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乐四重奏”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基于弦乐四重奏探讨古典室内乐的发展路径

基于弦乐四重奏探讨古典室内乐的发展路径弦乐四重奏是古典室内乐中最为重要的形式之一,它以四名弦乐器(两位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组成,通过合奏与对位的形式展现了弦乐器的丰富音色和和声效果。
在古典音乐史上,弦乐四重奏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再到二十世纪的现代主义,每个时期都对古典室内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典时期(约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是弦乐四重奏的起始阶段,这一时期以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代表。
海顿被公认为是弦乐四重奏风格的奠基人,他创作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四重奏作品,为后来的作曲家们奠定了基础。
莫扎特则将弦乐四重奏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他的作品充满了情感和技巧性的挑战。
贝多芬在创作上更加突破传统,他不拘一格的风格和丰富的音乐表达力使他的四重奏作品成为了古典室内乐中的巅峰之作。
这一时期的弦乐四重奏作品以结构紧密、和声丰富、情感深沉为特点,奠定了古典室内乐的基石。
浪漫时期(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是弦乐四重奏发展的高峰阶段,这一时期的作曲家们如门德尔松、舒曼和布拉姆斯等人进一步探索了四重奏作品的可能性。
他们以个人主义的创作风格和丰富的音乐想象力塑造了独特的四重奏语言。
门德尔松的四重奏作品充满了激情和戏剧性,舒曼则注重音乐的故事性和浪漫主义的色彩,布拉姆斯则致力于承袭古典传统,并在其中注入了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这一时期的作品异常富有个性,极富挑战性的技巧和复杂的和声结构乃至于音乐形式,使弦乐四重奏作品更具艺术性和思辨性。
进入二十世纪,随着现代主义音乐的兴起,弦乐四重奏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作曲家们开始对传统的创作方法进行挑战,并引入了更多的实验性元素。
贝尔格和舒伯特等作曲家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对和声、旋律和形式的重新定义和探索。
弦乐四重奏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例如巴托克和斯特拉文斯基等作曲家在技巧性和演奏要求上进行了很大的突破。
现代主义时期的四重奏作品出现了更多的声音效果和音乐理念的表达,使得弦乐四重奏的音乐语言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弦乐四重奏发展及演奏技法研究

弦乐四重奏发展及演奏技法研究摘要:弦乐四重奏诞生于欧洲巴洛克时期,是古典主义音乐时期较重要的室内乐形式,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大提琴组合而成,为室内乐中较为常见的演奏形式。
随着我国艺术形式发展的日益多样化,弦乐四重奏开始进入国人的视野,发展至今形成了成熟的艺术形式。
而弦乐四重奏极为考验演奏者的素养与演奏技术,需要演奏者熟练掌握小提琴特性,演奏出优美的乐曲。
关键词:弦乐四重奏;演奏技法;研究引言管弦乐合奏演奏技术作为当前乐器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奏水平对器乐专业化发展与系统化技术应用产生重要影响。
现阶段我国管弦乐演奏团队状况不容乐观,需要面对诸多因素的挑战。
西方音乐为中国乐坛带来了现代音乐风格,丰富了中国传统音乐表现形式,但也给我国管弦乐演出带来一定挑战,加剧了民族管弦乐演出市场的进一步萎缩。
在此背景下,我国管弦乐团体要充分发挥艺术优势,提高管弦乐合奏演奏艺术水平,积极研究管弦乐的合奏技术训练规律,大力培养管弦乐演奏人才,促进管弦乐的可持续发展。
一、弦乐四重奏的起源因素弦乐四重奏的起源可以划分成三个因素。
首先,受声乐艺术的影响。
在音乐发展史上,声乐和器乐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表现在体裁转换和技巧转换两个方面。
体裁转换体现在声乐体裁向器乐体裁的身份转型上,技巧转换则是体现两种体裁在演唱与演奏上的融通,而弦乐四重奏的形成展现了此种体裁转换关系。
欧洲中世纪与巴洛克时期是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并存发展的时期。
14世纪法国的叙事歌曲和意大利的猎歌就已经具备了四个声部特性,揭示了当时所创作的音乐中已经具备了复调声部思维意识。
而在世俗歌曲流行的时代,此种声乐体裁逐渐成了普通百姓中较普遍的娱乐项目,为室内乐体裁的出现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此基础上声乐创作意识的增强,也让多声部音乐形式更加丰富。
其次,受器乐奏鸣曲影响。
18世纪初期,欧洲室内乐演奏形式是以三重奏鸣曲为主的。
在18世纪下半叶的前古典主义时期,通奏低音被取代,以往的三重奏鸣曲转变成两种形式,其一为以键盘乐器为主奏的奏鸣曲体裁,在演化中作为套曲体裁的主要曲式结构逐渐被完善;其二是用小提琴替换键盘乐器,此为最早的弦乐四重奏雏形。
弦乐四重奏的起源、体裁美学及风格变迁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Jiao Xiang-Journal of Xi’an Conservatory of Music2021年03月第40卷第1期Mar.2021V ol.40No.1-73-中国分类号:J609.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3-1499-(2021)01-0073-08●冯存凌弦乐四重奏的起源、体裁美学及风格变迁(西安音乐学院,陕西·西安,710061)摘要弦乐四重奏是最富艺术品味的室内乐体裁之一,也是除交响曲之外最具专业挑战性的器乐甚至音乐体裁。
该体裁的创作技法及音乐风格发展显示,从18世纪中晚期到19世纪末,弦乐四重奏从一种满足各阶层不同文化需求、雅俗共赏的音乐形式转变成一种对专业音乐家提出极高创作和演奏要求的“精英”艺术。
勃拉姆斯之后,随着无调性音乐在20世纪初的出现和音乐风格的变化,以该体裁为代表的室内乐和艺术歌曲一起成为新技法和风格的“试验田”。
关键词弦乐四重奏;产生;体裁美学;技法风格;体裁变迁一、弦乐四重奏的产生弦乐四重奏(Streichquartett)是一种为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所作的多乐章器乐体裁,也是维也纳古典时期最流行的室内乐种类和样式之一。
弦乐四重奏的起源和早期发展状况异常复杂。
从地区和样态上看,它与意大利、巴黎、奥地利和南德地区以及中北德地区的协奏曲、四重协奏曲(Concertino a quattro)、交响曲、四重奏鸣曲(Sanata a quattro)、嬉游曲(Divertimento)、四重奏(Quadro)等均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在以上众多体裁中,1760年前后非常流行的嬉游曲最为重要,其影响甚至持续至该世纪80年代。
这一时期的嬉游曲有两种类型,其一为具有对称结构的五乐章形式:快速—小步舞曲—慢速—小步舞曲—急速,其二为四乐章布局:快速—小步舞曲—慢速—急速。
米夏埃尔·海顿(Michael Haydn ,1737-1806)、杜塞克(Jan Ladislav Dussek,1760-1812)、胡梅尔(Johann NepomnkHummel,1778-1837)等作曲家作有大量此类作品,约瑟夫·海顿的弦乐四重奏则直接受到维也纳嬉游曲的影响。
弦乐四重奏

“弦乐四重奏”简介弦乐四重奏,顾名思义,就是“由四把弦乐器组合而成的室内乐形式”。
它包含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以及一把大提琴,是最主要和最受欢迎的室内乐类型。
历史背景:弦乐四重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阿莱格里(1584-1652)时期。
阿莱格里是罗马帕帕尔教堂的音乐家,他第一个为弦乐写下了四部的奏鸣曲。
到了18世纪初期,许多音乐家都写过类似的曲子,其中以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3.31.- 1809.5.31)的贡献为最大。
1761年,海顿为艾斯特哈齐亲王(Esterházy)在匈牙利的宫廷音乐厅花了大量的精力写作室内乐,所写的弦乐四重奏超过了75首。
海顿确定了弦乐四重奏的模式,使弦乐四重奏成为音乐家公认最理想的室内乐形式。
特点:弦乐四重奏由于在音色上相近以及结构上的严谨,对弦乐演奏家来说都是非常严苛的考验,而透过精湛的演奏技巧与完美的合奏默契更能表现出音乐本身丰富的内涵。
自古典乐派以来,贝多芬、舒伯特以及勃拉姆斯都留下许多重要的弦乐四重奏乐曲,而在国民乐派跟印象乐派方面,德沃夏克、巴托克以及德彪西也都有相当出色的杰作。
产生与发展:弦乐四重奏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组成,是古典主义时期最重要的室内乐形式,也是室内乐中最理想、最融洽、最经典的组合,虽然在这种组合中找不到交响乐般庞大的气势,看不到歌剧中宏大的场面,但这种体裁的音乐以精致抒情为本,能营造出人与人之间亲切交谈式的音乐氛围。
它最初仅限于家庭、沙龙范围,是贵族雅士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随后在历史的流变中,它从贵族庭院走向世俗舞台,发展成一种表达人类情感最深刻、最细致的重要器乐体裁。
基于弦乐四重奏探讨古典室内乐的发展路径

基于弦乐四重奏探讨古典室内乐的发展路径古典室内乐是欧洲音乐史上最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它以小规模的演出和高度协商的精神为特点,涉及的乐器种类和类型也非常多样。
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古典室内乐的发展路径也不尽相同。
本文主要以弦乐四重奏为例,来探讨古典室内乐的发展路径。
弦乐四重奏是古典室内乐中的代表作之一,由两个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组成,它有着无与伦比的优美旋律和丰富的情感表达。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中期和近代。
早期:巴洛克时期(1600-1740)在巴洛克时期,弦乐四重奏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主要以演奏宗教和房间音乐为主。
那时的四重奏主要由各种弦乐组合组成,如弦乐合奏、合奏与独奏以及弦乐与键盘乐器的组合等。
巴洛克时期最著名的四重奏家是意大利小提琴家Giovanni Battista Vitali和Arcangelo Corelli,他们创作了许多优美的四重奏曲目,成为了四重奏的奠基人。
在古典主义时期,弦乐四重奏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奥地利作曲家Joseph Haydn被誉为弦乐四重奏之父,他为弦乐四重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创作的四十多部弦乐四重奏是该时期的代表作,其中最著名的是“The Sunrise”和“Emperor”。
Haydn的弦乐四重奏体裁的特点是融合了意大利剧院音乐、巴洛克时期的合奏风格和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特点,非常富有表现力。
近代:浪漫主义时期(1810-1900)在浪漫主义时期,弦乐四重奏的创作趋向多样化,音乐语言更加丰富多变。
德国作曲家Ludwig van Beethoven是浪漫主义时期最著名的四重奏作曲家之一,他的弦乐四重奏是该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是“致爱丽丝”和“哈利尔”四重奏。
Beethoven的四重奏以独立的主题、对话和复杂的对位技巧为特点,比起Haydn的弦乐四重奏更加丰富。
此外,意大利作曲家Giuseppe Verdi和德国作曲家Johannes Brahms也写了很多优美的弦乐四重奏曲目。
基于弦乐四重奏探讨古典室内乐的发展路径

基于弦乐四重奏探讨古典室内乐的发展路径
古典室内乐是指由小型乐团演奏的室内音乐。
其中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弦乐四重奏。
弦乐四重奏是由两个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四种弦乐器组成的乐团。
古典室内乐的发展路径是由早期的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开始的,逐渐发展成为古典和浪漫时期的重要音乐形式。
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随着音乐技巧的提高和作曲家们对声音色彩和表现力的不断追求,室内乐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立的音乐形式。
它开始采用更多的概念性和实验性手段,创造出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曲式。
其中,巴洛克时期的组曲是室内乐的重要曲式,通常包括序曲、舞曲、变奏曲等,大量运用了对位法和艺术声音配器等技法。
古典时期则更加注重音乐的系统性和对称性,弦乐四重奏由两个小提琴、中提琴和一个大提琴组成,其音响效果至今仍让人赞叹。
古典时期弦乐四重奏的代表作品当属海顿的“鸟”四重奏。
海顿的弦乐四重奏不但完美结合了对位法和对称性,而且引进了很多“音乐笑话”式的元素,使得听众不但能够欣赏到音乐的美妙,还能在其中寻找到欢笑与惊喜。
随着古典时期的结束,浪漫时期弦乐四重奏崛起,其作品不同于传统的古典时期,更加强调音乐的情感和表现力,例如门德尔松和舒曼的作品。
此外,在浪漫时期,弦乐四重奏也更加注重个人表现和个性特色,使得每个乐团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方式。
总之,在古典室内乐发展路径上,弦乐四重奏作为其中的重要代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不同,它在音乐形式、音乐内容、音乐表现力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正是它得以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源动力。
《弦乐四重奏》介绍词

《弦乐四重奏》介绍词《弦乐四重奏》是一种由两个小提琴、一个中提琴和一个大提琴组成的音乐形式。
它是室内乐中最为经典和重要的形式之一,也是西方古典音乐中最为重要的组合之一。
弦乐四重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欧洲。
当时,它作为一种独立的音乐形式开始兴起,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
弦乐四重奏以其独特的和声、丰富的音色和精湛的演奏技巧,吸引了无数音乐家和听众的关注。
弦乐四重奏的曲目种类丰富多样,包括了许多著名的作品。
其中最为著名的作曲家有贝多芬、莫扎特、海顿等。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音乐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成为了后世作曲家的重要参考和借鉴。
弦乐四重奏的演奏形式非常灵活多样。
演奏者可以根据作品的要求进行合奏、独奏、对位、对策等多种形式的演奏,使音乐更加生动丰富。
同时,演奏者还需具备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音乐素养,才能将作品演绎得淋漓尽致。
弦乐四重奏的演奏场合也非常广泛。
它既可以在音乐厅、音乐学院等专业场所进行演出,也可以在庭院、教堂等非正式场合进行表演。
无论是在正式演出还是非正式场合,弦乐四重奏都能为观众带来极致的音乐享受。
弦乐四重奏的演奏需要四位演奏者之间的默契和配合。
他们需要通过相互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一首曲目的演奏。
只有在彼此的理解和默契下,才能演奏出精彩的音乐作品。
除了演奏技巧和合作配合,弦乐四重奏还需要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诠释。
他们需要通过对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音乐内涵的分析,将音乐作品演绎得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弦乐四重奏在音乐教育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演奏技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通过参与弦乐四重奏的演奏,学生们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弦乐四重奏作为一种经典的音乐形式,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广泛的演奏场合。
它不仅是音乐家们的创作和演奏的重要方式,也是观众们享受音乐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弦乐四重奏的学习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西方古典音乐的魅力。
论海顿弦乐四重奏的确立与发展

论海顿弦乐四重奏的确立与发展作者:***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07期摘要:弦乐四重奏是室内乐中最完美形式的代表,它是各种乐器组合中融洽关系的理想形式。
虽然在这种组合中找不到交响曲的浩浩荡荡,歌剧舞剧的富丽堂皇,但这种体裁的音乐以精致抒情为本,并以营造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交谈与倾诉为己任。
纵观西方音乐的历史长河发展,古典乐派无疑是弦乐四重奏发展的黄金时代,而海顿作为四重奏体裁的确立折为室内乐的发展建立了雏形。
接下来笔者以海顿弦乐四重奏为主题,从历史发展和音乐创作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分析。
关键词:弦乐四重奏;历史发展;音乐分析一、海顿弦乐四重奏的创作海顿的一生都在不停写作,创作涉及面很广,在海顿所有作品中,最精彩的还是交响乐和四重奏,他创立了交响乐和四重奏体裁,并在内容和形式上赋予这两类体裁在当时最高的完美形式。
是海顿在了解了各个乐器的独奏性质后,经过不懈努力,确立了完全不同于大型管弦乐风格的清晰透明、细腻敏感的室内乐风格;也是他,使这一体裁由供人们消遣娱乐、提供背景式音乐表演的形式发展为表达作曲家强烈内心情感和深刻哲学思考的艺术形式,并且成为室内乐的主要演奏形式之一,为后世作曲家创作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海顿早期的弦乐四重奏以典型的主调手法--旋律加伴奏的织体形式。
在其弦乐四重奏的创作过程中,也经历了主调与复调之间的徘徊。
重奏形式原本使复调音乐的产物,在历史发展的大潮中,复调的创作手法被认为是过时的、卖弄学问的手法,这就使重奏形式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如何能使这种形式继续生存发展,前古典时期的作曲家们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但真正使弦乐四重奏获得新生的作曲家还是海顿。
而音乐风格的转变,鲜明的体现在海顿的弦乐四重奏创作变化中。
海顿漫长的一生跨越了从巴洛克到古典主义时期,并在音乐风格的转变过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下面笔者根据音乐风格将海顿创作分为四个时期并对其进行简单的论述。
二、海顿弦乐四重奏创作的摇篮期(1750-1761)1750-1761这段时间是海顿生活上的转折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彭松丰富的艺术表现完美的演奏形式——“弦乐四重奏”的形成与发展研究彭松(武汉音乐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作者简介]:彭松(1972-),男,湖北武汉人,武汉音乐学院管弦系讲师,主要从事音乐演奏、教学及研究工作。
摘要:“室内乐”起源于欧洲,其产生原因是受欧洲十二世纪到十五世纪声乐合唱四声部创作的概念影响,而形成的由乐器来演奏合唱四个声部的音乐形式。
“弦乐四重奏”以其多样化的演奏技巧,丰富的表现力,歌唱性的旋律和宽广的音域、音区、音色对比,成为“室内乐”中最重要的演奏形式,所以在不同时期都有大量的作曲家来创作弦乐四重奏作品,并吸引许多理论家来对弦乐四重奏作品进行研究,其研究涉及到和声、调性结构和作曲技法等方面。
本文将对弦乐四重奏形式自形成以来200多年的时间里发展的情况进行论述,并在弦乐四重奏发展的不同时期中,针对有代表性的作曲家的创作风格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室内乐、弦乐四重奏、发展情况、创作风格“室内乐”起源于欧洲,其产生原因是受欧洲十二世纪到十五世纪声乐合唱四声部创作的概念影响,而形成的由乐器来演奏合唱四个声部的音乐形式;在当时通常是为贵族等少数人演奏,供其欣赏的音乐。
所以,这里的“室内”是指在西欧贵族的宫廷和客厅等。
由于演奏地点在家庭和室内这样的自然环境,就区别于教堂音乐、剧院音乐和音乐厅等音乐。
室内乐除各种各样重奏外,还包括少数乐器伴奏的独奏和重奏乐曲。
室内乐既不象歌剧音乐那样宏伟气派,又不象交响乐那样富于戏剧性并充满矛盾冲突,它属于重奏音乐,每件乐器,每个声部之间都是各自独立、互相平等而又能有机地融合,在表达感情方面以细腻见长,是表达作曲家心灵深处的自我独白。
“弦乐四重奏”这一体裁是十八世纪在欧洲被开始运用和接受的,现已经历了两百多年。
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里,许多卓越的作曲家和演奏家都为“弦乐四重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弦乐四重奏”成为最具有表现力的音乐语言之一。
美国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梅纽因曾说过:“弦乐四重奏是音乐表演的最高形式,也是最纯的音乐演奏的形式,可以表达人类最深刻、最细腻的情感,它能表现出细微的感情变化。
”正因为如此,对弦乐四重奏的演奏者来说,在训练时如何协调音准、规整节奏、控制发音、统一音色、掌握音量并进一步达到呼吸和乐感等方面的默契,成为一个演奏整体,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尽管只有四个声部,但其中却蕴藏着最多样化的演奏技巧,最丰富的表现力,最擅长于旋律的歌唱性,同时又有宽广的音域、音区和音色对比;它的演奏比管弦乐队显得感情细腻、含蓄、更注意发挥每件乐器的技巧和表情“潜力”,音乐的戏剧性和抒情性甚至是色彩的变化,都可以通过弦乐四重奏演奏表达出来。
正因为这样,才会在不同时期有大量的作曲家来创作弦乐四重奏作品,并吸引许多理论家来对弦乐四重奏作品进行研究,其研究涉及到和声、调性结构和作曲技法等方面,从而大大推动了弦乐四重奏形式的发展和提高。
一、弦乐四重奏体裁的确立及古典时期的发展18世纪初(欧洲巴洛克晚期)A·斯卡拉蒂、塔尔蒂尼等人的一些音乐作品里,已出现了弦乐四重奏的雏形,但这一体裁形式(由第一、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构成的弦乐四重奏是古典时期最主要的室内乐形式)的确立,则始于海顿。
最初弦乐四重奏大多是在维也纳具有良好音乐素养的贵族家庭聚会和沙龙中出现,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早期作品)等知名作曲家的弦乐四重奏作品多为这样场合所作,其中,海顿和莫扎特为感谢贵族们在经济上的支持,还经常亲自演奏自己的四重奏作品作为感谢。
海顿(奥,1732—1809),海顿漫长而富有创造性的一生中,共创作了84首(其中一部未完成)弦乐四重奏作品,他早期的op.1和op.2的十二首弦乐四重奏是按当时嬉游曲形式写的,有五个乐章,其中两个乐章是小步舞曲。
自1765年起海顿在他创作的弦乐四重奏中采用四乐章的框架结构,将弦乐四重奏的创作风格、多声部结构、织体和调性关系等方面不断加以发展和创新。
第一小提琴声部担任主奏地位仍是他弦乐四重奏作品风格的同时,大提琴声部开始摆脱通奏低音的伴奏地位,而开始成为担任低音旋律的演奏。
在海顿的创作的中晚期,他的作品风格更加成熟、曲式更加自由、主调和复调之间更加趋于平衡、多声部对位也更加精巧,无处不显示出其强烈的表现欲望。
这些作品是半个世纪音乐艺术发展的见证,为后来的莫扎特到巴托克时期弦乐四重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海顿深深了解弦乐四重奏中四件乐器的独特性格,因此确定了与交响乐形成鲜明对比的细腻而又清澈的室内乐风格。
法国文学家斯汤达曾形象而生动地把海顿的弦乐四重奏作品比喻成四个人的对话:“第一小提琴像一个中年的健谈者,他总是找话题来维持着谈话。
第二小提琴是第一小提琴的朋友,他竭力设法强调第一小提琴的机智,很少表白自己。
大提琴是一位庄重的人,有学问而好讲道理,常用简单而中肯的论断支持第一小提琴的意见。
至于中提琴,则是一位善良而又有些饶舌的妇人,他丝毫讲不出重要的意见,但却经常插嘴”。
在海顿同时代的欧洲作曲家中,虽有不少人把弦乐四重奏作为主要的创作体裁,像迈哈尔、波切里尼均写过上百首弦乐四重奏,创作趋于繁荣。
海顿不但获得了“交响乐奏之父”尊称,作为第一位伟大的弦乐四重奏作曲家,也被后人为“弦乐四重奏之父”。
莫扎特(奥,1756—1791):在莫扎特浩如烟海的作品中,相对歌剧、交响曲和钢琴作品,他的弦乐四重奏作品在音乐史上常常被人们忽略。
其实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共创作了23首弦乐四重奏作品都非常优秀,特别是被称为“海顿四重奏”的一组作品,被后人认为是古典主义室内乐创作的代表之一。
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作品的创作时间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
(1)前期(1770—1773),在这个时期,莫扎特共创作了13首弦乐四重奏作品,这13首作品都是没有献辞的,是为了满足莫扎特在年轻时代探索弦乐四重奏这一最能表达内在情感的音乐形式所作。
其中前7首(K80、 K155--160)是莫扎特在意大利的旅行期间创作的。
在这7首作品中,第一首创作于意大利米兰到波隆那的难忘旅途中的一个小酒馆中,时年15岁的莫扎特,第一次欣赏了萨玛蒂尼的弦乐四重奏,被其清新而优美的旋律深深打动,促使他创作了其第一首弦乐四重奏作品,所以,这首作品具有浓郁的意大利风格。
另6首作品是莫扎特1772—1773年第三次去意大利北部旅行时创作的(其中D大调弦乐四重奏创作于波而扎诺,其余5首创作于米兰)。
尽管这6首作品仍具有意大利化的风格,但却比这一时期莫扎特其他的作品更能反映他的音乐个性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开始了莫扎特对室内乐创作道路上的探索。
1773年,莫扎特第三次去维也纳旅行,这次旅行的主要目的是谋求一个维也纳宫廷乐师的职位,虽然没有成功,但这次在维也纳期间,莫扎特创作了一组6首弦乐四重奏作品---“维也纳四重奏”(在他的创作手稿上,莫扎特标题为“阿玛迪奥·沃夫冈·莫扎特的6首四重奏,1773年8月于维也纳,表明莫扎特把这6首作品看作一组)。
这组作品,是作者接触了海顿的op.17和 op.20这两首弦乐四重奏作品后创作的,虽然有一些向海顿作品风格模仿的痕迹,但相对其前7首作品,莫扎特的这组弦乐四重奏作品的创作水准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最出色之处在于他在对各声部的自如把握这一手法中已经发展出了技巧的优势,已经初步呈现出莫扎特个人风格的独特魅力。
这个时期的旅行,使少年时代的莫扎特有机会了解和熟悉了当时西欧的音乐发展情况,深深影响了他的音乐创作,是其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碑,也对其以后的音乐创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2)后期(1782—1790),在完成“维也纳四重奏”九年后,莫扎特深入研究了巴赫作品中的“对位法”,并受益匪浅。
又从海顿作品op.33(俄罗斯四重奏)中得到的启发,莫扎特决定重新开始写作弦乐四重奏作品。
这个时期,莫扎特一共创作了10首弦乐四重奏作品,第一组作品6首弦乐四重奏(海顿四重奏)是分为两组创作的,中间经历了长达16个月,莫扎特在这六首作品中吸收了海顿作品op.33中的“发展”(即不仅仅在发展部而是在所有的乐句上都能够扩展和扩充,使整首乐曲的结构既紧凑又能表现出较大的乐曲规模)后,运用更多的思考和修改、更频繁和灵活的对位方法以及更清新自然并赋予真挚情感的旋律,使这组作品不但成为莫扎特的作品中精华,也是古典室内乐作品的代表作,并得到人们的高度赞赏,海顿曾说过:“就我所知,现在在世的作曲家中,莫扎特是首屈一指的”。
莫扎特的最后3首作品(普鲁士四重奏)是莫扎特在柏林之旅中结识了普鲁士国王菲力普·威廉二世后创作的作品,也是他在其生命中的最后岁月中创作的,这些作品莫扎特已经能够对四个声部独立并自如地运用,对主题的个性创作思考、技巧的流畅运用及赋格技术的使用达到了完美的地步,结合天才的灵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表现,使他的室内乐作品无论是当时还是在整个音乐史中都成为了最高典范。
贝多芬:(德,1770年—1827年)我们对贝多芬的了解不能仅限于他的交响乐和钢琴奏鸣曲,而不熟悉他的室内乐作品(特别是他的17首弦乐四重奏),这样对这位大师艺术创作的了解就是不够全面的。
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更多地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思想,个人信念以及最完美的创作方法。
如果说,贝多芬曾经精心地创造出了一座大厦——他的九部交响曲。
那么他晚期的弦乐四重奏就是一种自然的奇观。
贝多芬曾说,“你相信吗?当上帝和我说话的时候,我是在想着一架神圣的提琴……”也许正因为贝多芬,即便是四把单簿、柔弱的提琴,也想像可以“惊天动地”。
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作品,揭示出从古典、浪漫到现代音乐所有的技法和手段。
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作品分为早、中、晚期。
(1)早期:由于深受海顿、莫扎特的影响,在他的早期作品中,突出第一提琴的主导地位,以及均衡的主、复调和精巧典雅的多声部对位是其最大的特点,但在音乐中却透露着贝多芬特有的个性--力量,贝多芬在其乐思中显示的那种对于形式把握的力量,在当时来说,肯定会造成震惊,这也预示着一位具有非凡创造力的音乐家的出现。
(2)中期:在这个创作阶段里,贝多芬对古典奏鸣曲式的结构加入更加自由的处理,由第一阶段的突出第一提琴的主导地位转变为采用对话形式注重四件乐器的技巧、音色的均衡以及音乐的强烈对比和矛盾冲突,可以说是在音乐中加入汹涌澎湃的生命力。
(3)晚期:在经过早、中期的创作后,特别是在贝多芬完成《d小调第九交响曲》后,他自己开拓耕耘的所有音乐体裁几乎到了极限。
但就在此时,贝多芬又顽强的大胆开拓,一改古典奏鸣曲式的对称、统一和对称,而带之为更加灵活、更加富于变化的形式(体现于大胆的和声变化、夸张的力度和速度的对比以及复杂的对位手法),这些作品被认为是室内乐音乐史的颠峰。
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作品是音乐文献这一领域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