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 湖北省监利县第一初级中学 李海波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 生活的记忆6 藤野先生

6藤野先生设计说明这篇课文比较长,涉及的人和事比较多,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梳理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记述的典型事件。
可以通过加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每件事的主要内容,把握课文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学生可能会对课文大段内容并非直接写藤野先生有疑虑,教师可以略加点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课文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把握其中的行文线索。
学习目标1.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2.透过事件理解作者的情感。
3.揣摩课文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厘清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
2.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教学方法朗读、默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拓展阅读:《<呐喊>自序》《自述传略》等与课文有关的篇目。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这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介绍的鲁迅的第一位恩师寿镜吾先生。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在鲁迅生命中另一位很重要的导师——藤野先生。
二、预习任务1.字音字形。
舜.(shùn)绯.(fēi)红发髻.(jì)驿.(yì)站挟.(xié)着zhǎng(掌)故订.(dìng)正落dì(第) 解剖.(pōu)畸.(jī)形不逊.(xùn) 匿.(nì)名诘.(jié)责qī(凄)然教诲.(huì) 瞥.(piē)见芋梗..(yù gěng)汤油光可鉴.(jiàn) 杳.(yǎo)无消息抑.(yì)扬顿挫.(cuò) 深恶.(wù)痛疾.(jí)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2. 抓住并品析人物描写的语言,感受人物品格;3. 了解作者的求学经历,体会尊师和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概括文章典型事件,透过事件理解作者情感,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独有的“冷峻”与“温情”并存的语言风格,感受其表达之美。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人本互助、多媒体课时:1课时一、导入新课在鲁迅的人生中,有几位老师令他终生难忘,其中就包括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和本文所写的藤野先生。
今天我们便一起看看作者笔下的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板书:课标题,作者)二、浏览课文,初识藤野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学生活动:1.标注段落,圈点字词;2. 勾画出具体描写藤野先生的语句;3.将本文划分为三部分。
教师活动:1.标注段落,圈点字词;(引导学生积累字词)绯fēi红油光可鉴发髻标致烟尘斗乱精通时事美其名曰好意难却解剖挟jiā缓慢顿挫掌故落第抑扬畸形斥责不逊愤然匿名诘责托辞凄然杳无消息教诲瞥见深恶痛疾2. 勾画出具体描写藤野先生的语句(请学生朗读);3.将本文划分为三部分(引导学生理清层次)1-3在东京——“东京也无非是这样”4-35在仙台——“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36-38离开仙台——“我离开仙台之后”阅读1-3段思考:你从文字中读出了鲁迅先生哪些情绪情感?1.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富士山”运用夸张的修辞,通过盘辫子细节,揭示了清国留学生庸俗腐朽的本质,表现了作者的厌恶和嘲讽。
藤野先生课文课件说课稿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pptx

二、文章写作背景:
课文写于1926年,回想了1902—19留学日 本片段。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以 后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本课学习中会认识 到作者思想改变原因。
第4页
三、合作探究
1.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课时期生活。在 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事情都发生在那里? 请找出文中表明时间和地点转换语句。
第5页
表明地点转换语句:
“东京也无非是这么”; “我就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去”; “我离开仙台之后”。
东京
仙台
北京
相识 相处 离别
第6页
2、文章中藤野先生最初以一个什么形 象出现在“我”面前?作者有以什么描 写方法抓住他那些特征来写。
第7页
文章怎样描写初见藤野先生形象?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作者对三味书屋中施行封建教育先生只是 “很恭敬”;而《藤野先生》则表现了作者对毫 无民族偏见,热心诚恳地关心,帮助“我”藤野先 生真诚感激和深切思念。
第24页
第12页
在东京
作者在东京有什么所见所闻,他又有怎 样感受呢?这么写得有什么作用呢?
第13页
所见所闻 —— 樱花漂亮,环境美好 清国留学生怪异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修辞:夸大、比喻、 反语
第14页
所
感 ——
厌恶和嘲讽 不屑与之为伍
作 用 —— 初步表达作者爱国思想, 为下文作者离开东京做铺垫。
第15页
尊心。。
爱国
第18页
在仙台发生了哪两件事?让作者 弃医从文。
匿看 名电 信影 事事 件件
第19页
—— ——
弃医从文原因
重民思看
挫 伤
族 自 尊 心
想 受 极 大
【配套K12】[学习](达州专版)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藤野先生教案 新人教版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藤野先生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2629466c850ad02de8041f5.png)
5.藤野先生教学过程究环节三合作3.重点研读第二部分第二层(6-23)。
①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写藤野先生,作者抓住了他的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有顿挫)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将一个治学严谨、循循善诱的学者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然后作者又从目睹先生讲台上的表现和耳闻先生“衣着模糊”的掌故,来表现先生的严于治学和生活检朴的崇高品德。
②作者着重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作者着重选写了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的四个典型事例。
从四个方面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1)写藤野先生从头到末检查并修改“我”抄的讲义。
表现了先生朴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2)写藤野先生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
表现了先生忠于学术,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
(3)写藤野先生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而感到高兴和放心。
表现了先生的正直无私,真挚诚恳的工作精神。
(4)写先生向“我”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
表现了先生的潜心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
这些事例写出了藤野先生对“我”这个异域学生的特殊关怀和精心培育,显示了先生正直无私,胸怀宽广的崇高品质。
4.体会第二部分第三层所叙事件,体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原因是什么?写了“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
这两件事对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刺激很大。
匿名信事件既用写匿名信者的卑劣行为来反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又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岐视的悲哀,他极为沉痛而愤慨地写道:“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
”这样的反语来表达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所受到的极大的震动。
“看电影事件”更深深地刺激了鲁迅,“欢呼”“喝彩”让作者发出“呼呼,无法可想!”的感概,促使其改变志向,坚定弃医从文的决心。
鲁迅的这种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优质课件

接 鲁迅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决定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
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9年8月 鲁迅由日本回国。
1926年8月 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文章就是在其任教期间写的。
文体知识
回忆性散文
回忆性散文是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在叙述上 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叙和描写 的一种散文。
不逊 匿名
jié
诘责 呜呼
qī
凄然
词
huì
jiàn yǎo
cuò
清
教诲
油光可鉴
wù
杳无消息 抑扬顿挫
màn
jì yì
单
正人君子 深恶痛疾
烂漫 发髻 驿站
huì yù ɡěnɡ
pōu dìnɡ piē
芦荟 芋梗汤 解剖 订正 瞥见
多音字
( luò )落第 形容马虎。 ( wù )深恶痛绝
落 ( là )丢三落四 恶 ( ě )恶心
懑的心情。
返回
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强调呢?
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说明作者没有把自己看成局外人、旁观者。他并不 因自己出国留学就自认为高于平凡的同胞,更不认为自 己是可以俯视他们的救世主;相反,作者的心灵始终与 多难的祖国与同胞紧靠在一起。影片的内容始终牵动着 作者的心,此时他内心的痛楚是可想而知的。
“我”地点的转换
东京
仙台
北京
相识 相处 离别 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试为每件事拟 一个小标题。
离开东京之缘由
仙台求学受优待
初识藤野先生
添改讲义
《藤野先生》教案:挖掘故事中的人生智慧

作为一名中学那英语老师,我们在备课时要精心研读每篇教材,以便更好地教授给我们优秀的学生。
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高一上册英语教材中的一课——《藤野先生》。
这是一篇情感类文章,讲述了作者在一次旅行中结识了一位日本老人——藤野先生,并从他身上汲取到了很多的人生智慧。
一、故事背景文章从作者的家乡开始,也就是以前的“东京”,引入到“现在”的“东京”,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对老房屋的拆除来进行更新换代,重新建造更高大的建筑。
然而,这样的建设方式也注定了一些老年人的遭遇,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二、故事主要内容作者在一次旅行中遇到了一位日本老人——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一位独居老人,住在一个小小的木屋里。
作者帮藤野先生修缮木屋,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与藤野先生谈天说地,也了解了藤野先生日本战后的生活历程。
藤野先生在战争中失去了自己的家人,后来他移居美国,之后又回到了日本。
他跟随着自己的心,以艰苦朴素的生活方式,过了40多年的日子。
在这期间,他无论遇到多少挫折和困难,都没有失去前进的方向。
三、故事中的人生智慧1.生活重在积累,而不是浪费。
藤野先生告诉作者,他过去的日子里没有购买过什么昂贵的商品。
他甚至能够生产自己的吃食,种植自己喜欢的植物。
2.生活中不要惧怕挫折和困难。
在一起修缮木屋的日子中,作者看到了藤野先生坚韧不拔,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始终坚信一定会有解决办法的。
3.乐观面对生活,保持着激情和愉悦的心态。
尽管生活中有各种困境、难题,但想到年轻时的时光和未来,藤野先生说,他也会感到兴奋和快乐。
4.要有自己的追求和信念。
藤野先生的木屋里到处都是他刚刚完成的陶器,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物品,表达着他的个性和信念。
5.要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藤野先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了多重文化背景的熏陶,他知道如何欣赏其他文化的优秀之处,也希望别人能够知道自己的文化所包含的价值。
四、对学生的启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除了教授科学知识以外,还要教授学生如何规划人生,如何正确应对各种人生挫折和困难。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31张ppt)(共31张PPT)藤野先生鲁迅创设情境每个人的记忆中都会遇到一个特别的老师,Ta像一束光一样温暖你的生命。
藤野先生是温暖鲁迅先生的那束光,但是这束光却没能保存下来,只有藤野先生的照片至今还挂在北京寓居的东墙上。
恰逢鲁迅诞辰142周年,学校文化艺术节决定拍摄“那个人·那束光”纪录片,请你以《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为拍摄剧本,帮助鲁迅先生保存心中那束温暖的光。
寻找“那束温暖的光”拍摄任务探究“那束温暖的光”追逐“那束温暖的光”拍摄任务一寻找“那束温暖的光”“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藤野先生是鲁迅青年时在倭国仙台学医时的一位老师,二十多年后的中年鲁迅是怎样评价他的呢?伟大伟大的藤野先生在鲁迅心中像一束温暖的光。
这一束温暖的光来源于他与藤野先生相处期间发生的点滴小事。
我们可以选取哪些场景(事件)进行拍摄呢?请你快速阅读文章第6-35段,概括鲁迅与藤野先生相处中发生的典型事件。
初识藤野先生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女人裹脚临别叮嘱拍摄场景确定了拍摄的场景后,我们需要在每个场景中加入特写镜头来表现“那束温暖的光”,请你辅助导演组为每个场景添加特写镜头展现藤野先生的形象,并分析理由。
温馨提示:特写镜头是电影艺术的一种手法。
用近距离拍摄的方法,把人或物的局部加以放大、强调,以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在文中指的是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或者某个事件等。
初识藤野先生特写镜头——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穿衣服太模胡了、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将书放在讲台上A: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B:我是藤野严九郎。
A、B两句哪一句作为台词更好?23生活简朴、不拘小节特写镜头——动作学问高深特写镜头——语言A句“就是”与“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相呼应,体现了藤野先生幽默、诚恳。
1添改讲义特写镜头——语言①“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②“拿来我看!”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以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
第6课《藤野先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6课《藤野先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概括文章典型事件,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透过相关事件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特征。
品析描写藤野先生的细节,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之情,以及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概括文章典型事件,理解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
(2)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特征,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体会文章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
(2)品味文章中富有感彩的语言,理解其深刻含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老师,他们或严厉,或和蔼,或幽默,或博学。
这些老师都在我们的人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回忆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一位老师——藤野先生。
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去感受这位老师的独特魅力。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介绍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先驱。
1918 年首次以“鲁迅" 为笔名,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
他的作品语言犀利精辟,如投枪,如匕首,他被誉为“民族魂”。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坟》等。
背景介绍《藤野先生》这篇散文主要记叙了1904 年夏末至1906 年初春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学习与思想经历,重点回忆了与这段经历有重要关系的藤野先生。
1902 年3 月,22 岁的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
1904 年8 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在仙台医专学习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挚的情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概”表示猜测,与句末语气的“罢” 合用,更加强了不肯定语气。作者用诙谐的口 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自谦、 自喜、感激之情.但推断为“物以稀为贵”,包 含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反映出作者强烈 的民族自尊心。“因为”表达不出这层意味。
思 考
其他事件与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1、“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 2、我在仙台的生活情况 3、为什么写只记得两个地名? 4、匿名信事件于看电影事件
“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
—— 所作所为使我失望,促使我离开, 为后文与藤野先生的相见埋下伏笔。
我在仙台的生活情况
——为后文藤野先生更加感人的教诲与 关怀作陪衬。
解 剖: 破开。
记 一 记
疑 惑: 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畸 形: 生物某一部分发育不正常。 瞥 见 : 很快地看一下。 决 意: 拿定主意。 美其名曰: (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 字叫。 杳: 远的不见踪影;无影无声。
喝彩hè: 大声叫好。
课文写了哪些重要事件,速读后用自己的话概括。
1、“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 2、我在仙台的生活情况
课文结构
(一)见藤野之前(1—3) (在东京) (1)往仙台、初到仙台(4—5)
藤 野
(二) 相识、相处、离别 (2) 先 (在仙台)(4—35) 相识(6—10)
相处(11—23)
生
匿名信事件 (3)离别(24—35) 看电影 惜 别 (三)对藤野的怀念(36—38)
在 东 京
所见所闻——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修辞:夸张、比喻、反语
爱 国
所
感—— 厌恶之极, 不屑与之为伍
这是日本上野樱花烂漫的时节
研读精彩语段,体味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1.精读1—2段,思考: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 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 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 写了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流露出 作者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情绪. 反衬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2)“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 在丑极了”可以吗? 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 刺.“实在”表示“的确”的意 思,用“实在”加强“标致”, 增强反语的讽刺力量,更强烈 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视 和反感.而改动后语意直露,缺 乏了讽刺意味.
去 仙 台
日暮里: 触发忧国之情
去仙台
爱 国
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水户:
在东京
所见所闻: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不学无术 所 感: 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
在仙台
日暮里:触发忧国之情 去仙台 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在仙台:对于“优待”非同寻常的理解 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 看电影事件: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自尊 心受到严重挫伤
爱 国 主 义 情 感
这是日本上野樱花烂漫的时节
驿站
yǎo
yì jī
舜 芋梗
逊 诲
xù n
解剖
pōu
挟着 畸形 不
杳无音信
yì
xié
匿名 诘责 瞥见
Piē
nì
jié
教
cuò
huì
抑扬顿挫 深恶痛Βιβλιοθήκη 疾wù jí鲁 迅
记 一 记
烂 熳: 通常写作烂漫:绚丽多彩。 绯 红: 红色 鲜 红。 和下文的“抑扬”都是形容声音高 顿挫: 低转折和谐悦耳。 宛 如:好像。 标 致: 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流 言: 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途中换马, 驿 站: 休息,住宿的地方。 客 死: 死在异国他乡。 物以稀贵: 把稀少的当做贵重的。
为什么写只记得两个地名?
日暮里: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水户: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朱舜水是明末思想家,明亡后曾进行反清 复明活动,事败后长住日本讲学。他是浙江 余姚人,离绍兴很近,可谓鲁迅先生的“同 乡”,鲁迅很敬重他。
目的:抒发自己的爱国主义感情。
匿名信事件
由藤野先生订正讲义而来。 用部分日本青年的狭隘来反衬藤野 先生的正直无私和心胸广阔。
“变化”的原因是: 认识到医学不能救国,更重要的是 改变国民的精神,而改变精神首先是靠 文艺。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回忆与藤野先生相识、 相处的往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对中 国人的热情友好(明线),抒发自 己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暗线)。
小 结
本文看似散乱,但实际上都是 围绕着歌颂与怀念藤野先生这一中 心来选择和组织材料。
同样是写老师的回忆录,试 比较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两文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何不同?
作者对三味书屋中施行封建教育的 先生只是“很恭敬”;而《藤野先生》 则表现了作者对毫无民族偏见,热心诚 恳地关心,帮助“我”的藤野先生真诚 的感激和深切的怀念。
练 习
老师总觉得作者写藤野先生的外貌不太 漂亮,因此改为下面一段文字,你认为可以 吗?为什么? 他,既有高仓健一样的体魄,又有三浦 友和一样的相貌。脸色白而透红,眼睛大而 明亮,头发整齐而又有一点波浪。他穿着一 套笔挺的西装,洁白的衬衣上打着一条漂亮 的领带,皮鞋擦得又黑又亮。一走上讲台, 就用洪钟一样的声音说:“我,就是藤野严 九郎。”
本文写于1926年10月 26日。回忆了1902—1906 年留学日本的片段。
我们先前学过鲁迅先 生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 味书屋》《社戏》
鲁 背景介绍 迅 留 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 学 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 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 日 的誓言。 本 的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 后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 经 挽救民族危亡。 历
3、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4、匿名信事件
5、看电影事件
6、我与藤野先生告别
7、我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整体理解课文
《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选自 ,体裁是 散文 。 按时间和地点转移,本文分为以下三部分: 1.在东京 ,表达对 清国留学生 的厌恶; 2.在 仙台 ,回忆与 藤野先生 的交往; 北京 ,表达对藤野先生的 感激 和 怀念 。 3.在
鲁 迅 留 学 日 本 的 经 历
背景介绍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 绍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执 论》等一系列论文。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 入光复会。 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读一读,写一写
绯红 油光可鉴 发髻
shù yù gěng n fēi jià n jì
鲁迅(1881—1936)生 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 想家、革命家。自第一篇小 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 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 《朝花夕拾》《呐喊》《彷 徨》《华盖集》《坟》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 夕拾》。
藤野先生(18741945)名叫藤野严九郎, 1901至1916年在仙台医专 任教。是鲁迅在仙台学医 时(1904-1906)的先生。
形散神聚
鲁 迅
第 三课 时
学会 整理
课文语言探究
研读精彩语段,体味富有感情色彩的 语言,体验反思,理解课文主旨。 1.精读1—2段,思考: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 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 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 描写了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流露 出作者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情 绪.反衬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鲁迅在仙台上课的教室
小结
文章通过以上四件事的描写,全面 地表现了藤野先生正直无私、治学严谨、 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通过几件事来表现 一个人的思想性格
思 考
• 怀念先生的行动有哪些? 装订收藏讲义 悬挂先生照片
多写文章
藤野先生赠给鲁迅的照片
作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来到仙台?为什么又告别仙台?想一想文 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语文 活动
学习本文“写人抓特征”,几笔勾勒出藤野 先生外貌的白描手法,写出班内一位同学的外 貌或典型性格特征。 要求:1.不得超过100字。 2.不能有过于明显的提示语。
——写人必须抓住特征。
对于课文主旨的理解,下面的说法, 你更倾向于哪一种? (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 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 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 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 思想历程。 正确答案应选(1)
拓 展 延 伸
(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句 中的“何尝”是什么意思?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 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 麻木不仁。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 的极其沉痛的情感。“酒醉似的喝彩”原指 日本学生看到中国人被枪毙时兴高采烈的表 现。句中的“他们”指麻木的 中国人。
(3)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 文的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 么不同? 匿名信事件中作者有意揭示日本“爱 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现在遭受屈辱后 极力辛酸和愤懑的感情。看电影事件反映 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第一件事侧重写弱 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志使自 己祖国富强的志向,第二件事写中国国民 的不觉悟----这是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 因之一,这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
4.精读第38段,思考: “良心发现”指 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 “增加勇气”指 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 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中国的希望,便增 加了勇气。 “正人君子”指 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 御用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