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一、中医辨证施治1.肠道湿热型治则:清热燥湿,调气和血方药:芍药汤和白头翁汤加减,药用白头翁、黄连、黄柏、黄芩、秦皮、赤芍、槟榔、木香、当归、桂枝、地榆、白茅根、山药等。
2.脾虚湿盛型治则:益气健脾除湿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生扁豆、山药、薏苡仁、芡实、地榆、炮姜、川连等。
3.脾肾阳虚型治则:温补脾肾,固涩止泻方药: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药用制附子、炮姜、党参、白术、茯苓、补骨脂、益智仁、肉豆蔻等。
4.肝郁脾虚型治则:抑肝扶脾方药:痛泻要方加减,药用白芍、陈皮、白术、防风、山药、薏苡仁、地榆、党参、升麻等。
5.阴血亏虚型治则:滋阴养血,清热化湿方药:驻车丸加减,药用黄连、阿胶、当归、炮姜、白芍、甘草、丹皮、赤芍、沙参等。
6.寒湿内蕴型治则:温化寒湿,佐以健脾方药:胃苓汤加减,药用苍术、白术、厚朴、桂枝、茯苓、陈皮、芍药、木香等。
7.正虚邪恋型治则: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方药:连理汤加减,药用党参、白术、干姜、桂枝、茯苓、陈皮、芍药、木香、枳实、地榆、槟榔、黄连、薏苡仁等。
以上不同证型可同时配合中药灌肠,方药如下:苦参30g 红藤30g 生地榆30g 诃子20g生大黄10g 白芍20g 防风15g 丹皮15g浓煎200ml,每日一帖一次灌肠二、西医治疗1.治疗原则:活动期的目标是尽快控制炎症缓解症状,缓解期应继续维持治疗。
2.轻度溃疡性结肠炎的处理:可选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制剂,3~4g/d,分次口服;或用相当剂量的5--氨基水杨酸(5-ASA)制剂。
病变分布于远段结肠者可酌用SASP栓剂0.5~1g,2次/d;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盐灌肠液100~200mg,每晚1次保留灌肠。
或用相当剂量的5--ASA制剂灌肠。
亦可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3.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处理:可用上述剂量水杨酸类制剂治疗,反应不佳者,适当加量或改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常用泼尼松(强的松)30~40mg/d,分次口服。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临床路径溃疡性结肠炎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严重程度为中度,临床病程为慢性复发型。
溃疡性结肠炎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粪便培养、粪便找寄生虫;一、溃疡性结肠炎(中度)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UC)(ICD-10:K51.-01),临床严重程度为中度,临床病程为慢性复发型。
(二)诊断依据。
根据《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美国胃肠病协会对于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和英夫利西单抗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作用的报告》(Gast roenterology <javascript:AL_get(this,%20'jour',%20'Gastroenterology.‘);> 2006 Mar;130(3):935–9)。
1.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病程多在4–6周以上。
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
2.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1)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2)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3)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形黏膜等。
3.钡剂灌肠检查主要改变为:(1)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2)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3)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
4.黏膜病理学检查:有活动期和缓解期的不同表现。
(1)活动期:①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慢性炎症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②隐窝有急性炎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可有脓肿溃入固有膜;③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④可见黏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临床经验总结

景很好 。
关键词 : 糖皮质激素 ; 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 珀酸钠 ; 短效 ; 下丘脑 一 垂体 一肾上腺皮质轴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x p e r i e n c e o f Hy d r 0 c 0 r t i s 0 n e s o d i u m s u c c i n a t e f o r i n j e c t i o n
c o e o t r i e o i d i s t h e k e y t o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a c u t e e x a c e r b a t i o n o f t h e d i s e a s e . Me t h o d s Hy d r o c o r t i s o n e s o d i u m s u c c i n a t e i s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o f s h o t r e f f e c t o f h o m o r n e , t h i s a r t i c l e w i l l t a l k a b o u t i t . Re s u l t s S h o t r a c t i n g g l u c o - c o t r i c o i d s ,h y d r o c o ti r s o n e s o d i u m s u c c i n a t e i s a r a p i d o n s e t a n d s t r o n g a c t i o n h o m o r n e . Co n c l u s i o n s I t i s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胃炎并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胃炎并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胃炎并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研究于2011年4月~2012年4月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胃炎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并与仅采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西医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结果:72例研究组患者中痊愈32例,好转35例,总有效率达93.06%;50例对照组患者中痊愈8例,好转28例,总有效率为72.00%,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研究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83、9.95,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慢性胃炎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口服柳氮磺吡啶(国药准字h41022171,上海双基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起始按照4g/d剂量服用,3-4周后随着症状减轻将服用剂量减半,维持1-2年;随后加用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国药准字h12020493,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0-300mg/d(开始大剂量静脉滴注)[1]。
在1-2周后,改用泼尼松(国药准字h33021207,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口服,剂量为60mg/d,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至停药。
研究组根据病史、症状、舌象、脉象、胃镜检查所见进行中医辨证治疗为主,具体分为肝郁气滞型、胃肠湿热型、脾胃虚寒型、寒热错杂型等四种类型,脾胃虚寒证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肝郁气滞证予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脾胃湿热证予连朴饮加减,寒热错杂证予半夏泻心汤加减。
均为每天应服1剂中药,分三次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观察1~3个疗程[2]。
1.3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修改制订疗效判定标准[3]:①痊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纤维胃镜、结肠镜黏膜炎症病灶消失;②好转:胃脘胀满或疼痛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它症状减轻,纤维胃镜、结肠镜炎症病灶有明显减退;③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病理检测无转变或有加重。
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论文【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阴伤湿热清热化瘀止血生肌方化瘀祛腐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以侵犯直肠与结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为主的炎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
病情反复,经久不愈,属难治性疾病。
现代医学采用抗感染、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疗效欠佳。
笔者就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1病因及发病机制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免疫异常有关。
参与的多种炎症细胞及免疫细胞释放抗体、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等,引起组织破坏及炎性病变。
可能与自身免疫、感染、遗传因素及精神因素有一定关系[1]。
溃疡性结肠炎可因临床表现不同而分属不同的中医病证范畴。
典型的溃疡性结肠炎,表现为黏液脓血便,属痢疾中“休息痢”、“久痢”范畴;血性便明显,属“肠风”、“脏毒”范畴;仅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属“泄泻”范畴。
脾胃虚弱是发病之本,多在脾胃虚弱的基础上感受寒热湿毒之邪,饮食劳倦或情志不遂,部分因外感寒热湿毒之邪或饮食劳倦所伤或情志不遂而导致脾胃受损,致热、湿、痰邪客于肠道,阻滞气血,肠络失利,脂膜受损,下利赤白而发病。
2治疗2.1中西医结合增效减毒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迁延,容易反复发作,治疗颇为棘手。
单纯使用西医或单纯使用中医治疗不免有失偏颇,中西医结合常常取得较好疗效。
临床上部分医师将溃疡性结肠炎当慢性肠炎治疗,习惯用大量抗生素,在用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后,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但停药后很快复发,甚至会导致菌群失调。
尤其对于20~30岁急性腹泻的患者,常规抗菌止泻等治疗效果不佳,应常规查肠镜以免误诊误治。
部分患者服用氨基水杨酸制剂(包括柳氮磺胺吡啶,美沙拉嗪缓释片,奥沙拉嗪),后出现白细胞下降、腹泻等情况,停用西药而口服中药,可能使症状得到改善,但肠镜下病变可能加重,对这些病例,勿忘复查肠镜。
对于轻中度远端结肠炎者,使用中药(清热化瘀止血生肌为基本治法)配合氨基水杨酸制剂灌肠可使症状明显改善;对于广泛性结肠炎,仍需考虑皮质类固醇激素口服治疗。
激素保留灌肠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

2015-2018 年我院消化科住院患者中, 按照 2012 年《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 识 意 见》[3], 确 诊 为 活 动 性 轻、 中、 重 度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50 例,病变仅局限于左 半结肠,且排除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肝肾 功能严重受损、生命体征不稳定、哺乳期、 妊娠期妇女、肠梗阻、精神异常不能配合 等患者。所有患者均已行肠镜检查,确诊 为溃疡性结肠炎。将 50 名患者随机分为两 组。其中,对照组 25 例,女性 10 例,男 性 15 例,平均年龄 42 岁,病程 2 月至 6 年, 平均 3 年 5 个月。治疗组 25 例,女性 12 例, 男性 13 例,平均年龄 45 岁,病程 2 月至 8 年, 平均 3 年 9 个月。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 总体病程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上接 55 页
得知腹围是胎儿体重预测相关性挺好的一 项指标。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我院误差率在 11%-15% 间占比例最高,准确率在 5% 之内的 例数还不到所有病例的一半,结果跟临床 出入较大,与其他研究所得数据更是相差 甚远。究其原因,个人愚见,一方面由于 后期胎儿头颅位置过低、胎头变形和侧方 边缘模糊、羊水少、孕妇腹壁脂肪层厚度 的影响,很难取得标准切面,加之超声工 作的特殊性(本身测量技术和超声医师的 主观性及工作经验息息相关),测得的数 据当然不够精确,另一方面可能我们测量 的数据没有细化,多项超声测量参数的应 用能更全面的反映胎儿体重。以头颅的大 小为例,如有的足月儿双顶径偏小,但是 枕额径和头围测值均较大,两者所得结果
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愈率。国外相关研 究 [2] 发现,类固醇和柳氮磺胺吡啶的分解 产物 5- 氨基水杨酸(5-ASA)运用于直肠 局部与全身治疗相比,相关副作用更少。 本实验中,我们收集了 50 例病例,在口服 柳氮磺胺吡啶的同时,运用锡类散联合琥 珀酸氢化可的松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溃疡 性结肠炎,取得了较高的治愈率。相关报 道如下。
UC诊断与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发布日期:2005-4-22 13:33:07 作者:消化学会出处:2000年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成都溃疡性结肠炎(UC)一、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
2. 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①粘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糜烂或溃疡;③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形粘膜等。
3. 钡剂灌肠检查:主要改变为:①粘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②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③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
4. 粘膜病理学检查:有活动期和缓解期的不同表现。
活动期:①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慢性炎症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②隐窝有急性炎症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可有脓肿溃入固有膜;③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④可见粘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缓解期:①中性粒细胞消失,慢性炎症细胞减少;②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③腺上皮与粘膜肌层间隙增大;④潘氏细胞化生。
5. 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可发现肉眼及组织学上UC的上述特点。
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CD、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UC。
1.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3项中之任何一项和(或)粘膜活检支持,可诊断本病。
2.根据临床表现和钡剂灌肠检查3项中之任何一项,可诊断本病。
3.临床表现不典型而有典型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改变者,也可临床拟诊本病,并观察发作情况。
4.临床上有典型症状或既往史而目前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检查并无典型改变者,应列为"疑诊"随访。
【2019年整理】溃疡性结肠炎接诊处理指南

五溃疡性结肠炎接诊处理指南I常用知识I.1当前对发病机制的共识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在肠道菌丛或目前尚不明确的特异性微生物的参与下,启动了肠道免疫及非免疫系统,最终导致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可能由于抗原的持续刺激或/免疫调节紊乱,免疫炎症反应过度亢进和难于自限。
I.2诊断标准I.2.1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
I.2.2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粘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糜烂或溃疡;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形粘膜等。
I.2.3钡剂灌肠检查粘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
I.2.4粘膜病理学检查I.2.4.1活动期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慢性炎症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隐窝有急性炎症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可有脓肿溃入固有膜;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可见粘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I.2.4.2缓解期中性粒细胞消失,慢性炎症细胞减少;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腺上皮与粘膜肌层间隙增大;潘氏细胞化生。
I.2.5诊断标准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CD、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的基础上,按下列标准诊断UC:I.2.5.1具备临床表现有结肠镜、钡剂灌肠的任何一项和(或)粘膜活检支持,可诊断。
临床上有典型症状或既往史而目前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检查并无典型改变者,应列为"疑诊"随访。
I.2.5.2无典型临床表现有典型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改变者,为临床拟诊,并观察发作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
效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25例采用口服美沙拉嗪配合锡类散保留灌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于灌肠液中。
结果:治疗组25例,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25例,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8.0%。
结论: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保留灌肠治疗溃
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肯定。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保留灌肠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也呈不断的升高趋势。
采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联合锡类散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7月~2009年9月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0例,参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分析[1],全部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结肠镜检查并结合临床作出诊断。
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20~67岁,平均45.6岁;病程0.5~11年,平均3.6年。
依据治
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5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溃疡性结肠炎分度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①美沙拉嗪4g/日,分4次口服,根据病情逐渐减量3g/日,3次/日,连续4周;②锡类散2g 用0.9%生理盐水50ml稀释保留灌肠,2次/日,连续4周。
治疗组采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100mg于灌肠液中,2次/日,连续4周。
灌肠方法:让患者排尽大小便,取左侧卧位姿式,选用粗细适中的灌肠管,前端用液体石腊润滑管头,排尽管内空气后轻轻插入肛门约20cm,让药液缓慢流入结肠,15分钟灌完为宜,灌入的药液要求在肠内保存时间越长越好,温度保持在37~40℃为宜,在灌肠中适当增加肛管插入深度,灌肠后应侧卧并适当抬高臂部,确保药液在肠内保存时间,使药液充分吸收。
对有痔疮患者动作更应轻柔,避免擦破黏膜。
疗效判断标准[2]:①显效(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复查结肠黏膜大致正常,停药或仅用维持量药物,观察6个月无复发;②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结肠黏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③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0软件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结果
对照组25例经常规治疗后,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8.0%;治疗组25例经加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保留灌肠后,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x2=4.88,p<0.05)。
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多发生于直肠、乙状结肠,可扩展至降、横结肠,少数可累及全结肠[3],绝大多数病变集中在黏膜层,少数在黏膜下层,甚至肌层及浆膜层也可见到炎性改变,黏膜主要以炎性渗出物为主,结肠镜检查可见到肠腺隐窝糜烂和溃疡,边缘有淋巴细胞与浆细胞浸润,临床上常表现为腹痛、腹泻、脓血便,呈慢性迁延经过。
病变肠段黏膜反复溃疡及修复使大量瘢痕形成致血运减少,口服药物不易达到满意的局部浓度,采用药物保留灌肠,不仅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便于肠黏膜吸收利用,而且用药量小,不良反应少,可延长药物在局部的作用时间,通过渗透扩散,最大限度的改善局部肠黏膜的微循环,起到调节肠道功能或改变某些病理变化的作用。
美沙拉嗪为5-氨基水杨酸的控释剂型,定向在回肠末端和结肠释放出,可抑制结肠过氧化物酶及黏膜释放白三烯、前列腺素e,抑制巨噬细胞向炎症灶迁移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活性,消除氧自由基等损伤因子,抑制激活的白细胞产生炎症递质而发挥抗炎作用。
另外美沙拉嗪本身的半衰期1小时,约40%与血浆蛋白结合,而在
体内代谢成乙酰化合物后半衰期达5~10小时,80%与血浆蛋白结合,故美沙拉嗪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少。
锡类散由珍珠、青黛、牛黄、冰片等组成,具有去腐生肌,清热解毒之功效,锡类散能促进胃肠黏膜组织合成pge2,而胃肠黏膜组织中pge2含量升高,可使胃肠黏膜分泌、胃肠黏膜血流量增加,促进胃、十二指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再生,从而增强胃肠黏膜的保护屏障,这是促进溃疡愈合的重要因素。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药物,能抗炎及抑制自身免疫反应,明显减轻炎症部位的毛细血管扩张与渗出,并能缓解中毒症状,也能使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缩短凝血时间,使肠壁细胞功能恢复,肠道出血停止,从而达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是短效糖皮质激素,与地塞米松相比,具有更为突出的局部抗感染作用,临床起效快,同时不良反应小,较安全。
本资料中治疗组采用在常规保留灌肠液中加入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和对照组比较有更高的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