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洞庭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洞庭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洞庭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洞庭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3.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影像资料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赞美山水诗词,今天我们学习刘禹锡的一首赞美祖国山清水秀的诗《望洞庭》。
(书写课题,强调“庭”的写法)2.齐读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准的字和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标注出来。
自由读,指名读,强调“和,螺”等字的读音指名读,齐读。
2.孩子们你们除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谁还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呢?再读古诗,读出情感,读出节奏美、韵律美。
3.同学们,通过读,你能发现作者描写了哪些美景吗?(板书:湖光秋月)三、品词析句感悟美景1.你从哪里感受到湖光和秋月很美呢?“两相和”是什么意思?强调学习方法(注释)2.请同学们分组交流一下“两相和”的画面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形容这样的画面的3.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湖面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铜镜4.没有打磨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朦朦胧胧、模模糊糊5.谁能把这种朦朦胧胧的美景读出来呢?指名读、男女读、齐读1.同学们,作者是哪个角度欣赏这样的美景呢?“遥望”:远望。
点题2.请同学们看插图,你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呢?3.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谁能美美的读一读这两句。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 望洞庭 》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课后练习及答案和知识点汇总

(二)、反复诵读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相机指导。这首诗里有许多后鼻音,正音:光、风、镜 3.同桌互读。 4.划分诗的节奏,找出韵脚并读出诗的节奏。(二二三节奏,这首诗中押o韵,押韵的字 是磨,螺)
(1)齐读,读出诗的韵律。 (2)吟诵。(平长仄短入声促) (3)镂空背诵。
2.板书课题,读音指导,释题。
3.洞庭湖简介。(洞庭湖在我国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以南,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自 古就有“八百里洞庭”的称呼。洞庭湖风光秀美,湖中有美丽的君山,周边还有很多风 景,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岳阳楼,站在岳阳楼上便可俯瞰洞庭湖。)
【设计意图:明确这是一首风景诗,形成从题目入手学习古诗的习惯,加深对洞庭湖的了解, 同时为文本学习做铺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写出。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智能目标】理解词义句意,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 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感悟诗歌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出《望洞庭》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望洞庭》描绘的景色。
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古诗三首《 望洞庭 》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
一、课文主题: 本文描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地区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 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古诗三首 望洞庭|人教(部编版) (共张PPT)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湖光秋月两相和,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译文: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远望湖中的景物,
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连一连
柔美似水的 波光粼粼的 银光闪闪的 玲珑剔透的
潭面 秋月 青螺 玉盘
合作与探究
整首诗哪些诗句用了比喻的修辞 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好在哪里?
白银盘里一青螺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1.8. 321.8.3 Tuesda y, August 03,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04: 42:3804 :42:380 4:428/ 3/2021 4:42:38 AM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 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 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 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 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 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 “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 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 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 年8月3 日星期 二上午4 时42分 38秒04 :42:382 1.8.3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望洞庭》优质教学课件

指湖面
未经打磨 的铜镜
诗意: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 融和,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 镜。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这两句话在朗读的时候语气要轻柔,读出 湖光秋色相映成趣的和谐画面。
想一想: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
“潭面无风镜未磨”形象贴切地表 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 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 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 月才能两相协调。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两句话语气要舒缓,读出洞庭湖的宁静。
看到这么美的洞庭景色,诗人会想些什么呢?
真想把 这枚青螺握 在手中呀!
遥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 像青螺一样的君山。
这首诗是诗人遥望洞庭湖 所作,从水光秋月交融不分写 起,写出了湖面的开阔辽远, 水平如镜;然后把洞庭湖中的 君山比喻成白银盘中的青螺, 新颖别致,趣味盎然。
想象画面,感受色彩美 《望洞庭》这首诗
画面颜色非常丰富, 其中,描写颜色的字 有: 翠 、 白 、青 。
比喻句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形容洞 庭湖。
青绿色的螺。 这里用来形容洞 庭湖中的君山。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
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喻成白银盘子里的 青螺,写出了洞庭湖山水的美丽,表现了作 者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望洞庭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 家,有“诗豪”之称。与白 居易合称“刘白”,有《陋 室铭》《竹枝词》《杨柳枝 词》《乌衣巷》等名篇。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洞庭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洞庭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洞庭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感悟古诗意境,学会赏析并运用古诗“比”的艺术手法。
2.通过反复诵读和放飞想象,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并通过欣赏优秀范例,学会将比喻巧妙用于写景。
3.感受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体会诗人宽广、豁达的胸怀。
【教学重点】感悟诗境,学习古诗“比”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将比喻巧妙用于写景中。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游戏:想象力大比拼(1)出示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瀑布还像什么?)(2)出示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你觉得白雪还像什么?)看来你们的想象真丰富,用起比喻来都得心应手了!诗人刘禹锡也有个描写洞庭湖的绝妙比喻,不着急,先来欣赏洞庭湖的秀丽风光吧!2.欣赏洞庭湖风光,引出古诗,渗透写景方法。
(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看到的洞庭湖。
)(如果请你写洞庭湖的景色,你会选哪些景物来写呢?)二、感悟古诗(一)初诵读,明诗意1.师示范诵读:2.(出示带平仄符号古诗,配洞庭湖美景图)学生结合注释自由练习诵读,要求读准字音,提示诵读规则:平长仄短,入促韵长;3.指名诵读,相机指导:4.分组赛读。
(通过这样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二)再诵读,悟诗情(过渡:让我们一起领略秋夜洞庭湖的朦胧美吧!)1. 学习“湖光秋月两相和”,感悟“两相和”;(1)全班齐诵:你从第一句诗中读懂了什么?“和”字给你什么感觉?小结:是呀!一个“和”字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的画境,用得多妙呀!(2)引导学生诵读诗句。
(引读:刘禹锡遥望洞庭,秋月的清辉静静地洒在洞庭湖面,湖面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他不禁吟道……洞庭湖在淡淡的月光笼罩下,点点银光,是那么温柔,我们赞美道……2. 男女生赛读“潭面无风镜未磨”,欣赏本句中的艺术手法“比”,结合体会“镜未磨”;(湖上真的有一面铜镜吗?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镜未磨”?)3.分组诵读“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你喜欢这两句吗?为什么?)(为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而不是其它东西?)(板书:抓特点、想象)(这两个巧妙的比喻也是饱含着诗人美好的情感,你体会到了吗?)(板书:融情)(对比这一句“遥望洞庭山水翠,银白湖中一君山”,刘禹锡的比喻给你什么感觉?)(板书:生动形象)(三)知作者,说背景1.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1)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写作背景的资料:(2)教师小结:(多次被贬,他都没有放弃,无论面临多么绝望的境地,他始终没有放弃!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刘禹锡?)(是的,他始终乐观豁达,热爱生活,就算是被贬到偏远的地方,依然能保持豁达平和的心态,依然将洞庭湖的美景尽收心底。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古诗三首《望洞庭》刘禹锡|部编版

热爱祖国锦绣山河 湖光山色在诗人的笔下是那么壮 丽,那么美好。这三首古诗让我们欣赏了长江冲破天门山 奔腾而去的雄伟气势,领略了西湖“淡妆浓抹总相宜”的 独特神韵,感受了洞庭湖宁静、朦胧的和谐之美。读了这 三首诗,我们不禁为美丽的祖国感到骄傲与自豪。
这是课后第1题哦!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背诵课文。
放着一只青螺。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 青螺,贴切地表现了洞庭湖的美。
积累练笔:
古人写山水的诗句还有很多,试着写出几句。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
望
洞唐 庭刘
禹 锡
这是课后第2题哦!
和:指波光和 月色融为一体。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 铜磨成。这里是说水面 无风,波平如镜。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诗意: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月色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因为没有风,湖面平静得像一面未经打磨的镜子。
湖光秋月两相和,
“两相和” 形象地描绘出水 光与秋月交相辉映,一派和 谐、宁静的画面。
潭面无风镜未磨。
“镜未磨” 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把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 子,贴切地表现了洞庭湖的美。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远地望。
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 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诗意:远远地望着洞庭青翠的山水,如同白银盘里
朗读指导:朗读《望天门山》时,前两句语气豪迈,体现楚江 之浩荡,天门山之壮美;后两句语气稍柔和,尾句“日边来”语 速放慢,读出引人遐思的意味。《饮湖上初晴后雨》写得清新秀 丽,朗读时声音要柔美,感情要饱满,读出对西湖的热爱。朗读 《望洞庭》时,语调要上扬,读出对洞庭湖月夜景色的喜爱和赞 美之情。熟读每首诗,理解诗的意思,然后抓住诗句中的重点字 词,想象画面,一句一句地背诵,最后背诵整首诗。
【精品】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名师教学课件
读出远近
一望,望见山水
二望,望出天际
三望,望穿宇宙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望天门山》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透视作者
李白啊,李白! 在你的诗句中,我们能看到—— 我们还能看到—— 甚至我们还能看到——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有人说,诗人就是用 诗句来画画的。那么让 我们快去找一找,诗人 李白在这幅画中加入了 哪些景物呢?
读出景物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有人说,诗人就是用 诗句来画画的。那么让 我们快去找一找,诗人 李白在这幅画中加入了 哪些景物呢?
读出景物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读出色彩
山 —青山 —青山高耸入云 水 —碧水 —碧水山间流淌 帆 —白帆 —白帆由远及近 日 —红日 —红日偎依山水
读出远近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远下水波闪动、荡漾的样子。
山色空蒙雨亦奇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经》 ——《绝句》
玩味字词 感受比喻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施天生丽质,婀娜迷人,浣纱时 鱼见其美而忘记了游水,渐沉于水底, 故誉其有“沉鱼”之美。她还在村里的 时候,不施粉黛,也就是不化妆,也非 常美丽。
三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
• 刘禹锡(772——842),字梦 得,洛阳(今属河南)人。曾 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 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友善, 并称“刘柳”。又多与白居易 唱和,亦并称“刘白”。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壹
贰
叁
肆
生
词
古
诗
字
语
诗
文
学
解
大
赏
习
释
意
析
生字学习
tǐng 庭(洞庭湖)(庭院)
tán 潭(泥潭)(水潭)
luó 螺(海螺)(螺丝)
释
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和:和谐(xíe),这里指水色与月色融
为一体。
意
潭面:指湖面。 镜为磨:古人用的铜镜,需打磨才光亮,未磨则 模糊不清,此处喻湖面。 螺:比喻湖中的君山。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诗文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诗
歌前两句写洞庭湖湖光秋月,将湖面比喻成 镜面,非常鲜明;后两句写洞庭全景,把君 山风景喻为白银盘中的青螺。诗人选择 月夜
遥望的角度,运用比喻和奇特的夸张手法把 洞庭湖的湖光山色写得玲珑可爱,别具神韵。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 的生动,很有几分浪漫气味。
四年级下册
洞庭湖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我国第二 大淡水湖。洞庭湖跨湘鄂(è)两省, 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 水,号称“八百里洞庭湖”。
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见 其风光之绮(qí)丽迷人。洞庭湖浩瀚 迂回,山峦突兀,其最大的特点便是 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 叶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春秋 四时之景不同,一日之中变化万千。 古人描述的“潇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 “远浦归帆”、“平沙落雁”、“渔村夕照”、 “江天暮雪”等,都是现在东洞庭湖的 写照。
最新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望洞庭》教学课件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 。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 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 分惹人喜爱。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望洞庭
刘禹锡
目录
知诗人背景 创作背景 读诗歌 明诗意 作赏析
知诗人背景
知诗人背景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 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 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 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 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 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 录。
“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胜 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 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 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明诗意
湖光秋月两相和
,
潭面无风镜未磨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
,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 镜。
遥望洞庭山水翠
,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
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
三年级上册语文-17 古诗三首《望洞庭》3∣人教部编版PPT完美课件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 古诗三首《望洞庭》3∣人教部编版(共9 张PPT)
古诗四首
《望洞庭》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 古诗三首《望洞庭》3∣人教部编版(共9 张PPT)
《望洞庭》作者
•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匈奴族后 裔,唐代中期诗人、政治家、哲学家。政 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 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 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 客”。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 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 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 枝》(六)、《浪淘沙》(一)、《浪淘沙》 (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 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 《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 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
和: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 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 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 楚。 两说均可。
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青色的田螺,这里用来比喻湖中间的青 山。
秋夜,月光下的洞庭湖水清澈空明,与明朗的月色交相辉映。湖面 风平浪静,波光闪动,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望去,湖中翠 绿的洞庭山,多像白色银盘中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呀。
想一想
诗文运用了几次比喻手法?分别 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诗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1.经 典 电 磁 理 论很 容易解 释原子 的稳定 性. 2.根 据 经 典 电 磁理 论,电 子绕原 子核转 动时, 电子会 不断释 放能量 ,最后 被吸附 到原子 核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 洞 庭
唐
刘 禹 锡
作者介绍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属 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有“诗豪”之称。
主要作品:《陋室铭》《乌衣 巷》《石头城》等。
望洞庭
tínɡ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wèi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 。 mó
pán
课文讲解
自由读一读古诗,对照注释,说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默写指导:在背诵的基础上进行默写,注意不 要写错别字。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参考答案:两岸青山相对耸立,一叶小舟乘风 破浪,从水天相接的天边驶来。
洞庭湖上水光和秋月交相融和,湖面风平 浪静,如同没经过打磨的铜镜。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 课件:www.1ppt .com/k 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背诵指导:这三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 山河的热爱之情。背诵时,首先要熟读每首诗,
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并把诗句描绘的画面记 住。然后可抓住诗中的景物或重点词语边想象画面, 边逐句进行背诵。《望天门山》:“楚江”→“东 流”→“青山”→“孤帆”;《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山色”→“淡妆浓抹”;《望洞庭》: “湖光秋月”→“无风”→“青螺”。
抹都是那么合适,美丽多娇。
三、课外积累。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宋]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 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 一杯当属水仙王。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背 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朗读指导:朗读《望天门山》时,按“二 二二一”的节奏朗读,前两句语气应该豪迈, 体现天门山的壮美;后两句语气稍柔和,尾句 要读得引人遐想。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时,
按“二二一二”的节奏朗读,语气柔美,感情 饱满,读出对西湖的喜爱与赞美。朗读《望洞 庭湖》时,朗读停顿的划分为:湖光/秋月/两 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洞庭湖。
比喻洞庭湖 中的君山。
诗意: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 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小小的青螺。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 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白
银盘”,将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 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 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 的湖水、山白描写祖国山水的其他作品,并 品析背诵。 2.你有喜欢的某一处风景吗?请你以小短文的形 式展示一下。
说每句诗是什么意思。
互相映衬。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面的波光。
未经打磨的铜镜。
诗意: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 和,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 镜一样。
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
“潭面无风镜未磨”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 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 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 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随堂练习
一、填一填。 《望天门山》写出了天门山的_雄__伟__壮__美_和
长江的波__澜__壮__阔__,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川 的_热__爱__之情。
二、翻译下列诗句。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
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镜一样。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淡妆浓
想象: 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一只小小的
青螺,在诗人的想象中,洞庭山水成 了一件完美的艺术品,给人以莫大的 视觉享受。
白遥 银望 盘洞 里庭 一山 青水 螺翠 。,
结构梳理
湖月 相和
望 洞庭湖 潭面 如镜 和平宁静
洞
景色
庭
山水一体 山水 君山
迷人
青色 山水相衬 青螺
主旨概括
《望洞庭》通过丰富的想 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 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 纸上。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 的喜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