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交桥初步设计总说明8.31讲义

合集下载

道路立交规划与设计总结

道路立交规划与设计总结

道路立交规划与设计-------总结第一章道路立交概论道路交叉:两条或两条以上道路在平面或空间上的交会。

道路立体交叉:两条或多条路线(道路与道路、道路与铁路、道路与其他设施线路)在不同平面上相互交叉的连接方式。

平面交叉的交通特征分流点: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合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

改善平面交叉口交通的基本途径1.实行交通管制-使交通流线在时间上分离:在交叉口设置交通信号灯或由交通警指挥,使发生冲突的车流从通行时间上错开。

2.采用渠化交通-使交通流线在平面上分离:在交叉口内合理布置交通岛、交通标志和标线、或增设车道等,引导各方向车流沿一定路径行驶,减少车辆之间的相互干扰。

如环形平面交叉可消灭冲突点。

3.修建立体交叉-使交通流线在空间上分离:将相互冲突的车流从通行空间上分开,使其互不干扰。

这是解决交叉口交通问题最彻底的办法。

立交的组成通常由跨线构造物、正线、匝道、出入口以及辅助车道、三角区、收费口几部分组成。

第二章立交交叉规划任务与内容:一定区域内,对立交位置与间距、基本类型、等级与规模、修建时序做全面布局和统一安排。

立交规划是道路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立交设计的前期工作,由规划部门完成。

步骤:前期(资料收集、交通分析)+内容+规划成果编制+规划任务、内容、步骤及成果主要成果:(1)立交规划说明(2)道路立交规划图(3)立交规划等级及技术要求表(4)立交规划表(5)立交工程预算表第三章立交选型与方案设计立叉的分类体系一、按相交道路跨越方式划分上跨式下穿式二、按交通功能划分分离式立体交叉互通式立体交叉三、立交的匝道形式定向式半定向式非定向式四、互通式立体交叉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交织型立体交叉喇叭形立体交叉•三路立交的代表形式•是用一个环圈式匝道和一个半定向匝道来实现车辆左转弯的全互通式立体交叉。

立交实例PPT课件

立交实例PPT课件

6 立体交叉设计实例
5、匝道连接部标高数据图 示出互通式立体交叉简图 及连接部位置,绘出连接细部平面(包括中心线、中央 分隔带、路缘带、行车道、硬路肩、土路肩、鼻端边 线等,不绘地形),示出各断面桩号、路拱横坡和断面 中心线以及各部分宽度,各点高程,比例尺一般用1: 200。
6、互通式立体交叉区内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图表 参照路段施工图要求中路基标准横断面设计图、路 基横断面设计图、路面结构图及排水工程设计图等 图表绘制,并根据需要绘制必要的设计图表。其他
4、匝道连接部设计图,示出互通式立体交叉简图及 连接部位置,绘出匝道与主线、匝道与被交叉道路、 匝道与收费站、匝道与匝道等连接部分设计图(包括 中心线、行车道、路缘带、路肩、鼻端边线等、不绘 地形),示出桩号、各部分宽度等。比例尺一般为1: 200。并绘出端部缘平面图和断面图,比例尺用1: 20
第65页/共23页
第198页/共23页
6 立体交叉设计实例
四、交叉口连接部设计 匝道两端与主线、被交线的连接区域,以及匝道与匝道间平 面的交叉区域为交叉口的连接部。由于连接部线形复杂,形 式多样,其平、纵、横设计非常复杂。通常用连接部高程设 计图表示连接部的详细设计。
第2109页/共23页
第210页/共23页
连接部第高221程页/共设2计3页图
2、互通式立体交叉线位图, 绘出坐标网格并标注坐 标,示出主线、被交叉公路及匝道(含变速车道)中心 线,桩号(公里桩、百米桩、平曲线主要桩位)、平曲 线要素等;列出交点、平曲线控制点坐标表。比例尺 用1:1000或1:2000。
第54页/共23页
6 立体交叉设计实例
3、互通式立体交叉纵断面图,参照路线纵断面图的 施工图要求绘制出主线、被交叉公路匝道的纵断面。

立交设计全文

立交设计全文

目录引言部分 (2)一、概述 (2)1.1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目的与意义 (2)1.2城市道路立交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3)二、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规划与设计 (4)2.1 交叉口规划原则 (4)2.2平面交叉口的分类 (5)三、平面交叉口的设计工作 (6)3.1 平面交叉口的综合治理 (6)3.2 平面交叉口概略设计 (8)3.3 平面交叉口详细设计 (9)正文部分 (11)一、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实例 (11)1.1 兰州市交通现状 (11)1.2 兰州市内平面交叉口的选择 (12)1.3 平面交叉口现状图 (13)1.4 兰州市宝石花路交叉口的改善设计方案 (14)二、城市道路立交设计实例 (15)2.1城市道路立交的规划 (15)2.2城市道路立交的设计 (16)2.3 兰州市盘旋路交叉口的现状 (17)2.4兰州市盘旋路立交的设计方案 (17)课程设计总结 (20)参考文献 (21)附录 (2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引言部分一、概述1.1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目的与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也不断的扩大,城市道路网也在不断增加。

平面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网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它的功能是连接相交道路,使其构成道路网,使路网中的人和车实现自由转向。

在平面交叉口处由于多个方向的交通流进入,交通量大,冲突点多,所发生的交通事故也特别多。

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络中的节点,各向道路在平面交叉口相互联接而构成网络,以沟通各向交通的需要。

平面交叉口在路网中起着使城市交通由线扩展到面的重要作用,解决各个方向的交通联系,同时,由于相交道路上的车辆和行人均需汇集于平面交叉口后,才能转向其他道路行驶,这时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机动车与行人之间产生许多汇合点、交织点和交叉点,互相干扰严重,容易造成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及交通污染。

道路平面交叉口既是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交通流分离、交汇的转换点,也是各类管线的集散处,道路景观的结点。

立交桥施工组织总设计方案

立交桥施工组织总设计方案

【精编】立交桥施工组织总设计方案黄石市黄富沿江公路沙村立交桥施工组织设计建设单位:黄石市公路管理处监理单位:湖北省公路工程咨询监理中心施工单位:中天路桥有限公司日期:二 OO 四年八月八日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一、概述二、编制依据第二章、工程概况一、结构形式二、技术标准三、主要工程数量四、气象、水文、地质等情况第三章、施工准备工作安排一、生产与生活临时设施二、进场便道及施工便道三、场地平整四、供水、供电五、组织机构与施工队伍部署第四章、施工进度计划安排一、准备工作二、桥梁工程三、全桥主要材料所需数量分月供应计划四、全桥主要机械设备表五、主要试验仪器数量六、全桥资金投入计划第五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一、桩基施工方案及方法二、系梁施工三、墩柱、盖梁施工四、20m预应力钢筋砼空心板的制作与安装五、桥面系施工第六章、施工测量组织方案第七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第八章、确保工程工期的措施第九章、雨季、冬季和夏季的施工安排第十章、确保工程安全措施第十一章、其它说明事项第一章编制说明一、概述沙村立交桥是沙村石料码头道路上跨黄富公路的一座立交桥,作为沙村大桥的附加工程交由我项目部完成,在我部与业主签订承包合同后,即派相关技术人员研究所有技术文件和施工图纸,全面领会设计意图;检查图纸与其各组成部分之间有无矛盾和错误;在几何尺寸、坐标、高程、说明等方面是否一致,并就桥址与业主及地方各级政府等有关部门多次勘测确认,最终在原设计的基础上将该桥址进行横向和纵向移位,尤其是沿桥位纵向朝沙村向移位2m 得到业主及地方认可。

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以公司现有的技术、设备、力量和历年来桥梁施工的经验作为基点,以总工期3个月即2004年8月8日正式开工,2004年11月16 日前竣工作为控制进度的标准,统筹考虑全桥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并按总工期的要求,编制实事求是的施工计划。

.....................................二、编制依据1、黄富沿江公路沙村立交桥合同协议书2、黄石市黄富沿江公路沙村立交桥一阶段施工图设计]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041-2000)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J071-98) 5、《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J51-2000) 6、《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 ( JTJ054-94) 7、《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TJ076-95)第二章工程概况一、结构形式本桥梁的的中心桩号:K41+250.795,全长27.04m。

最新互通式立交设计实例讲课讲稿

最新互通式立交设计实例讲课讲稿

2.7.17.2 延安路-南北高架立交1.立交概况1)立交等级延安路-南北高架立交位于成都路、延安路交叉口,是市中心的重要交通节点。

延安路是横穿上海市中心城区高架系统东西向的交通主干道,东接延安路隧道复线与浦东陆家嘴地区相连,西至虹桥国际机场和沪青平高速公路。

南北高架是一条纵贯市中心区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往南穿越黄浦江与浦东济阳快速路连接,往北至南北高架延伸线,与彭浦工业区和宝钢地区连接。

延安路-南北高架立交不仅是连接这两条干道的交通枢纽,而且是上海市高架系统“申”字型骨架的中心点。

因此,该立交是市区高架系统中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工程之一,它的建成将为高架系统安全、畅通、快速运行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根据立交所处的地理位置、相交道路的等级和在路网中的重要性,立交等级确定为互通式立交1级。

2)设计标准立交主线设计车速为60km/h,匝道为30km/h;主线净空为 5.2m,主线最小半径为1000m;匝道净空为4.5m,匝道最小半径为55m;主线最大纵坡为4.16%,匝道最大纵坡为5.5%。

3)选型依据(1)用地条件南北高架与延安路高架轴线间呈斜交72度,规划红线均控制在65m范围内,交叉口规划半径仅为80m。

立交四周建筑物稠密,有8层高的浦东大楼,多幢5层楼新工房,其余大多为2至3层的老式砖房,在交叉口西南象限紧贴红线有2幢24层新建高层建筑,立交占地很小,设计条件极为苛刻,立交方案的取舍受地形约束较大。

(2)交通量预测根据上海市交研所提供的交通流量预测资料,该立交远期2020年立交高峰小时流量为12683pcu/h,南北高架与延安路高架的交通比重2020年为54:45,南北高架流量略大于延安路高架流量。

南北高架的直行流量占进口总流量的58%,延安路高架的直行流量占进口总流量的53%,因此首先应保证该节点直行车流的流量。

(3)设计原则该节点为高架系统的中心,应为各个方向的交通提供互通、便利、安全的条件;在不破坏立交总体造型、不增加桥下净空的前提下设置人行设施,以确保行人安全通行。

立交桥项目施工设计方案文字说明

立交桥项目施工设计方案文字说明

(此文档为word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表 1 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一、前言(一)、编制说明:我单位在接到山东省济南至馆陶高速公路茌平西互通立交及连接线工程招标文件后,进行了认真阅读和分析。

针对本合同段路线长、结构物较多、质量要求严格等特点,为确保本工程在合同工期内优质全面完成,调集具有丰富公路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组建强有力的项目经理部,并对本工程进行科学管理、精心施工,同时投入我单位先进配套的施工机械设备,确保本工程在合同要求的工期内竣工并交付使用。

(二)、编制依据:1、《山东省济南至馆陶高速公路茌平西互通立交及连接线工程招标文件》及施工图纸;2、《国家标准规范》及公路工程施工设计等相关技术资料;3、当地气候、环境条件、人文背景等相关参考资料及现场考察情况;4、我单位施工经验、施工能力、人员及机械设备状况等内在条件;5、《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3 年版);6、相关《法律》、《法规》、《地方规定及相关条款》等参考资料。

(三)、工程概况:济南至馆陶高速公路于1996 年建成通车,在茌平县城留了一处出口,即现有茌平互通立交,接G105 G105在茌平拓宽改造后,进一步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而现有的茌平互通立交设计标准低,与G105的平交改立交难度大,导致现有茌平互通立交及G105茌平县城区段交通压力较大。

为了缓解现有济馆高速茌平互通立交目前交通压力,新建茌平西互通立交。

路线起点桩号LKO+OOQ位于王桥村西南现国道G105茌平县西环段,沿茌新河东侧向南,经刁家洼西侧,在吴小庄西北侧跨济馆高速,设茌平西互通与济馆高速相联接,跨济馆高速后,经泥匠王东向东南,在牛庄、于庄之间穿过,在李寺南侧转向东,经姜庄北、洼李南,在贾庄东接现有G105国道,终点桩号LK9+70Q第二合同段包括LKO+OO旷LK2+050路段和Lk3+050〜LK9+700路段,全长共计8.700km。

1、地形、地貌该路线所在区域属黄河冲积平原,为微度起伏的岗、坡、洼相间地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坡度较小,地面高程在海拔28.1m〜32.2m 之间。

道路下穿铁路立交桥-方案设计说明

道路下穿铁路立交桥-方案设计说明

目录1 概述 (1)1.1简述工程建设项目的概况 (1)1.2编制依据 (1)1.3设计范围 (1)1.4设计内容 (1)2 工程场地现状评价及必要性评价(如设计范围有两端引道或道路时) (2)3 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2)3.1地形、地貌 (2)3.2气象特征 (2)3.3工程地质 (2)3.4岩土层特征 (2)3.5水文地质 (2)3.6特殊性岩土 (2)3.7场地地震效应 (2)3.8建筑材料条件(砖、石、砂等建材) (2)3.9施工条件(水、电、运输、场地等)4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 (2)4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 (3)4.1设计原则 (3)4.2采用的规范、规程(按项目需要删减或增加) (3)4.3主要技术标准 (3)5 工程方案设计 (4)5.1立交桥工程 (4)5.1.1 道路下穿铁路立交桥方案 (4)5.1.2立交桥施工方法简述 (4)5.1.3 道路上跨铁路立交桥方案可行性论证 (4)5.2立交桥附属工程 (4)5.3引道(如为两端道路,则是道路工程)工程 (4)5.3.1平面设计 (4)5.3.2纵断面设计 (4)5.3.3横断面布置 (4)5.3.4路基支挡工程 (5)5.3.5 路基设计 (5)5.3.6 路面设计 (5)5.3.7如有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交通工程,则需相应增加各专业内容。

(5)6环境保护 (5)6.1环境保护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主要污染物及环境保护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1 主要污染物..................................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2 工程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环保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立交桥初步设计总说明8.31全解

立交桥初步设计总说明8.31全解

人行引梯:0.15m栏杆+ 1.35m人行道+0.15m栏杆=1.65m全宽一、总体设计(一)任务依据1. 黑龙江省工程咨询评审中心文件关于《密山市裴德医院至铁西新区铁路跨线桥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报告(黑咨业务三字【2013】758号)。

2. 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提供的关于密山市裴德医院至铁西新区铁路跨线桥新建工程的相关资料。

(二)设计标准1. 道路标准:城市主干道2. 桥梁设计荷载:1)恒载①恒载包括结构自重、基础沉降影响及桥面二期荷载。

其中桥面二期荷载包括桥面铺装、人行道、栏杆、防撞墙、防抛网等重量。

②支座沉降:不均匀沉降差均以1cm计。

2)活载:汽车荷载:城市-A级人群荷载:5.0kN/m23. 地震设防:基本地震烈度为小于6度,按7度进行构造设防。

4限界:铁路:净空>6.75m 净距:>2.44m;道路:规划红军路路净空>4.0m;规划平安路、供电路净空>5.0m。

5. 横断面:主桥:0.5m防撞墙+2.0m人行道+15.5m双向四车道+2.0m人行道+0.5m防撞墙=20.5m 全宽。

引桥:0.5m防撞墙+15.5m双向四车道+0.5m防撞墙=16.5m全宽6. 道路设计车速:60km/h7. 道路横坡:双面坡1.5%8. 道路设计最大纵坡:3.5%(三)测设简况于2013年8月初接受密山市光复街立交桥建设指挥部设计委托后,我院成立项目组并组织人员开始现场调查、测量、勘察,全面展开工作。

于2013年8月末依据《关于密山市裴德医院至铁西新区铁路跨线桥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报告完成本初步设计文件。

(四)路线起讫点及控制点本项目为跨越林密线铁路立交桥工程,路线走向按总体设计单位线形布设。

道路跨越铁路后大里程侧与光复街顺接,小里程侧与密山市规划长安街顺接。

工程设计范围内设计起点为GK1 + 104,设计终点为GK1+905,主要控制点为道路设计轴线与林密铁路交叉点处,道路里程为:GK1+573.195,林密线铁路里程为:K169+142.8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步设计总说明一、总体设计(一)任务依据1.黑龙江省工程咨询评审中心文件关于《密山市裴德医院至铁西新区铁路跨线桥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报告(黑咨业务三字【2013】758号)。

2.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提供的关于密山市裴德医院至铁西新区铁路跨线桥新建工程的相关资料。

(二)设计标准1.道路标准:城市主干道2. 桥梁设计荷载:1)恒载①恒载包括结构自重、基础沉降影响及桥面二期荷载。

其中桥面二期荷载包括桥面铺装、人行道、栏杆、防撞墙、防抛网等重量。

②支座沉降:不均匀沉降差均以1cm计。

2)活载:汽车荷载:城市-A级人群荷载:5.0kN/m23. 地震设防:基本地震烈度为小于6度,按7度进行构造设防。

4 限界:铁路:净空>6.75m 净距: >2.44m;道路:规划红军路路净空>4.0m;规划平安路、供电路净空>5.0m。

5.横断面:主桥:0.5m防撞墙+2.0m人行道+15.5m双向四车道+2.0m人行道+0.5m防撞墙=20.5m全宽。

引桥:0.5m防撞墙+15.5m双向四车道+0.5m防撞墙=16.5m全宽人行引梯:0.15m栏杆+1.35m人行道+0.15m栏杆= 1.65m全宽6.道路设计车速:60km/h7.道路横坡:双面坡 1.5%8. 道路设计最大纵坡:3.5%(三)测设简况于2013年8月初接受密山市光复街立交桥建设指挥部设计委托后,我院成立项目组并组织人员开始现场调查、测量、勘察,全面展开工作。

于2013年8月末依据《关于密山市裴德医院至铁西新区铁路跨线桥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报告完成本初步设计文件。

(四)路线起讫点及控制点本项目为跨越林密线铁路立交桥工程,路线走向按总体设计单位线形布设。

道路跨越铁路后大里程侧与光复街顺接,小里程侧与密山市规划长安街顺接。

工程设计范围内设计起点为GK1+104,设计终点为GK1+905,主要控制点为道路设计轴线与林密铁路交叉点处,道路里程为:GK1+573.195,林密线铁路里程为:K169+142.83。

(五)沿线地理特征及其与拟建项目的关系1.地形、地貌特征桥址区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工程区地貌单元为穆棱河阶地,地形较平坦。

2.气象工程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冬季严寒干燥,夏季多雨凉爽,春秋季干旱多风。

属严寒地区,主要城市1980~2010年气象要素如下:主要气象要素表表1城市气象要素鸡西1980~2010年年平均气温(℃) 3.8最热月平均气温(℃)23.4最冷月平均气温(℃)-21.3极端最高气温(℃)37.1极端最低气温(℃)-35.1年平均降水量(mm)550年平均相对湿度(%)54年平均蒸发量(mm)1280.4平均风速及主导风向 3.2米/秒,主导风向:西风最大风速(m/s)28.73.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区属穆棱河水系,主要地表径流为穆棱河,常年流水,雨季水量丰富,枯水期水量较小。

冬季封冻期11月至次年4月。

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局部含上层滞水,主要含水层为粉质粘土层,水量丰富,与地表水有密切的水力联系,除受大气降水补给外,与河水互相补给,埋深0.5~7.8m,水位变化幅度2.0~3.0m。

根据区域水文资料显示,按《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侵蚀性判定标准,工程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不具侵蚀性。

4.地层岩性及地址构造地层岩性工程区分布的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冲洪积层(Q4al)侏罗系上统(J3)。

依次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①填筑土(Q4ml):灰色,主要成分为碎石土。

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Ⅱ级普通土。

②种植土(Q4ml):黄褐色,含植物根系。

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Ⅰ级。

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③粉质粘土(Q4al+pl):黄褐-灰黑色,硬塑,含少量角砾。

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Ⅱ级普通土。

④砾砂(Q4al+pl):黄-黄褐色,饱和,中密。

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Ⅰ级。

3)侏罗系上统(J3)⑤砂岩:灰黑-黄褐色,全风化,节理发育,含粘性土,岩芯呈碎块状。

地址构造工程区大地构造单元属新华夏系构造体系第二隆起带—老爷岭隆起带。

华夏构造体系是测区内较老的构造体系,由一系列的北东向褶皱、冲断层及与它们相伴生的张扭性和扭性构造形迹所组成。

区内主要构造线方向为北北东和北东向为主,局部为北西或者东西向。

5.地震基本烈度采用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

6.冻结深度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2.43m。

7.不良地质经对区域资料和现场调查结果的综合研究,工程区为穆棱河阶地,基底稳固,无不良地质现象分布。

二、路线(一)平面设计本设计采用上交桥形式上跨既有林密线铁路线路,跨线桥与林密线交角为52°50'20",跨线桥轴线与林密线交汇于K169+142.833处。

整个设计范围道路轴线按R=2000m曲线布设(HY点里程:GK1+350.00,YZ点里程:GK1+792.802),设计起点为GK1+140,设计终点为GK1+905,路线全长765m。

设计范围内GK1+140~ GK1+350位于缓和曲线上、GK1+792.802~GK1+905位于直线上,GK1+350~ GK1+792.802 为曲线段。

桥梁孔跨形式为(2-25)m+(6x20m+3x30m +4x20)m箱梁桥,桥梁全长340m。

其中跨线主桥为3x30m,全长90m,全宽20.5m,引桥铁西新区侧为(2-25)m+(6x20)m,裴德医院侧为(4x20)m,全长共250m,全宽16.5m。

引道轴线铁西新区侧与密山市规划长安路相接,裴德医院侧与光复路顺接,引道全长425m,其中铁西新区侧引道长218.195m,裴德医院侧引道长206.805m,全宽16.5m;GK1+300.935处有一条排水沟,设置1-5.3m框架涵,全长16.5m。

主桥两侧各设人行梯道一处,共四座,梯道宽1.65m。

(二)纵断面设计GK1+240~GK1+573.195 纵坡为+3.5%,坡长为333.195 m;GK1+573.195~GK1+840.000 纵坡为-3.5%,坡长为266.81m;两相临纵坡段之间衔接处均按规范要求设置竖曲线。

纵坡设计指标和设计采用值表2项目计算行车速度(km/h)60线形指标值规范规定值设计采用值纵坡最大纵坡推荐值(%) 5 3.5 最大纵坡限制值(%) 6 /纵坡最小长度(m)150 266.81 极限最小纵坡(%)0.3 /凸形竖曲线半径极限最小半径(m)12002000 一般最小半径(m)1800凹形竖曲线半径极限最小半径(m)10002500 一般最小半径(m)1500竖曲线最小长度(m)50 124.26 铁路主桥桥下净空7.16m,规划红军路净空4.15m,规划平安路净空7.12m,供电路净空7m。

三、路基路面(一)施工标段划分情况整个路线全长765m为一个施工标段。

(二)路基设计原则、路基宽度及横断面布置在交通部“安全、环保、舒适、和谐”新理念的基础上,具体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确定路基设计基本原则为:安全耐用、节约投资、控制用地、保护环境。

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中的规定,确定路基宽度及横断面布置。

引道路基全宽16.5m,横断面布置为:0.5m防撞墙+15.5m双向四车道+0.5m 防撞墙。

横断面均设置1.5%双向坡。

(三)路基设计GK1+207.685~GK1+287.685,GK1+803.195~GK1+888.195引道挡土墙采用重力式挡墙,C30砼墙身,M20浆砌片石基础,总长165m。

道路中心里程GK1+287.685~GK1+357.685,GK1+698.735~GK1+803.195引道挡土墙采用加筋土挡墙,C30钢筋混凝土面板墙身,M20浆砌片石基础,总长176.46m。

(四)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及填料强度要求路基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砾类土、砂类土应优先选作路床填料,细粒土可填于路堤底部。

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基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均应采用同类填料,厚度不小于50cm。

路基填料必须进行野外试验,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有机土、草皮、生活垃圾和含有腐朽物质的土,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基填料。

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土基回弹模量≥30MPa,设计弯沉值:383(1/100mm)。

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 D30-2004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具体见下表:路基土最小强度和压实度要求表3 填挖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填料最小强度(CBR)压实度填料最大粒径填方路基上路床0~0.3 5 ≥95 10 下路床0.3~0.8 3 ≥94 10 上路堤0.8~1.5 3 ≥94 15 下路堤 1.5以下 2 ≥92 15零填及挖方路基0~0.3 5 ≥94 10 0.3~0.8 3 ≥94 10 0.8以下 3 ≥94 10结构层以下若存在不良地质路基,需换填80cm碎石土,分层压实,换填范围为GK1+140.00~GK1+300.00,若施工时其他路段存在不良地质路基,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地基处理。

(五)路面结构设计路面结构层的厚度计算,按现行的交通部颁发的《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进行设计。

混凝土设计弯拉强度为5.0Mpa。

路面总厚度为75cm。

各层结构见下表。

路面厚度计算表表4设计厚度(cm) 路面结构结构名称24 面层水泥混凝土18 基层6%水泥稳定50%中粗砂+50%碎石18 底基层6%水泥稳定70%中粗砂+30%碎石15 垫层中粗砂(六)路面强度及压实度标准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弯拉强度5.0Mpa, 路面各结构层均采用重型击实标准,上基层压实度为98%,下基层压实度为97%,垫层压实度为93%。

各层顶面设计弯沉值(1/100mm)如下:路基顶面:200下基层:84上基层:64路面面层及上、下基层混合料均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合、汽车运输。

桥面铺装采用13cmC50防水混凝土。

(七)路面材料、规格及混合料组成设计1.水泥路面水泥混凝土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基层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中表3.1.1和3.1.2中关于水泥的规定。

2.水泥混凝土路面用砂及碎石砂质量应坚硬、清洁、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应有适当的级配,其技术要求及其级配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中表3.4.1II 级以上和3.4.2中粗砂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