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低产林改造作业设计

合集下载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内容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内容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内容油茶是一种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特色茶叶,但其种植方式常常低产低效。

为了提高油茶的产量和质量,我们进行了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

我们对油茶种植的土壤进行了改良。

通过土壤测试和分析,我们发现原有土壤中缺乏某些重要的营养元素,因此我们添加了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土壤松土处理,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提高土壤肥力。

通过这些改良措施,我们为油茶的生长提供了更适宜的土壤环境。

我们对油茶的种植密度和间距进行了调整。

在过去的种植方式中,油茶的密度较高,导致光照不足和水分竞争激烈,影响了油茶的生长和发育。

因此,我们在改造工程中将油茶的种植密度进行了适度的降低,增加了油茶之间的间距,使每株油茶都能够充分接受阳光照射和水分供应,促进了油茶的健康生长。

我们还进行了定期的修剪和疏枝工作。

通过修剪和疏枝,我们能够控制油茶的生长方向和株型,使其更加整齐美观。

同时,修剪和疏枝还可以促进油茶的分枝和分叶,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提高光能利用效率,从而增加油茶的产量。

在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中,我们还加强了病虫害防治工作。

通过定期巡查和喷洒农药,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油茶的病虫害,减少害虫对油茶的危害,保证油茶的健康生长。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油茶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培训,提高了种植户的防治意识和能力。

我们还注重科学管理和技术指导。

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和技术交流,我们向种植户介绍了油茶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提供科学的种植方案和技术指导。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示范基地,展示了油茶的良好种植效果和管理模式,吸引了更多的种植户参与其中。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的实施,有效提高了油茶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通过改造工程的推广,我们也促进了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民的脱贫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油茶种植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进一步提高油茶的种植效益,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摘要:册亨县栽培油茶历史悠久,但大部分油茶林已呈现老化及死亡现象。

介绍了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以供林农参考。

关键词:油茶;低产林改造;设计;措施我国油茶栽培历史已有2 000多年。

册亨县境内最高海拔为1 634 m,最低海拔375 m,平均海拔830 m,雨热同季,春暖早,秋凉迟,无霜期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素有“天然温室”之称,年平均气温19.2 ℃,极端最高气温42 ℃,极端最低气温-2 ℃,无霜期345 d,年日照时数1 514 h,年降雨量1 340.07 mm,很适宜油茶的种植。

册亨“马岭河”牌茶油长期远销省内外,也是农户除林木外的主要收入来源。

油茶在册亨县经济林中所占比例较大,目前全县油茶树龄在25年以上的占60%,平均产干茶籽不足750 kg/hm2。

大面积油茶林粗放经营,有的甚至荒芜,油茶品质低劣,林分结构不合理,产量低下,效益差,传统简单的“刀抚”和“刮地皮”等经营方式易引起水土流失。

重点推广一批技术成型、操作方便、经济实用的低产林改造技术,以提高油茶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1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设计油茶低产林改造主要利用我国南方各省低改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根据不同油茶林的不同低产原因,通过综合分析,对现在的油茶林进行分类,以适宜改造措施,对低产林进行分类经营。

对现在油茶林分别进行整形修剪、中耕抚育、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更新改造、集约经营等综合治理和改造,达到短期内增加土壤肥力、改变林分结构、提高单株产量的目的。

通过项目示范区的小班实地调查,参照历处的产量、林龄、林相及立地的情况,对项目区的油茶低产林进行分类经营。

具体分类如表1所示。

2油茶低产林改造措施2.1良种选择油茶优良无性系选用湖南省引进的攸县油茶攸1号、攸20号、攸22号、攸24号及普通油茶湘林4号、湘林6号、湘林7号等。

油茶优良农家品种选用望谟油茶、岑溪软枝油茶、衡东大桃、鄂东大红等优良品种。

2.2高技换冠选用油茶优良无性系穗嫁接法,采用撕皮嵌合接法[1],在油茶树枝干的一定高度上,选择各方向的树干,每株嫁接16~20个接穗,以达到高接换冠的目的。

油茶低产改造工程方案

油茶低产改造工程方案

油茶低产改造工程方案一、背景介绍油茶是一种特殊的农林产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它不仅可以提供食用油和食用茶,还可以用于造纸、医药等多种用途。

由于其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种植技术较为复杂,加之不少地区的油茶树品种较老,导致目前我国油茶产量整体较低,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对于油茶低产改造工程的实施迫在眉睫。

二、工程目标1. 提高油茶的生产效率和品质,增加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2. 加强油茶树的抗逆性,提高抗病虫害的能力。

3. 探索新的油茶栽培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 推广现代科技在油茶种植中的应用,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三、工程内容1. 更新油茶种质资源:选用抗逆性强、品质优良的油茶新品种。

对目前栽种的老品种进行评价,淘汰低产、病虫害严重的品种,引进高产、抗病虫害的新品种。

2. 改良油茶栽培技术:研究针对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的油茶栽培技术,确定最佳的管理措施,包括土壤改良、施肥、浇水等,提高油茶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3. 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油茶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传染途径,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提高油茶树的抗病虫害能力。

4. 推广新的油茶栽培模式: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探索新的油茶种植模式,例如梯田种植、花果林间种植等,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降低种植成本。

5. 科技手段的应用:通过引进和培育专业人才,研发油茶种植的现代科技手段,包括遥感技术、信息化技术、无人机测绘等,提升种植的技术水平,提高产量和品质。

6. 市场化推广:通过举办油茶种植技术培训班、组织专家讲座以及建立油茶生产合作社等方式,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向农民群众进行普及,推广新的油茶种植模式。

四、工程实施方案1. 种质资源更新和栽培技术改良:由农业部门牵头,与科研单位合作,组织专家研究新的油茶种质资源,同时组织油茶栽培技术改良的实地考察和示范,向农民群众宣传新的栽培技术。

2. 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和推广:组织专家研究油茶树的主要病虫害,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

油茶低产林的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的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的改造技术●万光忠油茶在南方各省栽培有悠久的历史, 多为自然落籽成林和萌芽成林的林分, 但油茶林相不齐, 残林老化, 品种混杂, 单产不高, 效益不好。

一、油茶林低产的主要原因1.上世纪80 年代后期, 由于油茶市场疲软, 林农入不敷出, 一度出现了“倒林”现象, 致使大面积荒芜或被砍除。

2.随着能源结构变化, 山区薪炭燃料比重下降, 加之近年实施天保工程,松杂不得下山,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油茶林的砍灌清杂, 使油茶处于次层林地位, 通风透光差, 产量严重下降。

3.由于栽培历史悠久, 自然混交, 品种混杂, 年龄不一, 稀密不均, 林相紊乱, 老残林多, 病虫害多, 这些都是造成低产的重要原因。

4.长期采取挖垦措施抚育, 在一定时期曾起过良好作用, 但长期不进行培土、施肥、除草、修剪等技术处理, 水土流失严重, 林地裸露, 土壤营养条件极差, 造成很多油茶林“未老先衰”, 春梢生长不良, 影响根系发育, 大量落花落果, 造成连年减产。

5.7、8 月正是油茶花芽分化盛期,需要大量的水分, 而此时高温干旱天气多, 影响水份代谢的正常进行, 花芽分化减少, 造成干果干油, 产量降低。

二、低产油茶林改造技术措施1.垦复。

垦复可以清除林间杂草、灌木, 减少养分消耗, 促进土壤分化和有机物质分解, 为来年油茶生根、抽梢、发芽、开花结果打下基础。

冬季垦复要求深耕,一般在15 ̄20 厘米; 夏季垦复宜浅, 一般在10 厘米左右。

同时, 垦复深度还应考虑季节、地形、树龄等因素, 通常可采取3年深挖1 次, 1 年中耕1 次。

垦复树冠内浅, 树冠外深; 小树浅, 大树深; 熟地浅,荒地深; 陡坡浅, 平坡深。

坡度在15 度以内可进行全垦, 坡度16 ̄25 度, 实施环山水平线带垦, 坡度26 度以上, 只能作穴垦, 整成鱼鳞状, 外高内低。

2.修剪。

修剪是促进一些低产、老化的油茶林起死回生的重要措施。

长期都未经过修剪的油茶林, 要因势利导, 通过修剪使主侧枝营养平衡, 树冠紧凑, 茶林整洁, 充分发挥立体结果功能。

低产油茶林改造具体实施方案

低产油茶林改造具体实施方案

低产油茶林改造具体实施方案
低产油茶林改造的具体实施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评估和筛选茶树品种:根据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评估和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油茶品种,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2. 土壤改良和施肥:对低产油茶林的土壤进行测试和评估,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土壤改良,包括调整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有机质等。

同时,根据土壤养分需求,合理施肥,以提高茶树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3. 病虫害防治:识别和治理茶园中的常见病虫害,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包括合理使用农药,及时消除病虫害和病虫源,注重生物防治手段等。

4. 水利设施建设:根据茶树对水分需求,建设或改进水利设施,包括修建灌溉系统、增加水源供应等,以保证茶树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5. 精细管理和采摘技术:通过合理的修剪、摘心、摘叶、摘芽等管理手段,调整茶树的生长枝叶结构,提高茶树的耐逆性和产量。

采用上等、一芯或两芯摘以保留良好的生长枝。

6. 促进合作社组建:鼓励农民组织成茶叶种植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资源整合和技术支持,提高茶叶种植效益。

7. 建立品牌和市场渠道:通过品牌建设和规范化生产,提高油
茶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

同时积极开拓市场渠道,拓展销售市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8. 优化经营管理:建立健全茶叶生产、销售和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茶园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为茶农提供稳定的收益和发展机遇。

以上就是低产油茶林改造的具体实施方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内容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内容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内容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是指对油茶林地进行改造,提高油茶树的产量和效益。

下面将从油茶低产低效的原因、改造工程的目标、具体措施以及改造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油茶低产低效的原因油茶低产低效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栽培管理不规范:油茶树需要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等条件才能正常生长,不合理的栽培管理会导致油茶树生长不良。

2. 缺乏营养物质:油茶树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供应,土壤贫瘠、施肥不当会导致油茶树生长缓慢。

3. 病虫害的侵袭:油茶树容易受到虫害和病菌的侵袭,造成生长受限。

4. 树龄老化:油茶树树龄过大会导致产量下降,生长疲弱。

二、改造工程的目标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的目标是提高油茶树的产量和效益,使其成为经济作物之一,增加农民的收入。

三、具体措施1. 土壤改良:对于贫瘠的土壤,可以通过施肥、翻耕等方式改良土壤质量,增加土壤的肥力,为油茶树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2. 栽培管理:合理的栽培管理是提高油茶产量的关键。

包括修剪树冠、疏松土壤、除草等措施,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

3. 防治病虫害:及时发现和防治油茶树的病虫害,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油茶树的影响。

4. 更新树种:选用高产优质的油茶品种进行更新,提高油茶树的品质和产量。

5. 合理施肥:根据油茶树的生长需要,合理施肥,提供充足的营养供给。

6. 科学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巡检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四、改造效果经过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的实施,可以取得以下效果:1. 增加油茶的产量: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和施肥措施,提高油茶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2. 提高油茶的品质:通过选用高产优质的油茶品种进行更新,提高油茶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3.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油茶树的危害程度,保证油茶树的正常生长。

4.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的实施,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内容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内容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内容油茶是我国传统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广泛分布于华南、华东、华中和西南等地区。

然而,由于油茶的种植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油茶产量低、效益不高。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应运而生。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的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

具体而言,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科学选材。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油茶品种特性,科学选用适宜的油茶品种进行种植。

同时,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选择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的品种,提高油茶的抗病虫害能力和生长适应性。

二、合理密植。

通过密植油茶树木,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同时,适当的密植可以形成树冠层间的竞争,促进油茶树木的分枝分叶,增加叶面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而增加油茶的养分供给和生长速度。

三、合理修剪。

通过对油茶树木进行定期修剪,可以控制树冠的生长,保持树冠的通风透光性,促进树体的健康生长。

合理的修剪还可以促进花芽分化和萌芽,提高油茶的花果质量和产量。

四、科学施肥。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油茶的生长需求,科学施肥是提高油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

合理的施肥可以补充土壤中的养分,提供油茶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增加油茶的抗病虫害能力,改善油茶的果实品质。

五、病虫害防治。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中,病虫害防治是关键环节。

通过定期检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防治油茶的病虫害,可以减轻病虫害对油茶生长的影响,保证油茶的产量和品质。

六、科学灌溉。

油茶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因此科学的灌溉是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根据不同地区的降水情况和土壤水分状况,合理安排灌溉措施,保证油茶的正常生长需要。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的实施,将有效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通过改善油茶的生长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大对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的支持力度,为油茶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一、油茶低产林成因1. 土壤贫瘠:油茶生长需要较好的土壤环境,但由于土壤质量差,缺乏营养物质,导致油茶生长发育不良,产量低下。

2. 病虫害:油茶遭受病虫害侵扰,容易引起树木枯萎、叶子脱落等情况,严重影响油茶产量。

3. 管理不善:油茶种植管理水平较低,缺乏科学的栽培技术,导致土壤流失,水源枯竭等问题,进而影响油茶产量和品质。

4. 品种老化:部分地区的油茶种植品种老化严重,产量下降,质量不佳。

二、改造对策1. 土壤改良:加强对油茶种植区土壤的改良工作,合理施用有机肥料,调整土壤pH 值,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为油茶生长提供良好的营养环境。

2. 科学管理:加强对油茶种植的科学管理,包括定期修剪、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方面,提高油茶的抗病虫害能力,保证油茶的正常生长。

3. 引进新品种:引进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新品种油茶,提高油茶的抗逆性和产量,改善油茶的品质。

4. 种植结构调整:合理调整油茶种植结构,科学布局,实行轮作休耕,增加油茶种植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5. 产业发展支持:政府加大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开展油茶种植,提供财政补贴和相关技术指导,促进油茶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三、案例分析在湖南省某市,油茶低产林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当地政府加大对油茶生产的政策扶持,指导农民开展科学的种植管理,提高原有的油茶品种,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土壤改良和科学施肥,不断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品质。

当地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发展油茶产业,并积极开展油茶产品的开发和营销,增加油茶的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入。

四、结语油茶是我国的传统经济作物之一,具有很高的价值,但部分地区存在油茶低产林现象,影响了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油茶低产林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引进新品种、改善土壤环境和逐步完善产业链条,共同努力,推动油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希望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合作,积极探索油茶产业的发展模式,为油茶低产林改造作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茶低产林改造作业设计13林业三班第一组组员:××××××××××××二零一五年五月目录第一章总论项目名称..............................................................3责任单位..............................................................3建设地点..............................................................3项目负责人............................................................3参加规划设计人员.....................................................3建设时间..............................................................3总则..............................................................3改造原则....................................................4相关规程..........................................................4第二章基本情况地理位置.....................................................5 自然条件..........................................................5社会经济条件..........................................................6 第三章外业调查项目基本情况..........................................................7 油茶林现状及分析.......................................................7 产量计算 (9)第四章技术措施与管理林地管理..............................................................10树体管理..............................................................11防治病虫害............................................................13第五章抚育改造工作管理加强对油茶林抚育............................13加强对油茶抚育改造的科技支撑......................14第六章改造成本估算第一年......................................................15第二年......................................................16总成本.....................................................16第七章效益概括评价社会效益.................................17 生态效益.................................17 经济效益...................................................17第一章总论项目名称油茶低产林改造作业设计项目单位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13级林业三班第1组建设地点学校后山110亩油茶林地项目负责人秦莉仙参加规划设计人员王国庆、娄朦、刀建强建设时间2015年5月总则第一条为促进全国油茶产业健康发展,提高现有油茶林的经营水平和效益,规范油茶林抚育改造技术指导,根据《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目标,依据国家实施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要求,特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现有油茶林分类:现有油茶林均指5年以上成龄油茶林。

根据现有立地条件、林分状况、产量水平等将油茶林分为三类: 一类林为立地条件好,优良单株70%以上,林分达到标准栽植密度,大部分植株为中壮龄林,林相整齐,年均亩产油10公斤以上的林分。

二类林为立地条件较好,林分密度70株/亩以上,结实单株占50%以上,但树龄不一致,植株疏密不匀,年均亩产油7公斤以上的林分。

三类林为立地条件一般,林相不太整齐,老、残、病、劣株占2/3以上,年均亩产油7公斤以下的林分。

第三条油茶林抚育改造是指对现有一、二类油茶林,通过实行修剪、垦复、施肥、蓄水保土、补植、嫁接换冠、病虫害防治等规范性综合技术管理,达到提高油茶林产量,实现丰产稳产目标。

改造后的油茶林单位面积年产油量达到25公斤/亩以上。

改造原则(一)坚持适地适树原则。

(二)坚持规模化培育和集约经营的原则。

(三)坚持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

相关规程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LY/T 1328~1999 油茶丰产林DB36/T551-2009 油茶无性系丰产林培育技术规程第二章基本情况地理位置林职院后山位于昆明市盘龙区金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临金殿公园西接世博园,北靠云南野生动物大世界,东邻高天流云别墅区。

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向西南呈阶梯状降低,形成自北东向南西倾倾斜。

境内最高海拔, 最低海拔1980m ,相对高差。

境内的水系注入金殿水库。

自然条件气候特征林职院后山属“冬无严寒,下无酷暑,遇雨成冬”和上、中、下层次分明的立体气候。

年平均气候℃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年平均日照小时,日照充足,年降雨量900—1200㎜,全年气候温和,年温差较小,日温差较大,夏秋雨量充沛,冬春雨量不足。

植被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树种有云南松、滇油杉、栓皮栎、油茶、干香柏、黑荆树等,地下植被主要有小铁仔、紫茎泽兰、茅草、杜鹃、栒子、沙针、禾本科草类等。

社会经济条件林职院后山处于昆明城边,,林场周边有高天流云、唐朝茉莉豪华别墅区,金林碧水住宅区,距离云南野生动物大世界、金殿公园、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博园)都比较近,距野鸭湖仅11公里。

从东面可眺望到双龙乡的哈马者、麦冲村。

由于405林场周边的景点较多且相对有名气,因此客流量也比较大,而带动了405林场周边各行业的发展。

第三章外业调查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区位于云南林业专业技术学院后山。

山脉基本呈东西走向,分布着大量的云南松,华山松林。

降雨量较昆明市区中部偏多。

土壤是以酸性红壤为主,土层平均厚度15厘米左右。

交通十分便利,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提供有利条件。

油茶林现状及分析(附调查表表)现状分析:1、油茶苗的品种差。

2、管护不到位。

山茶油果的收购价格低,几乎都没有管理,靠天吃饭。

成片的大面积标准的油茶林很少,几乎都是杂生的。

3、土壤板结、无灌溉条件、水肥条件差。

4、对再生油茶管理落后,如整形修枝。

5、病虫害严重多为鞘翅目昆虫。

6、油茶落花落果现象严重。

7、油茶林内老油茶树较多,这些油茶树生长逐渐衰弱、新梢萌发少、开花结果能力差。

8、种质遗传分化严重,良种水平低,现有的油茶林良莠不齐,树龄太大,过于衰老,产量不高产量计算根据现地调查可的出400平方米大概可产6公斤生果实400平方米=亩根据市场价每公斤生果实元1亩可产10公斤生果实60亩产生果实量=60×10=600kg总产量=600×=900元第四章技术措施与管理林地管理(1)林地清理。

将油茶林中的藤灌木、杂草、寄生植物和其他混生的林木树种等连根挖除,并清除老、残、病、劣油茶树。

(2)垦复。

选择冬季或早春进行。

第一年垦复,树冠外深度要在20厘米以上,树冠内稍浅。

此后要坚持两年一次深挖,每年一次浅垦。

坡度小于15度的林地采用全垦;坡度16-25度的林地采取带垦或穴垦,挖一带留一带,隔年轮换。

(3)蓄水保土。

沿环山水平方向开竹节沟。

沟底宽、深均30厘米以上,节长因地而定,一般米。

沟间距,坡度15度以下为8米,15度以上为6米,结合垦复每年清沟一次。

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垦复逐年修筑等高水平梯带,防止水土流失。

(4)施肥。

根据油茶生长结果状况、不同生长时期及油茶测土配方施肥方案进行精准施肥,推广使用油茶专用有机肥料。

应掌握好肥料性能,坚持以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

做到大年增施磷、钾肥,小年增施氮肥或复合肥。

秋冬以有机肥为主,春夏季以速效肥为主。

对立地条件好、长势强的林分多施磷、钾肥,立地条件较差、长势弱的林分多施氮肥。

对丰产树多施肥,结果少的树少施肥。

提倡在油茶林内间种适合的绿肥植物,绿肥要埋青,以促进土壤熟化和改良。

施肥节律:冬肥每两年一次,以氮磷钾总量8%以下的有机肥为主,在11月-1月结合垦复时施入;春肥每年一次,以氮磷钾总量15%以上的有机复混肥或高效复合肥为主,在春梢萌动前15天左右施入。

施肥方法:结合垦复,沿树冠外缘投影地开半圆形环状沟或条状沟,沟深15-20厘米左右施入肥料后覆土。

坡度15度以上的林分宜在植株上坡施肥。

施肥量:每亩用量,磷肥40-60公斤;钾肥10-20公斤;氮肥:其中碳铵30-40公斤,尿素20-30公斤;有机肥500公斤以上。

树体管理(1)修枝整形。

油茶林的修剪,包括修枝和整形。

油茶成林以疏剪为主。

在每年果实采收后至翌年树液流动前,剪除干枯枝、病虫枝、重叠枝、寄生枝、徒长枝、衰老枝、下脚枝等,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修剪要因树制宜,树冠下部和内膛应适当重剪,树冠上中部和外缘轻剪;长势弱的适当重剪,长势旺的宜轻剪。

修剪后要加强树体管理,及时除萌、抹芽,以防养分分散和干扰树形。

(2)密林疏伐。

将过密的油茶林进行疏伐,伐除病、老、劣株及不结果株,使林地保存20%-30%相对均匀的林间透光度。

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和品种,每亩保留油茶植株70-110株左右。

(3)疏林补植。

对林间空地(原有空地、清理林地和伐除老、残、病、劣后出现的空地),凡超过3×3米的要进行补植。

选用实生、2年生以上的良种大苗,挖大穴(70厘米×70厘米×60厘米)整地栽植,每穴内施足基肥(约1公斤有机专用肥或5公斤土杂肥),栽植时要根舒、苗正、填土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