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要点

合集下载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内容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内容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内容油茶是一种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特色茶叶,但其种植方式常常低产低效。

为了提高油茶的产量和质量,我们进行了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

我们对油茶种植的土壤进行了改良。

通过土壤测试和分析,我们发现原有土壤中缺乏某些重要的营养元素,因此我们添加了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土壤松土处理,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提高土壤肥力。

通过这些改良措施,我们为油茶的生长提供了更适宜的土壤环境。

我们对油茶的种植密度和间距进行了调整。

在过去的种植方式中,油茶的密度较高,导致光照不足和水分竞争激烈,影响了油茶的生长和发育。

因此,我们在改造工程中将油茶的种植密度进行了适度的降低,增加了油茶之间的间距,使每株油茶都能够充分接受阳光照射和水分供应,促进了油茶的健康生长。

我们还进行了定期的修剪和疏枝工作。

通过修剪和疏枝,我们能够控制油茶的生长方向和株型,使其更加整齐美观。

同时,修剪和疏枝还可以促进油茶的分枝和分叶,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提高光能利用效率,从而增加油茶的产量。

在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中,我们还加强了病虫害防治工作。

通过定期巡查和喷洒农药,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油茶的病虫害,减少害虫对油茶的危害,保证油茶的健康生长。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油茶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培训,提高了种植户的防治意识和能力。

我们还注重科学管理和技术指导。

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和技术交流,我们向种植户介绍了油茶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提供科学的种植方案和技术指导。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示范基地,展示了油茶的良好种植效果和管理模式,吸引了更多的种植户参与其中。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的实施,有效提高了油茶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通过改造工程的推广,我们也促进了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民的脱贫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油茶种植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进一步提高油茶的种植效益,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赣州市油茶低产林改造现状及对策

赣州市油茶低产林改造现状及对策

赣州市油茶低产林改造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赣州市油茶低产林改造的背景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是我国著名的油茶生产基地之一。

油茶是我国传统的特色农产品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对于当地农民的生计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种植方式落后、管理不善、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赣州市油茶低产林的情况较为严重。

赣州市油茶低产林主要表现在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不佳等方面。

由于种植面积大、品种单一、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导致油茶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农民收入不高,油茶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改造赣州市油茶低产林,提高产量和品质,促进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势在必行。

在新时代背景下,赣州市油茶低产林改造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政府支持、农民参与等多方合力,才能有效解决油茶低产林存在的问题,推动赣州市油茶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2 油茶低产林改造的重要性油茶是赣州市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但由于历史原因、种植方式落后等多种因素影响,油茶低产林比比皆是。

油茶低产林改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

油茶低产林改造是提高油茶产量和质量的必经之路。

通过改善油茶树的生长环境、选育优质品种、提升农民种植技术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油茶的单产和总产,提高油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油茶低产林改造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油茶产业是赣州市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通过改造低产林,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油茶低产林改造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改造低产林,可以提高油茶的生产效率,延长油茶生产周期,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2. 正文2.1 赣州市油茶低产林的现状分析赣州市油茶低产林的面积较大,但产量较低。

由于长期的山地种植和管理不善,导致油茶树的生长周期较长,产量不稳定,品质也无法保证。

油茶低产林存在着技术落后的问题。

许多农民在种植和管理油茶树时仍然沿袭传统的种植方法,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支持,导致产量低下。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提质增效技术要点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提质增效技术要点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4年第3期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提质增效技术要点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提质增效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重视,对于传统油茶种植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油茶林产量和效益,实现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和提质增效。

本文将探讨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提质增效技术要点,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与指导。

1油茶低产低效林的主要影响因素1.1品种及遗传因素油茶是当前必不可少的食用油料作物,其品种优劣会直接决定油茶产量和质量。

中国油茶品种丰富多样,然而其中一些品种因为遗传特性不佳、生长缓慢、产量少且抗病虫害能力低下,导致产生低产低效林,对国内油茶产业发展产生了严重制约。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繁殖和无序选育的原因,油茶品种混杂,基因多样性遭受破坏,影响了油茶产量和品质,使得国内油茶产业发展面临挑战。

因此,农业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油茶品种优质性,以提升油茶产量和品质。

1.2立地条件油茶属于一种特殊的植物,其生长发育对于环境条件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其中包括土壤肥力、光照、水分还有气候环境等,这些条件会对油茶发育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第一,油茶对于土壤肥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适合在有机质丰富且土壤疏松的地方生长,若土壤过于贫瘠,营养物质匮乏,那么就会致使油茶发育受到阻碍,进而影响产量。

第二,水源是油茶生长的决定性因素,油茶在生长中要有充足的水源作为支撑,从而加快其正常生长。

若水分匮乏会使油茶叶片枯萎,直至死亡。

对于油茶种植区来说,要确保年降水量大于1000mm,从而符合其生长需求。

第三,光照对于油茶生长同样起着很大影响,油茶是喜光植物,充足的阳光可以加快其进行光合作用,若光照不足会使油茶生长趋于停滞,叶面积减少,产量下降,要选择光照条件较好的区域种植油茶。

第四,气候条件也决定着油茶生长,气温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油茶生长带来不利影响[1]。

油茶高产栽培及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油茶高产栽培及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油茶高产栽培及低产茶园改造技术一、引言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为了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将介绍油茶的高产栽培技术和低产茶园的改造技术,以期为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油茶高产栽培技术1.良种选择选择适宜当地生长、高产优质的油茶良种是高产栽培的基础。

选用经过鉴定和认证的优良品种,以提高种植效果和经济效益。

2.土地整理在种植前,应对土地进行整理,包括清理杂草、砍伐妨碍油茶生长的树木等。

同时,要进行深耕细作,使土壤疏松、通气良好,有利于根系发育。

3.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和立地条件确定种植密度,一般而言,每亩种植60-100株为宜。

合理密植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4.适时种植选择适宜的种植时间,一般为春季或秋季。

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种植,可以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5.科学施肥根据油茶的生长需要,科学施肥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适当补充氮、磷、钾等元素,以满足油茶生长的需要。

6.整形修剪通过整形修剪,可以形成合理的树形结构,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和提高产量。

修剪时应去掉病枝、弱枝和重叠枝,使树体结构合理。

7.病虫害防治油茶的病虫害防治是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等,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

8.采收处理油茶的采收和处理也是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

采收时应选择适宜的时间和方式,避免损伤果实。

采收后应及时处理,避免果实变质和损失。

三、低产茶园改造技术1.老树更新对于老化的油茶树,可以进行更新改造。

通过截干、修剪等方法刺激新梢生长,以提高产量。

同时,要注意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的抗逆性。

2.密植调整对于密度过大的低产茶园,可以进行间伐和移栽。

通过调整种植密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产量和质量。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油茶是一种生长在亚热带地区的常绿灌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油茶树的果实中含有丰富的油脂,是制取油茶籽油的主要原料之一,也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

由于油茶树多生长在山地和丘陵地带,原始种植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导致了油茶的产量一直不高。

为了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品质,保护生态环境,结合国家的林业政策,对油茶低产林进行改造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重点介绍一些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一、合理培育栽培1. 土壤改良油茶树耐贫瘠,喜深砂质壤土,但也适合生长在疏松肥沃的黄壤和紫色土中。

在油茶低产林改造过程中,必须对土壤进行改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

2. 树龄除旧对于已经树龄老化的油茶树,需要进行适度的树龄除旧,将老树进行疏伐,留下壮年树木,有利于减少竞争,促进生长。

也可以通过移栽逐步更新优质优株。

3. 种植密度调整油茶的栽培密度对产量有重要的影响,合理的栽培密度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油茶的产量。

一般来说,低产林改造要将栽植密度保持在1500—1700株/亩。

4. 病虫害防治在油茶低产林改造过程中,要加强病虫害防治,保护油茶健康成长。

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控制病虫害的危害。

5. 施肥管理合理的施肥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品质。

在低产林改造中,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科学施用有机肥、化肥和微量元素,以满足油茶生长的需求。

6. 水分管理在干旱地区,要加强油茶的水分管理,保证树木的生长需水,可以采用灌溉的方式,适时适量地给予水分。

二、促进油茶业态升级1. 推广优质品种优质品种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低产林改造要重点推广高产性、高油脂含量、抗逆性强的油茶新品种,提高油茶树的产量和品质。

2. 深加工利用传统的油茶主要以油茶籽油为主要产品,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油茶深加工利用也成为了一种趋势。

油茶茶叶的加工、油茶茶油皂的制作、树脂和木材的利用,都是提升油茶业态升级的方向。

油茶新造林丰产栽培技术及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略述

油茶新造林丰产栽培技术及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略述

油茶新造林丰产栽培技术及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略述油茶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为了提高油茶的产量和质量,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应用一系列的栽培技术,并进行低产林的改造。

油茶新造林丰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力整理: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油茶新造林。

对于土壤贫瘠、含水量高的土地,需要进行改良,加入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2. 种子选育:选用良种油茶种子进行播种。

良种油茶应具有高产量、抗逆能力强、病虫害抗性好等特点。

3. 种植密度:油茶新造林时,树木之间的距离要合理安排,通常按照4~6米的距离进行疏植,这样可以提高油茶树的光照利用率和空气流通性。

4. 肥料施用:油茶根系发达,喜欢肥沃的土壤,在栽培过程中需要适当施用有机肥和矿物肥。

对于土壤瘠薄的地方,需要加强施肥,在不同生长阶段进行不同类型的施肥。

5. 病虫害防治:油茶易受到蚜虫、螨虫等病虫害的侵害,需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可以使用生物农药和无污染的农药进行喷洒,保持油茶树的健康生长。

1. 清除杂草:杂草是低产林的主要竞争者,需要及时清除。

可以手工除草,也可以使用化学除草剂进行喷洒。

2. 整枝修剪:油茶低产林往往生长过于茂密,光照不足,需要采取整枝修剪的方法。

去除枝叶过密的部分,保持树冠的通风透光性。

3. 施肥补充:低产林通常缺乏养分,需要进行适当的施肥。

可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施肥补充,提供油茶生长所需的养分。

5. 增加生产力:通过引进良种、合理栽培管理等措施,提高低产林的生产力。

可以选择高产量、抗逆能力强的油茶良种进行更新,改变原有低产林的生长状况,提高产量和质量。

以上就是油茶新造林丰产栽培技术及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的简要介绍。

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和改造措施,可以提高油茶的产量和质量,促进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综合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综合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综合改造技术油茶是一种生长在山区荒地上的油类作物,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适合分散种植、收获期长等特点。

油茶低产林的形成原因和综合改造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土地水土条件不足油茶需要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并保持相对湿润的土壤环境。

土地在长期的耕种或采集之后,不仅导致土地质量下降,还可能掉落灌溉周期或发生水土流失,这些都会导致油茶产量的下降。

因此,油茶低产林的形成与土地水土条件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改善土地的水土环境、选用适合的品种、适时进行适度的灌溉等措施,来提高油茶的产量。

二、单一品种种植近年来,很多地方在种植油茶时,采用了单一品种种植的模式。

这种模式虽然可以提高品质和规格,但同时也会影响油茶的稳产。

由于单一品种的油茶在长期的生长中,可能会遭受同一类病虫害,导致产量的下降。

为此,应该采用混合种植的模式,将不同的品种组合起来,既可以提高油茶的抗病能力,也能够保证产量的稳定性。

三、缺少科学管理因此,提高油茶产量,要求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规范化的养护。

温馨提示,油茶应在每年春季、秋季进行修剪工作,掐掉枝条和侧枝,减轻茎内营养物质的透支,提高输出的产量。

四、缺少适度的施肥肥料是油茶生长的重要因素。

但是,过度施肥会降低油茶的品质,不及施肥则会影响产量。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采用适度的肥料,配合细心的管理和规范的养护,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并可以增加油茶的抗病能力和提高产量。

综合而言,进行油茶低产林的综合改造技术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在充分发挥油茶的优势的同时,也要及时解决低产的问题。

需要科学的管理和适应调控养护,才能使油茶种植更加稳定和可质量保证。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要点油茶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要点油茶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要点油茶要点一、全面除杂将油茶林中的其它混生林木、杂灌、藤蔓、杂草及树蔸等清除干净。

要点二、密度调整1、对林相较好、树龄不大、分布过密的油茶林,每亩只均匀保留74-90株树势良好、挂果多的优树;也可只保留40株/亩,然后每亩补植50株3-4年生良种大苗。

2、对树龄不大,分布稀疏的油茶林,对天窗部位补植3-4年生良种大苗。

补植后总株数控制在74-90株/亩。

3、对树龄较大,垦复后也没有明显增产潜力的油茶林,建议全面新造良种油茶。

要点三、整枝修剪实施低改的油茶林基本上是盛果期的油茶林,整枝修剪主要是使树体立体结果,保证内膛和树冠下部光照,不使结果部位年年外移,而内膛和下部光秃。

保持主枝、副主枝枝组的从属关系和枝组的壮实。

1、大年树的修剪。

修剪程度宜重,可疏删和短截一部分结果枝,以减少结果量,促发新梢,夏梢可剪除。

2、小年树的修剪。

尽可能保留上年抽生的一年生枝,即使较短小位置不好的枝也要保留。

推迟修剪,尽量保留结果枝。

保留上年采果后的粗壮有叶果蒂枝。

仅疏除细弱、密生枝、病虫枝、徒长枝。

3、衰老树的更新修剪。

主要是加强水肥管理,防治病虫害,并根据树势进行更新,促使隐芽萌发,抽生新的枝梢,恢复树势和产量。

要点四、垦复深挖“冬挖金,夏挖银”。

垦复以冬夏两季为好,但不同的季节,垦复方法不同。

冬季垦复方法是全面深挖,一般为20-30公分,垦复成较大土块过冬。

夏季垦复方法是浅锄,其深度一般为10-15公分,以不伤根为原则。

要点五、合理施肥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

大年以磷钾肥为主,小年增施氮肥或复合肥。

秋冬以有机肥为主,春夏可施速效肥。

施肥量:氮肥每亩10-15公斤,磷肥每亩30-50公斤,钾肥每亩10-20公斤,土杂肥每亩300公斤。

施肥方法:结合垦复,在树冠外沿开沟施肥。

第1页共1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赣油茶办〔2011〕1号
江西省低产油茶林改造技术要点(试行)
为指导和规范全省低产油茶林改造,提高改造质量和成效,特制定本技术要点。

本技术要点适用于全省低产油茶林改造项目,未纳入项目管理的低产油茶林改造可参照执行。

一、低产油茶林定义
低产油茶林,是指因品种和管理等原因造成生长差、质量低劣、年产茶油量在每公顷150公斤以下或年产油茶籽量在每公顷600公斤以下的油茶成林。

二、低产油茶林分类
全省低产油茶林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林龄在50年以内,生长环境较好,林相比较整齐,树势比较旺盛,因品种不良导致产量偏低;第二类,林龄在50年以内,生长环境较好,林分结构较好,但林相差、杂草灌木丛生,树势一般,因管理不善导致产量低;第三类,林龄在50年以上,林分衰败,病虫害危害严重,树势差,产量极低。

三、低产油茶林改造方式
低产油茶林改造方式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为抚育型改造,改造对象为第二类低产油茶林;第二种为高接换优型改造,改造对象主要为第一类低产油茶林;第三种为更新重造型改造,改造对象主要为第
三类低产油茶林。

四、主要技术措施
(一)抚育型改造
1、林地清理。

清除林分内杂草、灌木和危害油茶生长的高大乔木,以及老残病油茶树,从而改善林内通透条件,增加林地养分的供给。

实施时间一般为每年的12月上旬至次年的2月底。

2、林分密度调整。

对疏密不匀的油茶林分,本着留优去劣的原则,对过密的以及花期明显不一致的植株予以疏伐,在林中空隙地进行补植,使林分郁闭度保持在0.7左右。

补植的苗木,应选取与现有保存油茶林的花期一致的优良无性系嫁接苗。

3、整形修剪。

修枝时间, 一般以冬季为主。

冬春结合挖山垦复, 修剪大枝干,下脚枝,病虫枝,以利新枝萌发,减少病虫害;夏季结合中耕修剪徒长枝、脚枝、寄生枝、枯枝、重叠枝等,使其林内通风透光、多着花果, 提高产量。

修剪下来的枝条要及时运出林外烧毁, 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整形修剪时, 要遵循相关操作规程,剪、锯要结合使用, 做到“上控下促树冠齐”,使树体保持“自然圆头型”或“自然开心型”。

4、林地垦复。

分冬垦和夏垦。

冬季垦复应深挖,深度一般在20厘米以上,但深挖不宜年年进行,一般3年挖一次;夏季垦复主要是为了及时除草、防止土壤干旱、增加透气和蓄水能力,应进行浅耕,一般深度不超过10厘米。

油茶垦复应遵循“树冠内浅、树冠外深,幼树浅、大树深,熟地浅、荒地深,陡坡浅、平坡深”的原则。

油茶
垦复可因地制宜采取全垦、带垦、穴垦等方式,但都必须防止造成水土流失。

5、合理施肥。

可根据油茶年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不同时期对肥分的需求进行施肥。

一般来说,春季在抽梢发叶前以施速效氮肥为主,施磷钾肥为次,以保证春梢和幼果的健壮生长发育,施肥量以每株2-4kg左右为宜;夏季在春梢停止生长后,应多施磷钾肥,以促进花芽分化、果实增长及9月以后的油脂转化,施肥量以每株1-3kg左右为宜;冬季采果后,应施以有机肥为主的基肥,如厩肥、堆肥、饼肥等,或者施油茶专用生物有机肥,以促进树势恢复,并为明年春抽枝发叶作好物质准备,施肥量以每株3-5kg左右为宜。

施肥方法有条状沟施、环状沟施及叶面喷施等方法。

可结合垦复一并进行。

6、病虫害防治。

危害油茶的病害主要有软腐病、炭疽病、煤污病、半边疯等;虫害主要有油茶蜡蝉、油茶蓝翅天牛、茶蚕、织叶蛾、茶梢蛾、金龟子等。

(1)加强管理,改善环境。

油茶炭疽病、煤污病、软腐病在雨多、湿润季节发生严重,象甲虫多栖息于密林。

因此,应创造一个有利于油茶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以减少病源、虫源,并抑制其发展。

在抓好土壤管理和改造林相、树体的同时,还要改善林地卫生环境,对于炭疽病严重且历年发病株以及织蛾(蛀茎虫)危害的枝条,要砍除烧毁。

油茶尺蠖以蛹,象甲虫以幼虫在土表越冬,冬季要深挖。

施肥要注意用量搭配,过多施氮肥易感病,适量搭配磷、钾肥以提高树体抗性。

(2)利用天敌。

保护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保护和培育黑缘瓢虫、大红瓢虫等天敌,能抑制介壳虫的繁衍。

利用寄生蜂、寄生蝇、菌类、鸟类、鸡防治油茶尺蠖。

(3)及时防治。

在每年的3月初、5月底、7月上旬,使用1:1:100的波尔多液全树喷雾,可防治软腐病、炭疽病、煤污病等;使用由生石灰、硫磺、食盐、杀菌剂等组成的白涂剂,在4月中旬刷白油茶树基部,可防治油茶半边疯;使用菊酯类药剂全树喷雾,可防治金龟子、茶蚕等;及时剪除被害梢,可清除织叶蛾、茶梢蛾等。

7、立体经营。

林地养猪、养鸡、养蜂等。

8、合理灌溉。

在部分有条件的林地,可以引水灌溉。

(二)高接换优型改造
几乎不结果或平均结果0.5公斤以下的旺长油茶幼林和壮龄油
茶林或树高、枝少和采摘不方便的低产植株,可采取高接换优方法进行改造。

换优前,必须施足基肥,以利接穗生长,换优时,每株树上选3~4个分枝角度适合、干直光滑、无病虫害且生长又健旺的主枝作砧木,用来嫁接优良油茶品种和无性系的接穗。

换优嫁接一般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秋接则在9月至10月底进行。

油茶高接换优嫁接以拉皮切接法为最好。

1、断砧。

将选好的砧木在离地40~120厘米处锯断,同时每株树留2~3个主枝作营养枝和遮荫用,其余枝则全部从基部清除。

断砧时要注意防止砧木皮层撕裂。

2、削砧。

用嫁接刀削平锯口,使削面里高外低,略有斜度。

3、切砧拉皮。

依接穗大小和长短,用单面刀片在砧木断口处往下平行切两刀,要深达木质部,然后将树皮挑起并拉开。

4、拉切接穗。

用单面刀片在穗条芽反面从芽基下方平直往下斜拉一个切面(长2厘米左右),切面稍见木质部,基部可见髓心;接着在叶芽下方斜切一个20°~30°斜面的短接口,呈马耳形;再在芽尖上方平切一刀,即成一芽一叶的接穗。

接穗切好后要浸入清水中保存待用。

5、插接穗。

将接穗长切面朝内,对准形成层,紧靠一边插入拉皮槽内,使接穗切面稍高出砧木断口(也称露白),然后将砧木上挑起的树皮覆盖在接穗的短切面上。

一个砧木可接2~3个一芽一叶的接穗。

6、绑扎。

用2~2.5厘米宽的耐拉薄膜带,自下而上地绑扎紧按口。

绑扎时要注意防止接穗移动。

7、保湿遮荫。

接穗绑扎好后,随即罩上塑料袋密封保湿,然后用黑布或笋壳等按东西方向扎在塑料袋外层遮荫。

8、高接换优前要对入选的油茶林地进行全面深垦1次,彻底清除杂草、灌木等,并开好排灌沟和畦沟,同时每亩开沟或穴施入腐熟猪牛粪1500~2000公斤。

9、嫁接后用蘸有农药的毛笔等在黑布或笋壳的下方绕砧木画一圈,防止蚂蚁等危害嫁接部。

一般嫁接后50~60天,新梢由红色变为绿色时,可在傍晚除去保温袋,但仍要注意遮荫。

当新梢长至6厘米长时,可完全解绑。

解绑不可过早,否则幼嫩的愈合组织易开裂。

由于接后砧木养分运输受阻,会促进不定芽和腋芽的生长,故应随时抹去砧木萌芽。

嫁接第二年11月可将留作营养枝和遮荫用枝条从基部锯除,也可在10月进行高接换优。

10、高接换优后的2~4年,每年春、秋季都应中耕除草1次,同时每株施入多元复合肥100克。

冬季时每亩埋施腐熟厩肥1500~2000公斤,以促新梢生长,尽快形成丰产树形。

11、高接换优后,每年应从基部剪除枯死枝、病虫枝、重叠枝、寄生枝、细弱内膛枝、脚枝等,对树冠较大、营养生长过旺的树可去(打)顶,以利培养结果枝。

无土蜂或蜂源不足的林块,要及时人工引入大分舌蜂等土蜂,保证每株树有土蜂1~2只,以满足授粉之需并确保高产。

因高接换优型改造技术要求高,投资大,不宜大面积实施。

目前应以抚育更新改造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