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五课
《生活与哲学》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微妙1

人脑
加工
形成
意识
结论:(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 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形 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对客观事物的反 映,但错误的意识是否也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正确(错误)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 本来面目的如实(歪曲)反映 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结论: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反应器官 物质 细胞膜 大脑
举
例
岩石风化 葵花向日 警犬破案 马做算术 谈虎色变 苹果与万有 引力
高
人脑
一. 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
②意识产生的前提: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 和心理)
思考:(材料见P35) 上述动物的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
起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 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
本 质
生理基础
内容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 象 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 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 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处理问题时,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思考:1、是不是有了大脑就能形成意识? 2、为什么狼孩不会思维,无法形成意识?
人脑与动物脑的区别
人 脑 的 结 构
人 脑 的 功 能
小结: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
(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 础,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 动物的脑不会产生意识。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 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 现的。 (3)有了人脑,不一定就会 综上所析,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 产生意识。 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社会的产物。
《生活与哲学》第5课第2框课件

B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 的重要条件。
小明喜欢农业,所以选择 探究二 浙江农林大学林学专业,小 1 是什么让小 明的爸爸却觉得财经会计专 明吃不下饭, 人体生 萎靡的精神 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业热门,所以一定要让小明 觉也睡不好, 理活动 报浙江财经学院,但是这个 上课效率也下 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高昂的精神 降?也反映了 专业分数很高,小明感觉压 意识对什么起 力很大,又不喜欢,所以饭 作用? 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上 课效率急剧下降,成绩也退 步不少。
8.参考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 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 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思想 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山东省政府出台的 《关于进一步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符合 钢铁企业发展的实际,将进一步促进我省钢铁经济 的发展。
(2)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违背了规律必然受到惩罚。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 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 的影响,钢铁企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重组整合是 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我省的做法体现了尊重 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 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 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 所作为的思想。
小结
意 识 的 作 用
1.人能够能动 地认识世界
重点
2.人能够能动 地改造世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一 切 从 实 际 出 发 实 事 求 是
学习情况:高中阶段,学习难 度、强度、容量加大,负担、 依 压力加重。我总体上在年级前 据 50名左右。我的毅力不是很 好。 兴趣爱好:喜欢打球、种花。
《生活与哲学》第五课第一节《意识的本质》

起源
意识是物质世界 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 的机能
物 质
决定
意 识
生理基础 内容
意识是客观存在 的主观映象
本质: 客观存 在在人 脑中的 反映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 出发,实事求是
1、 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表述是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B.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一旦产生就成为脱离客观存在的主 观映象
4、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写诸葛亮用木 牛流马车运粮,而不是用汽车;《西游记》 中孙悟空七十二变化,就是变不出一辆坦克, 这是因为 A、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 B、古代文学家思想保守,不善于联想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事物 D、人们的思想认识是发展变化的
5、某学校论坛中流行着一句话“上学时,铃 声是紧迫的;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 时,铃声是紧张的。”这说明:
他们有意识吗?
19世纪初某国有个王子,幼年时被人绑架,囚禁 在一间直不起身的黑屋子里,直到17岁被释放,从未 接触过人。后来虽然经宫廷老师尽心尽力的教育,智 力仍然不及常人。死后解剖发现,他的脑沟很简单, 大脑甚至没有覆盖小脑,连类人猿都不如。王子的故 2 、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事说明什么?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可见,人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去创造神的。 宗教观念可以在客观世界找到某种原型。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正确的意识——如实反映ຫໍສະໝຸດ 观事物的本来面目错误的意识——歪曲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 活和实践环节进入人脑,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 结果 注意:意识形式上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五课第二框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作用》教学设计【学科素养】政治认同:1.结合具体事例明确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人类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根本原因。
2.理解意识活动的特性,理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和意义。
3.多了解时事热点,增强贯彻和执行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和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树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教学重点】意识活动的特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教学难点】1.理解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
2.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港珠澳大桥是人们借助智慧创造出来的,这说明意识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意识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呢?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课堂。
明确教学目标,学生自主学习三分钟。
讲授新课: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案例】为什么要建设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首次实现了珠海、澳门与香港的陆路连接,极大地缩短了三地间的距离。
通车后,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从3个小时缩短至约45分钟,这对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保持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师】上述材料体现意识活动的哪个特点?(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什么事意识活动的目的性?【生】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师】体现意识活动目的性的标志性词语有哪些?动物的活动有没有目的性?(学生思考并回答)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案例】2005年,孟凡超带领团队完成了大桥三种总体设计方案:全桥、全隧和桥岛隧组合方案。
但在总体方案论证会上,各类专家意见严重不统一,每一种方案都会被质疑。
但最后港珠澳大桥选择了桥、岛、隧三种方式的集群组合方式。
《生活与哲学》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微妙2

•(阅读探究)P38
•最蹩脚的建筑师比最灵 巧的蜜蜂高明在什么地 方?这说明了什么?
最蹩脚的建筑师在建筑之前,在头脑中形成了对建筑物
的主观构造,形成了计划.草图等,造出各种各样的房 子,他们活动是有目的性、创造性、选择性的活动。
而最灵巧的蜜蜂筑巢表面上似乎有某种预定的目的、 计划,但实质上它们的操作纯粹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 动。 这说明了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创造性、选择性。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 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 观。
(2)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 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日出东山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钻牛角尖,人又舒坦心也舒坦; 常与知己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 不是神仙胜似神仙;愿君快乐到永远。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不仅能够能动 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 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则阻碍事物的
包括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即想,人们能动地改造 主观能动性 世界即做,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的精神 状态。其概念的外延要比前两者大 三者都是人们发挥主观努力的过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包 联 含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包 系 含了意识反作用的发挥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注意:
意识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而是通过 指导人们实践才能引起物质形态的变化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 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高三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常用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常用知识点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四五六课)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物质)(唯物论)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秒(意识)J探1、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要求一切从实际岀发,实事求是。
+材料②意识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材料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看材料酌情添加>)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力量,自觉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材料关键词整理PS物质决定意识的关键词:根据(依据、依照、按照)……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岀发,立足于……基础,提岀……计划、方案、战略;从……中总结教训,取得经验、修订法律、调整政策、调查研究。
PS意识能动作用关键词:在……理论、思想、方针、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PS强调各种精神意识的重要性(如民族精神、创新意识、诚信意识、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价值观等等)探2、规律的知识(人与规律的关系或尊重规律客观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材料③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材料④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材料探3、自然界是客观的(即自然界具有物质性)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学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5.1意识的本质

辩证唯 物主义
历史唯 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 第4、5课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6课 唯物辩证法 第7-10课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世界是物质 的世界,世 界的真正统 一性就在于 它的物质性
整个世界包括物质世界和意识(精神) 世界,为什么却说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无机物
低等生物
高等动物
人
滴水 石穿
植物 向阳
动物的 反射
思维着的 精神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简单 反应
刺激 感应
感觉和 心理
人类 意识
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由最低级的反 应形式逐步进化的结果。
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猎狗捕猎
猴子表演节目
黑猩猩吃香蕉
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上述动物 很聪明,那么这些动物的心理能称之为人的意识 吗?为什么?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阅读思考:
(1)如何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人脑与动物的大脑有何不同?动物的大脑 为何不能成为意识的物质器官? (3)为什么说离开了客观对象,意识也就无法 产生和发展?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思维着的精神(意识)
探究1:人与猴子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了解意识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 实践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 反映。人能够通过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也能 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一切从实 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 真务实,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本要求,也是发 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要求。
生活与哲学第5课1框 意识的本质

如果为了安全而不和大海在一起,船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高密五中高二政治新授课教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 No.8316 31311.科学家的试验表明,猴子经过训练可以学会用水桶从水缸里打水浇灭燃烧着的火。
但它不会就近用别的水来灭火。
因为它A.没有感觉B.不会说话C.没有“凡是水都能灭火”这种意识D.没有经过进一步的训练 12.从意识的产生来看,意识更重要的是____的产物。
A .自然界长期发展B .物质世界C .大脑D .社会发展 13.材料一 “表象不是头脑的(生理的、心理的、心理物理的)机能。
”“思维也不是头脑的产物,甚至也不是头脑的生理机能或一般状态。
” ——阿芬那留斯,转引自《列宁全集》第18卷,第255页。
材料二 “存在就是被感知。
”(贝克莱)材料三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列宁)材料四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晴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 ——《鲁迅全集》第6卷,第219页。
材料五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 l12页。
请问答:(1)材料一、二的观点对吗?为什么? (2)材料三、四、五阐述了哪些哲学原理?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的本质编写:赵长荣 审核:邰杰 课时:1课时 使用时间:2013.11.17【预习案】【学习目标】把握意识的本质,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通过对本部分的学习,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和意识的界限,把握两者辩证关系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第五课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据此回答1~7题。
1.2009年,卡梅隆导演的电影《阿凡达》风靡全球,饱受好评。
据了解,卡梅隆是在看到《指环王》以后,才敢把尘封多年的《阿凡达》剧本拿出来拍摄。
他等待的是科技的进步,为了拍摄该片他又革新了3D技术。
于是在《阿凡达》中,我们看到了逼真的飞流瀑布、漂浮云中的山峦、似含羞草的粉红植物、旋转飞行的“蜥蜴”、夜间发光的森林、似水母般在空气中游动的树种……这些逼真的3D画面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也令人相信科技的进步的确会改变电影的观感。
卡梅隆等待的是科技的进步,这主要说明 (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2010年10月6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嫦娥二号”第一次近月制动成功,顺利进入环月轨道。
这说明 ( ) A.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按规律办事的前提和基础
B.人的意识具有预见性和超前性的特点,能够把握世界的本质
C.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办事情就能成功
3.(2010·新课标全国卷)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
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
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 )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
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2010·北京文综)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
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 ( ) 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
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
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
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著努力和勤奋
5.(2010·广东文综)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
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
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
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6.(2010·全国Ⅱ)庄子在《齐物论》中说,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惬意地飞来飞去,可是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是庄周。
究竟是庄周做梦变为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为庄周?庄周认为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庄周之所以认为这个问题无法解决,是因为他不承认 ( )
①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②客观存在的事物具有确定性
③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具有客观性④人的认识结论具有不确定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这表明( ) A.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为重要
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相结合
真理是客观的,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据此回答8~12题。
8.钱学森先生在美期间,撰写的一篇文章封面先是写上“Final”(最后的定稿),后又在旁边添加了“Nothing is final!!!”(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
这表明 ( )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④认识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9.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这说明 ( )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10.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揭示的哲理是( ) A.真理的获得取决于人的认识能力
B.只要与客观一致的认识就是真理
C.追求真理是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D.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11.(2010·全国Ⅱ)2008年10月6日,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宣布,格林尼治时间10月7日2时46分,一颗编号为2008TC3的小行星将由苏丹北部上空进入地球大气层并发生燃烧。
后来的观测表明,2008TC3如期而至,时间误差只有15秒。
对小行星撞击地球进
行如此精确的预测,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表明 ( )
①预测所依据的理论和数据的正确性得到观测实践的检验
②预测被证实佐证了世界的可知性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无限性
③预测所依据的理论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预测被证实证明了有用性在真理属性中的基础地位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2.专家指出,全球已进入地震多发期。
当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
强度,世人还在为地震困扰。
这说明 ( )
①有些事物的产生和发展还不能预知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认识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④人类认识运动是永无止境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3.我国的改革开放从1978年到2011年已走过了33年。
33年来,在波澜壮阔的变革中,在一次次与时俱进中,温州市委、市政府领导我们探寻出了一条生机勃勃的温州发展道路,开创了温州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温州从改革开放初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到“质量立市”战略和“名牌兴市”方针的提出;从“全力打造国际性轻工城”到构想“一港三城”战略;从“三个温州”战略思想到温州大都市区推进战略的实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更加纷繁复杂的局面,改革开放还需要继续向纵深推进,还需要继续闯大关。
运用有关哲学知识分析温州改革开放33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过程。
(18分)
14.(2010·天津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
世博
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
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
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
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芝加
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9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主
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
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结合材料,用哲学中有关认识的观点,说明世博会为什么能“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
(10分)
答案 1.C 2.C 3.B 4.C 5.B 6.B 7.D8.A 9.C 10.C 11.A
12.C
13.(1)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温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坚持实
践的观点,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探寻出了一条生机勃勃的温州发展道路,开创了温州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2)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温州发展的各种战略,始终服务于温州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
(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站在新的起点上,将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继续闯关,体现了温州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不懈追求和永恒使命。
14.(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目的。
“展示台”、“大课堂”、“助推器”等材料分别体现了上述原理。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
“新驿站”等材料体现了上述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