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盐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关于《奇妙的盐》中班科学教案

2024年关于《奇妙的盐》中班科学教案

2024年关于《奇妙的盐》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奇妙的盐》。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盐的来源、性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盐的来源和基本性质,了解盐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盐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理解盐的性质和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盐、水、杯子、小勺、实验器材等。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杯水和一勺盐,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作用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盐的来源、性质和用途。

(2)教师进行示范实验,让幼儿观察盐溶解在水中的现象。

3.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盐为什么能溶解在水里呢?”引导幼儿思考并表达。

(2)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课堂小结(5分钟)(2)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互相交流学习。

5. 板书设计(5分钟)(1)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杯子,里面放入盐和水的图案。

(2)旁边标注盐的来源、性质和用途。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盐,记录它的用途。

2. 答案:盐可以用于烹饪、腌制、清洁等。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盐,了解它的其他用途。

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盐的来源、性质和用途,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使幼儿在家庭中继续探索盐的奥秘,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针对幼儿的认知水平,确保教学内容既符合他们的实际需求,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盐》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盐》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奇妙的盐》。

通过学习盐的特性、用途等,让幼儿了解盐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盐的名称、外观和味道,了解盐在生活中的用途。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盐的特性,知道盐的用途。

难点:通过实验观察盐的性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盐、水、杯子、勺子、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学具:小盘、小勺、画笔、白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杯子,里面装有盐水,请幼儿品尝并说出味道。

2. 讲解与讨论(10分钟)a.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盐的外观,说出盐的名称、颜色、形状等。

b. 讲解盐的用途,让幼儿了解盐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实验观察(10分钟)a. 将盐溶解在水中,观察盐消失的现象。

b. 将盐水蒸发,观察盐结晶的现象。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例题:如何将一杯盐水中的盐分离出来?引导幼儿思考,然后给出答案:蒸发水分,使盐结晶。

5.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盐的性质,练习用盐结晶的方法分离盐。

六、板书设计1. 盐的名称、颜色、形状。

2. 盐的用途。

3. 盐的性质实验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盐,画出盐的结晶形状。

2. 答案:盐的结晶形状为立方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盐的性质实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幼儿动手能力较弱,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请家长协助,让幼儿观察家里的盐,了解不同类型的盐(如精盐、海盐等),并记录下来,下次课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观察环节中,幼儿对盐的性质的理解和观察。

2.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中,幼儿对分离盐的方法的掌握。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盐》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盐》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奇妙的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盐的基本特性,认识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盐的来源、外观、味道等基本特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养成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盐的基本特性,了解盐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发现盐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盐、糖、杯子、勺子、实验器材等。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一个神秘的袋子,让幼儿猜测里面装的是什么。

(2)邀请幼儿上台触摸、闻、尝,引导幼儿描述触摸、闻、尝到的感觉。

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盐、糖,让幼儿观察、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随堂练习(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盐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吗?”(2)幼儿分组讨论,记录员记录组内成员的回答。

4. 实验环节(1)教师演示“盐溶解”实验,让幼儿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

(1)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盐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六、板书设计1. 盐的基本特性:外观、味道、来源等。

2. 盐在生活中常见的用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盐。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盐的外观、用途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例题讲解、实验环节等方式,让幼儿对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表达,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盐场,了解盐的来源。

(2)开展家庭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家长的指导下,用盐制作手工艺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3. 实验环节的引导和观察。

4. 作业设计的创意和实施。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奇妙的盐》教案

《奇妙的盐》教案

《奇妙的盐》教案《奇妙的盐》教案(精选8篇)《奇妙的盐》教案篇1活动目标:1、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水里加盐会让物体浮起来的现象。

2、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杯子若干,盐、小苏打、明矾、勺子、土豆片活动过程:一、问题引入,引起兴趣。

1、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个土豆),我把它切成了土豆片,现在我要把土豆片放到水里去,你们猜猜会怎样?2、把土豆片放到水里会怎样呢?我来试一试。

3、我这还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里去,这回会怎样呢?(幼儿回答教师验证)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土豆片会浮起来呢?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老师在这三个杯子里分别加了一些东西,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桌子上蓝、绿、橙三个盆里的东西,那到底是哪个盆里的东西会帮助土豆浮起来呢,下面请小朋友自己动手试一试。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老师巡视观察1、提出操作要求:你们每人拿一个杯子,先放土豆片,再放盆子里的东西,记住绿颜色标签的杯子里只能放绿颜色盆子里的东西,红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红颜色盆子里的东西,蓝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蓝颜色盆子里的东西.看看土豆怎样了?2、操作后谈话:你的土豆怎么样了?浮起来了吗?你发现了什么?3、现在请你们再拿两个不同颜色标签的杯子,想个办法让土豆片浮起来,每个杯子里只能放一样东西,要不你们就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土豆片浮起来了.三、幼儿再次操作,教师指导操作后谈话:你的土豆浮起来了吗?是哪个盆里的东西让它浮起来的?那你们现在知道老师开始时的三个杯子里哪一只也加了这个盆里的东西?四、揭示谜底,小朋友通过两次实验,发现了(X)颜色盆里的东西能让土豆浮起来,这个盆里的奇妙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来端起来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是什么?(盐)对了,这个奇妙的东西就是平时妈妈做菜用的盐,小小盐巴真奇妙,除了做菜调味还可以让沉在水底的土豆浮起来,它还有什么其他本领呢?我们下次再来玩一玩,找一找,好吗?教学反思:1、材料的准备可更加科学性与严谨性。

中班科学奇妙的盐教案

中班科学奇妙的盐教案

中班科学奇妙的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盐的特性,知道盐可以溶解在水中。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盐的溶解特性。

2.难点: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盐溶解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盐、水、玻璃杯、搅拌棒、滴管、过滤纸、镊子。

2.教学课件:盐的图片、溶解过程动画。

3.音乐:《奇妙的世界》。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盐,引导幼儿观察盐的颜色、形状。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在哪里见过盐?”2.盐的特性(1)教师将盐放入玻璃杯中,加入少量水,搅拌,引导幼儿观察盐的变化。

(2)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盐溶解在水中了吗?”3.实验一:盐溶解的速度(1)教师将相同质量的盐分别放入两个玻璃杯中,一个加入热水,一个加入冷水。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盐溶解的速度。

(3)教师提问:“哪个杯子里的盐溶解得更快?你们知道为什么吗?”4.实验二:盐溶解的量(1)教师将不同量的盐分别放入两个玻璃杯中,加入相同质量的水。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盐溶解的量。

(3)教师提问:“哪个杯子里的盐溶解得更多?你们知道为什么吗?”5.盐的过滤(1)教师将溶解有盐的水倒入过滤纸,过滤掉盐。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过滤后的水,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过滤后的水还有盐吗?”(2)教师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7.结束语教师播放音乐《奇妙的世界》,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结束本节课。

五、作业与拓展1.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在家中尝试溶解不同物质,观察溶解过程。

2.家长可以陪伴幼儿阅读关于溶解的科普书籍,拓展相关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盐的溶解特性,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盐》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盐》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奇妙的盐》。

通过学习盐的性质、用途以及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了解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盐的名称、外观、味道等基本特性,了解盐在生活中的用途。

2. 学会使用盐进行简单的实验,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和节约使用盐的意识,提高环保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盐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盐的基本特性,以及通过实验观察盐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盐、水、杯子、勺子、色卡、实验器材等。

学具:盐、水、杯子、勺子、色卡、实验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一杯盐水和一杯纯水,让学生观察并品尝,区分哪一杯是盐水。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能在水中加入盐,盐和水混合后的性质有哪些变化?2. 教学内容讲解(1)教师向学生介绍盐的名称、外观、味道等基本特性。

(2)讲解盐在生活中的用途,如腌制、烹饪、清洁等。

3.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实验:将盐加入有色水中,观察颜色变化。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盐具有溶解性的结论。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盐加入不同温度的水中,观察溶解速度。

(2)提出问题:除了我们学到的用途,盐还有哪些其他用途?激发学生课后探究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盐的基本特性2. 盐的用途3. 盐的溶解性实验4. 盐溶解速度与温度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盐,记录盐的外观、味道等特征,并思考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答案:盐的外观是白色晶体,味道咸,用途包括腌制、烹饪、清洁等。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进行实验,将盐加入有色水中,观察颜色变化,并解释原因。

答案:盐加入有色水中,颜色会变浅,原因是盐溶解在水中,使水的浓度增加,颜色变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盐的基本特性、用途以及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关于《奇妙的盐》中班科学教案

关于《奇妙的盐》中班科学教案

关于《奇妙的盐》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盐的特点和用途。

2.培养幼儿观察、实验、交流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幼儿了解盐的特性,学会用盐进行简单的实验。

2.难点: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准备1.教具:盐、水、醋、糖、酒精、食用油、气球、鸡蛋、黄瓜等。

2.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便于幼儿进行实验操作。

四、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出示一包盐,引导幼儿观察盐的颜色、形状。

1.2让幼儿说出自己认识的盐的用途。

2.新课导入2.1教师提出问题:“盐除了可以食用,还有什么用途呢?”2.2教师进行简单讲解,引导幼儿了解盐的其他用途,如清洁、消毒等。

3.实验一:盐的溶解3.1教师出示一杯清水,将盐放入水中,让幼儿观察盐的溶解过程。

3.2教师提问:“盐为什么会在水中消失?”引导幼儿思考。

3.3教师讲解盐溶解的原理。

4.实验二:盐的清洁作用4.1教师准备一个有污渍的气球,让幼儿观察污渍。

4.2教师将盐撒在气球上,让幼儿观察盐的清洁作用。

4.3教师讲解盐的清洁原理。

5.实验三:盐的消毒作用5.1教师准备一杯水,加入少量盐,让幼儿观察。

5.2教师将一杯未加盐的水与一杯加盐的水进行比较,让幼儿发现盐水的消毒作用。

5.3教师讲解盐的消毒原理。

6.实验四:盐的导电性6.1教师准备一个电路,让幼儿观察。

6.2教师将盐加入水中,让幼儿观察电路的变化。

6.3教师讲解盐的导电性。

7.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盐的知识?”7.3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索盐的其他用途。

8.教学反思8.2教师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实验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盐的知识掌握情况。

2.评价幼儿在交流中的表达能力,了解幼儿对实验现象的理解程度。

3.评价幼儿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盐知识的拓展情况。

重难点补充:1.重点:教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盐是什么颜色的吗?它是什么形状的呢?”教师说:“现在我把盐放进水里,你们看看会发生什么?”幼儿观察后,教师问:“盐去哪里了?它为什么不见了?”幼儿回答后,教师解释:“盐溶解在水中了,就像魔法一样消失了。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盐》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盐》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奇妙的盐”。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盐的特性,认识到盐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盐的来源和基本特性,理解盐在生活中的作用。

2.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盐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理解盐的特性,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盐、水、玻璃杯、搅拌棒、植物、色卡、放大镜等。

学具:小勺、白纸、彩笔、实验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一段海边晒盐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在做什么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盐、水、玻璃杯等实验器材,讲解盐的溶解实验。

演示实验过程,引导幼儿观察盐在水中溶解的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让幼儿了解盐的溶解性。

3. 随堂练习(1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进行一次盐的溶解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结束后,邀请各小组分享实验成果。

4. 盐的特性探索(10分钟)分发植物、色卡、放大镜等材料,引导幼儿观察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记录实验过程,让幼儿了解盐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

5. 盐在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让幼儿了解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腌制、烹饪等。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家中的盐使用场景。

六、板书设计1. 主题:《奇妙的盐》2. 内容:盐的来源:海盐、岩盐等盐的特性:溶解性、味道等盐在生活中的应用:腌制、烹饪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观察家里厨房中的盐,记录下盐的使用场景。

尝试自己动手做一道用盐的菜品,如腌黄瓜等。

2. 答案:盐的使用场景记录:如炒菜、煮汤等。

腌黄瓜做法:黄瓜洗净切片,放入碗中,加入适量的盐,搅拌均匀,腌制10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妙的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盐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调味品,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食盐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它对人们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兴趣和发展需要,确立了这个活动主题。

《盐》这一主题主要围绕“盐的趣事”和“盐与鸡蛋”两个探究活动展开调查和研究。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一节开题课,包括提出问题、成立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等内容,希望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选择学生喜欢又值得研究的问题,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食盐的来历;知道晒盐的一般步骤及粗盐精加工的过程;了解盐在生活、生产中的多种用途。

学情分析综合实践活动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程,需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但是学生自主选择课题的能力有限,因此需要老师有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选择相结合,力争选出学生喜欢又值得研究的问题。

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1、白白一片似雪花,落下水中不见它,单独吃它会皱眉,不吃它时活不下。

(打一食品)2、在我们生活中,有一种调配品叫做盐。

我们知道的盐除了吃还有什么作用呢。

今天我们一起再来走进盐,看看它的神奇之处。

二、收集资料,初步认识盐1、盐的由来从前,人间有四个皇帝,东、南、西、北各住一方。

佛陀使惹皇帝住在北方,他最聪明、最能干,能上天入地,东、南、西、北四方他都走遍了。

那时候,雪族一共有十二个儿子,人是头一个儿子;有血的是六种,无血的也是六种。

有了人类后,但大地上还没得盐这个东西,好多食物都是雪族儿子后来种下的。

有一年,佛陀使惹上天宫去作客,他每顿吃的菜,都觉得很有味道,跟自己在人间吃的菜大大不同,心里很奇怪。

有一天,他就跑进灶房头问大师傅:“你的菜这么好吃,是咋个做的”大师傅说;“天宫里的香料多得很,菜里放了盐巴就好吃。

”佛陀使惹又问道;“你家盐巴多吗放在哪里”大师傅说:“当然多罗,有九九八十一坛,都放在灶房里。

”到了半夜三更的时候,佛陀使惹摸到灶房门口,推一下门,里头门得死死的,只好从窗子上爬进去。

啊!盐巴坛坛到处摆起。

他喜欢得很,头一转抱走两坛,二一转又抱走两坛。

他把四坛盐巴从天宫甩下地,东、南、西、北四方各甩一坛。

佛陀使惹回到大地上后,便赶忙去找盐坛子。

找了九九八十一天,在盐源地方找到第一坛盐,就是现在的盐井厂;第二个盐坛在成都那一转找到了;第三个盐坛甩在云南地界;第四个盐坛甩到西方国去了。

天王发觉盐坛子遭偷了,很气愤,便将九九八十一个海子里的水倒下来,大地上洪水朝天,佛陀使惹偷来的盐坛也遭淹了。

后来,这些盐化成了水,人们把它熬成了今天的花盐。

2、盐的定义盐,呈白色结晶粉末或块粒状,无臭,味咸,在水中易溶解,学名为氯化钠。

盐能提供大量的钠,对人体来说,钠扮演多种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促进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和神经脉冲的传播以及肌肉收缩,还能调节激素和细胞对氧气的消耗、控制尿量生成、口渴以及产生液体(血液、唾液、眼泪、汗液、胃液和胆汁)等。

盐对生成胃酸也非常重要。

3、作用课前我们针对人和盐的关系展开了调查,我们先来汇报一下调查结果。

(1)人为什么要吃盐生汇报调查的资料。

师小结:盐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

(2)盐有什么用处生汇报资料,随机板书:调味消炎杀菌调味作用在烹调菜肴中加入食盐可以除掉原料的一些异味,增加美味,这就是食盐的提鲜作用。

在众多的烹饪原料中,除少数原料自身具有人们比较欢迎、能够接受的味道外(如黄瓜、西红柿、水果、西瓜、甜瓜、哈密瓜之类).淡无味,咸无味,是说用盐量要适当,才能发挥其特有的功能。

杀虫作用可杀灭蛞蝓、蜗牛、水蛭一类附有粘液的软体动物(昆虫)。

小结:盐大概是食品类里卖得最便宜的东西了吧。

不过别看它便宜,作用是无穷大呀。

别说做菜少不了,生活上各种小事也少不了它。

4、盐的成语中华汉语言文化中,也会有盐的身影出现,下面这几个成语中,都提到了盐。

我们来看看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撮盐入火释义撮:以指取物。

盐一放在火里就爆裂。

比喻性情急躁。

刻画无盐释义无盐:传说中的古代丑女。

精细地描摹丑女无盐。

比喻以丑比美,引喻比拟得不恰当。

凌杂米盐释义形容零乱琐碎。

朝齑暮盐发音 zhāo jī mù yán释义齑:腌菜。

早餐用腌菜下饭,晚饭蘸盐进餐。

形容饮食简单,生活清苦。

5、盐的诗句除了成语典故之外,故事中也有很多涉及到盐的诗句,谁愿意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提到了盐的古诗呢杂诗龚自珍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

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

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白居易青阳行已半,白日坐将徂。

越国强仍大,稽城高且孤。

利饶盐煮海,名胜水澄湖。

牛斗天垂象,台明地展图。

马诗李贺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绝句吴嘉纪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

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小结:同学们,所以说,盐在很久以前就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了,古代有盐商,专门从事盐的买卖工作。

现如今的人们依然离不开盐,可见它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非常重大。

奇妙的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选出要研究的问题,成立研究小组。

2.经历制定研究方案的过程,学会合理分工。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难点1.在自己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盐使鸡蛋浮起来的方法;学会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经历对生活中盐的食用情况的调查分析过程,学会合理食用盐。

2.增强探究意识、研究科学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热爱劳动,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品质;提高学生对自身及社会的责任意识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指导法、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教学环境和媒体设计教师准备:课件、活动方案表学生准备:课前收集关于盐的相关资料。

本课环境准备建议:实验教室课时安排 1教学过程一、动手实验,探究证明1、实验要求自由结合成若干小组2、实验材料水槽、水、鸡蛋、种子、盐、糖、沙子、铁钉……3、实验步骤a.在水槽中装入半槽水,把一个鸡蛋或一把种子放入水中。

b.把沙子、铁钉、糖、盐等分别放入水中鸡蛋放在水中是下沉,还是浮起恐怕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下沉”,但在这里,请看“会浮起的鸡蛋”【动手】取一个玻璃杯子,盛上大半杯清水,将一个生鸡蛋直接放进杯子中,观察鸡蛋的情况——沉入水底;然后,把鸡蛋小心拿出来,在杯子中加入三勺食盐,用筷子搅拌直至盐全部溶解,再重新放入生鸡蛋,结果鸡蛋浮了起来!清水中鸡蛋沉到了杯底在水中加入三勺盐用筷子搅拌直至盐全部溶解放入鸡蛋5、小组讨论、研究实验结果先在小组内交流查找资料或做实验的体会,然后对这些资料和体会进行整理,最后全班交流。

【动脑】原因很简单,盐水的浮力要比清水大,所以鸡蛋会在盐水中浮起来。

这也是在海水里游泳比在湖里游泳更轻松的原因呀!二、资料拓展【盐的故事1】——不死的死海在以色列和约旦之间,有一个内陆盐湖叫“死海”。

为什么叫“死海”呢因为湖水的盐浓度太大,所以湖水中没有鱼和其它水生物,岸边也寸草不生。

为什么又称死海“不死”呢传说古代有个奴隶主要把奴隶处死,就命令手下把奴隶扔在死海中,谁知奴隶不但没有沉入水底,反而浮了起来。

奴隶主很害怕,以为触怒了神灵,再也不敢随便处死奴隶了。

【知识拓展1】——浮力和比重地球的吸引力又称为重力。

重力的作用就是吸引我们和地球上的所有物体。

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竖直向上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做浮力。

漂浮于流体表面或浸没于流体之中的物体,当重力大于浮力时则上升,当重力小于浮力时则下沉。

液体或固体的比重说明了它们在另一种流体中是下沉还是漂浮。

比重小的物体上升,比重大的物体下沉。

人体的比重是,普通的水的比重只有1,而死海里的水比重高达,超过了人体的比重,所以,人在一般的水中会下沉,而在死海上却能安然无恙,甚至可以浮在水面看报纸呢!【盐的故事2】——百味之王在隋朝时期,隋文帝吃了许多美味,还嫌不够好,就传来他的一个姓詹的御厨,问到底什么是人间最好吃的东西。

这个御厨回答是盐,隋文帝听了大怒,以戏君之罪把他给杀了。

从此,厨师们做菜都不敢放盐了。

隋文帝吃菜都没有滋味,只有一道菜略有味道,就问做这道菜的厨师,回答是稍微放了一点盐。

隋文帝醒悟过来,那个姓詹的御厨说的是正确的,于是追封他为詹王,后来成为厨师供奉的厨神。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对维持人体细胞的渗透压、体内酸碱平衡、肌肉收缩、神经信息传递等具有很大的作用。

但吃盐太多会引起钙质流失,造成骨质疏松。

所以,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成人每天吃盐的量应该不超过6克。

【知识拓展2】——盐的大家庭根据原料来源不同,盐可以分为:海盐、湖盐(池盐)、井盐和矿盐。

海盐:就是以海水为原料晒制而得的盐。

海盐产量大,成本低,我们平常吃的多是海盐。

湖盐(池盐):开采盐湖加工制得的盐,常为颗粒状。

我国著名的青海湖是亿万年前由于地质变化,而封闭于内陆的咸水湖,湖水蒸发后就形成了露天盐矿;山西某些地方用水冲洗盐碱地,等到夏秋南风一吹,结晶就形成池盐。

井盐:运用凿井法汲取地表浅部或地下天然卤水加工制得的盐。

我国最大的井盐产地在四川省自贡市附近。

矿盐(岩盐):开采岩盐矿床加工制得的盐,呈矿石状,又称石盐。

三、盐的妙用1. 粗盐有发汗的作用,它可以排出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还可以软化污垢、补充盐分和矿物质;2.要想清除毛毯上的油污,用1份盐和4份酒精配成的溶液清洗,清洗时用力搓,便可除去油污,且不会伤及毛毯。

3.当胶底帆布鞋有臭气时,在鞋上撒少许盐,即可吸收汗水并除臭。

新买的泡沫塑料鞋先放入盐水中浸泡半天,然后再穿,即不易裂,又耐穿。

4.草帽旧了,用盐水洗刷,能使之焕然一新。

5.新买的牙刷在热盐水里浸半小时左右取出,可使牙刷经久耐用。

四、记录感受选择自己在活动中最感兴趣的内容,不拘形式地写下来。

注意语句通顺,叙述清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