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报告
级配碎石液塑限松坪子

盒+湿土质量 (g)
56.72 62.18 63.51
65.28
66.72 69.03
10
系列1
含水 量(%)
盒+干土质量 (g)
水分质量(g)
53.17 58.22 57.06 3.55 3.96 6.45
58.54 6.74
58.62 60.57 8.10 8.46
干土质量(g) 36.45 40.96 40.69 42.12 42.24 43.75
雅砻江卡拉-杨房沟水电站交通专用公路土建V标
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报告
报告日期 2012年07月12日
项目名称
卡拉-杨房沟水电站交通专用公路
合同段
编号:KYV-T-004
V标(K35+500-K+41+300)
工程名称
路基工程
取样地点
松坪子砂石
试验日期
2012.07.12
施工单位
中铁十八局集团
试验规程
JTG E40-2007 (T0118-2007)
试验
复核
技术负责人
9.7 16.0
21
4.8 11.2 20.1
hp= 7
试验单位
中铁十八局卡杨V标项目部工地试验室
使用部位
路面底基层
土样编号
4
试验次数
1
2
3
100
h1
4.8
入土
深度
h2
4.7
mm
(h1+h2)/2
4.8
11.2 11.1 11.2
20.1 20.0 20.1
盒号
4
7
5
3
液限和塑限试验报告

31245图4-1锥式液限仪(单位:mm ) 1-锥身;2-手柄;3-平衡装置;4-试杯;5-底座实验三 液限和塑限试验实验人: 学号:一、概述粘性土的状态随着含水率的变化而变化,当含水率不同时,粘性土可分别处于固态、半固态、可塑状态及流动状态,粘性土从一种状态转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率称为界限含水率。
土从流动状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率称为液限L w ;土从可塑状态转到半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率称为塑限p w ;土由半固体状态不断蒸发水分,则体积逐渐缩小,直到体积不再缩小时的界限含水率称为缩限s w 。
土的塑性指数p I 是指液限与塑限的差值,由于塑性指数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影响粘性土特征的各种重要因素,因此,粘性土常按塑性指数进行分类。
界限含水率试验要求土的颗粒粒径小于0.5mm ,且有机质含量不超过5%,且宜采用天然含水率试样,但也可采用风干试样,当试样含有粒径大于0.5mm 的土粒或杂质时,应过0.5mm 的筛。
二、液限试验液限是区分粘性土可塑状态和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率,测定土的液限主要有圆锥仪法、碟式仪法等试验方法,也可采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土的液限。
这里介绍圆锥仪液限试验。
圆锥仪液限试验圆锥仪液限试验就是将质量为76g 圆锥仪轻放在试样的表面,使其在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若圆锥体经过5s 恰好沉入土中10mm 深度,此时试样的含水率就是液限。
1、仪器设备(1)圆锥液限仪(图4-1),主要有三个部分:①质量为76g 且带有平衡装置的圆锥,锤角30°,高25mm ,距锥尖10mm 处有环状刻度;②用金属材料或有机玻璃制成的试样杯,直径不小于40mm ,高度不小于20mm ;③硬木或金属制成的平稳底座;(2)称量200g 、最小分度值0.01g 的天平; (3)烘箱、干燥器;(4)铝制称量盒、调土刀、小刀、毛玻璃板、滴管、吹风机、孔径为0.5mm 标准筛、研体等设备。
2、操作步骤(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率土样或风干土样,若土中含有较多大于0.5mm 的颗粒或夹有多量的杂物时,应将土样风干后用带橡皮头的研杵研碎或用木棒在橡皮板上压碎,然后再过0.5mm 的筛。
液限塑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液限和塑限的概念及意义;2. 掌握液限和塑限实验的操作步骤;3. 学会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土的液限和塑限;4. 提高对土的物理性质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液限和塑限实验是土力学实验中的一项基本实验,用于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进而确定土的液塑限指标。
液限是指土样在自由状态下,从流动状态转变为塑性状态的含水率;塑限是指土样在自由状态下,从塑性状态转变为半固态状态的含水率。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称量瓶、干燥箱、电子天平、蒸馏水、滤纸等;2. 材料:土样。
四、实验步骤1. 土样的准备:称取土样50g,放入称量瓶中,置于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后计算含水率;2. 制备土样:根据土样的含水率,按液限、塑限以及二者中间状态分别制备三种不同含水率的土样;3. 液限测定:将制备好的土样放入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的样品筒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后,使土样达到液限状态,记录此时土样的含水率;4. 塑限测定:将液限测定后的土样取出,置于滤纸上,轻轻拍打,使土样达到塑限状态,记录此时土样的含水率;5. 结果计算: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液限和塑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液限:25.5%塑限:16.0%2.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该土样的液限为25.5%,塑限为16.0%。
根据液塑限指标,可以判断该土为粘土类土,具有较好的塑性。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液限和塑限实验的操作步骤;2. 能够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土的液限和塑限;3. 提高了土力学实验技能,为今后从事土工工程实践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土样的均匀性,避免因土样不均匀导致实验结果误差;2. 液限和塑限实验过程中,应确保土样的含水率达到要求,避免因含水率过高或过低导致实验结果误差;3.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的校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八、实验总结本次液限塑限实验,通过对土样的液限和塑限进行测定,掌握了液限和塑限实验的操作步骤,提高了土力学实验技能。
土力学液塑限实验报告

土力学液塑限实验报告土力学实验报告一、密度试验(环刀法)(一)试验目的测定土的湿密度,以了解土的疏密和干湿状态,供换算土的其它物理性质指标和工程设计以及控制施工质量之用。
(二)试验原理土的湿密度?是指土的单位体积质量,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之一,其单位为g/cm3。
环刀法是采用一定体积环刀切取土样并称土质量的方法,环刀内土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即为土的密度。
密度试验方法有环刀法、蜡封法、灌水法和灌砂法等。
对于细粒土,宜采用环刀法;对于易碎裂、难以切削的土,可用蜡封法;对于现场粗粒土,可用灌水法或灌砂法。
(三)仪器设备1(环刀:内径6,8cm,高2,3cm。
2(天平:称量500g,分度值0.01g。
3(其它:切土刀、钢丝锯、凡士林等。
(四)操作步骤1(量测环刀:取出环刀,称出环刀的质量,并涂一薄层凡士林。
2(切取土样:将环刀的刀口向下放在土样上,然后用切土刀将土样削成略大于环刀直径的土柱,将环刀垂直下压,边压边削使土样上端伸出环刀为止,然后将环刀两端的余土削平。
3(土样称量:擦净环刀外壁,称出环刀和土的质量。
(五)试验注意事项1(称取环刀前,把土样削平并擦净环刀外壁;2(如果使用电子天平称重则必须预热,称重时精确至小数点后二位。
(六)计算公式按下列计算土的湿密度:??,mm?m2?1VV3式中:ρ—密度,计算至0.01g/cm;m—湿土质量,g; m1—环刀加湿土质量,g; m2—环刀质量,g;V—环刀体积,cm。
密度试验需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0.03g/cm,取其算术平均值。
33密度试验(灌砂法)(一)试验目的现场测定粗粒土的密度。
(二)试验仪器1( 密度测定器:由容砂瓶、灌砂漏斗和底盘组成(1-1)。
灌砂漏斗高135mm、直径165mm,尾部有孔径为13mm的圆柱形阀门;容砂瓶容积为4L,容砂瓶和灌砂漏斗之间用螺纹接头联接。
底盘承托灌砂漏斗和容砂瓶。
1-1密度测定器2( 天平: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报告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液限、塑限实验,了解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并学习如何进行液限、塑限的测定及其相关数据的处理。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仪器:液限仪、塑限仪、烘箱、天平。
材料:本实验所用土样为粉土。
三、实验步骤1. 液限实验(1)取适量干土样,使其含水率达到可塑状态。
(2)将土样放入液限仪的滑块上,滚动调整液压顶杆使土样受到35次敲击后出现指压沟。
(3)确定初始高稠土样的含水量。
(4)调节液压顶杆使土样被打成团。
(5)每隔10次敲击,用爪子取一个小球,放在平板上推拉,直到两端接近170mm时,球断裂,记录液压顶杆移动的距离。
(6)在液限实验中,人手操作的影响很大,应多次取样,并取平均值。
(1)按照液限实验的方法,制备合适的土样。
(2)将土样放入塑限器的模具中,打平压实,露出边沿。
(3)从侧面将模具慢慢打开,去掉边沿,转动模具使土样分离,取出土样。
(4)将土样放入烘箱中,烘干,称重,记录重量。
(5)计算塑限值。
四、实验结果样品编号 | 液限值 | 含水率-|-|-1 | 37 | 25.8%2 | 35 | 27.4%3 | 36 | 26.6%4 | 36 | 26.4%平均值 | 36 | 26.5%2. 塑限实验结果如下:五、实验分析及讨论1. 液限是指土壤在特定情况下失去流动性的含水率,液限值越小,土壤的流动性越好。
2. 塑限是指土壤在可塑性状态下受约束形变的最大程度,塑限值越大,土壤的可塑性越高。
3.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粉土的液限值比较一致,塑限值较为均匀。
4. 液限、塑限测试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如操作者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土样制备的条件等。
六、结论本次实验通过液限、塑限实验对粉土样品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测试,得出了液限值和塑限值。
结果表明,粉土的液限值比较一致,塑限值较为均匀。
液塑限联合试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液塑限联合试验,掌握液塑限联合测定法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操作步骤,学会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为今后对土的性质和地基承载力的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是测定细粒土液限和塑限含水量的方法。
液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量,塑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量。
通过测定不同含水率的土样在液塑限联合测定仪上的圆锥入土深度,绘制圆锥入土深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即可确定液限和塑限。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2. 电子秤3. 烘箱4. 称量碗5. 调土碗6. 调土刀7. 蒸馏水8. 土样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土样在烘箱中烘干至恒量,称取不少于200g土样,放入称量碗中。
(2)用调土刀将土样调匀,并分别放入三个调土碗中。
(3)向调土碗中加入不同数量的蒸馏水,使土样的含水量分别控制在液限、略大于液限和二者的中间状态。
2.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操作(1)将仪器放置在水平工作台上,调整水平螺旋脚,使水准泡居中。
(2)打开仪器电源,预热3分钟。
(3)将调好土样的调土碗放入仪器中的试样杯中,刮平表面。
(4)缓缓调节升降旋钮,使锥尖刚好接触到土样表面。
(5)按下测量键,锥体落下,待测量时间到,记录入土深度。
(6)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多次测量。
3. 数据处理(1)将不同含水率的土样圆锥入土深度记录在表格中。
(2)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圆锥入土深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
(3)根据曲线确定液限和塑限。
(4)计算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测得的液限为25.6%,塑限为16.8%,塑性指数为8.8,液性指数为0.9。
2.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该土样属于可塑土。
液限和塑限的测定结果符合土工规范的要求,为该土样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液塑限联合试验实训,我掌握了液塑限联合测定法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操作步骤。
液塑限联合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液塑限联合测定实验是为了研究土体的液限和塑限,为划分土类、计算天然稠度、塑性指数等提供依据。
通过本实验,了解土体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变形极限,评估和比较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
二、实验原理液限和塑限是黏性土的重要物理特性指标,反映了土中水对土性质的影响。
液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率,塑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率。
本实验采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通过测定土样在不同含水率状态下的圆锥体下沉深度,绘制出圆锥下沉深度与含水率关系曲线,从而确定液限和塑限值。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细粒土、蒸馏水。
2. 实验仪器: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电子秤、烘箱、称量碗、调土碗、调土刀、锥式仪、干燥器、吸管、凡士林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土样:取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率或风干土样,用带橡皮头的研杵研碎或用木棒在橡皮板上压碎,过0.5mm的筛,取0.5mm筛下的代表性土样200g,分开放入三个盛土皿中。
2. 调制土样:向三个盛土皿中分别加入不同数量的蒸馏水,使土样的含水率分别控制在液限、略大于塑限和二者中间状态。
3. 调匀土样:用调土刀调匀每个盛土皿中的土样。
4. 测定圆锥下沉深度:将调制好的土样分别放入锥式仪中,进行圆锥下沉深度测定。
5. 记录数据:记录每个土样在不同含水率状态下的圆锥下沉深度。
6. 绘制关系曲线:以含水率为横坐标,圆锥下沉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圆锥下沉深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
7. 查找液限和塑限值:在关系曲线上,圆锥下沉深度为10mm的点所对应的含水量为液限,下沉深度为2mm的点所对应的含水量为塑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圆锥下沉深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查得液限和塑限值。
2. 实验分析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土样的液限和塑限值,可以进一步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为划分土类、计算天然稠度等提供依据。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成功测定了土样的液限和塑限值,为划分土类、计算天然稠度、塑性指数等提供了依据。
土的液塑限试验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液塑限联合测定法课程名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院系部: 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班级:工管1001 学生姓名:武二康学号:**********同组人:崔永伟龙宏希管艳飞李石然实验台号:指导教师:王俊奇成绩:实验日期:2012.10.03华北电力大学一、实验目的及要求:细土粒由于含水量不同,分别处于流动状态、可塑状态、半固体状态、固体状态。
液限是细土粒呈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量,塑限是细土粒呈现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量。
本实验测定细粒土的液限和塑限含水量,用作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作为对土性质和地基承载力的评价依据。
二、仪器用具:三、实验原理对含水率不同的土样进行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的实验,然后分别测定各个土样的含水量。
将数据体现在锥入深度h和含水量w关系图上,图中下沉深度为10mm的点所对应的含水量为液限,下沉深度为2mm的点所对应的含水量为液限。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将准备好的土样不少于200g分别放入三个调土碗中,加入不同数量的蒸馏水,土样的含水量分别控制在液限、略大于液限和二者的中间状态,用调土刀调匀。
2、将制备好的一种土样用调土刀调匀,分层密实地填入试样杯中,使空气逸出。
试杯装满后,刮成与杯边齐平。
3、将装好的试样杯放在支座上,手持锥尖在刚好接触土样时松手使锥杆自由落下,待下沉稳定后记录下沉深度。
4、改变锥尖与土体的接触位置,重复试验2次,记下数据。
5、取另外两种土样,重复2、3、4过程,记录数据。
6、将实验过后的三土样分别转移到称量碗中,用电子秤测定其净重,记录数据。
7、将三个称量碗分别放入烘箱中,设定温度时间进行脱水。
8、两小时后,取出各土样再次称量净重,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由该趋势图估得塑限为29%,液限为49.5%六、讨论与结论该实验在进行锥杆下落和下落步骤测量时由于人工操作,误差会很大,影响实验结果。
七、实验打印输出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委托单位:报告编号:工程名称:委托编号:取样深度:试验日期:使用部位:报告日期:
h 1
h 2
h=1/2×(h 1+h 2)
盒号123456盒质量(g)16.0715.7015.7115.7415.9915.77盒+湿土质量(g)49.4453.6449.1955.5662.3754.93盒+干土质量(g)
44.47
47.94
43.22
48.56
54.02
47.43
水分质量(g) 4.97 5.70 5.977.008.357.50干土质量(g)28.4032.2427.5132.8238.0331.66含水率ω(%)17.50
17.68
21.70
21.33
21.96
23.69
平均含水率(%)
10.2
17.3
JH3-ZSD11-YSX-20080808-1JH3-ZSD11-YSX-20080806-12008.08.062008.08.08
含水率 (%)
土工程分类:粉质黏土
检测评定依据:
试验意见:
含 水 率
17.6
21.5
22.8
京 沪 高 速 铁 路
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报告
试 验 结 果
京沪高速铁路三标段第八工区二分部路基工程液限WL=37.6 (%)(h=10mm)
塑限WP=22.4(%)(h=2mm)塑性指数IP=WL-WP =15.2
4.6试验次数
123DK594+960~DK595+262原地面
4.6
100cm
TB10102-2004《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依据《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该土属于粉质黏土;
10.117.44.510.217.2入土深度(mm)
20
30
405060
20
5
2
试验: 复核: 技术负责人: 单位(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