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柏拉图理念论的意义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的理念论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通过对话的形式,提出了他对理念的认识和理想国家的构想。
他的理念论包括对理念的本质、理念的层次和理念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是柏拉图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将对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详细的分析。
柏拉图的理念论包括对理念的本质的探讨。
在柏拉图看来,理念是超越感官世界的存在,是超越经验的真理和现实。
他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和真实,而感官世界只是理念的影子和映射。
柏拉图通过“洞穴寓言”来阐述理念与感官世界之间的关系,认为人们生活在一个由感官世界所构成的洞穴中,而真理和现实则在光明的外面。
在这个洞穴中,人们只能看到感官世界的影子,而不能认识真理和现实。
柏拉图强调理念是超越感官世界的形而上的存在,是人们认识真理和现实的唯一途径。
柏拉图的理念论还包括对理念的层次的探讨。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提出了三种理念,分别是真、善和美。
他认为,真理是理念的最高层次,是超越一切的理念。
真理是智慧和知识的源泉,是世界的本质和根基。
而善和美则是真理的衍生物,是在感官世界中的真理的影子。
善和美代表着道德和审美的价值,是人类生活的目标和价值所在。
柏拉图认为,真、善、美三者是构成理念的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最高价值和最高境界。
他强调,要实现理想国家,就必须以真、善、美为指导,追求真理、追求善良、追求美好,才能使世界变得更加完善和美好。
柏拉图的理念论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广阔的理论视野,它是柏拉图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的理念论不仅是对理念的本质、层次和关系的探讨,更是对实现理想国家的构想和设想。
他通过对理念和理想国家的探讨,提出了一种超越感官世界的哲学,强调了真理、善和美的重要性,为人类的精神追求和社会进步指明了方向。
柏拉图的理念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精神的提升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重要的一位,他的理念论对整个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柏拉图的理念论主要关注人类认识世界和追求真理的本质,他认为真
理是超越感性经验的,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与探究才能得到。
首先,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真理是超出我们的感觉和经验的。
对于柏拉图来说,现
实世界只是一种表象,背后有一个更加本质和真实的世界,也就是理念世界。
理念世界是
由形式和本质组成的,其中形式是万物的本质、基础和来源,而本质则是每个事物所特有
的属性。
例如,我们可以看到一只猫,但是这只猫只是猫的一个表象,真正的猫的本质位
于理念世界中。
在柏拉图看来,理念世界是唯一真实的世界,真理也只能在这个世界中被
发现。
同时,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人类可以通过哲学的思考、探究和发掘,逐渐接近真理。
人类意识到现实世界的不足,并思考本质的存在和意义,就能够逐渐认识理念世界。
在柏
拉图的哲学中,人类的思维被视为一种和理念世界相通的力量,只有通过思辨才能得到真
正的知识和智慧。
因此,对于柏拉图来说,哲学不仅是一种思考方法,更是一种追求真理
的精神。
此外,柏拉图的理念论也提出了一个“疑惑的主义者”观点,即在我们的世界中,我
们无法获得真实的知识。
因为感性世界的事物都是短暂不确定的,我们无法真正地了解它
们的特征和属性。
因此,我们不能依靠感性经验来获得真实的知识。
我们只有通过思维和
理性才能逐渐接近真理。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论文题目: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引言: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其影响深远,对后世哲学、政治理论以及文学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影响。
柏拉图的作品中,尤以《理想国》和《苏格拉底的申辩》最为著名,其中阐述了其关于理念的重要观点。
本文将试图对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揭示其思想的精髓和对后世的影响。
一、理念的本质柏拉图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永恒不变的理念的影子。
理念是世界上最真实、最完美的存在,而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这些理念的影子或者参照物。
理念是超越感官世界的,它们是“真实的真理”,是智慧和知识的根源。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的对话,阐述了理念的三个特征:第一,理念是永恒不变的;第二,理念是普遍的;理念是真实的。
二、理念的分类在柏拉图看来,理念是多样的,世界上存在着许多种类的理念。
他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通过参照一种种类的理念而存在的。
美、善、公正等都是理念的一种。
美是一种理念,善也是一种理念,而这些理念都是超越感官世界的、普遍的、真实的存在。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理念的层次”观点,即理念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普遍的大理念,包括美、善、公正等;第二层是参照物,即可以被感官世界中的事物模仿和参照的理念;第三层是参照物的影子,即感官世界中的具体存在。
这种分类方式揭示了理念的普遍性和与感官世界的关系。
三、理念在政治与伦理中的应用柏拉图将理念的概念应用到政治和伦理学的领域,提出了他的著名的“哲人治国”理论。
他认为,只有理解了真理和永恒的人才有资格去治理国家,而那些没有理解真理的人会误导国家走向堕落。
在《理想国》中,他提出了一个理想的国家模型,其中统治阶层由哲学家来当,而他们是唯一能够洞悉理念的人。
这样的统治方式能够确保国家走向真正的美好和幸福。
在伦理学中,柏拉图也强调了理念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往真理的道路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而那些沉浸于感官享乐的人是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的。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他哲学思想中最为重要和影响深远的理论之一。
在柏拉图看来,理念是世界上最真实、最完美、最高尚的存在形式。
这个理念的本质是无形的,不可见的,只有通过内心的心灵目睹才能体验到。
他认为人类应该努力追寻这些理念,并在这种追求中达到真正的幸福和解脱。
柏拉图的理念论有三个基本理念:真理、美和善良。
这些理念代表了世界上最高尚的存在,同时也反映了柏拉图关于人类目的和价值的看法。
在柏拉图看来,真理是不可改变的、绝对的存在。
这个理念是从无限智慧的上帝之中派生而来。
真理就像是一种受到众神保护的宝藏,人类必须不断地追寻它才能得到启示。
美是另一个基本的理念。
柏拉图认为,美是对智慧和真理的一种表达,它是人类心灵的某种形式,人类必须通过追求美来找到幸福的道路。
最后,善良是柏拉图的第三个基本理念。
他认为,所有的行动都应该以善良为目的,这是一个基于上帝智慧的伦理原则。
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人类的灵魂是不朽的。
这个灵魂被分为三个部分:理性部分、情感部分和欲望部分。
理性部分代表人类思考、判断、决策和追求理想的能力;情感部分代表人类情感和内心感受的能力;欲望部分代表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物质欲望的追求。
柏拉图认为,理性部分应该支配情感和欲望部分,这样才能实现心灵的完美和幸福。
总的来说,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人类必须通过追求智慧、真理、美和善良来找到真正的幸福和解脱。
他鼓励人类在修行中寻找理性的支配地位,希望每个人都能得到一个完美的灵魂。
这个理念的思想非常适合在当今被各种诱惑和欲望所支配的世界中,引导人们追求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柏拉图理念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柏拉图理念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柏拉图理念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柏拉图,生于雅典,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其主要的哲学思想,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并且深深影响了后世。
一.“理念论”思想的提出及“理念”的含义柏拉图认为,可知的理念是可感的事物的根据和原因,可感的事物是可知的理念的派生物。
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各式各样的事物有各式各样的理念。
不同的事物组成了事物的世界,而由它们的理念所组成的总体就是柏拉图所谓的理念世界。
在他看来,前者是可感世界,后者是可知世界。
柏拉图一方面论证理念世界与感性世界、理念认识与感性认识的分离和对应关系,另一方面用“分有”和“摹仿“说明感性世界和理性世界的联系。
1.分离学说柏拉图认为在可感的个别事物组成的世界之外和世界之上,还有一个真实普遍的理念世界,并且通过逻辑论证得出结论说,作为意见对象的感性世界和作为知识对象的理念世界必定是两个分离的领域。
2.知识与存在的对应关系柏拉图不只是从逻辑上论证理念世界与感性世界、知识与意见相分离,而且使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两个世界与两种认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和差异程度。
(1)线喻:线喻即线段之喻,柏拉图用“线喻”形象而明晰地说明了两个世界及其关系:“用一条线来代表它们。
将这一条线分成二个不相等的部分,一部分相当于可见世界,另一部分相当于可知世界。
然后按同一比例将各个部分再行划分,一部分是比较清晰的,另一部分比较模糊”。
可见世界的第一部分是影像,第二部分是影像的原本,即具体事物,这“两部分有不同的真实程度,摹本之于原本,正如意见领域之于知识的领域”。
可知世界的第一部分是数理理念,即几何、数学及相近学科的研究对象,第二部分是伦理理念,包括美、正义、勇敢等,最高的理念是善。
与上述两大世界四个层次相适应,人的灵魂也有四种不同的功能,从低到高依次为猜想、相信(信念)、推论和理智。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的理念论,是指其哲学体系中关于真理、知识和现实的核心观点。
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只是理念(Idea)的影子,真理和知识则来自于理念世界。
理念是超越感知世界的绝对真实,是不变、永恒且完美的存在。
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不过是一种映射或投射,是理念世界的倒影。
他以“洞穴寓言”形象地描述了现实世界的限制性和虚假性。
在这个寓言中,人们生活在一个洞穴里,只能看到墙上的影子,而不知道外面的真实世界。
柏拉图通过这个寓言表达了他对感知世界的怀疑和批判,提出只有从理念世界中解脱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智慧。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真实的形式,而感知世界中的事物只是这些形式的复制。
他提出了“世界之魂”(World Soul)的概念,将宇宙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包含了各种形式的理念。
人类的灵魂是一部分宇宙的灵魂,通过思考和观察感知世界,可以激发灵魂中对理念的记忆和认识。
柏拉图认为真理和知识只能通过理性来获得。
他区分了两种知识: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感性知识只能获得感知世界的表面现象,而理性知识则是对理念的真正认识。
柏拉图认为只有通过哲学的思考和理性的推理,人们才能抵达理念世界,获得真正的智慧和知识。
柏拉图将理念作为伦理和政治的基础。
他认为理念是美、善和真理的源泉,只有通过真正认识和追求理念,人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公正。
他提出了理念国家的理想,认为只有在理念国家中理智和智慧统治下,人们才能摆脱现实世界的烦恼和欲望,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完美。
柏拉图的理念论体现了他对理想、真理和智慧的追求,强调了哲学和理性的重要性。
他通过对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进行区分,揭示了感知世界的局限性和虚假性,提出了通过哲学思考和理性推理来获得真理和知识的方法。
他将理念作为伦理和政治的基础,主张通过追求理念来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幸福和公正。
柏拉图的理念论为后世哲学和政治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人们的思考和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何理解柏拉图的理念论

一,如何理解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亦因此而被称为“理念论”。
柏拉图把理智的对象称作理念。
“理念”(eidos,idea)来自动词“看”(ide),原意是“看到的东西”。
柏拉图把其意义引申为“心灵的眼睛看到的东西”,可以翻译为“理念”(相当于英文Idea)或“型相”(相当于英文form )。
“理念”的译法强调它是人的理智所认识的、外在理智之中的存在;“型相”的译法强调它向人的理智所显示的是普遍的真相。
理念或型相的主要特征是分离性和普遍性。
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各式各样的事物有各式各样的理念。
不同的事物组成了事物的世界,而由它们的理念所组成的总体就是柏拉图所谓的理念世界。
在柏拉图看来,前者是可感的世界,后者是可知的世界。
柏拉图认为可知的理念是可感的事物的根据和原因,可感的事物是可知的理念的派生物。
柏拉图通过两种方式来说明理念是如何派生事物的。
他用“分有”说明个别事物与型相之间的隶属关系,用“摹仿”说明两者之间的相似关系。
柏拉图认为,事物的类别是型相,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都具有这个型相的一部分,每一个事物都分有一个型相。
理念型相是可感事物的原因,因为可感事物分有了理念型相。
由于分有物和被分有的理念型相之间的关系相当于个别概念和它所归属的普遍概念之间的关系,分有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与被分有的理念型相相似,但不可能达到等同的程度。
一个东西分有了什么样的理念型相,它就是什么样的存在;分有到什么程度,就与理念型相相似到那种程度。
造物主是根据理念来创造具体事物的,所以事物因摹仿理念而存在。
“摹仿”(mimesis/imitate)是一种技艺活动,摹仿的复制品和被摹仿的原型之间没有分有物和被分有的理念之间那种逻辑关系。
柏拉图把技艺的观念引入摹仿说,解决了一个逻辑分析解决不了的问题:认识内容何以能与认识对象相似?柏拉图把技艺分为神圣的与人工的两种,制造者也分为造物主和工匠两种。
不论造物主还是工匠,他们所制造的产品都是对思想中一个原型的摹仿。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试析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有很多方面,其中包括他的理念论。
理念论是柏拉图对于真理、智慧和意义的理解,它的核心是对于真实的世界的一个猜想。
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真实的世界是由永恒的理念和变化多端的现象组成的。
他将真理和智慧看作是可得到的理念,而现象只是理念的阴影或者表现。
在柏拉图的理念论中,天堂的理念是完美的,而物质的世界则是有瑕疵的。
他认为只有掌握了理念,才能获得真实的认识和智慧。
柏拉图的理念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理念是永恒的。
这意味着理念不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改变,它们不存在于物质的世界中。
二是理念是完美的。
因为理念是在天堂的存在,所以它们是不受任何瑕疵的。
它们是比现象更为真实和美好的。
三是现象是理念的影子。
在柏拉图的理念论中,理念是对于真实的物质世界的模型。
现象只是它们的表现和影子,不是真正的实体。
四是理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
柏拉图的理念论主张认识应该从理念中开始。
只有通过理念,人们才能真正地认识世界和自己。
五是理念具有层级关系。
柏拉图认为,存在很多个不同的理念,它们彼此之间有一定的层级关系。
每个更高层次的理念都包含着之前所有较低层次的理念。
柏拉图的理念论对后来的哲学、宗教、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哲学思想提供了一种更加基础和纯粹的基础,同时也为人类的文化和精神生活提供了启迪和指导。
例如,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都受到了柏拉图的思想启示。
在科学方面,柏拉图的理念论为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哲学基础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总之,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哲学体系。
它对于理解真理、智慧和人类存在的本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于整个西方哲学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柏拉图理念论的意义
——郭凤伟
摘要:柏拉图理念论直接继承了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思想,是为实现其历史使命而创立的。
理念论作为哲学与神学的交汇点,形式是神学的,所阐述的内容却并非都是消极的。
本文重在阐述柏拉图理念论提出、理念的含义和理念论在认识论和本体论上的意义。
关键字:柏拉图理念论理念
一.“理念论”思想的提出及“理念”的含义
柏拉图所处的时代是多事之秋,公元前431 - 前404 年,在希腊国土上发生了持续27年之久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战争打破了希腊城邦原有秩序,使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尖锐化。
战争结束后,“三十僭主”政权和民主政权先后执政。
但他们的所作所为都让柏拉图感到失望和厌恶。
在这种社会政治背景下,便产生了寻求“治国平天下”道路的志向。
他企图“以德治国”,主张哲学家作统治者,改造社会,改造国家,并冒着生命危险,为实现其“理想国”而奋斗。
其理念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立与完善、并为这个目标服务的。
柏拉图把理智的对象称作理念,所谓“理念”,柏拉图使用的原文是idea和eidos,它们均出自动词idein(看),愿意是“看到的东西”,柏拉图把其意义转义为“灵魂所见的东西”。
在柏拉图的哲学中,“理念”既具有本质的意义,同时又有“种”和“类”的含义。
按照柏拉图对理念的规定,理念最根本的特性是它的单一性和自我的同一性,即理念是一个自我完善的整体,所有的理念都是单一而等同的。
既是一又同一。
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许多事物有许多理念,由这些事物所构成的整体即理念世界。
二.理念论在哲学史上的意义
在西方哲学史中,柏拉图是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
他的理念论开西方理性主义之先河,对整个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以往人们把这一学说往往简单的归结为唯心主义先验论并予以否定,而对于其积极方面或者轻描淡写,或者根本不予承认。
实际上,它除了有先验论、神秘主义等消极成分外,又有很多的合理因素,这些合理成分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从认识论和本体论两个方面来阐释理念论的意义。
(一.)从认识论角度看理念论的意义
理念论在关于认识对象、认识来源、认识过程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论述中虽有很多缺陷甚至是错误,但又不乏独特见解。
首先,理念论以特有的方式论述了一般、共相是认识的唯一对象。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体。
可知的理念世界和可感的个体事物虽然都是客观存在的,但两者却是分离和对立的。
理念先于可感的个体事物,是永恒不动的自身等同———真实存在的单个物,因而是世界的本体。
这种本体就是理念,而一切可感的个体事物都由理念所派生和统帅。
柏拉图否认认识的对象是处于运动和变化中的可感个体事物,提出了理念是回忆和认识的唯一对象。
柏拉图的这一观点,对我们认识事物是有很大意义的。
因为,虽然我们把包括具体个别事物在内的客观世界作为认识的对象,但认识的最终目标则不是穷尽个别和具体事物,停留在事物表面,而是透过形形色色的个别事物、透过各种各样的现象,达到对事物一般的本质认识。
只有认识了共相,一般及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才能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从而实现认识的目的,造福于人类。
这一观点,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进一步讨论科学的认识对象问题时指出,要认识事物,就必须探讨事物所以为事物的基本原因。
托马斯·阿奎那作为中世纪经院哲学最典型的代表,在他看来,就人的认识来说,开始于感觉,但由此获得的仅仅是个别事物的认识,而人的认识目的则是为了把握共相和一般。
柏拉图关于认识对象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他之后的整个西方哲学,而且在一定意义上也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而就其现实意义而言,由于这一理论主张只有一般、理性认识才是普遍的、本质的、稳定的、永恒的,进而要求人们不被现象的烦杂所迷惑,而应深入讨论事物的内在本质,这对科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理念论以极端的方式肯定了主体认识结构在认识中的作用。
柏拉图的理念论除了涉及到认识的对象问题之外,还涉及到认识的来源问题。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以灵魂不死和灵魂转世说为基础的。
在“曼诺篇”中,他曾明确提出了人的知识的来源问题。
在他看来,这可能有三种答案:源自教育、得自天赋、得自其他方式。
不过,他的结论是知识得自天赋,是不死的灵魂所固有的。
因此,所谓的学习、认识,不外是回忆灵魂生前固有的东西而已。
毫无疑问,上述柏拉图的回忆说关于认识起源的理论中存在许多明显的错误。
但也有其合理成分。
与原子论者“关于感觉与思想生成于从外部世界进入的景象”不同,它把知识的来源从外部对象
转移到人类自身,从而肯定了认识的主体性。
柏拉图的理念论中提出的问题及其返身内求的探索方式为西方理性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它所内涵的认识主体性
思想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近代,理性主义肇始者笛卡尔继柏拉图之后进一步推进了关于主体认识结构的探讨。
受柏拉图及其后继者笛卡尔观念所影响,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试图通过批判、分析人的认识能力来建立他的批判哲学体系。
其实,柏拉图的理念论及其主体性思想不仅影响了上述近代哲学家,他还对现代国外许多哲学家产生和正在产生着深刻影响。
例如,海德格尔的“理解的结构”理论、库恩的“范式”理论以及皮亚杰的“图式”理论等,无不与柏拉图的理念论有着某种直接或间接联系。
最后,理念论以颠倒的形式阐述认识是一个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辩证过程。
柏拉图虽然认为一般、共相,即理性认识是不死的灵魂所固有的,是人们在出生以前就已经获得的知识,但他并不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意识到这种先天知识,而是认为人们出生时由于种种原因把它们遗忘了。
而要复得它们,就需要学习,而学习的过程就是回忆的过程。
而这一过程就是从具体的可感事物出发,经过一步抽象和深化,由个别具体可感事物上升到一般普遍概念,最后上升到绝对理念的过程。
理念论中关于认识的过程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到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再到近代经验论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绝大多数哲学家都对认识过程的问题加以探讨,并且程度、方式不同的阐发了一些合理思想。
正是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才给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以真正科学的解释。
(二.)从本体论角度看理念论的意义
柏拉图继承并充分发展了苏格拉底有关道德观念实体化的思想,用理性力量构造了一个抽象的“理念世界”,感性世界总是变动不居的,只有理念世界才是永恒不变的。
因此,理念世界既是整个世界的原因,也是整个世界的目的,感性事物因“ 分有”其理念而存在,也因追求其理念而有意义,但是统帅一切理念的最高理念是“ 至善”,所以只有“ 至善”才是一切事物存在的终级原因和其追求的最高目的!"。
这就是柏拉图的“ 理念本体论”。
这一观点,曾因具有浓厚的反科学色彩一直遭到许多人的非议和责难。
然而,它在价值世界里充分地凸显出深刻的生存论意义。
其一,它重新确立了感性事物的逻辑地位。
在柏拉图看来,感性事物既因其非理念本身而不存在,也因其分有或摹仿理念而存在,“ 因为它的确不比存在更暧昧、更不实在,也不比存在更明确、更实在”。
因此,对于既存在又不存在的人类个体乃至宇宙万物来说,其生存根基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因此,对
于既存在又不存在的人类个体乃至宇宙万物来说,其生存根基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其二,它创造性地确立了本体的价值地位。
柏拉图的“ 理念”是一个不仅超越时间而且还超越空间的实体,“ 因而具有至高无上的特征。
也就是说,理念本体与感性事物的分离并非空间上的分离,而是“ 地位和能力上”的分离,即理念在价值上高于感性事物,因此,理念就是人类个体乃至宇宙万物追求的价值目标。
第三,它打破了古希腊人世界图景中原有的混沌状态,建构了一个价值世界。
在柏拉图以前的世界图景中,尽管在事实层面已经分化为本体界和现象界,但在价值层面却依旧呈混沌状态,是柏拉图从人的生存需要出发,通过对世界的价值论透视并用理念来表征一种绝对价值和终极意义,才使得所谓的“ 本原”或“ 始基”成了一种价值维系和意义源泉,所谓的本体变成了一个价值世界,从而使人类个体乃至宇宙万物有了一个坚实可靠的生存根基,即理念世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柏拉图通过设置诸如“ 善”、“ 美”和“ 正义”等价值理念并将“ 至善”置于理念世界的最高位置,以确保这些价值尺度的普遍性、绝对性和永恒性,使人之生存具有绝对的本体价值和意义,这就为人们的生存提供了新的理由和新的辩护,从而使人们有了新的精神家园并得到新的形而上之慰藉。
显而易见,柏拉图理念论的问世,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古希腊哲学本体论的重大转变:所谓的本体不再是一个只合客观的事实实体,而是一个还要合目的的价值实体,同时也意味着古希腊人实现了对自身的生存根基的理性重建。
理念世界召唤着人们不断走出自身、超越自身、走向神圣、走向那永恒的至善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