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灸脐保健法

合集下载

脐疗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脐疗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脐疗的操作方法有哪些脐疗(也称为脐部治疗或脐部按摩)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脐部的穴位来调理身体的机能,促进健康。

脐疗被认为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包括消化问题、呼吸问题、疼痛、失眠、焦虑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脐疗操作方法。

1. 脐部按摩:脐部按摩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脐疗方法。

首先可以在脐眼周围涂抹一些温热的植物油,然后用手指按摩脐眼周围的穴位。

可以顺时针和逆时针进行按摩,每次5-10分钟,可以缓解腹部不适、改善睡眠质量等。

2. 脐贴敷:脐贴敷是将药物贴在脐眼处,通过皮肤吸收药物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脐贴包括薄荷油脐贴、艾叶脐贴、姜片脐贴等。

脐贴敷通常在睡前使用,可以帮助舒缓身体不适、改善睡眠质量。

3. 脐灸:脐灸是一种利用艾叶或其他草药进行熏灸的脐疗方法。

可以使用艾叶制成的脐灸条贴在脐眼上进行热熏,也可以使用专门的脐灸盒进行脐部热敷。

脐灸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温暖脐部,有助于调理身体机能。

4. 脐部拔罐:脐部拔罐是一种通过负压将脐部皮肤吸起来,以促进血液循环的脐疗方法。

可以使用专门的脐部拔罐器具,也可以使用传统的玻璃拔罐进行操作。

脐部拔罐有助于祛风散寒、活血化淤、消肿止痛,适用于各种疼痛和不适症状。

5. 脐部针灸:脐部针灸是将针(如银针、金针、不锈钢针等)插入脐部的穴位进行治疗。

脐部有着丰富的经络和穴位,通过脐部针灸可以调整脏腑功能、调理气血、舒缓身体不适等。

总的来说,脐疗具有简单、方便、经济的特点,临床证实在多种疾病的治疗和保健中有一定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脐疗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遵循专业人士的指导,不可盲目操作。

同时,脐疗也不应替代传统的医学治疗,如有疾病应及时就医。

南怀瑾无价秘方灸脐法

南怀瑾无价秘方灸脐法

速补益身体的道家灸脐秘方(转贴)迅速补益身体的道家灸脐秘方【法简效宏,有缘人请珍之惜之】——摘自南怀瑾先生《我说参同契》第五十四讲《我说参同契》中的一个秘方!道要正常,正常就是道,平常就是道,千万要注意啊!所以讲水火交感,水火相交,火在下水在上,这是比喻而已!道家也有很多的方法,但属于旁门,不过旁门也是门,有时候你们也可以用。

大约二十几年前,日本人发明的温灸器,放在肚脐上,暖暖的,可以治肠胃病。

这是日本人把中国道家的老方法拿出来卖钱,这个在道家叫灸脐法。

其实用不着那个,我教你们,年纪大的都可以用,比较保险。

用桂圆肉一颗(新鲜的叫龙眼,干的叫桂圆),花椒六、七颗,加上那个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的时候挑一点点,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脐里就行了。

你不要小看我们的肚脐,肚脐会吸收的。

大陆当年有些吃鸦片的人,政府禁烟,抓住了要关起来,所以不敢抽啦,就把鸦片烟膏放肚脐上,效果差不多。

肚脐有个孔,我们在娘胎里头的饮食、呼吸都靠这个肚脐连到妈妈。

所以把这个药放在肚脐,用橡皮贴把它封住去睡觉,比那个温灸器还要好。

胃病也好,各种病都好,老年人的身体绝对保健康,身体需要就吸进去了,不要的它不吸。

这样就会水火交感了,继续二三天后,早晨起来嘴也不苦啦,口也不干啦,肠胃病都会好了。

这个是真的秘方,你们也可以替人家治病,不过不要收钱,我公开讲的你们去卖钱,那不太好啊!这个水火交感,火在下,就是元气在下,水在上,也就是清凉的在上。

所以老年人口水多,脚底心还发暖,冬天脚都不怕冷的,一定长寿。

龙眼核性味(苦;涩;平)归经(肝;脾;膀胱经)功效(行气散结;止血;燥湿)龙眼肉性味(甘;温) 归经(心;肾;肝;脾经) 功效(补心脾;益气血;安心神)2)花椒性味(辛、温,有小毒,麻.)归经(脾、胃、肾经)功效(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解腥) 3)艾草性味(苦、辛、温)归经(脾、肝、肾)艾叶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肚脐保健 培元固本通三焦

肚脐保健 培元固本通三焦
艾灸肚脐:将艾条一端点燃,在距离肚脐上3~4厘米左右的高度进行薰烤,施灸部位呈现温热舒适感时,固定不动,连续灸20~30分钟,以局部出现温热潮红为度。不论何种慢性病,多宜灸此,以助元气,从而达到抗病强身保健的作用。
肚脐拔罐:选大号火罐一个,应用闪火法,将火罐拔在肚脐上,15~20分钟取罐。肚脐拔罐可治疗哮喘、痢疾、久泻、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
肚脐再配以足三里、膻中、大椎拔罐,每天或隔天一次,每次20分钟,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加食欲,消除疲劳。
气聚肚脐:站、坐、卧均可,全身放松,双手掌重叠覆盖于肚脐之上,用腹式呼吸法,鼻吸气时腹部慢慢鼓起,意想自然界高能物质,进入肚脐,聚集在此处;口呼气时腹部下陷,意想高能物质向全身扩散。一呼一吸为一次,习练24次。长期坚持习练,可温阳补虚,还阳和中,可消食导滞,对阴阳两虚,体弱无力,气短神衰均有较好的效果。 (李林)
揉按肚脐:每天早上起床前、晚上睡觉时,排空大小便,去衣袒腹,天冷时可盖上被子,全身放松,仰卧床上,两手掌重叠放在肚脐上,先逆时针方向旋转108圈,然后再顺时针方向旋转108圈。经常坚持揉按肚脐,可以健脑、补肾、帮助消化、安神降气、利大小便,加强肝脏肾脏的新陈代谢,使人体气血旺盛,对五脏六腑的功能有促进和调整作用。
肚脐保健 培元固本通三焦
肚脐名为神阙穴,又名气舍,是真气居处的宅室,具有培元固本、安神定志、舒肝利胆、益肺固肾、通利三焦、调畅经络之作用。神阙穴是胎儿生前从母体获取营养的通道。它内联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宫、皮肉筋,因而历来被医家视为治病要穴。每一个人都应该注意脐部的保暖,现在很多年轻女性喜穿露脐装,虽漂亮一时,但久而久之,不仅会影响经期,还容易导致痛经,并影响子宫的结构功能,埋下严重的健康隐患。

脐灸、脐灸—越灸越轻松,看完后再也不想错过!

脐灸、脐灸—越灸越轻松,看完后再也不想错过!

脐灸、脐灸—越灸越轻松,看完后再也不想错过!几百年前,中国没有西医,没有医院,人们生病了怎么办?就用中医传统特色技法,用艾草熏,用砭石刮。

这些细枝末节的中医传统特色,以前在大医院难觅综影,现已登堂入室,成为常规调理亚健康及预防保健的一种常态。

古人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01脐灸原理内经云:“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

”内经所言天枢,在剑突之下八寸,耻骨之上六寸,大概相当于人体肚脐的位置,这里就是人气中心。

脐灸怎样产生气交?再看内经:“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

”气交类似于天地交泰的那个时节,对人类的影响是蛮大的。

气交现象其实也是任督二脉阴阳相交之处。

人体全部信息,在肚脐上都有对应之处。

可以说,掌握了肚脐传递出的身体信息,并实施相应的技法,我们便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神阙穴(俗称肚脐),是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供血、供养、输送营养的唯一通道。

与人体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毛骨肉都有着极为密切的生理关系。

脐灸技法是以脐(即神阙)处为用药部位并加以艾灸,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人体阴阳与脏腑功能,从达到预防与保健的一种方法。

脐灸根据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所引起的不同现象,能使人全身表面皮肤红润,毛孔扩张,让药物迅速进入人体,循经而行,内达脏腑,由表及里产生效应,男女老少保健皆可使用。

经脐部给药,不通过消化道的吸收,肝脏的分解,肾脏的排泄,直接作用于体内及病灶部位。

从而提高了药物的利用度,避免了药物对胃肠道的影响。

而且穴位给药,安全,无毒副作用。

操作方法非常简便、无需煎药、服药、对吃药怕苦、打针怕痛、针灸怕针、服药易吐及不能服药的人群,尤其适宜。

脐灸即有供热、传热、聚热、散热的快速反应,又有通经活的显著效果,既能沟通表里上下,加速气血运行。

又能安五脏、平六腑、养胃气、守元气、保精气、提神气、驱邪气,把体内的有害毒素排出体外。

坚持3个月的“艾灸脐疗”,帮助治好老胃病!

坚持3个月的“艾灸脐疗”,帮助治好老胃病!

坚持3个月的“艾灸脐疗”,帮助治好老胃病!中国传统中医博大精深!光是成千上万种神奇的草药及望闻问切就足以让人叫奇!那么在数不清的中医神奇中,还有一种独特的、古老的疗法——脐疗法!它老到什么程度?神奇到什么程度?现代临床表明,脐疗法无论于保健养生还是内外科的疾病治疗,包括胃病疗效确切,同时还能有效提高身体免疫力,延缓机体衰老。

脐疗法就是这么神奇!首先,我们来看看肚脐到底是什么?肚脐又名为神阙穴,位于人体任脉上。

是全身361个穴位中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穴位。

它可通十二经和奇经八脉,是人体精气聚集的总汇,且上通心肺,中经脾胃,下连肝肾,是五脏六腑之根、生命之根。

从生理结构上讲:肚脐周围有丰富的静脉网,而且脐部屏障功能最弱,能迅速进入血液循环;那么脐疗法具体是什么呢?脐疗法包括肚脐上药和灸肚脐两种。

其中灸肚脐具有:安全、简单、便捷、价廉、有效及患者乐于接受的特点。

下面小编就来讲一讲灸肚脐治胃病!好用的“隔姜灸”来啦。

它的原理是:利用艾叶的燃烧和生姜的药性,使其火热熏灼脐部,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

中医认为:艾草性味苦、辛、温,具有理气血,逐寒湿,通经络的效果,以之灸火,能除百病。

生姜,归肺脾胃经,对于祛除脾胃肺寒气有很好的作用。

具体操作方法:选择一块肚脐大小的姜片放在肚脐上,将艾柱放在生姜片上,点燃艾柱。

中医认为隔姜灸灸肚脐有3个作用:作用一:温中作用。

此处的中,中医是指中焦脾胃部分,灸能产生热量,能够驱散寒气镇痛。

作用二:补气益精。

肚脐是人体先天精气所在,灸肚脐就是在补先天精气,精气足了,自然人体免疫力提高了,胃器官就强健了。

作用三:近治作用。

中医有“近治”的说法,就是说灸哪个穴位,这个穴位临近器官能得到相应的治疗,肚脐与胃的距离很近,那么灸肚脐,自然就能治疗胃病。

那么采用隔姜灸的时候有哪些注意事项呢?1.每天睡前灸一下肚脐,自己坐着或者躺着让家人帮助。

2.每次灸10分钟。

3.注意事项:患者可根据自己能适应的热度进行灸治,不要烫伤。

肚脐眼艾灸操作方法

肚脐眼艾灸操作方法

肚脐眼艾灸操作方法
肚脐眼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

以下是肚脐眼艾灸的操作方法:
1. 准备艾绒:选取优质的艾绒,并将其拧成适合的大小。

2. 清洁肚脐眼周围:用温水将肚脐眼周围的皮肤清洁干净,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3. 刺激肚脐眼:用手指轻轻按摩肚脐眼周围,刺激其敏感区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

4. 艾绒燃烧:将准备好的艾绒点燃,待艾绒冒烟后,用手指轻轻拍灭燃烧的部分,使其变成灰烬。

5. 艾灰置于肚脐眼:将灰烬的艾绒置于肚脐眼上,让其贴合皮肤。

6. 进行艾灸疗程:根据个人的需要,每次艾灸的时间可以持续10分钟到30分钟不等。

建议刚开始使用肚脐眼艾灸的人,每次持续时间不要太长,逐渐加长。

7. 注意事项:使用肚脐眼艾灸时,要注意防止艾绒碎屑掉落,可以使用浸湿的纱布或纸巾覆盖肚脐眼周围。

艾灸时应该保持温热感,但不应该感到疼痛。

如果
感到不适,应及时停止艾灸。

值得注意的是,肚脐眼艾灸虽然是一种传统疗法,但并不适合所有人,尤其是孕妇、患有急性炎症或皮肤破损的人群。

在进行肚脐眼艾灸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肚脐艾灸养生秘方操作方法

肚脐艾灸养生秘方操作方法

肚脐艾灸养生秘方操作方法肚脐艾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养生方法,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循环,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下面是肚脐艾灸养生秘方的操作方法。

准备工作:1.艾叶:选择质地柔软、颜色鲜绿、气味香气浓郁的优质艾叶。

2.将艾叶晒干,贮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3.宽大并具有一定弹性的艾灸盒。

4.清洁肚脐及周围皮肤用的清洁器具,如酒精棉球。

5.常用的消毒器具,如消毒酒精、消毒棉球等。

6.盛艾条末的小碗。

操作方法:1.清洁:用酒精棉球擦拭肚脐和周围皮肤,保持清洁。

2.消毒:用消毒酒精在肚脐上消毒,以防止感染。

3.准备艾炷:将适量艾条末倒入小碗中,用火点燃后吹灭,使其变成红色炭烬状。

4.寻找穴位:用手指轻轻按压肚脐周围一寸处的酸痛点,边按摩边观察,直到找到最敏感的穴位。

5.贴敷艾炷:用镊子将艾炭沾湿后,贴在肚脐穴位上,轻轻按压,使其牢固贴紧,并且适应皮肤的变化。

6.艾灸时间:每次艾灸时间以5-10分钟为宜,初学者每次不宜过长,适应艾灸后再逐渐延长时间。

7.艾灸间隔:初学者每天一次为宜,适应后可逐渐增加次数,每次艾灸的间隔时间一般为4-6小时。

8.艾灸技巧:艾炷不宜过烫,以免烫伤皮肤,应始终保持适宜的温度,同时适当调整艾炷的位置,保持舒适和疼痛感的平衡。

9.艾灸结束:待艾炷完全燃尽后,用镊子将其取下,用酒精棉球擦拭肚脐和周围皮肤,保持清洁。

艾灸的注意事项:1.脐部皮肤有破损、溃疡或湿疹等情况时,不宜进行艾灸。

2.孕妇、月经期的女性、体质虚弱或病情加重的人应避免艾灸。

3.操作时要注重卫生,保持艾炷和皮肤的清洁,并避免艾炷掉落。

4.经常使用艾灸时,应适当调整艾灸的时间和次数,根据个人体质调节。

5.不宜在肚脐艾灸后马上洗澡或吹风,应保持艾灸部位的温暖和干燥。

总结:肚脐艾灸养生秘方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养生方法,但要注意选择艾叶质量和进行操作时的卫生,同时根据个人体质调整艾灸的时间和次数。

艾灸过程中要保持艾炷的适宜温度,避免烫伤皮肤。

传统中医肚脐疗法,疏通气血、治疗疾病、男女通用!内附4种家用中药方!

传统中医肚脐疗法,疏通气血、治疗疾病、男女通用!内附4种家用中药方!

传统中医肚脐疗法,疏通气血、治疗疾病、男女通用!内附4种家用中药方!肚脐,医学上称之为“神阙穴”。

它是人体361个穴位中,唯一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穴位。

肚脐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与五脏六腑相通,其重要性是任何穴位都无法比拟的。

小编今天就带大脚了解如何正确“运用”肚脐神穴一、中药敷肚脐,巧治四种病脐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疏通气血、调节阴阳、治疗疾病。

下面介绍几种简单常用的贴敷脐疗法,我们自己在家就能操作。

1、失眠取等量的黄连、肉桂,烘烤为细末,用蜜调为糊状敷于脐中,12小时后取下。

此方适用于失眠伴心烦、心悸者,中医认为这种失眠属于心肾不交型。

2、腹胀莱菔子用文火炒黄并研成细末,以米酒调和成直径3厘米的薄饼并盖在肚脐上。

此方是利用莱菔子消食健脾、理气消胀的功效。

3、痛经肉桂25克,丁香20克,吴茱萸15克,红花15克,用温热的黄酒调成糊状敷脐。

经前疼痛者可于有症状之日起开始使用,经期疼痛者可于月经第一天起开始敷脐。

4、前列腺增生约3寸长的葱白1根,白胡椒7粒,一同捣烂成泥状敷于脐部,盖以保鲜膜。

每天换一次药,取下后清洁脐部,保持局部皮肤干燥。

二、揉揉肚脐,养生延年肚脐上的对应穴点既能够反映各个脏腑功能的异常,又可以用于调理脏腑功能。

常按肚脐具有温通阳气、健脾和胃、强壮祛病、养生延年的功效。

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No.1定穴明确五脏对应点的位置,用拇指指腹末端适当用力按压。

No.2按揉以拇指指腹末端顺时针按揉50次,然后再逆时针按揉50次,同时要注意配合均匀的深呼吸。

需要注意的是,按揉前要修剪指甲。

三、艾灸贴敷肚脐,调理百病艾灸神阙,能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经络是一条高温线,是传热性较好的通道。

艾灸治疗时,热量沿着经络传导的距离更远,而人体组织受热后,毛细血管的血液温度也随之升高,血液粘度降低,流速增大。

这正好验证了古人“气得温而易行”的说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中医的灸脐保健法
作者:蒲昭和
来源:《现代养生》2005年第06期
明·都穆的《都公谈纂》记载有这样一件趣闻:永乐年中,嘉兴人金晟任刑部主事。

一次讨贼中,官府捕得强盗多人。

令金感到惊奇的是:强盗的头目竟是一位“年百二十五岁”的寿星,然此人看是上去毫无老态,反而“面如童子”。

金初不信,于是拟文派人到犯人原藉调查验证,结果无误。

金于是亲审该盗首,“问其所以致寿之故”。

犯人说:少时居荆山(今属湖南)时,听一异人告之:常以草灸其脐,令人多寿。

于是自己长期操行此术,“遂活至此耳”。

这类似的记载也常见于其它古代医书中。

如宋代《针灸资生经》载:“有人年老,面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

《清太医院选方》中载有一名为“毓麟固本膏”的贴脐方,传说慈禧太后曾以本膏摊贴来治疗肠胃功能失调症。

《医学入门》载有“长生益寿丹”,称此药填脐热,能令人“益寿延年”。

据说梧州医道一位叫白照伟的老人,享年96岁。

他平生就擅长此灸,从岁35始到96岁,从未间断。

脐,俗称肚脐眼。

以现代医学的观点,“脐”只是初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下的一个瘢痕组织,但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称“神阙穴”。

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

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阙穴,能起调整阴阳平衡,和畅气血,收到祛邪治病功效。

有趣的是,有科学家用“黄金律”来测量人体,结果则惊奇地发现:从肚脐到脚的长度,与肚脐到头项长度的比值,恰好等于O.618,就是说,肚脐正位于人体的“黄金点”上。

按照数学理论,“黄金点”应是调整人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

现代实验研究证明:通过药熨、艾灸等刺激,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尤其是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从而能起到扶正却病、益寿延年之作用。

一位有名望的佛门大师曾说:脐是人体最怕冷的部位,注意脐部保暖或定期给予灸热,自然能起保健之益。

事实上,“脐冷”常是老年人、久病体虚和女性产后容易出现的体质状态。

中医养生学特别重视艾灸或药物脐灸的保健功效,认为通过提高脐温和药物作用,能起到温肾助阳、运行气血之功效。

常灸神阙穴能达到防病强体、益寿延年的作用。

脐灸除了可用药末填脐后施灸外,常用而有效的则是直接用艾叶(炷)灸。

艾是一味良药,俗话说“居家常备艾,老少无疾患”。

是说明艾叶具有防病保健作用。

“艾以陈久者良”,所以艾又叫“陈艾”。

针灸学上常用的艾条(炷)就是由艾叶制成,艾灸能治病又可防病。

现研究证明:艾灸脐部可以调节胃肠运动、血管舒缩、肾上腺等内分泌腺功能,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中老年人即使无病,常用此灸法也能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艾灸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