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论文
生物工程论文范文

生物工程论文范文生物工程论文范文生物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在生产流程中,为了削减污染物排放、甚至零排放,可以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研制具有特殊功能的“工程菌”或“工程细胞株”,例如,在农业领域使用生物农药无毒、平安、无污染等;利用生物质能源能极大降低污染物排放;高催化效率“工程菌”加快化学反应,使生产过程能源、原料的消耗降低;综上所述,生物工程技术对于生态环境爱护意义重大。
2生物工程在环境监测的应用环境爱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监测环境污染,应用化学仪器分析以及生物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方法。
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过的微生物、指示生物、生物芯片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监测环境污染。
近年来,环境监测也可以通过讨论较多的有聚合酶式反应技术(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核酸探针、生物传感器、生物荧光方法等生物高新技术。
土壤、沉积物、水样等环境标本的细胞检测可以通过PCR技术完成。
水体中的BOD、酚、NO3、有机磷,以及大气中的CO2、SO2、NOx的含量及浓度分析都可以用生物传感技术测定。
今后,由于其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的特性,生物工程技术将在环境监测中广泛应用。
3生物工程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需要一个由多种方法组成的多层次处理系统将废水中所含的多种污染物质处理。
预处理多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简单产生二次污染;利用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转化和稳定,将废水中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无害、稳定的物质,这种方法就是利用生物工程措施在废水净化中的应用。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一些具有特异性的优势菌种不断得到改造或制造,将这些具有脱色菌、脱氮、脱磷等高效专性菌进行固定化后,菌体密度提高,这种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有利于提高生物反应器内微生物(尤其是特别功能的微生物)的浓度,有利于微生物反抗不利环境的影响,有利于反应后的固液分别,缩短处理所需的时间。
生物反应器技术。
在活性污泥中加入固定载和流淌载体,以及好氧和厌氧固定膜的反应器,极大的增加了反应体系中的生物量和生物类群,运用发酵工程原理,使得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生物活性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生物工程的内容和意义论文

生物工程的内容和意义论文生物工程是一门利用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对生物体进行改造、优化和开发的学科领域。
生物工程的研究内容涉及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多个方面。
其主要意义在于促进生物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首先,生物工程可以应用于农业领域。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对作物的基因进行改良,提高其耐逆性、抗病虫害能力以及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表现,从而实现农作物的高效产出和优质产出。
此外,生物工程还可以用于开发新型农药、育种改良和土壤修复等方面的研究,为农业生产提供支持。
其次,生物工程在药物研发和医学领域也有重要意义。
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可以大规模合成和表达重组蛋白质药物,如生长激素、免疫球蛋白等,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此外,生物工程还可以应用于组织工程、人工器官等领域的研究,为医学治疗和健康管理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此外,生物工程在能源和环境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酶工程和微生物工程等技术手段,可以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并减少对传统能源资源的依赖,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生物工程还可以应用于废水处理、污染物降解和环境修复等方面的研究,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提供支持。
生物工程不仅在以上领域有重要应用,还在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可以生产出具有特殊功能和性能的食品和纺织品,如功能性食品、抗菌纺织品等,为市场提供多样化和高附加值的产品。
总之,生物工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内容广泛且穿越多个领域,其意义和应用广泛而深远。
通过不断推动生物工程的发展,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利用生物资源,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并为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利做出更大贡献。
生物工程论文

生物工程论文近年来,生物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和潜力。
生物工程是集生物学、化学、物理、工程学等多学科的交叉领域,它将生物学和工程学深度融合,旨在利用生物学的知识和工程技术的手段,对生命现象进行研究和利用,发掘和创造新的生物产物和生物技术,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
本文主要从生物工程在医学、环境、食品等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生物工程在医学上的应用1、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生物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它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治疗人类疾病的一种方法。
基因治疗对于传统的化学治疗和手术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其主要是通过改变患者的基因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的腺病毒载体可以通过人体肺部吸入,利用其带有的DNA信息传递一种外源性的基因,来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和病毒感染等疾病。
基因治疗的方法极具前景,在癌症、心血管疾病、遗传疾病和老年疾病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组织工程。
组织工程是一种利用生物工程技术,通过细胞培养和生物材料的应用,试图实现人体组织修复和再生的一种方法。
组织工程可以有效治疗诸如皮肤创伤、神经系统损伤、肝、肺、心脏和肾脏等严重损伤的组织修复和再生。
例如,利用干细胞技术制造皮肤替代物,可以用于治疗一些烧伤以及皮肤缺损疾病,为现代医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二、生物工程在环境保护上的应用1、生物降解技术。
生物降解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将工业废料和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成无害物质的一种方法。
生物降解技术是一种较为环保的技术,能够在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处理工业废水和污水。
世界各国纷纷将其应用于环境修复和污染治理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例如,生物降解技术已应用于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物降解,在废物处置、污染控制和环境修复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环境检测技术。
生物工程技术可用于环境监测中环境污染物的定量检测和质量评估。
目前,已有许多生物传感器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出来,包括生物感应元件和信号处理元件,可以实现对早期污染的敏感监测和预警,进一步为环境保护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生物工程论文

生物工程论文引言生物工程是一门将生物学原理与工程学方法相结合的交叉学科,通过设计、构建和优化生物系统,可以实现对生物体的改造和利用。
近年来,生物工程在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本论文将重点探讨生物工程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农业领域中的生物工程应用1.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生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通过直接对生物体的基因组进行修改,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的品质、产量、抗病性等方面的改善。
目前最常用的基因编辑技术是CRISPR-Cas9系统。
该系统利用CRISPR相关蛋白Cas9的导向特性,精确地切割靶基因,从而实现基因的定点修饰。
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具有巨大潜力。
例如,科学家们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开发了水稻抗虫害的品种,可以大幅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提高作物的光合速率,提高光合效率,从而增加作物的产量。
这些创新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还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 生物育种和繁殖技术生物工程在农业领域还应用了育种和繁殖技术。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和其他生物工程手段,科学家们可以加快作物的育种进程,培育出更为优良的品种。
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使植物更快速地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提高作物的适应性和耐受性。
此外,生物工程还应用了基因传递技术来提高农作物的育种效率。
基因传递技术可以将目标基因从一种植物转移到另一种植物中,以获得特定的性状。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培育抗病性强、产量高的农作物品种,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3. 微生物肥料与农药生物工程还可应用于生产微生物肥料和农药。
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科学家们可以改造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使其产生有益于农作物生长的物质。
这些微生物肥料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并有效改善土壤质量,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生物工程还可以用来生产环境友好的农药。
传统的化学农药对环境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而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可以培育出对病虫草害有抵抗力的农作物品种,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保护生态环境。
生物工程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人工化学法全基因合成学生姓名XXX学号院系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制药指导教师二0XX年五月二十日人工化学法全基因合成XXX湖北荆楚理工学院生物制药专业摘要:人工化学法全基因合成就是在已知DNA序列的情况下,通过设计引物,拉出全长目的片段并将该段DNA序列克隆到特定的载体里,通过菌检验证得出目的基因已经克隆到载体质粒,最后测序得到克隆基因的序列并与已知DNA序列完全相同无突变的过程。
全基因合成的方法目前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反向转录法、从细胞基因组直接分离法和人工化学合成法,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已有文献报道所研究的目的基因的蛋白序列或者基因的序列。
1)反向转录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分子量较大而又不知其序列的基因,它以目的基因的mRNA为模板,设计上下游引物,借助反转录酶合成碱基互补的DNA片段,即cDNA,再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双链cDNA,亦即目的基因的双链DNA。
2)基因组扩增法:利用基因组抽提试剂盒,可以从细胞、植物、血液、动物组织中直接分离基因组,设计特异扩增的引物,利用抽提的基因组为模版,直接PCR扩增,以获取目的基因。
3)人工合成:依照某一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或基因序列,设计全长引物,利用OVERLAP方法形成模版DNA,再利用PCR扩增的方法得到双链DNA,然后将PCR产物转化克隆至克隆载体或者表达载体中。
化学合成全基因目前是准确率最高,速度最快的方法,同时可以依据密码子在不同宿主细胞的偏爱性和不同的实验需求,设计基因序列,提高表达水平。
1流程概观已知DNA片段设计引物引物的合pcr扩增PCR得到目的短片段二次pcr 目的片段拼接全长TA克隆克隆到目的载感受态细胞转化菌液pcr菌液检测测序对比序列突变修复得到正确结果确定与已知DNA片段一至。
2具体操作及各方面注意的事项当我们研究细胞生物学的时候,我们有时会需要研究一些特定的基因所表现的显性或隐性性状,而我们又没有这段基因的现成模板,这时我们就要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备这段特殊的基因。
生物论文范文(推荐(5篇)

生物论文范文(推荐(5篇)生物生物论文篇一1.1微生物学教学方法优化《微生物学》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知识点多且散、内容覆盖面广、知识点易混淆”等缺点,加之微生物本身肉眼看不见,在实际教学中抽象性概念及描述较多。
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容易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的错误方法,造成学生学过就忘、考完就忘的问题,难以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由于《微生物学》实践性较强,而且与人类健康休戚相关。
因此,需要在绪论内容讲述方面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意识到微生物虽然个体小,但是其作用却是一点也不小;从日常生活中衣物与食品的发霉现象,到生产中酿酒、制作腐乳等工艺,到微生物致病性和引起人类恐慌的传染性疾病的蔓延等具体事例,引起学生对微生物的重视,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在知识讲述方法上,注意前后结合,融会贯通,比如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差异、病毒一步式生长曲线与细菌群体生长曲线的对比、微生物分解代谢与微生物的营养之间的关系等。
前后知识点系统联系,对比记忆,归纳总结。
以提纲式教学的方法向学生讲授知识点、重点及难点,一方面既巩固了知识,又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和一张系统的知识脉络结构网,帮助学生快速高效的学习知识。
1.2紧跟科学前沿,放眼学科动态微生物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与科技发展紧密相连,教师在课堂讲述过程中,除了系统介绍课本知识外,还应穿插当今科学研究前沿,以充满激情的科学态度向学生展示微生物学的发展动态及当前的热门话题。
比如:介绍与微生物相关的诺贝尔获奖者的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尖杂志上的科学文章;在讲授病毒这一章内容时,结合目前流行的埃博拉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疾病的感染与治疗讲述病毒的特点等。
以当今的科技成果和热点话题,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对微生物科研工作的崇拜感。
生物工程毕业论文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日益复杂,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成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种精准调控基因表达的工具,在植物抗逆性研究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本文以拟南芥为研究对象,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植物抗逆相关基因进行敲除和过表达,研究基因编辑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为植物抗逆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基因编辑;CRISPR/Cas9;拟南芥;抗逆性;育种1. 引言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干旱、盐碱、低温等逆境条件的胁迫。
这些逆境条件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还会导致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因此,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是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种精准调控基因表达的工具,在植物抗逆性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作为一种模式植物,具有基因组小、易于转化等特点,是植物抗逆性研究的重要材料。
本研究以拟南芥为研究对象,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植物抗逆相关基因进行敲除和过表达,研究基因编辑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
2. 材料与方法2.1 材料与试剂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种子、CRISPR/Cas9系统构建试剂盒、DNA提取试剂盒、PCR试剂盒、测序试剂盒等。
2.2 方法2.2.1 基因敲除(1)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CRISPR/Cas9系统。
(2)将构建好的CRISPR/Cas9系统转化到拟南芥中,筛选阳性转化子。
(3)对阳性转化子进行PCR验证和测序分析。
(4)将敲除突变体进行表型分析,包括干旱、盐碱、低温等逆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2.2.2 基因过表达(1)设计过表达载体,将目标基因插入载体中。
(2)将过表达载体转化到拟南芥中,筛选阳性转化子。
(3)对阳性转化子进行PCR验证和测序分析。
(4)将过表达突变体进行表型分析,包括干旱、盐碱、低温等逆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3000字生物工程专业导论小论文

3000字生物工程专业导论小论文篇一:生物工程导论论文黄曲霉毒素的降解与去除(化学方法)微生物方法黄曲霉毒素(FAT)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
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
它是所有真菌毒素和化学毒物中毒性最强的一种,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在重点研究的毒物首位。
它们在紫外线照射下能产生荧光,根据荧光颜色不同,将其分为B族和G族两大类及其衍生物。
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B1是最危险的致癌物,经常在玉米、花生、棉花种子和一些干果中常能检测到。
因此自1960年发现黄曲霉毒素以来,科学工作者便对黄曲霉毒素的解毒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由于黄曲霉毒素对热稳定,因此很难通过加热去除,多年来国内外科学家一直在寻找黄曲霉毒素的有效去毒方法。
大约100种化合物如甲醇、过氧化氢等可以抑制黄曲霉毒素产生,其中两种黄曲霉毒素抑制剂DDV和咖啡研究较多。
传统的去毒方法有:(1)碱处理:包括氨化法和氢氧化钠法,氨化法适合含水量较高的青绿或青贮饲料,去毒有效率高达98%,但不适合子实、饼粕等低水分原料,而且处理后原料残留有大量氨。
氢氧化钠法适用于植物油解毒,但是设备投资大、成本高,已逐渐被淘汰。
(2)氧化处理法:常用氧化试剂有次氯酸钠、臭氧、过氧化氢及氯气等。
此外紫外光法也是利用紫外线的强氧化作用。
该方法主要问题在于处理效果不稳定,饲料中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损失严重,处理成本较高。
(3)高温法:破坏黄曲霉毒素需268℃以上的温度,能耗高,对饲料中的营养成分破坏大,实际应用很少。
(4)吸附剂脱毒:常用吸附剂包括酵母细胞壁、硅铝酸盐等。
这种方法不能解除黄曲霉毒素的毒性,且可能通过吸附作用而降低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饲料行业目前采用这种方法较多,也有许多新型的吸附剂问世,但其解毒效果还有待考察。
(5)抗氧化剂的使用:常用2,6-二叔丁基对甲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工程毕业论文题目: 年产10000T乳制品工厂设计专业:生物工程1 绪论1.1酸奶简介牛乳的组成最为接近人体的母乳,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成分,营养最为均衡,在人们的膳食结构中具有其他食品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由鲜牛乳发酵成的酸乳由于其丰富的营养、特殊的风味、爽滑的质构和良好的生理功能,备受人们青睐[1]。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将酸奶定义为乳与乳制品(杀菌乳或浓缩乳)在保加利亚杆菌(L.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hermophilus)的作用下乳酸发酵而得到的凝固型乳制品其中可任意添加全脂乳粉、脱脂乳粉、乳清粉等。
但在最终发酵产品中必须大量存在这些微生物。
也可简单将其定义为以新鲜牛乳或乳粉为原料,经乳酸菌保温发酵而制成的产品[2]。
通常根据酸奶在零售过程中的产品存在状态来进行分类,具体可分为凝固型酸奶和搅拌型酸奶。
乳酸菌在乳中生长繁殖,发酵分解产生乳酸等有机酸,导致乳的pH值下降,使乳酪蛋白在其等电点附近发生凝集,把这种乳凝状的酸奶称为凝固型酸奶。
所谓搅拌型酸奶,是指先在发酵罐中通过乳酸菌的作用,将经过标准化处理的牛乳发酵至乳凝,然后再用搅拌器破乳,是凝乳粒子保持在0.01~0.04mm大小的一种酸奶。
产品呈半流动状态的粥糊状,易使用吸管吸食[3]。
一半搅拌型酸乳可分为原味型和水果型,而凝固型大都为原味型[4]。
酸乳又名酸牛乳或酸奶,作为众多的发酵乳产品中当今最为流行的乳制品,最初出现时其名是与发酵乳混用的,表示变酸的乳。
尽管目前没有关于人类何时第一次制作酸奶的明确记载,但酸奶的食用可以追溯到许多世纪以前。
发酵乳起源于巴尔干半岛和中东地区,在那里,牧民们早在几千年前就发现了可以通过发酵可以延长鲜乳保存期的方法。
虽然起源没有明确的记载,但酸奶有益于人类身体健康并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这一观念在许多文明国度里已存在了很长时间。
依据波斯人的传统,亚伯拉罕把自己的富饶和长寿归功于酸奶而法国皇帝法兰西一世据说也因饮用由山羊奶制成的酸奶而治愈其体虚气弱之疾[5]。
然而,酸奶却极有可能起源于中东,在那时这种发酵产品的演变与世界各地牧民的烹饪技术发展是分不开的[6]。
1.1.1 国外酸乳市场情况在欧美及其他发达国家,乳品是人们摄取动物蛋白的最主要食品之一,这些国家的人均消费量约为300kg每年。
根据FAO的统计数据:2000年世界的人均乳品消费量约为l00kg每年,亚洲人均乳品消费量(不包括中国)约为40kg每年,日本、韩国、中国台北区和印度的人均消费量均已超过60kg每年[7]。
世界乳品的需求每年按2%的速度在增长,发达国家的增长率大约是1%,而酸乳的增长速度超过5%,从全世界范围来看,酸奶也是发展最快的乳制品,每年乳制品的新品种中有约7%是酸奶,每年约有近千种酸奶新产品问世[8]。
1.1.2 国内酸乳市场状况尽管目前我国的乳业市场不断扩大,乳品消费观念在不断提高,但我国年人均乳制品不足20kg的消费量与世界人均1OOkg、发达国家人均140kg的消费量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中国的乳品消费在整体上并没有进入完全理性的轨道。
由于营养知识的欠缺,许多人不了解乳品对改善营养、平衡膳食、补钙和增强体质的重要作用,包括对酸乳的认识也不够,因而市场占有率也不太高,不过随着人们对酸乳营养价值的认识,人们对酸奶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市场占有份额也逐年增加。
表1为近几年城镇居民人均乳及乳制品增长情况。
表1 城镇居民人均乳及乳制品增长情况2001年较2002年 2001年较2002年 2001年较2002年增长量增长量增长量鲜乳品 0.197 0.218 0.188奶粉 0.02 0.1 0.018酸奶 0.214 0.338 0.39由表1可以明显看出,酸奶在所有的乳制品中的增长速度最快。
据不完全统计,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观念的转变,酸奶的消费在以后的较长时间内仍旧会保持迅速的增长势头,这种超常的增长速度在全球酸奶发展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市场前景极为广阔[9]。
新疆伊犁的资源1.1.3发酵乳的营养价值及保健作用饮用酸乳制品对身体有很多益处,乳中许多成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微生物菌群产生的许多代谢产物对人体也极为有益。
(1)营养作用牛奶中乳糖经乳酸菌发酵,其中20%~30%被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
前者进一步转化为乳酸或其他有机酸,这些有机酸有益于身体健康;后者被人吸收利用,可参与幼儿脑苷脂和神经物质的合成,并有利于提高乳脂肪的利用率。
牛奶中的蛋白质经发酵作用后,乳蛋白变成微细的凝乳粒,易于被人消化吸收。
酸奶中的磷、钙和铁易被吸收,有利于防止婴儿佝偻病和老人骨质疏松病。
牛奶中的脂肪经乳酸菌作用后,发生解离或酯键被破坏,易于被机体吸收。
发酵过程中,乳酸菌还会产生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和叶酸等营养物质[10]。
(2)缓解乳糖不耐症乳酸菌产生的乳糖酶能降解牛奶中的乳糖,因此乳糖不耐症患者饮用酸奶就不会出现饮用牛奶时发生的乳糖不耐症,如腹胀、腹痛、肠道痉挛、下泻等。
(3)整肠作用人体肠道内存在有益菌群和有害菌群。
在人体正常情况下,前者占优势;当人患病时,有害菌群占优势。
饮用酸奶可以维持有益菌群的优势[11]。
(4)抑菌作用嗜热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不受胃液和胆汁的影响,可以进入肠道,在肠道内存留较长时间。
这两种乳酸菌以及在这些乳酸菌影响下生长起来的肠道中的其他乳酸菌,可以产生嗜热乳菌素等抗菌物质,这些物质大都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明显的抑菌作用[12]。
(5)改善便秘作用进入肠道中的活的乳酸菌能产生乳酸、醋酸等有机酸。
这些有机酸有刺激肠道,加强蠕动的作用,故可以改善便秘[13]。
(6)降低胆固醇牛乳中的乳清酸、乳糖和钙,以及酸奶中存在的羟基戊二酸都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14]。
(7)抗癌作用酸奶有抑制3种酶的活性作用,这些酶能引起癌变。
另外,酸奶还能激活巨噬细胞,抑制肿瘤细胞,从而起到抗癌作用[15] 。
2 设计总论2.1 设计依据、原则、范围2.1.1 设计依据本设计依据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下达的《设计任务书》而进行设计的。
2.1.2 设计原则本设计以我国目前的乳品行业发展状况为基点,贯彻国家发展食品工业的各项条例,从节省能源,生产向机械化、自动连续化、大型化方向发展。
尽量做到因地置宜,力求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尽可能地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并节约设备投资,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原辅料的消耗,充分考虑工人工作和生活条件,美化环境,搞好生活设施建设,对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使设计准确合理。
11.1全厂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本设计主要包括生产车间、原料库、成品库、办公楼、宿舍楼、食堂、浴室、配电室、机修车间、锅炉房、水泵房等。
总平面布置的好坏关系到所设计工厂的使用效果、基建投资、建厂速度等。
因此,进行全厂布置时应服从以下原则:1 布置紧凑合理,做到节约用地。
分期建设的工程,应一次布置,分期建设,还必须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2 设计必须符合工厂生产工艺的要求,建筑物、构筑物布置上基本符合生产,能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3 工厂平面设计必须绵竹乳品工厂卫生要求,生活区、生产区分开,减少污染,并合理绿化,以改善厂内环境。
石家庄地区的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故锅炉房应建在西南角,处于厂区的下风向,减少车间污染。
厂区道路采用水泥路面,厂区内采用环形路,运煤和运煤渣均不穿越生活区、生产区。
4 建筑物和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基本满足生产,并应在主车间、锅炉房及配电室等处设有消防栓防水。
5 生产区内排水为导流明渠形式,地面向排水明渠处倾斜。
7 厂址地平应高于当地最大洪水时水位,锅炉房标高不宜高于主车间,以便主车间的冷却水回到锅炉房。
40-65%,所以此设计基本合理。
11.3 主车间的布置原则1 本设计的建筑外形为长方形,车间跨度为6米,且车间内柱子少;2 车间内人流和物流分开设计,各种物料运输通畅,避免造成污染;3 原料库设在预处理车间附近的下风处,包装材料库则设在无菌灌装间附近,而成品库在产品分装车间的后部;4 车间内无通风设备,采用自然通风;5 生产区域应实现人员单一入口的规定,车间入口处设有可避免人员跨过或绕过的消毒池;6 生产车间采用水磨石的地面,墙面用白瓷砖贴至车间顶部,天花板涂刷防水涂料;7车间出入口设有塑料幕布防虫,窗户全部采用纱窗和玻璃的双层窗。
11.4环境卫生要求乳品工厂要强调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保证严格的生产、仓储卫生要求,才可避免对原料和产品的污染。
必须做到以下要求:1.厂内的每个员工(包括临时工)都必须具有健康证,方可上岗;2. 生产人员不要戴戒指、手镯、项链、耳环等饰品,也不要浓状艳抹,喷洒香水,所有个人用品都不应带入车间;感染或接触过各种传染疾病和有呕吐、腹泻、发热、打喷嚏等症状的员工应在医院确诊未被传染或症状消失后再工作;3. 进车间前,必须穿戴整齐干净的工作服、帽、靴,接触干性物料时必须戴手套;工作服每天更换,清洗消毒,头发不得露于工作服外;工作靴必须经过消毒池内消毒液的浸泡;4. 生产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双手的清洁,要注意勤剪指甲,在生产区域内不涂指甲油、不戴假指甲;5. 车间和库房的地面、墙壁、天花板及设备表面要保持清洁;车间内的门窗应注意随时保持关闭,并安装有纱窗、防蝇帘、灭蝇灯等防虫设施;6. 在生产区域内安装紫外杀菌灯,生产之前至少开30分钟以上,用于保证空气的清洁;所有的原料包装材料、产品都不应直接露地摆放,同时所用的拍板要保持干燥、清洁,货物堆放时要与四周墙壁保持50㎝以上的距离,而且上面不能接触设备、管道、天花板或有冷凝水滴落;7. 对于贮奶缸等需要手工清洗的设备,也需要及时有效的清洗方法:首先用40-50℃的热水充分涮洗设备表面,然后用0.8-1.0%的碱液洗涤,用清水冲洗,及时干燥或进行蒸汽杀菌;8. 使用CIP清洗站的设备,必须保证清洗介质的种类、浓度、湿度、流量和循环时间的准确。
同时,乳品厂对环境污染主要有生产污水,生活污水,锅炉烟尘,煤灰渣及机械噪声等。
三废及噪声的治理必须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提出的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的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本工厂的“三废”治理应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8中的规定。
噪声防治应达到〈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实行草案)〉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规定,同时,还应达到当地环保标准的要求。
乳品厂应配备环保管理人员或设环保管理机构,负责环境保护工作。
2.1.3设计范围本设计主要是年产10000t发酵乳制品车间的工艺设计。
设计范围包括厂址选择,制定产品方案,各产品工艺流程的确定,工艺论证,根据物料衡算进行设备选型,对水、电、汽等生产车间必备的生产要素的配给和优化,企业组织及劳动力组成,,车间生产工艺流程图、车间平面布置图、工厂总平面布置图和工厂主要车间立剖图各一张,经济核算及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