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例低钾血症危急值患者的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低钾血症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低钾血症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20 年 第 7 卷第 23 期2020 Vol.7 No.23102低钾血症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殷长春(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摘要】目的 总结我院35例急诊低血钾患者的护理体会和救治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对35例急诊监护室低血钾患者给予及时的补钾处理,配合对患者病情的严密观察、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

结果 34例在2~12小时内症状缓解离院,1例为进一步治疗行住院治疗。

结论 低血钾患者是常见急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几率,救治成功率将会大幅提高。

【关键词】低钾血症;急救;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20.23.102.01钾对心肌横纹机等电兴奋组织的应激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低钾血症通常是人体血清钾不超过3.5 mmol/L 时的情况,严重低钾血症则是人体血清钾不超过2.0 mmol/L 时的情况。

若不能够及时采取对症的治疗措施,患者将出现全身肌无力软瘫,严重者呼吸肌麻痹造成呼吸困难,最终导致患者昏迷且危及生命,临床上以男性青壮年多见,发病多见于感染、酗酒和剧烈运动后,在急诊科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疾病,临床上属于电解质紊乱。

本院急诊科将收治的低钾血症患者35例纳入研究。

详细研究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急诊科于2017年1月~2019年2月将收治的低钾血症患者35例纳入研究。

在纳入研究的患者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18~5岁,平均41.5岁;首次发病的患者29例,既往有发病史的患者6例,其中轻度患者19例,中度患者12例,重度患者4例,均以肢体乏力来院就诊。

1.2 诱发因素收治的低钾血症35例患者,发病前诱发因素均属于散发病例,无家族史。

具体见下表1。

低钾血症的内科急诊护理分析

低钾血症的内科急诊护理分析

低钾血症的内科急诊护理分析低钾血症是指体内钾离子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由于钾离子在维持细胞正常功能和电解质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低钾血症会对身体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在内科急诊护理中对低钾血症的护理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护理分析的第一步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评估,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神经系统、肌力和肌肉表现等方面的检查。

这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并为后续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护理人员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记录。

由于低钾血症会导致心脏电活动异常和心律失常,因此监测心电图是至关重要的。

患者的血气分析也需要经常监测,以评估患者的酸碱平衡情况和呼吸功能。

在护理干预方面,首先需要迅速补充钾离子,以提高血钾水平。

补充钾离子的途径主要有口服和静脉注射两种。

对于中度或轻度低钾血症患者,可以通过口服补充钾离子。

而对于严重低钾血症患者,应该立即使用静脉注射等快速补充钾离子的方法。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心率和心律,以避免过快或过慢的补钾速度导致心律失常。

护理人员还应该关注患者的饮食摄入。

饮食中富含钾的食物有香蕉、土豆、豆类等,可以适当增加患者的摄入,并根据患者的肾脏功能调整饮食中的钾含量。

还应该避免一些会导致钾排出过快的饮食,如喝咖啡、饮酒、高钠饮食等。

对于低钾血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还要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教育。

这包括对患者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如合理的饮食安排、钾离子补充措施和必要的药物治疗等,并加强对家属的沟通和指导,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低钾血症的内科急诊护理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补充钾离子,控制钾的摄入和排出,并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教育,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这些措施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病情,减轻症状,防止低钾血症的进一步恶化。

低钾血症的内科急诊护理分析

低钾血症的内科急诊护理分析

低钾血症的内科急诊护理分析低钾血症(hypokalemia)是指血浆钾离子浓度低于正常范围。

在内科急诊护理中,低钾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情况,其临床表现包括肌无力、心律不齐、呼吸困难和疲乏等症状。

本文将从引起低钾血症的原因、临床表现和内科急诊护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引起低钾血症的原因低钾血症发生的原因非常多,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1. 饮食不当:长期摄入含钾量较低的食品,如米饭、面条、糖果等,会导致人体内的钾离子不足,形成低钾血症。

2.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利尿剂、碳酸氢钠、甲硝唑和糖皮质激素等,可促使钾离子从体内排出,造成低钾血症。

3.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腹泻、胃肠道疾病、吸收不良综合征等,会导致人体内钾离子严重流失,形成低钾血症。

4. 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患者由于肾脏不能有效地排除体内过剩的钾离子,导致钾离子堆积在体内,并难以排出,最终导致低钾血症。

5. 呕吐、腹泻等疾病:这些疾病由于细胞脱水导致细胞外液体流入细胞内,细胞外液体中的钾离子也随之流入细胞内,最终导致低钾血症。

二、临床表现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是多样的,常见的症状包括:1. 肌无力:肌肉无力,活动能力降低。

2. 心律不齐:低钾血症会干扰心脏的正常工作,造成心律不齐,还可能引起心跳过快或过慢。

3. 呼吸困难:由于低钾血症会导致肌肉无力,包括肺部肌肉,因此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或肺部感染。

4. 疲乏无力:由于肌肉无力以及电解质紊乱,患者可能表现出疲乏无力的症状。

5. 肌肉痉挛:低钾血症还可能引起肌肉痉挛,表现为肌肉抽搐。

三、内科急诊护理措施对于低钾血症患者,内科急诊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及时检测:尽早诊断低钾血症,通过检测血液中的钾离子浓度,确诊并及时采取措施。

2. 补钾治疗:对于低钾血症患者,可通过静脉输注或口服钾补充剂来补充体内缺乏的钾离子。

3. 改善饮食:加强饮食营养监护,增加含钾量较高的食物摄入,如蛋类、鱼类、蔬菜等。

1例重症低血钾患者抢救体会

1例重症低血钾患者抢救体会

1例重症低血钾患者抢救体会我曾经参与过一例重症低血钾患者的抢救工作,以下是我的体会:这位患者是一位52岁的男性,最初来到急诊室时,他出现了肌肉无力、心律不齐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经过初步检查,我们发现他的血钾水平非常低,达到了2.5mmol/L,这是低于正常范围的。

低血钾可能造成心律失常和肌肉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因此我们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抢救。

在抢救开始时,我们首先安置了静脉通道,以便给患者输液和给药。

我们给患者输入了一种含有高浓度钾离子的溶液,以提高他的血钾水平。

我们还通过心电监护仪密切监测患者的心律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心律不齐的情况。

抢救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包括血气分析、尿液分析和心脏超声等,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在输液过程中,我们还观察了患者的尿量和尿液颜色,以及其他生命体征的变化,以确保患者的肾功能和心脏功能在稳定范围内。

在抢救过程中,我们还采取了措施来预防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例如心律不齐和心跳停止。

我们准备了紧急电击除颤器和呼吸道管理设备,以备不时之需。

我们还准备了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和碱性溶液在内的药物,以便在需要时迅速使用。

在抢救过程中,我们与多个科室的医生紧密合作,包括急诊科医生、心内科医生和重症监护室的医生。

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帮助,在整个抢救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经过近3个小时的紧急抢救,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下来。

他的血钾水平恢复到了正常范围,并且他的心律也恢复正常。

最终,他能够呼吸顺畅,肌肉无力的症状也得到了明显缓解。

我们随即将他转入重症监护室,继续监测他的病情,并提供相应的治疗。

通过这次抢救,我深刻意识到了低血钾对患者的严重危害,并且掌握了抢救低血钾患者的一些基本技巧和策略。

与其他抢救工作相比,低血钾抢救的关键是尽快提高血钾水平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紧密的团队合作和全面的监测也是成功抢救的重要因素。

抢救低血钾患者需要全力以赴,利用所有可用的资源和知识,以便尽快恢复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功能。

1例重症低血钾患者抢救体会

1例重症低血钾患者抢救体会

1例重症低血钾患者抢救体会【摘要】患者因为严重低血钾症状入院,情况危急。

经过紧急处理,包括给予补钾、持续监测等措施,患者逐渐稳定。

在接下来的抢救过程中,采取了各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如输液治疗、调整药物用量等。

经过持续的治疗,患者状况有所好转,但仍需持续观察和治疗。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包括对重症低血钾的早期识别和处理的重要性,以及抢救过程中的协作与配合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抢救体会,我们深刻认识到了低血钾的危害性和抢救的紧迫性,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重症低血钾患者、抢救、体会、患者情况描述、紧急处理过程、抢救措施、后续治疗措施、经验总结、结论1. 引言1.1 引言在医学救护工作中,遇到重症低血钾患者的抢救情况并不罕见。

低血钾是一种危急情况,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呼吸肌麻痹等严重后果,需要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

在此次救治中,我遇到了一名患者,情况十分危急,需要紧急处理和抢救措施。

经过一系列严密的抢救措施和后续治疗,患者最终得以稳定,并向我展示了低血钾抢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在医学急救工作中救治重症低血钾患者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详细描述该患者的情况,并总结出抢救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够给读者一些启示和帮助。

2. 正文2.1 患者情况描述患者是一名50岁女性,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

前一天晚上突然出现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家属发现后立即送至急诊科就诊。

入院时,患者意识模糊,呼吸急促,皮肤苍白,四肢乏力,查血生化发现血钾浓度仅为2.1mmol/L,诊断为重症低血钾。

经检查发现患者肾功能不全,导致血钾浓度急剧下降,造成心肌细胞脱钾继而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患者情况紧急且危急,需要立即进行全面抢救。

紧急处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迅速给予氯化钾静脉滴注,及时纠正血钾浓度。

同时给予各项支持疗法,加强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循环、神志等情况。

在经过持续的抢救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心悸、胸闷等症状得到缓解。

1例重症低血钾患者抢救体会

1例重症低血钾患者抢救体会

1例重症低血钾患者抢救体会近日,我所在的医院收治了一例重症低血钾患者,经过抢救和治疗,患者成功康复。

在这次抢救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了抢救工作的重要性和团队合作的力量。

下面我将结合这次抢救案例,分享一下我的体会和经验。

这位患者是一名50岁的男性,入院时表现出严重的衰弱和呼吸困难症状,经过详细检查和化验,发现患者的血钾水平严重下降,达到了危及生命的程度。

低血钾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和肌肉无力,甚至危及生命。

在得知患者情况后,我们立即启动了抢救计划。

我们立即给患者进行了钾剂的补充治疗,以迅速提高血钾水平。

为了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我们安排了专业的心脏监护和观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肾功能和血压情况,以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接下来的抢救过程中,我们发现患者的病情并不是单纯的低血钾引起的,而是导致低血钾的原因可能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

这给我们的抢救工作带来了挑战,需要用药物治疗同时考虑到患者的遗传因素。

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团队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医生、护士、技师、药剂师等各个科室的人员紧密配合,互相配合,协力推动,确保患者得到最及时和有效的治疗。

尤其是在一些紧急情况下,每个人都能迅速做出反应,让患者尽快获得应有的抢救措施,这是团队合作的力量所在。

最终,经过一周的紧急抢救和细致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体征逐渐恢复正常,出院后患者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后遗症。

这次抢救过程不仅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医疗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也让我对团队合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这次重症低血钾患者的抢救体会让我受益匪浅。

在医疗工作中,抢救工作不仅需要医务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需要团队合作和配合。

只有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才能确保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和护理。

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努力,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低钾血症的内科急诊护理分析

低钾血症的内科急诊护理分析

低钾血症的内科急诊护理分析低钾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电解质紊乱疾病,由于体内钾离子水平低于正常范围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低钾血症的发生可以造成心律失常、肌肉疲乏、肌肉无力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内科急诊护理在低钾血症的护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低钾血症的内科急诊护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期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水平。

一、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的症状。

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悸等症状;神经系统表现为乏力、疲劳、头晕、精神不振等症状;肌肉系统表现为肌无力、四肢酸软、肌肉震颤等症状。

低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广泛,病情的变化也常常较为迅速,因此需要及时有效的急诊护理。

二、内科急诊护理分析1. 临床监测低钾血症患者需进行严密的临床监测,包括心电图监测、血压监测、意识状态监测等。

通过持续监测患者心电图情况,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心血管并发症,及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

同时需密切关注患者血压水平的变化,防止低血压出现。

意识状态的监测可以及早发现患者神经系统症状的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2. 补充钾离子低钾血症患者需要及时补充钾离子,以纠正低钾状态。

护士需要根据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患者口服或静脉给药的钾盐制剂。

在给药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钾水平,避免快速输注或过量输注钾盐,导致高钾血症。

3. 监测尿量低钾血症患者在接受补钾治疗的需要密切监测尿量。

尿量的增加可能是由于肾脏排钾增加所致,护士需要认真观察患者的尿量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协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4. 规范护理在护理低钾血症患者时,护士需要规范护理操作,避免发生误操作导致的意外事件。

在输注钾盐时,要按照规定的输液速度和方法进行操作,避免输注不当引起的不良后果。

5. 宣教在对低钾血症患者进行护理的护士还需要做好相关的健康宣教工作。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低钾饮食的重要性,让患者了解哪些食物富含钾元素,有哪些食物需要限制摄入。

危重低钾血症补钾的护理体会

危重低钾血症补钾的护理体会

危重低钾血症补钾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经中心静脉高浓度补钾的观察护理。

方法 10%氯化钾20ml+5%葡萄糖20ml经中心静脉微量泵匀速泵入补钾。

结果 2h后血[K+] ≥3.0mmol/L 13例;3h 后血[K+]≥3.0mmol/L 5例。

结论在严密心电监护下,经中心静脉导管补高浓度钾是安全、有效。

【关键词】危重低钾血症中心静脉导管高浓度补钾护理在急诊科收治的急危重病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电解质紊乱,其中危重低钾血症是最常见而且是必须及时处理的并发症[1]。

危重低钾血症是指[2]:①[K+]≤2mmol/L;②出现呼吸肌无力所致低通气;③出现明显的低钾血症心电图变化和(或)心律失常。

我科于2008年1月~2010年11月30日收治了18例危重低血钾患者,在心电监护下经中心静脉导管使用微量泵匀速泵注高浓度钾后,血钾迅速得到提高,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在18~65岁。

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7例;药物原因(利尿剂的应用)2例;周期性麻痹5例。

2、临床表现(1)四肢软弱无力、软瘫,腱反射迟钝或消失,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2)神志淡漠,目光呆滞,嗜睡,神志不清;(3)恶心、呕吐,腹胀,肠麻痹;(4)心悸,心律失常。

(5)肌力Ⅰ~Ⅲ级。

3、治疗立即开通静脉通路,同时行中心静脉置管,在严密心电、指脉氧、血压监护下,经中心静脉置管微量泵泵注高浓度氯化钾:10%氯化钾20ml+5%葡萄糖20ml,以40ml/h匀速泵入;连续使用致血钾≥3.0mmol/L以上,每半小时复查血钾、心电图1次,在补钾的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呼吸肌麻痹致呼吸衰竭者,立即给予无创或有创呼吸肌辅助呼吸。

2h后血[K+] ≥3.0mmol/L 13例;3h后血[K+]≥3.0mmol/L5 例,本组病例均在2~3h血[K+]≥3.0mmol/L以上,呼吸肌麻痹现象得到有效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例低钾血症危急值患者的护理体会
低钾血症危急值是指血清钾浓度<2.8 mmol/L,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1]。

如果能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可能使患者失去最佳抢救机会[2]。

低钾血症越严重,病死率越高。

临床引起低血钾症的原因很多:一般发生于近期营养较差,进食困难,钾盐摄入不足者;也可由于呕吐、腹泻、胃肠减压或长期应用利尿药物致钾排出过多而引起;也常见于一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肾小管酸中毒、原发性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大量使用胰岛素;人体大量出汗时,钾离子会也随汗液排泄而丢失;高温天气发生率也高,且钾离子浓度在细胞内外波动,因此钾离子浓度与细胞分布异常也有关系。

低钾血症最突出的表现是四肢酸软无力,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肌肉系统松弛软瘫,尤其下肢最为明显,称缺钾性软瘫;严重时还会伴有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障碍,如胸闷,心悸,甚至可出现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难以及严重心律失常。

落实低钾血症危急值制度,对于我院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全面贯彻落实《患者安全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神经内科自2013年1月~2015年6月对29例低钾血症危急值患者进行综合救治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有29例,资料来源于查阅我科《危急值报告登记本》获得。

其中男13例,女16例;年龄48~89岁,平均71岁。

测得血清钾危急值浓度1.33~
2.78 mmol/L,平均2.54 mmol/L。

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均为中-老年患者,多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言语不清、口角歪斜等,同时有低钾血症临床表现,如:胸闷、心悸、四肢无力等;心电图有不同程度改变,主要为:ST 段压低,T波低平,u波出现,Tu融合或双峰。

1.2血清钾与肌力、血白细胞、肌酸磷酸激酶的关系血清钾 1.33~1.85 mmol/L 3例,其中肌力0级2例,Ⅰ~Ⅱ级1例;血清钾
2.35~2.75 mmol/L 20例,肌力0级1例,Ⅱ~Ⅲ级11例,Ⅲ~Ⅳ级8例;血清钾2.76~2.78 mmol/L 6例,肌力Ⅱ~Ⅲ级5例,Ⅳ级1例。

其中有18例血白细胞升高,白细胞数在11.3~28.6×109/L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肌酸磷酸激酶增高,最低者85.6 u/L,最高者601.3 u/L。

血清钾1.33~1.85 mmol/L 3例,血清钾2.35~2.75 mmol/L 7例,血清钾2.76~2.78 mmol/L 4例。

1.3治疗与转归根据病情轻重和测得低钾血症危急值浓度决定每日补钾浓度,总量以及晶体液量,同时注意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停药时要递减。

解除危急值标准为血钾≥3.5 mmol/L。

转归:给予安全补钾后,26例患者血钾全部达到正常标准,无1例死亡及出现并发症者。

2护理
2.1心理护理患者出现紧张,焦虑及恐惧心理,尤其是我科年老体弱者,知识缺乏,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其思想顾虑和悲观情绪,取得理
解和合作,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治愈。

2.2补充钾盐早期快速足量补钾是治疗关键。

我院从接获低钾血症危急值报告确定治疗时间为3~10 min。

针对病因治疗,同时通过静脉或口服补钾。

通常是采取分次补钾,边治疗边观察的方法,重视倾听患者的主诉。

口服补钾安全性高,但起效慢.在低钾血症危急值需静脉补钾时,一般每天补钾量40~80 mmol/L,按每克氯化钾相等于1
3.4 mmol钾计算,每天补氯化钾3~6 g,静脉补充钾有浓度及速度的限制,每升输液中含钾量不宜超过40 mmol(相当于氯化钾3 g),滴注速度应控制在20 mmol/h以下。

每日补充氯化钾24 h不超过6~8 g。

因为细胞补液的钾总量仅60 mmol,如果含钾溶液输入过快,血钾浓度可能短期内增高许多,将有致命危险。

神经科患者用输液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从而达到了安全补钾。

休克患者,应待休克纠正,尿量超过40 ml/h后,再静脉补钾。

病情严重大量补钾时,必须在心电监护下补充钾。

为预防髙钾,晶体液以5%葡萄糖液为宜,不宜输大量生理盐水(除非需补充钠离子),因为输注大量生理盐水可导致原尿中钠离子溶度增高,远曲小管Na+-K+交换量增加,钾从尿中丢失增多,影响治疗效果。

凡急性起病患者,症状虽重,但由于主要是细胞外丢钾,易于恢复。

而缓慢起病者,病程较长,即使症状不是很严重,但由于是细胞内丟钾,病情恢复慢且易于复发,对于这些易于复发病例在补钾同时给予每日输注门冬氨酸钾镁或25%硫酸镁10~20 ml,可促进钾离子往细胞内转移,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率。

我科29例低钾血症危急值者治愈率89.66%,无1例复发。

停止静脉补钾24 h后,血钾正常,可改用口服补钾(血钾3.5 mmmol/L时体内仍缺钾为10%)。

2.3饮食护理缺钾性软瘫当以预防为主,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瘦猪肉,鳝鱼,花生,马铃薯,海带,橘子,香蕉等。

大量出汗后,不要马上饮用过量白开水或糖水,可适量饮用果汁或淡盐水,防止血钾过分降低。

鼻饲患者,应将以上食物碾碎成稀糊状从鼻胃管中饲入。

2.4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宣传电解质平衡对健康的重要意义,平衡膳食,确保钾的补给。

告知患者及家属低血钾的症状有反应迟钝、嗜睡、肢体乏力、恶心、呕吐等,尽早就医,积极治疗原发病,对年老多病生活不能自理者,加强生活的照顾,摄入含钾丰富的食物。

中年人要劳逸结合,生活规律,避免酗酒,以免诱发低钾血症。

3讨论
危重症患者能否及时无误的作出判断和实施正确救治,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转归,且危急发生之前都有程度不等的预警信号[3]。

低钾血症危急值是一种十分危及的临床信号,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危。

可导致心血管、消化系统、肾脏、神经肌肉等系统的病理生理功能障碍,如轻度低血钾者可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或室性期前收缩,恶心、呕吐;肌无力是最突出的症状。

重度低血钾可致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等乃至猝死。

因心肌收缩力减弱,血管紧张度降低,出现心音低钝、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低血压等。

心电图改变为T 波低平然后倒置,U波出现或与T波融合,S-T段下降,Q-T(Q-U)延长及房室传导阻滞,严重低血钾时可出现肠麻痹,甚至麻痹性肠梗阻;腱反射消失,呼
吸肌麻痹。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抑郁、嗜睡、定向障碍及精神紊乱等。

神经内科患者年老多病,如抢救不当,易发生猝死。

,我院的危急值报告制度、管理流程和严格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了患者安全,无一例医疗纠纷。

出现低钾血症危急值除积极迅速的给药救治外,更应做好预防措施,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责任护士及时发现患者的危机征兆和预警信号,并及时向医生汇报[4]。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监测意识,定期检查血钾。

对于高龄低钾患者应加强护理,保证补钾的安全,还应做好应急措施,防止发生心律失常,呼吸肌麻痹;對于高血压患者,最好不要单一服用排钾降压药,建议联合给药;与洋地黄药物合用时注意补钾,长期服用降压患者注意饮食补钾。

参考文献:
[1]佟威威,佟广辉,刘勇,等.血清钾危急值的评价研究[J].临床误诊误治,2014,10(27):71-74.
[2]愈善春,葛冰磊.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2):154-155.
[3]陈秀花.影响临床危急值报告的因素及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0):2438-2439.
[4]范晓英,赵荣甫.心血管内科检验危急值分析及护理方法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8):2476-24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