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语文三峡知识点

八年级上语文三峡知识点

八年级上语文三峡知识点
本文主要介绍八年级上语文课程中的三峡知识点,包括三峡的
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以及社会发展。

三峡是我国的重要旅游景点,也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区域。

通过深入了解三峡,可以让
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提高他们的爱国意识和文化素养。

一、三峡的自然景观
三峡位于我国长江中游,是长江三峡中的最长、最具代表性的
一峡,也是全球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之一。

三峡的主要景观有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等,其中最著名的是瞿塘峡。

瞿塘峡是长江上
游最长的一峡,全长193公里,其壮丽的峡谷、奇特的地貌、独
特的自然生态被誉为“山水之间的天堂”。

二、三峡的历史文化
三峡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区,这里有许多著名的文化景点。


峡文化的代表性景点有大足石刻、白帝城、张飞庙等。

其中最著
名的是白帝城,白帝城位于长江北岸,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重
要军事据点。

这里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刘备讲演神仙故事、诸葛亮祈禳风雨等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游览。

三、三峡的社会发展
三峡也是我国的重要经济发展区域。

三峡大坝的建设是我国改善长江水运能力和发展清洁能源的一项重要工程。

它是一个基础设施综合项目,包括船闸、水电站、移民安置等多个方面。

三峡大坝的建设带动了三峡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总之,通过八年级上语文课程中对三峡的介绍,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提高他们的地理和历史知识,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意识。

希望广大中小学生都能有机会去亲身感受三峡的美丽和伟大!。

三峡八年级上册文言知识点

三峡八年级上册文言知识点

三峡八年级上册文言知识点在三峡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篇章。

学习文言文不仅有益于提高汉语运用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语文视野,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在本文中,将对三峡八年级上册文言知识点进行讲解。

一、文言文的定义文言文是指汉语的古代文学语言,它是中国古代的正式文学语言,一般认为始于周朝的铭文,终于清朝的诗文。

文言文在书面上广泛应用于传统的文化范围,如诗、词、曲、赋、文、史、哲等。

二、文言文的特点1. 句式多用仕语结构,即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的句子结构。

例:花红易染衣难洗。

(主语+谓语+宾语)2. 用字有时不同于现代汉语,如“余”代替“我”,“汝”代替“你”,“兹”代替“现在”等。

例:余虽愚陋,愿为一助。

(余代替我)3. 每个汉字有较多的意义和用法,并通常由多个构件组成。

常用的偏旁有“言”、“心”、“手”等。

例:言出必行,行成必果。

(言出必行代表言出的话一定要做到)4. 文言文注重义理、含蓄、形象、美感。

许多句子要领会其中的深意,才能真正理解它们的涵义。

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意为:为了生产丝线,春蚕不辞辛苦,一直吃到精尽而终;而为了读书,有些人宁可在灯下流泪,也不肯错过每一个可读的时刻。

)三、文言文的文体文言文按文体可分为八种:1. “经”是儒家经典的总称,如《论语》、《孟子》等。

2. “史”是一种记叙文体,以史实为基础,如《史记》、《资治通鉴》等。

3. “子”是一种十分简短而精炼的散文体,如《吕氏春秋》、《韩非子》等。

4. “赋”是一种用辞华丽,形象生动的散文或诗歌体。

5. “论”是一种以详细讨论或辩论为主要内容的散文。

6. “诗”是一种以传达感情、表达思想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体裁。

7. “歌”是一种古代的音乐律动形式,以歌唱为主要形式。

8. “骈文”是一种结构牢固,文气高昂,用词瑰丽的文体。

四、文言文的阅读技巧1. 因为文言文的语法与现代汉语的语法不同,所以需要认真体味、领会每个字、每个词的含义与用法。

三峡(知识讲解)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pptx三峡(知识讲解)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三峡(知识讲解)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pptx三峡(知识讲解)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4)良多趣味(古义:甚,很;今义:好) 3.一词多义 (1)自:①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②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 (2)绝:①沿溯阻绝(断绝);②绝巘多生怪柏(极高的);③哀转 久绝(停止,消失)。 4.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空谷传响(名词用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 5.文言句式 (1)省略句 ①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 ②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色的急流中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 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
本文在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发展史上 地位很高,今天的读者阅读它,不仅能真 切地领略三峡的地理特点、自然风光,更 能得到如何认识地方风物方面的裨益。
写作背景
郦道元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从小喜爱游 览山川河流,并搜集当地风土民情、历史故事、 神话传说,创作《水经注》四十卷。此篇文章即 是从中节选出的,是作者记录长江三峡的雄伟险 峻和四季风光所作。
《三峡》 (八年级上) 作者:郦道元 类别:山水散文 写作时间:南北朝
作家作品 写作特色
写作背景 主题主旨
诗文全解 重点难点
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 妙,浑然一体,其用语
言简意赅,描写则情 景交融,生动传神。
经典例题
考查范围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知识梳理(解析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知识梳理(解析版)

《三峡》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三峡》选自《水经注疏》。

作者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二、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略无阙处“略无”:完全没有。

2、重岩叠嶂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3、不见曦月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

4、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到襄:上,上升到高处5、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6、飞漱其间漱:这里是冲荡的意思。

7、良多趣味良:的确,实在8、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9、属引凄异属:zhǔ,连续引:延长10、故渔者歌曰故:所以11、不以疾也疾:快、急速(二)通假字略无阙处。

通“缺”,空隙、缺口。

(三)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2)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四)一词多义(1)自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2)绝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哀转久绝动词,消失(3)清回清倒影名词,清波清荣峻茂形容词,水清澈(4)其:其间千二百里代词,这飞漱其间代词,它们,代古柏(五)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旷的山谷(4)林寒涧肃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5)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6)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四、特殊句式省略句: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飞漱其间“飞漱(于)其间,省略介词“于”不以疾也“不以(之)疾也,省略代词“之”六、文章主旨《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三峡》知识点解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三峡》知识点解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三峡》知识点解析一、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 ī)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yǎn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二、注释:1、《三峡》:选自《水经注疏》。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

2、自,从,由;七百里:约合现在二百公里。

3、略无阙处: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

略无,毫无。

阙,通“缺”。

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月,指月亮。

5、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襄:漫上;陵,丘陵;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6、或王命急宣:有时皇帝的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或:有时。

7、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白帝:白帝城,在现在重庆奉节东。

江陵:即现在湖北江陵。

8、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像这么快。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御:驾;以:当作“似”;疾:快。

9、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素:白;湍:白色的急流;回:旋转,这里是回旋,回荡的意思。

10、绝巘:极高的山峰;巘:山峰。

11、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刷。

悬泉:从山崖上流下来的好像是悬挂着的泉水。

漱:冲刷。

1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良:真,实在。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三峡》课文解析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三峡》课文解析

《三峡》课文解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三峡的七百里当中,两岸山峰相连,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

)[自:这里有“于”“在”的意思。

略:无,毫无。

阙(quē):通“缺”,豁口。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重重的悬崖、叠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嶂(zhànɡ):像屏障似的高山。

自:如果。

亭午:正午,夜分:夜半。

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①作者写山,抓住了山的什么特点?)【段析】第一段为第一部分:总写三峡山的特点。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交代三峡之长,说明两岸山的特点在于“连”。

“隐天蔽日”“不见曦月”,说明山高、山密,只能正午见日,夜半见月。

“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衬托山高峡窄,水流急。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断隔绝了。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清风也没有这么快呀。

)[襄:冲上。

陵:山陵。

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或:有时。

急宣:急速传达。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御:驾。

]【段析】第二段以下为第二部分:写三峡水的特点。

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交通阻断,淹没山陵。

真可谓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之势。

这里属于侧面描写,烘托三峡夏水水流之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春冬的季节,则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奇特的柏树,悬泉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湍(tuān):急流的水。

绝:极。

(yǎn):山峰。

飞漱:飞流冲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三峡》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三峡》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三峡》是部编版⼋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材,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是新课标推荐的古诗⽂背诵篇⽬。

全⽂仅150余字,然⽽作者却以凝练⽣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

在这极短的篇幅之内,⽤⾳乐美感的语⾔,浓缩了万千⽓象,展现了壮丽风光。

下⾯是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九课《三峡》教案 教学⽬标: 1、培养学⽣阅读浅显⽂⾔⽂的能⼒,并熟读成诵。

2、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法。

3、欣赏三峡的壮丽风光,培养学⽣热爱祖国⼤好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导⼊ 1、钱币被称为“国家的名⽚”,钱币上的风景往往都是⼀个国家最值得去的地⽅,你们有没有留意过⼈民币背⾯的风景? 有谁知道⼗元⼈民币背⾯选的是哪个地⽅? ——的瞿塘峡。

瞿塘峡,两岸如削,岩壁⾼耸,⼤江在悬崖绝壁中汹涌奔流,郭沫若过此发出了“若⾔风景异,三峡此为魁”的赞叹。

你们知道,“三峡”指哪三峡吗? 2、欣赏三峡风光,带着问题:“峡”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长江在这⼀段要称为“峡”呢? 明:⼤家看这个“峡”字是“⼭”和“夹”相合⽽成。

看这⼏幅由⾼空拍摄的三峡照⽚,两⼭相夹,⼀⽔流过,形象地给我们说明了“峡”的含义。

(⼆⼭夹⼀⽔称之为“峡”) 3、三峡⼭⾼峡窄,⽔深流急,真可谓“万⼭磅礴⼀⽔通,惊涛轰鸣⽓势雄”。

我们虽然不能亲⾃到三峡⼀游,但读郦道元的《三峡》⼀⽂,定能领略三峡壮丽的⾃然风光,发出“江⼭如此多娇”由衷赞叹! ⼆、简介作者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经注》,名为注释《⽔经》,实则以《⽔经》为纲,⼴泛补充发展,⾃成巨著。

三、朗读课⽂,疏通⽂章⼤意 1、⽣⾃由朗读课⽂,结合书下注释注意字词的读⾳和句⼦的停顿。

2、四⽣朗读课⽂,师强调⽣字词的读⾳,齐读每⼀层。

3、⾃由读、互读,注意字⾳和句⼦的停顿。

4、齐读课⽂。

5、结合书下注释和字典,合作疏通⽂章⼤意。

(⽬标:通过讨论,⼤致读懂⽂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三峡》PPT 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三峡》PPT 课件

,悬
瀑布,
其间,清 峻茂,良多

每至晴初 ,林
涧 ,常有高猿长
,属引 ,空谷传响,
久绝。故渔者
歌曰:“巴东三峡 长, 三声
!”
四、课文探究
减字背诵法-(二) 自三峡 ,两岸 , 阙处。重 叠 ,隐 蔽 。自非 ,不见 。 至于 襄陵,沿溯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 ,暮 ,其间 ,虽乘 御 ,不以 也。 春冬之时,则 湍 潭,回清 。 多生怪柏,悬 瀑布,飞漱 ,清荣 ,良多趣味。 每至晴 霜旦,林 涧 ,常有 长啸,属引 ,空谷 ,哀转 。故渔者歌曰:“ 三 峡 ,猿鸣 泪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山峡
第貳部分 课文解读
第壹部分 作者简介
第叁部分 课文赏析
第肆部分 课文探究
壹 作者简介
一、作者简介
郦道元
范阳涿县(现在属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 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
本文选自《水经注》。《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 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 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 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貳 课文解读
二、课文解读
读准字音
三 峡 郦道元
quē
zhàng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xiāng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
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课文解读
读准字音
三 峡 郦道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知识讲解作者与背景【高清课堂:“三峡”风光 ppt12 】郦道元( 466 或 472—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今属河 北省)人,我国古代卓越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一生对我国的自然、地理做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 究工作,并且撰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高清课堂:“三峡”风光 ppt10 、 11】《水经》是记述我国古代河流水道的地理书,记载河流水道137 条,共一万余字。

郦道元嫌其过于简略,便走遍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并收集大量的文物、文献资料,为《水经》作注。

《水经注》尽可能详细地记述了河水所经地方的山陵 城邑、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神话传说以及民歌谚语等。

文笔简洁,语言生动传神。

尤其是描绘山川景 物,有声有色,使读者如临其境。

所以,《水经注》不仅是一部研究古代地貌的重要科学专著,而且是 一部具有较高价值的文学著作。

知识积累重点实词1. 亭午:正午。

2. 夜分:半夜。

3. 曦.(x ī):日光,这里指太阳。

4. 襄.(xi ā ng ):上。

5. 七百里:约合现在的二百公里。

6. 两岸连山,略无阙 .(qu ē)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7. 沿:顺流而下。

8. 溯.(s ù):逆流而上。

9. 白帝:在现在重庆奉节东。

10. 江陵:即现在湖北江陵。

11.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12. 疾:快。

13. 素湍.( tu ān ):白色的急流。

14. 回清:回旋的清波。

15. 绝巘.( y ǎn ):极高的山峰。

16. 飞漱.( sh ù):急流冲荡。

17.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 ,山高,草盛。

18. 晴初:天刚晴。

19. 霜旦:下霜的早晨。

20. 属.( zh ǔ)引:接连不断。

属,动词,连接。

引,延长。

21. 巴东: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22. 涧.(ji à n ) 23. 猿.(yu án )2. 转:通“啭” ,婉转发声。

(空谷传响,哀转 .久绝) 古今异义1. 良 古义:的确,实在。

(良.多趣味) 今义:善,好。

2. 或重点虚词1. 略无:毫无。

2. 以:及,及于。

通假字1. 阙:通“缺” ,中断。

略.无.阙处) 不以.疾也) (两岸连山,略无阙 .处)古义:有时。

(或.王命急宣)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3. 虽古义:即使。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今义:虽然。

4. 至于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

(至.于.夏水襄陵)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1. 绝动词,隔绝、断绝。

(沿溯阻绝.)动词,消失。

(哀转久绝.)副词,极、最。

(绝.巘多生怪柏)2. 自介词,从、由。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词,如果。

(自.非亭午夜分)词类活用1. 形容词作动词长:拉长(声音)。

(常有高猿长.啸)2. 动词作名词奔:奔驰的快马。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 名词作状语空谷:在空荡的山谷里。

(空.谷.传响)重点句式省略句有时朝发白帝。

(“白帝”前省略介词“于” ,意思是“从白帝城” )考题例析1.(2015?内蒙古包头中考)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三峡》——郦道元——北魏B.《夜雨寄北》——李商隐——唐代C.《名人传》——罗曼·罗兰——法国D.《藤野先生》——鲁迅——小说2.(2015?山东聊城中考)按要求填空。

①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② ,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③问渠那得清如许? 。

(朱熹《观书有感》) ④ 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 《论诗》) ⑤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

(《孟子·告子上》) ⑥在《水调歌头》中,苏轼吟咏出“ , ”表达了美好祝愿,成就了千古 传唱的名句。

[来源: 学.科. 网]⑦ 《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和《与朱元璋书》中“ , ”有异 曲同工之妙。

⑧ 让我们随诗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跟杜甫登临泰山之巅, 抒发 “会当凌绝顶, 的豪迈;随孟浩然望洞庭湖,领略“ ,波撼岳阳城”的壮美;同王维使至塞上,感受“大 漠孤烟直, ”的雄浑⋯⋯⑨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请写出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句(连续的 两句): , 。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和运用,难度较小。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散文。

解答此类题, 注意把握作者、国籍、朝代、作品体裁等。

选 D 。

2.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

1-6 小题属于根据提示对出上句或下句即可。

7、8、9 小题属于理解性 默写,根据提示,写出恰当的句子。

①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②物是人非事事休③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 各领风骚数百年⑤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⑦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⑧一览众山小 气蒸云梦泽 长河落日圆 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课文讲解理解主旨《三峡》是一篇写景散文。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 墨。

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 哀转的猿鸣, 悲凉的渔歌, 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 歌颂了长江三峡四季风光之美, 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

理清结构两岸连山 重岩叠嶂(正面描写:山多峡长)隐天蔽日 不见曦月(侧面烘托:山高峡陡)秋季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萧瑟之秋) 秋季 高猿长啸,渔者悲歌(猿啸渔歌)写作特色1.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现象。

三峡的奇异景象,被 描绘得淋漓尽致。

2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写春冬之景,着“素” “绿”“清”“影”数字;写秋季景色,着“寒” “肃”“凄”“哀”数字,便将景 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3.语言的运用特点。

本文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 满生气。

把握重点1. 【高清课堂:“三峡”风光 ppt21 】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物的? 文章总写了三峡的山势,突出三峡两岸山岭绵延峻峭;再写夏季江水迅猛,水流湍急,春冬山高水 清、草木茂盛的特点;最后写“林寒涧肃”的秋季景色,而此时的“高猿长啸”从侧面衬托了冷清萧瑟 的秋色。

2.【高清课堂:“三峡”风光 ppt15 、16】文章第2段写夏季景色突出了什么特点?试分析一下作 者是怎样描写出夏天水势的特征的。

突出了水势凶猛迅疾的特点。

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峡夏水江水(四季)春冬 水势浩大) 流速湍急)俯视倒影) 俯视柏瀑)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怪柏,悬泉飞瀑体印象。

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3.【高清课堂:“三峡”风光ppt17 、18】文章第3段描写了什么景物?有何特点?写春冬季节的景色;突出了山高水清,草木茂盛的特点。

4.文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试举例说明。

比喻夸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对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5.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的景色?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以夏水为首来写。

在线阅读电子课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参考译文在三峡七百里江流的范围以内,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空缺中断的地方。

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挡住了阳光,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行。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像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清凉和寂静,常有在高处的猿猴放声长鸣,声音接连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的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拓展阅读郦道元生平道元,字善长,初袭爵永宁侯,例降为伯。

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

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坐免。

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

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

西讨关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

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

后试守鲁阳郡,道元表立黉序,崇劝学教。

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

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之化。

”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

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

蛮人指阙讼其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

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坐免官。

后为河南尹。

明帝以沃野、怀朔、薄骨律、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御夷诸镇并改为州,其郡、县、戍名,令准古城邑。

诏道元持节兼黄门侍郎,驰驿与大都督李崇筹宜置立,裁减去留。

会诸镇叛,不果而还。

孝昌初,梁遣将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反叛。

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

梁军至涡阳,败退。

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后除御史中尉。

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

而不能有所纠正,声望更损。

司州牧、汝南王悦嬖近左右丘念,常与卧起。

及选州官,多由于念。

念常匿悦第,时还其家,道元密访知,收念付狱。

悦启灵太后,请全念身,有敕赦之。

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

时雍州刺史萧宝反状稍露,侍中、城阳王徽素忌道元,因讽朝廷,遣为关右大使。

宝虑道元图己,遣其行台郎中郭子帙围道元于阴盘驿亭。

亭在冈上,常食冈下之井。

既被围,穿井十余丈不得水。

水尽力屈,贼遂逾墙而入。

道元与其弟道(阙)二子俱被害。

道元目叱贼,厉声而死。

宝犹遣敛其父子,殡于长安城东。

事平,丧还,赠吏部尚书、冀州刺史、安定县男。

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