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高考文言文翻译

合集下载

近年高考文言文翻译

近年高考文言文翻译

一、特点1. 文言文选材广泛:近年来,高考文言文翻译的选材涵盖了先秦诸子、两汉文章、唐宋诗词、明清小说等多个领域,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古代文化。

2. 翻译难度适中:高考文言文翻译的难度适中,既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文言文翻译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文言文功底,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哲学、伦理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案例分析1. 2019年高考全国卷I文言文翻译: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吗?”解析:此句考查学生对“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等词语的理解。

翻译时,要注意将这些词语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

2. 2020年高考全国卷II文言文翻译:原文: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翻译:燕赵收藏的珍宝,韩魏经营的钱财,齐楚的精英,几代几年,掠夺他们的财物,堆积如山。

解析:此句考查学生对“剽掠”、“倚叠”等词语的理解。

翻译时,要注意将这些词语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并保持句子结构的完整。

3. 2021年高考全国卷III文言文翻译:原文:昔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于孔子,孔子问:“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翻译:从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问:“因为我比你们年长,所以你们不用顾忌我。

平时你们常说:‘没有人了解我。

’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办?”解析:此句考查学生对“侍坐”、“毋吾以也”、“如或知尔”等词语的理解。

翻译时,要注意将这些词语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并保持句子结构的完整。

综上所述,近年来高考文言文翻译在选材、难度和考查内容等方面都有所变化。

高考历年文言文翻译

高考历年文言文翻译

一、2019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原文: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翻译:孔子说:“君子的品德像风,小人的品德像草。

风吹在草上,草一定会倒。

”二、2018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原文:楚人三闾大夫屈原,遭谗被逐,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翻译: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因遭受诽谤而被逐出,他忧愁而深思,创作了《离骚》。

三、2017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原文: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翻译:做大事不必拘泥于细节,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四、2016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原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翻译:在朝廷做官就担忧百姓,在江湖中漂泊就担忧君主。

五、2015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原文:江水至孝感,逆流三十里,号为“黄盖”,人以为神。

翻译:江水流到孝感,逆流而上三十里,被称为“黄盖”,人们认为它是神。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高考文言文翻译的特点:1. 翻译要求准确、流畅、通顺。

翻译时要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

2. 翻译时要注意句子结构、词义、修辞等。

例如,2019年高考文言文翻译中的“草上之风必偃”,要注意“草上之风”的比喻意义。

3. 翻译时要遵循原文的语序和语气。

例如,2018年高考文言文翻译中的“遭谗被逐”,要注意保持原文的语序和语气。

4. 翻译时要注意文化背景。

例如,2017年高考文言文翻译中的“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要注意“大行”和“大礼”的文化内涵。

5. 翻译时要适当添加一些解释性语句,使翻译更加通顺易懂。

总之,高考文言文翻译是考查学生文言文理解和翻译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了解到高考文言文翻译的特点和考查内容,从而在备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翻译水平。

上海2019年秋季高考文言文翻译+文中重点词汇解释

上海2019年秋季高考文言文翻译+文中重点词汇解释

【2019秋】文言文(一)项经传①公讳经,字诚之,号怡庵,襄毅公长子。

成化丁未成进士,明年,授南京福建道御史,奉命简阅内库。

内库向为豪贵人掌,公既至,循故实,稽录羨余①,无敢冒利者。

比又视南城,南城肃然。

为御史者七年,倔强有父风。

②升太平府知府。

至则叹曰:“嗟乎!太平,建康南屏也,实国家股肱郡,然民贫矣,不宽不可。

”于是身抚循之,流亡来归者万计。

③移治临江。

临江与袁、筠诸郡接壤也,土寇剽逸,出没其间,民无休居。

公至,悯然曰:“夫临江与太平异也,寇勿击,民勿宁。

”乃立捕诸豪贼百八十人置之法,一郡大治。

④逾年,临江饥,有司方请赈,公曰:“民饥甚矣,必请而赈,是坐以待毙也;赈而勿请,罪在太守。

宁以一身活数万人。

”于是发府库金五千有奇,建和籴之法,民赖以存治。

而监司督赋方急,公入争曰:“化理以民命为重,民惫矣,以杖驱之,是束羊加石而沉之渊,直速死耳。

民尽死,赋从何出?”继而岁大稔,民感德报称,赋入为诸郡先。

⑤时中官刘瑾用事,权擅天下,天下吏多赂瑾者。

其有司以上赂各有等,公勿赂,瑾怒。

或以告公。

公曰:“人各有志,彼乌怒?即怒,吾命耳。

”卒弗赂也。

居无何瑾诛诸赂者皆(节选自《檇李往哲列传》)【注】①羡余:赋税的盈余。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循.故实(2)比又视.南城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稽.录羡余()A.登记B.仔细 C核查 D.延迟(2)无敢冒.利者()A.侵犯B.贪占C.冒充D.盗窃17.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民饥甚矣,必请而赈,是坐以待毙也;赈而勿请,罪在太守。

宁以一身活数万人。

18.用“/”为第⑤段画线部分断句。

(3分)19.第②③段分别写项经治理太平府和临江府,采用了不同的策略,请分析其原因。

(3分)20.第④段写到“监司督赋方急”,项经与他论理,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

(4分)参考答案15.(2分)(1)遵循(2)督查16.(2分)(1)C(2)B17.(5分)答案示例:百姓已经非常饥饿了,一定要请示后才能赈济,这就像坐着等死;赈济百姓却不请示,罪责就在太守。

2019年全国一卷文言文阅读解析译文

2019年全国一卷文言文阅读解析译文

2019年全国一卷文言文阅读解析译文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下面是一篇文言文,共有四道题目,完成题目后可以得到19分。

XXX是洛阳人,年仅十八岁,因为能够诵读诗歌并且写作能力突出,声名在郡中传开。

XXX是河南的守护官,听闻了XXX的才华,就召见他并且宠爱他。

XXX被召入门下,受到了很高的待遇。

当时汉朝的皇帝XXX登基继位,听闻河南守XXX治理国家平稳,于是与XXX一起前往研究。

之后,XXX征召XXX为廷尉。

廷尉认为XXX虽然年纪尚轻,但是已经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后来,XXX皇帝任命XXX为博士。

当时XXX年纪最小,但是每次诏令下来时,他总是能够与老一辈的博士一起商议。

XXX认为汉朝已经安定,应该改正朔、改变服色、制定制度和官名、振兴礼乐。

他起草了相关的仪式和法规,崇尚黄色,采用五行之说,改变秦朝的法律。

XXX即位后,他采纳了XXX的建议,修改了律令,将列侯都归国。

绛、灌、东阳侯、XXX之等人都嫉妒XXX,短他是年轻人,想独揽大权,使各种事情混乱。

XXX听从了他们的意见,不再采纳XXX的建议,但还是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XXX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XXX。

为长沙XXX三年。

后岁余,XXX见。

XXX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XXX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XXX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XXX,自以为过之,今不及。

居顷之,拜XXX为XXX太傅。

”XXX,XXX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XXX。

XXX复封XXX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XXX,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XXX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XXX不听。

居数年,XXX骑,堕马而死,无后。

XXX自伤为XXX,哭泣岁余,亦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 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 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人教版必修1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晶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晋穆帝永和九年,这是癸丑年。

暮春三月初,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进行修禊活动。

众多的贤能之士都来参加,年轻的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

这地方有高山峻岭,茂密的树林和挺拔的翠竹,又有清澈的溪水,急泻的湍流,波光辉映萦绕在亭子左右。

把水引来作为飘流酒杯的弯曲水道,大家列坐在水边,虽然没有音乐伴奏而稍显冷清,可是一面饮酒一面赋诗,也足以酣畅地抒发内心的感情。

这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拂拂,温暖舒畅。

抬头仰望宇宙空间之广大,低首俯察万物种类之繁多,因而放眼纵览,舒展胸怀,也足以尽情享受所见所闻的乐趣,确实是很快活的啊。

人们互相交往,转瞬间度过一生。

有的人襟怀坦荡,在家里与朋友倾心交谈;有的人把情趣寄托在某些事物上,不受世俗礼法拘束而纵情游乐。

虽然人们对生活的取舍千差万别,性情也有沉静和急躁的差异,但当他们遇到欢欣的事情,心里感到暂时的得志,就喜悦满足,竟没想到人生衰老的暮年会很快来临。

2019年高考全国1卷文言文试题及翻译

2019年高考全国1卷文言文试题及翻译

2019年全国1卷文言文试题及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2019年高考全国2卷文言文试题及翻译

2019年高考全国2卷文言文试题及翻译

2019年高考全国2卷文言文试题及翻译史记·商君列传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

”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换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

居五年,秦人富强。

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

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

而魏随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日:“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

”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高考文言文带翻译及注释

高考文言文带翻译及注释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于孔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夫子哂之。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孔子曰:“善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位弟子陪坐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所以不要因为我而感到拘束。

平时你们常说:‘没有人了解我。

’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急忙回答:“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遭受了军队的侵扰,接着又遭遇了饥荒。

如果让我来治理,等到三年后,可以让人们勇敢,并且懂得道义。

”孔子微笑着。

“冉求,你怎么样?”孔子问。

冉求回答说:“如果是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来治理,等到三年后,可以使百姓富足。

至于礼乐教化,那就等待有德行的人来实行吧。

”孔子也微笑着。

“公西赤,你怎么样?”孔子问。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赞礼的人。

”孔子说:“好呀!”“曾点,你怎么样?”孔子问。

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想法不一样。

”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和六七个少年,一起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下游玩,然后吟诵着歌谣回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宾语前置句
译:刘豫州现在想要到什么地方去呢?
2.甚矣,汝之不惠! 译:你太不聪明了!
主谓倒装
定语后置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 壮的筋骨。
➢何陋之有?
有何陋 ?
宾语前置
有什么简陋呢?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盖简修狭桃核为之。
原来是挑选又长又窄的桃核雕刻成的。
定语后置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等到太子丹用荆轲刺秦王作为(对付秦
国的)计谋,才招致祸患 。
“居庙堂之高……”(《岳阳楼记》) 直译:“处在高处的宗庙、殿堂”, 意译:“在朝廷做官”
类似这种语言现象,诸如: 藩篱(边防)、布衣(平民)、三尺(剑或法律)、会猎 (会战)、更衣(上厕所)、山陵崩(帝王死)、填沟壑 (死)、金城千里(钢铁般城防)
译成:几个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 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 面。
8.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成: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 很高兴的事吗?”
译句把“时”的意思漏掉了,应该在“复 习”前加上“按时”二字,才是意思完整 的译句。
9.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文言文翻译 9种失误形式
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 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 对晋国无礼,并且对楚国怀有贰心。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 文公无礼,并且对楚国怀有贰心 。
2.古今异义,以今义当古义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
地名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译: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 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 他凭借勇气在各国诸侯间闻名。
2.得楚和氏璧 。 器物名
译: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
词语。具体情况:
①句首发语词。
②句中表停顿的词。
③补充音节的词(“顷之”“久之”“近者” “曩者”) 或句末语气词。


换调Leabharlann 字词补 贯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 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 称。 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翻译下列句子:
人名、年号
人名
11..赵赵惠惠文文王王十十六六年年, ,廉 廉颇颇为为赵赵将将伐,齐伐齐,大,破大破之之,取, 阳取晋 阳晋,拜 ,为拜上为卿上卿,以 ,勇以气勇闻气于闻诸于侯诸侯。。
➢还自扬州。《伤仲永》 自扬州还。
我从扬州回来。
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为使译文 准确、通顺,翻译时应将某些省略 了的成分先补上,然后再翻译。
翻译下列句子: 省略主语:蛇蛇
草木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
译: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它)黑 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它)接触到草木, (草木)全都枯死;(它)如果咬了人,就没有 治愈的办法。
①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
(注:牛马走,像牛马一样的人。此处为作者 自谦词,可意译为“鄙人”或“您的仆人”
译:太史公、像牛马一般的仆役,司马 迁拜了两次说:
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
译:(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联想推断法 根据所学来推断 李超,字魁吾,淄之鄙人。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偏义复词,删去浅
4. 而山下皆石穴罅xià,不知其深浅(《石钟山记》) 译: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不知道它 的深度。
字字落实第二式: 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 出的虚词删去。
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 通假字换成本字, 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 将古汉语词换作现代汉语词。
翻译下列句子: 词类活用,名作动
省略兼语:之,他
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让(他)回到赵国。
3.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省略宾语:之,他 译:私下会见了张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
(他 )。
文从句顺第二式:
在文言文翻译时,补 出省略的成分。
文言文中使用借喻、借代、用 典、互文等修辞手法的句子,翻译 时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 译出。
考纲阐释
文言文翻译主要考什么
文言翻译的标准是: 信 达 雅
1.“信”:真实准确,忠实原文。实词虚词做到 字字落实,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被攻破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 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2.“达”要求译文语句通顺、没有语病,符合现代 汉语语法及表达习惯。
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译译::不最是终会让游上泳官,大却夫渡在过顷了襄江王河前。诋毁屈原
通“剃”
2.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束在颈上
译:其次被剃去头发、用铁圈缠绕颈上而受辱 。
3.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译: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
把文言句中的主谓倒装句、宾语前 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结构作状语后 置句及其它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要 求调整过来。
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得 流畅。
再如: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 去了三(次),才见到他。
7.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
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容, 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至违背原 文的意思。否则,就会造成失误。
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秦孝公)有并吞天下的野心。
什么时候需要意译而不用直译呢
1、有修辞的地方:比喻、借代、互文、用典
a、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目光短浅的人怎么会知道抱负远大的人的志向呢! b、 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 在朝廷当官,不知道有战场上的危急之事。 c、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
发语词,删去
2.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助词,表停顿,删去 译: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不为事物所拘 束,而能够随世事的变化转变 (自己的想法)。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删去
33..盖盖忠忠臣臣执执义义,,无无有 有二 二心 心。 。 译:忠心的臣子坚守道义,没有二心。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边境;把……作为边境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
—— 诸葛亮《出师表》
卑鄙:出身低微、学识浅陋;见解粗俗。
文言翻译歌诀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顺流畅,翻译完毕。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 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闻名。
3.“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 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像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1、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2、意译为辅,文从句顺。
直译为主:逐字逐句对应翻译,字字落实。 1、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便可白公姥”“陟罚臧 否,不宜异同”“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备 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起结构和语法作用的助词。(特殊句式中的 “之” “者”,取独的 “之”)
翻译下列句子: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11..师师道道之之不不传传也也久久矣矣。 句子独立性,删去
语助,句中表停顿,以舒缓语气, 删去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判断正误: 寻找人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没有 找到。
定语后置,在翻译时必须把定语放回到中心词 前边,正确的翻译是:
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却没有找到。
⒈夫晋,何厌之有? 调:晋,有何厌?(宾语前置) 译:晋国,有什么能让他满足的呢?
⒉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后置)
主意未能定下来,想找一个可以出使 回复秦国的人,未能找到。
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北斗星 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翻译下列句子:
1.豫州今欲何至?
平时要勤于积累识记,不可照字面意思直译。 同时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灵活翻译,以使译文前后 衔接,上下贯通。
意译为辅: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灵活地 增减内容,改变句式,使文意连贯。 例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奏章请求告老还乡。
例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 击退匈奴七百多里。 例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 八荒之心。
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所 说的来辞让单于。
(指责、责备)
3.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因为) (授予官职)
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4.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译成: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不吝惜珍贵的器物珠宝和肥沃富饶的土地。
5.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在这五步之内,我能够拿头颈的血溅在大王身上!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 到了四岁,舅舅强行改变了母亲守节的志愿。
3、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 其意思凝缩。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 荒之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