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参数解读和逆变器配比

合集下载

光伏组件参数解读和逆变器配比

光伏组件参数解读和逆变器配比

光伏组件参数解读和逆变器配比
一、光伏组件参数解读
1.绝缘阻抗测试:其单位是欧姆(Ω),绝缘阻抗表示了组件的绝缘能力,如果它突然降低,则表明组件存在缺陷,出现电过载及潮湿环境的影响;
2.开关电阻:开关电阻或者表示为“R值”,通常由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花絮测试结果得来,R值越低,表明组件的导电性能越好;
3.阻抗测试:阻抗测试是组件的热稳定性和结构变化的一种表征,其单位是欧姆(Ω)或者焦耳(Ω/K),它表明组件受到了多少考验,阻抗越低表示组件抗拉扯性能更好;
4.热释电测试:热释电测试可以反映出组件在不同温度下的电流输出能力,其单位是A/W,热释电系数越低,表明组件在高温条件下仍然可以稳定地输出电流,具有较低的热损耗。

1.逆变器功率设定:在电池组安装逆变器时,根据电池组设计组件的类型和输出功率,对逆变器设定相应的输出功率,这个功率应该满足电力公司的要求,因为超出功率规定会降低整体上电池组的系统效率,而低于规定功率的超出电量由电网收取,可能会产生费用,所以逆变器的功率一定要满足要求,否则会影响收益。

光伏发电 容配比

光伏发电 容配比

光伏发电中的容配比是指光伏电站中组件标称功率与逆变器额定输出功率的比例。

如果光伏系统按照1∶1的容配比设计,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达不到标称功率时,就会浪费逆变器的容量。

《光伏发电系统效能规范》NB/T 10394-2020中明确提出了容配比的概念,它是针对项目整体容量配置的定义。

光伏电站装机容量一般指的是交流侧容量,交流侧容量乘以容配比即为光伏电站的直流侧容量。

对一个电站,交流侧容量一定的前提下,容配比越高,直流侧的容量越大,相应需要的的组件数量会增加,同时摊销了电站的成本,增加项目收益率。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光伏发电专家。

厂房屋顶光伏发电核心技术装备参数

厂房屋顶光伏发电核心技术装备参数

厂房屋顶光伏发电核心技术装备参数一、光伏组件光伏组件是厂房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其主要参数包括:额定功率、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工作电压范围、工作温度范围、光电转换效率等。

额定功率是指光伏组件在标准测试条件下的输出功率,一般以瓦特(W)为单位。

开路电压是指光伏组件在无负载时的输出电压,一般以伏特(V)为单位。

短路电流是指光伏组件在短路状态下的输出电流,一般以安培(A)为单位。

工作电压范围是指光伏组件的电压输出范围,一般以伏特(V)为单位。

工作温度范围是指光伏组件能够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一般以摄氏度(℃)为单位。

光电转换效率是指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一般以百分比(%)表示。

二、逆变器逆变器是将光伏组件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设备,其主要参数包括:额定功率、最大输入电压、最大输入电流、输出电压范围、工作温度范围、转换效率等。

额定功率是指逆变器能够稳定输出的交流电功率,一般以瓦特(W)为单位。

最大输入电压是指逆变器能够承受的最大直流电压,一般以伏特(V)为单位。

最大输入电流是指逆变器能够承受的最大直流电流,一般以安培(A)为单位。

输出电压范围是指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的电压范围,一般以伏特(V)为单位。

工作温度范围是指逆变器能够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一般以摄氏度(℃)为单位。

转换效率是指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效率,一般以百分比(%)表示。

三、电网连接装置电网连接装置是将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连接的设备,其主要参数包括:额定电压、额定频率、工作温度范围、安全保护等。

额定电压是指电网连接装置能够承受的额定电压,一般以伏特(V)为单位。

额定频率是指电网连接装置能够承受的额定频率,一般以赫兹(Hz)为单位。

工作温度范围是指电网连接装置能够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一般以摄氏度(℃)为单位。

安全保护是指电网连接装置具备的安全保护功能,如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漏电保护等。

四、支架系统支架系统是将光伏组件固定在厂房屋顶上的系统,其主要参数包括:安装角度、承重能力、耐候性、抗风能力等。

光伏组件参数解读和逆变器配比

光伏组件参数解读和逆变器配比

光伏组件参数解读和逆变器配比光伏组件是光伏电站最重要的设备之一,成本占了并网系统50%左右,组件的技术参数对系统设计非常重要,只能读懂组件参数,才能正确配置光伏逆变器,下面以多晶硅光伏组件为例,解释光伏组件的关键参数。

一、光伏组件技术规格书中的关键参数1.功率我们常说265Wp光伏组件。

下表的“p”为peak的缩写,代表其峰值功率为265W。

所有的技术规格书中都会标注“标准测试条件”的。

“0~+5”代表是正公差,265W的组件功率范围在265W到270W之间为合格品,下图为常州天合的多晶光伏组件技术规格书一部分。

只有在标准测试条件(辐照度为1000W/m2,电池温度25℃)时,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才是“标称功率”(265W),辐照度和温度变化时,功率肯定会变化。

在非标准条件下,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一般不是标称功率,如下图。

2.效率理论上,尺寸、标称功率相同的组件,效率肯定是相同的。

光伏组件是由电池片组成,一块光伏组件通常由60片(6×10)或72片(6×10)电池片组成,面积分别为1.638m2(0.992m×1.652m)和1.94m2(0.992m×1.956m)。

辐照度为1000W/m2时,1.638m2组件上接收的功率为1638W,当输出为265W时,效率为16.2%,280W时为17%。

3.电压与温度系数电压分开路电压和MPPT电压,温度系数分电压温度系数和功率温度系数。

在进行串并联方案设计时,要用开路电压、工作电压、温度系数、当地极端温度(最好是昼间)进行最大开路电压和MPPT电压范围的计算,与逆变器进行匹配。

二、组件的输出功率组件的组件输出功率,不考虑逆变器等设备因素外,和太阳辐射度和温度有关。

影响辐射度的因素有:1.太阳高度角或纬度:太阳高度角越大,穿越大气的路径就越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小,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太阳高度角越大,等量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小,太阳辐射越强。

光伏组件到底超配多少才合适?

光伏组件到底超配多少才合适?

光伏组件到底超配多少才合适?前几天,看到网上张教授写了一篇关于《用一年的数据阐述光伏组件和逆变器怎样搭配才算完美》,忍不住针对这个话题根据实际的经验进行讨论和分析。

昨天看到公众号的留言也很多,有的说1.1:1,有的说1.2:1,有的说只要组件电压不超,都可以。

到底应该多少呢?请听我来分析。

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我们都知道,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和接受的辐照有很大关系。

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通常按照峰值功率来表述,即:峰瓦Wp。

按照峰瓦的定义可知,一个260Wp组件在STC(标准测试条件:25度,1000W/m2)下,组件的输出功率为260W。

我们翻阅yinglisolar的组件技术参数表,可以看到,YL260P-29b峰值功率时,组件效率为16.0%,组件电压为30.3V,电流为8.59A。

光伏逆变器的输入功率我们查看growatt的逆变器技术参数例如6000UE机型,我们关注三个主要技术参数最大直流功率6300W直流输入范围140-800V最大输入电流10A/10A。

设计举例,直流输入6.24kWp假设该系统有24块YL260-29lb组件,我们采用2*12的组串方案接入。

此时,该组串的开路电压参数为37.7V*12=452.4V该组串的短路电流参数为9.09A*1=9.09A符合逆变器输入范围。

组件和逆变器比例为1.04:1因此设计合理么?我们针对该系统进行实际模拟,看看是否真正合理。

假设安装地区:上海我们根据全年的时间点来进行实景模拟。

1 冬天的早晨此时,天气晴朗,温度较低,光伏组件由于负温度系数,此时组件温度约为5度,辐照约为200W/m2;此时系统输出功率约为0.5kW。

满足逆变器要求。

2冬天的正午此时,天气晴朗,温度较低,光伏组件由于负温度系数,由于逆变器已经正常启动,组件温度约为25度,辐照约为600W/m2;此时系统输出功率约为4.5kW。

满足逆变器要求。

3夏天的早晨此时,天气晴朗,温度适中,光伏组件由于负温度系数,组件温度约为25度,辐照约为200W/m2;此时系统输出功率约为1.5kW。

光伏电站建设中组件与逆变器容配比最优方案研究

光伏电站建设中组件与逆变器容配比最优方案研究

光伏电站建设中组件与逆变器容配比最优方案研究摘要: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容配比影响因素,进而分别从容配比计算原则、容配比计算边界条件、容配比计算结果进行系统分析,从光伏系统的实际输出功率和度电成本出发,从限功率和经济性角度探索最优容配比方案,为后续光伏电站建设提供良好基础。

关键词:光伏电站;组件;逆变器引言:在光伏电站建设中,光伏系统的发电能力将会受到环境温度、系统容配比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其中组件和逆变器容配比则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想要显著提高光伏系统经济性,对光伏电站建设中组件与逆变器容配比最优方案展开分析便显得至关重要。

1.容配比的影响因素为了带动光伏系统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各个地区都开始采用提高光伏电站组件容配比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光伏电站建设过程中,光伏组件的功率往往会受到诸多外在因素影响,无论是组件安装方式,还是地区光照条件,都有可能促使逆变器输出功率发生变化。

一方面,地区辐照度将会影响到容配比。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辐照度差异可能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全年辐射量则会呈现很大差别。

另一方面,系统损耗也会影响到容配比。

光伏组件输出到逆变器,将会经过诸多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系统损耗,使得传输功率有可能低于组件额定功率。

二、容配比计算1.容配比计算原则事实上,容配比也可以按照计算原则,进行系统性的区分,主要包括两种容配比计算基本原则,分别是补偿超配、主动超配。

第一种容配比计算基本原则是补偿超配,默认光伏系统并不会造成限功率的情况,从而不断增大组件与逆变器容配比,进行整体分析和观察。

第二种容配比计算基本原则是主动超配,默认系统度电成本最低,从而不断增大组件与逆变器容配比,需要注意的是,采用这种容配比计算原则与方法,从经济角度出发,将投资和产出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尽可能降低度电成本,但是整个系统运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逆变器限功率的问题,这也就使得系统的能量损失较为严重[1]。

光伏电站设备选型与配置方案

光伏电站设备选型与配置方案

光伏电站设备选型与配置方案声明: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关键设备性能参数比较与选择在光伏电站项目中,设备选型与配置方案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特别是关键设备的性能参数比较与选择,对于电站的长期稳定运行、发电效率及投资回报具有重要影响。

(一)光伏组件性能参数比较与选择光伏组件是光伏电站的核心设备,其性能参数直接影响电站的发电效率。

在选择光伏组件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性能参数:1、转换效率:即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效率。

高效率的组件可以在相同的日照条件下产生更多的电能。

2、温度系数: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受温度影响,温度系数反映了组件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表现。

选择温度系数较低的组件有助于减少高温环境下的性能损失。

3、耐候性:光伏组件应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条件下保持稳定的性能。

(二)逆变器性能参数比较与选择逆变器是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关键设备。

在选择逆变器时,应关注以下性能参数:1、转换效率:逆变器的转换效率直接影响电站的整体发电效率。

高效率的逆变器可以减少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失。

2、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范围:MPPT是逆变器优化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的关键技术。

选择具有宽MPpT范围的逆变器可以适应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的组件性能变化。

3、可靠性:逆变器是光伏电站中的关键设备,其可靠性对于电站的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应选择经过严格测试和验证的高可靠性逆变器产品。

(三)支架系统性能参数比较与选择支架系统是支撑光伏组件并使其保持最佳倾角和朝向的重要设备。

在选择支架系统时,应关注以下性能参数:1、结构强度:支架系统应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以承受风、雪等外力作用,确保光伏组件的安全和稳定。

2、耐候性:支架系统应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能够抵抗紫外线、氧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保持长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户用光伏电站中组件容量与逆变器配比优化分析!

户用光伏电站中组件容量与逆变器配比优化分析!

户用光伏电站中组件容量与逆变器配比优化分析!一、哪些因素影响了逆变器的输入功率1、温度折减温度系数是光伏组件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

一般情况下,晶硅电池的温度系数一般是-0.35~-0.45%/℃,非晶硅电池的温度系数一般是-0.2%/℃左右。

而光伏组件的温度并不等于环境温度。

图1就是光伏组件输出功率随组件温度的变化情况。

表1组件电性能参数对系统效率的影响在正午12点附近,图中光伏组件的温度达到60摄氏度左右,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大约仅有85%左右。

温度造成的折减,可以根据光伏组件的温度系数和当地的气温进行估算。

2、光伏组件的匹配度虽然组件的标称参数是一样的,但实际上输出特性曲线是有差异的,这就造成多个组件串联时因电流不一致产生的效率降低。

图1 光伏组件输出功率随组件温度的变化3、直流线损一个1MW单元的面积大约14000 m²。

要将这么大面积光伏组件发出的电送到一处地方,就需要很长的直流线路。

一般情况下,直流线损可以按2~3%来估算。

4、光伏组件灰尘损失在西北地区,一次沙尘暴可能会造成发电量直接降低5%以上;在东部,严重的雾霾天气时光伏电站几乎没有出力。

下图是清洗前后光伏电站的出力对比。

图2 光伏组件清洗前后出力对比5、光伏组件功率衰减损失光伏组件的衰减过快也是造成发电量达不到预期的重要原因。

一般厂家承诺头两年衰减不超过2%,10年不超过10%,25年不超过20%。

10年和20年的情况暂时还没有准确的数据,据了解,前2年衰减在2%的光伏组件比较少。

随着时间的推移,组件的发电功率在降低,逆变器的输入功率将逐年减小。

6、MPPT偏离损失大型电站通过汇流箱将光伏组件的直流电汇集至集中逆变器,而大型逆变器依赖于一路MPPT来跟踪。

山地项目中,由于地区地形复杂,平地很少,无法做土地平整,电池板朝向各异;不同组件到汇流箱距离差异很大,汇流箱至逆变器的距离也有很大差异,这都将影响逆变器的输入功率。

7、系统的PR值通过上述各环节的衰减,总结出光伏电站的PR损失示意图如图3所示:图3 光伏电站PR损失示意图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光伏组件到逆变器、箱变之间,有很多环节的出力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伏组件参数解读和逆变器配比
引言:本文为深圳古瑞瓦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原创作品。

光伏组件是光伏电站最重要的设备之一,成本占了并网系统50%左右,组件的技术参数对系统设计非常重要,只能读懂组件参数,才能正确配置光伏逆变器,下面以多晶硅光伏组件为例,解释光伏组件的关键参数。

一、光伏组件技术规格书中的关键参数
1.功率
我们常说265Wp光伏组件。

下表的“p”为peak的缩写,代表其峰值功率为265W。

所有的技术规格书中都会标注“标准测试条件”的。

“0~+5”代表是正公差,265W的组件功率范围在265W到270W之间为合格品,下图为常州天合的多晶光伏组件技术规格书一部分。

只有在标准测试条件(辐照度为1000W/m2,电池温度25℃)时,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才是“标称功率”(265W),辐照度和温度变化时,功率肯定会变化。

在非标准条件下,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一般不是标称功率,如下图。

2.效率
理论上,尺寸、标称功率相同的组件,效率肯定是相同的。

光伏组件是由电池片组成,一块光伏组件通常由60片(6×10)或72片(6×10)电池片组成,面积分别为1.638m2(0.992m×1.652m)和1.94m2(0.992m×1.956m)。

辐照度为1000W/m2时,1.638m2组件上接收的功率为1638W,当输出为265W时,效率为16.2%,280W时为17%。

3.电压与温度系数
电压分开路电压和MPPT电压,温度系数分电压温度系数和功率温度系数。

在进行串并联方案设计时,要用开路电压、工作电压、温度系数、当地极端温度(最好是昼间)进行最大开路电压和MPPT电压范围的计算,与逆变器进行匹配。

二、组件的输出功率
组件的组件输出功率,不考虑逆变器等设备因素外,和太阳辐射度和温度有关。

影响辐射度的因素有:
1.太阳高度角或纬度:太阳高度角越大,穿越大气的路径就越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小,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太阳高度角越大,等量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小,太阳辐射越强。

例如,中午的太阳辐射强度比早晚的强。

2. 海拔高度: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小,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

例如,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3. 天气状况:晴天云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例如四川盆地多云雾阴雨天气,太阳辐射消弱,太阳辐射成为我国最低值区。

4. 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高则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5. 大气污染的程度:污染重,则对太阳辐射消弱强,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少,雾霾天气对光伏组件影响非常大,在河北保定等雾霾天气严重的地区,全年发电量要比理论少10%左右。

组件最大输出功率,不考虑逆变器等设备因素外,就是太阳辐照度和温度了。

太阳辐射度极限值是太阳常数,值是1368W/ m2,到达地球表面后,受到天气等各方面影响,最高值约1200 W/m2,组件的功率温度系统约-0.39%/℃,组件温度下降,组件的功率会升高。

一块250W的组件,在不考虑设备损耗的情况下,在我国阳光最好的地区,如宁夏北部、甘肃北部、新疆南部等地区,有可能最大输出功率能到300W。

三、逆变器和组件的配比
在配置逆变器时,要注意2个方面:
1. 多个组件串联后的电压,是每块组件的的电压之和,工作电压在逆变器的额定工作电压左右,效率最高,单相220V逆变器,逆变器输入额定电压为380V,三相380V逆变器,逆变器输入额定电压为650V。

如3kW逆变器,配260W组件,工作电压30.5V,配12块工作电压366V,功率为3.12kW为最佳。

30KW逆变器配260W组件,接126块组件,每一路21串,电压为640.5V,总功率为32.76kW为最佳。

2. 组串后最高极限开路电压不超过逆变器的最高电压,如270W组件,开路电压是38.3V,开路电压温度系数是-0.32%/度,如果在-25度,24块串联,最后的开路电压V=38.3[1+(-25-25)*(-0.0032)]*24=1066V。

综上各种因素,系统功率在逆变器额定功率40-60%之间,效率最高,寿命最长。

为了把逆变器性能发挥最佳,根据光照条件不同,组件和逆变器有不同的配比。

在一类光照地区,平均日照时间超过5小时,发电时间按每天10小时计算,建议组件和逆变器按1:1配置,平均功率为50%左右;
在二类光照地区,平均日照时间4小时,发电时间按每天9小时计算,建议组件和逆变器按1.1:1配置,(4*1.1)/9,平均功率为49%左右;
在三类平均日照时间3.5小时的光照地区,发电时间按每天8.5小时计算,建议组件和逆变器按1.2:1配置,(3.5*1.2)/8.5,平均功率为49.4%左右。

在三类平均日照时间低于3小时的光照地区,发电时间按每天8小时计算,建议组件和逆变器按1.3:1配置,(3*1.3)/8,平均功率为48.75%左右。

山地电站朝向各异,分布式光伏屋面情况的复杂性、朝向各异,光伏组件不一定朝南,彩钢瓦屋顶倾斜角度不是最佳倾角。

逆变器的配置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深圳古瑞瓦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5月,注册资本一亿元,是一家专业提供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家庭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等新能源系统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自成立至今,古瑞瓦特逆变器海外出口到欧、美、澳、亚、非、拉六大洲100多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