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低产林改造作业设计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内容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内容油茶是一种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特色茶叶,但其种植方式常常低产低效。
为了提高油茶的产量和质量,我们进行了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
我们对油茶种植的土壤进行了改良。
通过土壤测试和分析,我们发现原有土壤中缺乏某些重要的营养元素,因此我们添加了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土壤松土处理,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提高土壤肥力。
通过这些改良措施,我们为油茶的生长提供了更适宜的土壤环境。
我们对油茶的种植密度和间距进行了调整。
在过去的种植方式中,油茶的密度较高,导致光照不足和水分竞争激烈,影响了油茶的生长和发育。
因此,我们在改造工程中将油茶的种植密度进行了适度的降低,增加了油茶之间的间距,使每株油茶都能够充分接受阳光照射和水分供应,促进了油茶的健康生长。
我们还进行了定期的修剪和疏枝工作。
通过修剪和疏枝,我们能够控制油茶的生长方向和株型,使其更加整齐美观。
同时,修剪和疏枝还可以促进油茶的分枝和分叶,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提高光能利用效率,从而增加油茶的产量。
在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中,我们还加强了病虫害防治工作。
通过定期巡查和喷洒农药,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油茶的病虫害,减少害虫对油茶的危害,保证油茶的健康生长。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油茶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培训,提高了种植户的防治意识和能力。
我们还注重科学管理和技术指导。
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和技术交流,我们向种植户介绍了油茶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提供科学的种植方案和技术指导。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示范基地,展示了油茶的良好种植效果和管理模式,吸引了更多的种植户参与其中。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的实施,有效提高了油茶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通过改造工程的推广,我们也促进了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民的脱贫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油茶种植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进一步提高油茶的种植效益,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摘要:册亨县栽培油茶历史悠久,但大部分油茶林已呈现老化及死亡现象。
介绍了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以供林农参考。
关键词:油茶;低产林改造;设计;措施我国油茶栽培历史已有2 000多年。
册亨县境内最高海拔为1 634 m,最低海拔375 m,平均海拔830 m,雨热同季,春暖早,秋凉迟,无霜期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素有“天然温室”之称,年平均气温19.2 ℃,极端最高气温42 ℃,极端最低气温-2 ℃,无霜期345 d,年日照时数1 514 h,年降雨量1 340.07 mm,很适宜油茶的种植。
册亨“马岭河”牌茶油长期远销省内外,也是农户除林木外的主要收入来源。
油茶在册亨县经济林中所占比例较大,目前全县油茶树龄在25年以上的占60%,平均产干茶籽不足750 kg/hm2。
大面积油茶林粗放经营,有的甚至荒芜,油茶品质低劣,林分结构不合理,产量低下,效益差,传统简单的“刀抚”和“刮地皮”等经营方式易引起水土流失。
重点推广一批技术成型、操作方便、经济实用的低产林改造技术,以提高油茶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1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设计油茶低产林改造主要利用我国南方各省低改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根据不同油茶林的不同低产原因,通过综合分析,对现在的油茶林进行分类,以适宜改造措施,对低产林进行分类经营。
对现在油茶林分别进行整形修剪、中耕抚育、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更新改造、集约经营等综合治理和改造,达到短期内增加土壤肥力、改变林分结构、提高单株产量的目的。
通过项目示范区的小班实地调查,参照历处的产量、林龄、林相及立地的情况,对项目区的油茶低产林进行分类经营。
具体分类如表1所示。
2油茶低产林改造措施2.1良种选择油茶优良无性系选用湖南省引进的攸县油茶攸1号、攸20号、攸22号、攸24号及普通油茶湘林4号、湘林6号、湘林7号等。
油茶优良农家品种选用望谟油茶、岑溪软枝油茶、衡东大桃、鄂东大红等优良品种。
2.2高技换冠选用油茶优良无性系穗嫁接法,采用撕皮嵌合接法[1],在油茶树枝干的一定高度上,选择各方向的树干,每株嫁接16~20个接穗,以达到高接换冠的目的。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油茶是我国南方地区广泛种植的一种经济作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当地居民的生活所需和就业机会。
然而,由于油茶的生长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导致一些油茶低产林的出现,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天然环境的影响油茶生长环境中的气候、土壤、地形等条件对油茶的生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比如,油茶对土壤要求较高,而一些低产油茶林的土壤质量并不理想。
另外,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都会对油茶的生长环境造成影响,导致油茶的产量下降。
二、种植管理不规范油茶的种植管理需要严格把控,包括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修剪和采摘等方面。
一些油茶低产林的种植管理不规范,比如缺乏养分、荒芜、病虫害严重等,导致油茶树生长不良,结出的果实数量较少,从而影响产量。
三、缺乏科学规划油茶的种植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避免在土地利用上出现浪费现象。
然而一些油茶种植户在缺乏规划的情况下盲目扩大种植面积,导致一些地块极度贫瘠,无法满足油茶树正常的生长需求。
一、改善油茶种植环境提高油茶树木的生长环境是改造低产油茶林的关键。
可以采取一些强化土壤改良、营养补充和保水措施,如施用有机肥、草木灰和磷、钾等微量元素,加强地表覆盖,采取滴灌等措施,为油茶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
二、改进种植管理加强油茶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病虫害防治、适时剪枝、适量施肥等措施,以确保油茶树木的正常生长和高效产出。
另外,注重科学管理和实施互助组织等措施,增强农民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油茶的产量和质量。
三、制定合理规划根据当地的土地利用状况和油茶种植历史,制定合理的油茶规划,保证种植面积与资源的匹配,避免因种植过度而浪费土地资源。
同时,在规划时加强对地形、气候、土壤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合理安排油茶的品种、密度和种植布局,进一步提高了油茶产量和质量。
综上所述,油茶低产林的出现还是存在很多原因的,针对不同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才能有效解决问题,保证油茶的高效产出和优质发展。
油茶林低产原因及改造技术措施初探

油茶林低产原因及改造技术措施初探一、油茶林低产原因分析1.土壤质量下降油茶生长需要良好的土壤环境,而许多油茶林地的土壤质量逐渐下降。
主要是由于长期的连作连种和单一经营模式,导致土壤质量逐渐下降,失去了原有的肥力和肥力。
2.疏茂畸形长期以来,油茶林地的管理方式较为粗放,没有进行规范的修剪和疏伐,导致油茶株形畸形不良,枝叶茂密,光照不足,空气流通不畅,导致低产。
3.连作连种许多地区的油茶林地长期以来一直以连作连种的方式经营,导致土壤中养分严重亏损,虫害病害严重,生长环境恶劣,使得产量逐渐下降。
4.管理不善一些地方的油茶林管理水平低下,对病虫害防治、施肥和修剪等工作不够重视,导致产量低下。
5.品种老化部分地区种植的油茶品种老化严重,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生长力和产量,导致低产。
二、改造技术措施初探1.改良土壤采取科学合理的施肥制度,合理施用有机肥、磷、钾等,改善土壤质量。
同时可以采取深耕、中耕、灌溉等方式来改善油茶生长环境,提高产量。
2.规范管理加强对油茶林的规范管理,包括疏伐、修剪、补植等工作。
合理的修剪可以保持油茶林的平衡生长,适当的疏伐可以提高林地的透光性和空气流通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轮作休耕采取轮作休耕的方式,不断更新油茶林地,避免土壤板结和养分亏损。
轮作休耕也有利于油茶植株的生长,提高产量。
4.科学防治病虫害加强对油茶林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
5.更新品种及时更新老化品种,引进优良的油茶新品种,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品质。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综合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综合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主要是由于土地退化、种植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的。
油茶是一种喜酸性土
壤的树种,在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效果较好,但在土地退化和贫瘠的土壤中,油茶的生长受
到限制,因此产量较低。
油茶的种植管理也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如缺乏管理、疏于修
剪等都会导致产量低下。
为了提高油茶的产量,可以采取综合改造技术,包括以下方面:
1. 土壤改良:通过施加有机肥料、石灰等改善土壤酸碱度及肥力,提高土壤质量,
为油茶的生长提供更好的环境。
2. 梯田种植:对于坡地油茶低产林,可以采取梯田种植,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
利用率,改善油茶的生长条件。
3. 补植和更新:对老化林和病虫害严重的林地,进行及时的补植和更新,选用优良
品种和健康苗木,促进油茶林的更新和生长。
4. 合理管理:加强油茶的管理,包括定期修剪枝叶、清理杂草、病虫害防治等,保
持林分的健康生长状态。
5. 混交经济林:在油茶林中适当引种其他经济林树种,如柚子、果树等,增加经济
收益,提高土地利用效果。
6. 种植密度调整:根据油茶的生长状态和土壤条件,适当调整油茶的种植密度,保
证油茶之间的光照和通风条件,提高油茶的产量。
通过以上的综合改造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油茶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改善土地环境,实现油茶林的可持续发展。
油茶低产林改造综合技术

油茶低产林改造综合技术油茶,又名茶子树,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利用栽培历史逾2000年。
茶油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优质食用油,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一般不含对人体有害的芥酸。
茶油风味独特,耐贮藏,易被人体吸收。
油茶还能通过油脂深加工生产高级保健食用油和高级天然护肤化妆品等。
我市现有油茶林面积170多万亩,位居全省第四,茶油常规产量7000~8000吨,亩平只3~5公斤,经济效益差,亟待改造。
1 何谓油茶低产林油茶低产林是与良种丰产林相对而言,是指林分生产潜力未能充分发挥出来的林分,是油茶生产中的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其面积占现有油茶林面积的绝大部分。
2 油茶低产林形成的主要原因油茶低产林形成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立地条件、品种类型、栽培水平和林分结构四个方面。
2.1 树地不适,立地条件差。
油茶适应性强,但生长在深厚肥沃的林地上的油茶产量高,经济寿命长,生长在瘠薄林地上的油茶,会出现早衰低产,若在不适宜的林地上造林则生长发育不良。
通过调查统计,在土层厚度小(薄土层)的山嵴和山坡上部的林地以及坡度大于25°的坡地上的林地,亩产果15公斤以下的林分占37.2%,10公斤-20公斤的占51.6%,20公斤以上的仅占11.2%。
2.2 品种混杂,良莠不齐。
油茶是虫媒异花授粉植物,大部分油茶产区群众习惯于原始的生产方式,视油茶为天赐之物,不抚不育,任其自身繁衍,生产上长期以来一直采用实生繁殖方式,自然林分中单株间分化较大,致使林分品种混杂,优少劣多。
据我市一般经营林分调查,单株每平方米冠幅产果 1.25公斤以上的占9.5%,0.75-1.25公斤的占31.3%,0.75公斤以下的低产株和不结果株占59.2%;单株产果2.5公斤以下的劣株占83.8%,2.5-5公斤的占12.7%,5公斤以上的仅占3.5%。
2.3 经营粗放,整体效益低。
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大部分油茶林都随着土地进入千家万户。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油茶是一种常见的乔木植物,其种植范围广泛,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尤其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等地,油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由于很多油茶林的年龄偏大,种植密度不合理和管理不善等因素,导致了油茶低产甚至无产的情况,给油茶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油茶低产林的问题,提高油茶生产效益,需要对油茶低产林进行改造,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进行管理,重新培育优质油茶林。
下面将介绍一些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以期对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油茶低产林的识别要解决油茶低产林问题,就需要对油茶林进行准确定位。
通常可以根据油茶林的长势、产量和林分结构等因素进行判断。
通过实地调查,观察油茶树的生长状况,了解林分的密度和粗细度,通过综合分析判断出哪些油茶林属于低产林。
1. 水分管理技术水分是油茶生长的重要因素。
对于低产林而言,合理地管理水分对于提高产量非常重要。
首先要对油茶林进行土壤水分状况的测定,了解土壤的含水量。
合理浇水,根据油茶树的生长周期和需水量进行灌溉,防止土壤干旱和淹水,保持土壤湿润度适中。
还可以采取人工灌溉、滴灌、喷灌等技术手段,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油茶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2. 土壤改良技术对于低产林,土壤质量的改善非常关键。
可以采用施肥、覆盖、翻耕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养分含量,增加土壤肥力。
在施肥方面,可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油茶生长需求进行合理施肥,选择有机肥、生物菌肥等,提高土壤的肥力。
在覆盖方面,可以采用秸秆、树叶等进行地膜覆盖,保持土壤湿润,减少水分蒸发损失,增加土壤肥力。
在翻耕方面,可以采用栽培轮作、深翻耕等方式,改善土壤质地,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
3. 林分结构调整技术对于低产林而言,合理的林分结构非常重要。
通常低产林的林分结构比较单一,密度过大,树冠狭窄等问题比较突出。
需要通过适当的疏伐和修剪等方式,调整林分结构,合理分布枝条,增加树冠面积,提高叶片的光照面积,增加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是针对油茶低产林进行改造的技术指导文件。
下面是一些可能包含在该技术规程中的内容:
1. 调查评估:对油茶低产林进行全面调查评估,包括树龄、树种、株高、胸径、生长势等指标的测量和记录,以了解低产林的实际情况。
2. 林地改造方案设计: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和现有资源条件,设计合理的油茶低产林改造方案,包括栽植新的高产优良油茶品种、优化疏伐和修剪措施、合理密度等。
3. 栽植管理:选择高产优良油茶品种进行栽植,并采用合理的栽植方法和技术,包括合理的间距和深度、营养土的施用、灌溉和排水措施等。
4. 疏伐修剪:根据油茶生长规律和林冠结构,采取适当的疏伐和修剪措施,保持油茶树冠均匀开展,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进油茶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5. 施肥管理: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油茶生长需要,合理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注意肥料的种类、数量和施用时机,以提高油茶的营养水平和产量。
6. 病虫害防治:密切监测油茶低产林的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包括合理使用农药、加强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等,以保证油茶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7. 技术指导和培训:组织技术人员对油茶低产林的改造进行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确保油茶低产林改造的顺利进行。
总之,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主要是为了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品质,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指导,实施全面的改造措施,从而提升油茶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资料 油茶低产林改造作业设计
13林业三班 第一组 组员:××× ××× ××× ×××
二零一五年五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资料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名称..............................................................3 1.2责任单位..............................................................3 1.3建设地点..............................................................3 1.4项目负责人............................................................3 1.5参加规划设计人员.....................................................3 1.6建设时间..............................................................3 1.7总则..............................................................3 1.8改造原则....................................................4 1.9相关规程..........................................................4 第二章 基本情况 2.1地理位置.....................................................5 2.2自然条件..........................................................5 2.3社会经济条件..........................................................6 第三章 外业调查 3.1项目基本情况..........................................................7 3.2油茶林现状及分析.......................................................7 3.3产量计算……………………………………………………………………………………….9 第四章 技术措施与管理 4.1林地管理..............................................................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资料 4.2树体管理..............................................................11 4.3防治病虫害............................................................13 第五章抚育改造工作管理 5.1加强对油茶林抚育............................13 5.2 加强对油茶抚育改造的科技支撑......................14 第六章改造成本估算 6.1第一年......................................................15 6.2第二年......................................................16 6.3总成本.....................................................16 第七章 效益概括评价 6.1社会效益.................................17 6.2生态效益.................................17
6.3经济效益...................................................17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名称 油茶低产林改造作业设计
1.2项目单位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13级林业三班第1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资料 1.3建设地点 学校后山110亩油茶林地 51.4项目负责人 秦莉仙
1.5参加规划设计人员 王国庆、娄朦、刀建强 1.6建设时间 2015年5月 1.7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全国油茶产业健康发展,提高现有油茶林的
经营水平和效益,规范油茶林抚育改造技术指导,根据《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目标,依据国家实施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要求,特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 现有油茶林分类:现有油茶林均指5年以上成龄油茶林。根据现有立地条件、林分状况、产量水平等将油茶林分为三类:
一类林为立地条件好,优良单株70%以上,林分达到标准栽植密度,大部分植株为中壮龄林,林相整齐,年均亩产油10公斤以上的林分。
二类林为立地条件较好,林分密度70株/亩以上,结实单株占50%以上,但树龄不一致,植株疏密不匀,年均亩产油7公斤以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资料 林分。 三类林为立地条件一般,林相不太整齐,老、残、病、劣株占2/3以上,年均亩产油7公斤以下的林分。
第三条 油茶林抚育改造是指对现有一、二类油茶林,通过实行修剪、垦复、施肥、蓄水保土、补植、嫁接换冠、病虫害防治等规范性综合技术管理,达到提高油茶林产量,实现丰产稳产目标。改造后的油茶林单位面积年产油量达到25公斤/亩以上。
1.8改造原则 (一)坚持适地适树原则。 (二)坚持规模化培育和集约经营的原则。 (三)坚持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 1.9相关规程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LY/T 1328~1999 油茶丰产林 DB36/T551-2009 油茶无性系丰产林培育技术规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资料 第二章 基本情况
2.1地理位置 林职院后山位于昆明市盘龙区金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临金殿公园西接世博园,北靠云南野生动物大世界,东邻高天流云别墅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向西南呈阶梯状降低,形成自北东向南西倾倾斜。境内最高海拔2070.2m , 最低海拔1980m ,相对高差90.2m。境内的水系注入金殿水库。
2.2自然条件 2.2.1气候特征 林职院后山属“冬无严寒,下无酷暑,遇雨成冬”和上、中、下层次分明的立体气候。年平均气候14.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4℃,极端最低气温-5.4℃,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1.05℃,极端最高气温31.5℃;年平均日照2470.3小时,日照充足,年降雨量900—1200㎜,全年气候温和,年温差较小,日温差较大,夏秋雨量充沛,冬春雨量不足。
2.2.2植被 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有云南松、滇油杉、栓皮栎、油茶、干香柏、黑荆树等,地下植被主要有小铁仔、紫茎泽兰、茅草、杜鹃、栒子、沙针、禾本科草类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资料 2.3社会经济条件 林职院后山处于昆明城边,,林场周边有高天流云、唐朝茉莉豪华别墅区,金林碧水住宅区,距离云南野生动物大世界、金殿公园、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博园)都比较近,距野鸭湖仅11公里。从东面可眺望到双龙乡的哈马者、麦冲村。由于405林场周边的景点较多且相对有名气,因此客流量也比较大,而带动了405林场周边各行业的发展。
第三章 外业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