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低产林改造关键技术

合集下载

油茶低改技术要点

油茶低改技术要点

油茶低改技术要点
油茶低产林改造要按照“四清、三挖、二防、一肥”的技术要领实施,搞好林地清理、密度调整、整枝修剪、垦复深挖、蓄水保土、合理施肥、劣质改造、病虫防治等八项工作。

林地清理,要清除林中的其他树木、藤灌木、老残病劣油茶树和杂草,改混生林为油茶纯林。

密度调整,要按照过密的疏伐、过稀的补植的办法,改密林、疏林为密度适中林。

整枝修剪,要剪除枯死枝、病虫枝、重叠枝、寄生枝、徒长枝、下垂枝等。

垦复深挖,应在树冠外深挖20cm以上(树冠内稍浅)。

蓄水保土,应沿环山水平方向开挖竹节沟,沟底宽、深分别为30cm以上,沟间距为6-8 m。

合理施肥,油茶施肥采取以农家肥为主,提倡绿肥上山,枯饼还山,秋冬季以有机肥为主,每株施土杂肥10公斤或枯饼肥1-2公斤,春夏季以氮、磷复合肥为主,每株0.2-0.3公斤。

劣质改造,将部分不结果或结果不多的植株,采取大树换冠的办法改造成良种株。

病虫防治,在4-7月份对发生病虫害的林分喷洒波尔多液等杀菌剂预防病虫害。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综合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综合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综合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主要是由于土地退化、种植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的。

油茶是一种喜酸性土
壤的树种,在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效果较好,但在土地退化和贫瘠的土壤中,油茶的生长受
到限制,因此产量较低。

油茶的种植管理也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如缺乏管理、疏于修
剪等都会导致产量低下。

为了提高油茶的产量,可以采取综合改造技术,包括以下方面:
1. 土壤改良:通过施加有机肥料、石灰等改善土壤酸碱度及肥力,提高土壤质量,
为油茶的生长提供更好的环境。

2. 梯田种植:对于坡地油茶低产林,可以采取梯田种植,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
利用率,改善油茶的生长条件。

3. 补植和更新:对老化林和病虫害严重的林地,进行及时的补植和更新,选用优良
品种和健康苗木,促进油茶林的更新和生长。

4. 合理管理:加强油茶的管理,包括定期修剪枝叶、清理杂草、病虫害防治等,保
持林分的健康生长状态。

5. 混交经济林:在油茶林中适当引种其他经济林树种,如柚子、果树等,增加经济
收益,提高土地利用效果。

6. 种植密度调整:根据油茶的生长状态和土壤条件,适当调整油茶的种植密度,保
证油茶之间的光照和通风条件,提高油茶的产量。

通过以上的综合改造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油茶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改善土地环境,实现油茶林的可持续发展。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内容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内容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内容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是指对油茶林地进行改造,提高油茶树的产量和效益。

下面将从油茶低产低效的原因、改造工程的目标、具体措施以及改造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油茶低产低效的原因油茶低产低效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栽培管理不规范:油茶树需要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等条件才能正常生长,不合理的栽培管理会导致油茶树生长不良。

2. 缺乏营养物质:油茶树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供应,土壤贫瘠、施肥不当会导致油茶树生长缓慢。

3. 病虫害的侵袭:油茶树容易受到虫害和病菌的侵袭,造成生长受限。

4. 树龄老化:油茶树树龄过大会导致产量下降,生长疲弱。

二、改造工程的目标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的目标是提高油茶树的产量和效益,使其成为经济作物之一,增加农民的收入。

三、具体措施1. 土壤改良:对于贫瘠的土壤,可以通过施肥、翻耕等方式改良土壤质量,增加土壤的肥力,为油茶树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2. 栽培管理:合理的栽培管理是提高油茶产量的关键。

包括修剪树冠、疏松土壤、除草等措施,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

3. 防治病虫害:及时发现和防治油茶树的病虫害,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油茶树的影响。

4. 更新树种:选用高产优质的油茶品种进行更新,提高油茶树的品质和产量。

5. 合理施肥:根据油茶树的生长需要,合理施肥,提供充足的营养供给。

6. 科学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巡检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四、改造效果经过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的实施,可以取得以下效果:1. 增加油茶的产量: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和施肥措施,提高油茶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2. 提高油茶的品质:通过选用高产优质的油茶品种进行更新,提高油茶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3.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油茶树的危害程度,保证油茶树的正常生长。

4.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的实施,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油茶是一种生长在亚热带地区的常绿灌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油茶树的果实中含有丰富的油脂,是制取油茶籽油的主要原料之一,也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

由于油茶树多生长在山地和丘陵地带,原始种植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导致了油茶的产量一直不高。

为了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品质,保护生态环境,结合国家的林业政策,对油茶低产林进行改造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重点介绍一些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一、合理培育栽培1. 土壤改良油茶树耐贫瘠,喜深砂质壤土,但也适合生长在疏松肥沃的黄壤和紫色土中。

在油茶低产林改造过程中,必须对土壤进行改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

2. 树龄除旧对于已经树龄老化的油茶树,需要进行适度的树龄除旧,将老树进行疏伐,留下壮年树木,有利于减少竞争,促进生长。

也可以通过移栽逐步更新优质优株。

3. 种植密度调整油茶的栽培密度对产量有重要的影响,合理的栽培密度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油茶的产量。

一般来说,低产林改造要将栽植密度保持在1500—1700株/亩。

4. 病虫害防治在油茶低产林改造过程中,要加强病虫害防治,保护油茶健康成长。

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控制病虫害的危害。

5. 施肥管理合理的施肥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品质。

在低产林改造中,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科学施用有机肥、化肥和微量元素,以满足油茶生长的需求。

6. 水分管理在干旱地区,要加强油茶的水分管理,保证树木的生长需水,可以采用灌溉的方式,适时适量地给予水分。

二、促进油茶业态升级1. 推广优质品种优质品种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低产林改造要重点推广高产性、高油脂含量、抗逆性强的油茶新品种,提高油茶树的产量和品质。

2. 深加工利用传统的油茶主要以油茶籽油为主要产品,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油茶深加工利用也成为了一种趋势。

油茶茶叶的加工、油茶茶油皂的制作、树脂和木材的利用,都是提升油茶业态升级的方向。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一、油茶低产林成因1. 土壤贫瘠:油茶生长需要较好的土壤环境,但由于土壤质量差,缺乏营养物质,导致油茶生长发育不良,产量低下。

2. 病虫害:油茶遭受病虫害侵扰,容易引起树木枯萎、叶子脱落等情况,严重影响油茶产量。

3. 管理不善:油茶种植管理水平较低,缺乏科学的栽培技术,导致土壤流失,水源枯竭等问题,进而影响油茶产量和品质。

4. 品种老化:部分地区的油茶种植品种老化严重,产量下降,质量不佳。

二、改造对策1. 土壤改良:加强对油茶种植区土壤的改良工作,合理施用有机肥料,调整土壤pH 值,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为油茶生长提供良好的营养环境。

2. 科学管理:加强对油茶种植的科学管理,包括定期修剪、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方面,提高油茶的抗病虫害能力,保证油茶的正常生长。

3. 引进新品种:引进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新品种油茶,提高油茶的抗逆性和产量,改善油茶的品质。

4. 种植结构调整:合理调整油茶种植结构,科学布局,实行轮作休耕,增加油茶种植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5. 产业发展支持:政府加大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开展油茶种植,提供财政补贴和相关技术指导,促进油茶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三、案例分析在湖南省某市,油茶低产林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当地政府加大对油茶生产的政策扶持,指导农民开展科学的种植管理,提高原有的油茶品种,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土壤改良和科学施肥,不断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品质。

当地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发展油茶产业,并积极开展油茶产品的开发和营销,增加油茶的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入。

四、结语油茶是我国的传统经济作物之一,具有很高的价值,但部分地区存在油茶低产林现象,影响了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油茶低产林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引进新品种、改善土壤环境和逐步完善产业链条,共同努力,推动油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希望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合作,积极探索油茶产业的发展模式,为油茶低产林改造作出更大的贡献。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油茶是一种常见的乔木植物,其种植范围广泛,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尤其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等地,油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由于很多油茶林的年龄偏大,种植密度不合理和管理不善等因素,导致了油茶低产甚至无产的情况,给油茶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油茶低产林的问题,提高油茶生产效益,需要对油茶低产林进行改造,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进行管理,重新培育优质油茶林。

下面将介绍一些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以期对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油茶低产林的识别要解决油茶低产林问题,就需要对油茶林进行准确定位。

通常可以根据油茶林的长势、产量和林分结构等因素进行判断。

通过实地调查,观察油茶树的生长状况,了解林分的密度和粗细度,通过综合分析判断出哪些油茶林属于低产林。

1. 水分管理技术水分是油茶生长的重要因素。

对于低产林而言,合理地管理水分对于提高产量非常重要。

首先要对油茶林进行土壤水分状况的测定,了解土壤的含水量。

合理浇水,根据油茶树的生长周期和需水量进行灌溉,防止土壤干旱和淹水,保持土壤湿润度适中。

还可以采取人工灌溉、滴灌、喷灌等技术手段,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油茶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2. 土壤改良技术对于低产林,土壤质量的改善非常关键。

可以采用施肥、覆盖、翻耕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养分含量,增加土壤肥力。

在施肥方面,可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油茶生长需求进行合理施肥,选择有机肥、生物菌肥等,提高土壤的肥力。

在覆盖方面,可以采用秸秆、树叶等进行地膜覆盖,保持土壤湿润,减少水分蒸发损失,增加土壤肥力。

在翻耕方面,可以采用栽培轮作、深翻耕等方式,改善土壤质地,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

3. 林分结构调整技术对于低产林而言,合理的林分结构非常重要。

通常低产林的林分结构比较单一,密度过大,树冠狭窄等问题比较突出。

需要通过适当的疏伐和修剪等方式,调整林分结构,合理分布枝条,增加树冠面积,提高叶片的光照面积,增加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1. 引言1.1 油茶低产林的现状油茶低产林是指产量低于正常水平的油茶林地,通常是由于树木生长不良、管理不善、病虫害等因素导致。

目前,我国油茶低产林面积广泛,特别是一些老龄油茶园或者采用传统种植方法的油茶园更是屡见不鲜。

油茶低产林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低等方面。

由于油茶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油茶低产林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油茶产量和产值,给农民的生计带来了严重影响。

农民在劳动和投入相对较大的情况下,往往只能收获较少的油茶果实,无法实现预期的经济收益,使得油茶种植的积极性和热情大大降低。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深入分析油茶低产林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改造措施,提高油茶产量和品质,实现油茶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1.2 油茶低产林对农民生计的影响油茶低产林对农民生计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

油茶是农民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低产林导致油茶产量下降,农民的收入也随之减少。

由于油茶低产林面积广泛,许多农民都受到了直接影响,生计变得更加困难。

油茶低产林的存在也使得农民无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造成了资源浪费。

一些农民因为低产林的收益不高,放弃了油茶种植,转而寻找其他途径谋求生计,导致土地荒废。

油茶低产林也给农民带来了心理压力和生活困扰。

农民在面对产量低、收入少的现状时,感到沮丧和无助,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油茶低产林对农民生计的影响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和解决。

通过改造油茶低产林,提高产量和效益,可以有效改善农民的生计状况,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字数:250】2. 正文2.1 油茶低产林的成因分析1. 土壤质量问题:油茶低产林的土壤质量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土壤质量差导致土壤肥力低,影响了油茶生长发育的正常进行。

2. 栽培管理不当:油茶低产林在栽培管理上存在一些不当之处,比如缺乏科学的栽培技术,不及时的修枝修剪和施肥等,导致了树木生长不良,产量低下。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引言油茶是我国的传统经济作物之一,但由于长期的种植和经营管理不当,许多油茶林已经成为低产林。

为了提高油茶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制定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对于推动油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低产林改造概述低产林改造是指针对已经成为低产林的油茶林进行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以提高油茶的产量和质量。

低产林改造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改进栽培技术等手段,使低产林逐步恢复到高产状态。

低产林改造流程1.评估低产林的现状和原因2.制定改造方案3.调整种植结构4.改进栽培技术5.加强病虫害防治6.持续管理和监测评估低产林的现状和原因评估低产林的现状是低产林改造的第一步。

通过对低产林的调查和研究,了解低产林的树龄、树势、株型等情况,分析低产林的形成原因,为制定改造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制定改造方案基于评估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低产林改造方案。

方案应考虑到地理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因素,确保改造方案能够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调整种植结构种植结构的调整是低产林改造的关键步骤。

根据改造方案,调整低产林的树龄结构、种植密度等因素,以提高油茶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改进栽培技术改进栽培技术是低产林改造的重要措施。

通过改进油茶的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修剪管理等技术,提高油茶的生长发育状况,从而增加产量。

加强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油茶产量的重要因素。

加强病虫害的防治,采用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降低病虫害对油茶的危害,提高产量和质量。

持续管理和监测低产林改造的最后一步是持续的管理和监测。

通过定期巡视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低产林改造的效果能够持久。

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针对油茶低产林改造,下面是一些技术规程的具体内容。

节间短化修剪技术1.油茶修剪应在春季和秋季进行,尽量避开油茶的生长旺季。

2.修剪时应注意保留树冠上方和两侧的新梢,有利于新梢的生长和发育。

3.修剪以节间长度为标准,一般控制在5-10厘米之间,以促进新枝的萌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 长期丢荒 , 除杂草灌木丛生外 , 高大乔木入侵 , 了 成
混交林 , 通风透光不 良, 林木生长发育恶化 , 病虫害危
光滑, 防止撕裂切 口周 围的枝皮而损伤油茶树 ,大 的 伤 口切面要涂上油漆。修枝时, 剪 、 刀、 锯要结合使用 , 做到“ 剪去脚枝不伤枝 , 锯掉残桩不藏蚁 , 病虫枯枝全
1 抚育改造技术措 施要点
11 林 地 清 理 . 清除杂草、 灌木及高大乔木 , 使油茶从被压状态中
解放出来 , 从而改善林 内通透条件 , 并除去与油茶竞争 水肥的劲敌 。 采用机械作业 的基地 , 可把杂灌埋人土壤
中。
凋落物深埋腐烂 , 另一方面有利于杂灌根系翻晒枯死 。
夏季垦复是为了即时除草 , 防止土壤干旱 , 增加透气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蓄水能力。 因此 , 应进行浅耕 , 一般深度不超过 1 0c m。
宣传 、 说服工作 。2 伐除林下受压的小树 ; ) 砍掉树体结
构不合理及结果少或不结果的树翻 3将郁闭度调整在 。)
结合深挖垦复沿环山水平线开挖竹节沟 ,沟底宽
7%一0 0 8%之间【使林分内保持合理的透光度 。 3 J ,
5 m, 4 m 沟距依林地坡度大小而定 , 于 1 0c 深 0c ; 大 5
油茶林地要坚持“ 三年一深挖 , 一年一浅锄” 的习惯 , 才
能巩固深挖垦复的成果 。特别是第一年秋 、冬深挖 以 后, 第二年夏季一定要浅锄一次 , 这样才能有效的消灭
杂草 , 松 土壤 。 疏 15 挖 竹 节 沟 .
12 林 分 密 度 调 整 .
本着间密补稀的原则 , 保留 6 ~ 1 株/6 : 0 10 6 7 。在 m 调整过程 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1要做好耐心细致的

陡、 地形破碎不便于开挖环山水平竹节沟 , 可根据实地 情况 , 采取挖鱼鳞坑等多种形式 , 总的原则是确保水 、
土、 肥不 流失 或尽 量少 流失 。
授粉亲和力高的品系。
1 0 合 理 灌 溉 . 1
在部分有条件的林地 , 可以引水灌溉。
1 平衡 施 肥 . 6
结合冬垦时施土杂肥 , 春季适当施以氮、 磷为主的 复合肥 。施肥量 : 肥 :0 ~0 g m ; P 60 9 0k/ h K肥 :5~ 0 10 30
势 比较旺盛 , 产量偏低 ; 第二类林龄在 5 以内, 0a 失于 管理 , 荒芜多年 , 杂草灌木丛生 , 林分密度差异较大 , 树
势一般 , 品种低劣 , 产量低下 ; 第三类林龄在 5 以 0a
花果, 提高产量。修剪下来 的枝条要及 时运 出林外烧
毁, 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修枝时要紧贴树干, 口要 切
江西林业科技
2 1 年第 5 01 期
油茶低产林 改造关键技术
雷小林 , 何小三 , 黄建建, 郑育桃 , 江 李
( 江西省林业科学 院, 江西南 昌 3 0 1 ) 3 0 3
摘 要: 详细介 绍 3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 , 种 为油茶低产林改造的具体 实施提供依据 和指导 。 关键词 : 油茶 ; 低产林; 改造
剪去, 上控下促树冠齐”根据原来树型使树体保持“ , 自 然圆头型” 自 或“ 然开心型”高度不超过 3 叶面积 , . m, 5 指数保持在 5 6 - 之间 。
害严重 , 产量极低 , 有的甚至全然无收。 根据现有低产油茶林分 ,其改造措施分为 3 1 种l l : 1抚育改造适宜一类林及二类林 ;) ) 2 高接换冠适宜一
度的上下沟距 8 9m,5 以下的沟距 1~ 5 坡度  ̄ 1 度 2 1 m;
1 整形修剪 - 3
收稿 日 : 1- 7 1 期 2 10—7 0 基金项 目: 十一五科技支撑项 目“ 国家 油茶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子专 题“ 江西省 油茶低产林改 造试 验与示范”20B D 100— ) (09 A BB 232 和中央 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 目“ 油茶低产林 高效改造技术推广” 。 作者简介 : 雷小林 , , 男 副研究员 , 主要从 事经济林栽培与育种的研究。E m il801@ ou 0 - a :d818 h. lr c 通信 作者 : 李江 , , 男 研究员 , 主要从事经济林栽培与育种 的研究 。E m ijjg72 2. r - a :l 32@16 o lxb cn 3 ・ 8
类林及二类林 , 综合考虑各种 因素, 高接换冠实际上主 要用于二类林 ;) 3更新改造适 宜三类林 。
1 深挖 垦复 . 4
垦复要求冬天深垦 , 夏天结合除草浅垦培蔸。 冬天
深垦 ,一般深度在 2 0 m以上,而且要求全面深挖 垦 c 复, 即将土块翻过来 , 这样 , 一方面有利于枯枝落叶等
k/m ; g 。 h N肥 : 碳铵 40 60k/ 5 ~ 0 g l 或尿素 30 40k/ } m 0 ~ 5 g h m; 有机肥 : 5 0k/ 7 0 g m 以上 , 5k, h 即 g 株以上 , 最好 与钙镁磷 、 过磷酸钙等拌匀密封堆沤 3 ~ 0 , 0 5 天 再施入
造林 ) ,其 中 7 万多 h z 3 m 成林中有 9%年产茶油不到 0 1 g 6 0k/ 7m , 6 这些林分统称低产油茶林。低产林大致
分为三类 : 第一类林龄在 5 以内 , 0a 林相 比较整齐 , 树
更换树冠, 减少病虫害。夏季结合中耕修剪徒长枝 、 脚
枝、 寄生枝 、 枯枝 、 重叠枝等使其林 内通风透光, 多着
分类号 :744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6 20 (0 0 — 0 8 0 10 — 5 52 1)5 0 3— 3 1
江西省现有油茶林面积 8 万多 h 含近几年新 6 m(
重修剪一般在冬季采果后 ,轻修剪时间可 以灵活
掌握。 冬季结合挖山垦复, 修剪大枝干, 以利新枝萌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