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复习课课件

合集下载

《游褒禅山记》复习汇总.ppt

《游褒禅山记》复习汇总.ppt

“ 其”字的用法
1、以故其后名之曰 代词,那,指褒禅埋葬时
2、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那,指慧空禅院
3、独其为文犹可识 代词,它,指仆碑
4、问其深, 代词,它,指洞穴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那些,指好游者 5、盖其又深,代词,它,指后洞
则其至又加少矣 代词,那些,指游客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代词,他们,指古人
指 代 对
指示代词
这(里),那(些) 其中

连词
副词 助词
表选择:是…还是… 表假设:如果,假如
助词,不翻译
优选文档
表商量:还是 表反问:难道 表揣测:大概 表祈使:一定
12
三、词类活用 1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名作动,筑舍定居] 2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名作动,命名] 3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侧,名作状,从旁边] 4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形作动,走到尽头] 5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进、见,动作名,前进的道路,见到的景象] 6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作名,到达的人]
14
四、古今异义词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优选文档
15
4.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 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 件事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游褒禅山记复习课件

游褒禅山记复习课件
十一
十分之一
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学者
治学的人
表结果
所以 ……的原因
用来……的(表凭借)
回上层
于的用法 始舍于其址

于人为可讥

于 于是余有叹焉
余于仆碑
对于 对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

求救于孙将军

君幸于赵王

回上层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是,就是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
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 ——我也后悔自己跟随那些人出来,以致没能尽享那出游的乐趣。
• ④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
• ——问到洞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览的人也没能走到尽头。
• ⑤指示代词,作定语,相当于“其中”“其中的”
• ——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才能赶不上孔子。
• ②用作第三人称,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 语。相当于“他、她、它(们)”
•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
• ——秦王怕他撞破宝玉,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蔺相如不要撞璧)。
• ③活用作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相当于“我(的)”、“自己 (的)”
余弟安
字 名
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临川王某
姓 籍贯
记。
第五段:补叙同游者
STEP1
STEP2
STEP3
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 现在正文里,而是记 在这段文字中,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

《游褒禅山记》课件[

《游褒禅山记》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演讲完毕,感谢聆听
WATCHING
THANKS FOR
演讲人姓名
背景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游褒禅山记》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古代散文的鉴赏能力和文言文阅读能力。
目的
《游褒禅山记》简介
王安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者在游览褒禅山时,因见山中景色秀美,洞穴幽深,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游记。
本文采用散文形式,笔触细腻,语言简练,寓意深刻。
对王安石的评价
王安石作为一位改革家,在游山过程中展现出的坚毅果敢、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肯定。他的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游山过程中,也贯穿于他的政治改革实践中。
01
对文中人物的评价和启示
章节五
文中景物描写技巧及作用
CHAPTER ONE
景物描写手法举例说明
对比烘托 文中通过对比不同景点的景象,烘托出褒禅山的独特之处,如将前洞与后洞的景象进行对比,突出了后洞的幽深和神秘。 细腻描绘 如“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山洞深处的景象,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拟人化手法 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山洞赋予人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于未能尽兴游览的遗憾之情。
章节六
课后思考与拓展延伸
CHAPTER ONE
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梳理文章结构,概述各部分内容。 解析文章中的重点词句,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领悟其艺术魅力。
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探讨文章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启示意义。 【答案解析】 文章结构梳理:本文按照游览的顺序,先写未游之前的所见所闻,再写游历经过和感受,最后写游后的感慨和启示。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

他们;它们的 你们;你们的 我们;自己的
这里;那些 其中
连词
副词 助词
表选择:是…还是… 表假设:如果;假如
调节音节;不翻译
表商量:还是 表反问:难道 表揣测:大概 表祈使:一定
其字的用法
1 以故其后名之曰 代词;那;指褒禅埋葬时
2 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这;指慧空禅院
3 独其为文犹可识 代词;它;指仆碑
3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大概洞更深;那么那些到的人又更加少了
知识归纳 ——语句翻译
4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大概我所到的地方;比起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 到他们的十分之一
5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进去洞里越深;那前进的事就越困难;可是那见到 的景象就越奇特
6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正当这个时候;我的体力还足够继续进入;火把也 还足够继续照明
记叙 洞 后洞:窈然;甚寒—险以远;至者少
游褒禅山记
入之愈深 → 进愈难 → 见愈奇
游洞
见少
随怠者出;所以
记少 乐少
悔:不得 极游之乐
古人求思之深 有志
议论 奇观常在险远 有力 尽吾志;无悔矣
有物
仆碑——深思而慎取
记叙 ——补叙同游者Biblioteka 整体感知中心句——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理固宜然 代词;如此;这样 吴广以为然 形容词;对;正确 然 有穴窈然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视其左右 连词;但;但是
此余之所得也 动词;得到 古人…往往有得名词;心得;收获 得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动词;能够 此言得之 形容词;适宜;正确

《游褒禅山记》复习课PPT23页

《游褒禅山记》复习课PPT23页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游褒禅山记》复习课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游褒禅山记》复习课件-精共19页文档

《游褒禅山记》复习课件-精共19页文档
《游褒禅山记》复习课件-精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身后名,于我若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0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游褒禅山记》复习课件

《游褒禅山记》复习课件
《游褒禅山记》复习
点击高考
(一)名句默写 1.(2012年湖南卷)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 观, ,而人之所罕至 焉, 。 2.(2011年天津卷)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_____ ,亦不能至也。 3. (08年浙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 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 4 . (08年湖南)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07年天津)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 “余于仆碑,______,______,何可胜道也哉!”

• • • • • • • • • 而卒葬之 代词,它 来而记之者已少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此予之所得也 助词,的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而人之所罕至焉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的独立性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 • • • • • • • 始舍于其址 在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于人为可讥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于是予有叹焉 对于 余于仆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二)文言虚词 1、(08年浙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2、(08年福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08年湖南)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4、(09年天津)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5、(09年安徽)其孰能讥之乎!
复习要求(文言知识)
1、重读课文,结合注释逐句口译。 2、积累词类活用及古今异义例子。 3、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根据句式特点及语境翻译句子。
• 王安石作了一本书《字说》,一个字解一 个意思,如天虫为蚕,四马曰驷。苏学士 嘲讽道:照这样说来,鸠字九鸟,鸣鸠在 桑,其子七兮,连娘带爷,共是九个。弄 得王安石回答不上来,很尴尬,同时苏学 士也是对王安石极大地嘲讽,可谓尖酸刻 薄,导致王安石恼羞成怒,很讨厌苏学士, 贬了他的官。

(完整版)《游褒禅山记》-课件完整版(含逐字逐句翻译)

(完整版)《游褒禅山记》-课件完整版(含逐字逐句翻译)

名作动, 筑屋定居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和尚
当初
死后葬在那里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因为(这 名作动, 命 个)缘故 名, 称
……者……也, 判断句
那禅院
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
指慧褒的弟子 在慧褒墓旁盖 的房舍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也。南面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
随从别人而停止不前
至: 到达;于: 介词,引进处所
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
而且又不随从别人而松 幽深昏暗, 叫人迷惑的

地方, 形容词作名词
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帮助
足够用来 那里 在
嘲笑
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
疑畏卒不敢取
终究
卒然边境有急
同猝, 突然
五万兵难卒合
同猝, 仓促
重点字词
• 舍: 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 名: 名词作动词,命名,起名。 • 东: 名词作状语,往东 。 • 乃;副词,表判断,有“为、是”
之意。
特殊句式
•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 褒之庐冢也。 • 所谓华山洞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盖音
温故知新:由“记”谈起
“记”: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特 殊体式,它以发议论为主而以记 游为辅,议论又涉及哲理问题 。
我们接触过的与 “记”有关的文章
游 褒 禅 王山 安记

列宁称其为 “中国十一 世纪的改革 家”
王安石其人之政治篇
王安石(1021-1089), 北宋政治家、 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 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 “少好读书”。1042年登进士第。 1061年上万言书, 提出变法主张, 1070年任宰相, 推行新法, 后因遭 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 于1074年 罢相, 次年再为相。1076年再次辞 去相位, 退居江宁(南京)潜心学 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公, 又 改封荆国公, 故世称“王荆公”。 1086年司马光执政, 废尽新法, 王 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 故又称 “王文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观 古人之观于天地 观察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景象 4 .胜 何可胜道也哉 尽 高处不胜寒 承担,承受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 称焉 尽 5 .相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辅助 伯乐相马 仔细看,审查 儿已薄禄相 相貌
(四)说明句中加色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临川:王安石家族宗祠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临川:王安石纪念馆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点击高考
(一)名句默写 1.(2012年湖南卷)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 观, ,而人之所罕至 焉, 。 2.(2011年天津卷)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_____ ,亦不能至也。 3. (08年浙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 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 4 . (08年湖南)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07年天津)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 “余于仆碑,______,______,何可胜道也哉!”
5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进、见,动作名,前进的道路,见到的景象]
6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作名,到达的人]
7 .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作动,照明] 的地方]
8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作名,险远
9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幽暗昏惑,形作名,幽深昏暗、让人迷乱的地方]
复习一:文章脉络
记叙 褒禅山命名的 由来 者尽 ,吾 可志 以而 无不 悔能 矣至
游 (议论的 褒 基础) 游洞的经过 游华山洞的心得 禅 山 议论 记 (记叙的 借仆碑抒发感慨 深化)
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学 者 不 可 不 深 思 而 慎 取 之
复习二:归纳主题
治学 两个不同的事物联 本文把______ 游山 和______ 游山 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 系起来,借______ 尽吾志 深思慎取 ”的道理。 学都要“________” 和“________
1 .以故其后名之褒禅
因为,介词 是、为,表判断。
2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 .盖音谬也
大概,承接上文,表示推测
4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5 .来而记之者已少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顺承
6 .于是余有叹焉 语气助词
7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用在主谓之间,助词
8.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9 .夫夷以近
连词,表并列
因为,连词
10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连词,表顺承
11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转折连词
“ 其”字的用法
1、以故其后名之曰 代词,那,指褒禅埋葬时 2、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那,指慧空禅院 3、独其为文犹可识 代词,它,指仆碑 4、问其深, 代词,它,指洞穴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那些,指好游者 5、盖其又深, 代词,它,指后洞 则其至又加少矣 代词,那些,指游客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代词,他们,指古人 7、其孰能讥之乎?
作者简介
“唐宋八大 家”之一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 革新派。他是欧阳修倡 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 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 张文章“务为有补于 世”。他的文章结构谨 严,说理透辟,笔力雄 健,语言洗炼,在唐宋 八大家中独树一帜。他 的作品今存《临川集》 《临川集拾遗》等。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二)文言虚词 1、(08年浙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2、(08年福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08年湖南)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4、(09年天津)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5、(09年安徽)其孰能讥之乎!
复习要求(文言知识)
1、重读课文,结合注释逐句口译。 2、积累词类活用及古今异义例子。 3、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根据句式特点及语境翻译句子。
《游褒禅山记》复习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 作者简介 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 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 人。他“少好读书”。1042年登 进士第。1061年上万言书,提出 变法主张,1070年任宰相,推行 新法,后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 攻击,于1074年罢相,次年再为 相。1076年再次辞去相位,退居 江宁(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 文创作。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 列宁称其为 公,故世称“荆公”。1086年司 “中国十一世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 纪的改革家”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王文 公”。
10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使动用法,使……错,弄错。传,动作名, 流传文字。名,名作动,称说,说出]
(三)解释下列实词的意思 1 .得 此余之所得也 心得,收获 古人之于天地、……往往有得 心得,收获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能够 可以 2 .道 有碑仆道 路 何可胜道也哉 说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
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岂, 难道
“其”字意义用பைடு நூலகம்归纳
一、作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物,用在名 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译为“他(它) 的” 例: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 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活用为第一人称,译为“我、我的” 例: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二)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说明其意义和用法。
1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名作动,筑舍定居] 2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4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名,名作动,命名] [侧,名作状,从旁边] [穷,形作动,走到尽头]
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阐明 了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 不挠的意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以 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复习三:(一)请列举课文中古今异义的句子
1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十分之一 今:数词,十一
2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不同寻常、不平凡 今:表程度的副词,很, 十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