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陕西省汉滨区2010年油茶林示范基地

合集下载

2.2万亩油茶种植基地及2000吨_年精制茶油生产线项目可研

2.2万亩油茶种植基地及2000吨_年精制茶油生产线项目可研

第一章总论1.1项目背景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有2000 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与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

目前,我国油茶面积约有4500万亩,油茶籽年产量100 万吨左右,年产茶油约26 万吨,产值约110 亿元,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4 个省(市、区),其中江西、湖南、广西三省(区)占到全国总面积的76.2%。

茶油是绿色无公害产品,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远远高于菜油(6958,-66.00,-0.94%)、花生油和豆油(6242,-42.00,-0.67%),比被誉为“液体黄金”的橄榄油还高出7个百分点,有“东方橄榄油”、“软黄金”的美誉。

同时,茶油还含有特定的生理活性物质山茶甙,具有降低胆固醇、软化心血管等保健功效。

长期食用茶油,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已将其作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油。

因此,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提供品质优良的茶油供应市场,满足国人对高档食用油的需求,有助于改善国民食用油消费结构,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我国是世界食用植物油消费第一大国。

据《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数据,2007年,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总量达到2250万吨,人均消费量17公斤。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45公斤相比,差距非常大。

高品质茶油仅占食用油总消费的 1.17%,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橄榄油消费量占40%以上相比,差距更大。

2007年,我国食用植物油生产总量仅为1035万吨,自给率仅46%。

到2008年,我国油茶种植面积4531.2万亩,年产茶油总量26.25万吨,年人均占有量仅0.2 公斤,远低于发达国家年人均占有橄榄油20 公斤的水平,食用油消费结构极不合理,发达国家橄榄油的消费量一般占其植物油总消费量的40%以上。

预计到2020 年,中国人口将增加到14.5 亿,按人均食用油消费22 公斤计算,食用油的消费总量将达到3200 万吨。

油茶示范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油茶示范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省国营**市**营林林场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二○○九年九月项目名称:**省国营**市**营林林场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省国营**市**营林林场项目咨询单位:**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工程咨询资格证书号:******** 发证机关:国家发改委院长:(研究员)总工:(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室主任:(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法律顾问:(执业律师)二〇〇九年九月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参与人员名单姓名单位专业职称职务签名**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 高工主任**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 工程师副主任**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 高工博士**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 高工硕士**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 工程师硕士**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 工程师硕士**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经济助工国营**市**营林林场经济工程师场长国营**市**营林林场** 工程师院审定:室审核:目录第1章总论 (1)1.1项目概要 (1)1.2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3)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1.4综合评价 (4)第2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6)2.1项目建设背景 (6)2.2项目建设必要性 (8)第3章项目建设条件 (11)3.1项目区概况 (11)3.2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分析 (17)第4章市场分析 (23)4.1市场分析 (23)4.2市场风险分析 (27)第5章项目建设方案及实施进度 (30)5.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 (30)5.2项目建设目标 (31)5.3项目建设布局 (31)5.4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32)5.5生产技术方案 (33)5.6项目实施进度 (40)第6章项目管理及组织运行 (42)6.1机构设置与职责 (42)6.2经营管理模式 (44)6.3经营管理措施 (44)6.4技术培训 (47)6.5消防、劳动安全、卫生与节能、节水 (49)第7章环境影响评价 (52)7.1环境影响 (52)7.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54)7.3环境影响评价 (55)第8章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6)8.1投资估算依据 (56)8.2投资估算 (57)8.3运行经费 (57)**省林业调查**院8.4资金筹措 (58)第9章效益分析 (59)9.1经济效益分析 (59)9.2社会效益分析 (61)9.3生态效益分析 (62)第10章附录 (64)10.1附表 (64)10.2附件 (64)10.3附图 (64)附表:附表1 项目区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附表2 项目建设单位人员基本情况统计表附表3 项目建设单位基础设施、设备现状统计表附表4 项目区小班现状调查表附表5 项目建设投资估算表附表6 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及其它资产摊销表附表7 项目产品产量、产值测算表附表8 项目运营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9 项目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10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附件:附件1 组织机构代码证附件2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附件3 项目配套资金承诺函附件4 项目建设用地权属证明(林权证)附件5 项目科技合作协议附件6 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采穗圃)附图:附图1 **省国营**市**营林林场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位置图附图2 **省国营**市**营林林场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布局图**省林业调查**院第1章总论1.1 项目概要项目名称:**省国营**市**营林林场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项目主管单位:*市林业局项目建设单位:国营**市**营林林场项目法人:李河生项目建设地点:国营**市**营林林场**分场项目性质:新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⑴营造林工程:新建油茶林1600亩。

秦巴山区油茶低产林调查及示范改造

秦巴山区油茶低产林调查及示范改造

秦巴山区油茶低产林调查及示范改造作者:任紫燕来源:《广东蚕业》 2020年第7期DOI:10.3969/j.issn.2095-1205.2020.07.08任紫燕(陕西安康市汉滨区新城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站陕西安康 725000)摘要油茶种植热最早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小范围的种植使得部分区域逐渐形成了小面积的油茶低产低效林。

文章以秦巴山区的部分区域种植情况为例,结合实际的油茶种植情况提出了改造建议措施,争取为秦巴山区油茶产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油茶;低产林;调查;示范改造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205(2020)07-15-02油茶属山茶科,多数以常绿小乔木或灌木的形式出现,既是四大主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也是我国的本土树种,其第一次栽培与食用距今已 2 300 多年。

该树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例如湖南、江西以及广西等均是主要的油茶分布区域。

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安康市林业局加大了油茶的推广种植力度,在牵头开展有关油茶低产林调查工作后,选定了示范点并小范围进行低产改造技术试验,经过一段时间的示范推广,种植效果极为显著。

1 陕南油茶栽培历史在我国,油茶的栽培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山海经》中对于员木的记载即为描述油茶。

陕南种植油茶的历史较长,周边的汉中、安康以及商洛等市种植油茶的时间均超过了300年,尤其是在20 世纪70年代末,出现了大面积的油茶栽培现象。

以安康市为例,其油茶种植最早开始于大约200年前,种植种子由湖广移民所带来,至今仍存在着有着悠久历史的油茶树,在改革开放初期“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等口号的带领下,先后引入了大量的油茶树种子,时至今日已经建成了面积超过10 万亩的油茶林。

2 油茶低产林的调查2.1 调查方法保证所制定调查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极为重要,在调查时需要重点分析调查范围与人员,并结合种植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调查方法与步骤;需要抽调40名左右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组建专门调查油茶低产林情况的调查小组;以档案资料为基础,明确不同区域的油茶林分布情况;对油茶保存的地块逐一编号,并需要勾算具体的保存面积。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安康市城区东坝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安康市城区东坝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安康市城区东坝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2.06.05•【字号】陕发改农经〔2012〕576号•【施行日期】2012.06.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防汛抗旱正文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安康市城区东坝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安康市发展改革委:你委与市水利局联合报来的“关于上报《安康市城区东坝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报告”(安发改农经[2011]541号)、安康市政府《关于做好安康城区东坝防洪保安工程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工作的承诺函》(安政函[2012]28号)以及相关补充材料收悉。

根据2010年第23次省政府常务会议精神,经研究并征求省水利厅意见,现批复如下:一、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安康市城区东坝片区位于汉江和黄洋河交汇地带,西起安康老城东堤,北临汉江,南至安平公路,东至黄洋河左岸,面积2.46平方公里。

区内现有(设计基准年2010年)人口2.21万人,耕地3400亩,个体工商户500多家,以及多家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规划2020年(设计水平年)人口达到4.5万人。

东坝片区地势低洼,无任何防洪设施,自1983年安康特大洪水灾害至今的28年间,共遭受洪灾20次,多次撤离转移群众上万人,特别是2010年7月18日发生的汉江洪水,洪峰流量21700m3/s,共淹没房屋74.8万m2,撤离转移群众1.54万人。

根据安康市城市总体规划和防洪规划,为减免东坝片区洪涝灾害,减少汛期撤离转移群众频次,保障群众安居乐业,同意建设安康市城区东坝防洪工程。

二、工程建设任务、规模和设计标准工程保护范围为安康市城区东坝片区,采取堤防、护岸以及排洪(涝)措施对该区洪涝灾害进行治理。

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汉江南岸堤防长3633m以及交通防洪闸4座;护岸长4282m,其中汉江南岸段2885m,黄洋河河口段左岸1397m;排涝泵站1座;改建老城穿堤排水涵洞长580m;新建工程管理单位办公及仓库用房建筑面积1000 m2。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汉滨区等四县(区)2007年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汉滨区等四县(区)2007年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汉滨区等四县(区)2007年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08.03.03•【字号】陕发改农经[2008]233号•【施行日期】2008.03.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价格正文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汉滨区等四县(区)2007年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陕发改农经〔2008〕233号)安康市发展改革委:你委“关于呈报安康市2007年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的报告”(安发改农经[2007]474号)收悉。

经研究,现对汉滨、白河、石泉、岚皋等县(区)2007年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试点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批复如下:一、基本口粮田项目区选择、建设原则、建设内容、工程规模、投资概算等基本符合《陕西省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编制提纲》要求,原则同意该实施方案。

项目区安排详见附表。

二、汉滨、白河、石泉、岚皋县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任务22150.45万亩。

其中坡改梯5443.05亩,建设完善农田水利工程设施面积6164.35亩,土壤改良8078.05亩,培肥地力2645亩。

汉滨、白河、石泉、岚皋县(区)的关庙镇、西营镇、城关镇、晓道镇等二十三个乡镇,柑树村等三十四个村。

项目总投资2449.21万元。

其中坡改梯田1489.68万元,完善农田水利工程291.38万元,土壤改良468.22万元,培肥地力161.17万元。

资金来源为中央预算内专项投资880万元,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1569.21万元(详见附表)。

三、坡改梯工程、农田水利及小型水保工程、农耕措施设计基本符合有关技术规范要求。

项目单项工程初步设计,由县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批后实施。

四、项目从2008年2月开始建设,2008年8月底建成。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全省发展改革系统2010年度优秀研究成果评选结果的通报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全省发展改革系统2010年度优秀研究成果评选结果的通报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全省发展改革系统2010年度优秀研究成果评选结果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09.25•【字号】陕发改法规[2010]1547号•【施行日期】2010.09.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全省发展改革系统2010年度优秀研究成果评选结果的通报(陕发改法规〔2010〕1547号)各市发展改革委、杨凌示范区发展改革局,委内各处室、委属各单位:按照《关于全省发展改革系统2010年度优秀研究成果申报工作的通知》和《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秀研究成果奖奖励办法》的安排和要求,省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于2010年8月17日召开会议,评定出系统内2010年度优秀研究成果奖32项。

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优秀奖8项,优秀组织奖5项。

这些研究成果紧扣发展改革中心工作,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见解,提出了许多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对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和指导工作起到了重要参考作用,对发展改革系统各级干部转变作风和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经省发展改革委第16次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对荣获全省发展改革系统2010年度优秀研究成果获奖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彰。

希望获奖单位和个人继续保持和发扬良好作风,勇于探索创新,不断开创学术研究工作新局面。

全省发展改革系统各单位要气氛更浓、声势更大、质量更高的抓好学术研究工作,大兴学习调研之风,多出精品力作,为发展改革工作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为各级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

附件:全省发展改革系统 2010年度优秀研究成果奖获奖名单二○一○年九月二十五日全省发展改革系统2010年度优秀研究成果奖获奖名单一等奖(一)项目名称:渭南市产业发展专题研究主要完成单位:渭南市发展改革委主要完成人:王健翟玉宝雷进飞吕春萍耿磊王金平(二)项目名称:陕西省信用体系建设战略规划研究主要完成单位:陕西省信息中心主要完成人:张军陈鹏飞于伟乐甲周媛崔亮亮(三)项目名称: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研究主要完成单位:西安市发展改革委主要完成人:王学东李显君刘秦陈侃施萍刘骥江霞二等奖(一)项目名称:跳出泥土的思考主要完成单位:旬阳县发展计划局主要完成人:邓帮财(二)项目名称:陕西油气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主要完成单位:省发展改革委主要完成人:XXX 张智军闫征杨嵘赵养泉侯文张昭沈亚龙(三)项目名称:陕西省“十二五”发展的内外环境与规划目标及指标体系研究主要完成单位:陕西省信息中心主要完成人:朱刚聂东利张建涛钱进宝马小宁(四)项目名称:“十二五”陕西重大价格问题研究主要完成单位:省物价局主要完成人:张文波熊经肇曹保延李宗显赵茂忠(五)项目名称:陕西省省级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研究主要完成单位:省发展改革委主要完成人: XXX 袁建岐徐璋勇(六)项目名称:陕西省“十二五”发展的内外环境与规划指标体系及目标研究主要完成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主要完成人:薛健张贵凯关鸿亮刘延松孙晶三等奖(一)项目名称:西安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合作研究主要完成单位:西安市发展改革委主要完成人:王学东刘秦惠应吉郭晓辉刘杰刘骥许红梅(二)项目名称:关于陕南突破发展的几点思考主要完成单位:省发展改革委主要完成人:刘百全(三)项目名称:商洛市在西三角、大关中区域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主要完成单位:商洛市发展改革委主要完成人:程诗有刘军(四)项目名称: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分析研究主要完成单位:省发展改革委主要完成人:袁建岐(五)项目名称:价格工作促进农民增收问题调研报告主要完成单位:省物价局主要完成人:郭健曹保延李宗显赵茂忠丁西峰(六)项目名称:宝鸡市产业振兴的新思路新项目新举措主要完成单位:宝鸡市发展改革委主要完成人:刘焕勋任永强王恭张志华(七)项目名称:经济社会运行监测预测与重要数据采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主要完成单位:陕西省信息中心主要完成人:聂东利朱刚张建涛马小宁(八)项目名称:总结认识金融危机影响,加快我省工业化步伐主要完成单位:陕西省信息中心主要完成人:朱刚田静莉张建涛聂东利李兰华王菲(九)项目名称: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研究主要完成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主要完成人:张贵凯张鸽(十)项目名称:陕西省“十二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与重点建设项目研究主要完成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主要完成人:薛健刘延松孙晶张贵凯绍锋祥优秀奖(一)项目名称:南郑县发挥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作用保民生主要完成单位:南郑县物价局主要完成人:牟永强王小康陈湘(二)项目名称:经济危机后宝鸡实现科学发展的思考主要完成单位:宝鸡市发展改革委主要完成人:靳绍栋田华锋王恭(三)项目名称:浅析价格对垄断行为的监管主要完成单位:省物价局主要完成人:王德亮黎少鹏田茂生孙晓华(四)项目名称:宝鸡市“十二五”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建设研究主要完成单位:宝鸡市发展改革委主要完成人:赵晓华蔡明社李金刚王恭(五)项目名称:宝鸡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产业布局构想主要完成单位:宝鸡市发展改革委主要完成人:刘焕勋任永强王恭田华锋(六)项目名称:关于商洛市生态移民搬迁工作情况的实践与思考主要完成单位:商洛市发展改革委主要完成人:刘福明查鑫(七)项目名称:固定资产投资对商洛经济增长的贡献与现状分析主要完成单位:商洛市发展改革委主要完成人:杨卫(八)项目名称:积极开展整合重组,做大做强企业集团主要完成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主要完成人:薛健刘延松张贵凯孙晶优秀组织奖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宝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物价局省信息中心。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宁陕县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宁陕县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宁陕县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发文字号】陕发改规划[2010]552号【发布部门】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日期】2010.05.14【实施日期】2010.05.1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宁陕县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陕发改规划〔2010〕552号)安康市发展改革委:你委《关于上报我市部分县区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项目初步设计的报告》(安发改投资[2010]59号)收悉。

依据省投资项目评审中心对宁陕县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初步设计的评审意见,经研究,同意该工程初步设计,现批复如下:一、建设场址垃圾处理场建设场址位于宁陕县城西南方向,距离县城15km的汤坪镇桐麻沟内。

二、建设规模工程建设规模为平均日处理生活垃圾35t/d,最大日处理生活垃圾模40t/d,日处理能力为Ⅳ级;填埋场总库容30万m3,有效库容26万m3,设计服务年限15年(即2011-2025年),垃圾填埋场建设规模为Ⅳ类。

三、总平面布置同意总平面布置,总图包括垃圾填埋区、生产生活辅助区、渗滤液处理站和覆土备料场,总用地38.5亩。

填埋区主要布置填埋作业区、污水调节池、垃圾坝、拦洪坝、截洪沟、防护围栏等,占地约30.3亩。

生产生活辅助区设在填埋区东部进场道路旁,主要设施包括综合办公楼、计量传达室、机修间及仓库、停车棚、消防水池等,占地0.98亩。

渗滤液处理站设于垃圾坝后渗滤液调节池西边,主要有UASB反应池、硝化反硝化池、膜处理间、综合用房等,占地1.99亩。

覆土备料场位于填埋场南侧,库区上游,占地面积1.5亩。

道路工程包括进场公路(5.51公里)和场内道路(72.253米),新增用地3.75亩。

四、主要建设内容及工艺工程建设内容主要为垃圾收集运输系统和垃圾卫生填埋场。

(一)垃圾收集系统同意生活垃圾采用固定容器、定时、定点、混合收集的收集方式,垃圾转运采用收运车辆直接转载转运至垃圾填埋场,配备5t后装式垃圾压缩转运车2辆、2t侧装式垃圾压缩转运车2辆。

我国油茶籽油产业发展现状、必要性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油茶籽油产业发展现状、必要性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4年中国油茶之乡
1
中国油茶之乡
湖南省
耒阳市
2000.3.3
第一批
国家林业局
2
中国油茶之乡
江西省
遂川县
2000.3.3
第一批
国家林业局
3
中国油茶之乡
江西省
宜春市
2000.3.3
第一批
国家林业局
4
中国油茶之乡
贵州省
玉屏侗族自治县
2001.9.12
第二批
国家林业局
5
中国油茶之乡
湖南省
浏阳市
2001.9.12
26
中国油茶之乡
湖南省
邵阳县
2012.12.22
中国经济林协会
27
中国油茶之乡
福建省
福安市
2013.7.19
中国经济林协会
28
中国油用牡丹之乡
山东省
东阿县
2014.7.28
中国经济林协会
d)
种植面积达5750万亩
全国15个油茶主产省(区、市)共有油茶林面积5750万亩,相比2009年的4531.2万亩,增长27.8%;占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栽培面积的44.6%,其中:产前期,初产期,盛产期,衰产期分别占总面积的3.97%、5.29%、43.65%和47.09%。
茶果形态类型:红球、青球、脐型红桃、青桃、红桃、青桔。
a)
攸县油茶
攸县县油茶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攸县、茶陵、安仁、来阳和衡南县一带的丘陵。
小果油茶
主要分布在福建闽侯、南平;江西南康、兴国、遂川、宜春、萍乡;湖南浏阳、靖县、道县;广西兴安、阳朔、三江、龙胜、临桂、融安。
普通油茶
广西南宁,北至江苏云台山,西自云南德宏自治州,江镇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陕西省汉滨区2010年油茶林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的批复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陕发改农经[2010]1629号
【发布部门】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0.10.12
【实施日期】2010.10.1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1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陕西省汉滨区2010年油茶林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研究
报告》的批复
(陕发改农经〔2010〕1629号)
安康市发展改革委、林业局:
报来《陕西省汉滨区2010年油茶林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安发改农经[2010]572号)收悉。

经研究,原则同意陕西汉滨区2010年油茶林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现就有关问题批复如下:
一、建设单位和地址
1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