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测试技术综述

合集下载

Web前端框架技术综述

Web前端框架技术综述

58软件开发与应用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社科项目:武汉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社科项目(2020YJ010)。

1 引言1995年,网景公司发布第一款商业浏览器Netscape Navigator ,为了提高网页互动性,网景公司设计出第一个能够在浏览器端运行的脚本语言,命名为LiveScript 。

为了借助Java 语言的营销效应,遂改名为JavaScript 。

1996年,微软发布VBScript 和Jscript 两个脚本语言,内置于其IE 浏览器中。

为了确保JavaScript 占有市场领导地位,网景公司将JavaScript 提交到欧洲计算机制造商协会(ECMA )以便将其进行国际标准化,产生了ECMAScript 。

为了取得浏览器市场,网景公司在1998年成立了Mozilla 开源项目,准备开发下一代浏览器。

2003年,苹果公司发布了Safari 。

随着浏览器产品越来越多,即使有了ECMAScript 标准,但是由于标准制定较晚,所以每个浏览器都有各自的标准。

网页开发人员需要对同一个功能编写出多份代码,以适应不同浏览器。

直到2006年,John Resig 编写出jQuery ,封装实现浏览器兼容的JavaScript 细节代码,从此解决了网页开发人员处理网页兼容性问题的痛点,极大简化了前端编程。

直到今天jQuery 仍旧是使用最广泛的框架之一。

随着MVC 设计模式广泛应用于前端开发当中,Angular JS, Backbone JS, React JS, Vue JS 依次诞生并为大家所广泛使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五种框架的原理及优缺点,为立志于与做前端开发的学生普及框架知识,同时给出学习和实践中选择框架的建议和启示。

2 五大主流框架介绍下面按照前端框架诞生的时间线,依次讲解jQuery 、Angular JS 、BackBone JS 、React JS 、Vue JS 这五种广泛流行的框架。

Web 3D技术综述

Web 3D技术综述
Web 3D技术综述
摘 要: WEB 3D(又称网络三维)技术是随着互联网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的世界,让人们更加清晰明了地了解真实的物体。目前,Web 3D技术在电子商务、教育、娱乐、虚拟社区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从该项技术的发展现状出发,归纳、总结了其主流技术和应用领域,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最后,对Web 3D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关键词:网络三维; 虚拟现实; 主流技术; 应用
1 Web 3D发展现状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是一种可提供沉浸感觉和交互操作的三维技术。20世纪80年代,Jaron Lanier 最早提出了“虚拟现实”这一概念。 Web 3D技术是互联网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的产物, 是指基于Internet、依靠软件技术来实现的桌面级虚拟现实技术,目的是在互联网上建立三维的虚拟世界。 VRML1.0于1994年10月在第二届互联网国际会议上公布[1],这是可追溯的最早的Web 3D技术,VRML(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即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在1997年12月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1998年1月正式获得ISO标准,VRML经过编辑修订和功能性调整后,发布了VRML97[2]。1998年,VRML组织改名为Web 3D组织,同时制订了一个新的标准:Extensible3D(X3D)。2000年,Web 3D组织完成了从VRML到X3D的转换[3]。1.1 国外发展状况 美国是虚拟现实技术VR(Virtual Reality)研究的发源地,最初的研究应用主要集中在军方对飞行驾驶员与宇航员的模拟训练,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感知、用户界面、后台软件和硬件4个方面。英国在分布并行处理、辅助设备设计和应用研究方面是欧洲领先,英国Bristol公司发现,VR应用的交点应集中在整体综合技术上,它们在软件和硬件的某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瑞典的DIVE分布式虚拟交互环境是一个基于Unix的、不同节点上的多个进程可以在同一世界中工作的异质分布式系统。日本的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在世界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游戏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就[1]。1.2 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随着计算机图形学等高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和科学家们的重视[3],九五规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等都把虚拟现实列入了研究项目。 国内许多高校也纷纷进行虚拟现实的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一些不错的研究成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是国内最早进行VR研究、最有权威的单位之一,它们开发的虚拟北航可以实现用户在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环境中对虚拟校园的实时漫游和交互操作;清华大学国家光盘工程研究中心所作的“布达拉宫”采用了QuickTime技术,实现了大全景VR制;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了一套桌面型虚拟建筑环境实时漫游系统[3]。国内的公司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技术。 就总体发展而言,国外的虚拟现实研究起步较早,软硬件条件也比较先进,在各个方面的研究水平较高,应用领域也比较广泛。国内的研究起步晚,软硬件条件有限,研究水平有待提高发展,应用领域也有一定的局限性。2 主流技术 近几年,网络媒体尤其是电子商务对图形、图像、视频技术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个3D图形公司纷纷推出了自己的Web 3D制作工具,各具特色,使得Web 3D虚拟现实技术操作更加简单,使用更加便捷。2.1 国外的主流技术 目前Web 3D的开发技术除了传统的VRML/X3D以外,常见的还包括:Cult3D、Viewpoint、Java3D、Virtools、ShockWave3D等[4]。 (1) Cult3D 瑞典的Cycore公司开发的Cult3D应用软件是一种跨平台的3D渲染引擎,支持目前主流的各种浏览器和常用的操作系统[5],可以把3D产品嵌入到Office、Adobe的Acrobat和网页以及用于支持ActiveX的软件开发中。 (2) Viewpoint 美国Viewpoint公司提出的Web 3D解决方案[5], 利用它基于XML语言的构架可方便地与浏览器和数据库进行通信,同时还可以内嵌到多个软件中使用,所以Viewpoint的应用非常广泛。 (3) Java3D Java3D是Java语言在三维图形领域的扩展,是面向对象的编程[5]。可实现图像对象的生成、模型的改变等,不需要任何插件只需在PC上安装相应的虚拟机便可,Java3D对运算的要求比较高。 (4) Virtools Virtools是法国Virtools公司开发的平台[5]技术、资金雄厚且在Web 3D行业发展较早。在国外市场占有的份额较大,在国内市场以出售软件为主,价格昂贵且不能及时地提供技术支持。因此,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并不高。 (5) ShockWave3D ShockWave3D是Macromedia公司与Intel公司合作开发的网络多媒体技术[5],通过Macromeadia Director进行制作,Director为Shockwave3D加入几百条Lingo控制函数,通过这些函数使得Shockwave3D在交互能力和扩展能力上具有强大的优势,通过Havok,Shockwave3D可以模拟真实物理环境和刚体特性。目前多应用在不太复杂的网络游戏上。几种Web 3D技术的比较如表1所示。

Web前端开发技术 (第3版)储久良1

Web前端开发技术 (第3版)储久良1

3 ftp 4 mailto
文件传输协议 电子邮件地址
5 ldap 6 news 7 file
轻型目录访问协议搜索 Usenet新闻组 当地电脑或网上分享的文件
8 gopher
Internet Gopher Protocol (Internet 查找协议)
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
括代码的可维护性、组件的易用性和浏览器兼容性等。
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
第1章 Web前端开发技术综述
Page: 11
Web前端开发技术-HTML5、CSS3、JavaScript
1.3 Web前端开发技术
1.3.1 HTML HTML是SGML(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
第1章 Web前端开发技术综述
Page: 10
1.2 Web前端开发工程师职业需求
Web前端开发技术-HTML5、CSS3、JavaScript
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呈现迅猛的增长势头,对网站开发、 设计制作的人才需求随之大量增加。前端开发和后台开发人员的 比例为1:1,而在我国目前依旧在1:3以下,人才缺口较大。
Language,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应用(也称为一个子集) ,也是一种标准规范,它通过标记符号来标记要显示的网页中的 各个部分。而SGML是一种定义电子文档结构和描述其内容的国 际标准语言,是所有电子文档标记语言的起源。
HTML是构成Web页面(Page)的基础。 HTML文档:用来描述网页,由HTML 标记和纯文本构成文 本文件。不同于纯文本文件(不含HTML标记)。
协议类型://服务器地址(端口号)/ 路径/文件名 http://info.cern.ch/www20/0002 /kexuetansuo_1 2385/index.shtml

Web服务测试问题综述

Web服务测试问题综述

具体 实现形 式之 一。众所 周知 , 了获得一个可信的、 为 可靠的服 务 , 对服务 实施 完全 、 充分的测试是至 关重要的 。所 以
本 文对 W e 服 务 的 测 试 方 法 和技 术 进 行 了调 查研 究 。本 文 从 S b OA 体 系结 构 下 W e b服 务 的 特 点 及 其 测 试 的 新 的 挑
战 出发 , 论 了 W e 务 测 试 与 传 统 测 试 的 不 同点 ; 着从 多 个 不 同 的 角度 ( 试 的视 角 和 测 试 的 策 略 ) 论 了 W e 讨 b服 接 测 讨 b
服 务 测 试 的 相 关 问题 。然 后 给 出 了一 个 We b服 务 测 试 过 程 的 组 织框 架 , 讨 论 了 目前 W e 还 b服 务 测 试 的研 究 现 状 和
t e t e e ie n ie y a d t o o g l o e s r r s wo t i e s a d r l b l y S a e a s r e fs me o t s b s r c s e tr l n h r u h y t n u e tu t rh n s n e i i t . o we m k u y o o W v a i v me h d n e h o o is f r t s ig W e e ie . i p p r t l s a o tt e c a a t rs is o e e ie a e n t o s a d t c n l g e e t b s r c s Th s a e ak b u h h r c e i t fW b s r c s b s d o o n v c v S OA n e c al n e s d f rt s i g f s l t e tc mp r sW e e ie e t g t r d t n l o t r e tn . a d n w h l g sp e e t i t e o o n r y,h n i o a e b s r c st s i o t a ii a fwa e t s i v n o s g

Web技术发展综述与展望

Web技术发展综述与展望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8 2 2 8 ( 2 0 1 3 ) 0 3 — 0 8 — 0 3
A s u r v e y an d pr o s pe c t s f or de ve l o pme nt o f、 Ve b t e c h no l o g y D u a n S h o u j i a n , De n g Y o u l i n ( C o l l e g e o f i n f o r m a t i o n ,B a o S h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B a o s h a n ,Y u n n a n 6  ̄0 0 0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We b1 . 0 i s ma i nl y u s e d t o s o l v e t h e u s e r ’ S d e ma n d f o r i nf o r ma t i o n .We b 2 . 0 i s ma i n l y u s e d t o s o l v e t h e ne e d f o r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p a r t i c i pa t i o n,a n d i nt e r a c t i on a mo n g pe o p l e .W e b3 . 0 i s ma i n u s e d t o s o l v e t h e u s e r ’ S ne e d f o r ma c h i n e s u n d e r s t a n d , i nf o m a r t i o n i n t e g r a t i o n a n d s e ma nt i c s e r vi c e s .We b t e c h n o l o g y wa s d e v e l o p e d f r o m W e b1 . 0 t o W e b 3 . 0 ,S O t h a t p e o p l e h a v e g o t a

web测试的基本方法

web测试的基本方法

web测试的基本方法Web测试是指对Web应用程序进行测试的过程,以确保其功能、性能、安全性和兼容性等方面的质量。

在进行Web测试时,需要使用一些基本的方法来确保测试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Web测试方法。

一、功能测试功能测试是对Web应用程序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以确保其能够按照预期的方式工作。

在功能测试中,需要验证各种功能是否符合规范和需求,包括输入验证、页面导航、数据处理、用户权限等方面。

1. 输入验证输入验证是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验证,以确保其符合规范和安全性要求。

测试人员可以通过输入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如有效数据、无效数据、边界值数据等,来验证输入验证的有效性。

2. 页面导航页面导航是指用户在Web应用程序中进行页面跳转和导航的过程。

测试人员可以测试页面之间的链接是否正常、页面跳转是否顺畅、页面布局是否合理等。

3.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指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的过程。

测试人员可以测试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以确保数据能够正确地存储和处理。

4. 用户权限用户权限是指用户在Web应用程序中的访问权限和操作权限。

测试人员可以测试不同用户角色的权限,如管理员、普通用户等,以确保用户权限设置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二、性能测试性能测试是对Web应用程序的性能进行测试,以确保其能够在各种负载和压力下正常运行。

在性能测试中,需要测试Web应用程序在不同负载下的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性等性能指标。

1. 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指用户在发送请求后,Web应用程序返回响应的时间。

测试人员可以通过模拟多个用户同时访问Web应用程序,来测试其响应时间是否满足需求。

2. 吞吐量吞吐量是指Web应用程序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的请求数量。

测试人员可以通过增加并发用户数,来测试Web应用程序的吞吐量是否达到预期。

3. 并发性并发性是指多个用户同时访问Web应用程序的能力。

测试人员可以测试Web应用程序在多个并发用户访问时的性能表现,如是否出现死锁、资源竞争等问题。

web技术实验报告

web技术实验报告

web技术实验报告《Web技术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和分析最新的Web技术实验成果。

通过实验,我们对Web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也总结了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以及对未来Web技术发展的展望。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索最新的Web技术发展趋势,包括但不限于前端开发、后端开发、移动端开发、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的技术应用。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这些新技术的特点、优势和局限性,为未来的Web技术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实验方法我们采用了实验对比法和实地调研法,通过对比不同Web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以及实地调研最新的技术成果和应用案例,来深入了解和分析最新的Web 技术发展趋势。

三、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最新的Web技术在前端开发方面,趋向于提高用户体验和页面性能,采用了更加灵活和高效的开发框架和工具;在后端开发方面,趋向于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采用了更加智能和可靠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在移动端开发方面,趋向于提高应用的跨平台性和兼容性,采用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开发工具和技术。

四、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最新的Web技术在不断向着更加智能、高效、安全和便捷的方向发展,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和体验;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安全性、隐私保护、性能优化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和改进。

五、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最新的Web技术发展动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技术应用和解决方案,为Web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与更多的行业合作伙伴共同探讨和解决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难题,推动Web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Web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综述

Web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综述

在 技术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实现 与数据库互连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在 服务
器端提供中间件来连接 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另一种是把应
用程序下载到客户端并在客户端直接访问数据库。实现 与数据
的连接,如图 。

系统结构
动态交互页面阶段
由于第一阶段用户无法同 页面进行交互,仅是被动的使用
服务器所提供的静态页面。对于网络管理员维护静态的 页

等,其中最典型的

(下转第 页)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马荣邦,男,安徽淮北人,从事技术工作。
第 "" 卷第 * 期
煤炭技术
VGQ $ "",TG*
"’’# 年 * 月
)G<Q 82AM0GQGNU
W2O$ ,"’’#
$$$$$$$$$$$$$$$$$$$$$$$$$$$$$$$$$$$$$$$$$$$$$$$$$$$$$$$$$$$$$$$
术、分布式对象技术以及安全保密技术的发展,为在 425 上实现电子 性,而 ;<=< 是解决透明性的实现。)>?@+ 是 ;<=< 可移植应用环境与
商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在 425 上进行实时可伸缩的事务处 425 对象世界的桥梁。
理,实现电子商务,425 必须解决几个关键问题,即如何实现实时的
充分就业理论以探究如何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把分析 “有效需求不足”为中心课题。从而解决失业问题。
资,受雇于企业但却依然得不到工作的失业现象。所以这与 传统经济学的漠视失业完全不同,要消除“非自愿性失业”现 象。
# 充分就业的现实界定
要解决失业现 象,必 须 搞 清 楚 何 为 失 业,何 为 充 分 就 业 等重大理论问题。你不能把小商小贩、练地摊、卖膏药、算命 打卦者统统称之为“就 业 ”! 笔 者 所 言 失 业,就 是 沿 用 了“ 非 自愿性失业”概念内涵。 这 是 一 种 真 正 的 失 业,而 不 是 给 工 作不干的“自由职业者”等类的“自愿性失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b测试技术综述**:***2011-5-29Web测试技术综述摘要:随着全社会对信息技术(IT)与网络通信技术(ICT)的依赖程度不断深化,测试对于保障信息技术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Web服务技术的迅速普及与市场化应用为测试技术带来了新挑战。

为引导基于Web服务的电子服务产业规范化发展,必须在传统软件测试的基础上,建设完善的Web服务标准化测试体系。

基于Web的系统测试与传统的软件测试不同,它不但需要检查和验证是否按照设计的要求运行,而且还要测试系统在不同用户的浏览器端的显示是否合适。

重要的是,还要从用户的角度进行安全性和可用性测试。

然而,Internet和Web媒体的不可预见性使测试基于Web的系统变得困难。

因此,我们必须为测试和评估复杂的基于Web的系统研究新的方法和技术。

本文介绍了Web测试技术,探讨Web服务测试发展的重点方向。

关键字:Web测试 ,兼容性,安全性,可用性Review of Web Testing TechnologyAbstract: As IT and ICT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modern society, IT products and services are rapidly growing. Sound testing process, as well as specifications and techniques, is vital to assure proper IT product quality, and getting more complex. While Web Service is coming of age, business based-on Web Service also brings news challenge and urge needs on Web Service Testing.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a standardized Web Service Testing system, referencing traditional testing, for e-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Web-based system testing is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software testing. It not only needs to check and verify oper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design requirements, but also to test the appropriation of systems on different users’browser displays. The security and usability testing of the end-user is more important.However, the unpredictability of Internet and Web media makes the testing of Web-based system more difficult. Therefore, we must research new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to test and evaluation of complex Web-based system.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Web testing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Web service testing key direction. Keywords: Web testing, compatibility, security, availability1 引言随着网络技术、面向对象技术和分布式计算的进一步融合,从COM、COM+/DCOM、CORBA到Web服务,网络应用正朝着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方向转变。

SOA为Internet上的分布式计算提供了一种基于标准的、松散耦合的跨平台的新范型(杨利利,李必信,2008)。

Internet的迅速发展将推动s0A进一步广泛应用。

Web服务技术是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服务的基础技术。

权威研究及分析机构Gartner 公司(2006)认为2008年Web服务标准与技术影响了全球IT专业服务市场的60%。

Web服务技术的迅速普及与市场化应用为Web应用的体系架构、业务模型带来了重大变革,为软件测试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

目前,国家质检总局已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91个,其中动物检验检疫类22个、纺织产品与原料类22个、化矿类34个、机电类17个、金属材料类2个、轻工类20个、食品类35个、危险货物与包装类7个、植物检疫类18个1;而针对基于Web的电子产品与服务的实验测试能力严重缺乏。

为避免产生“注意力经济”、“眼球经济”的经济泡沫,保障Web服务准确高效运行,提高我国企业Web服务质量,增强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必须尽快建设完善的Web服务测试体系,以保障Web服务产品研发和市场化投入各项成本的产出效益。

2 Web服务测试概念1数据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司信息公开目录检验检疫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信息统计得到。

与传统软件组件相比,Web服务的一系列特性给测试带来很多新的挑战。

杨利利,李必信(2008)将Web服务特性总结为10个方面:①Web服务协议的成熟度;②Web服务提供者、请求者和服务代理的分布式协作的;③Web服务运行场景的不确定性;④分布式测试环境的多样性;⑤Web服务发布、查找和绑定的动态性;⑥Web服务的分布式应用和大规模并发访问;⑦Web服务及服务接口的安全性;⑧原代码不可用,白盒测试不适用于Web服务测试;⑨需要针对Web服务,构建测试客户端;⑩Web服务的版本控制。

由于Web服务的这些特性,Web服务测试与传统软件测试间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将二者的相异之处总结为3个方面:①Web服务的测试需要远程异地进行;②Web 服务代码与结构的不可知;③Web服务的查找与调用需要实现动态化。

Web服务测试亟待解决的10个主要问题,包括:Web服务的基本功能测试、Web服务协议的测试、SOA的发布、查找和绑定能力测试、Web服务集成能力测试、Web服务服务质量测试、Web服务的性能与负载测试以及Web服务的安全性测试等。

分析了各类测试参与方在不同测试等级下的需求、任务、优势与问题。

由于Web服务自身的特性,以及Web服务测试理论与技术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尚未有文献给Web服务测试提出明确定义。

参照经典的软件测试定义,我们可以认为:Web服务测试就是对Web服务质量的度量,是指各类参与方在一定条件下,根据一个或多个Web服务规范,开发或调用已开发的一个或多个测试用例(集),组成测试套件(集),对Web服务测试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

3 Web测试进展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Web服务测试已经成为需求迫切的热点问题。

根据IDC(2006)调研数据,全球Web服务软件方面的投人从2003年到2004年翻了一番,达到将近2-3亿美元,预计到2009年将达到15亿美元。

在商业环境中,可能有成百上千个Web服务共同支持用户的某项需求,Web服务测试是保障Web服务可扩展性、健壮性的基础。

现有Web协议为开展Web服务测试提供了标准基础,然而针对Web服务测试本身的理论与技术研究,仍然亟待推进。

调查公司ZapThink分析指出,Web服务测试进展可以分为3个阶段:①第一阶段(2002—2004年),内部测试,主要进行SOAP消息测试、WSDL文件测试和测试计划制定、Web服务消费者与生产者的仿真测试;②第二阶段(2004。

2007年),主要进行面向测试服务的技术架构,SOA发布、发现与绑定能力的测试,Web服务的异步能力测试,SOAP中介能力测试,服务质量监测;③第三阶段(2005年以后),动态运行能力测试,Web服务编排测试,Web服务版本测试。

2008年IEEE第二届国际论坛专题讨论Web服务测试,并提出了9个主题,包括Web服务评估,基于Web服务实现的测试方法(如结构测试、功能测试等),基于Web服务的性能测试(如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等),基于Web服务的自动测试用例生成,基于Web服务的测试工具与测试环境,基于Web服务的测试方法论,基于移动代理的Web服务测试,实验实证研究、经验报告与前景展望,专题领域的Web服务测试及其解决方案等。

这些主题不仅指明了Web服务测试领域当下的研究热点,更指明了亟待发展的重点方向②。

3.1 国内Web测试进展随着国内对软件测试重视程度不断提高,Web服务测试技术研究的投人也逐渐增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测试技术方面近年共支持了19项,分别为2005年2项、2006年8项、2007年4项、2008年5项;其中对Web服务测试类项目持续支持共计8项,逐年分别为l项(2005)、3项(2006)、2项(2007)、2项(2008)。

路小丽(2006)总结认为Web应用的测试类型包括功能和结构测试、统计测试、性能测试、可用性测试、兼容性测试、安全性测试和大数据量测试等。

杨利利,李必信(2008)对Web服务测试进行了详尽的综述,指出国内外Web服务测试目前仍处于第一阶段,具体包括:①通过扩展提高Web服务易测性;②基于服务合约,服务供求双方设计合约并根据合约各自开展测试,或服务提供者将测试用例作为合约的组成部分,以便其他角色调用服务同时可以订制i贝0试;③通过变异算子发现Web服务接口错误和逻辑错误的变异测试;④基于UDDI,针对服务行为规约的服务注册前测试,针对服务协议的互操作性测试,加强UDDI验证的检入(Check—in Test)与检出测试;⑤基于角色和场景的测试,从Web服务的不同角色和应用场景出发开展测试;⑥基于SOAP协议的服务交互测试;⑦基于消息流的服务集成测试;⑧基于群测试技术的Web服务组合测试。

4 Web测试的主要方面:4.1功能测试对于网站的测试而言,每一个独立的功能模块需要单独的测试用例的设计导出,主要依据为《需求规格说明书》及《详细设计说明书》,对于应用程序模块需要设计者提供基本路径测试法的测试用例。

4.1.1 链接测试链接是Web应用系统的一个主要特征,它是在页面之间切换和指导用户去一些不知道地址的页面的主要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