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塑限确定方法的探讨
土工液塑限试验成果确定方法解析

土工液塑限试验成果确定方法解析1概述液限、塑限是指细粒土处于可塑性状态的上限含水量和下限含水量。
它是细粒土的两个重要物理指标,用以划分土类、计算天然稠度、塑性指数,提供参数供工程之用。
因此,正确地确定细粒土的液限、塑限指标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液限和塑限的测定属于室内土工常规试验项目,其目的主要是测定细粒土的液限和塑限,并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因此研究内容属于土力学的试验研究领域。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 T50123 - 1999),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水电水利工程土工试验规程》(DL/T5355-2006)、《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 10102-2004),对小于0.5mm的土试样的液塑限的确定方法有液塑限联合测定法、碟式仪液限法及滚搓法。
滚搓法具有标准不易掌握,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等缺点;碟式仪液限法主要用于美国,我国应用较少,而液塑限聯合测定法具有操作简单,所测数据比较稳定,标准易于统一等优点,因此应用越来越广泛。
联合测定法采用光电式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等,用100g(或76g)圆锥仪测定在5s时土在不同含水量时的圆锥下沉深度。
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圆锥下沉深度和含水量的关系直线,公路土工试验规程规定,在直线上查得圆锥下沉深度为20mm处的相应含水量为液限(水电土工试验规程、铁路和国标为圆锥下沉深度为17mm或10mm处的相应含水量为液限)。
然后再将液限带入公式计算出下沉深度hP,hP对应的含水量为塑限wp(而水电土工试验规程圆锥下沉深度为2mm处的相应含水量为塑限,显然,公路土工试验规程按变数hP确定含水量更为合理,因为hP值随土质而异)。
关于液塑限联合试验的数据分析整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水利电力土工试验规程等都已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但这些土工试验规程之规定较为繁琐,特别是对每一土样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lgw - lgh直线,不仅工作量大,极易造成人为的误差,而且在试验过程中可能造成△wP ≥2%,使试验拖延一个周期。
联合测定法中液塑限的求解

两 个 含 水 率 的 差值 大 干 等 于2 %时 , 应 重 做
试验 。 目前 , 公路 上 常 采 用 作 图 法 确 定液 限 和 塑限结果 。 由 于 作 图法 是 在 双 对 数 坐 标 图上 点 绘 , 速 度慢 、 误差较大 , 为此 , 本 文 依 据( ∞, h) 在l g ∞一 l g h 坐 标 系 中 较 好 的 线 性
2 3
I j : l I 圆 — 雨 。 。 。 。 . 。 . 。
表 2 结果对 比
信 息 技 术
限 测 试 数据 , 确定 出的 液 限 、 塑 限值 比 规 范
作图法 4 4 . 5
1 8 . 0
方法 液限 0 9 £ ( %)
塑限 ∞
特点 , 应 用解 析 法 建 立 了0 3 , 、 ∞ 数 学 表 达
图 2 流程 图
式, 并利 用E xC E L 在计 算 机上 操 作 , 取得 了
表1 液塑 限联 合试 验
、 、 、
1 组
2组
3 组
试 验项 目
———~
入土深 度( am r )
h 1
h2
干 土 质 量
4 2 . 8 2 6 . 5 7
2 9 . 8 7
4 2 . 3 3 6 . 5 5
2 9 . 6 6
4 1 . 5 1 l 0 . 4 1
2 8 . 2 7
4 0 . 2 9 l 0. 2 8
2 8. o 9
4 0. 0 4 l 2 . 8 0
J D
解析法 4 5 . 4
土工试验中的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土工试验中的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土工试验中的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史册光〔路华教研室)l提要l 采用联合测定法浏定液限和塑限、是近年来土工试验的研完课绝之本文着重介绍了联合测定法的两种方法, 并折出各自的发展前芳_ 、一、液限的测定液塑限怂土力学中很玉要的物理性质指标之一。
早在一九一一年瑞典农学家阿太堡( 冬t 枪b e 玛) 研究农用土的物理状态. 认为细粒上随着上中含水量的不同分别处于各种不同的状态, 他提出了土从固态过渡到液态的五个阶段, 从而提出液限与塑限的概念,通称为阿太堡限度。
此后太沙笨( T e r z “ g -hi ) 将其引用于土力学一九三飞年卜萨格兰德( c o s a g r a lld e) 设i十了碟式仪, 建立了较精确的液限测试方法。
一九四二年瓦西里耶夫研究了瑞典园锥试验睐即. 提出了平衡园锥仪法, 以76 克加度锥入土深度1() 毫米时的含水量定义为液限, 于一九四九年被列入苏联国家标准( 「o c T ) 故液限的测定有两种方法, 即碟式仪法和园锥仪法。
目前多数国家仍使用卡氏碟式仪测定液限; 而苏联、东欧、中国、英国、法国、瑞典、印度等国己采用锥式仪, 但各国的锥度. 锥重不尽相同。
碟式仪法为测定液限的经典方法, 其物理意义明确。
但由于仪器制造和操作要求十分严格, 对某些上如砂性上. 因震动作用会出现“ 液化” 现象等问题: 故齐[(1 趋向J: 用锥式仪测定液限, 但仍以碟式仪为从础. 试验结果应与碟式仪幕本一致。
在一般情配卜碟式仪比锥式仪测得的液限大; 从梢度看, 园锥仪的精度比碟式仪高由于园锥仪操作比较简单. 成果比较稳定, 经采用电磁放锥后, 其优点更为显著。
二、·塑限的测定塑限试验一般仍采用搓条法。
其搓条方法各国不尽相同, 但均以搓至3 毫米断裂时的含水量为塑限。
由f 样条法的缺点是众所周知的, 已不能适应当前岩土工程的需要, 在此情况下, 用园锥仪联合i则定液塑限己逐步提到日程上来.J了.三、用园锥仪联合测定液塑限所谓联合测定, 就是用园锥仪同时测定液限和塑限。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是一种用于测定物质液态状态下的塑性极限的方法。
塑性极限是指物质在外力作用下,由固态过渡到流动态的临界点。
液塑限是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在许多工业生产和工艺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变形行为的研究越来越重要。
塑性极限是衡量材料塑性变形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测定物质的液塑限,可以评估材料的强度和变形能力,从而指导材料的选用和工艺的设计。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是一种综合考虑物质的流变特性和塑性变形特性的方法。
相比于传统的单一测定方法,液塑限联合测定法能够更全面地揭示物质的流变行为和塑性变形能力。
在该方法中,通过对物质进行流变学实验和塑性变形实验,可以得到物质的流变参数和塑性参数,从而综合评估物质的液塑限。
本文旨在介绍液塑限联合测定法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探讨该方法的优缺点。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深入理解物质的塑性变形行为和提高材料的工程性能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同时,对液塑限联合测定法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文章的整体框架和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文章结构部分可以如下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为读者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让读者了解为什么需要液塑限联合测定法以及该方法的研究目的。
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液塑限的概念和意义,以及限联合测定法的原理。
在2.1小节中,将对液塑限进行概念解释,并说明液塑限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在2.2小节中,将介绍限联合测定法的原理,包括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和基本原理。
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将在2.3小节中进行详细叙述。
这一部分将包括实验的具体步骤,实验所需的设备和材料,以及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的要点。
通过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如何进行液塑限联合测定法的实验。
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

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试验的目的是联合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用于划分土类、计算天然稠度和塑性指数,供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使用。
本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0・5mm、有机质含量不大于试样总质量5%的土。
2仪器设备(1)圆锥仪:锥质量未100g或76g,锥角未30°,读数显示形式宜采用光电式、数码式、游标式、百分表式。
(2)盛土杯:直径50mm,深度40^50mm o(3)天平:称量200g,感量0. 01g o(4)其他:筛(孔径0. 5mm)、调土刀、调土皿、称量盒、研钵、干燥器、吸管、凡士林等。
3 •试验步骤(1)取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量或风干土样进行试验。
如上中含有大于0. 5mm的土粒或杂物时9应将风干土样用带橡皮头的研杵研碎或用木棒在橡皮板上压碎,过0.5m的筛。
取代表性上样200g,分开放人三个盛上皿中,加不同数量的蒸馆水,使土样的含水量分别控制在液限g点)、略大于塑限(C点)和二者的中间状态b点)附近。
用调土刀调匀,密封放置18h 以上。
测定a点的锥入深度,对于100g锥应为20mm ±0. 2mm,对于76g 应为17mm o测定c点的锥入深度,对于100g锥应控制在5mm 一下,对于76g锥应控制在2mm以下。
对于砂类土,用100g锥测定c点的锥入深度可大于5mmo用76g 锥测定c点的锥入深度可大于2mmo (2)将制备的土样充分搅拌均匀,分层装入盛土杯,用力压密,使空气逸出。
对于较干的土样,应充分搓揉,用调土刀反复压实。
试杯装满后,刮成与杯边齐平。
(3)当用游标式或百分表式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时,调平仪器,提起锥杆、锥头上涂少许凡士林。
(4)将装好土样的试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转动升降旋钮,待锥尖与土样表面刚好接触是停止升降,扭动锥下降旋钮,同时开动秒表,经5s时,松开旋钮,锥体停止下落,此时游标读数即为锥入深度山。
(5)改变锥尖与土接触位置(锥尖两次锥入位置距离不小于lcm),重复本试验步骤(3)和(4),得锥入深度h2o hi、th允许平行误差为0. 5mm,否则,应重做。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的若干问题探讨

2 联合测定 法计算液 、 限值的另一种方法 塑
2 1 E C L电子 表格 计算 液 限和塑 限 . X E
可得 出斜率 k的大 小与 ( w )呈反 比。 W/
《 土工试 验方法标准》 G / 5 13—19 ) ( B T 02 99 规 定采用作图法 , 但作 图法步骤较多 , 速度慢 , 工效低 ,
维普资讯
20 0 7年第 l期
殷春娟等 :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的若干 问题探讨
・ 3・ 6
液 塑 限联 合 测 定 法 的若 干 问题 探 讨
殷春娟 崔永 高 郑 大龙 上海 2 0 3 022 200 ) 0 02 ( 海市 民防地基勘 察 院 上
一
舳 的含水 率 , 即可得 出液塑 限 和塑性 指数 。
2 2 精 度控 制探 讨 .
种是用圆锥仪或碟式仪测定液 限, 用搓条法测定
塑限的传统方法 ; 另一种是用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 定 出液 限 、 限。我们 自2 0 下半 年开 始探 索 光 塑 0 3年 电式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 并推广应用 于生产实践 。 二年多来 , 我们通过不断的生产实践 , 积累了一定经 验 , 中就工作中的一点收获和体会与业界同行进 文 行探讨 。
格 如 图 1所示 。
把 上面 两式 代 入斜率 k 系式 中 , 关 由函数 k 对L
收稿 日期 :0 6—0 20 5—3 1 修 改 日期 :0 6—1 20 0—2 6
图 1包 含 了试 验 土 样 的 有关 液 塑 限 的 所 有 信 息, 只需输 入 工程 编号 、 孔号 、 土样 编号 、 点 的圆锥 三 下沉 深度 、 土重及 干土 重 , 电子表 格就 自动计 算 湿 该
液限塑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液限和塑限的概念及意义;2. 掌握液限和塑限实验的操作步骤;3. 学会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土的液限和塑限;4. 提高对土的物理性质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液限和塑限实验是土力学实验中的一项基本实验,用于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进而确定土的液塑限指标。
液限是指土样在自由状态下,从流动状态转变为塑性状态的含水率;塑限是指土样在自由状态下,从塑性状态转变为半固态状态的含水率。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称量瓶、干燥箱、电子天平、蒸馏水、滤纸等;2. 材料:土样。
四、实验步骤1. 土样的准备:称取土样50g,放入称量瓶中,置于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后计算含水率;2. 制备土样:根据土样的含水率,按液限、塑限以及二者中间状态分别制备三种不同含水率的土样;3. 液限测定:将制备好的土样放入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的样品筒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后,使土样达到液限状态,记录此时土样的含水率;4. 塑限测定:将液限测定后的土样取出,置于滤纸上,轻轻拍打,使土样达到塑限状态,记录此时土样的含水率;5. 结果计算: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液限和塑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液限:25.5%塑限:16.0%2.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该土样的液限为25.5%,塑限为16.0%。
根据液塑限指标,可以判断该土为粘土类土,具有较好的塑性。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液限和塑限实验的操作步骤;2. 能够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土的液限和塑限;3. 提高了土力学实验技能,为今后从事土工工程实践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土样的均匀性,避免因土样不均匀导致实验结果误差;2. 液限和塑限实验过程中,应确保土样的含水率达到要求,避免因含水率过高或过低导致实验结果误差;3.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的校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八、实验总结本次液限塑限实验,通过对土样的液限和塑限进行测定,掌握了液限和塑限实验的操作步骤,提高了土力学实验技能。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报告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液限、塑限实验,了解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并学习如何进行液限、塑限的测定及其相关数据的处理。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仪器:液限仪、塑限仪、烘箱、天平。
材料:本实验所用土样为粉土。
三、实验步骤1. 液限实验(1)取适量干土样,使其含水率达到可塑状态。
(2)将土样放入液限仪的滑块上,滚动调整液压顶杆使土样受到35次敲击后出现指压沟。
(3)确定初始高稠土样的含水量。
(4)调节液压顶杆使土样被打成团。
(5)每隔10次敲击,用爪子取一个小球,放在平板上推拉,直到两端接近170mm时,球断裂,记录液压顶杆移动的距离。
(6)在液限实验中,人手操作的影响很大,应多次取样,并取平均值。
(1)按照液限实验的方法,制备合适的土样。
(2)将土样放入塑限器的模具中,打平压实,露出边沿。
(3)从侧面将模具慢慢打开,去掉边沿,转动模具使土样分离,取出土样。
(4)将土样放入烘箱中,烘干,称重,记录重量。
(5)计算塑限值。
四、实验结果样品编号 | 液限值 | 含水率-|-|-1 | 37 | 25.8%2 | 35 | 27.4%3 | 36 | 26.6%4 | 36 | 26.4%平均值 | 36 | 26.5%2. 塑限实验结果如下:五、实验分析及讨论1. 液限是指土壤在特定情况下失去流动性的含水率,液限值越小,土壤的流动性越好。
2. 塑限是指土壤在可塑性状态下受约束形变的最大程度,塑限值越大,土壤的可塑性越高。
3.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粉土的液限值比较一致,塑限值较为均匀。
4. 液限、塑限测试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如操作者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土样制备的条件等。
六、结论本次实验通过液限、塑限实验对粉土样品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测试,得出了液限值和塑限值。
结果表明,粉土的液限值比较一致,塑限值较为均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塑限确定方法的探讨大家好!我是《土木工程试验检测技术研究》及《细集料含泥量与含粉量的试验研究》的作者韦汉运,群共享有《土木工程试验检测技术研究》及《细集料含泥量与含粉量的试验研究》的内容简介,如有兴趣,可到群共享下载。
下面我从《土木工程试验检测技术研究》(共48篇论文)中摘录“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塑限确定方法的探讨”与大家分享,如有欠妥之处,欢迎到“工程试验交流千人群(207135730)”继续交流、探讨。
土的塑限是土物理性质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含水量不适宜直接压实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备注:摘自JTG 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第4.1.2-3条),其中的塑性指数,即为土的液限与塑限之差值,因此,塑限也是决定土样是否可以用于路基填筑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TO118-2007“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备注:下简称“TO118-2007试验”)按如下方法确定土样的塑限:“根据本试验4.2.1求出的液限,通过76g锥入土深度h与含水率w的关系曲线(图TO118-1),查得锥入土深度为2mm时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该土样的塑限Wp”(备注:摘自TO118-2007试验第4.3.1条)、与塑限入土深度hp的关系曲线(图TO118-2),“根据本试验4.2.2求出的液限,通过WL查得hp,再由图TO118-1求出入土深度为hp时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该土样的塑限Wp。
关系图时,须先通过简易鉴别法及筛分法把砂类土与细粒土区别开来,再按这两查hp-WL种土分别采用相应的hp-W关系曲线;对于细粒土,用双曲线确定hp值;对于砂类土,则L用多项式曲线确定hp值”(备注:摘自TO118-2007试验第4.3.2条)。
根据TO118-2007试验第4.3.1条,当采用76g锥进行液塑限试验时,在h-w图上查得固定入土深度hp=2mm时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该土样的塑限;根据TO118-2007试验第4.3.2条,当采用100g锥进行液塑限试验时,hp值是一个变数,在h-W图上查得该变数hp值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该土样的塑限。
以本论文集“液塑限联合测定法试样制备方法的探讨”中的表1为例,同一方法制备的同一个土样,当分别采用100g锥与76g锥进行液塑限试验时,两种试锥测定的液限几乎一致,但是,100g锥测定的塑限为23.8%,76g锥测定的塑限为28.5%,塑限值相差达4.7%(备注:28.5%-23.8%=4.7%)。
众所周知,同一个土样不可能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塑限。
因此,要么100g锥测定的塑限是正确的,要么76g锥测定的塑限是正确的,两者必有一错。
1 塑限时的入土深度根据T0118-2007试验第3条“当含水率等于塑限时,对控制曲线走向最有利,但此时试样很难制备,必须充分搓揉,使土的断面上无空隙存在。
为便于操作,根据实际经验含水率可略放宽,以入土深度不大于4~5mm为限”的“条文说明”,意味着土达到塑限时的入土深度应小于c点的入土深度,即土达到塑限时的入土深度应小于5mm。
但是,根据T0118-2007试验第4.3.2条的规定,当采用100g锥进行液塑限试验时,土的塑限就是入土深度为hp时所对应的含水率,而hp由双曲线(备注:细粒土)或多项式曲线(备注:粗粒土)确定。
表1是分别采用双曲线[备注:hp=WL /(0.524WL-7.606)]及多项式曲线(备注:hp=29.6-1.22WL +0.017WL2-0.0000744WL3)计算含水率为11~70%的hp值。
表1 含水率为11~70%时采用双曲线与多项式曲线计算的hp值 含水率(%) 70 69 68 67 66 65 64 63 62 61 60 59 多项式(mm) 2.0 1.9 1.9 1.8 1.7 1.7 1.6 1.6 1.6 1.6 1.5 1.5 双曲线(mm) 2.4 2.4 2.4 2.4 2.4 2.5 2.5 2.5 2.5 2.5 2.5 2.5 含水率(%) 58 57 56 55 54 53 52 51 50 49 48 47 多项式(mm) 1.5 1.5 1.5 1.5 1.6 1.6 1.7 1.7 1.8 1.9 2.0 2.1 双曲线(mm) 2.5 2.6 2.6 2.6 2.6 2.6 2.6 2.7 2.7 2.7 2.7 2.8 含水率(%) 46 45 44 43 42 41 40 39 38 37 36 35 多项式(mm) 2.2 2.3 2.5 2.7 2.8 3.0 3.2 3.5 3.7 4.0 4.2 4.5 双曲线(mm) 2.8 2.8 2.8 2.9 2.9 3.0 3.0 3.0 3.1 3.1 3.2 3.3 含水率(%)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多项式(mm) 4.8 5.2 5.5 5.9 6.3 6.7 7.1 7.6 8.1 8.6 9.1 9.6 双曲线(mm) 3.3 3.4 3.5 3.6 3.7 3.8 4.0 4.1 4.3 4.6 4.8 5.2 含水率(%)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多项式(mm) 10.2 10.8 11.4 12.0 12.7 13.4 14.1 14.9 15.6 16.4 17.3 18.1 双曲线(mm) 5.6 6.2 7.0 8.1 9.9 13.1 20.6 59.1 -51.9 -16.4 -9.1 -6.0 从表1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当采用多项式曲线计算hp值时,含水率≥34%的hp值<5mm,含水率在23~33%之间的hp值为5~10mm,含水率在11~22%之间的hp值为10~20mm。
从表1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当采用双曲线计算hp 值时,含水率≥24%的hp值<5mm,含水率在16~23%之间的hp值为5~20mm,含水率等于15%时,hp值突变为59.1mm,含水率≤14%时,hp值为负数。
因此,当粗粒土的液限≤33%、细粒土的液限≤23%时,100g锥对应的变数hp值均大于5mm,而此hp值显然与T0118-2007试验第3条“当含水率等于塑限时,对控制曲线走向最有利……以入土深度不大于4~5mm为限”的“条文说明”相互矛盾。
2 塑限的界定根据2008年6月确认继续有效的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8.1“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备注:以下简称“8.1试验”)的“条文说明”第257页“该点的下沉深度约为1.8mm,相对应抗剪强度约130KPa,与国外塑限时的强度很相近,认为该点的含水率即为塑限”可以推断,国家标准8.1试验及国外试验界定土的塑限均以抗剪强度为130KPa时土相对应的含水率作为标准。
因此,2007年版《土工试验规程》T0118-2007试验采用100g锥进行液塑限试验时以变数hp值所对应的的含水率作为土的塑限,显然没有科学依据。
3 塑限的精度如果T0118-2007试验采用变数hp值与ab、ac两直线交点处的两个含水量之差小于2%作为计算土塑限的先决条件,根据本论文集“关于液塑限联合测定法试验精度的探讨”可知,c点含水率波动范围最大值可能大于10%,最小值至少大于2%,意味着土塑限最大偏差值可能大于10%,最小偏差值至少大于2%。
因此,2007年版《土工试验规程》T0118-2007试验采用100g锥进行液塑限试验,并不能准确测定土的塑限。
4 液限及hp值的确定T0118-2007试验第4.2条“液限的确定方法”第4.2.2条“若采用100g锥做液限试验,则在h-W图上,查得纵坐标入土深度h=20mm所对应的横坐标的含水率W,即为该土”、第4.3条“塑限的确定方法”第4.3.2条“根据本试验4.2.2求出的液限,样的液限WL通过液限W与塑限时入土深度hp的关系曲线(图T0118-2),查得hp,再由图T0118-1L”。
求出入土深度为hp时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该土样的塑限WP众所周知,采用T0118-2007试验100g锥测定土样的液塑限时,必须符合hp与ab、ac两直线交点处相应的两个含水率之差小于2%的合格判断,只有满足这个先决条件,才能把hp值与ab、ac两直线交点处“两点含水率的平均值与a点连成一直线”(备注:摘自T0118-2007试验第4.1条),才能建立T0118-2007试验“图T0118-1 锥入深度与含水率(h-W)关系”,才能“在h-W图上,查得纵坐标入土深度h=20mm所对应的横坐标的含水率,即为该土样的液限W”。
L=20mm 但是,采用T0118-2007试验100g锥测定土样的液塑限时,“首先需要测定hL时土的液限W,然后分别按砂类土和细粒土的公式计算相应的hp值。
于是,塑限值可直L接从h-W图上读出”(备注:摘自T0118-2007试验的“条文说明”第4条),因此,当100g锥a 点的入土深度不是20mm时,由于不能确定土的液限,也就无法计算变数的hp值,因而无法建立h-W图。
综上所述,当100g锥a点的入土深度不是20mm时,如果无法确定土样的液限,也就无法计算变数的hp值;如果无法计算变数的hp值,也就无法建立h-W图;如果无法建立h-W图,也就无法确定土样的液限,也就无法采用100g锥进行土的液塑限试验。
5 试验实例某合同段K1+680挖方土样为粗粒土,风干后直接将土样过0.5mm筛,采用T0118-2007试验76g锥、100g锥分别进行液塑限试验所测定的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76g锥与100g锥测定的试验结果圆锥质量 (g) 测 点平均入土深度(mm)平均含水率(%)计 算 结 果a 20.2 32.6b 9.8 25.6100c 4.8 21.3 W L=32.5% W p=21.4% Ip=11.1a 17.0 32.8b 7.6 25.676c 1.8 18.2 W L=32.8% W p=17.9% Ip=14.9从表2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同一方法制备的同一个土样,当分别采用100g锥与76g 锥进行液塑限试验时,两种试锥测定的液限几乎一致,但是,100g锥测定的塑限为21.4%,76g锥测定的塑限为17.9%,塑限值相差达3.5%(备注:21.4%-17.9%=3.5%)。
因此,当采用76g锥与100g锥同时测定同一土样的液塑限时,两种试锥测定的液限几乎相同,但是,两种试锥测定的塑限各不相同,有的土样采用100g锥测定的塑限比采用76g锥测定的塑限大(备注:如本文表2),有的土样采用100g锥测定的塑限比采用76g 锥测定的塑限小(备注:如本论文集“关于液塑限联合测定法试样制备方法的探讨”中的表1),而且两者测定的塑限值相差很大。