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课文
精选-苏教版二年级上册《14、梅兰芳学艺》课文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14、梅兰芳学艺》课文内容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
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
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梅兰芳小时侯拜师学艺,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课文共3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这段中的重点句是“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这句话是讲梅兰芳持之以恒地练眼神,不怕吃苦。
尤其是“紧盯”和“注视”这两个词语要指导学生读好,体会梅兰芳练功的刻苦。
第 1 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10、狼和小羊》课文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10、狼和小羊》课文
10 狼和小羊
狼来到小溪边,看见小羊在那儿喝水。
狼专门想吃小羊,就有意找碴儿,说:“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
小羊吃了一惊,温顺地说:“友爱的狼先生,我如何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水是可不能倒流的呀!”
狼气冲冲地说:“就算如此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经常在背地里骂我,是不是?”
悲伤的小羊喊道:“啊,这是不可能的,去年我还没出生呢!”
狼不想再争辩了,大声喊道:“你那个小坏蛋!骂我的不是你确实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
教材分析:
《狼和小羊》选自《伊索寓言》,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有意找碴,小羊据理申辩,狼尽治理屈词穷,但依旧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
这则语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如此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讲狼看见小羊在小溪边喝水。
第二至六自然段讲狼先后找了三个借口要吃小羊。
全文篇幅短小,内容凝练,寓意深刻。
作者通过对角色的神态、动作、对话的着力描写,刻画了角色性格,展开了故情况节,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存心要干凶狠残酷的坏情况,那是专门容易找到借口的。
”
课文通过狼和小羊的神态、对话揭示了角色的本质,故事中包蕴着深刻的哲理。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1、秋游》课文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1、秋游》课文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
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游玩。
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
农田里,稻子黄了,高梁红了,棉花白了。
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
大家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哪!附《秋游》教学反思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秋游》一课。
有以下三点感悟:一、以读为主,引导看图、想象,培养语感。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将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达到以读激情,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目的。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绘形绘色地描写出了秋天的特点,为帮助学生体会秋天的美丽。
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具体感受秋天的天空美在颜色是“蓝蓝的”,美在“一望无边”,美在白云的形态变幻;秋天的田野美在色彩斑阑。
在学生有了具体感受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白云有时像什么?有时像什么?”“这时候,如果你走到稻子、高梁、棉花身边,它们会对你说些什么?”我着力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具体的画面,培养语感。
当学生把白云的变幻,田野的五彩斑阑描述得很美时,我创设了一个语言情境:“小朋友说得可真美呀!谁来把这美景读出来?”当一名学生朗读时,其他学生闭上眼睛听,进入课文的意境中。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虽然,我创设了朗读情境,采取了激励措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学生真心投入,真情流露。
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对朗读的技巧领会不到位。
这时,教师没有及时采取其他形式的朗读方法去引导学生,而是直接告诉学生朗读的方法。
课后,我想: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时,可以先让一名朗读水平一般的学生读,再让一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然后让学生评议他们的朗读。
这样,学生通过对比,就知道该怎么去有感情地朗读了,自然也就掌握了朗读的技巧了。
二、阅读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地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本及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20XX年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本及知识点总结苏教版在暑假应该提前做好预习,了解将要学习的课本内容,以下是关于小学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本目录及其重要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本目录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二.识字三.课文1 秋游2 20XX年,北京!3 英英学古诗4 乡下孩子5 送给盲婆婆的婚姻6 一抹紫丁香7 有趣的发现8 小鹰学飞9 青蛙看海10 狼和小羊11 狐狸和乌鸦四.识字五.课文12 要好好学字13 朱德的扁担14 梅兰芳学艺15 大禹治水16 孔繁森17 登鹳雀楼18 青松19 小动物过冬20 美丽的丹顶鹤21 水乡歌22 云房子23 夕阳真美生字表二年级期末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苏教版一、基础字词1.同音字烟(烟波) 西(西方) 等(等候) 路(马路) 舟(小舟) 焰(焰火) 夕(夕阳) 灯(灯火) 陆(陆地) 州(神州) 炉(炉灶) 瞄(瞄准) 猫(小猫) 加(加工) 神(神州) 芦(芦苇) 描(描红) 锚(铁锚) 家(家乡) 身(身体)2.填上合适的量词一(个)炉灶一(个)荷塘一(片)枫叶一(首)渔歌一(座)城楼一(盏)红灯一(门)礼炮一(张)桌子一(匹)白马一(只)小猫一(张)嘴巴一(支)铅笔一(把)铅笔一(棵)禾苗一(双)大脚一(条)尾巴3.容易写错笔顺的生字:歌、陆、焰、龙、张、匹、准、脚、偏4.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并组词。
火烟(烟波) 欠歌(渔歌) 犭狂(狂欢)彡彩(彩色)灯(灯火) 欢(欢迎) 猫(小猫) 形(方形)弓张(张大) 斗斜(歪斜) 钅铁(铁块) 月脚(脚尖)强(强大) 科(科学) 锚(铁锚) 朋(朋友)5.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和《秋天到》。
二、能力训练1.《识字1》的词串写话金秋十月,水乡的景色非常迷人。
河边的芦苇在风中飘荡,好像和人们招手问好。
清清的荷塘里一朵朵粉红的荷花就像盛开的笑脸。
荷塘里的菱藕就像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小娃娃,可爱极了。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鹰学飞》原文及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鹰学飞》原文及说课稿【导语】《小鹰学飞》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课文,该课是一篇童话,叙述了小鹰在跟随老鹰学飞的进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当不断进取的道理。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小鹰学飞》原文及说课稿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语文《小鹰学飞》原文一只小鹰随着老鹰学飞。
小鹰飞到了大树的上方,它高兴地喊起来:“我已经会飞啦!”老鹰摇摇头说:“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
”小鹰又随着老鹰向上飞。
小鹰飞到了大山的上空,它又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老鹰又摇摇头说:“飞得只比大山高,还不算会飞。
”小鹰只好鼓起劲儿,随着老鹰拼命向上飞。
飞呀,飞呀,大树看不见了,大山也变得矮小了。
小鹰急促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老鹰向头顶上指了指说:“孩子,你往上看!”小鹰一抬头,只见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2.小学二年级语文《小鹰学飞》说课稿说教材:《小鹰学飞》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该课是一篇童话,叙述了小鹰在跟随老鹰学飞的进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当不断进取的道理。
全文共6个自然段,生动有趣,富有动作性。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仔细视察,公道想象。
说目标:根据大纲领求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这样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展开小组讨论,使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全方位的培养。
2、能力目标:通过课文中的对话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学习课文,认识老鹰对小鹰的期望,使学生知道学无止境的道理,虚心学习,不断进取。
4、习惯目标:通过渗透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互学互帮,自主学习的习惯。
说重难点:1、重点: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知道课文,进入角色会读书。
2、难点:体会老鹰对小鹰的期望及知道学无止境的道理,虚心学习,不断进取。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10、小动物过冬》课文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10、小动物过冬》课文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是好朋友。
它们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生活过得专门欢乐。
秋风刮起来了,天气慢慢凉了。
一天,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的事。
燕子说:“冬天快要来了,虫子也没啦。
我要飞到南方去,那儿温顺,还有专门多虫子。
等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再飞回来。
”
燕子接着问小青蛙:“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虫子吗?可你可不能飞,如何到南方去呢?”
小青蛙说:“我不到南方去,就在那个地点过冬。
我预备吃得饱饱的,过两天钻到泥土里去,好好睡上一大觉。
等到来年春天,再出来找虫子吃。
”
燕子又问小蜜蜂:“蜜蜂妹妹,冬天地上差不多上冰雪,没有鲜花,你如何生活呢?”
小蜜蜂说:“我早就采了专门多蜜,藏在蜂巢里,够吃上一个冬天的。
”
它们商量好了,约定第二年春天还在那个地点相见。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借助童话的形式讲述了小动物过冬的知识。
动物过冬有许多种形式,而每种形式差不多上其生理特点与环境因素相结合的结果。
但动物过冬的方式又各不相同,课文给我们介绍了以小燕子、青蛙和小蜜蜂为代表的3类动物的过冬形式。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21水乡歌》课文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21水乡歌》课文
21 水乡歌
水乡什么多?
水多。
千条渠,万条河,
池塘一个连一个,
处处绿水荡清波。
水乡什么多?
船多。
千只船,万只驳,
白帆片片像云朵,
飘满湖面飘满河。
水乡什么多?
歌多。
千首曲,万首歌,
装满一箩又一箩,
唱咱水乡重生活。
教材剖析:
«水乡歌»是一首儿童诗,由四小节组成,区分以自问自答的方式突出水乡的四个特点。
这四小节逐层推进,彼此严密相联。
由于〝水多〞,所以〝桥多〞、〝船多〞,由于〝船多〞,乘船、打鱼的人多,所以〝歌〞就多,〝歌多〞
是全诗的结晶与升华,浸透了水乡人民对休息、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儿童诗的言语生动优美,运用设问、比喻、拟人、重复等多种修辞方式,把普通的水乡风景描画的栩栩如生,令人向往。
〝处处绿水扬清波〞中的〝扬〞字飘满湖面,飘满河中的〝飘〞字,〝大船小船装满歌〞中的〝装〞字,都很具有表现力,既动感十足,又耐人寻味。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孔繁森》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孔繁森》说课稿孔繁森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热爱读书的男孩孔繁森的故事。
下面是《孔繁森》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孔繁森》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的一篇课文。
本文通过描绘一个热爱读书的男孩孔繁森的形象,展示了勤奋读书的重要性,并通过孔繁森和他的角色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对比,传达了读书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孔繁森是一个热爱读书的男孩,了解读书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复述课文的内容。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入课文):教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读书吗?学生:喜欢/不喜欢。
教师:那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故事,里面有一个非常喜欢读书的男孩,他叫孔繁森,你们听过这个名字吗?2.呈现课文(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朗读课文):教师:孔繁森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男孩,他用功读书,天天进步。
你们听一听,看看孔繁森每天在干什么?孔繁森是不是一个好孩子呢?3.小组讨论:教师:请你们分小组讨论一下,孔繁森每天为什么要读书?读书对人的哪些方面有帮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4.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表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
你们认为孔繁森为什么每天要读书?读书对人有什么帮助?5.理解课文:教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孔繁森的故事,先默读,然后大家一起来完成填空题。
学生:(默读并完成填空题)6.个别检查:教师:请几位同学分享一下你们的填空答案。
7.课堂讨论:教师: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当时的班长怎么样对待孔繁森的问题的?他在孔繁森面前扮演了什么角色?8.情感抒发:教师:在孔繁森的学校和家庭,我们看到了一个读书非常用功的男孩,我很欣赏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课文《2008,北京!》中国赢啦!中国赢啦! 2019 年 7 月 13 日晚上,我国申奥成功的喜讯刚刚传到, 北京就沸腾了。
天安门广场早已人山人海,四面八方的人们还是像潮水一般涌来。
人们欢呼着,跳跃着,一次又一次地将满把的鲜花抛向天空。
许多人举着旗帜不知疲倦地飞奔着。
长龙舞起来了,锣鼓敲起来了。
五颜六色的礼花映亮了北京的夜空,也映亮了狂欢的人们。
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此时此刻,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2008,北京!《英英学古诗》英英奶奶,今天老师教了我们一首古诗,我背给你听: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奶奶背得真好!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 英英这首诗是说,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
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奶奶嗯,奶奶听懂了。
这首诗是谁写的呀? 英英是唐代的大诗人李白。
《乡下孩子》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1 / 12盛开的野菊。
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
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
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
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猫咪。
哦,乡下孩子,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
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
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
您听,它唱得多好,咯咯,咯咯,咯咯《有趣的发现》一百多年前,英国有位著名的科学家叫达尔文。
有一次,达尔文乘船到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
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
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
原来,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因为不会飞,就不大可能被风刮到海里淹死。
而那些翅膀特别大的,因为能顶得住大风,也生存了下来。
---------------------------------------------------------------最新资料推荐------------------------------------------------------ 可怜的是那些翅膀小的昆虫,能飞起来去顶不住大风,很容易被刮到海里去,便逐渐消失了。
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株紫丁香》踮起脚尖儿走进浓绿的小院,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老师,老师,就让它绿色的枝叶伸进您的窗口,夜夜和您作伴。
你听,你听,绿叶儿在风里沙沙地响,那是我们给您唱歌,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你看,你看,满树盛开的小花,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
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老师,快放下手中的教案吧,让花香飘进你的梦里,那梦呀准是又香又甜。
《小鹰学飞》一只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
小鹰飞到了大树的上面,它高兴地喊起来:我已经会飞啦!老鹰摇摇头说: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
小鹰又跟着老鹰向上飞。
小鹰飞到了大山的上空,它又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老鹰又摇摇头说:3 / 12飞得只比大山高,还不算会飞。
小鹰只好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
飞呀,飞呀,大树看不见了,大山也变得矮小了。
小鹰急促地踹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老鹰向头顶上指了指说:孩子,你往上看!小鹰一抬头,只见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蒲公英》蒲公英的花瓣落了,花托上长出了洁白的绒球。
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
太阳公公看见了,亲切地嘱咐他们:孩子们记住,别落在表面上金光闪闪的地方,那是沙漠。
也不要被银花朵朵所迷惑,那是湖泊。
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
小降落伞大声答道:放心吧,太阳公公!我们一定到泥土中去生长!可是,有两颗种子却不这样想。
一颗种子望了望下面的大地说: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瞧,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尽的宝贝。
到哪儿去,我准会变成百万富翁。
于是他就向沙漠飞去。
---------------------------------------------------------------最新资料推荐------------------------------------------------------ 另一颗种子落在湖泊里,他得意地说:这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定能给我带来欢乐!第二年的春天,落在沙漠里的蒲公英种子早已干死;落在湖泊里的种子早已淹死;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成长起来,他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
《青蛙看海》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看大海。
苍鹰对它说:喏,只要登上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
天哪,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凉气,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是啊,这山是太高了。
不过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苍鹰说完就展翅飞走了。
青蛙很失望。
这时,一只松鼠跳到它面前:你想看海吗?是啊,可是这山太高了,我上不去。
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松鼠说着,跳上了一个台阶。
这有什么难的!青蛙跟着也跳了上去。
再跳一下!青蛙又上了一个台阶。
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
松鼠说。
5 / 12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泉水。
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石阶,到达了山顶。
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
《乌鸦和狐狸》狐狸在树林里找吃的。
他来到一棵大树下,看见乌鸦正站在树枝上,嘴里叼着一片肉。
狐狸馋得直流口水。
他眼珠一转,对乌鸦说:亲爱的乌鸦,你好吗?乌鸦没有回答。
狐狸赔着笑脸说:亲爱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
狐狸又摇摇尾巴说: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
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就唱几句吧!乌鸦听了狐狸的话,非常得意,就唱了起来。
哇她刚一开口,肉就掉了下来。
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
《要好好学字》 1939 年春天,毛主席在延安遇到了两个小八路。
他们一个叫安定宝, 15 岁,个子高一点;一个叫刘长贵,才14 岁,个子矮一点。
---------------------------------------------------------------最新资料推荐------------------------------------------------------ 毛主席问他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他俩马上回答:知道,您是毛主席。
毛主席说:我是毛泽东。
说着就弯下腰,在自己手心上写了毛泽东三个字。
毛主席对他们说:参加革命了,要好好学字啊!两个小八路听了连连头。
生字:席延遇宝刘贵道弯革啊《朱德的扁担》 1928 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会师了。
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
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7 / 12坏了怎么办?大家劝他不要去挑,他不肯。
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大禹治水》相传古时候黄河一带经常闹水灾。
凶猛的洪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人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于是,大禹决定去治理洪水。
大禹带领老百姓日夜不停地凿山开渠,常常忙的顾不上吃饭和睡觉。
一年又一年,他每天到处奔波,一心治水。
有一天,大禹经过家门口,他的妻子刚生下孩子。
大禹听到孩子哇哇的啼哭声,可是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探望,匆匆走了。
几年后,大禹又经过家门口,妻子抱着儿子站在门口,儿子挥着小手在爸爸。
大禹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又抓紧时间赶路了。
又过了几年,大禹第三次经过家门口,儿子已经十多岁了。
大禹让儿子告诉妈妈,等治好洪水后一定回家。
大禹说完就脚不停步的向前奔去。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治理洪水。
---------------------------------------------------------------最新资料推荐------------------------------------------------------ 经过 13 年的辛勤劳动,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人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孔繁森》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1992 年,拉萨市附近发生了地震。
曲尼、曲印和贡桑三个藏族孩子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
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已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扶养他们。
一天夜里,孔繁森悄悄地来到医院,请求献血。
医生见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没有同意。
经孔繁森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答应。
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这几个孤儿上学读书。
藏胞们知道了这件事,都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他们深情地唱道:太阳和月亮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光明。
汉族和藏族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中国。
生字:孔优秀市尼血营费助汉《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9 / 12《美丽的丹顶鹤》冬天快要到了,一群群美丽的丹顶鹤,唱着嘹亮的歌儿从遥远的北方飞来。
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
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
丹顶鹤很逗人喜爱。
它的腿长,脖子长,嘴巴也长。
丹顶鹤不论是在地上引吭高歌,还是在天上展翅飞翔,都显得那么高雅。
传说丹顶鹤是神仙的旅伴,所以人们又叫它仙鹤。
我国的黄海之滨是丹顶鹤的第二故乡。
丹顶鹤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这里,它们三五成群,无忧无虑地生活着,要在这儿度过整整一个冬天。
生字:遥却论引显传所之虑度《水乡歌》水乡什么多?水多。
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处处绿水荡青波。
水乡什么多?船多。
千只船,万只驳,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
水乡什么多?歌多。
千首曲,万首歌,装满一箩又一箩,唱咱水乡新生活。
生字:荡清船帆飘湖装箩咱新《云房子》刚刚下了一场雨,太阳---------------------------------------------------------------最新资料推荐------------------------------------------------------ 公公还来不及把云全收回去,有一些就留在天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