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幼儿教育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幼儿教育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18-01-24T11:46:12.77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1月总第254期作者:张显红[导读] 这就更需要我们倡导以幼儿生活为内容的教育,让幼儿在生活中,通过不断地获得丰富的经验来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品行的发展。

张显红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阳光幼儿园712200

摘要:幼儿期的教育是幼儿接触世界、认识世界的初步阶段,此时是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对幼儿的科学教育应该寻求一种更为自然、更为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教育,这就更需要我们倡导以幼儿生活为内容的教育,让幼儿在生活中,通过不断地获得丰富的经验来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品行的发展。关键词:幼儿教育生活化教学策略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要的教育。”作为幼师要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检验所学,不断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

一、从幼儿的认知特点出发,增加他们对生活的感知

要实现幼儿教育的生活化,就必须把幼儿的认知特点作为出发点,给他们感知和了解的空间,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从生活的点滴之中获得经验。例如,教师可带幼儿去公园赏菊,让幼儿亲身欣赏花的颜色、形态等,感受菊花的鲜艳和美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再因势利导,告诉小朋友们:“这么美丽的花朵摘下来多可惜啊,小花也是有生命力的,如果伤害它,花儿会伤心、哭泣的。”在这一赏菊、爱菊、惜菊的过程中,让幼儿体会生活中的美,增加对生命的怜惜之情。又或者带领幼儿去观察秋天里的昆虫和鸟类,看他们各自的形体特征和变化等,让幼儿逐渐了解动物和人的关系,慢慢建构起爱护动物,与动物和平相处的环保意识。总之,幼儿园要想强化幼儿对生活的感知,就要尽可能选择在幼儿生活中现实存在的事物,让他们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在自己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进行尝试和学习。

二、内容选择“生活化”

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就要求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应取之于幼儿生活,因此在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时,应以幼儿的社会生活为基石,抓住幼儿身边的物和事来组织活动。如幼儿园、社区、小超市、学校、工厂等等,这些社会自然环境都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极好场所;可以让幼儿观察自行车的修理、牛奶的加工、商品的运输等等,幼儿在观察、探索、讨论、交流和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多种能力。活动室的环境也是科学教育的资源,门上的锁、墙壁上的涂料、窗户上的纱窗等等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教育的素材,这些来自幼儿生活的活动,都会受到幼儿的欢迎,因为它们亲切自然,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吸引着幼儿的参与。

三、活动材料来源于生活

材料是幼儿活动的载体,活动材料的选择往往直接影响幼儿学习过程中的接受程度,所以我们应该选择那些适合幼儿的,并且幼儿在生活中比较感兴趣的材料,这样才能使幼儿获得探索欲望,从而进行探索性学习。生活中有很多为幼儿常见又熟悉的东西,如树叶、瓜子、石头等,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开展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对小班幼儿来说,利用树叶可以进行数学活动“大大小小的树叶”;利用瓜子可以进行美术活动“瓜子贴画”;利用石头可以进行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石头”。幼儿使用了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就能够了解到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是有很多妙用的,这样他们的活动积极性就会不断地提高。这些生活中的材料能够得到利用,有利于我们与幼儿一起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

四、过程组织“生活化”

传统的幼儿科学活动,教师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反复地观察和讲解,做到先声夺人,幼儿很少有机会亲身体验。日常生活中幼儿是自由的,不受各种常规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说,随心所欲地做,随心所欲地想。过程组织生活化的策略就是密切联系幼儿生活,以触动幼儿的内心体验为核心,从创设情景入手,根据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搭建幼儿内心体验的新平台,以深刻体验为基础,丰富幼儿的经验。在一日活动的组织过程中,科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组织的正规活动,应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例如:在进行“糖果”的专题活动时,请幼儿收集糖果,然后把收集来的糖果进行分类游戏。幼儿有的按软硬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大小分,还有的按味道分,然后教师带着幼儿进行点数,请幼儿寻找剥糖纸的最佳方法,品尝糖果的各种味道,用剥下的糖纸进行手工制作,把幼儿的作品按幼儿的提议粘贴在活动室的墙壁上,一系列的过程自然而和谐。

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幼儿适应能力

生活是学习的源泉,教师应让幼儿充分地了解生活,并且融入于生活中去,这样才可以让幼儿更好地适应生活。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育组织的内容不但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而且还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作为幼儿教师,应该从幼儿的日常生活着手,不断地创新和开发有利于幼儿个性发展的环境,全面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激发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根据生活环境中的各种现象引导幼儿感知生活和适应生活,关爱生活中的万物,在自然中去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使幼儿教育生活化。

总之,幼儿教育要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使幼儿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教师要对如何完善幼儿教育与生活的融合加以重视,确保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史春梅关于幼儿生活教学的价值取向的分析[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7,(02)。

[2]邵冰青幼儿生活化课程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7,(06)。

[3]邢春香试论幼儿教育生活化的意义与实施[J].黑河学刊,2012,(04)。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