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神经系统-端脑(下)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端脑报告

大脑纵裂
大脑横裂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端脑报告
(一)大脑半球外侧面 大脑半球外侧面由外
中央沟
顶枕沟
侧沟、中央沟和两条假想 的连线分为额叶、顶叶、 枕叶、颞叶和岛叶。外侧 沟起于半球下面,行向后上 方。中央沟起于半球中点
额叶
外侧沟
顶叶
枕
颞叶
叶
稍后方,斜向前下方,下端与
外侧沟隔一脑回,上端延伸 至半球内侧面。
角回angular gyrus
颞下回inferior temporal gyrus 颞中回middle temporal gyrus 颞上回 su中p枢e神ri经or系t统e解m剖p-o端r脑al报g告yrus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端脑报告
(二)大脑半球内侧面和底面 位于中部的为前后方向略呈弓形的胼胝体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端脑报告
嗅球olfactory bulb 嗅束olfactory tract 嗅三角olfactory trigone
钩uncus 海马沟hippocampus sulcus 海马旁回 parahippocampus gyrus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端脑报告
二、大脑皮质 Cerebral Cortex
一、 大脑的外形和分叶
大脑半球表面起伏不平,凹陷处为沟 sulcus,沟间的隆起为回 gyrus.左、右大 脑半球间为大脑纵裂 cerebral longitudinal fissure,纵裂的底为胼胝体 corpus callosum,大脑和小脑间为大脑横 裂 cerebral transverse assure.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端脑报 告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端脑报告
端脑又称大脑 cerebrum,被大脑纵裂分 为左右半球,两侧大脑半球与小脑之 间有大脑横裂。
端脑

回
沟,裂
返回
系统解剖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端 脑(telencephalon)
外形和分叶:
三个面 上外侧面 内侧面 下面 三沟 : 中央沟 外侧沟 顶枕沟
五叶 : 额叶 枕叶 顶叶 颞叶 岛叶
上页
下页
系统解剖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端 脑(telencephalon)
内部结构:
基底核(basal nuclei)
位置:居大脑半球白质内、近基底部。 组成:
尾状核:分头、体、尾三部分。
上页
下页
系统解剖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端 脑(telencephalon)
豆状核: 内侧部 苍白球——旧纹状体 中间部 外侧部——壳 新纹状体 尾状核
纹状体:为锥体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 主要是维持肌肉的紧张度、 协调骨骼肌运动。
附:各叶功能小结
额叶——与躯体运动、发音、语言及高级思维活动有关。 顶叶——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等有关。 枕叶——与视觉有关。 颞叶——与听觉、语言、记忆等有关。 岛叶——与内脏感觉有关。
边缘叶——与情绪、行为、内脏活动有关。
上页 下页
系统解剖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端 脑(telencephalon)
由大量的纤维束组成,分:
连合纤维: 连接左右两半球皮质的纤维。 如:胼胝体、前连合、穹隆 和穹隆连合。上页 Nhomakorabea下页
系统解剖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端 脑(telencephalon)
联络纤维: 联系同侧半球各部分之间的纤维。如: 弓状纤维、扣带束、上、下纵束、钩束。
上页
端脑

语言中枢
(1)运动性语言中枢:
额下回后部 -Broca 区(44、45区)失语症
(2)书写中枢:
额中回后部( 8区) 失写症
(3)听觉性语言中枢:
颞上回后部(22区) 失听症
(4)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 角回(39区)失读症
Wernicke区
视觉性语言中枢
书写中枢 运动性语言中枢
听觉性语言中枢
1、对侧偏身感觉丧失(丘脑中央辐射损伤) 2、对侧偏瘫(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损伤) 3、两眼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视辐射受损)
穹窿 穹窿连合 穹窿柱
(2)连合纤维 连合左右半球皮质的纤维 胼胝体:嘴、膝、干、
压部 前连合 — 连接两侧颞叶
(3)联络纤维 弓状纤维
①钩束 ②上纵束 ③下纵束 ④扣带
薄束结节
尾状核
背侧丘脑 松果体 上丘 下丘
小脑上脚
小脑中脚 前庭区 小脑下脚 髓纹
楔束结节
4.大脑半球的髓质
(1)投射纤维 由大脑皮质与皮质下各中枢间的上、下行纤维组成。它
内囊
们大部分经过内囊。
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
与豆状核之间,水平切 面呈向外开放“V”字形
内囊前肢
内囊膝
内囊后肢
内囊前肢投射纤维 额桥束
端脑(大脑)
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fanping Department of Human Anatomy,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五、端脑(大脑)
(一) 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三沟五叶 额叶
大脑纵裂
中央沟
胼胝体
大脑横裂
外侧沟
中央沟
顶枕沟 额叶
十二对脑神经(附图)

十二对脑神经十二对脑神经-一、十二对脑神经出脑部位:-端脑:嗅神经-中脑: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脑桥: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延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二、脑神经的纤维成份共7种:-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运动纤维、一般躯体运动纤维、一般内脏运动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三、脑神经及分布:-1、嗅神经:-嗅细胞(鼻腔嗅粘膜)的中枢突(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嗅神经- 嗅球(端脑)。
嗅神经olfactorynerves为特殊内脏感觉纤维,由上鼻甲上部和鼻中隔上部粘膜内的嗅细胞中枢突聚集成20多条嗅丝(即嗅神经),穿筛孔入颅,进入嗅球,传导嗅觉。
---颅前窝骨折延及筛板时,可撕脱嗅丝和脑膜,造成嗅觉障碍,脑脊液也可流入鼻腔-2、视神经:-视杆、视锥细胞-视网膜节细胞的中枢突(特殊躯体感觉纤维)-视神经-视交叉-视束-间脑。
视神经optic nerve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
---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会聚,再穿过巩膜而构成视神经。
视神经在眶内行向后内,穿视神经管入颅窝,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柬连于间脑。
由于视神经是胚胎发生时间脑向外突出形成视器过程中的一部分,故视神经外面包有由三层脑膜延续而来的三层被膜,脑蛛网膜下腔也随之延续到视神经周围。
---所以颅内压增高时,常出现视神经盘水肿。
--3、动眼神经:-中脑动眼神经核(躯体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上支:上直肌、上睑提肌;下支:下直、内直、下斜肌。
动眼神经副核(内脏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下斜肌支-睫状神经节短根-睫状肌和瞳孔扩约肌。
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为运动性神经,含有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
躯体运动纤维起于中脑动眼神经核,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自脚间窝出脑,紧贴小脑幕缘及后床突侧方前行,进入海绵窦侧壁上部,再经眶上裂眶,立即分为上、下两支。
端脑

施兴奋性影响(谷氨酸)
GABA SP, 多巴胺 抑制作用 DYN,ENK,NT
屏状核
人脑此核的纤维联系和功能不清楚。 动物实验发现与感觉皮质之间有交互联系,并有定位。可能汇聚 从感觉皮质的多型传入,与躯体、视觉、听觉的整合有关。 也接受下丘脑外侧、丘脑中央中核和蓝斑的投射,
Receiving fibers from postcentral gyrus, VA, VL and VPL, sending out fibers to form pyramidal tract, controlling voluntary movements
(三)额前皮质
9、10、11、12区,与顶枕颞叶有广泛的往返纤维联系,达到现实的 感觉经验与过去的经验信息储存;还与丘脑内侧背核有交互联系形成 一个系统,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对目前的处境,决定情感反应;额 前皮质也与控制行为和才能及判断和远见有关。
四、基底核 Basal nuclei
Corpus striatum
纹状体 Lentiform nucleus
豆状核
Globus pallidus 苍白球-paleostriatum 旧纹状体 putamen 壳 Neostriatum 新纹状体
Caudate nucleus
尾状核
Claustrum 屏状核 Amygdaloid body 杏仁体
4,5 cell layers
6 cell layers
银染神经元 胞体染色 髓鞘染色
水平细胞
分子层 外颗粒层 外锥体细胞层
梭形细胞
内颗粒层 锥体细胞 内锥体细胞层 多形细胞层
马提诺蒂细胞
十二对脑神经(附图)

十二对脑神经十二对脑神经动眼神经⅛⅜萌庭窝神经舌咽---- 迷走神经*ι!神½ 議—打神经脑神经示意图、十二对脑神经出脑部位:端脑:嗅神经-中脑: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脑桥: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延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脑神经的纤维成份共7种:-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运动纤维、一般躯体运动纤维、一般内脏运动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三、脑神经及分布:1、嗅神经:-嗅细胞(鼻腔嗅粘膜)的中枢突(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嗅神经-嗅球(端脑)。
嗅神经OIfaCtorynerves为特殊内脏感觉纤维,由上鼻甲上部和鼻中隔上部粘膜内的嗅细胞中枢突聚集成嗅丝(即嗅神经),穿筛孔入颅,进入嗅球,传导嗅觉。
-颅前窝骨折延及筛板时,可撕脱嗅丝和脑膜,造成嗅觉障碍,脑脊液也可流入鼻腔2、视神经:-视杆、视锥细胞-视网膜节细胞的中枢突(特殊躯体感觉纤维)-视神经-视交叉-视束-间脑。
视神经OPtiC nerve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
-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会聚,再穿过巩膜而构成视神经。
视神经在眶内行向后内,穿视神经管入颅窝,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柬连于间脑。
由于视神经是胚胎发生时间脑向外突出形成视器过程中的一部分,故视神经外面包有由三层脑膜延续而来的三层被膜,脑蛛网膜下腔也随之延续到视神经周围。
-所以颅内压增高时,常出现视神经盘水肿。
20多条3、动眼神经:-中脑动眼神经核(躯体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上支:上直肌、上睑提肌;下支:下直、内直、下斜肌。
动眼神经副核(内脏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下斜肌支-睫状神经节短根-睫状肌和瞳孔扩约肌。
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 为运动性神经,含有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
躯体运动纤维起于中脑动眼神经核,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自脚间窝出脑,紧贴小脑幕缘及后床突侧方前行,进入海绵窦侧壁上部,再经眶上裂眶,立即分为上、下两支。
神经系统--小脑、间脑、端脑--解剖学

2021/6/7
背侧丘脑
14
枕
内 侧 膝 状 体
外 侧 膝 状 体
2021/6/7
后外侧核 内侧核群 前核群
外 侧 核 群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腹后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15
下丘脑
位于:背侧丘脑的下方,组成第三脑室侧壁的下半和底壁
主要结构:
视交叉 灰结节 乳头体
漏斗
垂体
功能:
1. 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 的皮质下中枢
(相对性:运动区也接受感觉,感觉区也产生运动冲动---故某区损伤----并不使人永远丧失该区的功能,经 治疗和锻炼可由其他区来代偿之)
大脑皮质功能区
1. 第Ⅰ躯体运动区 2. 第Ⅰ躯体感觉区 3. 视觉区 4. 听觉区 5. 语言区
1)第Ⅰ躯体运动区
位置:
中央前回和中央 旁小叶前部; 功能: 管理对侧半身骨 骼肌运动
1. 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层,称大脑皮质 2. 深部的白质又称髓质 3. 位于白质内的灰质团块为基底核 4. 大脑半球内的腔隙为侧脑室
(1)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是人体活动的最高中枢
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大脑皮质的不同部位逐渐形 成了接受某些刺激,完成某 些反射活动的相对集中区, 称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10
间脑
2021/6/7
11
位置 脑干和端脑之间,大部分被大脑半球所掩盖。
2021/6/7
12
分部
2021/6/7
13
背侧丘脑
• 是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团块
• 在背侧丘脑灰质的内部有 一由白质构成的内髓板, 在水平面上此板呈“Y” 字形,它将背侧丘脑大致 分为三大核群:前核群、 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后 端外下方有一对隆起,分 别称为内侧膝状体和外侧 膝状体。
端脑

脑的高级功能
一、条件反射
1、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 (1)经典条件反射: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 间上的结合而建立起来的,该过程称为强化。 (2)操作式条件反射:动物必须完成某运动或操作 后才能得到强化。 2、经典条件反射的消退和分化
反复给予条件刺激而不强化,条件刺激转化为抑制 中枢的刺激。
3、条件反射的生理意义: 使机体具有预见性,提高了适应环境的能力。
(1)经典条件反射: 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 而建立起来的,该过程称为强化。
(2)操作式条件反射: 动物必须完成某运动或操作后才能得到强 化。
(2)操作式条件反射
特点:动物必须通过自己完成某种运动或操作后
才能得到强化。
2.基底核
豆状核位于岛叶深面,尾状核和背侧丘脑的外侧。
豆状核分为苍白球和壳两部分。苍白球称旧纹状体, 尾状核和壳称新纹状体。
尾状核呈弓形,围绕豆状核和背侧丘脑,全长都与侧脑
室相邻,分为头、体、尾三部,尾部末端连接杏仁体。
纹状体是锥体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底神经核的位置
基底神经核的位置关系
尾状核 背侧丘脑 豆状核
联络纤维 连接同侧半球 各叶与回之间的纤维
投射纤维 连接皮质与皮 质下中枢的上下行纤维
连合纤维 Commissural fibers
胼胝体 连接两侧半球纤维
连合纤维 Commissural fibers
胼胝体
胼胝体
上面观
联络纤维 Association fibers
弓状纤维
上纵束 下纵束 钩束 扣带
杏仁体
左侧基底核模式图
基底神经核
尾状核 豆状核 壳 苍白球
纹状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隔区和隔核 隔区:胼胝体下区(旁嗅区 旁嗅区)、 隔区:胼胝体下区 旁嗅区 、终板旁回 隔核: 隔核:位于隔区深方 外侧隔核:接受纤维;内侧隔核: 外侧隔核:接受纤维;内侧隔核:发出纤维 纤维联系: 纤维联系:。 (1)传入纤维 : ① 边缘系其他 传入纤维: 传入纤维 部分(海马 下丘脑、 杏仁核、 海马、 部分 海马 、 下丘脑 、 杏仁核 、 扣带回、 中脑水管、 扣带回 、 中脑水管 、 周围灰 中脑腹侧被盖); 质 、 中脑腹侧被盖 ; ② 脑干 网构:蓝斑、中缝核。 网构:蓝斑、中缝核。 (2)传出纤维 : ① 内侧隔核 传出纤维: 内侧隔核→ 传出纤维 穹隆→海马 海马; 内侧隔核→ 穹隆 海马 ; ② 内侧隔核 下丘脑、 丘脑前核、 乳头核、 下丘脑 、 丘脑前核 、 乳头核 、 杏仁核、扣带回、僵核。 杏仁核、扣带回、僵核。 功能: 可能与内脏活动、 功能 : 可能与内脏活动 、 情 绪行为及性行为有关
下次内容: 下次内容 传导径路
2. 皮质神经元间的相互联系 粒上层(Ⅱ (Ⅱ- 联络纤维、 粒上层(Ⅱ-Ⅲ层) === 联络纤维、皮质内联系 内粒层← 内粒层←丘脑的特异性传入投射纤维 粒下层(Ⅴ Ⅵ)→皮质下结构 (Ⅴ- 皮质下结构, 粒下层(Ⅴ-Ⅵ)→皮质下结构,控制运动 作用方式: 作用方式: 反馈:Martinotti-C←锥体细胞 (1)反馈:Martinotti-C←锥体细胞 同步:水平细胞(I )→轴突 (I层 (2)同步:水平细胞(I层)→轴突 突触,同步效应 突触, 锥体细胞→树突(I (I层 锥体细胞→树突(I层) 汇聚:粒细胞可接受多种纤维侧支, (3) 汇聚:粒细胞可接受多种纤维侧支,进行整合 扩散: (4) 扩散:可纵向及横向扩散 局部回路:锥体细胞→ C→水平细胞 (5) 局部回路:锥体细胞→M-C→水平细胞
(二)基底:位于脑底部白质内,故名 基底:位于脑底部白质内, 组成: 组成: 1. 豆状核 苍白球(内) 苍白球( 壳 旧纹状体 新纹状体 锥外系重 要组成部 分
2. 尾状核(头、体、尾) 尾状核( 3. 杏仁体: 杏仁体: 屏状核: 4. 屏状核: 属边缘系统 功能不详
(三)大脑皮质: 大脑皮质: 按种系发生
二、内构:包括灰质、白质及侧脑 内构:包括灰质、 室腔 (一)侧脑室 位置:位于两侧大脑半球内。 位置:位于两侧大脑半球内。 分部:中央部( 前角、 分部:中央部(体)、前角、后角 及下角,下角底为海马,下内侧为 及下角,下角底为海马, 齿状回。 齿状回。 交通:借室间孔通第3脑室。 交通:借室间孔通第3脑室。
①说话中枢:额下回后部,受损致失 说话中枢:额下回后部, 语症; 语症 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 ②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受损致失 写症; 写症 听话中枢:颞上回后部, ③听话中枢:颞上回后部,受损致失 听症; 听症; 视觉性语言中枢:角回, ④视觉性语言中枢:角回,受损致失 读症; 读症;
(四)大脑半球的髓质 1.连合纤维(commissural fiber) 连合纤维(commissural (1) 胼胝体 (2)前连合 (3)穹窿连合
扣带回: 5. 扣带回: 位置: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胼胝体上方。 位置: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胼胝体上方。 功能: 功能: 与情绪活动有关: ①与情绪活动有关: →乳头体→丘脑前核→ 海马乳头体→丘脑前核→ 扣带回 Papez回路 情感行为的形态基础。 回路, Papez回路,情感行为的形态基础。 与内脏活动有关:刺激扣带回→内脏活动↑ ②与内脏活动有关:刺激扣带回→内脏活动↑
(一)外侧面: 外侧面: 中央前沟及中央前回;额上、下沟及额上、 中央前沟及中央前回;额上、下沟及额上、中、下回; 下回; 顶内沟及顶上、下小叶,后者又含缘上回及角回;颞上、 顶内沟及顶上、下小叶,后者又含缘上回及角回;颞上、 下沟及颞上、 下回,前者中部有颞横回。 下沟及颞上、中、下回,前者中部有颞横回。
3. 海马结构 组成:海马、齿状回、灰被(胼胝体上回) 组成:海马、齿状回、灰被(胼胝体上回)、下托 海马分层:由海马沟→脑室面:分子层、锥体层、 海马分层:由海马沟→脑室面:分子层、锥体层、多形层 纤维联系: 纤维联系: 传入纤维:内嗅区→海马;前梨状区、杏仁体→海马结构; (1)传入纤维:内嗅区→海马;前梨状区、杏仁体→海马结构; 扣带回→海马 扣带回→ (2) 传出纤维: 传出纤维:
(3)视区: (3)视区:距状沟两侧皮质 视区 (4)听区 颞横回。 听区: (4)听区:颞横回。接受内侧膝状 体来的两耳听觉冲动。 体来的两耳听觉冲动。 (5)平衡觉区 平衡觉区: (5)平衡觉区:中央后回下端头面 部代表区附近。 部代表区附近。 (6)味觉区 味觉区: (6)味觉区:可能在中央后回下方 的岛盖部。 的岛盖部。 (7)嗅觉区 海马旁回的钩附近。 嗅觉区: (7)嗅觉区:海马旁回的钩附近。 (8)语言中枢 主要位于左半球。 语言中枢: (8)语言中枢:主要位于左半球。
2.联络纤维(association fiber)联络同侧半球各部皮质 联络纤维(association fiber)联络同侧半球各部皮质
3.投射纤维(projection fiber) 投射纤维(projection 内囊: 内囊: 位置:尾状核、豆状核、背丘之间。 位置:尾状核、豆状核、背丘之间。 分部: 分部: 前肢:丘脑前辐射,额桥束 前肢:丘脑前辐射, 后肢:皮脊束,皮红束, 后肢:皮脊束,皮红束, 辐射,顶枕桥束, 丘脑中央 辐射,顶枕桥束, 视、听辐射 膝:皮质核束
(五)边缘系统 1.组成
边缘叶皮质 边缘前脑
扣带回 海马旁回 海马结构 隔区
海马 齿状回 终板旁回 胼胝体下区 前梨状区 杏仁周区 内嗅区 灰 被 下托
梨状叶 边 缘 系 统
边缘中脑
额叶眶回后部 其他皮质 岛叶前部 颞极 隔核 杏仁体 皮质下结构 下丘脑 上丘脑 丘脑前核 中脑旁正中被盖区 导水管周围灰质
躯体感觉区: (2) 第I躯体感觉区: 中央后回、 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后部 特点:同运动区。 特点:同运动区。 纤维: 纤维: 接受:背丘腹后核; 接受:背丘腹后核; 发出: 发出:中央前回 第II躯体感觉区: II躯体感觉区: 躯体感觉区 中央前回,后回下面的岛盖部皮质,与双侧感觉有关。 中央前回,后回下面的岛盖部皮质,与双侧感觉有关。
海马 下托 穹隆 乳头体 扣带回、隔核、视前区、丘脑前核、 扣带回、隔核、视前区、丘脑前核、对侧海马
功能:目前尚未彻底阐明, 功能 : 目前尚未彻底阐明 , 在不同程 度上与某些机能有关。 度上与某些机能有关。 调节内脏活动; ①调节内脏活动; 调节内分泌活动; ②调节内分泌活动; 与近期记忆有关; ③与近期记忆有关; 与情绪、行为有关。 ④与情绪、行为有关。
异生皮质
原皮质(海马、齿状回) 原皮质(海马、齿状回) 旧皮质(嗅脑) 旧皮质(嗅脑)
3层 3层
同生皮质:新皮质,占大脑皮质表面90%以上 同生皮质:新皮质,占大脑皮质表面90%以上 90% 1. 大脑皮质的细胞分层 (1)分子层:含来自深层的纤维、末梢、最外层,占10%厚 分子层: 分子层 含来自深层的纤维、末梢、最外层, % (2)外粒层:含大量星状细胞,小锥体细胞,占9%; 外粒层: 外粒层 含大量星状细胞,小锥体细胞, % Ⅰ (3) 外锥体层:含中、大 外锥体层:含中、 型锥体细胞, 型锥体细胞,占1/3; ; Ⅱ (4) 内粒层:含大量星状 内粒层: Ⅲ 细胞, 细胞,占10%; ; Ⅳ (5) 内锥体层(节细胞层 , 内锥体层 节细胞层), 节细胞层 Ⅴ 大型锥体细胞, 中、大型锥体细胞,超巨 锥体细胞(中央前回 中央前回), 锥体细胞 中央前回 , 占 Ⅵ 20%; % (6) 多形层:含梭形细胞,Martinotti细胞,星状细胞,占20 多形层:含梭形细胞, 细胞, 细胞 星状细胞, %
(二)内侧面: 内侧面: 中央旁小叶;距状沟及顶枕沟,其上、下有楔叶及舌回; 中央旁小叶;距状沟及顶枕沟,其上、下有楔叶及舌回; 胼胝体沟、海马沟、扣带沟及缘支、扣带回。 胼胝体沟、海马沟、扣带沟及缘支、扣带回。
(三)底面: 底面: 嗅球、嗅束、嗅三角及内外侧嗅纹, 嗅球、嗅束、嗅三角及内外侧嗅纹,嗅三角后为前穿 枕颞沟、侧副沟,后者内侧为海马旁回及钩, 质;枕颞沟、侧副沟,后者内侧为海马旁回及钩,再内 侧为海马沟。 侧为海马沟。
端脑又称大脑(cerebrum) , 是脑的最高级部位, 两侧大 端脑又称大脑 (cerebrum), 是脑的最高级部位 , (cerebrum) 脑半球借胼胝体连接而成, 脑半球借胼胝体连接而成 , 是人类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最 高调节器。 高调节器。 一、外形 两侧半球间有大脑纵裂,其底有胼胝体。 大脑、 两侧半球间有大脑纵裂 , 其底有胼胝体 。 大脑 、 小脑之 间有大脑横裂。每侧半球均有许多沟、回。以3条较恒定的 间有大脑横裂。每侧半球均有许多沟、 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 可将每侧半球分为5 沟 ( 外侧沟 、 中央沟 、 顶枕沟 ) , 可将每侧半球分为 5 叶 : 。 额叶 顶叶 颞叶 枕叶 岛叶
4. 杏仁核: 杏仁核: 组成:皮质内侧核、 组成:皮质内侧核、基底外侧核 位置:位于海马旁回钩,杏仁周区及环周回的深部。 位置:位于海马旁回钩,杏仁周区及环周回的深部。 功能:由于其与下丘脑、 功能:由于其与下丘脑、背侧丘脑及边缘系统有广泛纤维 联系,故其功能与边缘系统有密切关系。如调节内脏活动、 联系,故其功能与边缘系统有密切关系。如调节内脏活动、 躯体运动、情绪活动及内分泌等方面。 躯体运动、情绪活动及内分泌等方面。
简言之,边缘系统是指端脑、间脑和中脑的一些区域和结构, 简言之,边缘系统是指端脑、间脑和中脑的一些区域和结构, 在纤维联系和功能上密切联系相关的系统。发生上古老而原始, 在纤维联系和功能上密切联系相关的系统。发生上古老而原始, 形态上较恒定,功能上主要与嗅觉、内脏活动、情绪行为、 形态上较恒定,功能上主要与嗅觉、内脏活动、情绪行为、记 忆有关。故也称内脏脑。 忆有关。故也称内脏脑。 边缘系的功能: 与嗅觉有关: 边缘系的功能:①与嗅觉有关:梨状区大小与嗅觉敏锐程度 有密切关系。②与内脏活动有关:刺激杏仁体、眶回等→内脏 有密切关系。 与内脏活动有关:刺激杏仁体、眶回等→ 活动↑ 与情绪行为有关:刺激海马、扣带回→愉快感、 活动↑③与情绪行为有关:刺激海马、扣带回→愉快感、性欲 与记忆有关:海马损伤→近期记忆障碍。 ↑④与记忆有关:海马损伤→近期记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