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 教学设计
《一面》教学设计15篇

《一面》教学设计15篇《一面》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面》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面》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认识“摊、奈、凝、竖、拇”5个生字,会写“窄、脖……”等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假日、防止、脖子、漆黑……”等词语。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字中感受“我”在漂流时遇到的困难。
3、初步感知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4、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我对国旗的尊敬和热爱。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知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字中感受“我”在漂流时遇到的困难,初步体会我对国旗的尊敬和热爱。
[课前准备]1、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提示课题1、出示多媒体课件:刘翔等奥运冠军在奥运夺冠后身披国旗奔跑、热泪目视国旗升起的动人画面,以及在南极大陆,在边防哨所,我国的五星红旗在激昂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感人场景。
2、教师导入:同学们,此时此刻看着这感人的场景,望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你会想到些什么?你最想说些什么?3、心灵对话: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感想。
4、导引课题:是呀,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尊重和爱护它。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一面五星红旗”的故事。
(板书课题)(如何让三年级的孩子明白“五星红旗”所蕴涵的沉甸甸的意义,对孩子们理解文本中的“我”的行为有着极为重要的铺垫作用。
所以通过声情并茂的课件再现这感人场景,这一切把学生带入了一个为五星红旗自豪的情境中,酝酿了浓浓的爱国情,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了情感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本课生字及所在词语,多读几遍。
《一面》教案设计

《一面》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一面》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和运用关于《一面》的词汇和句型。
2.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3.增加学生对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关系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词汇和句型的熟练掌握和运用。
2.教学难点: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和应用。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2.通过一段有关亲情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感受亲情的重要性,为本节课话题做铺垫。
Step 2: 听力训练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一面》的听力材料,要求学生听清楚人物的表达和对话内容,并回答问题。
2.学生进行听力材料的理解和信息获取,并回答问题。
3.教师再次播放听力材料,学生跟读、模仿并注意发音和语调。
Step 3: 语言点解析1.教师介绍和讲解本节课所学习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包括情感形容词、短语等。
2.教师给学生提供例句和例子进行练习。
Step 4: 口语训练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对话情景,表达自己对亲情的看法和体验。
2.教师指导和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法。
Step 5: 阅读训练1.教师分发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先默读,然后进行集体朗读。
2.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并进行跟读和模仿。
Step 6: 语言运用1.教师出示一张关于亲情的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中的情景进行讲述或写作。
2.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作业的完成,然后进行互相交流和展示。
Step 7: 形式多样的扩展1.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体会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自由发挥,写一篇有关亲情的文章,并进行展示。
教学评价:1.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听力理解和语言运用情况来进行评价。
2.学生通过参与角色扮演、讨论和写作等活动来展示所学语言和能力。
教学延伸:1.学生通过阅读和翻译名著《一面之缘》,进一步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
2.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写一篇关于亲情、友情或爱情的文章。
《一面》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一面》教学设计优秀4篇《一面》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摊、奈”等6个生字,会写“窄、脖”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假日、背包”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理清叙述的顺序。
重难点:1、学习生字词。
2、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前置作业: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我还会把下列词语读给同伴听:竹筏脖子无奈发愣凝视嫌疑狭窄段落漆黑壮胆苏醒小镇鼻子犹豫交换竖立我能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的意思:-------------------------------------------------2再读课文,我知道了课文讲了------------------------------------------------------。
先写了--------------,再写了------------------,最后写了-----------------。
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多媒体课件:升国旗仪式录像。
(或让学生说说学校升旗仪式)2.教师导入:同学们,在这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中,望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你会想到些什么?3.心灵对话:学生自由谈自己的感想。
4.引入课题:是呀,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尊重和爱护它。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一面五星红旗”的故事。
(板书课题)二、出示前置作业:明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三、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检查、汇报。
1.读生字条中的生字,说说自己认识哪些字,怎么认识的。
互相教读,不认识的字词,想办法快速记住。
2.轮读作业中的生词,交流词语意思。
3.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4、交流课文内容,以及课文叙述的顺序。
5.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
四。
集体交流反馈。
1.读生字条中的。
生字,为生字再找些新朋友组成词语,请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
2、读作业1中的新词,开火车快速认读,分组读,齐读。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评议。
一面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一面教学设计(精选5篇)面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积累】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面孔、轻视、陡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情感与思想】体会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和作者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拓展与延伸】通过多种渠道,进一步搜集鲁迅先生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如《给颜黎民的一封信》等。
【重、难点突破】这一面给人留下怎样的印象?说说理由。
这一面又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是篇课文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与我们有一面之缘的人真可谓是千千万万,可是能够留给我们深刻印象的却是微乎其微,甚至是没有。
然而,一位普通工人与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却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以至在四年后,鲁迅先生逝世之际,他还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那这一面给人留下怎样的印象?这一面又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板书:一面二、初读课文,思考:这一面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教学提示:先讲这个问题是为了下面把全部精力用来学习课文重点部分上。
估计学生基本都能够找出相关的句子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但对于句子的理解应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采用讨论的方法加以解决,教师只是做适当的点拨。
教学参考:影响: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这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这是我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是一面给了我巨大力量。
通过这句话,将一次小的见面同鲁迅大的精神人格巧妙结合起来,画龙点睛,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注:这里的鲁迅先生其实是指他在遭受了旧社会的千万种打击之后仍然坚强地与旧社会做斗争的精神,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鲁迅本人。
这一点可以从倒数第二自然段中加以印证。
一面的教案(优秀8篇)

一面的教案(优秀8篇)《一面》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2、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由题目导入,检查课前预习1、直接导入,明确本课教学目的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面》这篇课文。
(板书:一面)重点学习作者观察人物的方法。
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要求同学们自读课文,你们都读了吗?读了几遍?师:看一遍是了解内容,看两遍说明你对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三遍、四遍证明你动脑筋思考了,这很了不起,这就叫自学,自觉地学习。
2、回顾记叙文六要素,检查课前阅读情况师:谁能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一下?生自由回答3、从题目出发,引出这“一面”的特殊意义,剖析重点师:现在有个问题要和大家商量一下,我想把一面这个题目改为《我和鲁迅先生》或《鲁迅先生给我的关怀》这样好不好?(不好,在读《一面》这个题目时,我就想是谁见面?是怎样才见的?见面的情况怎样?这些问题都不懂。
这样,就使读者争着去看文章。
)师:对,有吸引力的题目是好题目。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这么看来题目还是用《一面》好,因为这《一面》有着特殊的意义、价值。
请问课文哪些地方谈到了这个问题?(课文结尾处写到: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
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
我总是昂着头。
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师:作者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什么?(他战胜种种艰难困苦的勇气和力量来自鲁迅先生)师:就是来自那次偶然的见面时鲁迅先生给他的关怀,对吗?生:对。
师:这实在就是《一面》的特殊意义和价值。
作者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不但来自于与先生短暂见面获得的关怀,同时也来自对先生深刻的了解认识。
二、分析课文,学习观察人物的方法1、聚焦外貌,仔细研读师:现在我们思考一下作者是怎样了解鲁迅的。
一面教学设计(优秀7篇)

一面教学设计(优秀7篇)《一面》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交易、身无分文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2、难点: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
【课时安排】共3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字词,引入课文1、听写词语:无影无踪、荒无人烟(根据意思写词语)、身无分文、交易。
(指名板书,其他学生书空)2、齐读,集体校对。
3、理解交易的意思。
4、找出文中带交易的段落,读一读。
(自读、指名读)5、一个面包值多少钱?老板在什么情况下提出平等交易?二、理解交易的意思,并从课文中找到交易这个词所在的段落读读1、什么是交易?2、请大家从文中找出交易所在的段落读一读。
3、指读段落:一个面包可能值多少钱?4、老板在什么情况下提出平等交易的呢?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三、学习第三段,了解我当时的处境1、请同学们读读这一段:说说我当时的处境。
2、想想背包里可能有什么?3、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想想这三天他是怎么过的?最需要什么?4、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段:要读出作者当时的处境。
四、学习第四段,通过老板的言行初步感知老板的为人1、请大家朗读第四段。
2、我的处境如此艰难,原以为向老板说明了,就可以得到援助,可是老板却是怎么说的?3、听了老板的话,你想对老板说什么?4、让我们一起来读老板的话。
5、除了从老板的话中感到他是一个不近人情的人以外,还可以从什么地方感觉到呢?6、归纳:是呀,从老板的动作、神态、语言都表现出他的小气、不近人情。
五、学习十一段,通过比较面包店老板前后的言行的变化,不仅体会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1、找找文中哪一段也写了老板的态度2、同学们,读了前后两段写老板态度的文字,你发现了什么?3、猜猜住院的费用有多少?归纳:老板的语言变了。
《一面》说课稿

《一面》说课稿一面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某某学校的某某老师,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给大家带来我的说课稿,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面》,这是一篇精心选取的古文课文。
此篇课文选自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礼节和涵养,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与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汇的意思。
(2)了解古代宴会的礼仪和规矩,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用正确的语调和语言表达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人物的情感、心理,并从中感悟到生活的价值观和人生的真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意思,理解古代宴会的礼仪和规矩,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引导学生在情感上思考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段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阅读理解(20分钟)提供适合学生阅读的课文剖析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生字词汇的意思,并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和讨论。
3.讨论与分析(15分钟)询问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认识和看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探讨人物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宴会的礼仪和规矩。
4.情感体验(15分钟)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让学生感受古代宴会的盛况和氛围,引导学生从人物的情感、内心世界中感悟生活的价值观和人生的真谛。
5.口头交流(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由展开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语调和语言表达课文内容。
6.知识点总结与梳理(10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梳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最新-《一面》教学设计【优秀7篇】

《一面》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要怎么写呢?《一面》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听写生词二、导入新课:本文作者阿累以时间顺序记叙了与鲁迅先生的一次珍贵的会面。
会面的地点是内山书店。
作者的笔触引着我们进入内山书店:像摄影机一样实录往事;焦点聚在鲁迅身上,形象光彩照人。
(1)那么,本文是怎样描写“书店的全景”、“书架一角的近景”、“一本书的特写”?认真阅读,并在书上作标记,然后回答。
全景:“店里空荡荡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
”近景:“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
”特写:“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
”(2)在内山书店,作者与鲁迅先生相遇,对鲁迅的外貌作了突出的描写。
找出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特征的“中景”“近景”“特写”的语句。
学生逐项朗读,教师作适当讲解。
提示:中景:“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讲解:因为在暗处,距离又远,只是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衣着和抽烟的神态;句中的“模糊”、“火光”、“烟雾”则是对远而暗的揭示。
近景:引导学生朗读第19节。
讲解:鲁迅从店后面走出来,距作者较近,观察较细,描写也就进了一层:先写面容,次写头发,再写胡须,把人物最鲜明的外部特征,由整体到局部逐一展现在面前,逼真地再现了鲁迅外形消瘦精神抖擞的形象,从而由形入神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
特写:引导学生读出写手的语句:第23节“竹枝似的手”,第38节“他的手多么瘦啊!”读出写外貌的语句:第32节“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讲解:鲁迅先生以极低的价格把两本好书卖给了一个“被人轻视的'工人”。
“我”不能不“惊异地望着他”,距离很近,犹如电影里放大的特写的镜头,再次展现人物鲜明的外部特征,连同对“手”的描写,表明了他的健康“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的现实,深情的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面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文遣词造句的浓烈的感情色彩。
3.学习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格。
4.学习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表现手法和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格。
【教学难点】
1.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表现法和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导入:同学们,在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短暂的邂逅,但由于时间短暂,有时会形象模糊,有时会踪迹全无,而那留在记忆深处,往往都是人生的精华!那么今天,我们就用心感受一下,作者阿累那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去倾听他向我们讲诉那异常珍贵的一面吧。
(二)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阿累的《一面》,去解开这个谜。
(板书课题)
二、自学质疑。
本文写的是在悼念鲁迅先生的日子里,一位电车工人回忆了四年前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
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
(一)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要求:
1.借助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
2.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理解其意思。
3.对于较长句子,反复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4.对于不懂的地方标上问号。
5.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小组讨论。
(二)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三、交流展示。
(一)交流自学情况。
1.介绍作者:让学生进行介绍。
2.识记生字:指名读幻灯片2的生字。
3.理解生词:指名学生说出下列生词的意思。
4.分角色朗读。
(二)小结,表扬与激励。
(个人、小组各一至二个)
四、互动探究。
1.按故事情节课文该怎样分段?各部分的意思。
2.文章一开始介绍了什么?
3.本文的重点是写人。
下面,让我们再细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突出鲁迅这一人物形象的。
(1)本文写鲁迅,用笔墨最多的是什么?
(2)为什么本文人物描写的重点是外貌描写呢?
(3)本文是怎样描写人物外貌的呢?
a.抓特征。
写外貌必须抓住人物的特征。
b.有视角。
即要选择一定的角度去观察、去描写。
c.表现性格。
写外貌必须能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
(4)本文几次写了鲁迅的外貌,通过什么视角、抓住了哪些特征?
(5)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外貌特征的,突出的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作者写鲁迅的面孔、寸发、胡须、长衫,都各具特色,都与作者的视线相适应,而最主要的是突出了他的“瘦”,因过分的操劳而损坏了健康的战士的形象。
五、精讲点拨。
同学们你们的问题都解决了,我还有几个问题请大家思考解决:
(一)作者说,内山老板身上有一种“非日本”的东西,这“非日本”的东西是什么?
(1936年,日军侵华,残酷屠杀中国人民,而内山能与中国人倾心交谈,不时发出充满友谊的笑声,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人们自然能从这笑声中体味到"非日本"的东西。
)
(二)“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越老越顽强的战士”两句中,划线的词有什么深刻含义?(“同志”,表示志同道合,鲁迅和广大革命者包括广大共产党人有着共同的革命志向;“朋友”,表示亲密无问,鲁迅热爱广大革命人民,“俯首甘
为孺子牛”;“父亲”,表示崇敬热爱;“师傅”,表示循循善诱,鲁迅热忱地指导广大革命青年;“战士”,表示顽强战斗,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在战斗中总是呐喊着前进。
)(三)文章第二部分内容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人为删去第二部分,文章去更精练、更集中、更符合回忆录的写法。
你觉得这种意见对不对?为什么?
(1.运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
2.不对。
第二部分既是沉痛的悼念,又是冷静的思索,表现了“一面”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
这部分的抒情和议论画龙点睛的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
六、总结拓展。
(一)教师小结:短短的一面,却给了作者深刻永久的印象;匆匆的一面,却影响着作者的一生。
(二)请同学们仿照本文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吧。
让同学猜猜你写的是谁?【作业布置】
完成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透课文,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之后,交流写作背景,对学生理解课文更好地体会鲁迅的高尚品格。
然后找出文中的六次外貌描写,主要抓住外貌描写进行学习,层层推进,以读代悟,读悟结合,通过读课文了解了鲁迅的精神品质,体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训练之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巩固练习】
一、字词文常积累。
(一)《一面》的作者是(),这篇文章是为了纪念()而写的。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把拼音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显著.模.糊夹.剪踱.似.的窘.相
摩挲.恣.情鞠躬
..憎恶.虐.待
(三)比较下列各组字形,然后组词:
踱()窖()挲()恣()
镀()窑()娑()咨()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懊悔()清晰()踌躇()
慈祥()疑惑()陡然()
(五)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不能自己镶嵌憎恶虐待
B、鞠躬尽瘁赫然徒然踌躇
C、无比憎恶窘相磨挲打眼
二、主题文意梳理。
(一)用连线法分别指出下列各种称呼含有什么样的感情。
1.同志A.仿效学习的楷模。
2.朋友B.奋战不息的精神。
3.父亲C.志同道合的关系。
4.师傅D.亲密无间的友谊。
(二)选出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
A.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
B.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
()
C.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
D.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十一个钟头,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
()
(三)选出破折号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B.我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C.我……摸摸里衫上的袋——袋里只剩一块多钱……
D.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
(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文写的是一位电车工人回忆四年前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但这“一面”,却表现了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战斗精神。
B.本文所写的事情极其不平常,具有典型意义,大中见小,于细微处反映了鲁迅的伟大品格。
C.本文对鲁迅作了三次肖像描写,不避重复,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起来。
D.鲁迅先生对一个普通工人的态度,实质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