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及市政管线工程初步设计(全面)
《详细蓝图》技术规定

详细蓝图编制技术规定(讨论稿)一九九八年六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统一深圳市详细蓝图编制的内容、深度和格式,实现详细蓝图编制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特制定本技术规定。
第二条详细蓝图一般应在已经批准的分区规划和法定图则的指导下编制,对城市即将开发或重建的地段以及重点地段的用地安排、建筑布局、室外环境、道路交通及市政设施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它是对上层次规划所确定的各项目标在空间及平面布局上的落实。
第三条详细蓝图是各项建筑工程、道路及市政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第四条凡法定图则覆盖的地段,依据法定图则确定的控制要求编制;凡法定图则尚未覆盖的地段,依据分区规划确定的各项要求编制。
第五条本规定适用于深圳市城市规划区内任何地段的详细蓝图的编制活动。
本规定未包括的内容,除应遵循《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SZB01-97)外,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现行的其它有关法律、条例和规范的规定。
第六条详细蓝图由市局(或授权分局)委托具有甲级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
第七条本规定的解释权属深圳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
第二章.详细蓝图成果构成第八条详细蓝图的成果包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纸及其相应的电子数据,必要时应制作模型或电脑三维动画。
(一)规划说明书重点阐述规划地段的周边环境和现状条件分析,规划的依据、原则和构思,方案的主要特点、实施要点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二)规划图纸为表明规划地段现状和规划情况的各类规划图纸。
(三)电子数据与上述文字和图纸相对应的电脑数据成果。
(四)模型或电脑三维动画必要时制作表达规划设计意图及周边环境的模型或电脑三维动画。
第三章. 详细蓝图编制的内容及深度规定第九条规划说明书的编制内容及深度规定(一)规划依据说明详细蓝图的规划委托或授权情况,列举详细蓝图所遵循的上层次规划和所依据的有关文件、条例及特殊规范等。
(二)现状条件分析规划地块现状建设条件分析,包括现状土地利用、建筑或构筑物的质量及拆迁处理、人口的数量与分布、公共设施的配套情况、交通和市政设施的负荷状况等,分析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规划对策。
市政管线综合规范

市政管线综合规范篇一:市政工程管线布置规范集,很有用!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集第一章总则1.0.1 为合理利用城市用地,统筹安排工程管线在城市的地上和地下空间位置,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及城市工程管线与其他各项工程之间的关系,并为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含分区规划)、详细规划阶段的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1.0.3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排列顺序和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最小覆土深度;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架空敷设时管线及杆线的平面位置及周围建(构)筑物、道路、相邻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
1.0.4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并应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
1.0.5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结合城市的发展合理布置,充分利用城市地上、地下空间。
1.0.6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与城市道路交通、城市居住区、城市环境、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热力工程、电力工程、燃气工程、电信工程、防洪工程、人防工程等专业规划相协调。
1.0.7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地下敷设2.1 一般规定2.1.1 城市工程管线宜地下敷设。
2.1.2 工程管线的平面位置和竖向位置均应采用城市统一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2.1.3 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要符合下列规定:2.1.3.1 应结合城市道路网规划,在不妨碍工程管线正常运行、检修和合理占用土地的情况下,使线路短捷。
2.1.3.2 应充分利用现状工程管线。
当现状工程管线不能满足需要时,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可废弃或抽换。
2.1.3.3 平原城市宜避开土质松软地区、地震断裂带、沉陷区以及地下水位较高的不利地带;起伏较大的山区城市,应结合城市地形的特点合理布置工程管线位置,并应避开滑坡危险地带和洪峰口。
市政道路设计说明

市政道路设计说明----78cc8ad4-715d-11ec-8993-7cb59b590d7d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北城路是交通中心周边道路的市政工程建设项目之一。
道路位于规划交通中心北侧,靠近高速铁路客运站。
道路起点为在建北城路西段,终点为北城桥。
全长870.73米,红线宽30米。
现状裴城路为既有道路,既有路面为水泥混凝土结构,本次设计中将破除原有道路结构,按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新建。
道路采用城市次干道标准,断面为单块板。
道路周边地块形成于年,道路两侧分布有民用住宅区、教育机构和少量企事业单位。
基本上没有必要拆除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建筑物。
本册设计内容含道路、照明、排水管线及交通工程等,本设计说明为道路部分及总体设计说明。
二、初步设计批准意见和实施(一)初步设计批复1.道路红线宽30m:4.0m人行道+2.0m绿化带+18.0m道路+2.0m绿化带+4.0m人行道。
(二)初步设计批复执行情况1.跟随回答。
三、设计依据及相应技术规范(一)设计依据(1)我院与建设单位(眉山发展(控股)有限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2021qt-005补1,2021.08);(2)北城路红线图(市交通中心至永通河)(美建轩[2022]65号);(3)《眉山市东坡大道、裴城路、红星路、环湖路东延段道路路面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定版)》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1年8月;(4)测量单位提供的实测道路横、纵断面数据;(5)我院相关设计人员现场踏勘资料;(6)初步设计批准意见和审查会议纪要;(7)眉山交通中心周边道路市政工程裴城路(永通河至双赋园(节)工程地质勘察报告;(8)眉山市公共交通客运公司关于裴城路公交港湾式停靠站设计的函(眉公交函[2021]7号)(9)其他有关资料。
(二)、技术规范(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22)(2)《城市道路与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22)(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21)(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 14-2022)(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9),建筑基础设计规范(GB507—2002)(10),道路交通标志和标志(GB57 68-2022)(11),《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22)(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范》(cjj152-2022)(13)《北京市废旧轮胎胶粉沥青及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导则》,北京市道路管理局,北京路科安发(2022)912;四、技术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
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1、XXXX 项目施工图纸2、国家现行建造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22)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22) 2022 年版3)建造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22)4)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22)3、国家有关建造工程的法律、法规和地方有关规定。
4、XXXX 有限公司施工工艺标准。
厂区道路工程面积约为 XXXX ㎡,其中主干道路宽度为 6m、 7.5m、9m 等。
主干道路表层为沥青混凝土面,底层为二灰土、二灰碎石基层,整体坡度按照图纸设计为准。
支路面层为步砖、混凝土砖,底层为砂石垫层。
道路设计做法路 1:1、40 厚 AC- 13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整体路面 500 厚2、60 厚 AC-30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车行道(通行消防车)3、200 厚二灰碎石(5:15:80);4、200 厚二灰土(10:30:60);5、路槽底面以下 0~0.8 米,路基碾压密实度≥92%;6、路槽底面 0.8 米以下,路基碾压密实度≥91%。
路 2:1、80 厚透水性步砖(透水率不小于 2.5mm/s);透水砖路面 380 厚2、50 厚粗砂干拌;人行道/非机动车停车位3、250 厚级配碎石垫层;4、路槽底面以下 0~0.8 米,路基碾压密实度≥92%;5、路槽底面 0.8 米以下,路基碾压密实度≥91%。
路 3:1、 150 厚 C30 预制嵌草细石混凝土砖,砖孔和砖缝填干嵌草水泥砖路面 480 厚砂(或者黄土内掺草籽)填孔扫缝;机动车停车位/隐形消防车道2、30 厚黄土粗砂铺平;3、300 厚 6%水泥稳定石粉渣碾实;4、路槽底面以下 0~0.8 米,路基碾压密实度≥92%;5、路槽底面 0.8 米以下,路基碾压密实度≥91%。
本工程水源取自市政给水管网,从市政给水管引入一条 DN200 的进水管,通过总水表与小区内用水管网连接。
市政道路初步设计深度规定

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1 设计说明书1.1概述1.1.1 道路地理位置图示出道路在地区交通网络中的关系及沿线主要建筑物的概略位置。
1.1.2设计依据设计委托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的批复意见、相关评审报告、规划、地形等相关资料。
1.1.3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如技术标准、规模有重大变化,应予以论证并履行报批手续。
1.1.4采用的规范和标准1.1.5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1.1.6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1.2 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情况1.1.1道路现状评价1.2.2现状交通量及技术评价交通量、车辆组成、路口交通流量与流向特征及路口、路段饱和度等。
1.2.3沿线基本情况沿线(控制性)建筑、河流、铁路及地上、地下管线情况。
1.2.4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如河流设计水位、流速、地下水位、气温、降雨、日照、蒸发量、主导风向、风速等。
1.2.5工程场地自然条件1.3 工程概况1.2.1工程地点、范围及规模1.3.2建设期限、分期修建计划1.3.3规划简况着重阐述设计道路、立交在规划路网中的性质、功能、位置、走向,相交道路的性质、功能。
1.3.4远期交通流量流向的分析,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荷载等级的确定。
1.3.5主要交叉路口渠化处理方式如选用立交,需阐明其必要性及选型依据。
1.3.6工程修建的意义对道路路网的影响,缓减干扰提高车速和服务水平的程度。
根据以上内容,阐明工程修建的意义。
1.4 工程设计1.4.1方案设计思路1 对规划思路及各项指标进行说明,阐述对规划的理解,分析项目实施的意义。
2 提出主要技术难点与关键技术问题。
3 结合规划提出优化或更改思路,阐述合理性。
1.4.2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1 列表说明各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包括道路等级、设计年限、设计车速、标准路幅宽度、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最大坡长、最小坡长、凹曲线凸曲线半径、停车视距、最小净空、交织段长度、设计荷载、抗震设防标准等。
市政道路及管网施工方案

市政道路及管网施工方案目录1. 市政道路及管网施工方案概述 (3)1.1 工程概况 (3)1.2 施工目标 (4)1.3 施工组织与管理 (5)2. 施工准备 (6)2.1 施工现场布置 (7)2.2 施工材料与设备准备 (8)2.3 施工人员培训与考核 (8)2.4 施工技术交底 (9)3. 道路施工 (10)3.1 路基工程施工 (11)3.1.1 土方开挖与填筑 (12)3.1.2 路基土石方回填 (13)3.1.3 路基压实 (14)3.2 路面工程施工 (14)3.2.1 基层施工 (16)3.2.2 沥青混合料铺设 (17)3.2.3 路面结构层施工 (18)3.3 道路交通设施施工 (20)3.3.1 交通信号灯安装 (21)3.3.2 人行道板铺设 (22)3.3.3 护栏安装 (23)4. 管网施工 (24)4.1 地下管道工程施工 (25)4.1.1 地下管线探测与定位 (27)4.1.2 地下管线铺设 (28)4.1.3 地下管线回填与压实 (30)4.2 地面给水、排水工程施工 (31)4.2.1 给水管道安装 (32)4.2.2 排水管道安装 (33)4.2.3 给水、排水管道连接与密封 (35)4.3 绿化与园林工程施工 (36)4.3.1 绿化带建设 (38)4.3.2 园林设施安装 (38)4.3.3 绿化养护与管理 (40)5. 质量控制与安全保障 (41)5.1 质量控制要点 (42)5.2 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43)5.3 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要求 (44)1. 市政道路及管网施工方案概述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市政道路及管网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为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及进度,特制定本市政道路及管网施工方案。
本方案旨在明确施工目标、任务、方法及措施,为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提供指导。
建设规模:本次改造道路总长XX公里,涉及管网改造面积约XX 万平方米。
科学规划:施工前应充分了解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科学制定施工方案。
市政工程初步设计(完整版)

总目录1 设计说明书 (1)1.1道路地理位置图 (2)1.2 概述 (2)1.2.1 编制依据 (2)1.2.2 采用规范及标准 (2)1.2.3 对方案设计的执行情况 (3)1.2.4 测设简况 (3)1.3沿线自然地理概况及现状评价 (3)1.3.1 现状评价 (3)1.3.2 地质、地形、水文资料 (3)1.3.3 地震效应 (4)1.4 工程概况 (4)1.4.1工程设计范围 (4)1.4.2设计标准 (4)1.4.3标准横断面 (4)1.4.4交叉口渠化处理方式 (4)1.4.5路面结构型式 (4)1.4.6管线工程 (4)1.4.7照明工程 (4)1.4.8景观工程 (4)1.4.9工程投资 (4)1.4.10工程修建的意义 (4)1.5 工程设计 (5)1.5.1 工程建设规模 (5)1.5.2 主要技术标准 (5)1.5.3 道路工程设计 (5)1.5.3.1 平面设计 (5)1.5.3.2 纵断面设计 (5)1.5.3.3 标准横断面设计 (6)1.5.4交叉口渠化设计 (6)1.5.5路基、路面设计 (7)1.5.5.1 路基设计 (7)1.5.5.2 路面设计 (8)1.5.6附属设施设计 (9)1.5.6.1交通安全设施 (9)1.5.6.2边坡防护 (9)1.5.6.3道路侧平石 (9)1.5.7 排水工程设计 (9)1.5.7.1 设计依据 (9)1.5.7.2设计原则 (10)1.5.7.3工程范围 (10)1.5.7.4工程设计方案 (10)1.5.7.5设计标准和参数 (10)1.5.7.6管材和基础 (10)1.5.7.7施工方法 (10)1.5.7.8工程量 (11)1.5.8 照明工程设计 (11)1.5.8.1设计范围 (11)1.5.8.2照明供电及控制系统 (11)1.5.8.3照明系统 (11)1.5.8.4照明配电系统的接线 (11)1.5.8.5照明供电管线敷设 (11)1.5.8.6接地系统 (11)1.5.9绿化工程 (12)1.5.9.1工程概况 (12)1.5.9.2设计范围 (12)1.5.9.3设计法规与设计依据 (12)1.5.9.4设计原则 (12)1.5.9.5设计特色 (12)1.5.9.6设计方案 (12)2 工程概算 (15)2.1 编制依据 (16)2.2工程投资 (16)3 设计图纸...........................................................................................................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1 设计说明书1.1概述1.1.1 道路地理位置图示出道路在地区交通网络中的关系及沿线主要建筑物的概略位置。
1.1.2设计依据设计委托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的批复意见、相关评审报告、规划、地形等相关资料。
1.1.3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如技术标准、规模有重大变化,应予以论证并履行报批手续。
1.1.4采用的规范和标准1.1.5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1.1.6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1.2 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情况1.1.1道路现状评价1.2.2现状交通量及技术评价交通量、车辆组成、路口交通流量与流向特征及路口、路段饱和度等。
1.2.3沿线基本情况沿线(控制性)建筑、河流、铁路及地上、地下管线情况。
1.2.4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如河流设计水位、流速、地下水位、气温、降雨、日照、蒸发量、主导风向、风速等。
1.2.5工程场地自然条件1.3 工程概况1.2.1工程地点、范围及规模1.3.2建设期限、分期修建计划1.3.3规划简况着重阐述设计道路、立交在规划路网中的性质、功能、位置、走向,相交道路的性质、功能。
1.3.4远期交通流量流向的分析,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荷载等级的确定。
1.3.5主要交叉路口渠化处理方式如选用立交,需阐明其必要性及选型依据。
1.3.6工程修建的意义对道路路网的影响,缓减干扰提高车速和服务水平的程度。
根据以上内容,阐明工程修建的意义。
1.4 工程设计1.4.1方案设计思路1 对规划思路及各项指标进行说明,阐述对规划的理解,分析项目实施的意义。
2 提出主要技术难点与关键技术问题。
3 结合规划提出优化或更改思路,阐述合理性。
1.4.2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1 列表说明各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包括道路等级、设计年限、设计车速、标准路幅宽度、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最大坡长、最小坡长、凹曲线凸曲线半径、停车视距、最小净空、交织段长度、设计荷载、抗震设防标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主要控制点:
1)三环路、华泰路、成济路等周边道路相交位置高程; 主要指标:
2)南支一渠洪水位高程;
02+40处设变坡点,竖曲线半径为2000m,竖曲线长度为73.301m,道路
3)满足规范、及排水要求.
最小坡度为0.566%,最大坡度为3.1%.
4)周边建筑地坪高程.
接三环路辅道车行道边
特点:粗料多,细 料少,用油量高,矿 粉多,表面的构造 深度较好、路面 抗滑性能好、疲 劳性能、高温性 能都较好 ;造价 高.
特点:高温稳 定、水稳定性 好,防裂性较橡 胶沥青砼差 ;
造价略比橡胶 沥青砼低.
本次设计道路车行道上面层采用: SBS改性沥青
路面结构 花岗岩
道路人行道面层结构选型
彩色压印砼
材路
• 2.设计依据
• 1.本项目设计委托合同; • 2.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市政工程规划条件通知书;成规设(2015)第309号、第312号; • 3.本项目道路测量资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地下综合管线探测工程技术报告; • 4.成华区多宝寺片区规划资料; • 5.地形图红线资料(B15-0671)(成都市规划信息技术中心)
• 3.设计专业组成
• 本次设计包括道路、排水、电力、照明、交通、绿化等专业
项目区位及规模
本项目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槐树店路3号,场地东邻建材路,位于成都东部中环地段.本项目 包含两条道路,道路红线宽均为16m,由西向东延伸,起点接槐树路,终点与建材路平交,两条道路 总长526.941m.
工程位置
现状概述:
期短 .
特点:价格便 宜,施工工艺简 单,维护方便; 极易破损、雨 天行走在容易 溅水、景观效
果稍差 .
根据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本次设计道路人行道面层建议采用: 透水型
路面结构设计
车道路面结构:
道路名称
成济路西段
结构层名称
沥青混凝土路面
上面层
4cm SBS-13C
中面层 下面层 封层 上基层 下基层 垫层 总厚度
透水砖
彩色砼方砖
特点:花岗岩密 度大、硬度高,表 面很耐磨,这在一 定程度上减少了 藏污纳垢的可能, 铺装效果自然显 档次;造价高.
特点:具有较强的 艺术性,色彩和款式 方面广泛;能模仿 各种石质纹理,具有 一次成型,色彩丰富, 整体性强,强度高, 耐磨耐腐蚀性强; 造价较高.
特点:透水 降噪,色彩丰 富,易损坏、 修理维护周
接华泰路与成济路口
成济西路道路纵断面
道路横断面
横断面按照规划条件布置: 一块板,20m=3.5m人行道+13m车行道+3.5m人行道
道路标准横断面
路面结构
道路车行道面层结构选型
橡胶沥青砼
SMA
SBS
特点:有高温 稳定性、低温 柔韧性、抗老 化性、抗疲劳 性、抗水损坏 性、降低行车 噪音等优势; 造价适中.
排水工程设计
雨水工程: 雨水系统采用成都市暴雨强度公式: q=167×44.594(1+0.651LgP)/(t+27.346)0.953[(LgP) ^-0.017] 式中:q-降雨强度( L/s·ha);
拟建路段区位于规划的成都市成华区三环路东二段外侧,项目所在区域范围内地形起伏较小,现状标高在507-
512m之间.区域内现状主要是分散布置的民房、小型工业厂房、仓库、在建工地,及部分拆迁空地
周边道路: (1)三环路:城市快速路,本项目顺接三 环路外侧辅道; (2)华泰路:城市支路,现状道路,道路宽 20m,横断面采用一块板布置. (3)成济路:城市支路,现状道路,道路宽 20m,横断面采用一块板布置. (4)南支一渠:现状排洪渠,河道宽5m .
路基设计
1.密实度 路基压实按照《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相应道路等级的压实度规定执行.
2.边沟、边坡 本工程所处区域地势平坦,填挖不大,边坡较低,全部采用放坡形式.不设置边沟 3.路基处理 1)根据地勘资料,本道路范围内存在较厚的由粘性土、耕植土、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组成的杂填土,
道路及市政管线工程初步设计
槐树店一路(东段)、槐树店二路(东段)
四川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二0一七年二月
汇报内容
1、道路工程 2、排水工程 3、电力工程 4、照明工程 5、交通工程 6、绿化工程 7、工程概算
工程概况
• 1.项目名称、地点
• 项目名称:槐树店一路(东段)、槐树店二路(东段)道路及市政管线工程 • 项目地点:场地位于成都市成华区东部中环路地段,靠近成洛路与中环路交叉口,东邻建
终点华泰路现状
起点接三环路现状
南支一渠
道路工程——主要技术标准
项目 道路等级 计算行车速度 路面类型 标准轴载 交通饱和设计年限 路面结构设计年限
净空 交通等级 抗震设防标准
路名 成济路西段
城市支路 m/h
沥青混凝土路面 BZZ-100 15年 10 5.0m 中交通 7度
道路平面设计
本项目道路均严格按本道路红线图布线. 成济路西段:成济路西段长526.201m,道路设计起点00+00,接现状东三环路二段外侧辅道,道路设计 终点05+26.201接现状道路成济路与泰华路交叉口,设计中线全线为直线,规划红线宽度20m,道路与沿 线道路相交形成2个平交路口. 在K0+261.68-K0+275.72跨越南支一区,设置小桥梁一座.
6cm AC-20C
6cm AC-20C 0.6cm 改性乳化沥青(ES-2型)稀浆封层
20cm 5%水泥稳定碎石 20cm 4%水泥稳定碎石
20cm 级配碎石 78.6cm
注:视地质情况,底基层下增加80cm天然砂砾石作为路基加强层
人行道路面结构:
8cm 预制砼(C40) 3cm 粗砂 20cm C20透水混凝土 20cm 再生骨料 40cm 级配碎石
土层厚2.9~8.7m.为保证路基强度能达到设计要求,道路实施时:挖方段应清除道路范围内路基 设计高程下3m以内的杂填土;填方段应清除现状地面下3m内的杂填土.对底层采用重型机械反复 碾压后,再按照设计要求分层回填.车行道路基设计顶下0~80cm内采用天然砂砾石回填,其余部分 采用合格素土回填. 2)桥台背采用砂砾石回填,锥坡填芯与台背填土同时进行,并按设计宽度一次填足,同时,为防止台背填 料沉降导致跳车现象,在桥涵与路衔接处设置桥头搭板进行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