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柳永PPT课件
合集下载
雨霖铃完整ppt课件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01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03
02
引出离别的主题,表现出作者对离别的悲伤 和无奈。
04
写出了酒醒后的迷茫和孤独,表现了离别 的痛苦和无助。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 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05
06
写出了离别后的孤独和失落,表现了作者 对离别的深深悲伤。
03 雨霖铃词文解析
CHAPTER
上片解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 初歇。
描述了季节、时间和天气, 营造了一种冷清、凄凉的气
氛。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 舟催发。
写出了分别的场景和情绪, 表现出离别的无奈和不舍。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通过动作和表情的描写,刻 画了离别的痛苦和难舍难分 。
下片解析
之感。
对比映衬
运用对比手法,使曲中情感更加 强烈,如“杨柳岸晓风残月”中 ,通过“杨柳”与“残月”的对 比,表达出离别的哀愁 情感融入其中,如“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通过对 秋景的描绘,表达出离别的凄凉
与悲切。
修辞手法
用典
词中运用了古人的典故,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等,增强了作品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
改变了词的审美风尚
雨霖铃以其婉约、柔美的风格,改变了五代以来词的审美风尚,为 后来的词人提供了新的艺术范本。
丰富了词的表达方式
雨霖铃在表达方式上具有独特性,它不仅采用了传统的“起承转合” 的结构,还融入了散文化的表达方式,使词的表达更加丰富和灵活。
后世对雨霖铃的评价
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01
雨霖铃在当代的传播
音乐会表演
雨霖铃优秀课件ppt.ppt

1、景: 杨柳岸、晓风、残月 2、人物活动:
①今宵酒醒何处 ②良辰好景、千种风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自古”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清秋节更让
人难以承受离别之苦? “伤离别”
共同感受 触景生情
普遍情感
主旨
进一层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离别后: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 一舟临岸,词人酒醒
别离诗的思想感情
别离诗在思想内容上常表现 为以下几方面:
表达离愁别绪,多迷恋、伤感。
赋得古草原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写情态
感情深挚
“流泪眼看流泪眼, 断肠人对断肠人”
白描
勾画图景,传递感情。
词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话呢?
景——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句词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 作分析。
-----用了“虚景实写”的艺术 手法。这两句是词人的内心独 白。
“念”字告诉读者下面为想 像的景物,是虚写。
分析炼字
长亭
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 一长亭。后被当作别离地点的通称。成为表 现离愁别绪的常用意象之一。
骤雨
雨给人以悲凉清冷之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融情入景 即景抒情
“寒”点出节令(深秋),显 出凄清,渲染气氛;
“晚”点出时间,恰又唤起 “美人迟暮”的感慨;
“雨”点出天气,暗合下文的 送别之“泪”。
宵 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
《雨霖铃》ppt课件(15页)

在都城门外设宴饯别,却因将要分别没有了情绪;多想再留 恋一会,船夫却催着出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握着手泪眼互相凝视,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一句也说不出。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到这一别越去越远,千里烟波之上,暮霭低落,楚地的天 空辽阔无边。
鉴赏课文 下阕 写别后的孤寂凄清的情景。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自古以来,多情人离别都很悲伤。离别之时假设能有个好 天气,或许能略微冲淡些愁绪,却遇上个冷落清秋,叫人 如何承受得了。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晚酒醒梦回,我身在何处呢?或许我的小船停泊在岸
边,只见习习晨风吹拂着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梢头。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离别以后虽然还会有良辰好景,却无人共赏,等同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离别了恋人,虽有万千深情蜜意,又能向谁来〔开封〕 去各地漂泊时和他心爱的人难舍难分 的痛苦心情。通过这种描写,十分真 实地反映出封建社会中离别给予青年 男女的爱情以多么繁重的打击。这首 词正是爱恋歌妓和悲叹羁旅的思想感 情交织着的作品,是柳永的代表作品 之一,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 曲〞之一。
注释:
7、暮霭:(ǎi)黄昏的云气。 8、沉沉:深沉。 9、楚天:楚地的天空〔战国时楚国很大,包括 湖 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等地〕,这里泛指南 方天空。 10、经年:一年。 11、便纵有千种风情:就算是有多少风情。风情, 深情密意。
听音频材料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 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 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怎样理解千古传诵的名句“今宵酒 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是设 想作者与爱人分手次日酒醒的景况。词句勾画出 拂晓江岸的秋景,把词人激烈的思想感情融化在 景物描写中。“杨柳〞、“晓风〞、“残月〞这 些意象,在古人心目中,都具有离别或想思的味, 用以描述凄清孤寂的秋景,和词人此时此刻的境 况、心情,都非常恰当。景物的凄清、寂寥,正 好烘托出人物形只影单的孤零心境。因此,这两 句的写景,景中含情,情景相辅相成,发人深省, 妙不可言,历来被广为传诵。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握着手泪眼互相凝视,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一句也说不出。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到这一别越去越远,千里烟波之上,暮霭低落,楚地的天 空辽阔无边。
鉴赏课文 下阕 写别后的孤寂凄清的情景。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自古以来,多情人离别都很悲伤。离别之时假设能有个好 天气,或许能略微冲淡些愁绪,却遇上个冷落清秋,叫人 如何承受得了。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晚酒醒梦回,我身在何处呢?或许我的小船停泊在岸
边,只见习习晨风吹拂着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梢头。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离别以后虽然还会有良辰好景,却无人共赏,等同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离别了恋人,虽有万千深情蜜意,又能向谁来〔开封〕 去各地漂泊时和他心爱的人难舍难分 的痛苦心情。通过这种描写,十分真 实地反映出封建社会中离别给予青年 男女的爱情以多么繁重的打击。这首 词正是爱恋歌妓和悲叹羁旅的思想感 情交织着的作品,是柳永的代表作品 之一,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 曲〞之一。
注释:
7、暮霭:(ǎi)黄昏的云气。 8、沉沉:深沉。 9、楚天:楚地的天空〔战国时楚国很大,包括 湖 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等地〕,这里泛指南 方天空。 10、经年:一年。 11、便纵有千种风情:就算是有多少风情。风情, 深情密意。
听音频材料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 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 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怎样理解千古传诵的名句“今宵酒 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是设 想作者与爱人分手次日酒醒的景况。词句勾画出 拂晓江岸的秋景,把词人激烈的思想感情融化在 景物描写中。“杨柳〞、“晓风〞、“残月〞这 些意象,在古人心目中,都具有离别或想思的味, 用以描述凄清孤寂的秋景,和词人此时此刻的境 况、心情,都非常恰当。景物的凄清、寂寥,正 好烘托出人物形只影单的孤零心境。因此,这两 句的写景,景中含情,情景相辅相成,发人深省, 妙不可言,历来被广为传诵。
柳永雨霖铃课件ppt

鉴赏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哪 三个字点明主旨?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伤离别”
主旨
进一层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更何况我正在这冷落凄凉的 秋季,多么难以忍受!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1“良辰好景虚设”为什么?
“良辰好景”因无人共赏而如同“虚设”。
2“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 说?”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感情?
“千种风情”也因爱人不在而不 愿与人说。 “清秋节”之实景可以随 时令之推移暂告消失,而“伤离别” 的实情却是随时令之推移与日俱增。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鉴赏
4、“念去去,千里 烟波,暮霭沉沉 楚天阔”中的 “千里烟 波”“暮霭沉沉” “楚天阔”三种 景物与词人的愁 绪有何联系?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无
边
无
• 行人消逝在烟雾弥漫 际
的江面上,傍晚时分, 的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
行》)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哪 三个字点明主旨?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伤离别”
主旨
进一层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更何况我正在这冷落凄凉的 秋季,多么难以忍受!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1“良辰好景虚设”为什么?
“良辰好景”因无人共赏而如同“虚设”。
2“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 说?”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感情?
“千种风情”也因爱人不在而不 愿与人说。 “清秋节”之实景可以随 时令之推移暂告消失,而“伤离别” 的实情却是随时令之推移与日俱增。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鉴赏
4、“念去去,千里 烟波,暮霭沉沉 楚天阔”中的 “千里烟 波”“暮霭沉沉” “楚天阔”三种 景物与词人的愁 绪有何联系?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无
边
无
• 行人消逝在烟雾弥漫 际
的江面上,傍晚时分, 的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
行》)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雨霖铃》ppt课件解析

雨 柳永霖铃
柳永 (约980--约 1053年),原名 三变,字耆卿, 福建崇安人。
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天禧 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 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 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 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 酬。”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 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 的《鹤冲天》:
惆怅晓莺残月—— 韦庄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 李白
原为西南风 长逝人君还
—— 曹植
名句欣赏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2.此画面出现在特定的时刻
——“酒醒”之后
醉不成欢惨将别 —— 白居易
举杯消愁愁更愁 —— 李 白
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 李清照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 风情,更与何人说?
“良辰好景”因无人共赏而如同“虚设”, 即使有“千种风情”也因无人共语而倍觉 痛楚,词人以虚景、虚情收束全篇,写出 了“清秋节”之实景可以随时令之推移暂 告消失,而“伤, 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 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
——清代 冯煦
——梁衡《读柳永》
南朝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 唯别而已矣.”
宋 秦观《调笑令》:“始信别离情最苦 ,兰舟欲解春江暮.”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 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 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 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 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 金葬之南门外。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柳词从 题材方面看,大体可分三类:写都市生活和 风光;写妇女生活、愿望和男女间的恋情; 写羁旅行役之苦。他的《乐章集》有词近二 百首。他的词在艺术表现上自成风格,大部 分作品以白描见长,铺叙刻画,情景交融, 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 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柳永 (约980--约 1053年),原名 三变,字耆卿, 福建崇安人。
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天禧 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 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 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 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 酬。”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 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 的《鹤冲天》:
惆怅晓莺残月—— 韦庄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 李白
原为西南风 长逝人君还
—— 曹植
名句欣赏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2.此画面出现在特定的时刻
——“酒醒”之后
醉不成欢惨将别 —— 白居易
举杯消愁愁更愁 —— 李 白
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 李清照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 风情,更与何人说?
“良辰好景”因无人共赏而如同“虚设”, 即使有“千种风情”也因无人共语而倍觉 痛楚,词人以虚景、虚情收束全篇,写出 了“清秋节”之实景可以随时令之推移暂 告消失,而“伤, 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 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
——清代 冯煦
——梁衡《读柳永》
南朝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 唯别而已矣.”
宋 秦观《调笑令》:“始信别离情最苦 ,兰舟欲解春江暮.”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 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 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 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 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 金葬之南门外。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柳词从 题材方面看,大体可分三类:写都市生活和 风光;写妇女生活、愿望和男女间的恋情; 写羁旅行役之苦。他的《乐章集》有词近二 百首。他的词在艺术表现上自成风格,大部 分作品以白描见长,铺叙刻画,情景交融, 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 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柳永《雨霖铃》课件全

字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词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即是“凝咽”。
解
⑦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释
⑧暮霭:傍晚的云气。 ⑨沉沉: 深厚的样子。
⑩楚天:战国时期湖南、湖北、江苏、浙江一带属于楚国,这里以“楚天”泛指南方的天
空。
⑾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季。
⑿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⒀风情:情意。情,一作“流”。
原文释义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 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 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 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 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 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 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 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 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 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 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 (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 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 同谁去诉说呢?
这首词的重要特点是情景交融、虚实相济。
词中哪些是景语,哪些是情语?哪些是情景和说?
词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答:
上片”寒蝉凄切,……,兰舟催发”是实景。“执手 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情景交融。“念去 去,……,暮霭沉沉楚天阔”是虚景。下片皆为虚景 抒情,写出了“伤离别”之情。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 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 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 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 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柳永《雨霖铃》.ppt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12/16/
2020 3:21:33 AM03:21:332020/12/16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12/16/
谢 谢 大 家 2020 3:21 AM12/16/2020 3:21 AM20.12.1620.12.16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16-Dec-2016 December 202020.12.16
•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3:2 1:3303: 21:3303 :2112/ 16/2020 3:21:33 AM
•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603:21: 3303:2 1Dec-20 16-Dec-20
•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03:21:3 303:21: 3303:2 1Wednesday, December 16, 2020
画面二:“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2)除了离别之情,还有没有别的情感? (雨霖铃》背景:此时的柳永仕途失意, 不得不离开汴京而南下漂泊到楚地。)
此番离京,心情黯淡,前程迷茫;昔 日红颜知己前来相送,此番离别,归期难 料,犹如生离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 便谱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
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 2、虚实结合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 明确:两处虚景与前面的实景互相映衬、互为补 充,强化了离人凄切的情怀,传达出一。
◆课堂反馈练习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 和元旦相似。 该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四2.4柳永词两首《雨铃霖》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上片主要是写临别时难分难舍 的情景。
•下片主要是写别后的孤寂凄清 的情景。
试以上片为例,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 (选择什么意象)来准确传情的。
意象: 蝉、长亭、雨、兰舟、烟波、云气
作用: 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A、描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一句作者交代了送别时的时 间、地点、天气情况,用“寒 蝉”“长亭”“骤雨”三个独立的 画面构成一幅秋雨黄昏送别图。
B、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伤感、无可奈何。
执 手 相 看 泪 眼
:
.
.
分语
别言
竟
的描 发
无
情述 挥
语
景男想
凝
女象
噎
主 人 公 此 时
用 自 己 的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写宝玉受贾政 鞭笞之后黛玉去看他时,有这样一段描写: “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 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 了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 能说得,半日,方抽抽泣噎的说道:‘你 从此可都改了罢!’”虽然后来黛玉终于 说出了一句话,但这段描写正可以说明为 什么会“无语凝噎”的道理。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B、这句词用了什么艺 术手法,试作分析。
――用了“虚景实写” 的艺术手法。这两句是 词人的内心独白。“念” 字告知读者下面为想像 的景物,是虚写。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烟波:来自水面的视觉迷茫
暮霭:来自天空的视觉迷茫
下阙词人撷取中国古典诗
名句赏析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2、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 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
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 “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更何况是“酒醒”之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七字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 与典型心理: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一 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 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的矛盾何其尖锐。
.
16
情——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心中千言万语要和 对方说,却激动地 哽咽,什么都说不 出来了。动作神态 的细节刻画是情感 的集中表现 ,真挚 动人
.
17
.
9
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上阕:依依惜别
下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旅长愁
.
10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从中你可以读到哪些信息?
不止交代离别的节令(寒蝉)、时间 (晚)、地点(长亭)、天气(骤雨初 歇),而且渲染一种悲苦凄凉的气氛, 写出将别未别之际的痛苦心情。
通过哪些意象体现的?
.
11
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 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 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 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
22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 (明)贺裳《皱水轩词筌》:“柳屯田‘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 俊句。”
• 看似平常的一句诗为什么能得到这么高的评 价呢?
.
23
想象画面:一舟临岸, 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 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 高挂梢头。
1、把杨柳、风、月这三件 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 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
行第七,世称柳七。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由于
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
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还说“忍把浮名,换
了浅斟低唱”。当时有人向仁宗举荐他,但仁宗闻其名说:
“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何用浮名
,且填词去!”遂落第。
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后,别无
• 承上启下,既是总结上片的离别情景,又是 为下片写别后情景作铺垫。
• 从眼前所见写起,又想象行舟后所见之景, 半虚半实。
.
21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那三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
伤离别。自古伤离别是常情,似乎有
自我安慰之意,接着又转入现实的痛 苦中来:递进语气强调了此时清秋离 别更让人难受。
.
24
杨柳岸
柳有“留”意,古 人有折柳送行的风 俗。离别的人一见 杨柳,就会想起离 别时依依不舍的场 面,心中就会涌起 一缕缕离愁。
.
25
杨柳青青着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
26
风:秋风带来的
是无限凉意和凄凉。 秋天早晨的分更凉。
出路,只好以玩笑的态度,自
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
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
的生活。大约在少年时的“怪
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
柳永,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
几任小官。晚年客死襄阳,家.
6
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外 。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在北宋著名词人中, 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第 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
词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话呢?
景——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句词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 作分析。
――用了“虚景实写”的艺术 手法。这两句是词人的内心独 白。“念”字告诉读者下面为 想像的景物,是虚写。
.
18
分析炼字
念
念:承接上片内容,写出的是恋 人分别时难舍难分,彼此留恋挂念, 不忍离去的心情。同时,又为下片写 离别后的孤独及苦闷起到过渡作用。 上下片的过渡衔接自然。
.
12
长亭
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 一长亭。后被当作别离地点的通称。成为表 现离愁别绪的常用意象之一。
.
13
景语 寒蝉
长亭 骤雨
情感 凄切、落寞
别离之愁 悲凉、清冷
.
14
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看似简单写景,好像只在对着长
亭的当儿,听到寒蝉在叫,看到骤雨
刚停,但其实,不仅声音、形象中有
异样的情味,连呆对着的长亭也不是
单纯的建筑物。时当秋季,景已萧瑟,
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
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
闻,无处不凄凉!看来这是一个很好
开头,起句便给全诗酿造了一种足以
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给全诗定了凄
切的感情基调。
.
15
情——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矛盾
恋人在都门外的长亭摆下酒筵给他 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心 思,为什么?
《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 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 动人的别离情景。
.
7
雨 柳霖 永铃
.
8
• “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 诗或好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 意境、风格。”——别林斯基(俄)
读过这首词,留在你脑海中的有哪些画面? 感受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概括上下阙的内容。
.
3
小令:58字以内
词 的
按长短 中调:59-90字 长调:90字以上
分 按段落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类
豪放派
按风格 婉约派
.
4
风格比较
豪放派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 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婉约派
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 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 女恋情
.
5
柳永 (约980--约1053年),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排
他的词在当时便为人传唱,据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 柳词”,他精通音律,能自制新曲,变旧声为新声,在唐 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
柳永在与歌妓一起生活中得到了感情上 的慰藉,同时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同 情她们的不幸遭遇。所以他的作品,很多是 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感情真挚。
.
19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借浩淼迷茫的烟波暮霭来表现离人黯淡的 离愁。
(那千里烟波之上是沉沉暮霭,那沉沉暮 霭之上是空阔楚天,与无边广漠相对的是 一叶行舟和孤寂行人,此时他的内心是怎 样的?)
.
20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作用:
• 邈远之景,衬托出情人相见无期,自己前途 茫茫的惆怅。
雨 霖 铃
柳 永
.
1
• 了解宋词相关的知识。 • 了解柳永及其词作的特点和创作风
格。 • 体会诗歌的感情,并把握其意境。 • 品味诗歌的语言。
.
2
词的有关知识:
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 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 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 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 “曲子词”、“歌词”等。
.
16
情——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心中千言万语要和 对方说,却激动地 哽咽,什么都说不 出来了。动作神态 的细节刻画是情感 的集中表现 ,真挚 动人
.
17
.
9
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上阕:依依惜别
下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旅长愁
.
10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从中你可以读到哪些信息?
不止交代离别的节令(寒蝉)、时间 (晚)、地点(长亭)、天气(骤雨初 歇),而且渲染一种悲苦凄凉的气氛, 写出将别未别之际的痛苦心情。
通过哪些意象体现的?
.
11
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 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 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 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
22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 (明)贺裳《皱水轩词筌》:“柳屯田‘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 俊句。”
• 看似平常的一句诗为什么能得到这么高的评 价呢?
.
23
想象画面:一舟临岸, 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 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 高挂梢头。
1、把杨柳、风、月这三件 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 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
行第七,世称柳七。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由于
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
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还说“忍把浮名,换
了浅斟低唱”。当时有人向仁宗举荐他,但仁宗闻其名说:
“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何用浮名
,且填词去!”遂落第。
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后,别无
• 承上启下,既是总结上片的离别情景,又是 为下片写别后情景作铺垫。
• 从眼前所见写起,又想象行舟后所见之景, 半虚半实。
.
21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那三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
伤离别。自古伤离别是常情,似乎有
自我安慰之意,接着又转入现实的痛 苦中来:递进语气强调了此时清秋离 别更让人难受。
.
24
杨柳岸
柳有“留”意,古 人有折柳送行的风 俗。离别的人一见 杨柳,就会想起离 别时依依不舍的场 面,心中就会涌起 一缕缕离愁。
.
25
杨柳青青着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
26
风:秋风带来的
是无限凉意和凄凉。 秋天早晨的分更凉。
出路,只好以玩笑的态度,自
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
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
的生活。大约在少年时的“怪
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
柳永,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
几任小官。晚年客死襄阳,家.
6
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外 。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在北宋著名词人中, 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第 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
词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话呢?
景——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句词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 作分析。
――用了“虚景实写”的艺术 手法。这两句是词人的内心独 白。“念”字告诉读者下面为 想像的景物,是虚写。
.
18
分析炼字
念
念:承接上片内容,写出的是恋 人分别时难舍难分,彼此留恋挂念, 不忍离去的心情。同时,又为下片写 离别后的孤独及苦闷起到过渡作用。 上下片的过渡衔接自然。
.
12
长亭
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 一长亭。后被当作别离地点的通称。成为表 现离愁别绪的常用意象之一。
.
13
景语 寒蝉
长亭 骤雨
情感 凄切、落寞
别离之愁 悲凉、清冷
.
14
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看似简单写景,好像只在对着长
亭的当儿,听到寒蝉在叫,看到骤雨
刚停,但其实,不仅声音、形象中有
异样的情味,连呆对着的长亭也不是
单纯的建筑物。时当秋季,景已萧瑟,
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
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
闻,无处不凄凉!看来这是一个很好
开头,起句便给全诗酿造了一种足以
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给全诗定了凄
切的感情基调。
.
15
情——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矛盾
恋人在都门外的长亭摆下酒筵给他 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心 思,为什么?
《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 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 动人的别离情景。
.
7
雨 柳霖 永铃
.
8
• “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 诗或好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 意境、风格。”——别林斯基(俄)
读过这首词,留在你脑海中的有哪些画面? 感受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概括上下阙的内容。
.
3
小令:58字以内
词 的
按长短 中调:59-90字 长调:90字以上
分 按段落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类
豪放派
按风格 婉约派
.
4
风格比较
豪放派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 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婉约派
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 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 女恋情
.
5
柳永 (约980--约1053年),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排
他的词在当时便为人传唱,据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 柳词”,他精通音律,能自制新曲,变旧声为新声,在唐 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
柳永在与歌妓一起生活中得到了感情上 的慰藉,同时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同 情她们的不幸遭遇。所以他的作品,很多是 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感情真挚。
.
19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借浩淼迷茫的烟波暮霭来表现离人黯淡的 离愁。
(那千里烟波之上是沉沉暮霭,那沉沉暮 霭之上是空阔楚天,与无边广漠相对的是 一叶行舟和孤寂行人,此时他的内心是怎 样的?)
.
20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作用:
• 邈远之景,衬托出情人相见无期,自己前途 茫茫的惆怅。
雨 霖 铃
柳 永
.
1
• 了解宋词相关的知识。 • 了解柳永及其词作的特点和创作风
格。 • 体会诗歌的感情,并把握其意境。 • 品味诗歌的语言。
.
2
词的有关知识:
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 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 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 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 “曲子词”、“歌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