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中考模拟试题

九年级历史中考模拟试题

九年级历史中考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最早的城市是()A.长江流域的石家庄B.黄河流域的二里头C.长江流域的马家村D.黄河流域的大汶口2.古代中国最早出现的文字是()A.象形文字B.数字文字C.日常用语D.国画3.盐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货币,它是人们用什么来换得的?A.糯米B.黄金C.稻谷D.稻盐4.中国的长城有多长?A.2000多千米B.6000多千米C.10000多千米D.15000多千米5.楚国的著名诗人屈原是哪个朝代的人?A.春秋时期B.唐代C.宋代D.元代6.以下哪位是唐朝的著名诗人?A.李白B.苏东坡C.陆游D.白居易7.我国古代一位很有成就的首位女诗人是()A.李清照B.陆游C.蔡文姬D.诸葛亮8.以下哪一位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著名政治家?A.关羽B.孙权C.孙中山D.李世民9.黄河的上游叫做(),下游称之为()。

A.道班滩、酒泉B.治安、陇西C.巩.county、海源D.酒泉、溢故10.以下哪个朝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A.隋B.汉C.唐D.明二、判断题1.我国古代最早的政治制度是封建制度。

()2.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

()3.唐朝是我国的一个民族统一时期。

()4.宋朝时期,我国的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了发展。

()5.元代北方蒙古族人迅速入侵我国,建立了元朝。

()6.我国明代是封建社会的完全成熟阶段。

()7.唐朝的酒文化是由民间发展起来的。

()8.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朝代。

()9.明代是我国的一个开放时期。

()10.汉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统一时期。

()三、简答题1.请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2.谈谈你对唐诗宋词的理解。

3.简述一下中国明清时期的经济状况。

4.简单叙述一下中国历史上长城的作用。

5.谈谈你对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变革的看法。

四、下面的材料是三个历史人物的成就,请根据信息回答问题:(1)马可波罗,出生年代:1254年,死亡年代:1324年,成就:意大利旅行家、著有《马可·波罗游记》。

初三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初三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初三中考历史模拟试卷题目一:简答题(共20分)1. 革命初期的中国军事政治大事件有哪些?(5分)a. 南京政权的建立b. 清朝政权的覆灭c. 北洋政府的成立d. 辛亥革命的胜利2. 近代中国四大传媒革命有哪些?(5分)a. 电报的传入b. 印刷术的普及c. 电影的出现d. 广播的兴起题目二:史实分析题(共30分)1. 描述五四运动的起因、经过及影响(10分)起因:五四运动起因于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以及对列强在中国的不公平待遇。

经过:五四运动开始于北京的抗议活动,之后蔓延至全国范围。

学生们组织抗议游行、罢课等形式,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进行政治改革和民主化。

影响:五四运动是现代中国革命化的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社会觉醒和民主思潮的兴起。

五四运动后,爆发了一系列的爱国运动和左翼革命,对中国的民主化和国家独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10分)文化发展: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运动中,许多学生和知识分子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倡导新文化运动。

他们主张以科学、民主为基础,以自由、平等、人权为价值,推动了中国文化向现代化迈进。

影响: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现代诗歌、新戏剧等,为中国文化变革打下了基础,并推动了新文学的发展。

思想解放、知识解放的倡导,为中国的思想界获得了空前的繁荣,为中国的现代文化奠定了基石。

题目三:论述题(共50分)请论述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次国共合作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50分)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次国共合作分别发生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

这两次国共合作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伐战争时期的国共合作是为了推翻北洋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政权的革命合作。

国共两党共同组织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国农民运动,实现了工农合作,为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北伐战争中,国共合作的成功推翻了北洋政府,并建立了南京中央政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掌握了大量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

初三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初三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初三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A. 实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焚书坑儒D. 修建长城答案:ABCD2.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A. 削弱诸侯王的权力B. 推行推恩令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创立太学答案:ABCD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进士科的设立B. 明经科的设立C. 武举科的设立D. 乡贡科的设立答案:ABC4. 宋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A. 削弱节度使的权力B. 设立三司使C. 推行科举制度D. 创立东厂答案:ABC5.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A. 废除丞相制度B. 设立东厂C. 推行科举制度D. 创立锦衣卫答案:ABCD6. 清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A. 削弱藩王的权力B. 设立军机处C. 推行科举制度D. 创立东厂答案:ABC7.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答案:A8.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 五四运动B. 辛亥革命C. 武昌起义D. 秋收起义答案:A9.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A. 土地改革B. 抗美援朝C. 三大改造D. 改革开放答案:C10.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A. 十一届三中全会B. 十二届三中全会C. 十三届三中全会D. 十四届三中全会答案:A11.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 2001年B. 2002年C. 2003年D. 2004年答案:A12.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A. 2008年B. 2010年C. 2012年D. 2014年答案:A13.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成功举办世博会?A. 2010年B. 2012年C. 2014年D. 2016年答案:A14.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成功举办亚运会?A. 1990年B. 2008年C. 2010年D. 2014年答案:A15.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成功举办世界杯?A. 2002年B. 2006年C. 2010年D. 2014年答案:A16.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成功举办冬奥会?A. 2008年B. 2014年C. 2018年D. 2022年答案:D17.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成功举办残奥会?A. 2008年B. 2012年C. 2016年D. 2020年答案:A18.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成功举办青奥会?A. 2010年B. 2012年C. 2014年D. 2016年答案:A19.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成功举办大运会?A. 2001年B. 2005年C. 2009年D. 2013年答案:A20.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成功举办世园会?A. 1999年B. 2006年C. 2011年D. 2014年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2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_________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九年级历史下期中考模拟试卷带解析及答案(2023年陕西)

九年级历史下期中考模拟试卷带解析及答案(2023年陕西)

选择题“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 秦、汉B. 隋、唐C. 宋、元D. 明、清【答案】D【解析】根据“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实行三公九卿制;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宋代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军事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政权;元代设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统领六部,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军事权;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君权战胜相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选择题依据逻辑进行推理,划线部分应该是A. 辛亥革命B.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 工农红军长征D. 抗日战争【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辛亥革命发生在新文化运动之前,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进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工人阶级社大,对中共成立定阶级基础,故B项正确;工农红军长征是在1934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抗日战争是在1937~1945年,时间也不符,故D项错误。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选择题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

按此理解,下列属于“制度的反应”的是①百日维新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③共产党成立④第一次国共合作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①百日维新,提倡全面学习西方文化,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发展资本主义。

属于制度的反应。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是资本主义建立的政权,属于制度的反应。

③共产党成立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属于组织的反应。

④第一次国共合作属于观念的反应。

中考历史模拟考试题(附含答案)

中考历史模拟考试题(附含答案)

中考历史模拟考试题(附含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A.已从事农业生产 B.以捕鱼狩猎为生 C.住半地穴式房屋 D.会人工种植水稻2、“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诸侯),公臣大夫,大夫臣士……”这段材料反映的制度是 ( )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3、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下列史料能证实丝绸之路存在的是()A.河姆渡出土的骨耜B.半坡出土的纺轮C.陕西出土的秦兵马佣D.新疆出土的东汉丝袜4、描绘历史变迁和社会沧桑的诗歌其实就是生动鲜活的历史。

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②“秦王扫六和,虎视何雄哉”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5、、唐朝,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高度发达,同时,唐朝也以开放的心态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外来文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

造就出盛唐开拓进取、兼容并蓄的时代风貌。

下列历史图片能够佐证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6、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①辽﹣契丹族②西夏﹣元昊③阿骨打﹣党项族④北宋﹣赵匡胤⑤金﹣阿保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7.给下列一组史实确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名称是()①废除丞相②设置锦衣卫③设立军机处④大兴“文字狱”A.官僚机构的改革 B.特务统治的建立 C.思想文化的控制D.君主集权的加强8、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初三历史中考模拟试题和答案

初三历史中考模拟试题和答案

初三历史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考试用时:40分钟考分40分)一、史学判断(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你仔细判断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将正确选项的字母涂黑。

每小题2分,共20分)1、1997年中国收回了香港主权,雪洗了百年耻辱。

英国通过哪个条约割占香港岛的?A.《南京条约》B.《尼布楚条约》C.《天津条约》D.《辛丑条约》2、八国联军的入侵,曾使古都北京城遭到空前的浩劫和蹂躏。

这段耻辱史的发生距今A.90年B.100年C.110年D.120年3、“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

”“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毛泽东在井冈山A.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B.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D.发动了秋收起义4、毛泽东曾提笔写到“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抗日战争期间,在“彭大将军”的指挥下,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A.台儿庄战役B.淞沪会战C.长沙会战D. 百团大战5、“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的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的转折点是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B.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C.三大战役D.渡江战役6、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是以1944年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中起关键作用的一场著名战役为背景谱写的雄壮诗篇,你知道这场战役是A.北非登陆B.珍珠港战役C.中途岛战役D.诺曼底登陆7、发生于2010年1月12日的海地大地震,牵动了全世界人民的心。

与海地隔海相望的邻国古巴,在51年前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革命,这场革命的领导人是A.卡斯特罗B.曼得拉C.拉宾D.阿拉法特8、圣诞节期间,在美国纽约迪斯尼世界、梅西百货等名店,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商品。

一位高级官员不禁感慨道:“如果离开中国制造的玩具,那么,世界上的儿童就会失去很多欢乐。

以上材料说明了A.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B.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C.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趋势D.中国是一个发达国家9、科技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初三历史中考模拟试题

初三历史中考模拟试题

初三历史中考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秦朝2.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书是:A.《史记》B.《资治通鉴》C.《汉书》D.《后汉书》3. 以下哪项不是唐朝时期的文化成就?A. 诗歌B. 绘画C. 书法D. 京剧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A. 印度B. 阿拉伯半岛C. 非洲东海岸D. 日本5.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实行的是哪一项政策?A. 闭关锁国B. 重农抑商C. 科举制度D. 废除科举6. 以下不是中国四大发明的是: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7. “五四运动”发生的时间是:A. 1919年B. 1921年C. 1925年D. 1931年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A. 华北B. 华东C. 华南D. 西南9.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辛丑条约》C. 《马关条约》D. 《北京条约》10.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A. 1949年B. 1953年C. 1956年D. 1960年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1. 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朝代是_________。

1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是_________。

13. 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他们被并称为“_________”。

14. 宋朝时期,中国的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其中重要的经济城市有杭州、苏州等,被称为“_________”。

15. 明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是_________。

16.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平定了三藩之乱,三藩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为反对巴黎和会的不公正决定,发起了著名的“_________”。

18.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_________”。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属于古代世界七大奇迹?A. 吉萨金字塔B. 亚历山大图书馆C. 罗得岛巨像D. 美索不达米亚洪水补偿文字答案:D2. “日月潭”属于我国哪个省份?A. 台湾B. 浙江C. 四川D. 福建答案:A3. 下列哪个不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A. 埃及B. 罗马C. 印度D. 汉朝答案:D4. 以下不属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是:A. 清明节B. 寒食节C. 元宵节D. 情人节答案:D5. 下列哪个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A. 纸B. 指南针C. 风筝D. 火药答案:A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正确的选择“对”,错误的选择“错”。

1.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答案:对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措施。

答案:对3. 百年国耻是指鸦片战争前后中国遭受的列强侵略的耻辱史。

答案:对4.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开始,标志着封建帝制的结束。

答案:对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答案:错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对世界的影响。

答案: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连接了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它促进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推动了商品、文化和技术的传播。

丝绸之路也成为了不同文明之间的桥梁,促进了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2. 请简述近代中国的百年国耻是怎样产生的?答案:近代中国的百年国耻是由于列强的侵略导致的。

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遭受了多次侵略和割地让利。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许多屈辱的历史事件,如英法联军的侵略、辛亥革命后的分裂与混乱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羞辱。

四、论述题请以“世界历史上的重大突破”为题,用100字至300字论述。

答案:世界历史上的重大突破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和改革。

例如,工业革命的爆发开启了现代工业文明的时代,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法国大革命奠定了近代民主和人权思想的基础,影响了全球范围内的革命运动;人类首次登月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开创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纪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初三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填入卷后的答题卡内。

其中1——10小题,每小题1分;11——17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1、“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说的是古代A 、君主世袭制B 、奴隶制C 、封建制D 、分封制2、商鞅说:“治世不一道,治国不法古”,其变法法令引起奴隶主旧贵族最不满的是A、编制户口,加强刑罚B、奖励军功C、承认土地私有D、推行县制3、唐朝出现的下列社会现象,其中与大运河关系最密切的一项是A、南北商船云集洛阳B、少数民族聚长安C、农民用曲辕犁耕作D、文成公主入藏4、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一经济格局最终形成是在A、三国时期B、隋唐时期C、北宋时期D、南宋时期5、如果拍一部反映北宋时期的电视剧,其中可能出现的情景有①士兵有的用火药武器作战②海船上装有罗盘针③讲说“杨家将”抗辽故事④在瓦舍里看滑稽戏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明清时期,经济生活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文化领域出现了一些反封建专制的小说。

这说明我国明清时期的时代特点是A、封建社会初步形成B、封建国家逐步走向分裂C、封建社会繁荣发展D、封建国家逐步走向衰落7、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B、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C、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8、“1801—1831年,英国曼彻斯特等城市人口增长了两倍多。

到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已达到总人口的54%,1870年进一步达到70%。

”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开辟B、工业革命C、殖民扩张D、宪章运动9、右图反映的工人失业状况,是当时德国经济的一个缩影,对此德国采取的应对措施是A、实行新政B、建立法西斯统治C、寻求美国帮助D、走社会主义道路10、小鸣的爷爷讲述他们年轻时,学校停课、大家穿着时髦的绿军装,爬上火车到北京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个个激动万分。

你猜一猜此事发生的时间大约是在A、1953—1956年B、1958—1960年C、1966—1968年D、1974—1975年11、在历史辩论会上。

甲同学说:我们国家要用道家思想“以法治国”;乙同学说:不对,要用道家思想“无为而治”;丙同学说:不行,应用墨家思想“以礼治国”;丁同学说:还是用儒家思想“兼爱”人人互助治理国家。

哪组学生引用思想都不正确A、甲乙丙B、乙丙丁C、甲丙丁D、甲乙丙丁12、2003年3月,美国绕过联合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这一事实表明A、萨达姆统治不得人心B、当今世界出现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C、美国推行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D、和平与经济不可兼得13、如果要评选195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你认为下列哪个人物应该当选?A B C D14、与右图所示旗帜(蓝底白星)相符的信息是①2001年中国WTO ②1993年欧洲联盟③世界最大的经济体④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⑤比利时布鲁塞尔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⑤D、④⑤15、在近代中国,老百姓的日用品都要从外国进口,因此许多东西都带一个“洋”字。

如“洋火”“洋油”“洋钉”。

这表明( )①洋货质量好于国货②近代民族工业很落后③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④洋货动摇了我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A、①②③④B、②③ c、①②③ D、③④16、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已经小到用“地球村”来称呼了,而人类也因此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下列不属于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是A、恐怖主义B、资源问题C、环境问题D、种族主义冲突17、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被提上日程,这一战略主要指的是A、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B、工业、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C、文化教育与精神文明的持续发展D、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改善二、非选择题:(共36分)18、活动主题:近代化(16分)当西方走向近代化的时候,在其影响下,中国也开始了艰苦的探索历程。

某班同学以近代化为主体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来。

第一组同学对“世界近代社会的发展线索”模糊不清,请你用图示法帮助他理清大致线索。

完成空白①②③④⑤的适当内容(5分)第二组探究中国近代化 鸦片战争以后,有着辉煌文明的中国,经历了一段屈辱的岁月。

中华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国侵略,一面反复思考“中国往何处去”?中国人民在“投怀”西学的浪潮中,开始了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1)中国各个阶段在不同领域为推动近代化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知识体系。

请将答案填在下列方框内 :(4分)(2)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中,“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制造枪炮。

请写出“他们”中的其中一位。

你认为他们的措施能改变中国的命运,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吗?说出你的理由(3分)(3)④处的内容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2分)第三组对前面两组同学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请你参与回答问题:历史是一门“使人聪明的学问”,是“察古知今,鉴往开来”的学问,在对近代化的探究之后,你从中感悟到哪些道理?(2分)19、背景材料:新中国成立后,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一改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形象,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展开了和平外交事业,取得了辉煌的外交成就。

某班以此为主题开展了研究性活动,请帮助他完成下列内容。

(10分)步骤一:利用图片,从中获得有效历史信息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法,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1)以上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新中国哪些外交成就?(3分)(2)从图二到图三反应新中国的外交特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步骤二:把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进行纵横比较是我们研究性学习的又一方法。

小红设计以时期内容(举例)特征原因国际格局旧中国《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①落后维也纳体系北洋军阀时期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九国公约》国际地位低下落后②(2分)20、今年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九十周年。

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道路。

但苏联在探索过程中充满了艰辛和曲折,也留下来深刻的历史教训。

材料一: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的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产生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材料二: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

材料三: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斯大林1913年——1940年五国工业增长比较表这个“错误”的?(1分)(2)依据材料三,说出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2分)并结合材料三中的图表内容,简要说出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建设造成的影响。

(2分)(3)针对斯大林的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了改革。

他们改革所导致的后果是什么?(1分)(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穿越时空,透过历史,我们依稀还能看到在欧洲东方矗立着一个巨人的身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夜之间,这个曾经伟岸的巨人倒下了,请问:苏联解体对国际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1分)(5)从苏联解体的历史中,你认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2分)2007年连云港外国语学校初三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4分)DBADD / DCBBC/CCBCB/DA二、非选择题:(共36分)18、活动主题:近代化(16分)第一组①思想解放②政权转型③新航路开辟④第一次工业革命⑤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组(1)①洋务运动②政治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4分)(2)魏源、李鸿章等;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使中国走向富强;理由是:洋务运动是将西方先进的技术用来巩固腐朽落后的封建统治,最终失败了。

(或生产关系没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3分)(3)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掀起了思想解放的风暴。

(2分)第三组道理:历史是不断地探索中向前发展的,正确的改革、科技的进步都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只有开放交流,取长补短才能共同提高等等。

(本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则可)(2分)19、步骤一:(1)外交成就:(3分)①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②中国重返联合国③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变化:从政治领域转向经济合作领域(1分)步骤二:①屈辱外交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③中国参加雅尔塔会议,成为联合国五国常任理事国之一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4分)提高国际地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迅速发展,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加强同世界各国联系,提高国际影响等。

(任意两点2分) 20、(1)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分);1921年开始试行新经济政策(1分)(2)内容: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至于指令性计划之下(或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

(2分)影响:①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强国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从长远来看,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2分)(3)后果是:引起政局变动,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1分)(4)影响: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1分)(5)经验教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立足国情,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等。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