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示范及推广项目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内容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内容油茶是一种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特色茶叶,但其种植方式常常低产低效。
为了提高油茶的产量和质量,我们进行了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
我们对油茶种植的土壤进行了改良。
通过土壤测试和分析,我们发现原有土壤中缺乏某些重要的营养元素,因此我们添加了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土壤松土处理,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提高土壤肥力。
通过这些改良措施,我们为油茶的生长提供了更适宜的土壤环境。
我们对油茶的种植密度和间距进行了调整。
在过去的种植方式中,油茶的密度较高,导致光照不足和水分竞争激烈,影响了油茶的生长和发育。
因此,我们在改造工程中将油茶的种植密度进行了适度的降低,增加了油茶之间的间距,使每株油茶都能够充分接受阳光照射和水分供应,促进了油茶的健康生长。
我们还进行了定期的修剪和疏枝工作。
通过修剪和疏枝,我们能够控制油茶的生长方向和株型,使其更加整齐美观。
同时,修剪和疏枝还可以促进油茶的分枝和分叶,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提高光能利用效率,从而增加油茶的产量。
在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中,我们还加强了病虫害防治工作。
通过定期巡查和喷洒农药,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油茶的病虫害,减少害虫对油茶的危害,保证油茶的健康生长。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油茶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培训,提高了种植户的防治意识和能力。
我们还注重科学管理和技术指导。
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和技术交流,我们向种植户介绍了油茶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提供科学的种植方案和技术指导。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示范基地,展示了油茶的良好种植效果和管理模式,吸引了更多的种植户参与其中。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的实施,有效提高了油茶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通过改造工程的推广,我们也促进了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民的脱贫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油茶种植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进一步提高油茶的种植效益,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浅谈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浅谈油茶为我国特产的食用木本油料树种,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
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具有良好的食疗和保健作用,深受群众喜爱。
但长期以来,油茶实生繁殖,品种混杂,疏密不均,管理粗放,产量日低。
为提高油茶产量,国家将油茶低产林改造列入了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工程项目,重点推广油茶优良无性系嫁接苗,进行预植更新,改造现有低产油茶林等改造技术。
笔者经多年的实践和观察,现将油茶低产林改造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推广油茶良种良种是丰产的基础,是高效的前提。
油茶一次种植百年受益,选用良种特别重要。
我省林业科技人员经长期的研究和选育,已选育出一批适应本省种植产量高、品质好、丰产性状稳定的油茶优良品系。
通过鉴定的油茶优良无性系有60多个,其中亚林所就有20个优良无性系,尤其是长林23号等优良无性系亩产茶油平均高达64kg多,经过油茶低改工程的推广,增产效果显著。
我省重点推广长林系列油茶优良无性系。
亚林所每年可产上述优良无性系芽砧嫁接苗100~150万株,价格按等级分为一年生苗0.5~0.7元/株,二年生苗0.7~1.2元/株,并可提供嫁接用穗条及专用肥。
但远远不能满足全省生产的需求,因此还需要依靠各地应用上述优良无性系自行培育优良无性系嫁接苗,以解决油茶低改生产之急需。
二、培育芽砧嫁接苗1.芽砧的培育选用当年的油茶籽放通风阴凉处贮藏或用沙藏至次年4月上、中旬,用沙床培育芽砧。
方法是先垫一层沙,厚约10cm,耙平,然后撒一层油茶种籽,上面再盖一层沙,厚约7cm,平整后浇一次透水,盖上薄膜。
可在室内也可在室外培育,但要防日晒雨淋,并注意控制温湿度,以保证芽苗与嫁接时间相吻合。
约40~50d后油茶籽发芽,芽伸出沙面时,即可做芽砧嫁接。
2.接穗选择作芽砧嫁接的接穗,一定要选用赣无1号等通过省级鉴定的油茶优良无性系当年生枝条。
用这些优良无性系做接穗,作芽砧嫁接,成活率高,丰产性状稳定。
3.嫁接时间接穗都是用油茶优良无性系母树上当年半木质化的枝条,因此嫁接时间在5月20日至6月20日之间较好。
试析老油茶林低产改造技术措施及效果

试析老油茶林低产改造技术措施及效果发布时间:2021-06-07T03:16:20.039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9期作者:冯碧英杨发铸[导读] 油茶在生物学上隶属于山茶科茶属,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或大灌木,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中的一种,其他三种分别是油棕、油橄榄以及椰子。
乐业县木材公司广西百色市乐业县 533200摘要: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深入分析老油茶林低产低效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应对策略和措施,希望可以给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老油茶;低产低效;改造技术前言油茶在生物学上隶属于山茶科茶属,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或大灌木,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中的一种,其他三种分别是油棕、油橄榄以及椰子。
油茶树自身有着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以及耐火烧这四种特征,是一种可以用来进行山地绿化、建造处水保林、生物防火林带的绝佳树种。
1 油茶种植前景1.1 社会效益我国作为世界食用植物油的第一消费大国,食用油的进口率却高达60%,严重依赖于外商进口。
所以对油茶产业的大量发展拓张,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食用油市场的市场结构,弥补长时间以来我国这方面产品的空缺,提升食用油的自给率,达到改善人民健康情况,提升生活质量的目的。
油茶产业的发展与快速扩张可以起到拉动内需、扩张就业的作用,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进程。
同时,油茶种植地的拓展也有利于调整当地的林种结构,将整个林地的经济价值提升,促进当地林业的发展,这也就更有利于种植油茶还可调整商品林的林种结构,提高林地的价值,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同时也促进山区能够得到更好的开发,改善整个生态环境。
1.2 经济收益由现在的商场行情进行推算,进行油茶种植的成本在每亩1500元之下,收益情况分阶段情况不一样,在处于幼林时期的前三年并没有经济收益,第四年擦能开始结果,此后产量便开始快速增长,每年基本可以成倍地增长,盛果期时间也比较长,往往可以达到50~70年。
油茶产鲜果的产量大概为每月每亩可以产5440kg,销售价格为2.2元/kg,由此推算每亩的收入大概可以达到万元;油茶籽产量大概为油菜籽的二至八倍,而油茶籽的产量大概为每公顷3330~12000kg,可食用茶油的价格在市场上却是菜籽油价格的3到5倍。
油茶高产栽培技术和低产林改造技术

油茶高产栽培技术与低产林改造技术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国家油茶科学中心一、油茶高产栽培技术(一)油茶良种选择油茶高产林分成立应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良种。
且符合本地生产进展区域良种适生要求。
无适合良种的地域进展油茶,可进行良种引种实验,实验后肯定表现良好的良种用于生产。
避免未经实验进行跨区域调运种苗。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各地选出一大量农家品种、家系、无性系和无性系品种。
可选择产量高、性状特征明显、适合本区域栽培的主要良种。
由于各地推出的良种数量太大(必将标准下降),有时连选育者自已都难以在田间判定。
因此,生产上应选择精品良种,进行配比组合栽培。
亚林、长林系列良种已在浙江省多处较大面积的栽培,表现较好,能够在浙江各地种植,其他系列品种要慎重选用。
目前通过国家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有赣石84-8,赣无11,岑软2号、赣447、赣抚20、长林53号、赣8、赣兴48、长林21号、长林27号、赣无1号、GLS赣州油1号、赣永5,、长林40号、GLS赣州油2号、赣兴46、赣石83-1、岑软3号、长林23号、赣石84-3、长林4号、长林55号、赣永6、桂无1号、GLR1、湘林104 、赣石83-4、赣190、长林3号、GLS赣州油3号、GLS赣州油4号、GLS赣州油5号、桂无4号、赣无2、GLS6、湘林1、GLS7、GLR2、GLS8、GLS9、亚林4号、长林18号、亚林9号、湘林XLC15、湘5 、亚林1号、湘林XLJ14、岑溪软枝油茶。
通过省级林木良种审定数量较多,因地制宜选用。
种苗生产提倡按照生产计划当场成立采穗和育苗基地。
从而减少种苗本钱,提高造林质量。
(二) 油茶新品种栽植林地选择1、土壤油茶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性很强,能耐较瘠薄的土壤,易于丘陵和山区进展。
只要能生长铁芒箕、映山红、乌饭树、盐肤木、白茅、杉树、马尾松、茶树等植物的地方都适宜栽种油茶。
但要建设优质、高产、高效的生产基地,认真地选择造林地是超级重要的环节。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2023年第22期现代园艺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杨芝桃(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林业局,贵州剑河556400)摘要:油茶作为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在我国拥有广阔的种植面积和较高的经济价值。
分析了油茶低产林存在的问题,包括土壤质量下降、病虫为害、缺乏有效管理等,并提出具体的改造技术措施,以期提高油茶低产林产量和质量,促进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具有丰富的油脂资源和广泛的用途。
然而长期以来,油茶低产林面临土壤质量下降、病虫为害严重、缺乏有效管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油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为了实现油茶低产林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采取综合改造措施。
1油茶价值分析1.1食用价值油茶种子可榨油供食用,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优质食用油。
茶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优良的抗氧化功能,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
油茶种子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可作食用坚果。
1.2经济价值油茶作为重要的农产品,其种植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1.3生态价值油茶是优良的造林树种,能够迅速形成成熟林,起到保护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环境等作用。
油茶林地的存在,有助于保护水源地,改善生态环境,对防止水土流失和调节小气候起到了积极作用。
1.4药用价值油茶叶和花蕾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润肺止血的功效。
1.5文化价值我国南方地区种植油茶历史悠久,衍生出的油茶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出人们对油茶的情感和认同。
2油茶低产林的表现油茶低产林是指油茶树生长状况、林分结构、林相特征不良,导致油茶籽产量和品质低下的油茶林。
主要表现为:2.1品种混杂,花期不一致油茶低产林普遍存在花期、成熟期及果形、果色等差异较大的油茶品种(类型)混杂生长的情况,会影响植株授粉率和坐果率,降低油茶籽产量和品质。
2.2林相混乱,稀密不匀由于受市场因素影响及对油茶生产认识不够,缺乏资金投入,油茶林长期失管,杂灌丛生、林相混乱,较多林分处于半荒芜状态,林地光照、通风条件较差,限制了油茶树的生长发育。
油茶低产改造工程方案

油茶低产改造工程方案一、背景介绍油茶是一种特殊的农林产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它不仅可以提供食用油和食用茶,还可以用于造纸、医药等多种用途。
由于其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种植技术较为复杂,加之不少地区的油茶树品种较老,导致目前我国油茶产量整体较低,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对于油茶低产改造工程的实施迫在眉睫。
二、工程目标1. 提高油茶的生产效率和品质,增加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2. 加强油茶树的抗逆性,提高抗病虫害的能力。
3. 探索新的油茶栽培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 推广现代科技在油茶种植中的应用,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三、工程内容1. 更新油茶种质资源:选用抗逆性强、品质优良的油茶新品种。
对目前栽种的老品种进行评价,淘汰低产、病虫害严重的品种,引进高产、抗病虫害的新品种。
2. 改良油茶栽培技术:研究针对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的油茶栽培技术,确定最佳的管理措施,包括土壤改良、施肥、浇水等,提高油茶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3. 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油茶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传染途径,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提高油茶树的抗病虫害能力。
4. 推广新的油茶栽培模式: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探索新的油茶种植模式,例如梯田种植、花果林间种植等,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降低种植成本。
5. 科技手段的应用:通过引进和培育专业人才,研发油茶种植的现代科技手段,包括遥感技术、信息化技术、无人机测绘等,提升种植的技术水平,提高产量和品质。
6. 市场化推广:通过举办油茶种植技术培训班、组织专家讲座以及建立油茶生产合作社等方式,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向农民群众进行普及,推广新的油茶种植模式。
四、工程实施方案1. 种质资源更新和栽培技术改良:由农业部门牵头,与科研单位合作,组织专家研究新的油茶种质资源,同时组织油茶栽培技术改良的实地考察和示范,向农民群众宣传新的栽培技术。
2. 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和推广:组织专家研究油茶树的主要病虫害,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综合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综合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主要是由于土地退化、种植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的。
油茶是一种喜酸性土
壤的树种,在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效果较好,但在土地退化和贫瘠的土壤中,油茶的生长受
到限制,因此产量较低。
油茶的种植管理也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如缺乏管理、疏于修
剪等都会导致产量低下。
为了提高油茶的产量,可以采取综合改造技术,包括以下方面:
1. 土壤改良:通过施加有机肥料、石灰等改善土壤酸碱度及肥力,提高土壤质量,
为油茶的生长提供更好的环境。
2. 梯田种植:对于坡地油茶低产林,可以采取梯田种植,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
利用率,改善油茶的生长条件。
3. 补植和更新:对老化林和病虫害严重的林地,进行及时的补植和更新,选用优良
品种和健康苗木,促进油茶林的更新和生长。
4. 合理管理:加强油茶的管理,包括定期修剪枝叶、清理杂草、病虫害防治等,保
持林分的健康生长状态。
5. 混交经济林:在油茶林中适当引种其他经济林树种,如柚子、果树等,增加经济
收益,提高土地利用效果。
6. 种植密度调整:根据油茶的生长状态和土壤条件,适当调整油茶的种植密度,保
证油茶之间的光照和通风条件,提高油茶的产量。
通过以上的综合改造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油茶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改善土地环境,实现油茶林的可持续发展。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内容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内容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是指对油茶林地进行改造,提高油茶树的产量和效益。
下面将从油茶低产低效的原因、改造工程的目标、具体措施以及改造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油茶低产低效的原因油茶低产低效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栽培管理不规范:油茶树需要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等条件才能正常生长,不合理的栽培管理会导致油茶树生长不良。
2. 缺乏营养物质:油茶树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供应,土壤贫瘠、施肥不当会导致油茶树生长缓慢。
3. 病虫害的侵袭:油茶树容易受到虫害和病菌的侵袭,造成生长受限。
4. 树龄老化:油茶树树龄过大会导致产量下降,生长疲弱。
二、改造工程的目标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的目标是提高油茶树的产量和效益,使其成为经济作物之一,增加农民的收入。
三、具体措施1. 土壤改良:对于贫瘠的土壤,可以通过施肥、翻耕等方式改良土壤质量,增加土壤的肥力,为油茶树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2. 栽培管理:合理的栽培管理是提高油茶产量的关键。
包括修剪树冠、疏松土壤、除草等措施,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
3. 防治病虫害:及时发现和防治油茶树的病虫害,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油茶树的影响。
4. 更新树种:选用高产优质的油茶品种进行更新,提高油茶树的品质和产量。
5. 合理施肥:根据油茶树的生长需要,合理施肥,提供充足的营养供给。
6. 科学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巡检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四、改造效果经过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的实施,可以取得以下效果:1. 增加油茶的产量: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和施肥措施,提高油茶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2. 提高油茶的品质:通过选用高产优质的油茶品种进行更新,提高油茶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3.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油茶树的危害程度,保证油茶树的正常生长。
4.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的实施,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示范申请单位:开化县大溪边乡人民政府推荐单位:开化县科技局编写时间:2012 年 5 月 4 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财政厅二○一二年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示范及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总论(一)申请项目概述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属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和我国栽培范围最广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其产品茶油是高级保健食用油,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硬脂酸2%-3%,棕榈酸7%-8%,还含有少量的豆冠酸、亚麻酸,且含有天然维生素E。
茶油不含人体难于吸收的芥酸和山俞酸,也不含会引起血管硬化的胆固醇,耐贮藏,不易酸败,不会产生引起人体致癌的黄曲霉素。
茶油其特有的营养成分具有良好的阻止血脂升高等诸多医疗和保健作用,完全可以与世界优质食用油——橄榄油相比美。
现有的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中,国外主产的橄榄油高产的亩产可达50公斤以上,我国主产的油茶现少部分实行良种化,高标准栽培的亩产也已达到近50公斤。
但目前全国平均亩产茶油仅3.5公斤,常山县东案乡油茶林平均亩产茶油4.5公斤,比全国平均单产高,但也与高标准油茶林年产差距有10多倍,可增产潜力极大,这主要原因是我国各地油茶林大多长期自然演替,使品种混杂、低劣,抚育管理方法粗放,对油茶产业各方面基本没有实质性的投入所造成。
常山县东案乡是典型油茶重点乡,也是全省经济欠发达乡镇之一。
全乡油茶面积3.2万亩,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油茶收入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
近年来,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并不多,收入减少。
因此农民呼吁政府部门扶持增加油茶投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油茶加工企业的崛起造成加工原料的紧缺同样需要油茶低产林改造来提高油茶产量,不断满足企业加工需要。
(二)项目预计目标1、总体目标集成现有油茶丰产栽培技术,并辐射到全乡1万亩基地,辐射基地亩产茶油15公斤,比项目实施前亩增产5公斤,按每公斤24元计算,辐射基地亩产值360元,亩增产值120元,年产值360万元,增加产值120万元。
2、阶段目标:项目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项目执行期(2008年5月到2009年6月),本阶段目标是完成100亩示范林建设,采用油茶高接换种、复合栽培、树体复状等技术,示范推广2000亩。
第二阶段为2009年7月以后,本阶段目标在上年基础上,完成500亩示范林建设,辐射推广10000亩。
3、资金投入及使用计划:本项目分2年实施,共需投入资金40万元,其中,申请省科技厅拨款30万元,每年15万元;乡自筹10万元(表1)。
表1 项目资金到位时间年度分配表预算支出科目经费(万元)资金到位时间2008年2009年总计1.示范林建设调研费方案研编费示范林选址、技术措施实施费会议及培训费材料费鉴定验收费2.技术推广推广资料编制费培训费宣传材料费技术推广活动费鉴定验收费奖励费3.人工费40.012.02.02.02.04.01.01.017.03.56.03.51.50.52.011.010.58.51.02.02.03.00.51.00.50.51.029.53.51.01.00.51.016.03.06.03.01.50.52.010.0二、项目技术成果的先进性分析(一)简述油茶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油料树种,适应性强,在国土绿化和生态建设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紧密结合的优良经济林树种。
当前油茶生产水平较低,但潜力很大。
由于我国的油茶林分多为实生繁殖,良种化程度低,以及林相老化和管理粗放等原因,使我国油茶大面积产量一直不高,在上世纪80年代前,油茶低改实施前平均亩产油在2.5~3.0公斤。
林业部于1984年分别在湖南衡东县4000亩低产林和湖北麻城市的5200亩低产林中进行低产林改造,通过实施以后,到1989年各地组织验收时,衡东县的产量,由改造前的亩产油4.02公斤,改造后验收时亩产油为19.9公斤,为改造前的4.7倍。
麻城市改造前为亩产油3.5公斤,到1989年验收时亩产油为15.3公斤,为改造前的4.3倍。
同时,林业部又在湖南的常宁、东阳和永兴三个重点县又实施油茶更新改造15万亩(即用良种造林),低产林改造9万亩;经过实施改造技术措施以后,更新改造生长良好,低产林改造由1984年改造前的亩产油为4.02公斤,到1989年验收时还到亩产油为26.24公斤,为改造前的5倍。
1988年以后,这三个县产区群众又自发进行低产林改造,辐射面积达80万亩。
油茶良种是油茶获得高产的物质基础。
良种加良法才能使油茶实现高产稳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目的。
过去,由于品种混杂、树龄老化、加上粗放经营,只取不予,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造成生产力水平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油茶作为一项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我国油茶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目前,我省常山、青田等油茶大县的油茶加工企业迅速发展,深加工技术也已经成熟。
高档茶油产品不断投放市场,油茶籽从原料到渣全部可以利用,产品质量和加工效益也不断提高。
但也应该看到,我省不是油茶资源大省,而发展面积又有限,如何提高现有林产量,对于促进我省的茶油加工业乃至整个茶油产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创新点本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针对性强、方法简单经济、效果明显。
针对常山县东案乡油茶生产现状,采取低产林改造、现有油茶林的分类经营、大树嫁接换种技术、复合栽培技术、树体复壮技术、林地清理及密度调控技术、病虫害控制技术、集约经营和科学管理等科学经营措施,改变油茶林经营现状,提高林农经营水平,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三、项目实施方案分析(一)项目的转化内容与技术路线论述本项目技术转化的主要内容为:针对低产油茶林现状,通过对茶低产林改造、现有油茶林的分类经营、大树嫁接换种技术、复合栽培技术、树体复壮技术、林地清理及密度调控技术、病虫害控制技术等技术加以集成应用,快速、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并加以示范推广。
技术路线:边示范,边推广。
在做好100亩示范林的经营改造基础上,辐射推广到全乡的10000亩的低产油茶林。
(二)项目组织实施方案论述本项目的实施地位于常山县东案乡,示范林分别设在在该乡梅树底村和呈村,辐射推广全乡油茶林。
示范林面积100亩,辐射推广面积10000亩。
项目实施单位为常山县东案乡人民政府(以下简称东案乡),项目合作单位为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以下简称林技推广总站)。
东案乡具体安排项目实施,包括示范地落实、培训的组织安排、项目实施地的具体落实、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人员组织安排等;推广总站负责技术支持,包括派出科技特派员和其他技术人员对东案乡有关人员进行油茶低改培育技术培训讲课、对项目示范、推广实施现场技术指导。
项目实施主要投入为示范、推广费用,由省科技厅扶持和东案乡自筹共同解决。
项目具体组织实施方案如下:1、全乡油茶林现状调查。
由推广总站派出科技人员协同东案乡有关技术人员共同对东案乡范围内的油茶林进行现状调查和会诊。
2、原因分析。
通过油茶林现状调查,分析现有油茶林低产原因,提出技术改造措施方案。
3、低改技术措施。
针对东案乡油茶资源现状,经过专家讨论会诊,拟采用以下技术措施:(一)第一类,林龄一致、有株行距的成林这类林主要是加强土壤管理,适当修剪,增强树势,争取较大面积的增产。
在立地条件较好,品种类型较优、林相比较整齐而密度不大的成林,可以施肥或间作,以便发挥原有基础的优势,获得高产稳产。
对于一穴多株的,可酌情逐步间伐,留优种去劣种,并适当修剪。
间伐原则,以少影响当前收益和减少劣种、劣株比重为原则,从而使冠层加厚,结果枝增多,达到高产稳产。
(二)第二类,株行距不均、疏密不匀、林龄不一的成林(1)改荒山为熟山大面积的荒芜,是造成低产的重要因素。
如能及时,合理垦复,大面积增产很快见效。
但必须因地、因时制宜地采取与地形、地势、土质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垦复方法。
对立地条件较好、林相较整齐、密度较稀、阳光充足、地势平坦的成林,除垦复、修剪外,可间作和施肥,以争取较大幅度的增产。
(2)改混生林为纯林在混生林中,油茶为主的,应砍除乔灌木,挖去树蔸,以良种壮苗补植,并加强管理,改为通风透光、密度均匀的纯林。
(3)改密林、疏林为密度适中林密度应根据地形,地势、立地条件、品种、经营方式、经营水平而定。
但以适中、均匀、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为前提。
对株行距整齐而过密的成林,可酌情隔行或隔株逐步间伐。
对株行距不整齐而过密的成林,可按预定的株行距水平环山垦复成带或梯,带或梯上的油茶保留,带梯外的油茶逐步砍除。
对于间伐行或间伐株的优树,可以暂时保留,分批淘汰,对于保留行或保留株的劣树,如无保留价值,则一次挖掉,以优株大苗或较有希望的幼树补植,对于有保留价值的劣株,(如长势仍旺盛可作砧木者),可采优树枝条,实行高接换种。
在林间空地大的稀林,则按规格化的要求,定点补植良种壮苗或移植幼树。
栽植点上原有的好树保留,差的砍掉或换冠,空的补上。
(4)改老残林为新林分三个类型分别对待:①品种类型较好、株行距较均匀、生长势不过于衰老的低产林,可用截干萌芽更新或用火烧萌芽更新。
此法省工,2~3年就开花结果,恢复产量快。
广东韶关市林科所火烧萌芽更新的油茶林,经全垦后当年萌条高50~70cm,第五年冠宽2m,亩产油7.8kg浙江省常山、青田、文成等县,多数用这种更新方法,先将林地进行火烧(但要严格做好防火措施),然后沿油茶树茎部5~10cm处截断,第二年有90%的伐根萌发新枝,第三年开始结实,5年亩产油10kg左右,比原来高1倍以上。
②品种差、林相乱而尚有一定产量的林分,可选育良种壮苗,实行定点预栽,遇老残株或劣株砍除,不在点上的老残株分批砍去。
但预栽的幼树必须保证必要的阳光,其上方遮光的老树枝条务必砍除,侧方庇荫的枝条需适度修剪,以利幼树茁壮成长。
最好用3~5年生的大苗带土移植造林。
③病虫严重、植株稀疏不齐、生产能力极低的成林,则全砍、全垦、良种化、规格化重新造林。
此外,对于老、中、青三种油茶并存的林分,可以采用自然交替更新的方法,即在衰老株周围已有结实的新株时,可逐步将衰老株砍去。
此法简便易行,对产量影响较少。
(5)改劣种为良种油茶林,这种林劣株不少,严重影响高产稳产,应分别情况逐步改造。
在密林,结合调整密度,去劣留优;在生势较旺盛的成林,采取良种高接换冠或萌芽条嫁接良种,在老残林,结合老林更新,选育良种壮苗重新造林。
采取嫁接或插条育苗更新造林及嫁接换冠,宜采用10~15个优良无性系配臵,选取系间亲合力高的配组进行混系造林或配系嫁接换种,以获得成果率高等效果。
但是注意选用适合当地的农家品种,通过试验,也可选用适于当地的外地良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