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拓展阅读与训练》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中考 课外文言文阅读 拓展训练

初中语文中考 课外文言文阅读 拓展训练

①闺中:指作者的妻子。闺,闺
房,旧时称女子居住的内室。
②云鬟(huán):女子乌黑浓密 的头发。 ③清辉:月光。 ④虚幌(huǎng):薄到透明的 帘帷。 ⑤双照:共照两人。
类型4
课内外诗歌对比
【答案】 ①思想感情方面。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牵挂。 异:《春望》还表达了对国家衰败、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以及对自己日 渐衰老的感伤,感情沉郁;而《月夜》表达的感情更加真挚、动人。②写 作手法方面。同:两首诗都体现了杜诗“写实”的风格,《春望》“事实 ”,《月夜》“情实”,都带着时代的烙印。异:《春望》想象之辞较少, 主要是融情于景,将对国家衰败的悲痛融入景物描写之中,甚至连笔下的 花、鸟都沾染了悲伤的情绪;《月夜》全诗借助想象抒发妻子对自己的思 念之情,实际也是在写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春望》所写意象甚多; 《月夜》主要写月光下的妻儿。
第一部分 古诗文默写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专项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
全国视野新考 法拓展训练
类型1
创新考查文言词语意思
1.[2020温州]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1)承雨有声
字源推测法:甲骨文
(2)声假雨也
参考成语法:狐假虎威
(3)则蕉亦默默静植 课内迁移法:亭亭净植(《爱莲说》)
【答案】 示例:人对事物的嗜好与其贵贱无关。
类型3
创设情境考查文言文阅读
【参考译文】 闽有带鱼
闽地有一种带鱼,鱼身有一丈多长,没有鳞片而且腥味很浓,是各种鱼类 中地位最低的,送给客人都上不了台面。但是普通人家,用油炸着吃,也是芳 香扑鼻的。曾经有一位监司,因为公事过了中午才回家,非常饥饿,在路上闻 到了很浓的香味,问这是什么东西,旁边的侍从说这是带鱼,(监司)立即命 令(侍从)前往百姓家中取走已经煎好的带鱼,到自己的家里吃,(吃完)大 赞好吃,并且因以前没有买过而生气。从此每顿饭必想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 许多年,仍然想着煎带鱼(心中)放不下。人的嗜好像这样无常。吴江的顾道 行先生也非常喜爱闽地所做的“带鱼鲊”,遇到闽地人就向他们索要,但是闽 地人却很讨厌这种鱼的味道,常常不能回应他。

初二年级课外文言文拓展阅读与训练 传统美德 共四篇 含答案

初二年级课外文言文拓展阅读与训练 传统美德 共四篇 含答案

七宽厚刘宽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

宽尝①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

宽无所言,下驾步归。

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日:“惭负长者,随所刑罪。

”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②。

恒帝时,大将军辞,五迁司徒长史。

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

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常以为“齐③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事有功善,推之自下。

灾异或见,引躬④克责。

毎行县,止息亭传⑤,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⑥画之训。

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选自《后汉书》)注释①尝:曾经。

②校(jiào):同“较”,计较。

③齐:治理。

④躬:自身。

③亭传:乡间客含。

亭:秦汉时乡以下的行政机构。

传,古代设于驿站的房含。

⑥:悌:敬爱、顺从兄长。

⑦化:风俗人心的改变。

参考译文刘宽字文烧,弘农郡华阴县人。

刘宽曾经乘牛车出行,有一个丢失了牛的人,就指认刘宽的驾车牛为他丢失的牛。

刘宽没有说什么,卸下牛交给了他然后自己步行回家。

过了一会,指认的人找到了丢失的牛后将刘宽的牛送还,叩头谢罪说:“我对不起您这样的长者,任您怎么样处罚。

”刘宽说:“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要道歉呢?”州里的人都很钦佩他的不计较。

汉桓帝时,被大将军梁冀召用,先后五次调任司徒长史。

延熹八年,朝廷征召他,授官尚书令,后升任南阳太守。

先后主管过三个郡,他和气仁慈多行宽恕,即使在匆忙之时,也从未有语言急躁、神色张皇。

刘宽一向认为:“若以刑罚来整治百姓,百姓就会只求逃避刑罚而没有了羞耻之心”。

属吏犯了过错,只用蒲草做的鞭子施刑处罚,只是为显示羞辱,终归不对之施加严刑。

政务有了功绩,推让给下属。

有时出现了灾异,则引咎自责。

每次巡视属县,都只是住在乡间客舍中,看见老年人就与他们谈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海加以鼓励。

初二语文文言文拓展阅读与训练 欧阳修苦读

初二语文文言文拓展阅读与训练 欧阳修苦读

欧阳修苦读先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③荻④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⑤古人篇章。

使⑥学为⑦诗。

及⑧其稍⑨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⑩士人⑾家借而读之,或⑿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⒀。

选自《欧阳公事迹》注释①先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②孤:指失去父母的孩子,即孤儿。

古代多指失去父亲的孩子。

③以:用。

④荻:指芦苇一类的植物。

⑤诵:朗诵。

⑥使:让。

⑦为:做。

⑧及:等到。

⑨稍:稍微,渐渐。

⑩闾里:乡里、邻里。

⑾士人:读书人。

⑿或:有的时候。

⒀下笔已如成人:文章已写得像成人的文章一样好。

参考译文:欧阳修先生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下。

他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邻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进行抄写。

还未抄完,就已经能背诵这书了。

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欧阳修只用心做读书这件事。

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就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

阅读指导个人在年幼时家境不好,固然是悲惨的,但对于有志气的孩子来说却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因为家境的窘迫会使孩子较早地品尝世态炎凉和生活艰辛,促使孩子早懂事,早立志。

欧阳修幼年苦读说明的道理:一个人不管多么贫贱,只要胸怀大志、刻苦读书,终究会走向成功。

实战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在文中的含义。

(1)欧阳公四岁而孤.()(2)太夫人以.荻画地()(3)及.其稍长()(4)或.因而抄录()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至昼夜废寝食,惟读书是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文言文拓展阅读100篇加答案

初中文言文拓展阅读100篇加答案

初中⽂⾔⽂拓展阅读100篇加答案初中⽂⾔⽂拓展阅读100篇⼀⽊兰从军⽊兰者,古时⼀⼥⼦也。

少习骑射,长⽽益精。

值可汗点兵,其⽗名在军书,与同⾥诸少年皆次当⾏。

因其⽗⽼病不能⾏。

⽊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从军。

溯黄河,度⿊⼭,转战驱驰凡⼗有⼆年,数建奇功。

嘻,男⼦可为之事⼥⼦未必不可为,余观夫⽊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解释下⾯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少.习骑射()(2)市.鞍马()(3)长⽽益.精()(4)⽊兰乃易.男装()2、把下⾯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转战驱驰凡⼗有⼆年,数建奇功。

3、⽂中点明主旨的句⼦是4、⽊兰是古代的⼥英雄。

古往今来,其实像她这样不让须眉的⼥⼦还有很多。

你能再举⼀个这样的⼈和事吗?1、(1)⼩时候(2)买(3)更加(4)换2、骑马转战共⼗⼆年,屡次建⽴功勋。

3、男⼦可为之事⼥⼦未必不可为4、略。

⼆好书之⼈有三病好书之⼈有三病:其⼀,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签锦轴,装潢炫耀,骊牝之外,⼀切不知,谓之⽆书可也。

其⼀,⼴收远括,毕尽⼼⼒,但图多蓄,不事讨论,徒污灰尘,半束⾼阁,谓之书肆可也。

其⼀,博学多识,兀兀穷年,⽽慧根短浅,难以⾃⽤,记诵如流,⼨觚莫展,视之⾁⾷⾯墙诚有间矣,其于没世⽆闻,均也。

夫知⽽能好,好⽽能运,古⼈犹难之,况今⽇乎?1、解释加点的词语。

(1)好书之⼈有三病.()(2)徒.为架上观美()(3)其于没世⽆闻,均.也()2、把下⾯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知⽽能好,好⽽能运,古⼈犹难之,况今⽇乎?3、⽤简明的话概括“好书之⼈”中的“三病”。

(1)(2)(3)1、(1)⽑病(2)只是(3)⼀样2、⾄于真的懂书⽽⼜能喜好它,喜好它⼜能运⽤它,古⼈也以为是很难的,何况在今天呢!3、(1)追求虚名,把书作为装饰品,⽽不阅读学习。

(2)多⽅搜集,只图占有,却不研究探讨。

(3)终年苦读,也“博学多识”,但不能把知识灵活运⽤,⼀⽣没有什么建树。

三卖柴翁尝有农夫以驴负柴⾄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内。

文言文课外拓展练习(含答案)

文言文课外拓展练习(含答案)

文言文课外拓展练习(含答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为谕德()(2)微行饮其中()(3)中使()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3.文章通过两件事刻画了___简公的什么品质?4.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1)小人逞才而无耻,君子守道而无欲。

2)小人果有不可弃者,须常警饬之,不使有过可也。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小人易进难退是因为他们守道而无欲(B)明主在上,都不用小人(C)小人逞才而无耻,君子守道而有欲(D)小人之势常胜是因为上之人好恶的原因4.阅读本文,你觉得___讲官的话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小人虽然不可弃,但是需要时刻警惕,以防犯错。

3.“小人易进难退”是因为他们常常不知道自己的位置,过度自信,难以接受批评和指导。

4.我更倾向于___的观点,即“远小人”。

虽然小人也有可能有用,但他们的负面影响往往会远远超过他们的贡献。

明天顺间,___被任命为河南布政使,他巡视县城时,县令___为了讨好他,用白银做成烛台来招待。

___起初没有发现问题,但后来烛台上的人告诉他烛台无法点燃,他便笑着说:“这样的烛台有什么用?”然后把烛台放进筐子里,第二天归还县令,告诫他不要再这样做。

县令非常害怕,解除了自己的职务。

___也从此不再提起这个银烛的事情。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 部:规定、程序。

(2) 顾谓令曰:对县令说。

2.“汝烛不燃,易可燃者”意为:“你的烛台无法点燃,应该换成易于点燃的。

”3.县令“饰白银为烛以献”的目的是为了讨好丰庆,赢得他的欢心。

4.___是一个注重纪律,不容忍贪污行为的人。

___是个御史大夫,他的车队庞大,路上的人都会向他拜倒。

但是,当他回家时,只有几个人送他。

有一次,他召回了一个不起眼的人,而其他人都没有留意到他。

___是唯一没有向___拜倒的人,___看到他时,对___说:“我相信,一百年后,我会依靠这个人的力量。

”不久,___去世了,___也在客栈中去世了。

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文言文拓展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文言文拓展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文言文,拓展,阅读,训练,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文言文拓展阅读训练【甲】《岳阳楼记》节选(略)【乙】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

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自是蝗不复为灾。

——(选自《贞观政要·务农第三十》)【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滕子京负①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

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②祸。

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③ 之。

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

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选自范公偁《过庭录》)范仲淹罢宴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絰数人营理葬具者。

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邻,賵殓棺椁皆所未具。

公怃然,即彻宴席,厚周给之,使毕其事。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注释】①邠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

②觞:酒杯。

③缞絰:丧服,此指穿着丧服。

④营理:筹办。

⑤寓居士人:客居在外的读书人。

⑥賵殓:下葬时入殓的衣服。

⑦棺材外面的套棺。

⑧彻:通“撤”,撤去。

⑨周:救济。

游岳阳楼记(节选)袁中道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

时有小舫往来,如绳头细字着鹅溪练上。

语文中考复习文言文经典阅读与拓展训练—富贵不能淫(24)

语文中考复习文言文经典阅读与拓展训练—富贵不能淫(24)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一)
【注释】①滉(huàng):韩滉,唐宰相韩休的儿子。②茵:坐垫。衽:席 子。③漏薄:简陋。④庑(wǔ):廊屋。⑤彻:同“撤”,撤去。⑥摧:折断。 圮(pǐ):损坏倒塌。⑦清潔:清廉洁直。潔,同“洁”。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十年一易/寒暑易节 B.吾等奉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缮之则已/入则无法家拂士 D.清潔疾恶/奋笔疾书
主旨 感情
本文理直气壮地驳斥了景春的谬论后,紧接着便对 真正的大丈夫的标准作了明确的说明和界定。真正的大丈 夫有两个标准: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 抱负;二是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的道德操守。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是大丈夫。
结构 梳理
树靶子 批驳
树标准
公孙衍合纵一怒诸侯惧
பைடு நூலகம்
服力。
D.文章运用了一些骈句,如“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
命之”,使得文章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很好地表达了中心。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A. 孟子认为,虽然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纷
争,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丈夫。
B. 孟子认为,“妾妇之道”不能一般性地理解为妇人之道,而是“小
词类 活用
①丈夫之冠也(名词用作动词,行冠礼) ②富贵不能淫(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淫,惑乱,迷惑) ③贫贱不能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移,改变,动摇) ④威武不能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屈服)
一、根据课文默写 1. 居天下之广居, 立 天 下 之 正 位 ,行 天 下 之 大 道 。 2. 富贵不能淫, 贫 贱 不 能 移 ,威 武 不 能 屈 。此之谓大丈夫。 3. 在文中,点明了景春心中的大丈夫形象的句子是 : 一 怒 而 诸 侯 惧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期末文言文阅读拓展训练(含解析)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期末文言文阅读拓展训练(含解析)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文言文阅读拓展训练(含解析)期末文言文阅读拓展训练-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课内阅读。

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物莫能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___ ______ 。

②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___ ______ 。

3.当有人说“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时,楚人为什么“弗能应”?___ ______ 。

文言文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联系上下文填空。

①为设果。

②孔指以示儿曰……5.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

①“君”与“夫子”都是对人的尊称。

()②句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

()③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6.文章的第一句话点明了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在文中起到了的作用。

7.孔君平由“”而联想到小儿姓“”,就和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说明孔君平非常幽默。

8.想一想,小儿的回答巧妙在哪儿?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A.孔雀是一种美丽的鸟,他巧妙地称赞了孔君平的高尚人格B.他用对方的方法来反驳对方,既表现了他的聪明,也表现了他语言的幽默C.他由孔君平的“孔”想到了孔雀,用“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正话反说的方式,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课外阅读。

南辕北辙魏王欲攻邯郸。

季梁①闻之,中道②而反③,衣焦④不申⑤,头尘不去⑥,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⑦,方⑧北面而持其驾⑨,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使人快乐,成长需要时间
阮光禄焚车
选自《世说新语》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

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召集门下食客共同编撰。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依内容分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等,共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特性。

解释:
1、意欲借而不敢言:心里想要把什么东西借过来,但是不敢去说。

2、何以车为:“以车何为”还要用这辆车有什么用。

“何以···为”固定的格式,表示反问句式,“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
“为”是表示反问的语气助词。

广陵散绝
选自《世说新语》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

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jìn)固不与。

《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上书,请以为师,不许。

文王亦寻悔焉。

临刑:临,面临。

即将受死刑
神气:神情;神态;神色。

靳固:靳,吝惜,不肯给予。

吝惜而坚决。

寻:不久。

郑人买履(lǚ )
选自《韩非子》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战国时期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

又称《韩子》。

该书在韩非生前即已流传。

司马迁说:韩非“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

又说,秦王(即秦始皇)读《孤愤》、《五蠹》等篇,极为赞赏。

西汉刘向校书,羼入了几篇他人著作,如《初见秦》、《有度》和《存韩》的后半篇。

定《韩子》为五十五篇。

履(lǚ ):鞋子。

成语“西装革履”“削足适履”。

度(duó):前面的度字,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

后面的度字,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床头捉刀人
选自《世说新语》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1魏武:曹操。

2形陋:指形象不高大,貌不威严。

3捉:握。

111 123489
147 127 111 1234 189
1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