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综合管线设计原则

合集下载

综合管网方案

综合管网方案

综合管网方案1. 引言综合管网是指将不同类型的管线(如供水管线、天然气管线、污水管线等)整合在一起建设和管理的管网系统。

它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线的利用率、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减少管线冲突和交叉,从而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个综合管网方案,包括其设计原则、主要技术和应用案例。

2. 设计原则综合管网方案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2.1 统一规划综合管网方案需要在城市规划阶段就进行统一规划,充分考虑各种管线的需求,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等。

通过综合规划,可以避免冲突和交叉,并优化管线的布局和走向。

2.2 智能管理综合管网方案应采用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各种管线的运行状态和性能指标。

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可以做出及时调整和维护,提高管网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2.3 绿色环保综合管网方案应注重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可以采用新能源和高效能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排放。

同时,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合理选择材料和工艺,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 主要技术综合管网方案主要涉及以下技术:3.1 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以用来管理和分析管线的空间数据。

通过GIS技术,可以实现对管线的精确定位、分层管理和空间分析,为管网的规划和运营提供有力支持。

3.2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管线设备的远程监测和控制。

通过传感器和通信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管线的运行状态和性能指标,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维护。

3.3 数据分析技术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管线的运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和规律。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进行管网系统的优化和改进。

3.4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管网系统的智能管理和决策。

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可以对管网运行数据进行模型建立和预测,为管网系统的优化和决策提供支持。

4. 应用案例4.1 北京综合管网建设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国际化大都市,对综合管网方案的需求非常迫切。

北京市政府在管网建设中采用了现代化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如GIS技术、物联网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等。

综合管线设计说明

综合管线设计说明

管线综合施工总说明1.综合管线规划原则1.1综合管线规划为合理利用有限地下空间,统筹安排各类工程管线,确定地下空间位置,协调各类工程管线之间的关系,为工程管线规划、设计、管线实施及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1.2 工程管线综合规划主要内容:确定各类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的排列顺序和各类工程管线的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确定各类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的最小覆土深度;确定各类工程管线的平面位置及周围建(构)筑物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

1.3 工程管线应满足近期建设要求,并保留远景发展的需要。

1.4 各类工程管线内容有:给水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电力管道(强电管线)、燃气管道及信息管道(弱点管线)(移动、联通、电信、有线电视)等,各专业规划应相互协调。

2.设计规范、标准2.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2.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2.4《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 34-2010)2.5《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2.6《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2.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2.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2.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电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2.11《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2006)2.12《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GB50374-2006)3.设计原则3.1管线规模容量按远期考虑,管网系统都按远期规划进行设计;3.2管线布置采用先人行道后车行道;检查检修频繁的管道优先布置于人行道上;重力管道优先布置;3.3设计范围内,所有管线均考虑埋地敷设;3.4所有管线符合各管线设置的规范及埋深要求,相互间在平面及竖向不发生碰撞,与道路构筑物不发生矛盾;3.5结合道路设计,在不妨碍工程管线正常运行、检修和合理占有土地的情况下,使路线简捷;3.6所有的排水均考虑重力排除,尽量避免提升,需要特殊处理的排水另行考虑;3.7尽量减少管线在道路交叉口处交叉。

市政工程管线一般布置原则

市政工程管线一般布置原则

管线的常用布置原则:1.1给水工程管线给水管道一般布置在城市道路的东南侧(也有设置在道路东北侧的,此为地方做法)的人行道下面,距人行道路缘石0.5-0.8米,给水管管顶覆土深度大于当地冻土深度并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小覆土深度,在人行道下覆土深度不小于0.6米,在车行道下不小于0.7米,一般埋深在1.5~2.0米。

1.2污水工程管线污水管道一般布置在道路西北侧(也有设置在道路西南侧的,此为地方做法)的非机动车道和车行道下,在人行道下覆土深度不小于0.6米,在车行道下不小于0.7米,一般埋深控制在2.5~5.0米,不宜超过7米,超过7米时应设置污水提升泵站。

1.3雨水工程管线雨水管道一般布置在道路中央,雨水管道沿道路布置。

雨水管道起始端覆土深度不小于0.7米,终端埋设深度不大于3.5米。

雨水排放口内顶尽量控制在常水位以上,尽量减少淹没出流。

1.4电力工程管线电力线路的布置尽量沿公路和区内道路,为减少占地和投资,配电线路一般布置在道路的东南侧以减少交叉、跨越和对电信线路的干扰。

1.5电信工程管线(弱电)电信布置于道路的西北侧非机动道下或人行道下。

1.6燃气工程管线燃气干管沿区内主要道路布置,主要燃气管道连成环网,保证供气安全。

中压燃气管通常布置在道路西侧、北侧慢车道、人行道或绿化带中;覆土深度在机动车道下不小于0.8米,在非机动车道下不小于0.6米,若与其它管道交叉时可作适当调整。

地方做法莆田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东峤村庄规划根据莆田市习惯做法,电力电缆设在道路的西(北)侧人行道上,并靠后道路红线;电信线和燃气管远离电力线设在道路的东(南)侧,电信线敷设于慢车道下,以利于机械化施工,而燃气管尽量安排在人行道下。

污水管远离燃气管布置在道路的西(北)侧;给水管远离污水管布置在道路的东(南)侧;雨水管布置在道路中心线下。

给水、污水等管线一般布置在道路路面下;电信、煤气等管线一般布置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下,其中电信管线原则上布置在道路的北侧和西侧;电力等管线原则上布置在道路的南侧和东侧。

市政管线综合规范

市政管线综合规范

市政管线综合规范篇一:市政工程管线布置规范集,很有用!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集第一章总则1.0.1 为合理利用城市用地,统筹安排工程管线在城市的地上和地下空间位置,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及城市工程管线与其他各项工程之间的关系,并为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含分区规划)、详细规划阶段的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1.0.3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排列顺序和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最小覆土深度;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架空敷设时管线及杆线的平面位置及周围建(构)筑物、道路、相邻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

1.0.4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并应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

1.0.5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结合城市的发展合理布置,充分利用城市地上、地下空间。

1.0.6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与城市道路交通、城市居住区、城市环境、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热力工程、电力工程、燃气工程、电信工程、防洪工程、人防工程等专业规划相协调。

1.0.7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地下敷设2.1 一般规定2.1.1 城市工程管线宜地下敷设。

2.1.2 工程管线的平面位置和竖向位置均应采用城市统一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2.1.3 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要符合下列规定:2.1.3.1 应结合城市道路网规划,在不妨碍工程管线正常运行、检修和合理占用土地的情况下,使线路短捷。

2.1.3.2 应充分利用现状工程管线。

当现状工程管线不能满足需要时,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可废弃或抽换。

2.1.3.3 平原城市宜避开土质松软地区、地震断裂带、沉陷区以及地下水位较高的不利地带;起伏较大的山区城市,应结合城市地形的特点合理布置工程管线位置,并应避开滑坡危险地带和洪峰口。

市政工程管线一般布置原则

市政工程管线一般布置原则

管线的常用布置原则:1.1给水工程管线给水管道一般布置在城市道路的东南侧(也有设置在道路东北侧的,此为地方做法)的人行道下面,距人行道路缘石0.5-0.8米,给水管管顶覆土深度大于当地冻土深度并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小覆土深度,在人行道下覆土深度不小于0.6米,在车行道下不小于0.7米,一般埋深在1.5~2.0米。

1.2污水工程管线污水管道一般布置在道路西北侧(也有设置在道路西南侧的,此为地方做法)的非机动车道和车行道下,在人行道下覆土深度不小于0.6米,在车行道下不小于0.7米,一般埋深控制在2.5~5.0米,不宜超过7米,超过7米时应设置污水提升泵站。

1.3雨水工程管线雨水管道一般布置在道路中央,雨水管道沿道路布置。

雨水管道起始端覆土深度不小于0.7米,终端埋设深度不大于3.5米。

雨水排放口内顶尽量控制在常水位以上,尽量减少淹没出流。

1.4电力工程管线电力线路的布置尽量沿公路和区内道路,为减少占地和投资,配电线路一般布置在道路的东南侧以减少交叉、跨越和对电信线路的干扰。

1.5电信工程管线(弱电)电信布置于道路的西北侧非机动道下或人行道下。

1.6燃气工程管线燃气干管沿区内主要道路布置,主要燃气管道连成环网,保证供气安全。

中压燃气管通常布置在道路西侧、北侧慢车道、人行道或绿化带中;覆土深度在机动车道下不小于0.8米,在非机动车道下不小于0.6米,若与其它管道交叉时可作适当调整。

地方做法莆田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东峤村庄规划根据莆田市习惯做法,电力电缆设在道路的西(北)侧人行道上,并靠后道路红线;电信线和燃气管远离电力线设在道路的东(南)侧,电信线敷设于慢车道下,以利于机械化施工,而燃气管尽量安排在人行道下。

污水管远离燃气管布置在道路的西(北)侧;给水管远离污水管布置在道路的东(南)侧;雨水管布置在道路中心线下。

给水、污水等管线一般布置在道路路面下;电信、煤气等管线一般布置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下,其中电信管线原则上布置在道路的北侧和西侧;电力等管线原则上布置在道路的南侧和东侧。

关于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的要点与难点分析

关于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的要点与难点分析

关于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的要点与难点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下市政管线数量的不断增加,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突出,如何做好这样一个庞大而繁琐的系统性工程,充分发挥其在市政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中的作用,需要不断的探索创新。

关键词: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要点一、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的原则及内容1、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的原则在满足各种管线最小水平净距的前提下,使管线尽量布置在非机动车道下,避开机动车道以避免车辆荷载对管线造成破坏。

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应与项目进展情况相匹配,力求做到“同步设计”。

建设项目立项后应及时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提前介入,开展相关设计工作,设计成果必须在施工图设计时编制完成。

从事市政管线综合设计的人员必须熟悉法律、法规、规范、规程以及专业工程管线的特殊要求,使管线综合设计做到有据可依。

进行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时,应尽量减少管线在道路交叉口处交叉,当工程管线竖向发生矛盾时,应该遵循:压力管线让重力管线,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

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考虑远期发展,并与各专业管线单位的专项规划相符。

2、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的内容编制市政工程管线综合的目的是在城市道路有限断面上对各类工程管线进行综合安排,统筹布局,避免各工程管线在平面和竖向空间的互相冲突与干扰,其主要设计内容: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排列顺序和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间距与最小垂直净距;确定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最小覆土深度;确定市政管线架空敷设时管线及杆线的平面位置及周围建(构)筑物、道路、相邻工程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管线与市政景观的关系。

二、当前管线综合设计、施工及管理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管线无统一管理单位,管线施工管理法规执行不严格。

”拉链”路现象的产生是当前管线综合设计及施工管理不完善的表现形式之一,市政道路作为各管线的载体,合理布置管线成为市政道路设计及施工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充分调查研究后,根据近期和远期需求进行的合理布置才能避免”拉链”路的产生。

市政工程管线一般布置原则

市政工程管线一般布置原则

管线的常用布置原则:1.1给水工程管线给水管道一般布置在城市道路的东南侧(也有设置在道路东北侧的,此为地方做法)的人行道下面,距人行道路缘石0.5-0.8米,给水管管顶覆土深度大于当地冻土深度并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小覆土深度,在人行道下覆土深度不小于0.6米,在车行道下不小于0.7米,一般埋深在1.5~2.0米。

1.2污水工程管线污水管道一般布置在道路西北侧(也有设置在道路西南侧的,此为地方做法)的非机动车道和车行道下,在人行道下覆土深度不小于0.6米,在车行道下不小于0.7米,一般埋深控制在2.5~5.0米,不宜超过7米,超过7米时应设置污水提升泵站。

1.3雨水工程管线雨水管道一般布置在道路中央,雨水管道沿道路布置。

雨水管道起始端覆土深度不小于0.7米,终端埋设深度不大于3.5米。

雨水排放口内顶尽量控制在常水位以上,尽量减少淹没出流。

1.4电力工程管线电力线路的布置尽量沿公路和区内道路,为减少占地和投资,配电线路一般布置在道路的东南侧以减少交叉、跨越和对电信线路的干扰。

1.5电信工程管线(弱电)电信布置于道路的西北侧非机动道下或人行道下。

1.6燃气工程管线燃气干管沿区内主要道路布置,主要燃气管道连成环网,保证供气安全。

中压燃气管通常布置在道路西侧、北侧慢车道、人行道或绿化带中;覆土深度在机动车道下不小于0.8米,在非机动车道下不小于0.6米,若与其它管道交叉时可作适当调整。

地方做法莆田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东峤村庄规划根据莆田市习惯做法,电力电缆设在道路的西(北)侧人行道上,并靠后道路红线;电信线和燃气管远离电力线设在道路的东(南)侧,电信线敷设于慢车道下,以利于机械化施工,而燃气管尽量安排在人行道下。

污水管远离燃气管布置在道路的西(北)侧;给水管远离污水管布置在道路的东(南)侧;雨水管布置在道路中心线下。

给水、污水等管线一般布置在道路路面下;电信、煤气等管线一般布置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下,其中电信管线原则上布置在道路的北侧和西侧;电力等管线原则上布置在道路的南侧和东侧。

市政排水管线设计的优化

市政排水管线设计的优化

市政排水管线设计的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市政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设越发重要。

合理的市政排水系统设计对于城市的防汛排水,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市政排水管线设计的优化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本文将从设计原则、优化方法、现状分析和发展趋势四个方面,对市政排水管线设计的优化进行探讨。

一、设计原则1、综合考虑城市地形和地势在城市排水管线的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地形和地势。

不同地形和地势对排水系统的设计会有不同的要求,为了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在地势较高的区域,可以采用地势坡度大的设计方案,以便更好地排水;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需要采用提高排水能力的设计方案,以应对可能的积水问题。

2、灵活运用现代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手段的进步,市政排水管线的设计中,需要灵活运用现代技术手段。

通过GIS技术对城市地形进行了精准测绘,为设计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通过CAD技术进行了虚拟实景模拟,为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可视化支持。

这些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设计的精度和准确性,还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和可行性。

3、合理确定管线布局在市政排水管线的设计中,要合理确定管线的布局,确保排水的通畅和有效。

在城市道路的设计中,要合理设置排水井和排水沟,以便及时排走雨水;在市政建筑物的设计中,要合理设置雨水管道和排水沟,以便及时排走污水。

通过合理的管线布局,可以有效避免城市出现积水和污染等问题。

4、保证排水系统的稳定和安全在市政排水系统的设计中,要保证排水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在管线材质的选取上,要选择具有一定抗压和抗腐蚀性能的材料,以保证管线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在管线结构的设计上,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以保证管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科学的设计方案,可以有效避免排水系统出现泄漏和损坏等问题。

二、优化方法1、采用流线型设计在市政排水管线的设计中,要采用流线型设计,以减少管线的阻力和阻塞,从而提高排水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线的布置原则
一般有给水管道、排水管道、燃气管道、供热管道、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等。

其中,给水、燃气、热力管道是有压力的,排水管道是无压力自流的。

(一)需注意的问题
场地中管线的设置在一般情况下采取地下敷设,在具体的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各种管线的敷设不应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并且应防止管线受腐蚀、沉陷、振动、荷载等影响而损坏。

(2)管线应根据其不同特性和要求综合布置,对安全、卫生、防干扰等有影响的管线不应共沟或靠近敷设。

(3)地下管线的走向宜沿道路或与主体建筑平行布置,并力求线形顺直、短捷和适当集中,尽量减少转弯,并应使管线之间以及管线与道路之间尽量减少交叉。

(4)与道路平行的管线不宜设于车道下,不可避免时应尽量将埋深较大、翻修较少的管线布置在车道下。

(二)管线布置的一般原则
(1)地下管线布置原则:
1.地下管线的合理安排顺序,应是从建筑物基础外缘向道路中心。

由浅人深的安排下列管道:电信电缆、电力电缆、热力管(沟)、压缩空气管、煤气管、氧气管、乙炔管、给水管、雨水管,最后是污水管。

2.地下管线的基本布置次序,从建筑物基础外缘向外,离建筑物
由近及远的水平排序宜为:电力管线或电信管线、燃气管、热力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

3.地下管线一般宜敷设在车行道以外的地段,特殊困难时才可以采取加固措施。

后将检修较少的给水管和排水管布置在车行道下。

4.饮用水管应避免与排水管及其他含酸碱腐蚀、有毒物料管线共沟敷设。

避免将直流电力电缆与其他金属管线靠近敷设。

5.尽可能将性质类似、埋深接近的管线并排列在一起,有条件的可共沟敷设。

6.地下管线交叉时,应符合下列条件要求:
a)将煤气、易燃可燃液体管道,布置在其他管道上面;
b)给水管应在污水管上面;
c)电力电缆应在热力管和电讯电缆的下边,并在其他管线的上面。

d)互相干扰、影响的管道不能共沟。

e)地下管线可敷设在绿化带下,但不宜布置在乔木下。

f)地下管线重叠时,应将检修量多的、管径小的放在上面,将有污染的放在下面。

(2)地上和架空管线敷设原则:
a)地上和架空管线应不影响交通运输及人行安全。

b)应不影响建筑物的采光和通风。

c)无干扰的管线,尽可能集中在同一支架上。

(3)管线敷设发生矛盾时的处理原则:
a)临时管线让永久性管线;
b)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
c)可弯曲的让不可弯曲的;
d)新设计的让原有的;
e)有压力管道让重力自流的管道;
f)施工量小的让施工量大的
(4)工程管线综合布置原则:
a)压力管让重力自流管;
b)管径小的管线让管径大的管线;
c)易弯曲的管线让不易弯曲的管线;
d)临时性的管线让永久性的管线;
e)工程量小的管线让工程量大的管线;
f)新建的管线让现有的管线;
h)检修次数少的和方便的管线,让检修次数多的和不方便的管线。

(5)工程管线从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平行布置的次序:
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燃气配气,给水排水、热力干线、燃气输气、给水输水、雨水排水、污水排水。

(6)工程管线在庭院内建筑线向外方向平行布置的次序:
电力、电信、污水、排水、燃气、给水、热力。

(7)工程管线从地面向下布置的次序:
电力、电信、热力、燃气、给水、雨水、污水。

道路红线超过30m宽的城市干道宜两侧布置给水配水管和燃气配
气管线,超过50m的城市干道应在道路两侧布置排水管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