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宣武区2019-2020学年中考三诊语文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宣武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仿真第三次备考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宣武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仿真第三次备考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宽敞奔驰狼藉再接再厉B.渊博踌躇挺拔深恶痛绝C.真谛倔强温馨直截了当D.急躁慷慨诅咒一愁莫展【答案】D【解析】【详解】D.一愁莫展——一筹莫展。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将古典诗调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带领观众在唱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评词之美、音乐之美。
它之所以赢得多方赞誉,,,,,《经典咏流传》在最恰当的时刻像一股清泉注入观众的内心。
①不得不说,现代观众对文化的需求更加迫切②不仅在于其用流行音乐包装了古典诗词③源于古诗词中穿越时空的精神传承④更是源于古诗词本身的深厚内涵A.③④②①B.②③④①C.②④③①D.③①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
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
2、是否呼应。
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
3、是否协调。
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
此题注意,首先确定②④句用递进复句承接上句,阐明“赢得多方赞誉”的主要原因;③句归纳了前两句的“穿越时空的精神传承”;①句强调是观众今天的文化需求。
因此选C。
二、名句名篇默写3.在下列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
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____。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马说》)忠君爱国,为君分忧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当大敌压境之时,李贺满腔男儿豪情立誓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门太守行》);当人生身处逆境时,范仲淹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使命(《岳阳楼记》),心忧天下,先苦后乐。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三诊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三诊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温馨提示: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仔仔细细审题,认认真真答卷,工工整整书写。
一、语言积累(33分).1、根据拼音在下面语段的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阅读改变着我们的人生。
轻轻地翻动书页,感受世界万千的kuìzèng()。
让我们用心灵líng tīng()阳光的问候,欣赏落叶的轻舞,享受zhēn zhì( )的友谊,体悟浓郁的亲情,触摸生命的真谛——在广袤无垠的知识海洋里尽情áo yóu()。
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派遣辐射杳无音汛循环系统B.妄肆沸沸扬扬附代说明C.诧异蝉蜕不屑置辩变化之迷 D.贮畜忧心忡忡负职领导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组是()(2分)①这家敬老院有卫生室、棋艺室、台球室、电视室、健身房……可以说设施。
②改革开放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机,这个“文革”中一度的项目再度上马了。
③合肥是他的第二个故乡,他在这里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④年轻人面对困难和挫折,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切不可用事。
A、完备中止度过意气B、完备终止渡过义气C、完善中止度过意气D、完善终止渡过义气4、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A.同学们在考场上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B.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
C.我虽然和他只有一面之缘,但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他的学识和人品。
D.有关部门严肃处理了某些加油站擅自哄抬汽油价格。
5.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出师表.》——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B.《爱莲说.》——说:没有一定的形式,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
C.《陋室铭.》——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D.《陈涉世家..》——世家:《史记》中诸侯的传记,按照诸候的世代编排。
北京市宣武区(4校联考)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宣武区(4校联考)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蓬槁绮丽可歌可泣人声鼎沸B.晨曦瞰望义愤填膺如坐针砧C.阔绰肃穆人情炼达乐此不疲D.隐匿接济格物致知润如油膏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段,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句是()①就像黄牛,肚子里没有青草,拿什么反刍?②网络时代,点击率成了判断标准和不二法门,而在杂多的信息当中飞来飞去的眼球,其实并未收获几多真知。
③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省,而自觉自省的前提,是对传统文化基本的认知和积累。
④缺乏这种自觉的所谓知识分子,充其量不过是“知道分子”而已。
⑤网络人的头脑,基本是杂乱信息的跑马场。
⑥胸无点墨,何以自觉?A.⑥③①②⑤④B.③⑥①②⑤④C.②⑤④③①⑥D.③⑥②①④⑤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城市不是乡愁的产地,城市只是埋葬乡愁的坟场。
我们周游在后现代的工业城市,难觅经典永恒的乡愁。
,,。
,。
①乡愁生发在辽阔的原野②那它一定是逃离了都会③因为乡愁萌芽在朴素的地方④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令人一见倾心的乡愁⑤偷偷生长在被现代人遗忘的高山之巅的乡舍与内陆深处的村庄A.④②⑤③①B.④②①③⑤C.①③⑤④②D.①⑤③④②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B.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C.学校组织防震逃生演练活动,是为了让师生熟知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方法。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5.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生活并紧跟时代步伐,才可能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秀作品。
B.君子要讲和谐,但不能随波逐流,不能同流合污《中庸》所谓“君子和而不流,”就是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含糊。
北京市宣武区2019-2020学年第三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宣武区2019-2020学年第三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名著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米开朗琪罗至死还留在佛罗伦萨画室的唯一作品是《胜利者》。
B.《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作者是英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抒情性散文作品。
C.《傅雷家书》中,傅雷除了谈生活琐事,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谈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傅聪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D.《昆虫记》以人性观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重点介绍了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
【答案】B【解析】【详解】《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所以选B。
【点睛】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孟子》是儒家的经典,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名轲,字子舆。
B.古代婵娟代指月亮,黄发代指老人,白丁代指百姓;布衣之交指以平民身份交往的朋友,金兰之交则指亲如兄弟的朋友。
C.古代不同阶层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在称呼上有所区别,皇帝死称“崩”或“殂”,诸侯或者大官死叫做“薨”。
D.安徒生,丹麦作家。
他创作的童话有160余篇,代表作有《丑小鸭》《夜莺》《安恩和奶牛》《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安恩和奶牛》是丹麦作家约翰尼斯•延森的名作,不是安徒生的作品。
故答案为D。
二、名句名篇默写3.诗文名句默写① 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五九和六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北京市宣武区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校模拟卷)含解析

北京市宣武区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校模拟卷)一、选择题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面要醒到苦里发甜,味不对就弃面重醒,醒好的面用湿布包着放一晚。
①面是头天晚上和的,先把面用水一裹,搓成块,再加碱醒面,碱要讲究纯度,不能太杂。
②胡记面做起来可不容易。
③第二天拉的时候,面就筋道,任人拉扯。
④下麦子的时候,挑熟好的麦捆回家,人推着石磨细细地磨,这样面粉老道细腻。
A.④①③②B.④③①②C.②④①③D.②④③①【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
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
2、是否呼应。
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
3、是否协调。
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
此题注意②总起,“胡记面做起来可不容易”;④磨面;①和面;③是写第二天的拉面。
按事情的先后顺序。
所以应放在语段末。
由此选C。
2.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掺.cān杂茏.罩lǒng与日俱增腐草为萤B.栈.zhàn桥宽宥.yòu抽丝剥茧相得益彰C.祭祀.sì恣雎.suī佝偻提携矫揉造作D.譬.pì如戳.cuō破眼花缭乱辩伪去妄【答案】B【解析】【详解】A项“掺杂”读作“chān”,“茏罩”写作“笼罩”;B项正确;C项“恣雎”写作“恣睢”;D项“戳破”读作“chuō”,“辩伪去妄”写作“辨伪去妄”。
二、名句名篇默写3.根据要求写出古诗文原句。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___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_____________。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日侍坐备顾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论语》十二章中,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市宣武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三模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宣武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三模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古文标题中表明文体时,“序”一般是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及经过的一种文体;“说”是一种说明文体;“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狼》《范进中举》分别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作者分别是罗贯中、曹雪芹、蒲松龄、吴敬梓。
C.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中的“太傅”是官名。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项错误,“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伊丽莎白落落大方,没有矫揉造作....的习气,因此大家听她讲话特别高兴。
B.我们的班主任对工作十分负责,她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总是吹毛求疵....。
C.我们原打算天黑前赶回襄阳市区,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使我们在这个小山村滞留..了一夜。
D.我确实找到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
【答案】B【解析】【详解】B错误,吹毛求疵:求:找寻;疵:毛病。
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不合语境。
二、名句名篇默写3.古诗文默写。
____,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应有恨,____。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白《行路难》中“____,____”两句,以姜子牙、伊尹自比,希望将来也像他们那样得遇贤君明主,成就大业。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民族危难之际,辛弃疾“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发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被俘临刑之时,文天祥“____,____”(《过零丁洋》)展现出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
北京市宣武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3)含解析

北京市宣武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3)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国演义》中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尊为“武圣”的是关羽。
B.《简·爱》中的女主人公富有激情和反抗精神,有着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C.《老人与海》中的小男孩儿从老人那里学到了捕鱼的本领和自尊自强的精神。
D.《草房子》中细马经历家境败落,在被迫辍学后,随父亲远走放鸭。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D. 《草房子》中是杜小康随父亲远走放鸭,而非细马;故选D。
2.下列语法知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网络效应”“文化品牌”“感悟人生”“自行解散”,四个短语的结构完全相同。
B.“一个人的心中如果没有爱的泉水,那也就不会有人生的绿荫。
” 这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C.“这把锁锈死了”和“这把锁生锈了”中的“锈” 字都是名词。
D.“为了更好迎接中考,她住在学校附近。
”一句主干是“她住”。
【答案】D【解析】【详解】A.“感悟人生”是动宾短语,其他各项是偏正短语。
B.这是假设关系的复句。
C.第一个“锈”是动词。
故选D。
二、名句名篇默写3.默写填空。
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沧海》曹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
(《饮酒》陶渊明)子曰:“ 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12章)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风霜高洁,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
(《醉翁亭记》欧阳修)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宏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市宣武区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市模拟卷)含解析

北京市宣武区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市模拟卷)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鄙.薄(bǐ)狭隘.(yì)澄.澈(chéng)叱咤.风云(zhà)B.褴.褛(lán)旁骛.(wù)箴.言(zhēn)纷至沓.来(tà)C.莅.临(lì)教诲.(huǐ)矜.持(jīn)咄.咄逼人(dō)D.怂.恿(cóng)隽.永(juàn)妩.媚(fǔ)奄.奄一息(yǎn)【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B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
A狭隘(ài)。
C教诲(huì),咄咄逼人(duō)。
D怂恿(cǒng),妩媚(wǔ)。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对联“失马真成福,移山未必愚”取材于韩愈的《马说》与《列子》,化用了“伯乐相马”“愚公移山”的典故。
B.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C.古人常言“二十加冠、三十而立、四十知天命、五十不惑、六十耳顺”。
D.“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范仲俺。
【答案】B【解析】【详解】A错误,典故不是出自于“伯乐相马”,而是出自于《塞翁失马》。
C错误,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D 错误,稼轩是辛弃疾。
二、名句名篇默写3.填空。
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方平《月夜》)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别离间”的诗句,由此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宣武区2019-2020学年中考三诊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演员甄子丹凭借电影《笑太极》出道,因《叶问》这部电影而声名鹊起....,被圈内人士誉为新一代的“功夫之王”。
B.坚持稳中求进的核心是稳政策、稳预期,“稳”是基石,“进”是目标,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C.学术不端行为有个人的投机原因,而一些学校和科研团体也是急功近利....,默许甚至鼓励科研人员不择手段。
D.内地的援藏干部表示,我们一定会对藏区人民鼎力相助....,让藏族同胞早日脱贫,圆满完成这次的援藏任务。
【答案】D【解析】【详解】A项,声名鹊起:形容名声迅速提高。
使用正确。
B项,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
使用正确。
C项,急功近利:急于追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
使用正确。
D项,鼎力相助:敬辞,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时。
对象用错。
2.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学校特邀黑龙江省天文馆的老师给同学们举办了天文知识讲座,激发了同学们对天文知识的兴趣,讲座结束后,一些同学围着老师交流想法:A.“希望你下次还能到贵校,再次为我们举办精彩的讲座。
”B.“老师,我非常欣赏您的讲座,您如果能讲得再生动点就更好了。
”C.“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您的报告让我们体验到了科学的魅力,增长了才智。
”D.“听了您的讲座,我真是获益匪浅,期待还能参加这样的活动!”【答案】D【解析】【详解】A项,“贵校”是对别人学校的敬称,这里改为“敝校”;B项,“您如果能讲得再生动点就更好了”,显然不得体;C项,“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不符合语境要求;D项,表达得体。
故选D。
二、名句名篇默写3.默写。
,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我报路长嗟日暮,。
(李清照《渔家傲》)你们班准备编辑一本古诗文集,编写组请你推荐:两句写月的古诗文,两句表现积极人生态度的古诗文。
(同一作品连续的两句或不同作品的两句均可)【答案】(1)岸芷汀兰(2)学诗谩有惊人句(3)示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试题分析: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芷”“汀”“谩”等字词的书写。
(3)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题干和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多背诵诗句,特别是写月的诗句,表现积极人生态度的古诗文。
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
三、现代文阅读4.阅读《“诚”与“成”》,完成下列小题。
“诚”与“成”肖凌之①“诚”与“成”,两个我们常见的字,我们仔细想过他们的因果关系吗?②“诚”,乃真实、真挚、真情、真意,是一种优良的态度、作风和品质;“成”,则是成绩、成果、成效、成就,是一种符合预期的结局、结果和状态。
“诚”是“成”的必备和基础,“成”是“诚”的投入与结局。
可以说,若要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就需以真诚待之。
③孔子在多个场合提到“人无信不立”;《韩非子·说林上》讲到“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礼记·中庸》谈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这些古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诚”既是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人应秉承的行为操守,“诚”能助人走向“成”、接近“成”、实现“成”,人要有所“成”,就不能忽略“诚”的存在与作用。
④常人都有心想事成的美好愿望。
但是,无“诚”则不“成”是铁的定律。
在现实具体的求“成”实践中,总有人把“诚”束之高阁,要么投机取巧,要么瞒天过海,要么出尔反尔,要么掺杂使假……凡此种种,都是以“欺”和“诈”的手段盗取功名。
这种“成”,是不踏实的“成”,以不“诚”而求“成”,其结果不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就是丢失信誉,断送根本。
⑤一个人拥有了“诚”,就有了待人处事的真,就能获得理解、信赖和尊重,得到配合、支持与帮助,得来成事的各种条件和基础。
“诚”能帮愚者变聪、弱者变强。
现实中,以“诚”为人做事,也可能有一时无“成”的现象。
但是,有了“诚”的投入,人们的心灵便有了纯洁与高尚、坦然与无悔,也就收获了精神上的“成”。
“诚”者终究能“成”,在具体的行业与领域,以“诚”待学而成学、以“诚”待艺而成艺、以“诚”待业而成业的事例举不胜举。
“诚”不仅最能打动人心,而且永远是开启成功的“金钥匙”。
⑥人与人相处,无处、无时、无事不需“诚”。
“成”,是每个奋发进取者的良好心愿,社会发展需要每个成员都有“成”。
作为个人,要心想事成,就要先以“诚”的要求做人,做到不自欺、不欺人,真诚待人、真实操业。
国家和社会不仅要旗帜鲜明地推崇“诚”、褒扬“诚”,而且要构筑好科学的诚信体系。
1.本文中心论点的是什么?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3.通读④、⑤段,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文章第⑤段说“以‘诚’待学而成学”,你同意这点吗?请结合自己的为学经验,具体谈谈理由。
【答案】1.诚”永远是开启成功的“金钥匙”。
2.第3段首先运用引用论证,引用孔子、《韩非子•说林上》和《礼记•中庸》的话,使论证更有力,然后提出观点:“诚”既是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人应秉承的行为操守,“诚”能助人走向“成”、接近“成”、实现“成”。
3.对比论证,将无“诚”和有“诚”进行对比,突出了“诚”永远是开启成功的“金钥匙”这一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4.同意。
对待学习要认真投入,付出努力,不自欺欺人,才能取得成绩。
一开始我对待学习根本不认真,成绩不好,后来开始端正态度,认真地对待,成绩也就慢慢进步了。
【解析】【分析】1.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提取。
通篇阅读,分出层次,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关键语句。
如可提取第5段末的“‘诚’不仅最能打动人心,而且永远是开启成功的‘金钥匙’”作为答案。
2.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要抓住点明结构思路的语言标志。
考生要学会抓住关键词句(语言标志)和段落。
没有词语作为标志就要仔细阅读文章内容,读懂内容后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术语作答。
如第3段首先运用引用论证(《韩非子•说林上》和《礼记•中庸》的话),之后提出观点:“诚”既是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人应秉承的行为操守。
这样使整个论证过程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使论证更加深刻,观点更加鲜明。
3.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
第4段的“总有人把‘诚’束之高阁,要么投机取巧,要么瞒天过海,要么出尔反尔,要么掺杂使假”与第5段的“一个人拥有了‘诚’,就有了待人处事的真,就能获得理解、信赖和尊重,得到配合、支持与帮助,得来成事的各种条件和基础”形成强烈的对比,所以说是使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有力地论证了第5段末的中心论点,即“‘诚’不仅最能打动人心,而且永远是开启成功的‘金钥匙’”。
4.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
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
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理解“以‘诚’待学而成学”的含义,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写出“诚”对促进学习成绩的意义即可。
【点睛】怎样才能准确恰当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呢?一是根据题目来确定该中心论点,文章标题即是中心论点,有些议论文,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论点。
二是根据中心论点提出的位置确定。
在文章开头确定中心论点,作者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文章第一句或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由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引出中心论点。
在文章结尾确定中心论点,一些议论文,特别是总分式或层层递进式结构的文章,开头提出问题再经过多角度论证,作者往往会在结尾重申中心论点。
在文章中间分析论证后推出中心论点。
三是根据分论点来确定中心论点。
四是根据论证的结构来确定中心论点。
五是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隐藏在引用的名言警句中。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天湖海桀走进西部,你不可以不去看湖,看那高天大地上独有的液态的翡翠,看那独属于世界第三极的纯粹的原始,看那浑古苍茫中的生命的鲜活。
那是可以触摸到的真实的梦啊!视觉里,湖天一色,长云横空。
倒映在湖中的雪山冰肌玉骨,水面莹波荡漾。
满眼都是湿漉漉的清逸,一如天然的水墨。
你向她走去。
天地安详,净若装饰,却又毫不虚玄,那实实在在的鲜美质感,那青春弥漫的天灵之光,使人在茫茫然然,浩渺无涯的醺然里,充满生命的自豪。
心灵里清辉熠熠,通明如澈。
恍恍惚惚之间,似有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在洒满光斑的湖面上诱惑着、浮迤着——它伸向太阳,伸向尽头,伸向谜一般的深处,却又分分明明铺展在脚下……地球上的喜马拉雅海消失了。
而这片湖水却更加年轻,更加美丽,更加温情,像一位默默无语的仙女,静静偎依在雪山的怀抱;又像是一轮永远皎洁、永远安宁的满月,在那幽远而又孤独的清澈里,在那只会消失不会变老的诗意中,守望着那个终极的谶语……天湖的独异举世无双。
她的周围没有亭台,没有飞檐,没有园艺,没有楼阁;不见帆影,不见闹嚷,不见气象万千的云雾缠绵,连最最普通的一棵小树都不长……所有的只是云,只是雪,只是湖,只是草显示出的坦然。
所有的只是自然叠积出的圣洁的山,仙灵的水。
无限静卧于斯。
面对这样的境域,你生命的孤独,本能的渴望,会就此蜕变。
距离消失了,坦途历历。
你只想再看一眼真切的雪山、冰川、草原;你只想再领略一次三伏的清凉,超凡的意味,归宿的自然;你只想在荒野的深处,看着瀚海落日的苍凉,走向真朴,走向纯粹……既而,在突如其来的孤寂中,在恍如隔世的空落里,在幽梦般的清逸和爱悦般的境界中,忘记尘世的喧嚣和魅惑,忘记所有的烦闷和苦恼。
心啊,如汪洋中的船,高扬着鼓胀的帆,全部的目的和向往都只会是那可以真正落脚的坚实的彼岸——火热,温情,弥漫着人烟和爱的祥祺的所在。
然而,像日落后星辰的闪耀一样,当你回到都市,回到那个被欲念之力旋转不已的尘世的轨道上。
你会在楼群的挤压中、酸雨的雾霭中、烦嚣的昏冥中、应酬的喟叹和无常之苦的缘分中想起这片美如理想的蓝色,想起她乳汁般的纯净;想起她超拔的仙姿,恍然间,别梦依稀心里充满空寥的忧伤。
于是,你在自我的影子里结识安慰,在人生的沉浮中呼唤真情,在迷惘的苦痛中虚拟现实,在无序的回味里吟诵自然……既而,怀着稽首的肃穆,怀着洗礼的庄严,怀着对阴柔的向往,怀着对挚情的依恋,思念那西部的奇伟浩瀚,思念那独属于荒野的纯净,思念那原始的真实,思念那你曾触摸过的鲜活的梦境。
永无宁静的心啊,如婴儿的眼睛,在那片超凡的泰然里,在那摇篮的煦暖里明亮着、闪烁着……你或许会说,西部的天湖的确很美,可我更喜欢长江黄河,我赞美大海的瑰丽,我崇拜汪洋的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