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建德传》阅读答案
《资治通鉴—唐纪三》“窦建德谓其群下曰”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资治通鉴—唐纪三》“窦建德谓其群下曰”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窦建德谓其群下曰:“吾为隋民,隋为吾君;今宇文化及武逆,乃吾仇也,吾不可以不讨!”乃引兵趣聊城。
淮安王神通攻聊城,化及粮尽,请降,神通不许。
安抚副使崔世干劝神通许之,神通曰:“军士暴露日久,贼食尽计穷,克在旦幕,吾当攻取以示国威。
且散其玉帛,以劳将士,若受其降,将何以为军赏乎!”世干曰:“今建德方至若化及未平内外受敌吾军必败夫不攻而下之为功甚易奈何贪其玉帛而不受乎!”神通怒,囚世干于军中。
既而宇文士及自济北馈之,化及军稍振,遂复拒战。
神通督兵攻之,贝州刺史赵君德攀煤先登,神通心害其功,收兵不战,君德大诟而下,遂不克。
建德军且至,神通引兵退。
建德与化及连战,大破之,化及复保聊城。
建德纵兵四面急攻,王薄开门纳之。
建德入城,生擒化及,先谒隋萧皇后,语皆称臣,素服哭场帝尽哀;收传国玺及卤薄..仪仗,抚存隋之百官。
以槛车载化及并二子承基、承趾至襄国,斩之。
化及且死,更无馀言,但云:“不负夏王!”建德每战胜克城,所得资财,悉以分将士,身无所取。
又不啖肉,常食蔬,茹栗饭;妻曹氏,不衣仇绮,所役婢妾,才十许人。
及破化及,得隋宫人千数,即时散遣之。
以隋黄门侍郎囊矩为左仆射,掌选事..,兵部侍郎崔君肃为侍中,少府令何稠为工部尚书,右司郎中柳调为左丞,虞世南为黄门侍郎....,欧阳询为太常卿。
自余随才授职,委以政事。
其不愿留,欲诣关中及东都者,亦听之,仍给资粮,以兵援之出境。
隋骁果①尚近万人,亦各纵遣,任其所之。
又与王世充结好,遣使奉表于隋皇泰主,皇泰主封为夏王。
建德起于群盗,虽建国,未有文物法度,裴矩为之定朝仪..,制律令今,建德甚悦,每从之咨访典礼。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三》)【注】①骁果:隋场帝为扩充军队,除征发府兵外又招募新军,新军骁勇善战,称为骁果。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建德方至/若化及未平内外/受敌吾军必败/夫不攻而下之为功/甚易/奈何贪其玉帛而不受乎B.今建德方至/若化及未平/内外受敌/吾军必败/夫不攻而下之/为功甚易/奈何贪其玉帛而不受乎C.今建德方至/若化及未平内外/受敌吾军必败/夫不攻而下之/为功甚易/奈何贪其玉帛而不受乎D.今建德方至/若化及未平/内外受敌/吾军必败/夫不攻而下之为功/甚易/奈何贪其玉帛而不受乎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卤簿,帝王出外时的仪仗队,汉以后也用于后妃、太子、王公大臣等。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唐太宗围王世充于东都(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唐太宗围王世充于东都(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唐武德中,太宗围王世充于东都,窦建德率众来救。
太宗守武牢以拒之。
建德阵汜水东,弥.亘数里。
诸将皆有惧色。
太宗将数骑登高以望之,曰:“贼起山.东.,未见大敌。
今渡险而嚣,是军无政令;逼城而阵者,有轻我之心也。
我按兵不动,待彼气衰,阵久卒饥,必将自退,退而击之,何往不克!”建德列阵,自卯至午时,卒饥倦列坐,又争饮水。
太宗曰:“可击矣。
”命骑将建旗列阵,自武牢乘高入南山,循谷而东,以掩贼背。
建德遽率其师却,止东原,未及整列,太宗轻骑击之,所向披靡.。
程咬金等众骑缠幡而入,直突出贼阵后,齐张旗帜,表里俱备,贼众大溃,生擒建德。
(节选自《百战奇略·后战》,有删改)材料二:太宗..曰:“《司马法》言,‘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此亦攻守一道乎?”靖曰:“有国有家者,曷尝不讲乎攻守也。
夫攻者,不仅攻其城、击其阵而已,必有攻其心之术焉。
守者,不止完其壁、坚其阵而已,必也守吾气而有待焉。
孙武所谓‘先为不可胜’者,知己者也;‘以待敌之可胜’者,知彼者也。
”太宗曰:“《孙子》言三军可夺气之妙,‘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如何?”靖曰:“夫含生禀血①,鼓作斗争,虽死不省者,气使然也。
故用兵之法,必是察吾士众,激吾胜气,乃可以击敌焉。
吴起四机②,以气机为上,无他道也,能使人人自斗,则其锐莫当。
所谓朝气锐者,非限时刻而言也,举一日时刻为喻也。
凡三鼓而敌不衰不竭,则安能必使之惰归哉。
盖学者徒诵空文而为敌所诱苟悟夺之之理则兵可任矣。
”(节选自《李卫公问对》,有删改)【注】①含生禀血:指有生命者。
②四机:吴起认为作战有气机、地机、事机和力机四种胜利条件。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盖学者A徒诵B空文C而为敌D所诱E苟悟夺之F之理G则兵H可任矣。
《新唐书》阅读及答案参考

《新唐书》阅读及答案参考《新唐书》阅读及答案参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薛万均,本燉煌人,后徙京兆咸阳。
父世雄,大业末为涿郡太守,万均与弟万彻因客幽州,以材武为罗艺所厚善。
与艺归款,高祖授万均上柱国、永安郡公。
建德帅众十万寇范阳,艺迎拒之。
万均曰:“众寡不敌,宜以计胜。
”即教艺羸兵阻水以诱之,万均自以精骑百匿城左。
建德师度水,邀半度击之,大败其众。
明年,建德以二十万骑来攻,兵已缘堞,万均与万彻率死士百人出地道,掩击其背,众惊溃去。
柴绍之讨梁师都也,以万均为副,万彻亦从。
距朔方数十里,突厥兵骤至,王师却,万均兄弟横击之,斩其骁将,虏阵欢,乘之,俘杀相藉。
突厥走,遂围师都。
诸将以城险未可下,万均曰:“城中气死,鼓不能声,破亡兆也。
”既而贼果斩师都降。
俄从李靖讨吐谷浑。
军次青海,万均、万彻各以百骑行前,卒与虏遇,万均单骑驰突,无敢当者。
还语诸将曰:“贼易与。
”复驰进击,斩数千级,勇盖三军。
追奔至积石山,大风折旗,万均曰:“虏且来!”乃勒兵。
俄而虏至,万均直前斩其将,众遂溃,追至图伦碛乃还,与靖会青海。
副侯君集击高昌,曲智盛坚守未下,万均麾军进,智盛惧,乃降。
进潞国公。
会有诉万均与高昌女子乱,太宗欲穷治。
魏徵曰:“君使臣以礼,若所诉实,罪且轻,虚则所失重矣。
”诏勿治。
后帝幸芙蓉园,坐清宫不谨下狱,忧愤卒。
帝惊悼,为举哀,诏陪葬昭陵。
后尝赐群臣貘皮,及万彻而误呼万均,怆然曰:“万均朕勋旧,忽口其名,岂死者有知,冀此赐乎?”因命取焚之,举坐感叹。
(选自《新唐书》)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建德以二十万骑来攻,兵已缘堞缘:向上爬,攀援B.乘之,俘杀相藉藉:抚慰C.各以百骑行前,卒与虏遇卒:通“猝”,猝然,突然D.岂死者有知,冀此赐乎冀:希望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薛万均作战勇猛的一项是()(3分)①邀半度击之,大败其众②万均兄弟横击之③既而贼果斩师都降④万均单骑驰突⑤万均直前斩其将⑥万均麾军进,智盛惧,乃降A.②④⑤ B.①②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薛万均本是敦煌人,而且是隋朝官员的'后代,但后来他同弟弟跟罗艺一起归顺了唐朝,并和罗艺迎击过窦建德入侵范阳的十万军队。
文言文阅读训练:《旧唐书崔信明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旧唐书•崔信明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材料一:崔信明,青州益都人也。
信明以五月五日日正中时生,有异雀数头,身形甚小,五色毕备,集于庭树,鼓翼齐鸣,声清宛亮。
隋太史令史良使至青州,遇而占之日:“此儿殁文藻焕烂声名搔于木下灌形既少速住飨不商。
”及长,博闻强记,下笔成章。
大业中为尧城令,窦建德僭号,欲引用之。
信明族弟敬素为建德鸿胪卿,说信明日:“隋主无道,天下鼎沸,衣危礼乐,扫地无余。
兄遁迹下僚,不被收用。
夏王英武,有并吞天下之心,士女襁负而至者不可称数。
此时不立功立事,岂是见几而作者乎?”信明日:“昔申胥海畔小者,尚能固其节,吾终不能屈身伪主,求斗筲之职。
”遂逾城而遁,隐于太行山。
贞观六年,应诏举,授兴势丞,年秦川令,卒。
信明颇蹇傲自伐,常耻学于师,自谓贤于李百药,时人多不嘉之。
又矜其门尊,轻侮四海上犁,由是为世所讥。
(节选自《旧唐书・崔信明传》)材料二:崔信明,少英敏,及长,强记,美文章。
高孝基语人日:“崔生才冠一时,但恨位不到耳。
”隋大业中,为尧城令。
唐贞观六年,诏即家拜兴势丞,迂秦川令。
信明恃才蹇亢,常自矜其文。
时有扬州录事参军荥阳郑世翼,亦警倨忤物,遇信明于江中,谓日:“闻君有'枫落吴江冷’之句,仍愿见其余。
”信明欣然多出旧制,郑览未终,日:“所见不逮所闻!”投卷于水,引舟而去,今其诗传者数篇而已O(节选自《唐才子传・卷一》)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此儿必A文藻B焕烂C声名播于D天下E雀形F既小G禄位殆H不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渔”,文中指的是渔人、渔夫,与《赤壁赋》中的“渔樵于江渚之上”中的“渔”意思不同。
B.“迁”,调动官职,多指升官,而“左迁”指降职,如《琵琶行•并序》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左迁”。
C.“族”,文中是指门第、宗族,与《师说》中的“土大夫之族”中的“族”意思相同。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专题复习--《新唐书--窦建德传》专练

《新唐书--窦建德传》专练窦建德传①窦建德,贝州漳南人。
世为农,自言汉景帝太后父安成侯充之苗裔。
材力绝人,少重然许,喜侠节。
乡人丧亲,贫无以养,时建德方耕于田中,闻之太息,遽辍耕牛,往给丧事,由是大为乡党所称。
盗夜劫其家,建德立户下,盗入,击三人死,余不敢进。
请其尸,建德曰:“可投绳系取之。
”盗投绳,建德乃自縻,使盗曳.出,跃起捉刀,复杀数人,繇是益知名。
为里长,犯法亡,会赦归。
久之,父卒。
里中送葬千余人,所赠予皆让不受。
②武德元年,宇文化及至魏县,建德谓其纳言宋正本及德绍曰:“吾,隋民也;隋,吾君也。
今化及杀之,大逆不道,乃吾仇,欲为天下诛之,何如?”正本等曰:“大王以布衣起漳南,隋之列城莫不争附者,以能杖顺而动,义安天下也。
化及为隋姻里,倚之不疑,今戕君而移其国,仇不共天,请鼓行执其罪。
”建德善之。
即引兵讨化及,连战破之。
化及保聊城,乃纵撞车机石,四面乘城,拔之。
③未几,连突厥侵相州,刺史吕珉死之。
滑州刺史王轨为奴所杀,奴以首奔建德,建德曰:“奴杀主,大逆。
纳之不可不赏,赏逆则废教,将焉用为?”命斩奴而返轨首,滑人德.之,遂降,齐、济二州亦降。
建德每平城破阵,所得资财,并散赏诸将,一无所取。
又不啖肉,常食唯有莱蔬、脱粟之饭。
每倾身接物,与士卒均执勤苦,由是能致.人之死力④时秦王攻王世充于洛阳,世充遣使乞师于建德。
五月,建德自板渚出为阵,西薄.汜,南属鹊山,亘二十里,鼓而前。
秦王登虎牢城望其军,按甲不战。
日中,建德士皆坐列,渴争饮,意益怠。
王麾军先登骑怒尘大涨乃率秦叔宝缠麾帜弛出贼阵后建德军顾而惊遂大溃。
建德被重创,窜牛口谷。
车骑将军白士让、杨武威获之,传而西,斩长安市,年四十九。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盗曳.出曳:摇晃B.滑人德.之德:感激C.由是能致.人之死力致:招引D.西薄.汜薄:临近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王麾军先登骑/怒尘大涨/乃率秦叔宝缠麾帜/弛出贼阵后/建德军顾/而惊遂大渍B.王麾军先登骑/怒尘大涨/乃率秦叔宝/缠麾帜弛/出贼阵/后建德军顾而惊/遂大溃C.王麾军先登/骑怒/尘大涨/乃率秦叔宝/缠麾帜弛/出贼阵/后建德军顾/而惊遂大溃D.王麾军先登/骑怒/尘大涨/乃率秦叔宝缠麾帜/弛出贼阵后/建德军顾而惊/遂大溃3.下列对全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窦建德气力超人,年幼时,常做一些重许诺的义举,喜好狭义气节。
2022年高三语文(文言文断句、文化常识)含答案

文言文断句、文化常识1.对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有删改) A.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B.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C.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D.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解析:选B根据文意,“第归杀而鬻之”是包拯说的话,“主来诉”意为牛主人来告状,故应在第一个“拯曰”前断开,排除C、D两项。
“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意为(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句意完整;“盗惊服”意为这个盗贼惊恐认罪,“惊服”的主语是“盗”。
故应在“盗”前断开,排除A项。
故选B。
参考译文: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人。
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任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
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告状。
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
”不久又有一人来告发别人私自宰杀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惊恐认罪。
(包拯)调任端州知州,升任殿中丞。
2.对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
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
为人简易佚荡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节选自《汉书·扬雄传》,有删改) A.为人简易佚荡/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B.为人简易佚荡/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C.为人简易佚荡/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D.为人简易佚荡/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解析:选D“少耆欲”意为没有什么嗜好欲望,“不汲汲于富贵”意为对于富贵不急切追求,“不戚戚于贫贱”意为对于贫贱不忧惧悲伤,这两个句子中的“不”应是表示否定的副词,其后不能断开。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朔窦建德》(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朔窦建德》(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先是,(窦)建德遗秦王世民书,请退军潼关,返郑侵地,复修前好。
世民集将佐议之,皆请避其锋。
郭孝恪曰:“世充穷蹙,垂将面缚,建德远来助之,此天意欲两亡之也。
宜据武牢之险以拒之,伺间而动,破之必矣。
"记室..薛收曰:“世充保据年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准..精锐,即日之患,但乏粮食耳。
以是之故,为我所持,求战不得,守则难久。
建德亲帅大众,远来赴援,亦当极其精锐,致死于我。
若纵之至此两寇合从转河北之粟以馈洛阳则战争方始偃兵无日混一之期殊未有涯也。
今宜分兵守洛阳,深沟高垒,世充出兵,慎勿与战。
大王亲帅骁锐,先据成皋,厉兵训士,以待其至,以逸待劳,决可克也。
建德既破,世充自下,不过二旬,两主就缚矣。
“世民善之。
收,道衡之子也。
萧璃、屈突通、封德彝皆曰:“吾兵疲老,世充凭守坚城,未易猝拔。
建德席胜而来,锋锐气盛,吾腹背受敌,非完策也。
不若退保新安,以承其弊。
”世民曰:“世充兵摧食尽,上下离心,不烦力攻,可以坐克。
建德新破海公,将骄卒惰。
吾据武牢,扼其咽喉..,彼若冒险争锋,吾取之甚易。
若狐疑不战,旬月之间,世充自溃。
城破兵强,气势自倍,一举两克,在此行矣。
若不速进,贼入武牢,诸城新附,必不能守。
两贼并力,其势必强,何弊之承?吾计决矣。
“通等又请解围据险以观其变,世民不许。
中分麾下,使通等副齐王元吉围守东都..,世民将骁勇三千五百人东趣武牢。
时正昼出兵,历北邙,抵河阳,趋巩而去。
王世充登城望见,莫之测也,竟不敢出。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朔窦建德》)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若纵之至此两寇/合从转河北之粟以馈洛阳/则战争方始偃/兵无日/混一之期殊/未有涯也B. 若纵之至此/两寇合从/转河北之粟以馈洛阳/则战争方始/偃兵无日/混一之期/殊未有涯也C. 若纵之至此两寇/合从转河北之粟以馈洛阳/则战争方始/偃兵无日/混一之期/殊未有涯也D. 若纵之至此/两寇合从/转河北之粟以馈洛阳/则战争方始偃/兵无日/混一之期殊/未有涯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记室,官名。
文言文阅读训练:《新唐书-魏征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新唐书•魏征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
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
隋乱,诡为道士。
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魏公李密,以征典书檄。
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
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
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
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
时李勣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勣得书,遂定计归。
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
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①引为洗马。
征见秦王②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
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阅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
”王器其直,无恨意。
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
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
征见帝,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
”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
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传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
此其异也。
”帝曰:“善。
”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
十年,为侍中。
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
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
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
多病,辞职,帝不肯。
征恳请,数却愈牢。
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
十七年,疾甚。
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
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
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注】①隐太子:李建成;②秦王:李世民。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B. 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C. 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D. 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征与书曰”与“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与”的含义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建德传
①窦建德,贝州漳南人。
世为农,自言汉景帝太后父安成侯充之苗裔。
材力绝人,少重然许,喜侠节。
乡人丧亲,贫无以养,建德方耕,闻之太息,遽解牛与给丧事,乡党异之。
盗夜劫其家,建德立户下,盗入,击三人死,余不敢进。
请其尸,建德曰:“可投绳系取之。
”盗投绳,建德乃自縻,使盗曳出,跃起捉刀,复杀数人,繇是益知名。
为里长,犯法亡,会赦归。
久之父卒里中送葬千余人所赠予皆让不受。
②武德元年,宇文化及至魏县,建德谓其纳言宋正本及德绍曰:“吾,隋民也;隋,吾君也。
今化及杀之,大逆不道,乃吾仇,欲为天下诛之,何如?”正本等曰:“大王奋布衣,起漳南,隋之列城莫不争附者,以能杖顺扶义、安四方也。
化及为隋姻里,倚之不疑,今戕君而移其国,仇不共天,请鼓行执其罪。
”建德善之。
即引兵讨化及,连战破之。
化及保聊城,乃纵撞车机石,四面乘城,拔之。
③未几,连突厥侵相州,刺史吕珉死之。
滑州刺史王轨为奴所杀,奴以首奔建德,建德曰:“奴杀主,大逆。
纳之不可不赏,赏逆则废教,将焉用为?”命斩奴而返轨首,滑人德之,遂降,齐、济二州亦降。
④五月,建德自板渚出为阵,西薄汜南,属鹊山,亘二十里,鼓而前。
秦王登虎牢城望其军,按甲不战。
日中,建德士皆坐列,渴争饮,意益怠。
王麾军先登,骑怒,尘大涨,乃率史大奈、秦叔宝缠麾帜,弛出贼阵后,建德军顾而惊,遂大溃。
建德被重创,窜牛口谷。
车骑将军白士让、杨武威获之,传而西,斩长安市,年四十九。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滑人德之()(2)西薄汜南()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
(1)大王奋布衣()
A.奋发
B.奋斗
C.奋起
D.发扬
(2)西薄汜南,属鹊山()
A.聚集
B.连接
C.归属
D.嘱咐
17.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
王麾军先登,骑怒,尘大涨,乃率史大奈、秦叔宝缠麾帜,弛出贼阵后,建德军
顾而惊,遂大溃。
18.用“/”为下列句子断句。
(3分)
久之父卒里中送葬千余人所赠予皆让不受。
19.第①段画线句“建德杀盗”之事在《旧唐书》中未曾记载,《新唐书》详细叙述此事,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3分)
20.唐朝人殷侔在《窦建德碑》中写道:“自建德亡,距今已久远,山东河北之人,或尚谈其事,且为之祀,知其名不可灭,而及人者存也。
”请结合全文推断百姓“为之祀”的原因。
(4分)
阅读答案:
15.(2分)答案示例:(1)感激(2)迫近
16.(2分)(1)C (2)B
17.(5分)答案示例:秦王指挥军队先登上城,士兵气势强盛,此时尘土飞扬,于是秦王率领史大奈、秦叔宝高举帅旗,驰马奔出在贼人兵阵后面,窦建德的军队看到大惊,于是溃不成军。
18.(3分)答案示例:久之/父卒/里中送葬千余人/所赠予皆让不受。
19.(3分)答案示例:《新唐书》加入“建德杀盗”一事,一开篇就栩栩如生地描绘出传主有勇有谋的形象。
先用“击”“跃起”“捉”“杀”等动词生动地表现他的英勇;又用“可投绳系之”这一语言描写体现他的沉着机敏。
增加这件事,为后文展示传主的才华做了铺垫,奠定了基调,比《旧唐书》更能激发读者的兴趣,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20.(4分)答案示例:百姓“为之祀”的原因主要在于他的种种义行和善举。
在乡人家贫无以葬亲时把牛赠与他,父亲去世送葬千人,他们所赠与的皆不受,表现其仁义的一面;他顺循民心,安定四方,征讨宇文化及;当叛奴杀主投靠他时,他斩杀奴返还刺史头颅,是一个忠君有义、嫉恶如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