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海外管道发展历程及启示.

合集下载

中俄石油管线的由来、发展

中俄石油管线的由来、发展
展中俄原油管道工程预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协 议》,双方根据此协议于1999年12月完成了预
可行性研究。

回 顾 中 俄 石 油 管 线 风 波

2000年7月中俄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 罗斯联邦政府关于继续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 协定》。中俄原油管道项目被列为合作内容之一。 2001年7月江泽民主席访俄期间,中俄双方经过谈 判,就原油管道走向,向中国供油数量、原油购 销承诺方式和原油价格公式等重要问题达成一致
中俄原油管道项目的前期工作。
回 顾 中 俄 石 油 管 线 风 波

1996年4月俄罗斯联邦政府代表团访华期间, 双方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 斯联邦政府关于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 议》,正式确定中俄原油管道项目。

1999年2月,中国石油集团与俄罗斯尤科斯石
油公司、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签署了《关于开

2003年2月7日,在俄联邦能源部召开的会议上,俄罗斯 能源部部长尤素福夫和与会的俄大石油公司、石油管道 运输公司的代表提出“二并一”的折衷方案:将“安大 线”和“安纳线”两条线合并一条线路,在安加尔斯克 -纳霍德卡干线上建设一条到中国大庆的支线,其中到 中国的管道线路将优先开工。

第一,中俄合作中的美日因素 美国希望控制和获得俄的石油 “9.11”后,美俄加强了能源合作。近两年,俄 美多次进行能源会谈。 2002年5月,在俄美高峰会议上,美国表示对俄罗 斯石油感兴趣,决定向俄东西伯利亚和太平洋沿 岸投资; 同年10月初,俄美能源部长峰会决定,继续投资 萨哈林—1号和萨哈林—2号油气田;在摩尔曼斯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口阿曼的石油减少

中俄友好合作会降低美国的影响。 日本有关专家分析,日本政府表示对“安纳”管线投资, 首先考虑的是战略,即“要在中国影响日益扩大的东北 亚地区确保日本的地位”。 2000年2月,日本在与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的公开合作 竞标中败下阵来,2003年5月,伊朗迫于政治压力,又

中国石油管线

中国石油管线

前景
• 资源开发方面 • 从石油管道效益来讲,“安纳线” 方向的盈亏 平衡点是每年输油5000万吨,但是在东西伯利 亚石油资源未得到大规模开发前,5000万吨实 际上是不可能达到的。东西伯利亚的油田位于 高寒区,开采成本极高,投入可以说是天文数 字,仅开发萨哈共和国境内油田并建设相关管 道网络就需至少 150 亿美元,俄罗斯根本没有 能力进行开发,而日本目前正在集中精力对萨 哈林岛的油田进行开发,预计将投入数百亿美 元,再投资开发东西伯利亚油田也力不从心。
前景
• 日本是否能够跟中国共享石油资源 • 首先,由于亚洲没有能和中东竞争的石油资源,中东销售给日本、 中国的石油每桶要比欧洲国家及美国高1~2美元。日本如果能每 年从俄国进口5000万吨石油,不仅能把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从90%降 低到60%,更在手中多了一张交涉价格的牌。 • 其次,基于安全因素,中东石油能否长期稳定地供应给日本,日本 政府心中无底。 • 然后,日本的能源十分匮乏,战前及1973年的石油危机都给日本经 济以重创,实现石油来源多元化,也是日本的一项长期国策。通过安 纳线把俄国石油直接输送到日本海沿岸,增加了石油运输的安全性, 和中东石油相比,运输距离大大缩短,运输成本大为降低。 • 能把俄国石油握在手中,是日本梦寐以求的事情。 但是,俄国的石 油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两个石油需求大国日益增长的需要,供 需平衡难以解决。中日合作共同使用俄罗斯石油的设想固然很好, 但实施起来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且很可能会在能源领域中出 现恶性竞争的局面。

发展
• 安纳线的劣势 • 安纳线方案则明显存在一些技术问题: • 输油管道的目的地是纳霍德卡港,原油要到达 日本境内,还必须经过装船海运的周折,石油 通过这条管道从西伯利亚产油区运到日本,每 吨石油的运输成本就要30美元,而从波斯湾到 日本的运输成本只有 9 到 10 美元,俄罗斯石油 在日本市场将不具价格优势。

中国石油管道建设现状及管道设备知识简介

中国石油管道建设现状及管道设备知识简介
• 第一条长距离成品油管道: 1976年建设的格尔木至拉萨的成品油管道。
• 第一条海底石油管道: 1985年与日本石油公司合作设计建设的渤海埕北油田海底油气登陆 管道。
二、中国油气管道8月3日决定展开东北 “八三工程”会战,掀起了中 国第一次建设油气管道的高潮。
三、中国石油油气管道未来发展规划
成品油管道建设快马加鞭
• 在大力建设原油管道的同时,中国的成品油管道建设也在加速推进
• 2007年8月16日,兰郑长成品油管道至此进入了实施阶段,该工程西起甘肃 省兰州市,途经陕、豫、鄂3省,终点为湖南省长沙市。干线全长2148.4公 里,16条支线累计长698.2公里。这是目前中国石油规划建设的最长的成品 油管道工程,兰郑长管道工程是中国石油实现“西油东送”战略的开篇作。
三、中国石油油气管道未来发展规划
原油管道建设稳步推进
• 中国原油管道始建于1958年,经过多年建设之后,已形成了东北 、华北和西北多个区域性管网。
• 按照规划,中俄石油管道将属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 油管道的一条支线。该管道项目全长4770公里,中国境内支线全 长965公里,由中方投资建设,东太平洋管道一期工程2400公里。
二、中国油气管道现状及发展历程
第三次油气管道建设高峰
• 1987年,塔里木盆地、陕甘宁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和沿 海石油勘探获得重大突破,中国石油工业按照 “稳定东部,发展 西部”的方针,掀起了第三次建设油气管道的高潮。
• 至2004年,在西部地区先后建成56条管道,长度达到39905公里, 形成了中国西部和南部油气管网。其中由中石油牵头,先后建成 了西气东输、陕京线、陕京二线、涩宁兰线、兰成渝线、忠武线
• 原油管输量 –2015年达到10125万吨,比2007年增加5083万吨,年均增长9%, 其中2010年到达6438万吨。

中国油气管道

中国油气管道

中国油气管道引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其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持续增长。

为了满足该需求,中国利用油气管道建设来实现国内油气资源的输送和分配。

本文将探讨中国油气管道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以及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意义。

发展历程中国油气管道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开始进行油气勘探与开发。

随着国内能源需求的增长,中国政府意识到建设油气管道的重要性。

1959年,中国建成了第一条油气管道,连接了天津和河北。

此后,中国陆续建设了一系列油气管道,涵盖了全国各地。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石油消费量急剧增加,为了缓解能源供应压力,中国开始从海外进口石油。

于是,中国启动了一系列的海上油气管道项目。

2006年,中国引入了首条海上原油管道,连接了大连和中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

随后,中国陆续启动了一系列海上油气管道项目,如秦皇岛-山东原油管道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

主要特点中国油气管道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其巨大的规模。

截至目前,中国已建成了超过9万公里的油气管道网络,覆盖了国内的主要省份和城市。

这个庞大的管道网络使得油气资源能够快速、高效地输送到各个地方,满足中国广大人民的能源需求。

其次,中国油气管道在技术上取得了长足进展。

中国在管道建设、运行和维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相关技术上取得了许多突破。

例如,中国油气管道采用了先进的防腐蚀技术和管道泄漏检测技术,提高了管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中国还在油气管道建设中应用了多种新技术,如水平定位钻井技术和无损检测技术,提高了管道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中国油气管道的第三个特点是其战略地位和国际合作意义。

中国油气管道是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增加对外进口管道的引入,中国不仅可以降低对进口能源的过度依赖,还可以通过与供应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能源的安全供应。

此外,中国油气管道也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合作和互联互通。

例如,中国与俄罗斯合作建设的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不仅可以满足中国巨大的天然气需求,还可以促进中俄经济合作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国内外油气管道输送发展概况

国内外油气管道输送发展概况

国内外油气管道输送发展概况摘要:我国油气输送管道从无到有,到2003年底,已建成的油气管道总长度45865km,其中,陆上原油输送管道15915km,天然气输送管道21299km,成品油输送管道6525km,海底管2126km。

正文:一、油气管道输送的产生1.世界第一条工业输油管道管道输油是伴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而产生的。

1859年8月,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州打出了第一口油井,所生产的原油用木桶、马车送至火车站外运。

从此,桶作为石油交易的计量单位。

1桶(bbl)=158.9873dm3,1m3=6.2899桶。

马车运输,运送能力小,受天气、交通等因素影响大,不能满足油田生产的需要。

为了适应油田开采的需要,1865年10月美国修建了世界第一条工业输油管道,用以把原油从油田输送到火车站。

该管道直径为50mm,长9756m,输送能力约2万吨/年,输油设备为蒸汽驱动的往复泵。

2.世界第一条工业输气管道为了适应天然气开采的需要,1886年美国建设了世界第一条工业规模的长距离输气管道。

该管道从宾夕法尼亚州的凯恩到纽约州的布法罗,全长140km,管径为200mm。

3.我国油气管道输送的产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管子输送液体的国家,早在秦代就用打通了竹节的竹筒连接起来输送卤水,到了蜀汉时代,又用以输送天然气。

但由于旧中国长期封建制度的束缚和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掠夺,直到1949年,我国没有建成一条工业规模的油气输送管道。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新疆、四川等地石油、天然气田的发现与开采,我国于1958年建设了第一条原油输送管道。

该管道从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到独山子炼油厂,全长147Km,管径150mm。

随后,又于1963年建设了第一条天然气输送管道。

该管道从重庆巴县石油沟气田至孙家湾,简称巴渝线。

二、油气管道输送的发展1.焊接与制管技术的提高为油气管道输送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928年电弧焊技术的问世以及无缝钢管的应用,为油气管道输送的发展创造了技术条件,使管道输油得到较快的发展。

千里油龙万里歌——中国第一条长输管道建成记

千里油龙万里歌——中国第一条长输管道建成记

千里油龙万里歌——中国第一条长输管道建成记千里油龙万里歌——中国第一条长输管道建成记近日,中国宣布建成世界上第一条跨越千里的长输管道,引起了全国的瞩目和自豪。

这条被誉为“千里油龙”的管道,不仅为中国能源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国家的经济增长和能源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这条长输管道的建设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最后的施工完工,耗时近十年。

从哈尔滨一直延伸至高校城市的南方,这条管道全长超过千里,经过了多个省份和城市。

它不仅连接了油田和炼油厂,将石油资源运输到南方沿海城市,还沿途设有多个加油站,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这条长输管道的建设对中国能源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它解决了石油资源运输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在过去,由于运输距离长、中转环节多,石油资源的运输成本居高不下,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能源,还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而如今,有了这条长输管道,石油资源可以直接运输到目的地,不仅提高了能源效益,还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这条长输管道的建设为国家的经济增长和能源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能源的需求量极大。

而过去,中国主要依赖进口石油,面临着能源安全的风险。

这条长输管道的建成,不仅能够满足国内能源需求,还能够减少对外国石油的依赖,保障了国家的能源安全。

此外,这条长输管道还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建设过程中,大量的投资被注入到沿线的城市和乡镇,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这条管道的运行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然而,长输管道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挑战。

由于管道长度长、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较大。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建设者不仅需要克服地下水、高山、河流等复杂地质条件,还需要确保管道的稳定运行和安全。

其次是环境保护问题。

长输管道经过的地区多为生态环境脆弱的地方,建设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建设者加强了环境监测和治理,以确保生态环境不受损害。

中国三条石油管道

中国三条石油管道

中国三条石油管道
近年来,中国对于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而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于中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为满足能源需求,中国建设
了三条重要的石油管道,分别是中国—哈萨克斯坦管道、中国—俄罗
斯管道和中国—缅甸管道。

接下来将逐一介绍这三条管道。

第一条管道是中国—哈萨克斯坦管道,这条管道是中国和哈萨克
斯坦两国为增强经济合作所共建,全长1434千米,运输能力为2000
万吨/年。

中国—哈萨克斯坦管道外输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重要
经济圈,对于满足我国东部地区能源需求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条管道是中国—俄罗斯管道,这条管道全长2921千米,运
输能力为3000万吨/年。

该管道是中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体现,其建成后将有效增加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此外,这条管道还得到
了俄罗斯境内的轨道交通运输补充,实现了省时、省力、省成本的优势。

最后一条管道是中国—缅甸管道,这条管道全长771千米,分为
原油管和天然气管,其原油运输能力为2200万吨/年,天然气运输能
力为120亿立方米/年。

这条管道连接了中国的云南省和缅甸的若开邦,是中国对外运输石油的第三大通道。

通过这两根管道,中国可以直接
从缅甸进口原油和天然气,满足国内能源需求。

总之,中国建设三条石油管道是为了满足国内能源需求,增强国
家安全保障能力和推动经济发展。

这些管道的建成,不仅解决了我国
能源短缺问题,也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缅甸等国家的经济
合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加强了本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哈萨克斯坦工程建设纪实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哈萨克斯坦工程建设纪实

哈国独立日前建成投产。
铺就新丝绸之路 跨国金桥铸就辉煌
哈中输油管道工程是哈萨克 斯坦通往中国的第一条大口径原 油输送管道, 是哈中两国政府间 经贸合作、能源合作的第一个跨 国管道项目。管道的建成既能稳 定哈萨克斯坦原油市场, 还可以 保证我国油气能源的可持续发 展, 更是我国能源战略调整的重 要措施。不仅中哈两国政府和人 民高度重视, 也是全世界关注的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6 年 4 月
新闻调查
经受冰火洗礼 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新丝绸之路
—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哈萨克斯坦工程建设纪实
许海涛 赵 卿 续 理 中 国 石 油 天 然 气 管 道 局 (河 北 廊 坊 065000)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实
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 祖国大地
上到处都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蒸蒸
力排万难, 不讲条件。
主管部门申报施工组织设计和计
宗旨一条, 确保 7·31。
划并获得批准, 同时还须向其他的
哈中管道人的做法是:
主管部门如: 水利部、能矿部、国家
精 心 组 织 , 不 打 盲 目 仗 , 确 保 环保委员会、国家安全委员会及紧
安全质量。
急状态委员会等部门申报并获得
精确计划, 不打拖拉仗, 确保 批准。例如设计方面, 由于哈萨克
工现场的“哈中项目三地电话会 克斯坦的国庆献了一份厚礼。由
议 ”, 及 时 协 调 和 解 决 哈 中 项 目 的 于 中 石 油 管 道 局 严 明 的 作 风 , 文
各种困难和问题。局长苏士峰提 明的施工得到了哈中项目部所在
出 了“ 大 干 一 百 天 , 拿 下 哈 中 线 ” 地 乌 恰 拉 尔 市 政 府 领 导 和 人 民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中国石油在海外上游业务的发展和国内四大油气通道战略的实施,中国石油海外油气管道建设将迎来新的高潮。目前,在建管道主要有从土库曼斯坦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至中国的中亚天然气管道(一期工程第二阶段),中-俄原油管道以及非洲尼日尔阿贾德姆原油管道、乍得H区块至恩贾梅纳炼油厂原油管道等。还将建设中-缅原油天然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增输工程等多条管道。预计到2015年,中国石油海外油气管道总里程和输送能力将会有一个新的飞跃。
t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一期工程
1833
1067
9.8
300×108
m
3注: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一期工程目前建成的为A线,2010年
输气能力为60×108m 3
/a。
在海外油气管道的建设过程中,中国石油充分借鉴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同时借鉴了国内成熟的管道建设技术和经验,二者的成功结合,保障了海外管道的安全平稳高效运行。目前,海外管道的运营主要由联合公司独立运营或委托专门的管道运营公司负责。
*王玉生,男,高级工程师。1998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获学士学位,现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工作。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西路3号938信箱,100083
王玉生等.中国石油海外管道发展历程及启示.石油规划设计,2010,21(4):15~16,51
摘要通过对中国石油十几年海外管道发展历程的系统总结,分析了中国石油海外管道的现状,揭示了中国石油海外管道发展启示。针对中国石油海外管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对今后中国石油海外管道的发展、管理和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丰富,是中亚地区主要的石油出口国之一。经济高度互补和地理相邻使中国、哈萨克斯坦两国形成了天然气的资源供求合作条件。中国、哈萨克斯坦石油合作始于1997年,为解
16王玉生等:中国石油海外管道发展历程及启示2010年7月决中国石油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的原油外输问题,2003年中国石油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合资建成了肯基亚克—阿特劳原油外输管道。随着中国石油在哈萨克斯坦上游业务的发展,为了进一步解决阿克纠宾、PK等项目的原油外输问题,同时也为了满足中亚地区能源出口多元化的需要,2004年开始建设中-哈原油管道、KC13输气管道、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一期工程等多条油气管道。
时,应苏丹政府请求,经我国外经贸部批准,中国石油利用我国政府的援外贴息贷款参与了苏丹1/2/4区(黑格利、团结和基康油田)石油项目,为分散投资风险,采用了与其他外国石油公司联合投资的方式并作为控股方对该区进行投标。1997年3月,参股者共同与苏丹能矿部签订了1/2/4区石油合同和油田至苏丹港原油长输管道建设协议。参股者还联合组建了新的石油作业公司——大尼罗河石油作业公司,公司按国际石油公司模式管理,按国际标准组织作业。1998年5月,苏丹1/2/4区原油管道(黑格利油田至苏丹港管道)工程开始施工,于1999年4月机械完工,建成了一条贯穿苏丹南北长1506km、管径711mm的长输管道及末站终端系统。该管道始于苏丹中南部的黑格利油田,经喀土穆直
关键词中国石油海外管道原油现状规划发展历程启示
1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我国原油消费量迅速上升,但是国内原油产量的增长速度远小于原油消费量的增长速度,导致中国原油供需出现缺口。自1993年我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原油进口量逐年递增,2009年我国进口原油2.0379×108
t,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1.3%,首次超过50%的警戒线。
t
中-哈原油管道一期工程962 813 6.4 1000×104
t中-哈原油管道二期第一阶段工程
792 813 6.4 1000×104t哈萨克斯坦KC13输气管道156 813 6.4 52×108
m 3
厄瓜多尔安迪斯重油管道503 - - 2250×104
t
突尼斯SLK油田外输管道126 203 9.4 110×104
成原油作业产量6962×104
t,天然气作业产量82×108m 3
,油气生产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在拓展海外业务的过程中,中国石油以“上游带动下游,业务协调发展”作为指导思想,使海外原油勘探生产业务的发展带动了油气管道运输业务的不断发展。
2中国石油海外管道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海外长输管道建设始于1997年,当
达苏丹港,输油能力为1500×104
t/a,是苏丹原油输送的生命线,1999年6月22日,1/2/4区的油田投产,原油进入长输管道。苏丹1/2/4区原油管道为中国石油海外管道发展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自苏丹1/2/4区原油管道建成以后,中国石油在苏丹还先后参与建设了3/7区原油管道、6区原油管道。
3中国石油海外管道发展启示
3.1了解相关国家油气方面的法律法规,尊重管道所在国的习惯
目前,中国石油在全球29个国家运作着81个油气项目,各国有不同的政治制度,在石油天然气方面有着不同的法律法规,也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风土人情。在上游油气田开发和管道建设过程中,必须对其充分了解,做到知己知彼。另外,可以通过与相关国家签订油气合作协议和合同,决定相应的油田开发和管道运营模式。
另外,为了配合上游油田的开发,中国石油还参与收购了厄瓜多尔安迪斯重油管道和突尼斯SLK油田外输管道的部分股权。截至2009年底,中国石油在海外参与投资已建成的输油、气管道共计10条(见表1),管道累计长度超过8400km,形成了
约8000×104t的年输油能力和约110×108m 3
的年输气能力。
表1中国石油已建海外管道项目概况
中国石油自20世纪90年代初,在“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走出去”的战略方针指引下,积极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化经营。中国石油经历了探索起步和迅速成长阶段,现已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目前,中国石油已在海外建成非洲、中亚、南美、中东和亚太油气合作区,在全球29个国家运作着81个油气项目。2009年累计完
管道名称
长度/ km管径/ mm设计压力/
MPa年设计输量
苏丹1/2/4区原油管道1506 711 10 1500×104
t
苏丹3/7区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管道1370 813 10 1500×104
t
苏丹6区原油管道
716 610 10/8 1000×104
t
哈萨克斯坦肯-阿原油管道449 610 6.4 600×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