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分解与合成(1)
水的分解与合成教案

水的分解与合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分解与合成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激发学生对水的分解与合成实验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引入水的分解与合成的概念。
介绍水的分解与合成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分解与合成的意义。
通过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4 教学资源: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电解器等。
实验试剂:水、氢氧化钠、硫酸等。
1.5 教学步骤:引入水的分解与合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分解与合成的意义。
演示水的分解实验,解释电解水的原理。
演示水的合成实验,解释水的合成的过程。
第二章:水的分解实验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解水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电解水的原理。
讲解水的分解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水的分解过程。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电解水的原理。
2.4 教学资源: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电解器等。
实验试剂:水、氢氧化钠、硫酸等。
2.5 教学步骤:讲解电解水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电解水的过程。
演示水的分解实验,让学生观察电解水的现象。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第三章:水的合成实验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合成的过程和实验方法。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水的合成的过程。
讲解水的合成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水的合成过程。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合成的意义。
3.4 教学资源: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氢氧化钠、硫酸等。
3.5 教学步骤:讲解水的合成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水的合成的原理。
演示水的合成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合成现象。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第四章:水的分解与合成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分解与合成的应用领域。
第二章第三节水的分解点解动态图1ppt

结论: 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3、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 分,只能重新组合。 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6、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保持 不变。 能量: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 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 液面的变化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 液面下降较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 少 管内液面下降较 。 多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 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气体燃烧,有淡蓝色火焰。该气体 是 氢气 。 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 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木条复燃,说明 该气体是 氧气 。
第三单元第三节
水的分解与合成
一、水的分解 1、实验目的: 2、 ,通常向水中加 入少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3、注意观察现象,并会描述。
实验现象: 1、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与正极相 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慢,与负极相连的 玻璃管内液面下降快。 2、玻璃管内气体可以被点燃,产生淡蓝 色火焰,液面上升。 3、木条复燃,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现象: 1.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2.(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烧杯发烫。 文字表达式:
点燃
氢气 +氧气 → 结论:
水
(H 2
O2
H 2O )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化合反应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化学反 应称为化合反应。
下列关于各种变化说法正确的是(B ) A、把糖和水混合是化合反应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合反应 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是分解反应 D、黄泥水经过过滤分成泥和水是分 解反应
水的分解1和合成

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什么。 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 化? 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有没有发生变化?
水分子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
1.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让学生知道水分解的产物, 认识分解反应,鉴别氢气和氧气。 2. 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3. 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4.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丰富科学体验,激发探究兴趣,并初步形成微粒观 。
1、根据电解水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电源的正负极:A B ; (2)事先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的目的 是: ; (3)C试管中为 气,D试管中产生的 是 气;两试管中气体的比为 ,分子个数比 为 。
氧气
氢气
(反应物) (反应条件) (生成物)
表示“生成”
A.电极上产生的现象:
B.两侧玻璃管和中间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
C.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
D.验证让两种气体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 E.出现的不同的现象:
观察内容及步骤
A.电极上产生的现象: 有气体生成 B.两侧玻璃管和中间玻璃管内内液面出现的变化: 两侧玻璃管内液面下降,中间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C.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 负极和正极内其气体的体积比为2∶1 D.验证让两种气体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 负极直接点燃 正极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 E.出现的不同的现象: 负极:玻璃管内气体被点燃,火焰呈淡蓝色 正极: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原子 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再分的 2、 ______ 原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_______
挑战自我:
1、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水分子 , 保持不变的粒子是 氢原子 和 氧原子 ,生成的新粒子 是 氢分子 和 氧分子 。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中,
水的分解与合成教案

水的分解与合成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分解与合成反应;2.理解水的分子结构和成分的变化;3.掌握水的分解与合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能够通过实验验证水的分解与合成反应。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酸、碱、水杯、导电实验装置;教学资源:教学PPT、实验指导书;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杯水并引导学生思考:水是由什么组成的?能不能把水分解成其他物质?能不能合成水?然后与学生互动讨论,引导出水的分解与合成的话题。
二、理论讲解1.引导学生了解水分子的结构及成分是氧原子和氢原子。
2.讲解水的分解反应:2H2O(水)→2H2(氢气)+O2(氧气)水分子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讲解水的合成反应:2H2(氢气)+O2(氧气)→2H2O(水)氢气和氧气合成水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探究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实验1:水的分解反应。
实验步骤:(1)在一个水杯里放入足够的水。
(2)将导电实验装置的两个电极分别插入水中。
(3)将杯子倒置放在架子上。
(4)连接导线到电极上,再将另一端与电源连接。
(5)打开电源,观察电极的变化。
2.实验2:水的合成反应。
实验步骤:(1)在一个水杯里放入适量的氢气和氧气。
(2)点燃一个火柴,慢慢地放在杯子的开口的附近。
四、实验结果分析1.学生观察到实验1中,电极上会产生气泡,氢气逸出,电极上会呈现黑色;实验2中,氢气和氧气混合燃烧,产生水。
2.分析结果:实验1表明,在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被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实验2表明,在适当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可以合成水。
五、知识总结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水的分解与合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提供正确答案。
水的分解反应:2H2O(水)→2H2(氢气)+O2(氧气)水的合成反应:2H2(氢气)+O2(氧气)→2H2O(水)六、拓展延伸教师展示其他水的分解和合成反应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课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水的分解与合原子构成离子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知识梳理

水的分解与合成、原子构成、离子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知识梳理一、 知识回顾(一) 知识点:水的分解与合成1.电解水试验通电后正极产生 气,负极产生 气,体积比为 ,文字表达式为: 。
2.实验表明: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可以分,而 不可分,整个化学变化本质上就是 的重新组合。
3.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一分多、多合一(二) 知识点:原子 1. 卢瑟福的ά粒子轰击金箔实验:(1) 大部分带正电的ά粒子穿过金箔并且不改变方向,是因为原子核本身体积小,核外有广大的空间。
(2) 少数带正电ά粒子改变方向发生偏转,是因为途径金原子核周边时遇到正电的斥力,从而发生偏转。
(3) 极少数带正电ά粒子反弹回来是因为撞击到带正电的原子核正中,同极相斥发生反弹。
2. 原子的结构:(1) 原子核是由带 的质子和 的中子构成的。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 上。
(2)其中,在原子中: = =(3)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 、 、 。
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其中某种氢原子原子核内就不存在中子。
3.原子结构示意图:(1)各部分意义:在中,圆圈表示: ,+9表示 ,弧线表示 ,弧线上的数字2、8表示 ,最外层电子数是 。
(2)在任何结构示意图中,只要是 相同,则表示属于同种元素,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与 关系密切。
(三)知识点:离子1.离子就是 的原子(或者是原子团)。
2.离子根据带电性质分为带 电的 离子和带 电的 离子,判断原子与离子可以根据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是否相同,相同是 ,不相同则为 。
判断阴阳离子可以根据得失电子来判断,得到形成 离子,失去形成 离子。
3.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类,其中稀有气体元素的最外层结构属于 结构,金属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因为最外层电子数通常 4个而容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相反,非金属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因为最外层电子数通常 4个而容易失去电子成为阴离子。
4.离子符号:氢离子 氧离子 镁离子 钾离子 钠离子 氯离子原子核(带 ) 原子( 电性) (1个 带 ) (1个 带 )中子( )在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符号表示带电情况。
化学:2.2《水的分解与合成》课件(鲁教版九年级)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氢气 + 氧气
H2
点燃
水 H 2O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H2 O2
O2
H 2O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化 学反应。
分解反应
氢气由氢分子构成的,氧气由氧分 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在这一变 化中,氢分子和氧分子是怎样变成 水分子呢?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模拟图
实验步骤
1.打开装置的 开关; 2.点燃氢气, 观察火焰的颜 色; 3.在火焰的正 上方罩一个小 烧杯; 4.关上装置的 开关。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氢气燃烧,产 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和 淡蓝 色火焰, 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 生____ 水 生成了___ 烧杯壁上有 水雾 ____ 出现 用手触摸烧 发烫 杯,烧杯___ 氢气燃烧放出了大量的 热 ___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 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该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物质的 颜色、气味、状态、密度、 硬度、熔点、沸点等。
(2)(3)(5) 1.下列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有__________, 属于化学性质的有 (1)(4)(6) ________.
(1)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2)食盐是白色固体物质
通过该过程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小结:
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氢气是 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的; 2、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 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3、分子在化学反应中是可以再分的, 原 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不同的物质其化学性质也不相同。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不同的分子,化学性质也不相同。
《水的分解与合成》复习(1课时)

《水的分解与合成》复习(1课时) 《水的分解与合成》复习(1课时)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水的分解与合成》复习(1课时))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水的分解与合成》复习(1课时)的全部内容。
初三化学第二章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复习(1课时)一、学习目标:1、通过水电解、氢气燃烧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进一步了解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3、能正确的分析出常见物质的构成粒子,是分子还是原子.4、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分解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5、进一步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具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二、重点: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的现象、结论及反应类型的区别。
难点:区别物理性质、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
三、学法指导:比较与对比法。
当我们要寻找两件事物相同和不同之处时,就需要比较和对比。
比较是为了找出事物的相似点,对比是为了找出事物的不同点。
本节课中“水的分解与合成"、“分子与原子”、“化学反应与分解反应”、“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等知识就采用了比较和对比的方法.四、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1、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是为了。
2、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保持不变的微粒是和,生成的新微粒是和。
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则不可以再分。
3、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4、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和等,如氧气、水、二氧化碳等是由构成;铜、金刚石、氦气等是由构成.5、由生成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初二化学水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初二化学水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目标:了解水的合成与分解的反应过程和相关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一、知识概述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
水的化学式为H2O。
在化学反应中,水可以通过合成反应与分解反应进行转化。
二、水的合成1. 实验材料:氢气生成装置、氧气气源、点燃装置、试管、试管架、水槽、防护眼镜、手套、导管等。
2. 实验步骤:a) 将试管插入氢气生成装置中,用水槽中的水将试管充满水。
b) 打开氢气生成装置开关,通过试管中的氢气进一步冲洗试管。
c) 使用点燃装置点燃试管中的氢气。
d) 将试管移到水槽中倾斜,打开氧气气源,让氧气与燃烧中的氢气反应。
e) 观察试管中的现象,发现水滴产生。
3. 实验现象:观察到试管中的氢气燃烧产生火焰,水滴随着火焰燃烧到试管壁上的冷凝液产生。
4. 实验原理:氢气与氧气发生剧烈的反应,生成水分子。
该反应被称为合成水的反应。
5. 实验注意事项:a) 进行实验时,确保实验环境安全,佩戴好防护眼镜。
b)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注意保持试管的稳定。
三、水的分解1. 实验材料:电解槽、铜板、导线、电源、防护眼镜、水和发光二极管(LED)等。
2. 实验步骤:a) 准备一个电解槽,将两片铜板分别连接在电解槽的阳极和阴极上。
b) 将电解槽中注入适量的水,以覆盖住铜板。
c) 使用导线将电解槽的阳极和阴极分别与正负极的电源连接。
d) 观察实验现象,同时使用LED指示灯来检测水的分解。
3. 实验现象:在电解过程中,氢气气泡在阴极产生,氧气气泡在阳极产生。
同时,由于水分子的分解,导致水的减少。
4. 实验原理:水可以通过电解进行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该反应称为水的电解反应。
5. 实验注意事项:a) 在进行电解实验时,确保实验环境安全。
b) 实验时要小心操作,注意保持试验装置的稳定。
四、拓展探究1.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合成水和分解水的条件、速率和影响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判断下图中各有几种分子?哪幅图表 示的是纯净物,哪幅图表示的是混合物?
图1
图2
图3
• 纯净物只由一种分子组成,混合物由两种 以上的分子组成。
思考:在图示的条件下,左图会转变成右边的哪幅图?
A
B
物理变化过程中, 分子的种类不会发生改变
C
物理变化过程中,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 不会发生改变
•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分子 的种类不改变、构成分 子的原子 种类不改变、分子不会分成原子。也就 是说在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不变”。HBiblioteka HO朴 美 燕
水 的 分 解 与 合 成
学习目标
• 通过“水的分解”实验,认识化学变化的 微观实质。并掌握水的分解的微观过程。 • 通过观察实验知道氢气燃烧的产物,并且 能够分析氢气燃烧的微观过程。 • 巩固化学变化的“实质”,并与物理变化 相区别。根据已有知识总结在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中不变的是什么。 • 知道化学反应的两个基本反应类型:分解 反应和化合反应。
反应中的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属于化 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 学反应中的化合反应。 物质 化学反应 • 请你对分解反应、化合反应进行定义。 【练】判断下列变化属于哪个类别?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物质 2. 碳铵受热分解成水、二氧化碳、氨气 3. 糖溶解在水中形成糖水 4. 海水经过太阳晒产生盐和水蒸气
探究水的合成
• 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合成”水?
讨论分析: 1. 合成水要通过什么“变化”来实现? 2. 合成水的原料在组成上要具备什么条件? 3. 这些原料之间能发生什么反应?
目标四: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
【问】后两个例子说明了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的共 •同特点是什么? 已知: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 都属于化学反应。
D
物理变化过程中, 分子不会拆分成原子
物理 变化,并且不会变成B、C、 • 我们知道水受热发生_____ D三幅图的样子。这就说明物理变化有什么特点?
温故而知新
• A. B. C. 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 水蒸发时,水分子的组成结构发生了变化 把白砂糖溶解在水里,糖分子分成原子分散在水中 水的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实质上是水分子的排列 方式和间隔发生了改变 D. 铁熔化成铁水,铁原子变成了其它种类的原子
思考:(2)那么负极产生 的气体是什么呢?氢气 为什么负极产生的 气体是正极产生气体的两倍? 请说出你的理由
探究一:水通电能发生怎样的变化?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水通电时在负极产生的 气体能够燃烧
小资料:氢气在空 气中能够燃烧,产 生淡蓝色的火焰
讨论小结:水电解的探究
一、水电解属于____变化。 二、水电解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负极产生的气体 是____。正极、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 _______。 三、从微观角度来说,为什么水通电能产生氢气和氧气? 四、对比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说说物理变 化、化学变化在实质上有什么区别?
探究一:水通电能发生怎样的变化?
•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水通电 氧气 。 时在正极产生的是_____ 思考:(1)这些氧气是怎 么产生的?
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被破坏成氢原子和氧 原子,两个氧原子结合,形成一个氧分子,大 量氧分子聚集就形成了氧气
探究一:水通电能发生怎样的变化?
•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水通电时在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 氧气 。 条复燃,所以推断是_____
目标:变化的实质和不变量
根据下图回答
(1)在物理变化中,_____(分子/原子)是不变 的;在化学变化中,____改变了,____是不变 的。 (2)说说物理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发生改变了?化 学变化实质的过程是怎样的?
探究二:氢气燃烧的微观过程
• 点燃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 个干燥的冷烧杯,可以观察 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 说明氢气燃烧时,有____生 成。 • 氢气燃烧一定会消耗哪种物 质? • 试分析氢气燃烧产生水的微 观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