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初步设计说明书(范文)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书第一篇工程概述一、工程范围及设计内容1.工程范围扶沟县城南片区花园路新建工程位于抹沟县城南,为城市主干路。
本次设计花园路北起南环路,南止白亭路,设计全长2174.698m,道路规划红线宽为40m,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
2.设计内容按设计合同中要求,本次设计应达到建设部下发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及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本次道路工程设计主要包括:道路平面线形、纵断面、横断面、路面结构层、无障碍设计等。
-3.设计总原则(1)设计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强制性条文。
(2)为车辆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行车条件,完善交通设施,同时具备良好的景观,体现道路的性质与功能。
(3)工程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4)便于实施,缩短工期。
(5)高起点、高标准的进行设计,最终达到“人、车、路、环境”四者完美结合,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二、道路性质与技术标准1.设计依据:|(1)扶沟县住房与城乡建设局提供的l:1000现状带状地形图;(2)《扶沟县城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一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7)《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TG 50—2001):(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9)《扶沟县城南片区花园路、洧水路新建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河南省豫建设计院(10) 其它有关国家、地方法律、法规。
2.设计标准(1)道路工程平面设计标准本次设计花园路纵贯南北,为扶沟县城市道路主干道道路,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规划标准横断面宽为40米。
花园路与南环路、立雪路、大程路、洧水路、大扶路、雕亭路、龙门路、白亭路等道路相交,各交叉口均采用平交口。
市政道路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一、工程概述沈阳市是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核心区域,正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装备制造业规模占全市工业总量的51.1%,占全省装备制造业比重超过40%。
某某是全市装备制造业“三加二”发展布局中重要的配套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是某某的重大发展机遇和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2010年1月,某某在全省率先、全国首批提出了专业化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发展构想并集全区之力付诸实施,中国·沈阳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园的建设,必将在全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发挥基础性支撑作用。
我公司受沈阳市某某城建局的委托,承担某某某某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任务。
某某起点为某某,向东南延伸,终点与中央大街相连,全长5959.14米。
设计范围及工程量统计段落为K0+060~K5+915。
具体设计内容为道路工程、排水工程、桥涵工程等。
根据业主意见,本工程分三个标段进行施工图设计。
第Ⅰ标段为:K0+000~K2+280;第Ⅱ标段为:K2+280~K4+000;第Ⅲ标段为:K4+000~K5+959.14。
二、设计依据和设计规范1、《1:500地形图及道路定线图(非电子版)》(沈阳市规划院提供)2、沈阳市某某城乡建设局某某岩土工程勘察初步资料《详勘阶段》(某某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4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9、《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10、《城市道路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05MR101)11、《城市道路路基路面及其他设施》(国家建筑标准图集 MR1)三、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一)设计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某某某某为城市主干路,其设计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如下:1、设计车速: 50km/h2、荷载标准: BZZ—1003、车行道横坡:双向1.5%抛物线路拱(二)设计原则1、技术规范框架内高标准设计原则道路设计各项技术指标严格执行国家现行道路设计规范。
市政道路方案设计说明(市政工程(含道路、交通专业等)

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初步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1.1项目的地理位置项目地理位置图平阳县,隶属于浙江省温州市。
地处浙江东南沿海,陆域介于北纬27°21ˊ~27 °46ˊ、东经120°24ˊ~121°08ˊ之间,陆域面积1051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300平方千米本项目位于温州市平阳县某某某,某某某是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下辖镇,地处平阳县西北部,东、东南、南、西南、西与水头镇为邻,西北与文成县平和乡接壤,北、东北与瑞安市高楼镇交界。
行政区域面积80.10平方千米。
1.2工程规模、概况本次设计某某某道路起点西接某某某,道路起点桩号K0+000,终点桩号K0+888,实施道路全长888m,现状道路红线宽度1.9~7.6米,等级参照城市支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为20Km/h。
1.3道路现状现状某某某为周边居民出行的主要通道,沿线两侧有大量居民住房及商业用地,现状道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破损严重,多处出现板块沉陷,脱空、开裂等路面病害,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出行及某某某的镇容镇貌。
因此本次设计对现状道路进行提升改造,并对沿线附属设施进行补充设计。
现状道路(一)现状道路(二)现状道路(三)现状道路(四)1.4 设计内容我院承担该项目的设计内容为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等。
2、设计依据2.1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提供的电子地形图;2、相关规范及地方法规;3、本工程签订的设计合同。
2.2采用规范( 1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版)( 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3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4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 5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 6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 7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8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9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 51038-2015)(10)《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1.2.3-2009)(11)《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12)《道路交通反光膜》(GB/T 18833—2012)(1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14)《温州市市政工程设计导则》2012.09;(15)建设部发布的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2013年版)建设部、交通部颁发的其它有关规范。
市政道路初步设计总说明

中山市xxxxx路工程初步设计说明3 总体设计3.1 总体设计原则设计按照“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念,以人为本,从路线、路基、路面、桥梁、不良地质、环保景观、少占耕地、水土保持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总体设计原则如下:(1)根据《工可报告》确定的路线走向,考虑本项目地形地貌以及地质条件,广泛征求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意见,并结合当地发展规划和要求,通过多方案比选论证,选择最优路线方案。
(2)充分体现“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环保设计理念,合理利用地形,少填少挖,保护沿线耕地、植被等,使公路与自然和谐相溶。
(3)处理好城镇、厂矿企业建设规划、地方道路、广中江高速公路等的关系;充分考虑沿线居民出行方便,综合考虑研究设置平面交叉、港湾式停靠站的位置、拟建规模和设计型式。
(4)路基设计贯彻“低填、浅挖、缓边坡”的原则。
本合同段实行“低路堤”的设计原则,减少填方和占地,有利于软基处理,边坡防护以植物防护为主。
(5)重视工程安全性设计,运用运行速度和行车安全的理念,对线形指标进行优化设计,外业验收后通过调整曲线半径配置、平均纵坡、改善偏角和视距等措施,提高了路线平纵指标,提高道路的行车安全,充分体现安全至上的设计理念,并采用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保障工程本体结构和用路者运营的安全。
(6)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现行相关规范、规程和“强制性执行条文”,严格控制批准的建设规模。
(7)认真研究和执行历次审查会议纪要精神,设计方案充分重视专家和地方政府的意见。
综合考虑和协调各方面因素,确保道路使用的安全性、经济性和舒适性。
3.2 路线起终点论证及与其他公路的衔接方案项目起点位于新丰北路北端平交口格兰仕研发中心附近,为原工可报告终点,该点顺接现状新丰北路平交口。
项目终点位于圾垃处理场大门交叉口,为原工可报告起点。
本项目为中山市北二环公路在黄圃镇境内的一段,起终点均以其后建成的北二环前后段落顺接,起终点位置唯一。
XX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市政工程-某路初步设计说明

XX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市政工程-XX路初步设计总说明1道路地理位置图XX市位于XX省北部,地处华东地区腹地,为苏、豫、皖三省交界,北接肖县,南临蒙城,东与宿州比邻,西连涡阳与河南永城。
南北长约108公里,东西宽约60公里,总面积约2725平方公里。
整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以平川广原为主要特征。
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该市建立了便利发达的对外交通网络。
铁路东临京津沪,北连陇海,西接京九,符夹线、青阜线贯通全境;有6条国道、省道从市中心穿过,途经市区的合(合肥)徐(徐州)、欧亚大陆桥——连(连云港)霍(霍尔果斯)高速公路已经贯通;年吞吐量100万吨的青龙山港口,可将货物直入淮河、长江;空运距扩建中的江苏徐州观音机场仅50公里。
XX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6年2月经XX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由新城综合区和龙湖工业园区组成。
经过多年建设,新城综合区已成为XX市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工业发展开始寻找新的载体。
2004年9月设立龙湖工业园区,作为XX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补充用地,但龙湖工业园选址先天不足,采煤塌陷及煤矿资源压覆,可建设用地不足,启动区用地基本用完,同时龙湖工业园位于城市上风向,工业污染对未来XX打造生态“山水城市”建设产生潜在威胁。
为满足城市快速发展对用地的需要,面对龙湖工业园显现出的用地瓶颈问题,有必要跨出园区,为未来发展寻求新的载体,XX经济技术开发区必须改变原有一园发展模式,走“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寻求新的产业发展载体——XX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
为贯彻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按照XX市城市建设“东拓南进”发展战略的要求,发挥XX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型化、功能综合化工业基地作用,实现XX市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稳步、健康、快速发展,市领导及时提出了XX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的建设。
规划注重开发区扩区内交通与东部新城、烈山片区等城市组团的相互联系,相阳南路、新湖南路等与市区相通。
完整的市政工程设计说明书

第一篇综述篇第一章工程概述一、工程背景XXX道路工程经XXX批准,由XXX筹资建设。
本工程是XXX配套道路。
由于XXX项目已启动,作为配套道路的本工程必须同步实施。
为此,加快建设本项目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二、工程范围及设计内容1.工程范围XXX道路工程共分主、次两条道路(按规划要求均为次干道,为本工程描述方便,称之为主、次干道),主干道西起洪塘中路,南至北外环路,按本次招标要求,设计全长1268.49米,道路标准断面宽36米,断面布置为:4.5米人行道+10.5米车行道+6米绿化带+10.5米车行道+4.5米人行道。
次干道西起主干道(K0+920.277),东至西外环路,全长449.26米。
路基断面同主干道,主、次干道设计车速均为40公里/小时。
2.设计内容按招标文件要求,本次投标设计需达到初步设计深度。
主要包括:道路工程,主要是平面线形、纵断面、横断面等设计。
排水工程,主要是雨、污水平、纵断面设计标高、管基等设计。
桥涵工程,主要是主干道1×20米及次干道1×13米简支梁桥各一座。
交通工程,主要是交通标志标线、交叉口平面、交叉口组织方案设计及停车站站点等设计。
其它设计,主要包括景观、附属配套道路配套设施,其中道路景观设计,主要是指道路空间景观、绿化及设施的方案设计和主要街景景点等设计。
道路配套设施主要是指沿线照明、环卫、路名牌等公共设施及人行道、无障碍等设计;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方案等设计。
3.设计总原则(1)设计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强制性条文。
(2)为车辆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行车条件,完善交通设施,同时具备良好的景观,体现道路的性质与功能。
(3)设置合理、完善的排水管线,为道路提供良好的排水条件。
(4)工程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5)便于实施,缩短工期。
(6)高起点、高标准的进行设计,最终达到“人、车、路、环境”四者完美结合,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第二章设计依据、标准和规范一、道路性质与技术标准1.设计依据(1)XXX。
市政道路初步设计总说明

中山市xxxxx路工程初步设计说明3 总体设计3.1 总体设计原则设计按照“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念,以人为本,从路线、路基、路面、桥梁、不良地质、环保景观、少占耕地、水土保持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总体设计原则如下:(1)根据《工可报告》确定的路线走向,考虑本项目地形地貌以及地质条件,广泛征求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意见,并结合当地发展规划和要求,通过多方案比选论证,选择最优路线方案。
(2)充分体现“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环保设计理念,合理利用地形,少填少挖,保护沿线耕地、植被等,使公路与自然和谐相溶。
(3)处理好城镇、厂矿企业建设规划、地方道路、广中江高速公路等的关系;充分考虑沿线居民出行方便,综合考虑研究设置平面交叉、港湾式停靠站的位置、拟建规模和设计型式。
(4)路基设计贯彻“低填、浅挖、缓边坡”的原则。
本合同段实行“低路堤”的设计原则,减少填方和占地,有利于软基处理,边坡防护以植物防护为主。
(5)重视工程安全性设计,运用运行速度和行车安全的理念,对线形指标进行优化设计,外业验收后通过调整曲线半径配置、平均纵坡、改善偏角和视距等措施,提高了路线平纵指标,提高道路的行车安全,充分体现安全至上的设计理念,并采用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保障工程本体结构和用路者运营的安全。
(6)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现行相关规范、规程和“强制性执行条文”,严格控制批准的建设规模。
(7)认真研究和执行历次审查会议纪要精神,设计方案充分重视专家和地方政府的意见。
综合考虑和协调各方面因素,确保道路使用的安全性、经济性和舒适性。
3.2 路线起终点论证及与其他公路的衔接方案项目起点位于新丰北路北端平交口格兰仕研发中心附近,为原工可报告终点,该点顺接现状新丰北路平交口。
项目终点位于圾垃处理场大门交叉口,为原工可报告起点。
本项目为中山市北二环公路在黄圃镇境内的一段,起终点均以其后建成的北二环前后段落顺接,起终点位置唯一。
市政道路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施工设计阐明书19.现行有关规范、规程、原则等。
一、工程概况本段XX 路是南北向交通支路,本工程北起XX 大道,南至XX 路。
施工起点 0+,施工终点XXX,道路设计全长XXX 米,道路规划红线宽度 12 米。
路面构造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二、设计根据3.建设单位提供的水文资料及有关城建档案资料;4.《都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6.《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10.《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 D80-);1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12.《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13.《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献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3 月);1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1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16.《城乡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17.都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18.本区域按一遇洪水频率设计,一遇的洪水位为:22.5m。
三、重要技术原则1.道路等级:都市支路;2.计算行车速度:30Km/h;3.设计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4.交通等级:中;5.荷载原则:机动车道: BZZ-100KN;6.抗震原则:道路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7.坐标系统:1980 西安坐标系;8.高程系统:1985 国家高程基准。
四、设计概要道路平面设计道路平面设计以规划的道路中心线作为设计根据。
与相交道路均采用平交形式。
道路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标高:道路中心线处路面标高。
XX 路纵断控制条件重要为:XX 路-XX 大道交口处设计标高;XX 路-XX 路交口处设计标高;五十年一遇防洪水位控制标高;根据上述竖向控制条件,并结合现状地形,综合考虑土方平衡来进行竖向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设计证书编号:A222000384 工程编号:龙湖区龙祥街道夏桂埔社区“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初步设计二○一八年十一月目录1 设计说明书 (1)1.1 概述 (1)1.1.1 任务依据 (1)1.1.2 设计标准 (1)1.1.3 工程概况 (1)1.1.4 项目研究过程 (2)1.1.5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2)1.1.6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2)1.2 功能定位 (2)1.2.1 规划情况 (2)1.2.2 交通量预测 (2)1.2.3 工程建设意义 (2)1.3 建设条件 (3)1.3.1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3)1.3.2 工程地质条件 (5)1.3.3 交通设施现状与规划 (6)1.3.4 沿线环境敏感区(点)分布及对项目建设的影响 (7)1.3.5 项目区域内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对项目的影响 (7)1.3.6 沿线市政管线的现状与规划 (7)1.3.7 各项(地质、地震、环保、水保等)专项评价、评估结论对项目的影响 .. 71.3.8 有关部门对重大问题的意见,沿线居民的要求或建议 (7)1.3.9 其他 (7)1.4 工程设计 (7)1.4.1 设计原则 (7)1.4.2 设计依据 (8)1.4.3 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9)1.4.4 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9)1.4.5 横断面设计 (10)1.4.6 路基、路面结构设计 (11)1.4.7 道路附属工程设计 (14)1.4.8 桥梁、隧道及涵洞设计 (14)1.4.9 排水工程 (14)1.4.10 沿线环境保护设施 (15)1.4.11 近远期结合实施方案 (20)1.4.12 新技术应用情况及下阶段需要进行的试验研究项目 (20)1.4.13 设计配合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21)2 工程概算 (21)2.1 工程概况 (21)2.2 编制依据 (21)2.2.1 工程项目及工程量: (21)2.2.2 定额及取费依据: (21)2.2.3 价格依据: (22)2.2.4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计算依据: (22)2.2.5 其他 (22)2.3 概算投资 (22)3 主要材料及设备表 (23)3.1 道路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 (23)3.2 污水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 (23)3.3 雨水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3)5 附件 (24)6 设计图纸 (24)1设计说明书1.1概述1.1.1任务依据受汕头市龙湖区龙翔街道夏桂浦社区居委会委托,我院承担《龙湖区龙祥街道夏桂埔社区“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初步设计》的任务。
根据《龙湖区龙祥街道夏桂埔社区“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以下简称“本项目”)任务书,任务内容有:初步设计、工程概算等。
1.1.2设计标准本项目为改建工程,建设规模包括4条城市支路。
各道路主要设计指标详见下表:表1.1.2-1 工程主要设计指标一览表道路名称桂学路、桂兴路、桂欣路、桂田路道路等级支路车行道宽度(m)6(桂学路、桂田路)5.5(桂兴路、桂欣路)设计行车速度(km/h)20交通等级轻等路面结构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道路设计年限(年)15/15结构标准路面:BZZ-100 桥涵:城B级抗震设防道路:8度设防桥梁:9度设防排水体制雨水重现期与径流系数P=3年/ψ=0.61.1.3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汕头市龙湖区龙祥街道夏桂埔社区。
桂学路呈南北走向,桂兴路、桂欣路、桂田路呈东西走向。
本项目建设规模包括道路4条,全长1946.634 m。
项目路线经过位置现状为混凝土村道,道路两侧为居民建筑、商铺、学校。
图1.1.3-1 项目总体位置图本项目研究范围内4条道路设计等级均为城市支路,共长1946.634m,分别为:桂学路,长153米,道路车行道宽6m,双向两车道,设计时速20km/h;桂兴路,长768.813米,道路车行道宽5.5m,双向两车道,设计时速20km/h;桂欣路,长751.383米,道路车行道宽5.5m,双向两车道,设计时速20km/h;桂田路,长273.438米,道路车行道宽6m,双向两车道,设计时速20km/h。
本项目工程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
1.1.4项目研究过程2018年9月我院受业主委托承担《龙湖区龙祥街道夏桂埔社区“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的初步设计任务。
通过与业主、规划等部门沟通及意见咨询,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现场踏勘、调查研究、资料收集和计算分析,我院于2018年11月编制完成了本项目初步设计。
1.1.5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批复,本设计严格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意见执行。
1.1.6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无1.2功能定位1.2.1规划情况本次项目建设规划符合《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2017 修改)》及《龙湖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10-2020 年)》等上层次规划。
1.2.1.1规划背景在推进创文强管工作中,龙湖区将城中村作为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试金石”,试点探索长效管理路径。
2016 年,龙湖区启动夏桂埔社区创建文明城中村示范点工作,在巩固前期创文成果(“还路于民”整治、实施卫生管理市场化等)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全面提升城中村治理水平。
龙湖区从规划入手,破题城中村文明创建。
结合夏桂埔社区建设现状,以及淮河路即将建设贯通嵩山路至泰山路等实际,在土地利用现状基础上,通盘考虑夏桂埔“城中村”建设发展,编制新的村政建设提升规划。
并在此基础上,投入1000 多万元,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安全文明新型“城中村”示范点。
夏桂埔社区城中村示范点建设将实施美丽社区惠民、社区生态利民、平安社区安民、综合服务便民、公共文化乐民、志愿服务暖民、基层治理护民等“八大工程”,通过推进社区环境整治保洁、探索推行“穿衣戴帽”、建设“平安社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社区文化广场等一系列具体举措,加强社区软硬件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营造文明新风,力争半年见成效。
第一期投入140 万元推动各项工程有序开展,完成嵩山路一侧步道升级改造建设,社区主要道路桂华路段“穿衣戴帽”工程,规范电线、通信网络线路架设,全面提升“城中村”形象,提升了居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亦为本次整治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2交通量预测略。
本项目属于老路改造,周边均为城市建成区,现有道路已使用多年,本次改造不增减现状道路宽度,因此交通量已基本趋于稳定。
1.2.3工程建设意义1、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需要城市对周边地区有较强的区域中心带动作用,也是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的源头。
城市化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是社会发达进步的重要标志。
推进城市化建设,要求农村剩余劳动力尽快向城市转移。
如果农民仅仅实现地域转移,而没有实现户籍、组织和管理体制、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等的更新转移,就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如果城中村不进行彻底的改造,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就难以适应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次,改造城中村是建设现代化城市、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
现代城市必须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城市功能齐全、环境优美。
搞好城市规划,目的是要营造经济发展、法治文明、生态平衡的良好环境。
但是,城中村杂乱无章的建筑,脏乱差的生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形象,拉低了城市的品位,成为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一大障碍。
目前汕头市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中村问题必将成为政府面对的主要热点难点问题之一。
因此,要建设现代化城市,提高城市的品位和竞争力,就必须改造好城中村。
2、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城中村的农民虽然变成了城市居民,但其小农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很难一下子转变过来。
失去土地后,他们一般会把生存和发展的希望寄托于房屋之上,以期从房屋出租中谋求生活保障。
这是造成“城中村”建筑密集无序、外来人口聚居和城市治安问题高发的根本原因。
更为严重的是,城中村缺乏配套基础设施,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就业困难,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
因此,改造提升城中村的基础设施,加强社区建设,更新居民的思想观念和提升文明素质,已成为维护社会治安和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3、是提高人民群众的居住质量的需求由于历史原因,夏桂埔社区住宅配套设施不全、环境卫生较差,主要表现是住宅成套率低、道路坑洼不平、排水不畅、缺乏固定的垃圾存放场所,群众生活非常不便,虽然生活在城市,但与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不可同日而语。
相关部门经常收到人民群众通过各种途径反映的意见和建议,要求尽快出台有关政策,进行城中村改造。
因此,加快城中村改造是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客观要求,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4、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需求城中村的居民虽然生活在城市,但受长期以来固有观念的影响,一直保持着农村、农民的传统生活习俗和方式,始终没有在真正意义上融入现代城市生活之中。
实施城中村改造,势必有利于打破传统农村的固有格局,促进城中村居民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1.3建设条件1.3.1沿线自然地理概况1.3.1.1气候条件汕头市地处低纬度,濒临南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常年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的天气气候特点。
由于汕头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天气变化极其复杂,各种自然灾害,如春季低温阴雨,夏季洪涝及高温,夏秋台风,秋冬冷害,以及春旱,秋旱等严重灾害,给我市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1)气温、日照、霜日根据近30年我市气温实况资料统计,市区年平均气温为22.0℃;极端最高气温38.8℃,出现在2008年7月27日。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991年12月29日的0.3℃。
年日照2000—2500小时,日照最短为3月份。
冬季偶有短时霜冻。
(2)降水由于汕头市濒临南海,水汽来源丰富,降水强度大,降水量充沛,但旱涝季节变化也比较明显。
汕头市近30年平均降水量为1618毫米,但年际变化较大。
自1951年以来至今年最大降水量为2006年的2572.2毫米,年最少降水量为1956年,仅降有923.9毫米,多雨年与少雨年相差一倍以上。
全年中主要降水集中在前汛期(4~6月)和后汛期(7~9月),而后汛期的降水系统主要是热带气旋(台风)。
各季节降水量差异甚大,1-3月年平均降水量为202.5毫米;4-6月年平均降水量为654.8毫米;7-9月平均降水量为663.9毫米,10-12月平均为96.3毫米。
(3)风向、风速汕头市风向的频率各月变化甚大,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春秋季盛行偏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