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的沉降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分析

合集下载

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检测和鉴定分析

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检测和鉴定分析

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检测和鉴定分析摘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是决定建筑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不均匀沉降问题是引发建筑损伤的重要因素,成为安全事故、舆论纠纷的诱发节点。

分析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基于此,下面就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检测与评价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地基;检测鉴定;沉降原因引言近些年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更加紧张,大家开始根据人工造地的方式去处理建设用地不够的现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建设用地忙碌的状况,但随着也出现一系列问题,例如湿陷性变形,因堆积物沉积时长、自然条件及其回填土成分等各个方面存有明显不一样,导致地基填土的特性极不稳定。

在水分渗入或土体遭到振荡的情况下,填土土体便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湿陷变形,从而造成地基造成基础沉降。

1、不均匀沉降病害的发展机理1.1建筑物下沉相较于其他土质类型地基,建设在软土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不均匀沉降问题发生概率更高一些,建筑物出现倾斜是必然现象,在此方面情况影响下,则会促使附加应力在建筑物上层结构产生,建筑物无法承受因不均匀沉降问题产生的压力,引发一系列墙体开裂、建筑物结构破坏严重等问题,对建筑使用者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若想有效防治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问题,施工单位必须明确意识到其危害性。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做好相应施工沉降监测工作,并详细记录施工沉降过程,为后期高层建筑勘察设计施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提升沉降参数利用率,从根本上保证地基施工合理性,起到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均匀沉降问题有效预防的作用。

1.2勘察、施工、设计等人为因素导致不均匀沉降建筑施工前需要通过现场地质勘察为施工设计人员提供准确的数据参数,部分人员在勘察过程中存在不按标准施工、工序错误等质量问题,导致勘察数据结果存在较大偏差,导致设计人员针对地基沉降问题计算的设计参数与现场实际不一致,引发后期不均匀沉降问题。

设计人员针对某项目进行基础设计时,如果未能结合工程实际而单纯借鉴以往设计方案,往往容易导致结构设计不合理等与现场基础地质结构不符的方案;部分设计人员对上部载荷、基地面积、偏心载荷等数据参数计算存在偏差,也容易引发地基不均匀沉降乃至倾斜倒塌问题。

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及其数据分析

 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及其数据分析

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及其数据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及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随着上部结构逐步建成、地基荷载相应增加,高层建筑物通常会产生下沉现象,为防止不均匀沉降引起高层建筑物倾斜,需要进行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对于及时发现工程异常采取补救措施,确保高层建筑在施工期间和运营期间的安全,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数据分析引言本文从现行的规范内容出发,沉降观测涉及古建筑、高层建筑、连续生产设施基础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监控沉降观测的过程中,可以合理地安排施工的流程,保证沉降的速度具有一定的均匀性。

为了能够更好地反馈相关的信息,给施工部门提供更多的可靠资料,应该从源头上避免沉降问题带来的各种破坏现象,减少裂纹的出现,提升经济效益。

1变形监测的概念根据变形监测对象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变形监测分为三种:以建筑工程为监测对象的变形监测,以地球为监测对象的全球性监测,以及以某一区域为对象的变形监测。

变形监测主要是指对监测对象的空间位置进行监测,监测对象可能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位移或者变形。

工程监测的监测对象一般是建筑物或者与工程建设相关的人或事物,在工程监测中,我们可以对固定的监测点进行定位监测,根据监测点的数据变化情况,来判断建筑物是否出现了变形。

全球性的变形监测主要是对地球自转速度以及各种自然现象的监测,例如地球的自转速度、地壳的变形情况以及潮汐变化情况。

而区域性的监测一般是对某一固定区域地表的变形和沉降情况进行的监测。

2高层建筑物沉降原因分析鉴于高层建筑物地基土质软硬度不均,且有许多隔层和暗沟,通过施工前的地质勘察无法准确判定和发现地基土质的差异状况,在施工期间因为受到压力作用影响,极易产生不均匀沉降问题。

同时,受到建筑物周边气候、水质环境的影响,建筑物的地下水位会有所升高,甚至存在管道漏水现象,若在地下水位勘察不准确的情况下,上升的地下水和管道渗漏问题极易诱发建筑物地基被浸泡,地基土质进一步变软,从而引发沉降问题。

高层建筑变形监测及安全结果分析

高层建筑变形监测及安全结果分析
开 论述 。
1 . 2周 边环 境 特征
1 0 的报 警值 。 %
A版一 7 月一工程 质量 一 2 8 一 o o 2
基 坑 边 缘 距 离 一 号 楼 最 近 约
2 . 2 m, 距离二号楼最近约1 1 . 4 m, 相对 图1 房 屋 与相 邻基 坑 位置 示 意 图 1 位 置示 意 图如 图 l 所示。 工 程场 地 场地 地 势 较平 坦 , 地 层 主要 由粘 性 土 、 粉 性土 、 砂 土 组成 , 具 有 成层分布特点。 根据土的成因、 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可划分为8 个主要层 次。 其 中第⑤层可划分为3 个亚层( 第⑤ l 、 ⑤3 、 ⑤4 层) , 第⑦层、 第⑨层分别可 划分为两个亚层( 第⑦1 、 02 层及第⑨ l 、 ⑨2 层) , 场地缺失上海统编地层第⑥ 层 暗绿色硬土层及第⑧层灰色粘性土。
工 程质 量 与管理
高层 建筑变形监测及安全结果分析
摘要 : 文章结合实例, 详细分析 了对建筑安全监测布置、 房屋开裂、 倾斜、 沉降监测等内容, 根据获得 的监测数据, 便于展开补救
措施, 为 其他 类似 工 程施 工提 供 了参 考借 鉴 。
关键词 i 房屋建筑 ; 地面沉降; 房屋开裂
全施工, 全 面 的监 测工 作 起到 了重 要 的作 用 。 根据 监测 发 现 的不 安全 因素 , 及
2 0 1 1 年4 月 初 次检 测 时 对房 屋 周 围裙 房 围墙 、 大门、 地坪 、 路 面 的损 坏 情
当时发现周围环境损坏比较严重 , 达到报警要求。 本次复核检 时进行补救工作 , 可以保障建筑结构及周边环境的稳定 。文章介绍了某高层 况进行了调查 , 测时发现上述部位除局部修补外 , 其余开裂损坏均有不 同程度的发展 , 并出 建筑在基坑开挖过程 中的安全监测布置方案 ,阻止了基坑周边地面沉降 、 房 屋开裂等危险进一步发生, 为基坑安全施工及周边环境的稳定提供了保障。 现 了新 的裂缝 。主要报警点包括 : ( 1 ) 房 屋 东侧 路 肩 缘 石 与人 行 道地 坪 间 水 平 通 长拉 开 , 宽( 1 5 ~2 5 ) m m; 人 行道 地 坪与 裙房 间 拉开 , 宽( 1 0 ~2 0 ) mm。 ( 2 ) 一号楼裙 房门垛 ( 靠基坑 侧 ) 与裙 房间拉 开宽约2 0 m m, 基 坑 施 工 期 间曾对 围墙 裂缝进行 了修补 , 但受 不均匀沉 降影 响, 又 出现了裂 现

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及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及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及数据处理分析方法摘要: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随着地基上方荷载量不断加大,利用现代测量手段周期性、有规律的对建筑物的整体垂直位移进行可量化监测,以指导高层建筑安全、有序施工,并为建筑物质量评级提供数据支撑的过程,即为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

本文以具体的工程为例,首先对高层建筑沉降监测的技术要求进行说明、其后重点探讨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总结高层建筑沉降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技术要求;数据处理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房地产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由于对空间资源的利用率高,占地面积小,可缓解大城市土地资源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高层建筑物因此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备受青睐。

在高层建筑施工进度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建筑物的竖向位移会因为地面荷载的增加而逐渐加大,这种变形超过一定限度可能会影响项目的安全施工,甚至不利于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基于此,应用工程测量的变形监测手段在施工过程中对沉降变形情况进行周期性监测,实时分析沉降指标是否正常,从而为现场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具体工程,对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要求、数据处理方法等进行梳理,为今后的建筑物变形监测积累经验,以便于更加科学、高效的开展实际工作。

1沉降监测的相关技术要求1.1工程概况该项目位于某市新城区,规划用地性质为商住用地,其中1#楼a座为地上16层,地下1层的高层住宅建筑,总高度60m。

周边地势起伏较大,且四周道路密布,车流、人流密集,对项目的监测工作的造成了一定的干扰。

1.2沉降监测的相关技术要求1)平面坐标系统本次基准点、工作基点的平面位置坐标使用网络RTK技术测量,施测前与项目所在区域3个以上的原有平面控制点联测,以进行坐标参数的转换,提高测量精准度。

沉降观测点的平面位置使用全站仪配合RTK测得,其测量方法和精度不做过多要求。

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及数据处理

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及数据处理

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及数据处理【摘要】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及数据处理是确保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一项重要环节,因此,做好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及数据处理的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为了解工程实例中新建大楼在施工过程中及竣工后一段时间内的沉降情况,达到优化设计、确保安全及指导施工的目的,在大楼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大楼主体结构进行沉降观测工作。

【关键词】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数据处理,测量技术【abstract 】high-rise building settlement observation and the data processing, is to ensure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is an important link, therefore, completes high buildings and the data processing settlement observation of the work has the extremely vital significance. Combining with practical exampl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ngineering example of the new building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a period of time inside of the settlement, optimize design, ensure safety and guide the construction purpose,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we must have a main body structure building subsidence observation work.【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settlement measurement, data processing, measuring technique一、沉降观测的测量技术要求1、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水准基点使用时首先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

测绘工程中的工程变形监测与分析

测绘工程中的工程变形监测与分析

测绘工程中的工程变形监测与分析在当今的工程建设领域,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而工程变形监测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能够及时发现和评估工程结构的变形情况,为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文将对测绘工程中的工程变形监测与分析进行详细探讨。

一、工程变形监测的重要性工程变形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建筑物倾斜、桥梁垮塌、道路损坏等,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通过对工程进行变形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其变形趋势和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从而保障工程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例如,在高层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变形监测,可能会因为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导致建筑物倾斜或开裂。

同样,在大型桥梁的运营期间,对桥梁的变形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结构的损伤和老化,为桥梁的维护和加固提供依据,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二、工程变形监测的内容工程变形监测的内容通常包括水平位移监测、垂直位移监测、倾斜监测、裂缝监测等。

水平位移监测是测量工程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情况。

常用的方法有全站仪测量、GPS 测量等。

全站仪测量精度高,但测量范围相对较小;GPS 测量则可以实现大范围、全天候的监测,但精度相对较低。

垂直位移监测主要用于测量工程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的升降变化。

水准测量是常用的垂直位移监测方法,通过建立水准测量网,定期测量监测点的高程,从而计算出垂直位移量。

倾斜监测用于测量工程结构的倾斜程度。

可以采用全站仪测量倾斜角、水准仪测量高差等方法。

裂缝监测则是对工程结构表面出现的裂缝进行观测,包括裂缝的长度、宽度、深度等参数的测量。

三、工程变形监测的方法1、常规地面测量方法这是一种传统的监测方法,包括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等。

水准测量适用于垂直位移监测,通过建立高精度的水准测量网,定期测量监测点的高程变化。

全站仪则可以同时测量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灵活性。

2、摄影测量方法利用摄影技术获取工程结构的影像,通过对影像的处理和分析,获取变形信息。

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3.2观测方案
首先,基准点和观测点的布设。为提高观测准确性并且为了工作方便,本工程使用独立高程系统,分别在长虹西大道的马路旁电线杆和周边布设2个基准点。首次观测要用往返观测的方式对基准点闭合环进行观测,进而保证基准数据的可靠性。观测点应设置于距外墙墙体平面上部0.5m处,且保证距观测点至少2米以内不得有障碍物。观测点应设置在承重墙外,并保证其具备良好的通视条件。沉降缝或伸缩缝两侧、山墙中部、高低建筑物及建筑物的沉降缝两侧都要设置相应的观测点。观测时,各观测点要组成一个水准闭合环,再与2个基准点组成水准闭合环,同时检验基准点的稳定情况;另外,使用仪器与观测。建筑沉降观测工作的精度要求非常高,所以为了确保观测结果的精准性,通常情况下的测量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到。为此,高层建筑变形监测工作应该使用S1或S05级的精密水准仪,同时还要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本工程主要采用天宝DSO5高精密电子水准仪及一对2m铟钢尺和0.5s拓普康全站仪。本次观测采用集合水准方法,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每次观测时,首先要对建筑物的2个起算基准点进行监测,基准点间的高度差不能大于0.3mm。每次观测结束后,用微机程序按经典的严密方法进行平差计算,求出每个观测点的平差后高程和点位高程中的误差。最后填制《沉降观测记录表》。
3.3观测点的设置和观测周期
首先,观测点的设置。为了精确地反映出建筑物的沉降趋势,观测点需要根据现场及地基基础的情况而设置。主楼:18#、19#楼分别布设10个点共20个沉降点。41#楼地下车库:共布设33个沉降观测点。另外,观测周期的设置。根据建筑物所在位置的地质情况、地基处理情况和上部结构情况,确定变形观测周期。主体建筑物建设到正负零时,布设观测点,设置好观测点后,进行第一次观测,确定基准值。地下停车库以每个建筑单元为单位划分,桩基柱子浇筑完成后,布设观测点,进行第一次观测,确定基准值。主楼:每两层观测一次,直至主体完工;故18#楼共观测16次,19#楼共观测14次。如有异常,还需增加观测频率。1#楼地下停车库:观测工作分施工期和竣工后两时段,施工期是在基础或地下室底板施工完成后即开始观测,可根据施工进度和相关要求进行,竣工后的观察要求在第一年内每隔2至3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隔4至6个月观测一次。具体观测周期可根据建筑物变形情况并按规范规定进行适当调整[1]。

城市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与稳定性分析

城市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与稳定性分析

城市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与稳定性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高层建筑物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而高层建筑物的沉降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城市高层建筑物的沉降不仅会影响其自身的稳定性,还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城市高层建筑物的沉降主要与建筑物的基础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建筑物的重量,并将其传递到地面。

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沉降情况。

当建筑物的荷载增加时,基础可能会发生变形,从而导致建筑物沉降。

而城市中的高层建筑物的荷载通常较大,因此对其沉降进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城市高层建筑物沉降的监测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测量设备进行。

传感器可以被安装在建筑物的地基中,以便实时监测基础的变形情况。

而测量设备可以测量建筑物的沉降量。

通过这些监测手段,可以及时发现沉降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稳定性分析是评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沉降情况的重要方法。

稳定性分析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来进行,以预测建筑物的沉降量和基础的变形情况。

通过稳定性分析,可以评估基础的承载能力是否足够,并预测建筑物在长期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城市高层建筑物的沉降不仅会对建筑物本身造成影响,还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建筑物的沉降可能导致地面沉降,进而影响到地下管道、道路和地铁线路等基础设施的稳定性。

在设计和建设城市高层建筑物时,需要对其沉降进行充分的监测和稳定性分析,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周围环境的稳定。

城市高层建筑物的沉降监测与稳定性分析是保证建筑物安全和周围环境稳定的重要工作。

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和分析手段,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沉降问题,保障城市高层建筑物的稳定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高层建筑的沉降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分析
作者:武兴岩, 全广军, 安永建
作者单位:河北省地矿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河北石家庄,050021
刊名:
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11(1)
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4.工程测量规范
1.刘旭.张烜浅析沉降观测在高层建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6)
2.杜圣芳.李信敏.于松.尹建国.DU Shengfang.LI Xinmin.YU Song.YIN Jianguo沉降观测在"鑫润北国之春"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山东国土资源2010,26(8)
3.孙建伟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用分析[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6)
4.王瑞甫浅谈高层建筑变形观测的方法[期刊论文]-世界家苑2011(3)
5.张志会变形监测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运用[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7)
6.于岱峰.苗晓辉.王召泽超高层建筑变形监测方法研究[会议论文]-2011
7.李军.LI Jun高层建筑物沉降变形监测实践研究——以陕西新建国大厦为例[期刊论文]-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10,29(9)
8.蒋荣宾.宋建学.周同和某高层建筑基础沉降变形监测成果应用实例[会议论文]-2006
9.孙慧荣探讨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2009(9)
本文链接:/Periodical_kjxx201101253.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