨胀系数α=(0.001)/(1×10)=1×10^-5/^∘C。

2. 体膨胀系数(β)- 对于固体、液体和气体,当温度变化时,其体积也会发生变化。

体膨胀系数β定义为温度每升高1℃时,材料单位体积的增长量。

- 对于各向同性的固体材料,体膨胀系数β和线膨胀系数α之间存在关系β = 3α。

其数学表达式为β=(Δ V)/(V_0Δ T),其中Δ V是体积的变化量(V - V_0,V为温度变化后的体积,V_0为初始体积)。

例如,一个正方体金属块,初始体积V_0 =1m^3,温度升高Δ T = 10^∘C后,体积变为V = 1.003m^3,则Δ V=1.003 - 1 =0.003m^3,体膨胀系数β=(0.003)/(1×10)=3×10^-4/^∘C。

二、热膨胀系数的意义和影响1. 工程应用方面- 在建筑工程中,热膨胀系数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例如,在铺设铁轨时,要预留一定的伸缩缝。

因为铁轨在不同季节温度变化较大,若不预留伸缩缝,当温度升高时,铁轨会因膨胀而弯曲变形,影响火车的行驶安全。

铁轨一般是由钢材制成,钢材有一定的热膨胀系数,根据当地的气温变化范围,合理设计伸缩缝的间距,以适应铁轨的热胀冷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10 金属棒线膨胀系数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用光杠杆测定金属棒在一定温度区域内的平均线膨胀系数
2、熟悉几种测量长度的仪器及其误差的数量级
3、学习用图解法求在温度为零时的原长及线膨胀系数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当固体温度升高时,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固体微粒间距离增大,结果使固体膨胀。

在常温下,固体线膨胀度随温度的变化可由经验公式表示为
L(t)= L
(1+αl t)(1)
该式中,α
l 称为固体的线膨胀系数;L
为t=0℃时长度。


验表明,在温度变化不大时,α
l
是一个常量。

实验可测得物体在室温t
1
(℃)时的长度为L1,温度升到t2(℃)时的长度伸长量为δL,根据上式,可得
L1=L0(1+αt t1)(2)
L2=L1+δL=L0(1+αt t2)(3)
消去L
,可得
αt=δL
L1(t2—t1)−δLt1
(4)
当t
1,t
2
较小时,由于δL和L相比甚小,L
1(t1−t2)>>δLt1
,上式可
以近似写成
αt=Lδ
L1(t1−t2)
(5)
上式求得的是α
t 在温度(t
1
−t2)间的平均线膨胀系数。

显然,实验中测出δL是关键。

本实验同样是利用光杠杆来测
量由温度变化而引起的长度微小变化量δL。

实验时将待测金属棒直立在线膨胀系数测定仪的金属筒中,将光杠杆后足尖置于金属棒上端,前刀口置于固定的台上。

设在温度t
1
时,通过望远镜和光杠杆的平面镜看见直尺上的
刻度n
1,刚好在望远镜中叉丝横线处,当温度升至n
2
移至叉丝横
线上,由光杠杆原理可得
δL=(n2−n1)K
2D
(6)
式中,D是光杠杆镜面到直尺的距离,K为光杠杆后足尖到前刀口(二前足尖连线)的垂直距离。

将上述几式联立,可得:
αl=(n1−n1)K
2DL(t2−t1)
(7)可见,只要测出各长度
三、实验项目
金属棒线膨胀系数的测量
四、实验器材
线膨胀仪,待测金属棒(约50cm),卷尺(1mm),卡尺
(0.02mm),温度计(2℃),光杠杆一套。

五、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实验前把被测棒取出,用米尺测量其长度L1,并记下室温t1。

然后把被测棒慢慢放入加热管道内,直到被测棒的下端接触底面,调节温度计的锁紧螺钉使温度计的下端长度为150-200mm,小心地将温度计放入加热棒内的被测孔内;将光杠杆平面的前边刀口(或前两足)放在平台的凹形槽内,后足尖立于被测杆顶端,并使光杠
杆平面镜法线大致与望远镜同轴,且平行于水平底座。

调整好光杠杆系统,记录此时望远镜L1的读数n1;打开加热电源使金属棒受热膨胀,测出不同温度时金属棒的读数。

六、实验数据
D=170.00cm L=50.00cm K=8.74cm
升温过程中的l/T变化关系
降温过程中的l /T
取直线的斜率,带入之前的公式αl=(n1−n1)K
中,
2DL(t2−t1)
可以算出αl≈2.20×10−5℃−1。

该值的数量级是符合预测的。

八、问题和建议
实验过程中对K值测量不易,因为三角足影响到了测量,我们采取了,用硬纸板将三角足的印痕记录下来的方法,之后
再进行较精密的测量。

如果实验选取材料相同,同样为铜质,但是粗细、长度不同的金属棒,在同样的温度变化范围内,它们的线膨胀系数是相同的,因为,以上因素并不会影响到αl,αl是金属的特征,只与材料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